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室文化赏析

合集下载

中外建筑的赏析

中外建筑的赏析
为其他类. 按照杂项类的功能和作用,大致分为以下
四个类别:
1置物类:书箱、衣箱、官皮箱、百宝箱、 文具箱、印匣、其他箱匣、都承盘、提
盒等;
屏风的诞生,开始是专门设 计于皇帝宝座后面的.史记 中也记载:天子当屏而立. 经过一段漫长时间的发展, 屏风开始普及到民间,走进 了寻常百姓家,成了古人室 内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晋派
只是一个泛称,不仅 指山西一带还包括 陕西、甘肃、宁夏 及青海部分地区,只 是在这些地区当中 山西一带的建筑风 格较为成熟. 晋派 建筑大体分为两类: 一类是山西的城市 建筑,这是狭义上的 晋派建筑; 另一类
是陕北及周边地区 的窑洞建筑,这也是 西北地区分布最广
中国古代建筑形式与风格
孔庙、文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 庙---中国传统文人及帝王的治国儒学的精神家园 中国特有的世界
京派
中国北方院落民居
以京派建筑最为典型, 而京派建筑里以四合 院最为典型. 四合院是 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 区的传统住宅. 北京四 合院所以有名,还因为 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 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是中华传统文化的 载
体.四合院的营建是极 讲究风水的,从择地、 定位到确定每幢建筑 的具体尺度,都要按风
时代风格3种
①秦汉风格. ②隋唐风格. ③明清风格.
中国建筑的构造
一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 式
中国古代建筑惯用木构架 作房屋的承重结构.木构梁 柱系统约在西元前的春秋 时期已初步完备并广泛采 用,到了汉代发展得更为成 熟.木构结构大体可分为抬 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以 抬梁式采用最为普遍.抬梁 式结构是沿房屋进深在柱 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重 叠数层瓜柱和梁,再于最上 层梁上立脊瓜柱,组成一组
木雕屏风是古时建筑物内 部挡风用的一种家具,所谓 屏其风也.最早大多放在床 后或床侧,后逐渐由固定的 发展为活动的,式样和助能

关于室内装饰在传统文化艺术中的表现

关于室内装饰在传统文化艺术中的表现

关于室内装饰在传统文化艺术中的表现摘要:随着我国的室内设计行业的迅速发展,室内装饰已经成为了环境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现代室内的装饰设计更加追求民族化、多样化、个性化,而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更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的特色,探寻我国传统的室内装饰艺术与中国传统的各具特色的文化和当代的室内的设计的关联则是值得我们来思考的一个问题,同时,传统文化艺术具有深厚的内涵,在现代室内装饰中引入传统文化艺术元素,能为现代室内装饰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也引发国人对弘扬民族文化的全新思考。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室内装饰领域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凝练和吸收,对中国传统装饰符号的继承和创新,将以含隐的方式折射出我国室内设计的本土性和原创性,使现代中国风格设计形式为世界所认可。

关键词:室内设计;传统装饰艺术;艺术性;文化性;应用现代一、传统建筑室内装饰与文化传统的文化是维系民族之间精神文明的纽带,源远流长的中国各具地区特色旧时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

它是人类更高的文化的起源,文明的发祥,是人们最贵重的精神宝藏。

(一)传统建筑室内装饰中精神功能的体现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当时的一些政治、哲学、艺术等的观点,它与我国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传统室内装饰的一些特征。

而人民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民俗习惯等则决定了传统室内装饰的另外一些特征在传统的室内装饰中常引入自然因素,以小见大,反应出来人们伊恋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在传统的室内陈设方面,体现了周易风水理论中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对大自然的向往。

在整个传统室内装饰领域来看,在一些居住用的建筑室内,还是偏向于素雅,朴实的自然风格,常用一些竹藤家具,木雕,字画等来装饰,色调也以黑白灰为主色调。

中国以前的设计手法经常使用在装饰上,如隐喻、谐音的一些表现方法。

例如经常在中国古代的室内装饰中用到的鹿、梅等图案,而"鹿”则和"禄”同音,意味着有很多福气,而"鱼”和"余”的同音,则寄予着年年有余的美好愿望.(二)传统建筑室内装饰中的民俗文化特征中国传统室内装饰内容非常丰富,而且还包含许多的社会风俗、社会之间的伦理关系以及民族文化等。

