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处理量70kmolh丙烯丙烷精馏筛板塔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板式精馏塔设计[1]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板式精馏塔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0664808e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2d.png)
PPT文档演模板
2023/5/7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板式精馏塔设计[1]
PPT文档演模板
2023/5/7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板式精馏塔设计[1]
PPT文档演模板
2023/5/7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板式精馏塔设计[1]
四. 塔体结构
PPT文档演模板
2023/5/7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板式精馏塔设计[1]
PPT文档演模板
常操作所允许的气、液负荷波动范围。这个范围通
常以塔板负荷性能图的形式表示。
PPT文档演模板
2023/5/7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板式精馏塔设计[1]
•Vs ,m3/ s
•(1)雾沫夹带线
•(5) 液 相 负荷下限 线
•B Vs,max
•(2) 液 泛 线
•P操作点
•(3)液相上限线
PPT文档演模板
•A Vs,min
• 大致估计一下加料管路上的管件和阀门。
• (2)高位槽、贮槽容量和位置
• 高位槽以一次加满再加一定裕量来确定其容积。
• 贮槽容积按加满一次可生产10天计算确定。
• (3)换热器选型
• 对原料预热器,塔底再沸器,塔顶产品冷却器等进行选型。
• (4)塔顶冷凝器设计选型
• 根据换热量,回流管内流速,冷凝器高度,对塔顶冷凝器 进行选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板式精馏塔设计[1]
PPT文档演模板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板式精馏塔设计[1]
PPT文档演模板
2023/5/7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板式精馏塔设计[1]
PPT文档演模板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板式精馏塔设计[1]
PPT文档演模板
2023/5/7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板式精馏塔设计[1]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处理量70kmolh丙烯丙烷精馏筛板塔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处理量70kmol/h丙烯丙烷精馏筛板塔设计处理量:70kmol/h产品质量:(以丙稀摩尔百分数计)进料:x=65%f=98%塔顶产品:xD塔底产品: x≤2%w安装地点:大连总板效率:0.6塔板位置:塔底塔板形式:筛板回流比:1.6前言本设计说明书包括概述、流程简介、精馏塔、再沸器、辅助设备、管路设计和控制方案共七章。
说明中对精馏塔的设计计算做了详细的阐述,对于再沸器、辅助设备和管路的设计也做了正确的说明。
鉴于本人经验有限,本设计中还存在许多错误,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指正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参阅!目录第一章概述 (4)第二章流程简介 (5)第三章精馏塔工艺设计 (5)第四章再沸器的设计 (15)第五章辅助设备的设计 (21)第六章管路设计 (26)第七章控制方案 (26)附录一主要符号说明 (27)附录二参考文献 (29)第一章概述精馏是分离过程中的重要单元操作之一,所用设备主要包括精馏塔及再沸器和冷凝器。
1.精馏塔精馏塔是一圆形筒体,塔内装有多层塔板或填料,塔中部适宜位置设有进料板。
两相在塔板上相互接触时,液相被加热,液相中易挥发组分向气相中转移;气相被部分冷凝,气相中难挥发组分向液相中转移,从而使混合物中的组分得到高程度的分离。
简单精馏中,只有一股进料,进料位置将塔分为精馏段和提馏段,而在塔顶和塔底分别引出一股产品。
精馏塔内,气、液两相的温度和压力自上而下逐渐增加,塔顶最低,塔底最高。
本设计为筛板塔,筛板的突出优点是结构简单、造价低、塔板阻力小且效率高。
过去认为它易漏液,易堵塞。
然而经长期研究发现,只要设计合理和操作适当,晒斑人能够满足生厂上所需的操作弹性,而且效率比较高。
小筛孔孔径一般3~6mm,大筛孔孔径一般10~25mm。
如果采用大筛板,堵塞问题即可解决。
目前已发展成为日趋广泛的一种塔板。
