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天津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天津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天津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中国,是茶的故乡,亦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茶乃是中国对人类文明史的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骄傲,是我国的“国饮”。

客家擂茶,以其古朴见奇趣,以保健显奇效,自古___,是中国最古老的茶道之一。

关于擂茶的起源,则说法不一,许多人以为,擂茶是客家人流迁过程中的特产。

()唐宋时,随着客家人南迁而流传下来。

《玉林诗话》所载一首古诗描述了当时江南民间喝擂茶的风情:“道旁草屋三两间,见客擂麻旋点茶”。

斗转星移,___,元末明初以后,擂茶在中原和其他地区已渐趋灭迹,只有赣南、闽西、粤东、湘南、川北及台湾、香港等地的客家人至今保留着食擂茶的习俗,并不断地发扬光大。

以前,客家民间有“无擂茶不成客”的谚语。

擂茶曾经是客家人经常用来招待客人的食物,现在变成客家最带本土特色的美味小吃。

干绿茶、香菜、新鲜薄荷、炒米等以及各类时令蔬菜为原料,擂成茶泥。

喝擂茶时,将擂好的茶泥放在擂钵里用开水冲泡后再倒入少许茶油,冲泡好的擂茶可谓___。

端起一碗擂茶,先品再闻,香气浓,茶味纯。

喝下它,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有健脾养胃,滋补长寿之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不同的地域,比如山区、平原和沿海片区,客家擂茶从取用食材、制作方法和佐料搭配上又各有特色,这就跟当地客家人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___了。

可以说,擂茶是客家先民在漫长岁月里创造出的饱含自然哲思的养生佳肴。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闻名遐迩沧海桑田秀色可餐息息相关B.如雷贯耳沧海桑田秀色可餐休戚相关C.闻名遐迩岁月变迁色味俱佳息息相关D.如雷贯耳岁月变迁色味俱佳休戚相关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其实,中原地区早已有食擂茶之习俗,然后才形成了客家民系。

B.其实,客家民系尚未形成之前,中原地区早已有食擂茶之习俗。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箴言(zhēn)恣意(zì)踌躇(chóu)B. 蹉跎(cuō)缄默(jiān)旖旎(yǐ)C. 蹉跎(cuō)缄默(jiān)旖旎(nǐ)D. 箴言(zhēn)恣意(zì)踌躇(ch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由于他刻苦学习,因此成绩优异。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歌颂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D. 我们要注意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猛虎下山,勇往直前。

B. 他的心情像天气一样变化无常。

C. 她的声音如同泉水般清澈。

D. 他的行为让人难以捉摸。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太阳从东方升起。

C. 月亮悄悄地爬上了树梢。

D. 星星在夜空中闪烁。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

B.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回春。

C. 他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学习。

D. 他喜欢音乐,喜欢运动,喜欢阅读。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B. 学习是为了什么?C. 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

D. 我们应该热爱学习。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热爱学习吗?B. 学习难道不是为了提高自己吗?C. 我们应该热爱学习。

D. 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B. 他学习非常认真。

C. 他的成绩很好。

D. 他非常热爱学习。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复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热爱学习,热爱学习,热爱学习。

B. 学习,学习,再学习。

C. 他热爱学习,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Ⅰ在动物世界里有没有相应的解毒办法呢?当然有。

学会挑选食物,是对抗植物毒素的有效做法。

只要注意观察,你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长颈鹿并不会在一棵树上吃太久,很快它们就会移动到下一棵金合欢树。

因为,如果只吃一棵金合欢树的叶子,很容易引起中毒。

因为金合欢会“通风报信”。

金合欢含有特殊的化学武器——单宁。

在通常情况下,树叶中的单宁含量并不高,毕竟合成单宁也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长颈鹿在啃食树叶时,会释放出大量的乙烯,这些乙烯被金合欢感应到,接着金合欢就会提高叶片中的单宁含量。