四川农业大学2010-2011-2课程表

四川农业大学2010-2011-2课程表
实验室1
11-16
观赏园艺学孙凌霞
4-B609
1-9
居室文化赏析张萍
4-A202
11-17
无机及分析化学Ⅱ甄铧
4-B305
1-6
英语强化训练(CET-4班)吴虹
4-B304
1-8
园林美术实验
3-16
C-206
下午
56节
大学英语Ⅱ旦淑芬
4-B405
1-12
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秦芸
实验室1
11-16
无机及分析化学Ⅱ甄铧
11-18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总学时
考核方法
教师
选课方式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1
2
16
其他形式
杜彬
正考
大学英语Ⅱ
4
4
64
考试
旦淑芬
正考
风景园林概论
2
2
32
课程报告
贾茵朱春艳李西
正考
观赏园艺学
3.5
4
56
考试
孙凌霞李西江明艳
居室文化赏析
2
4
32
考试
张萍
正考
普通生物学
2
4
32
考试
周莉君
正考
人体工程学
四川农业大学2010-2011-2课程表
园林(景观)201001
杨丹(2011-3-8)
时间
星期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上午
12节
观赏园艺学孙凌霞
4-B609
1-9
大学英语Ⅱ旦淑芬

中外建筑与室内设计赏析800字

中外建筑与室内设计赏析800字

中外建筑与室内设计赏析800字篇一:建筑与室内设计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无论是中国古代的宫殿、庙宇和亭台楼阁,还是西方古代的城堡、教堂和宫殿,都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室内设计。

在当今世界,中外建筑与室内设计已经成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成为了人们审美享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外建筑与室内设计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古代的建筑和室内设计注重对称、平衡和和谐,追求自然、人文和艺术价值。

例如,中国古代的宫殿和庙宇建筑,都有着严谨的对称结构和独特的装饰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卓越智慧。

而西方古代建筑和室内设计则注重线条、形状和色彩,追求新颖、创新和视觉冲击力。

例如,古希腊的神庙和罗马的竞技场,都有着独特的建筑结构和装饰风格,体现了西方古代文化的卓越智慧和艺术魅力。

在当今世界,中外建筑与室内设计已经成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例如,中国的故宫和兵马俑,已经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胜地,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和欣赏。

而西方的巴黎圣母院和罗马大教堂,也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胜地,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和欣赏。

中外建筑与室内设计也有着不同的发展趋势和风格。

在当今时代,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开始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采用了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材料,追求绿色、低碳和环保的建筑风格和室内设计。

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开始注重科技和智能化,采用了更多的现代科技和智能化设备,追求高效、智能和舒适的建筑风格和室内设计。

总结起来,中外建筑与室内设计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代表了不同文化和历史时期的艺术和智慧。

在今后的发展中,中外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将继续探索和创新,为世界带来更多的建筑和室内设计作品,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审美享受和文化体验。

篇二:建筑与室内设计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类的文化、历史、价值观和技术发展水平。

室内设计风格分类和各种风格的特点特征(详细)

室内设计风格分类和各种风格的特点特征(详细)

室内设计风格分类和各种风格的特点特征(详细)室内设计风格分类和各种风格的特点特征:1.中国古典风格中国古典风格以宫廷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建筑的室内装饰设计艺术风格,气势恢弘、壮丽华贵、高空间、大进深、雕梁画栋、金壁辉煌,造型讲究对称,色彩讲究对比装饰材料以木材为主,图案多龙、凤、龟、狮等,精雕细琢、瑰丽奇巧。

但中国古典风格的装修造价较高,且缺乏现代气息,只能在家居中点缀使用。

2.古埃及风格古埃及风格古埃及装饰风格简约、雄浑,以石材为主,柱式是其风格之标志,柱头如绽开的纸草花,柱身挺拔巍峨,中间有线式凹槽、象形文字、浮雕等,下面有柱础盘,古老而凝重。

光滑的花岗岩是铺地惯用的材料,毛糙的花岗岩小块多用于电视墙主背景上,又称文化墙。

3.希腊古典风格希腊古典风格神庙建筑体现了希腊古典风格单纯、典雅、和谐的风貌。

多立克、爱奥尼克、科林斯是希腊风格的典型柱式,也是西方古典建筑室内装饰设计特色的基本组成部分。

多立克柱式粗犷、刚劲,基座有三层石阶,柱身由一段段石鼓构成,呈底宽上窄渐收式,柱头由方块和圆盘构成,无饰纹。

爱奥尼克柱式整体造型风格坚挺娟秀,比多立克多一个柱础,纵向有凹槽24 条,各凹槽的交接棱角上设计一部分圆面,最具特征的是它的柱头,左右各有一对华丽、精巧、柔美的卷涡式装饰。

科林斯柱式用毛莨叶作装饰,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式柱头,规范而细腻,充满生气,其柱高、柱径比例、凹槽都同于爱奥尼克柱式。