2.再沸器作用:用以将塔底液体部分汽化后送回精馏塔,使塔内气液两相间的接触传质得以进行。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丙烯丙烷塔底浮阀处理量70回流比系数1.4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丙烯丙烷塔底浮阀处理量70回流比系数1.4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化学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化工工程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以丙烯丙烷塔底浮阀处理量70和回流比系数1.4为关键词,深入探讨该课程设计的相关内容。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浮阀的选择、处理量的计算与调整以及回流比的确定。
首先,对于浮阀的选择,需要根据流体的性质和工艺要求来确定。
在丙烯丙烷塔底处理过程中,浮阀是承担着控制流体流量和压力的重要设备。
其作用是在一定的压力差作用下,通过浮力平衡来控制流体的流量。
选择浮阀时需要考虑其可靠性、耐腐蚀性、密封性等特性,以满足工艺要求。
浮阀处理量的计算与调整是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的关键步骤之一。
处理量指的是浮阀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流体体积。
在实际设计中,需要根据工艺要求和设备参数进行计算。
一般而言,处理量与浮阀孔的大小、浮阀的开启部分的孔径大小等相关。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计算,可以保证处理量的稳定和满足工艺生产要求。
回流比是指进料液体与塔底液体的比例关系,是化工过程中的重要参数。
在丙烯丙烷塔底浮阀处理量为70的设计中,回流比系数1.4也是需要确定的参数之一。
回流比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经验值、设备性能和工艺要求等因素。
合理的回流比能够保证流体在反应过程中充分混合,提高产物的纯度和收率。
而回流比过大或过小都会对工艺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通过实验数据和模拟计算来确定最佳回流比。
综上所述,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的丙烯丙烷塔底浮阀处理量70和回流比系数1.4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参数。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浮阀,计算和调整处理量,并确定最佳的回流比。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运用化工原理知识,可以达到提高反应效果、优化工艺条件的目的。
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学生将能够提高自己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化工工程设计能力,为今后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丙烯精馏塔工艺设计

过程工艺和设备课程设计(精馏塔及辅助设备设计)设计日期: 2010年7月6日班级:化机0701班姓名:梁昊穹指导老师:韩志忠化工原理是化工及其相关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其课程设计涉及多学科知识,包括化工,制图,控制,机械等各种学科,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是锻炼工程观念和培养设计思维的好方法,是为以后的各种设计准备条件;是化工原理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
本设计说明书包括概述、方案流程简介、精馏塔、再沸器、辅助设备、管路设计和控制方案共七章。
说明中对精馏塔的设计计算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对于再沸器、辅助设备和管路和控制方案的设计也做了简要的说明。
在设计过程中,得到了韩志忠老师的指导,得到了同学们的帮助,同学们一起讨论更让我感受到设计工作是一种集体性的劳动,少走了许多弯路,避免了不少错误,也提高了效率。
