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合集下载

强基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强基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强基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邯郸市强基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下册,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册和下册第一至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 小题,1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近年来,情感学成为国外学界的一个热点。

虽然在西方世界,讨论人的情感问题,自古希腊的柏拉图时代已经开启,但直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年鉴学派的历史学家费弗尔发表他的相关论文,使得他成为“情感学"确立的标志性人物,并在后续的时间里,有更多专家集中投入研究人的情感复杂因素以及对社会动向乃至历史走向发生的明显影响时,才有了所谓的“情感学转向”之说。

情感学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人的情感是自然天生的还是后天习俗培养的,换言之,基于生命科学的情感自然说和基于社会人类学的情感建构说,给情感学研究打开了广阔的视野。

正是借鉴了这样的研究视野,使得我们面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关于从“礼仪之家"的人物身上延伸出的“大旨谈情”的主题,有了新的思考。

在《红楼梦》中,宝玉、黛玉和宝钗三人的情感关系,常被视为木石姻缘与金玉姻缘的象征性对峙。

木石表示质朴,金玉表示富贵。

但让人觉得奇怪的是,金锁之于薛宝钗、通灵宝玉之于贾宝玉,是摆在故事主体的明面中,而金与玉的相配,又是被薛宝钗的大丫饕莺儿在小说中直接提及的。

但草木之于林黛玉、顽石之于贾宝玉的关系,却并没有在贾宝玉和林黛玉出生后的人间直接提及,也并不为世人所知晓,毋宁说,这是作为两人的前世传说,发生在一个神秘的世界里。

这样,贾宝玉最多也只能在梦中,以自己对木石姻缘的认同,来抗争世人熟悉的金玉姻缘。

同样,当我们解释贾宝玉对林黛玉倾情相许时,固然可以从理性角度,来分析林黛玉不说让贾宝玉追求功名富贵的混账话,以说明叛逆者的共同志趣是感情的基础。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箴言(zhēn)恣意(zì)踌躇(chóu)B. 蹉跎(cuō)缄默(jiān)旖旎(yǐ)C. 蹉跎(cuō)缄默(jiān)旖旎(nǐ)D. 箴言(zhēn)恣意(zì)踌躇(ch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由于他刻苦学习,因此成绩优异。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歌颂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D. 我们要注意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猛虎下山,勇往直前。

B. 他的心情像天气一样变化无常。

C. 她的声音如同泉水般清澈。

D. 他的行为让人难以捉摸。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太阳从东方升起。

C. 月亮悄悄地爬上了树梢。

D. 星星在夜空中闪烁。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

B.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回春。

C. 他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学习。

D. 他喜欢音乐,喜欢运动,喜欢阅读。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B. 学习是为了什么?C. 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

D. 我们应该热爱学习。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热爱学习吗?B. 学习难道不是为了提高自己吗?C. 我们应该热爱学习。

D. 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B. 他学习非常认真。

C. 他的成绩很好。

D. 他非常热爱学习。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复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热爱学习,热爱学习,热爱学习。

B. 学习,学习,再学习。

C. 他热爱学习,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语文)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语文)

海南中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9小题,共3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共19分)材料一:现代戏作为戏曲艺术的一个概念,据现有文献,可知其最迟在1955年就已经被使用。

随着现代戏的成熟和观众对其的接受,我们对现代戏进行综合解读,可以发现现代戏具有以讴歌、赞扬和描绘光明前景为主基调,给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的鲜明特点。

文艺有着歌颂和暴露的书写态度问题,作为关注现代历史和生活事件的现代戏,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在抗日战争、阶级矛盾严重时期,显然对敌人的残忍、奸诈、恶行要暴露、鞭挞,对伟大的战士、人民要讴歌赞扬,以激发起群众昂扬的斗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938年,毛泽东观看秦腔传统戏《升官图》和《武家坡》时,发现群众非常喜欢,热情很高,就对时任边区文化协会副主任柯仲平说:“你看秦腔这种形式,群众这么喜欢,如果换成抗日的内容,就成为革命的戏了。

你看我们是不是应该搞?”随后柯仲平组织落实,上演了由马健翎创作的革命现代戏《好男儿》和《一条路》。

看完这两出戏,台下观众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共产党八路军救国爱人民!”抗日斗志和爱党之情得到激发。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现代戏被要求“反映当前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斗争,同时也要反映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各个阶段的革命斗争历史”,此外“革命群众迫切需要的,是工农兵成为舞台上的主要角色,而且显示出他们顶天立地、叱咤风云的伟大气魄的现代戏”。