古希腊风格的三种柱式常用于客厅的隔断中。

4.古罗马风格古罗马风格古罗马风格以豪华、壮丽为特色,券柱式造型是古罗马人的创造,两柱之间是一个券洞,形成一种券与柱大胆结合极富兴味的装饰性柱式,成为西方室内装饰最鲜明的特征。

广为流行和实用的有罗马多拉克式,罗马塔斯干式,罗马爱奥尼克式,罗马科林斯式及其发展创造的罗马混合柱式。

古罗马风格柱式曾经风靡一时,至今在家庭装饰中还常常应用。

5.哥特式风格哥特式风格哥特式风格是对罗马风格的继承直升的线形,体量急速升腾的动势,奇突的空间推移是其基本风格。

藏式民居文化之旅西藏土木建筑风格欣赏

藏式民居文化之旅西藏土木建筑风格欣赏

藏式民居文化之旅西藏土木建筑风格欣赏藏式民居文化之旅——西藏土木建筑风格欣赏西藏作为中国的自治区,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而闻名于世。

在西藏的土地上,藏式民居建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是当地居民的居住之所,也是西藏独特文化的代表之一。

本文将带领读者进行一场关于西藏土木建筑风格的文化之旅,一同欣赏这些具有独特魅力的藏式民居。

1. 藏式民居的历史与背景藏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它是西藏地区居民与恶劣环境共同生存的产物。

纯朴而坚实的土木结构,使得藏式民居能够经受住严寒高原的气候考验。

藏式民居由石头和土坯搭建而成,巧妙地融入了当地的自然环境中,既符合了建筑的功能需求,又展示了西藏独特的民族文化。

2. 藏式民居的外观特点藏式民居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外观特点明显。

首先,藏式民居常常采用平顶石墙的设计,达到保温隔热的效果。

其次,建筑的窗户往往较小,以减少寒冷气流的产生。

此外,藏式民居还会在墙壁上镶嵌着色彩斑斓的唐卡画,增添建筑的艺术感。

3. 藏式民居的内部结构藏式民居的内部结构以间层式为主,形成了具有阶梯式布局的建筑,以适应复杂的地理地貌。

藏式民居内通常分为多个功能区域,包括起居室、厨房和卧室,分层设置,既保证了日常生活的便利,又能够有效地隔离热源和寒冷,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4. 藏式民居的装饰与细节藏式民居的装饰多以各种纹样和图案为主,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

首饰盒、唐卡、挂毯等装饰物件被悬挂或摆放在居室中,独特的色彩和图案为居住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此外,藏式民居还注重对供神的神龛的设计和布置,以体现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

5. 藏式民居的文化意义藏式民居不仅仅是一种居住方式,更是融入了西藏深厚的文化内涵。

从建筑材料的选取,到建筑形式的设计,再到内部细节的装饰,每一处都凝聚着西藏民族的智慧和对自然的敬畏。

藏式民居文化体现了藏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生态环保观念,是西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西藏的土地上,藏式民居犹如瑰丽的宝石,闪耀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最新中国古代设计中的实用思想

最新中国古代设计中的实用思想

一、实用思想早在旧石器时代的“北京人”就已经能够有意识地选择天然的石器――根据石器与手握时的感觉来进行选择。

对这种石器尽管今天的人多从形式方面考查,但原始人却把它牢牢地锁定在了“实用”的要求之下。

可以说设计就是应“使用”而发生,是一种满足实际需要的实用行为。

有学者将其称为“原始功能主义”,它在人类过渡到新石器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在以后的封建社会中得到了延续。

我们将这种思想称之为“实用”思想,它具体表现为“实用为主”、“朴素装饰”、“致用利人”三个方面。

二、古代设计中实用思想概述(一)实用为主实用为主,就是指设计产品首先着眼于功能的实现,百姓的日常生活需要的满足。

原始社会时期的“谦益瓶”,又称尖底瓶,就是一种实用为主的器皿,瓶两面的耳钮保证了汲水的方便,而尖底也利于将装满水的瓶子放置在柔软的河滩上的。

到了诸子百家那里则共同表现为对“质”的推崇,重于对“文”的推崇。

墨子并不片面否定美和装饰,而是考虑当时社会生产力尚不发达,人们生活困苦的情况下,强调必须先“质”后“文”。

其“实用”观其实是人生的最低生活观,他指出“故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为可长,为可久,先质而后文,此圣人之务”。