鉴于学生的经验和知识水平有限,设计中难免存在错误和不足之处,请老师给予指正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参阅!前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第一章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5 1.1精馏塔- - - - - - - - - - - - - - - - - - - - - - 5 1.2再沸器- - - - - - - - - - - - - - - - - - - - - - 5 1.3冷凝器- - - - - - - - - - - - - - - - - - - - - - 6 第二章方案流程简介- - - - - - - - - - - - - - - - - - 7 2.1 精馏装置流程- - - - - - - - - - - - - - - - - - - 7 2.2 工艺流程- - - - - - - - - - - - - - - - - - - - - 7 2.3 调节装置- - - - - - - - - - - - - - - - - - - - - 8 2.4 设备选用- - - - - - - - - - - - - - - - - - - - - 8 2.5 处理能力及产品质量- - - - - - - - - - - - - - - - 8 第三章精馏过程系统设计- - - - - - - - - - - - - - - - 9 3.1设计条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9 3.2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 - - - - - - - - - - - - - - - - 10 3.3塔板数的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11 3.4精馏塔工艺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16 3.5溢流装置的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17 3.6塔板布置和其余结构尺寸的选取- - - - - - - - - - - - 18 3.7塔板流动性能校核- - - - - - - - - - - - - - - - - - 19 3.8负荷性能图- - - - - - - - - - - - - - - - - - - - 21 3.9 塔计算结果表- - - - - - - - - - - - - - - - - - -24附:塔设计图第四章再沸器的设计- - - - - - - - - - - - - - - - - - 25 4.1设计任务和设计条件- - - - - - - - - - - - - - - - - 25 4.2估算设备尺寸- - - - - - - - - - - - - - - - - - - - 26 4.3传热系数的校核- - - - - - - - - - - - - - - - - - - 26 4.4循环流量校核- - - - - - - - - - - - - - - - - - - - 30 4.5 再沸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表- - - - - - - - - - - 35 附:再沸器设计图第五章辅助设备的设计- - - - - - - - - - - - - - - - 36 5.1冷凝器- - - - - - - - - - - - - - - - - - - - - - - 36 5.2其它换热设备- - - - - - - - - - - - - - - - - - - - 36 5.3容器- - - - - - - - - - - - - - - - - - - - - - - 38 5.4 管路设计及泵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39 第六章管路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43 第七章控制方案- - - - - - - - - - - - - - - - - - - - 45 附:工艺流程图设计心得及总结- - - - - - - - - - - - - - - - - - - - 46 附录一主要符号说明- - - - - - - - - - - - - - - - - - 48 附录二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49第一章概述精馏是分离过程中的重要单元操作之一,所用设备主要包括精馏塔,再沸器和冷凝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丙烯丙烷筛板精馏塔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丙烯丙烷筛板精馏塔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化学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门课,它涉及到了化学工程领域中的各种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
而其中的丙烯丙烷筛板精馏塔是化学工程中常见的分离设备,其设计和操作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丙烯丙烷筛板精馏塔的相关知识和实践操作。
一、丙烯丙烷的物理化学性质丙烯和丙烷是两种结构相近的烃类化合物,它们都是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