基于这样的现代戏创作原则与方向,显然需要更多地站在人民的立场,用歌颂的态度对待过去先烈进行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当今人民群众热火朝天地投身社会建设。

在现代戏中,英勇、智慧的人民群众总能够通过战胜困难心想事成,如以婚姻问题为题材的《李二嫂改嫁》和《倒霉大叔的婚事》,前者成功塑造了通过自身的追求进步和群众的帮助喜结连理的李二嫂和张小六的形象,后者讲述了热爱生活、遇挫不馁的常有福和心地善良、爱憎分明的魏淑兰战胜阻碍终成眷属的故事。

高二下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二下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二下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第Ⅰ卷(共39分)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看守(kān)倜傥(tì) 翘尾巴(qiào) 力能扛鼎(gāng)B.泥淖(nào) 木讷(nè) 反间计(jiān) 余勇可贾(gǔ)C.悲怆(chuàng) 便笺(jiān) 超负荷(hè) 疾风劲草(jìn)D.披靡(mǐ)屏息(píng) 冠名权(guàn)龙盘虎踞(jù)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矜夸博弈出洋像作壁上观B.喝彩迄今临界点咎由自取C.蜂涌遐想暴发户破釜沉舟D.麾下泄密风向标出类拔粹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去年12月31日晚,上海外滩发生了拥挤踩踏事件,第二天凌晨,国内各大媒体关于这起震惊华夏的事件都进行了详细报道。

B.在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上,这款自诩“为自拍而生”的手机,凭着优异的自拍功能,获得了众多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C. 一对豆蔻年华的姐弟,原本应该正在学校接受教育,却因为从小患上了一种奇怪的“软体病”而与学校无缘。

D.近年来的溢美之词,似乎变本加厉起来,动辄便称作什么“家”,这还不够,前边或者后边还要加上“学者”“教授”之类的称谓。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季羡林先生曾说:“如果翻译的是不需要的垃圾,翻译再多有什么意义?至于‘翻译强国’的标准是什么、怎么定、谁来评?都说不准。

”B.被戏谑为“三无”男人(无美貌、无肌肉、无身高)的黄渤从来不抱怨,他执着前行,练就了一身真本事,网友称黄渤除了不帅,几乎是全能的。

C.最近,一县府大楼照片在网络走红。

照片中,陈旧的楼面、木质的地板、手扯的开关……让老百姓直呼很温暖,“没想到现在还有这样的县府大院”。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3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斜线“/”前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织布/炽热嘱咐/瞩目烙印/络绎不绝B.撇弃/瞥见贮存/伫立聆听/伶俜独居C.憧憬/瞳孔塑料/溯源悭吝/铿锵有力D.剽悍/缥缈巷道/小巷馈赠/溃不成军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诤友座落仪仗队针砭时弊饮鸩止渴B. 悲恸宣泄煞风景平心而论寥若晨星C. 吞噬通缉编者按渊远流长名门望族D. 惊蛰装璜挡箭牌文过饰非谈笑风生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阿育王塔用泡钉将银鎏金皮铆接在木质内托的表面,塔身上的精美图案由当时的工匠在鎏金蒙皮上锻制而成:如此精密复杂的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B.相信只要有踌躇满志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一抓到底的作风,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当前困难,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取得安徽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新胜利。

C.面对鸡蛋被检出三聚氰胺这样的“突发事件”,职能部门应闻风而动,上下其手、顺藤摸瓜,以最快的速度查清三聚氰胺是如何跑到鸡蛋里去的,并将结果公之下众。

D.电视画面显示,当日的民主党竞选总部沸反盈天,奥巴马的支持者们有序地握手拥抱,庆祝奥巴马开创新的选举记录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在行政院长刘兆玄看来,“江陈会”为扩大两岸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更重要的,这不仅是东亚和平进程的重大事件,而且是两岸制度性协商的良好开端。

B.《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选取近200个中围人最易读错的字为对象,除了从语音的正误方面做出是非判断外,还注重对读错的原因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C.勒·克莱齐奥是文学新领域的开拓者,他的作品具有诗意般的神秘,象征着旧习俗的死亡和新生命的诞生,标志着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交融。