就是说墨子还是承认“美”也是人正常的追求,但首先是满足实用的前提下。

孔子主张的是“文质彬彬”,形式符合内容的要求,孔子是很现实的一个人,他从来不孤立地追求“文”,尤其是在现实中不可能得到两者统一的情况下,他宁可要求内容而强调重视“质”而不以“文”为然。

在六朝时期,高度强调审美及后代不复见的独特生活方式形成的造型和装饰在门阀士族阶层流行,但这些并构不成社会生活的主流。

当时的傅玄著有《傅子》,其思想是反对奢侈,提倡俭仆,某些地方接近墨子的学说,他说:“天下之害莫甚于女饰,上之人不节,其耳目之欲,殚生民之巧,以极天下之变。

”这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为了恢复生产,工艺美术领域追求朴素,讲究功能的思想。

室内设计风格与流派课件

室内设计风格与流派课件
PPT学习交流
胜利女神神庙
35
科林斯柱式:科林斯工除了 柱头如盛满莨苕叶饰卷草花篮的 纹饰外,其它各部分与爱奥尼克 式相同。相对于爱奥尼柱式,科 林斯柱式的装饰性更强,但是在 古希腊的应用并不广泛,雅典的 宙斯神庙(Temple of Zeus)采用 的是科林斯柱式。对科林斯柱式 通常说是“对少女窈窕体态的模 仿”。
PPT学习交流
5
2.风格与流派的成因和影响
PPT学习交流
6
2.风格与流派的成因和影响
PPT学习交流
7
2.风格与流派的成因和影响
b.影响:风格虽然表现于形式,但风格具有艺术、文化、社会发展等深 刻的内涵;一种风格一旦形成,它又能积极或消极地影响文化、艺术以 及诸多的社会因素,不仅仅局限于作为一种形式表现和视觉上的感受。
PPT学习交流
4
2.风格与流派的成因和影响
a.成因:室内设计风格的形成,是不同的时代思潮(文艺复兴)和地区 特点,通过创作构思和表现,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室内设计形式 。一种典型风格的形成,通常是和当地的人文因素和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又需有创作中的构思和造型的特点。
核心:人文主义精神,以人为本 崇尚科学,反对愚昧;崇尚人权,反对神权
PPT学习交流
20
e.现代前卫风格
PPT学习交流
21
e.现代前卫风格
现代前卫强调个人的个性与喜好,凸显自我,张扬个性,无常规的空 间解构,大胆鲜明的对比,亦刚亦柔的选材搭配。运用隐寓与象征,片段 、折射、反射、裂变、变形、矛盾共处等手法。
PPT学习交流
22
f.新古典风格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摒弃了巴洛克,洛可可的娇饰的一面追求纯 粹高贵的建筑风格的回归。发源受四种文化的影响:考古学、印刷图片资 源、浪漫主义和纯粹结构性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室文化赏析》课程论文
浅谈中日园林文化
农学09级1班何建20090170
摘要:中日两国在很多领域都有着错综复杂的历史渊源,园林艺术也是如此。

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是东方园林的两枝奇葩,我国园林是本源,日本是分支。

中国文化输入日本据历史记载是从汉末就开始了。

日本园林的山水骨架是从我国流传过去的,到后来各自走向自己的境界。

关键词:中日园林东方园林园林意境布局崇文尚武
正文:中日园林可以说是一衣带水,关系密切。

中日两国古典园林同属于区别于欧洲和西亚的东方园林体系,日本园林受中国园林影响很大,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

但经过日本长期的历史过滤与消化,逐步形成了具有日本文化性格特征的园林艺术。

与中国园林在许多方面又有着区别。

中国和日本古典园林同属于世界三大造园系统(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园林,西亚,欧洲)的东方园林体系。

东方人对大自然的态度是同自然交朋友,在认识、了解自然的基础上向自然索取。

日本园林是在中国园林直接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是中国古代文明在日本园林方面的体现。

然而,日本在受中国文化长期熏染和渗透的过程中,也不断经过自身的历史过滤和消化,
逐步形成了具有日本文化性格特征的园林艺术。

下面就中日园林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特征作出比较和分析,进而阐述中日园林文化异同。

中日两国园林按类型所属,都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宗教园林。

中国偏重于皇家和私家园林,宗教园林最弱;而日本偏重于寺院和私家园林。

中国皇家园林,如现存的西苑、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一般地处中原或北方,位高权重,显得庄重典雅、华贵大方。