过量的单宁会影响到长颈鹿的消化系统,降低它们的消化能力,甚至引起死亡。

说到挑选食物,还有一个出名的例子,那就是在澳洲的桉树林中生活的动物,可能你已经猜到了,这个动物就是树袋熊(考拉)。

桉树叶子是考拉的主要食物,但是并非是棵桉树,考拉都会吃。

在澳大利亚分布着约300种桉树,但是考拉仅仅热衷于吃其中的三种桉树的叶子,分别是小帽桉、细叶桉和赤桉。

考拉如此挑选食物是有原因的。

桉树可以说是将化学防御这件事玩到极致的植物之一。

中国南方大片的桉树林根本不需要喷洒农药控制虫害,因为几乎没有动物能够解除桉树的防御武器。

桉树叶片中含有大量的桉叶油,桉叶油中的主要成分桉叶素有着特别的刺激性气味。

虽然稀释过后的桉叶油也可以作为香精添加到人类的食品当中,但在高剂量下,桉叶油仍然有毒。

对于食草动物而言,桉树叶是种“只可远观”的能源宝库。

但是,桉树毕竟是桉树,即便是桉叶油含量稍低,但是终归是有中毒风险的。

为了应对这种高毒性低热量的食物,考拉的应对策略就是少吃多消化。

一只成年考拉每天最多会吃下约400克的桉树叶。

考拉会细嚼慢咽,考拉的进餐时间通常为4~6小时。

考拉吃下去的桉树叶,进入胃肠道之后,其中活跃的微生物不仅能将叶片中的纤维素转化为考拉可以吸收的营养,更可以分解其中的毒素,避免中毒。

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京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统练(答案在最后)2024.11年级:高二科目:语文出题人:高二语文备课组审校人:(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15道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姓名和学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请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确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中那些精华的东西,让人不能不爱它,也无法离开它。

它是我们慈祥的老祖母,是我们睿智的老祖父,是雍容华贵的贵妇人,是风流倜傥的大诗人,是炎黄子孙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是先进文化建设之渊源,是构建和谐社会之金石。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首要的价值标准。

一向主张先爱国,后立家,信奉无国便无家,“家”为小家,“国”是大家。

不管是国泰民安,还是国难当头,都要先大家而后小家。

中华民族历来反对涣散分裂,追求团结统一,强调群体优势,崇尚众志成城。

爱好和平,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向主张“和为贵”,追求天下大国的太平盛世,奉行“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仁”为本,反对战争,反对暴力,反对冤冤相报,主张以德报怨。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和生命意志。

传统文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勉励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以上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骨,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

最新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最新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最新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它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礼”的内涵十分丰富。

首先,“礼”强调秩序和规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有相应的礼仪规范,这些规范规定了人们在不同场合下的行为举止,从而维护了社会的秩序。

其次,“礼”注重道德修养。

礼仪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更是内在道德的体现。

通过遵守礼仪,人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品德,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

最后,“礼”倡导和谐与包容。

礼仪的实施有助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不同的文化和习俗都可以在“礼”的框架下得到尊重和包容。

“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方面,它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在一个有礼的社会中,人们遵守规范,尊重他人,矛盾和冲突就会减少,社会秩序得以维护。

另一方面,“礼”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它可以培养人的自律、尊重他人和责任感等品质,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在当今社会,“礼”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礼”所倡导的秩序、道德和和谐等价值观念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礼”的传统,将其融入到现代社会的建设中,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核心概念,贯穿中国历史发展始终。