D.马拉多纳表示,出任阿根廷国足教练圆了人生的一大梦想,“通过重返阿根廷国家队,让我再次感到了作为球员时的激情和动力,唯一不复存在的是当年的紧张。

雁峰区第八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雁峰区第八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雁峰区第八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衡阳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请注意: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无论是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还是韩愈的“不平则鸣”都未能得到宋人的呼应,因为这两个命题都含有发牢骚之意,与宋人的中和诗论相左。

但导源于这两个命题的“诗穷而后工"之说,却得到宋人的广泛认同。

这一命题见于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中的一段话:“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它不仅揭示出古代诗人创作的规律,即真正优秀的作品总是出现于诗人屡经生活的磨难之后,而且总结出个人的阅历遭遇(“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与诗歌的情感内涵(“忧思感愤之郁积”)之间的因果关系。

欧阳修所说的“穷"是指一种政治处境,而非“穷饿其身”的经济状况,因此,“忧思感愤之郁积"往往表现为深沉的忧患意识,而非穷酸的牢骚不平。

更多的宋诗人从社会阅历的角度来理解“诗穷而后工”。

他们普遍认为,命运的不幸使得诗人有可能更广泛地接触社会生活,扩大观察的视野,并更深刻地体验到现实人生的底蕴。

一方面,“穷于世者"往往将压抑的情绪全部寄寓于诗歌之上,以诗歌作为痛苦人生的镇痛剂,因而能在诗艺上精益求精;另一方面,“穷于世者”相对退到社会的下层,对人生世相有更深刻的体察,对天地事物有更透彻的认识,从而写出符合人情物理,引起读者共鸣的优秀作品。

真正伟大的作品,很难产生于高坐庙堂或养尊处优的生活。

命运之“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向诗人伸出了幸运之手,使之流芳百世。

宋代还有人从天命角度解释“穷而后工”现象,把“穷"看成是上天对优秀诗人的奖赏或惩罚。

前者是对欧阳修观点的引申,视不幸的遭遇为上天的恩赐,如苏轼在评论杜甫时所说的“诗人例穷苦,天意遣奔逃”“巨笔屠龙手,微官似马曹"等语便是此意,以为上天有意安排诗人经历人间难免之不幸,使他发之于诗,传之万年。

高二(下)语文期中测试卷

高二(下)语文期中测试卷

高二(下)语文期中测试卷姓名:座号:成绩: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召唤(zhāo) 迤逦(lǐ) 停泊(bó) B.海藻(zǎo) 绮辉(qǐ) 雕镂(lòu)C.嗫嚅(rú) 窸窣(sù) 废墟(xū) D.轮廓(kuò) 干皱(zòu) 远瀛观(guàn) 2.下列词语,书写全正确的一项是( )A.黯然失色转瞬即逝摧山坼地B.联绵不断筚路蓝偻千仞飞瀑C.不盈不溢一泄千里渗淡经营D.船舷浐侧嘁嘁喳喳惊心动魄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查寻、搜集当年日本鬼子野蛮残杀中国人生命的证据,他踏遍了东北的山川河流,走访了数以千计的见证人。

B.要不要打击恐怖主义?打击恐怖主义允不允许同时侵犯他国主权?对这两个问题,我国政府都明确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C.此事一再警示我们,依法治国,维护和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办事的根本。

D.四年的下海经历,使他尝尽了人世的苦辣酸甜,也培养了他准确的观察力和敏锐的判断力。

4.下列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B.有些胡同很小,如耳朵眼胡同。

C.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

D.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

5.下列句中应填的词语是( )(1)折回的和遇险的都为________三峡的航道尽了力,但也给后来者________了精神负担。

(2)在那时的人看来,完成我们今天从事的业绩,会跟玩积木一样____________了。

A.探明增加轻而易举B.探明增添易如反掌C.查明增加易如反掌D.查明增添轻而易举6.下列句子,划线的成语用得正确的一项是( )A.那长篙短篙拄在礁石上,巨浪狂扑,船舷攲侧,生死在毫发间的情景,至今想来还感到触目惊心。

B.面对这奇景,语言中的一切华丽词藻都黯然失色。

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28分)一、(18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柳永是开一代词风的宋词名家,如果说苏轼通过“以诗为词”的途径,建立了豪迈词风,从而使作为“艳科”的词提高了文学地位,并与传统文学_ ,那么,柳永则通过“以赋为词”的方式,使慢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

在柳永生活的那个年代,慢词只在市井艺人口中传唱,柳永勇于摒弃传统的偏见,创作、填写大量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小今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齐头并进,如果没有柳永对慢词的探索创造,后来的苏轼、辛弃疾等人或许只能在小令世界里左冲右突,而难以创造出像《念奴娇·赤壁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那样辉煌的慢词篇章。