它们的分子量分别为42 g/mol和44 g/mol。
它们的熔点和沸点都比较低,分别为-185.2℃和-47.6℃以及-42.1℃和-0.5℃。
在常温常压下,丙烯和丙烷都是易燃的气体,丙烯比丙烷更易燃,爆炸极限范围也更广。
二、筛板精馏塔的原理和结构筛板精馏塔是分离和提纯液体混合物的一种常见设备,它的热和质量传递效果、节能效果和运行稳定性都非常优秀。
它的基本结构由筛板、塔板、液相收集管、汽相收集管、塔体、进出料口和附件组成。
其中,筛板用于液相在塔内的分布和降温,塔板用于汽相的分布和降温,液相收集管和汽相收集管用于收集液相和汽相,进出料口用于引入和排出混合物,附件包括冷凝器、换热器、加热器、泵等。
筛板精馏塔的工作过程是:混合物通过进料口进入精馏塔,在筛板上分布后冷凝成液滴,通过塔板向上蒸发,在塔体中逐渐升温,汽相不断往上移动并在顶部冷凝成液体,液体沿着液相收集管流入下一层筛板,整个过程不断循环直至成品收集。
三、丙烯丙烷的筛板精馏塔设计丙烯和丙烷的物理化学性质较为相近,但在某些方面又有所不同,比如其沸点的差异较小等。
因此,设计丙烯丙烷精馏塔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结构和操作参数的选择。
1. 塔板和筛板的选择:由于丙烷较丙烯更易于液相和汽相的分离,因此在塔内,丙烷往往会优先偏向于下方的液面。
为了更好地控制液体的分布和温度,建议使用细孔筛板,以增加液滴的表面积和扩散速度。
同时,也可以加装搅拌器或者微波辐射器以增加筛板上的流动力和混合效果。
丙烯—丙烷板式精馏塔设计1

丙烯—丙烷板式精馏塔设计1丙烯—丙烷板式精馏塔设计1丙烯和丙烷是石油行业中常见的烃类化合物,丙烯主要用于合成塑料和合成橡胶等工业原料,而丙烷则广泛用于燃料和热能生产。
在石油提炼过程中,需要对丙烯和丙烷进行分离,以满足不同的工业需求。
这就需要使用精馏塔进行分离和提纯。
丙烯-丙烷板式精馏塔是一种常见的精馏塔设计,以下是其设计过程和要点:1.确定塔的尺寸和设计参数:首先,需要确定塔的高度、内径和塔板数量等尺寸参数。
这些参数的选择将取决于丙烯和丙烷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分离程度和生产要求。
同时,还需要确定塔板的类型,常用的有平板、筛板和节流孔板等。
2.计算塔的理论板数:根据丙烯和丙烷的物理性质,可以使用理论计算方法来确定塔的理论板数。
常见的方法有经验法、Fenske方法和McCabe-Thiele方法等。
这些方法基于馏分的蒸发和重新凝结过程,并考虑到物料的挥发性和沸点差异。
3.优化精馏塔结构:在确定了理论板数后,可以对精馏塔的结构进行优化。
优化的目标是降低能耗和提高分离效果。
常见的优化措施包括增加回流比、优化塔底和塔顶的设计、增加中间进料点和中间产品抽取点等。
这些措施可以提高馏分在塔内的接触和分离效果。
4.确定换热与冷凝方式:精馏过程中,需要进行热量交换和冷凝,以提供蒸汽和冷凝液。
根据工艺和能耗要求,可以选择合适的换热器和冷凝器类型进行热交换。
常见的方式有喷射器冷凝、外换热器冷凝和内换热器冷凝等。
5.进行流程模拟和动态调整:一旦确定了精馏塔的设计参数和结构,可以使用流程模拟软件进行流程计算和模拟。
通过模拟,可以评估塔内各个部位的温度、压力和塔板效率等参数,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流程模拟也可以用于优化操作条件和改进分离效果。
6.进行安全评估和应急设计:精馏塔是一种高温高压设备,需要进行安全评估和应急设计。
这包括确定安全阀和过压保护装置、制定应急排放和泄漏处置计划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火灾和爆炸等事故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丙烯—丙烷板式精馏塔设计1讲解

过程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丙烯——丙烷精馏塔设计课程名称: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完成时间:前言本设计说明书包括概述、流程简介、精馏塔、再沸器、辅助设备、管路设计和控制方案共7章。
说明中对精馏塔的设计计算做了详细的阐述,对于再沸器、辅助设备和管路的设计也做了正确的说明。
鉴于设计者经验有限,本设计中还存在许多错误,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指正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参阅!目录第一节:标题 丙烯—丙烷板式精馏塔设计第二节:丙烯—丙烷板式精馏塔设计任务书第三节:精馏方案简介第四节:精馏工艺流程草图及说明第五节:精馏工艺计算及主体设备设计第六节:辅助设备的计算及选型第七节:设计结果一览表第八节:对本设计的评述第九节:工艺流程简图第十节:参考文献第一章 任务书设计条件1、工艺条件: 饱和液体进料进料丙烯含量%65x F (摩尔百分数)。
塔顶丙烯含量%x98≥D釜液丙烯含量%≤x2W总板效率为0.62、操作条件:塔顶操作压力1.62MPa(表压)加热剂及加热方法:加热剂——热水加热方法——间壁换热冷却剂:循环冷却水回流比系数:R/Rmin=1.23、塔板形式:浮阀4、处理量:F=50kml/h5、安装地点:烟台6、塔板设计位置:塔顶安装地点:烟台。