B.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礼”只强调外在形式,与内在道德无关。

C.“礼”思想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对个人成长也有积极意义。

D.在当今社会,“礼”已经完全失去了现实意义。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注】①烛龙: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龙。人面龙身而无足,居住在不见太阳的极北的寒门,睁眼为
昼,闭眼为夜。②虎文金鞞(bǐng chá):绘有虎纹图案的箭袋。
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前两句借“烛龙”神话传说起兴,凸显北方极其寒冷。
四、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5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20-22 题。(共 15 分) 圣彼得堡的留恋
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之间,我更倾向选择后者。我觉得圣彼得堡更加宁静,更有历史底蕴。傍晚走在最 笔直的涅瓦大街上,那些看上去已经非常老旧的灰色建筑,在灯光下似乎成为一件古老的工艺品。“旧”, 让悠远的彼得堡更加真切,似乎有一种抚摸天鹅绒般的质感。
(取材于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树:种植
B.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鬻:卖
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合乎,符合
D.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端:发端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魏王贻我大瓠之种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A.遂受而籍之以归
籍:登记造册
B.太祖典禁旅
典:主管,掌管
C.副帅潘美预以为贺 预:参与,加入
D.仍赐白金万两
仍:于是,又
1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以百玩之具罗于席 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
B.观其所取
一无所受
C.汝何故疏我
吾何功劳哉
D.彬之总师也

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2024年11月13日上午9:00—11:30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水墨画与西方古典油画不同,对于画面中空白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画家的认识中,画面里的留白,要让人产生对空间的联想,那里面有云烟、有雾气、有山峦、有溪水,甚至有牧童哼着乡间小调牧牛的场景。

然而,这些丰富的虚景又通通被缥缈的水雾笼罩在了“空白”之中,让人浮想联翩。

这便是中国画留白“意到笔不到”的魅力。

中国画的留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无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老庄思想,由此亦可窥见中国道家及禅宗哲学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明代画家董其昌曾以禅言艺,将中国画分为南北二宗,尤其推崇南宗的顿悟,认为其参悟方式同文人画的雅逸士气相契合。

其中,从“看山是山”到“山在心中”的透悟过程,也点明了化眼前之有为无,方能达智慧神明之心境。

留白还有一个非常优雅的别名——“余玉”,以布白凸显灵动,以虚空诠释丰盈,类似音乐演奏中某一刻的“悄然无声”。

恰如其分地处理画面中的留白,不仅可以营造画面的审美意境和作品氛围,体现艺术家独特的审美情怀,还反映出艺术家对蕴于宇宙万物之中的“道”的解读。

这正是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在本质上的差异。

中国画的创作和鉴赏都讲究“气”。

在历代画论中,皆以“气韵”作为品评作品的重要标准。

南北朝绘画理论家谢赫在“六法论”中提到的重要法则“气韵生动”,即画面中必须有“气韵”才可能变得生动。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悲壮(bēi zhuàng)颠簸(diān bǒ)振奋(zhèn fèn)B. 招摇(zhāo yáo)漫不经心(màn bù jīng xīn)调皮(tiáo pí)C. 沉着(chén zhù)摧枯拉朽(cuī kū lā xiǔ)潇洒(xiāo sǎ)D. 妩媚(wǔ mèi)毫不犹豫(háo bù yóu yù)震撼(zhèn hà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精神生活却相对贫乏。

B. 为了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我们必须刻苦学习,否则就不能取得好成绩。

C. 这篇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内容丰富,对于我们了解历史有很大的帮助。

D. 她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学生,每天晚上都熬夜学习,所以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这个关键时刻,他毫不犹豫地承担起了责任,展现了他的担当精神。

B. 面对困难,我们不能退缩,而应该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知识,对于我们拓宽视野有很大的帮助。

D.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语言幽默风趣,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4.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这座城市的绿化工作做得非常好,街道两旁绿树成荫。

B.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得益于他的勤奋努力。

C.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D. 她的舞姿优美,仿佛在翩翩起舞,让人陶醉其中。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很喜欢看书,尤其是历史、文学和科学方面的书籍。

B. 他的声音洪亮,仿佛在向人们传递着一种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命题教师:十二厂中学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 36 分)一、选择题( 36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迤逦( y ǐ) 天理昭( zh āo )然 憎恶( w ù) 一蹴( c ù)而就 辗轧( y à) 窸窸窣窣( s ū) 付梓( z ǐ)锱( z ī)铢必较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A 、湖光村委会提出,在旅游淡季积极开展果品销售,将旅游业和果业的开发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与专家的意见不谋而合。