()。

凡有井水处,皆能颂柳词,柳永在市井中的声望连帝王将相都。

在柳永之前以及同时代的同类题材词作中,爱情缺失的深闺女性一般只是自怨自艾,逆来顺受,内心的愿望含而不露。

而柳永词作中的世俗女子,则是大胆而主动地追求爱情。

在词史上,柳永也许是将笔端第一次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幽怨。

柳永还把词的题材朝着自我化的方向进行了拓展。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并驾齐驱各有千秋望其项背B. 双管齐下各有千秋望尘莫及C. 并驾齐驱平分秋色望尘莫及D. 双管齐下平分秋色望其项背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柳永于词的贡献,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是里程碑式的B. 柳永于词贡献,是里程碑式的,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C. 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是里程碑式的,可以说如柳永于词的页献一样D. 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柳永于词的贡献,是里程碑式的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柳永也许是第一次将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幽怨B. 柳永也许是将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第一次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幽怨C. 柳永也许是将笔端第一次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2.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卷、草稿纸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历史从来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声中进展,相反,它经常要无情地践踏着千万具尸体而前行。

炫耀暴力和武功是氏族、部落大合并的早期宗法制这一整个历史时期的光辉和骄傲。

所以继原始的神话、英雄之后的,便是这种对自己氏族、祖先和当代的这种种野蛮吞并战争的歌颂和夸扬。

殷周青铜器也大多为此而制作,它们作为祭祀的“礼器”,多半供献给祖先或铭记自己武力征伐的胜利。

而凶怪恐怖的饕餮形象,它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又是保护的神祗。

它对异氏族、部落是威惧恐吓的符号;对本氏族、部落则又具有保护的神力。

这种双重性的宗教观念、情感和想象便凝聚在此怪异狞厉的形象之中。

在今天是如此之野蛮,在当时则有其历史的合理性。

也正因如此,古代诸氏族的野蛮的神话传说,残暴的战争故事和艺术品,包括荷马的史诗、非洲的面具……尽管非常粗野,甚至狞厉可怖,却仍然保持着巨大的美学魅力。

中国的青铜饕餮也是这样。

在那看来狞厉可畏的威吓神秘中,积淀着一股沉没的历史力量。

它的神秘恐怖正是与这种无可阻挡的巨大历史力量相结合,才成为崇高的美。

人在这里确乎毫无地位和力量,有地位的是这种神秘化的动物变形,它威吓、吞食、压制、践踏着人的身心。

但当时社会必须通过这种种血与火的凶残、野蛮、恐怖、威力来开辟自己的道路而向前跨进。

这个动辄杀戮千百俘虏、奴隶的历史年代早成过去,但代表、体现这个时代精神的青铜艺术之所以至今为我们所欣赏、赞叹不绝,不正在于它们体现了这种超人的历史力量才构成了青铜艺术的狞厉的美的本质?这如同给人以恐怖效果的希腊悲剧所渲染的命运感,由于体现着某种历史必然性和力量而成为美的艺术一样。

超人的历史力量与原始宗教神秘观念的结合,也使青铜艺术散发着一种严重的命运气氛,加重了它的神秘狞厉风格。

同时,由于早期宗法制与原始社会毕竟不可分割,这种种凶狠残暴的形象中,又仍然保持着某种真实的稚气。

从而使这种毫不掩饰的神秘狞厉,反而荡漾出一种不可复现和不可企及的童年气派的美丽。

特别是今天看来,这一特色更为明白。

饕餮纹饰也是如此。

它们仍有某种原始的、天真的、拙朴的美。

所以,远不是任何狰狞神秘都能成为美。

恰好相反,后世那些张牙舞爪的各类人、神造型或动物形象,尽管如何夸耀威吓恐惧,却徒然只显其空虚可笑而已。

它们没有青铜艺术这种历史必然的命运力量和人类早期的童年气质。

社会愈发展、文明愈进步,也才愈能欣赏和评价这种崇高狞厉的美。

在宗法制时期,它们并非审美观赏对象,而是诚惶诚恐顶礼供献的宗教礼器;在封建时代,也有因为害怕这种狞厉形象而销毁它们的史实。

恰恰只有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宗教观念已经淡薄,残酷凶狠已成陈迹的文明社会里,体现出远古历史前进的力量和命运的艺术,才能为人们所理解、欣赏和喜爱,才能成为真正的审美对象。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1.下面关于饕餮形象在青铜器中盛行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借助饕餮形象来炫耀暴力和武功,铭记胜利,对自己氏族、祖先和当代的种种野蛮吞并战争进行歌颂的夸扬。