面积规模大,山体高耸,水面开阔,轴线明显,建筑呈现北方风格,屋角起翘小,屋面琉璃瓦多,木构彩画多。

私家园林的特点是面积小,文人意味浓厚,山体矮小,水面狭窄,建筑体量小,屋角起翘大。

中国的宗教园林个性最不明显,多为佛家的寺院园林和道家的道观园林。

在表达上,较少体现宗教意义,更多地与儒家结合,形成以儒、道、佛结合的特征。

江南的寺观园林更多地表现文人的诗情画意,只是通过宗教建筑、香火、香客以及宗教活动来突出其宗教性质。

而日本的宗教园林独立于皇家和私家园林,风格明显,讲究禅思枯意,佛意浓厚。

靠园林本身塑造宗教园林的形象和气氛,不同于中国的宗教园林。

从布局形式看,中日两国园林都是自然山水园。

但中国园林偏重山性,而日本园林偏向水性。

中国园必有山,园可无岛,而日本园必有岛。

从园林的构图看,中日园林皆以向心式构图与西方园林规则式形成对比。

但二者之间也存在差别:中国园林轴线明显,视觉中心较强,而日本园林的轴线较弱,平面中心意识较强。

中国皇家园林和寺院园林受轴线影响较深,私家园林受中心思想影响较小。

皇家园林服从于城市规划轴线,处于城市宫殿区的北面节点,一般在轴线的后部。

而园林本身也呈现出轴线的关系,如皇家园林颐和园的轴线是北宫门、后湖买卖街、须弥灵境、佛香阁、大报恩寺、南湖岛、凤凰墩。

日本园林早期受轴线思想影响深,后期受中心思想影响较深。

早期的轴线式园林称为寝殿造园林和净土园林。

轴线从南到北依次为堆山—园池—桥—中岛—桥—中岛—桥—广庭—寝殿—后庭。

中世后的弱轴线或无轴线园林如西芳寺园、天龙寺园、妙心寺园等,有些连轴线对位关系都没有了,如皇家的桂离宫从天人关系来看,中日园林共同定位于山水园,但两者存在着差别,中国的山水园偏向“人型”,而日本园林偏向“天型”。

所谓人型山水园,是指山水园的构成要素中,在天人关系上偏重于人力和人文两种人的因素。

从园林的构成要素和布局特点来看,中国园林的园林建筑较多密度较大,体量较大,装饰多而华丽,表明人力的伟大;日本园林的园林建筑较少,密度较低,表明人力的弱小。

在山水方面,中国园林人工假山高大,人工湖宽阔,人工味浓厚;日本园林假山低矮,人工水面小,人工味淡,自然味浓。

正如园林界大师陈从周先生所说:“中国园林是人工之中见自然,日本园林是自然之中见人工。


从园林意境看,中国园林“崇文”,而日本园林“尚武”。

中国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便参与造园。

到了隋唐宋,文人进一步在园林中施展才华,在园林镌刻文人烙印的程度不断加深,文人的写意山水园在这一时代成为了主流。

文人直接参与园林创作成为普
遍的现象,文人的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三门艺术达到了一体化的境界。

到了元、明、清,园林往文人化的方向发展得更进一步。

这一时期的江南文人辈出,加上得天独厚的水利气候条件,为其园林成就奠定了坚定的物质基础。

而日本园林却充满着武力和杀气。

自镰仓幕府之后,日本进入了近千年的武士统治。

这一时期诞生的石庭面积狭窄,常常是满庭白砂,一无生物,令置身其中的人始终绷紧神经,如身临战场一般。

而大名园林更是让人感受到日本园林尚武的气氛。

最突出表现就是大名园林中普遍建筑有马场和射箭场,成为训练武术、展示武功的场所。

从游览方式看,中日两国园林都有动观和静观。

中国园林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

陈从周在《说园》中说过,园有动观与静观之分,小园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

日本真山水园以动观为主,枯山水园林和茶庭则以静观为主,三者结合的园林则动静结合。

中国园林以回游型为主,日本园林则是舟游为主。

中国园林不论大小,自古以来都以回游为主,只在大园中兼用舟游,就算是巨大的湖区,如颐和园的昆明湖,仍采用回游和舟游结合的方式。

而日本园林自古以舟游为主,只是到了镰仓时代末期,发展了回游方式。

中国园林的建筑和景点多,适于用园路串联或并联,适于回游的形式。

而日本园林的景点不多,且池岛为主,适于舟游式。

更值得关注的是日本园林独特的心游(神游)方式,日本枯山水到室町时代红极一时,赏景不需身动,只要静坐三思即可把园景纳入到心
中天地,即所谓的“心游”。

综上所述,中日两国古典园林虽然有着众多相似之处,因为毕竟是同根所生;但在这众多看似相同的地方,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差异,因为毕竟两国地理环境、哲学思想、人生观世界观都有着很大的差异。

参考文献:《东方古典美》
《中日古典园林文化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