B 、老张今年 65 岁,短小精焊,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与年轻人相比毫不逊色。

C 、虽然中国足球队小组赛初战告捷,但从比赛中整个球队在战术意识、进攻手段和体能 上表现来看,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D 、写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否则,无论文字如何优美,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能打动读者。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 、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三步实施:一是“绕”,即卫星绕月飞行;二是:“落”,即 探测装置登上月球;三是“回”,即采集月壤样品返回地球。

B 、“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 这事准能完成”。

C 、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 买寸光阴。

”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D 、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两大难题,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一方面是 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唐代诗人。

B 、钱钟书,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和古典文学研究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 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文论集《七缀集》、 《谈艺录》、《管锥编》等。

C 、惠特曼,印度诗人。

诗集有《草叶集》、《桴鼓集》等。

D 、朱光潜,安徽桐城人,北京大学名教授,当代著名美学家。

其著作甚丰,《文艺心理 学》、 《诗论》是他的代表作。

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 著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

1998 年 9 月,在渤海湾发现一大片海水在阳光下泛着褐红色,优如蕃茄汤一般。

这就是 赤潮现象。

这是自 1993 年中国首次报道发生赤潮以来面积最大的一次,海域面积达 3000 平方公里。

海水中的某些微生物, 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或聚集, 会使海水的颜色发生变化, 呈现出红 色、黄色或褐色,因而称之为赤潮。

赤潮的生成离不开环境因素, 除了有稳定的海水水体、 适宜的水温 (14—28℃)和盐度( 17 —34%)以外,水体的富营养化——丰富的营养盐、适量的微量元素和有机物也是生成赤潮 的关键因素。

由于海洋位于地球的最低位置, 陆地上各处所有的废物终要汇聚入海洋。

含有 大量含磷洗衣粉、 洗涤剂的生活废水及各种工、 农业排放的废水进入江河最后汇入大海, 这 就会使海水富营养化。

在温度、盐度适宜,海水水体稳定而富营养化的情况下,赤潮生物(藻类等)迅速繁殖, 海洋环境恶化,童永强A 、沾( di àn )辱B 、讥诮( qi ào )C 、蠕( r ú)动D 、睇眄( mi ǎo ) 安然无恙( y àng ) 酪酊( d īng )大醉 模棱( l éng )两可 逸兴湍( chu án )飞就形成了赤潮。

赤潮是一种严重的海洋灾害。

赤潮生物迅速繁殖,会使海水水体中的氧气大量消耗,造成海洋生物窒息死亡。

有些赤潮生物能释放毒素,毒死吞食赤潮生物的鱼贝类,再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

大量的赤潮生物还能遮蔽射到水下的阳光,影响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海洋食物链的正常循环。

渤海湾是一个半封闭的浅海内湾,水体交换能力差,自净能力低,加上近年来渤海地区的开发和发展缺乏环保措施,海湾沿岸大量排污,海域环境污染严重,致使赤潮频繁发生。

中国海域赤潮记录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仅3次,60年代1次,70 年代发生了9次,80年代发生了29次,90年代更是有增无减,仅1990年就发生了34 次。

这不仅使渔业遭受了巨大损失,也使近海及沿岸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

海洋是人类最大的公有领域,它以浩淼和深邃不断净化着自身。

然而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赤潮无疑在向人们警示:如果人类无止境地向大海排污弃浊,向它的广袤挑衅,最终失去的将是大海的壮丽,得到的是生命的毁灭。

5、对“赤潮”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指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变为泛着褐红色,犹如蕃茄汤一样的现象。

B、指海水中的某些微生物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或聚集,使海水呈红色、黄色或褐色的现象。