B.借狞厉可畏的神秘力量来威吓、压制、践踏异氏族和部落,饕餮等狞厉形象就是威惧恐吓的符号。

C.饕餮形象既有积淀着历史力量的崇高的美,又有某种原始的、天真的、拙朴的美,被人们欣赏、喜爱。

D.饕餮形象蕴涵某种宗教神秘力量,是原始崇拜的具有保护意义的神祗的化身。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青铜器大多是作为祭祀的“礼器”,供献给祖先或铭记自己武力征伐的胜利,它的产生和古代战争密切相关。

B.饕餮形象的双重属性在于,它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又是保护的神祗。

它对异氏族、部落是威惧恐吓的符号;对本氏族、部落则又具有保护的神力。

C.古代的神话传说,战争故事和艺术品,保持着巨大的美学魅力的原因之一是这些看起来粗野,甚至狞厉可怖的事物,在当时有其历史的合理性,能够体现出远古历史前进的力量。

D.饕餮纹饰的崇高之美体现在它不仅代表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而且也是人类祖先自身光荣与骄傲形象的化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青铜艺术和希腊悲剧虽然都给人以恐怖效果,但是同时体现着某种历史必然性和力量,都赋予人们美的感受。

B.由于早期宗法制的影响,饕餮形象又带有某种原始、天真的、拙朴的美,体现出一种不可企及的童年气派的美丽。

C.后世的狰狞形象没有了青铜艺术这种历史必然的命运力量和人类早期的童年气质,显得空虚可笑,缺乏美感。

D.只有在现代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宗教观念已经淡薄,人们才能真正理解、欣赏、喜爱饕餮之美。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丰子恺:抒情漫画缘何依然动人范昕1910年,在李叔同的推荐下,陈师曾即兴创作的文人水墨画陆续发表在上海的《太平洋画报》上。

这应该是中国现代的第一批漫画。

其中一幅名为《落日放船好》,简单至极,画中央是一株无叶的柳树,一位身着长袍、头戴斗笠的书生独坐船头,隐于柳树后,仿佛漂浮在无尽的时空中。

“即兴之作,小形,着墨不多,而诗趣横溢”,这批画给丰子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于35年之后他仍记得其中一部分的题目。

丰子恺早期的作品中,有大量的古诗新画。

图画与诗意的结合,原本不稀奇,宋代以来的文人画即有这样的传统。

丰子恺这一系列作品既有对文人画的继承,也有他的特别之处:不是对诗意的简单阐释,而是在技法和意境上进行大胆的创造。

尝试古诗新画以前,丰子恺其实热衷户外写生。

上世纪20年代执教于上虞的春晖中学期间,一次他向学校请假寄居在杭州西湖的朋友处。

一晚月上柳梢时,他出门写生,想去描绘月光下的西湖,却怎么也无力捕捉月夜微妙的情境氛围,只得徒劳而返。

他的朋友观赏过丰子恺描绘的湖光月色之后,脱口而出唐代诗人赵嘏的诗句:“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影依稀似去年。

”这诗句让丰子恺豁然开朗。

他突然琢磨起,是不是可以放弃对西湖的直接描画,转而尝试去表达由诗句联想到的场景。

他想描绘的,其实是关于西湖的诗句引发的想象,而非风景本身。

这件事令丰子恺一生难以忘怀,不禁深感“诗人眼力可佩,习画应该读诗”。

1926年,军事冲突在上海蔓延,丰子恺一家从江湾逃离,最终在沪江大学里找到了避难所。

一晚,丰子恺随口问骑在自己膝上年仅4岁的小儿子瞻瞻,“你最喜欢什么事?”瞻瞻率性回答:“避难。

”丰子恺纳闷,设法探问他:“你晓得逃难是什么?”瞻瞻解释道:“就是爸爸、妈妈、宝姊姊、软软……娘姨,大家坐汽车,去看大轮船。

”丰子恺恍然大悟,原来孩子理解的“逃难”是这样的!这样一次对话,激发丰子恺思考关于童年的话题。

他写了一篇《从孩子得到的启示》,感叹“仆仆奔走的行人,扰扰攘攘的社会,在他们看来都是无目的地在游戏,在演剧。

唉!我今晚受了这孩子的启示:他能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物的本身的真相。

”丰子恺能够发现孩子心里和成人完全不同的儿童世界,他的很多画都是来源于儿女的嬉戏,看到哪个孩子有个有趣的举动,就马上画下来。

孩子们碰到蚂蚁搬家,不但不去伤害它们,还用小凳子放在蚂蚁搬家的路上请行人绕行。

为丰子恺最早的“儿童相”漫画提供灵感的,则来自日常的温情一幕。

一天,丰子恺完成了一天的教务,妻子抱了儿子瞻瞻,携了女儿阿宝,到弄堂门口等他回家。

瞻瞻坐在母亲的臂上,口里唱着“爸爸还不来,爸爸还不来!”阿宝拉住了母亲的衣裾,在下面同他合唱。

马路上熙来攘往的人群中,瞻瞻一眼就认出了带着一叠书和一包食物回家的父亲,突然欢呼舞蹈起来,几乎使他母亲的手臂撑不住。

阿宝陪着他在下面跳舞,也几乎撕破了母亲的衣裾。

母亲则在一旁笑着喝骂他们。

这时,丰子恺觉得自己立刻化身为两个人。

其中一人体验着小别重逢时的家庭团圆之乐。

另一个人,则远远地站出来,从旁观察这一幕悲欢离合的活剧,看到一种可喜又可悲的世间相。

对丰子恺而言,儿童的世界更接近真实,更具有自然之美,这正是他希望通过作品努力捕捉乃至置身其中的境地。

可贵的是,丰子恺描绘日常,出于感情,也出于自然,其实也是带有诗趣的。

恰如他自己所说“这种画表面都平淡,浅率的人看了毫无兴味,深于感情的人始能欣赏”。

(选自2016年02月26日《文汇报》)【相关链接】有一天,门前来了卖鸡崽的小商贩,孩子们齐声向爸爸呐喊“买小鸡”。

丰子恺和小商贩讨价不成,小商贩拔腿就走,孩子们顿时哭声一片。

丰子恺再度加码讲价,小商贩还是不依,孩子们的哭声更强了。

因为还会有来卖小鸡的,丰子恺就抚慰孩子们,“我们等一会再来买吧,但你们下次……”丰子恺立即把话打住了,因为下面的话是“看见好的嘴上不可说好,想要的嘴上不可说要”。

这些成人世界的道理,丰子恺没有告诉孩子们。

女儿丰一吟回忆说:父亲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那种对童真的珍视和守护,一言一行都饱含对子女真善美的教育。

(节选自望秋园《丰子恺是个慈父》)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丰子恺对陈师曾发表在上海《太平洋画报》上的一批画作深入研究,对陈师曾赞赏有加,以致丰子恺早期有大量的作品是仿效陈师曾的“古诗新画”。

B.宋代以来的文人画就有图画与诗意结合的传统,丰子恺早期作品中,有大量的古诗新画,这些作品不是对诗意的简单阐释,而是大胆的创造。

C.丰子恺寄居杭州西湖,月上柳梢时出门写生,却无法捕捉月夜微妙的情境氛围,徒劳而返。

后来从朋友的诗句中得到启发,让他豁然开朗。

D.有一天,丰子恺的妻子带着子女到弄堂口玩;儿子瞻瞻和女儿阿宝看见带着一叠书和一包食物回家的父亲而欢呼舞蹈,丰子恺的妻子陷于难堪而烦恼地责骂孩子们。

5、本文叙述的是丰子恺在抒情漫画方面取得的成就,为什么要从水墨画家陈师曾写起呢?请简要分析。

(4分)6、丰子恺的抒情漫画至今依然能够感染读者,其原因有哪些?试分条归纳并简要分析。

(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4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9题。

湘绣旗袍薛媛媛过几天就是薛师傅的六十大寿,他准备过完大寿就不碰针了。

女儿薛蓝今天穿了件吊带旗袍,圆润的肩部露出来,透过薄如蝉翼的雪纺还能看到肚脐和整个腰部。

薛师傅鼓起眼睛看,气得火就要从眼睛里冒出来。

他是越来越看不懂这些“时尚”了,这样的旗袍全没有精致的手艺,但旗袍的贵气就在这手艺上,少了那种贵族气就少了旗袍的韵味。

但年轻人爱模仿薛蓝穿衣的派头,找薛蓝做旗袍的人很多,而他却成了摆设的古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