C、指在温度、盐度适宜,海水水体稳定而富营养化的情况下,藻类生物迅速繁殖的现象。

D、指在一定条件下,赤潮生物迅速繁殖而造成的一种海洋灾害。

6、以下属于导致海水赤潮形成的最根本因素是A、特殊海域环境,海水水体稳定,自净能力差。

B、海水温度为14—28℃,适宜于藻类等生物生长繁殖。

C、有丰富的营养盐、适量的微量元素和有机物。

D、人们弃置的生活废水废物及工农业生产排放的污水污物。

7、以下属于赤潮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的一项是A、大量消耗海水水体中的氧气,使海洋生物窒息死亡。

B、释放毒素毒死鱼贝类,使渔业生产遭受巨大损失。

C、遮避阳光,影响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使海洋食物链不能正常循环。

D、破坏大海的广袤壮丽,祸及人类甚至毁灭生命。

8、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今赤潮频发,与人口不断增加、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关系。

B、如果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水污物排放,大力治理污染,则赤潮就会少发生甚至不发生。

C、在开放式海湾,水体交换能力强,肯定永远不会发生赤潮现象。

D、人们认识了赤潮的危害后,一定会想办法治理赤潮,并且有能力防止赤潮的发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 题。

武技蒲松龄李超,安魁吾,淄之西鄙人。

豪爽好施。

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

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

有薄技,请以相授。

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

三月,艺颇精,意得甚。

憎问:“汝益乎?”曰:“益矣。

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

”僧笑,命李试其技。

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

僧又笑曰:“可矣。

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

”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

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

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

”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

又数日,僧辞去。

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

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

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

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

”如是三言。

众相顾,迄无应者。

李在侧,不觉技痒。

意气而进。

尼便笑与合掌。

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

”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

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较手足,愿拜下风。

”李请之再四,尼不可。

众怂恿之,尼乃曰:“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

但两相会意可耳。

”李诺之。

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

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

尼乃起。

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

尼笑谢曰:“孟浪迕客,幸勿罪!”李舁归,月余始愈。

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

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

鄙:知识浅陋的人。

B、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

适:适逢、恰逢。

C、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易:轻视D、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

要:求取。

10、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幸先以名告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眄庭柯以怡颜。

C、腾跃移时,诩诩然骄人而之。

水击三千里,挖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D、见一少年尼僧弃艺于场,观者填溢。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超武术技艺不精的一组是①僧笑,命李试其技。

②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③李乃解衣唾掌,如猿飞,如鸟落。

④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

⑤方颉颃间,尼即遽止。

⑥李以为怯,固请再角。

A、①②⑥B、②③⑤C、③④⑤D、④⑤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A、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绽以打败他;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然后对他进行教育,数日后,僧辞去。

B、本文善于通过“笑”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憨和尚与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

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C、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表面上描写和尚和尼僧对李超武技的指导,实际上写的是他们对李超德行的指导。

D、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敏而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艺高超,争强好胜。

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第Ⅱ卷非选择题部分(114 分)二、翻译、鉴赏、默写(20 分)13 、把下列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1)臣欲奉诏奔驰,而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3分)(2)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 分)(3)老当益壮,宁移自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2 分)14 、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8 分)玉楼春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绉波纹迎客棹①。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②,肯爱千金轻一笑③。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①彀(hú):绉纱类的丝织物。

绉:皱纹似的纱。

棹:船浆,代指船。

②浮生:人生短暂若泡沫生于水面。

③李商隐《写意》:“日向花间留晚照。

”(1)“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它描绘了怎样的一种景象?艺术特点是什么?(2 分)(2)“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这两句诗,表现了怎样的美好情趣?( 2 分)(3)“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中的“闹”能否改为“浓”或“盛”字?为什么?请运用在《咬文嚼字》一文中学到的方法,写100 余字,谈谈你的理解。

(4 分)15、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题)( 4 分)(1)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李密《陈情表》)(3)宰予昼寝。

子曰:,于予与何诛!”《论语?公治长》)三、现代文阅读(18 分)一片叶子著/[ 日本] 东山魁夷译/ 唐月梅我凝望着庭院的树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