处理量:64kmol/h产品质量:进料65%塔顶产品98%塔底产品<2%1、工艺条件:丙烯—丙烷饱和液体进料进料丙烯含量65% (摩尔百分数)塔顶丙烯含量98%釜液丙烯含量<2%总板效率为0.62、操作条件:塔顶操作压力1.62MPa(表压)加热剂及加热方法:加热剂——热水加热方法——间壁换热冷却剂:循环冷却水回流比系数:1.2 1.4 1.63、塔板形式:浮阀4、处理量:F=64kml/h5、安装地点:烟台6、塔板设计位置:塔顶第二章精馏过程工艺及设备概述精馏是分离液体混合物最常用的一种单元操作,在化工,炼油,石油化工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精馏过程在能量剂驱动下(有时加质量剂),使气液两相多次直接接触和分离,利用液相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不同,使易挥发组分由液相向气相转移,难挥发组分由气相向液相转移,实现原料混合液中各组分的分离,该过程是同时传热,传质的过程。
丙烯—丙烷板式精馏塔设计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大型作业报告(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学生学号0905010114院(系)生物医药系专业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班级精化091时间1月08日-1月15日学生陈茂阳指导教师:_李晓璐_2011年1月13日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医药系前言化工生产中所处理的原料,中间产物,粗产品几乎都是由若干组分组成的混合物,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均相物质。
生产中为了满足储存,运输,加工和使用的需求,时常需要将这些混合物分离为较纯净或几乎纯态的物质. 芳香族化合物是化工生产中的重要的原材料,而苯和甲苯是各有其重要作用。
苯是化工工业和医药工业的重要基本原料,可用来制备染料,树脂,农药,合成药物,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和洗涤剂等等;甲苯不仅是有机化工合成的优良溶剂,而且可以合成异氰酸酯,甲酚等化工产品,同时也可以用来制造三硝基甲苯,苯甲酸,对苯二甲酸,防腐剂,染料,泡沫塑料,合成纤维等。
精馏是分离液体混合物最常用的一种单元操作,在化工,炼油,石油化工等工业得到广泛应用。
精馏过程在能量计的驱动下,使气,液两相多次直接接触和分离,利用液相混合物中各相分挥发度的不同,使挥发组分由液相向气相转移,难挥发组分由气相向液相转移。
实现原料混合物中各组成分离该过程是同时进行传质传热的过程。
本次设计任务为设计一定处理量的精馏塔,实现苯——甲苯的分离。
苯——甲苯体系比较容易分离,待处理料液清洁。
因此用筛板塔。
筛板塔也是很早出现的一种板式塔,20世纪50年代起对筛板塔进行了大量工业规模的研究,逐步掌握了筛板塔的性能,并形成了较完善的设计方法。
与泡罩塔相比,筛板塔具有下列优点:生产能力(20%——40%)塔板效率(10%——50%)而且结构简单,塔盘造价减少40%左右,安装,维修都较容易。
本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过程的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工艺计算,结构设计和校核。
目录第一节:标题丙烯—丙烷板式精馏塔设计第二节:丙烯—丙烷板式精馏塔设计任务书第三节:精馏方案简介第四节:精馏工艺流程草图及说明第五节:精馏工艺计算及主体设备设计第六节:辅助设备的计算及选型第七节:设计结果一览表第八节:对本设计的评述第九节:工艺流程简图第十节:参考文献第一节设计题目丙烯—丙烷板式精馏塔设计第二节任务书处理量:64kmol/h产品质量:进料65%塔顶产品98%塔底产品<2%1、工艺条件:丙烯—丙烷饱和液体进料进料丙烯含量65% (摩尔百分数)塔顶丙烯含量98%釜液丙烯含量<2%总板效率为0.62、操作条件:塔顶操作压力1.62MPa(表压)加热剂及加热方法:加热剂——热水加热方法——间壁换热冷却剂:循环冷却水回流比系数:1.2 1.4 1.63、塔板形式:浮阀4、处理量:F=64kml/h5、安装地点:广东中山火炬开发区6、塔板设计位置:塔顶第三节精馏方案简介(1) 精馏塔的物料衡算;(2) 塔板数的确定:(3) 精馏塔的工艺条件及有关物件数据的计算;(4) 精馏塔的塔体工艺尺寸计算;(5) 塔板主要工艺尺寸的计算;(6) 塔板的流体力学验算:(7) 塔板负荷性能图;(8) 精馏塔接管尺寸计算;(9) 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10) 绘制精馏塔设计条件图;(11) 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处理量70kmol/h丙烯丙烷精馏筛板塔设计处理量:70kmol/h产品质量:(以丙稀摩尔百分数计)进料:x=65%f=98%塔顶产品:xD塔底产品: x≤2%w安装地点:大连总板效率:0.6塔板位置:塔底塔板形式:筛板回流比:1.6前言本设计说明书包括概述、流程简介、精馏塔、再沸器、辅助设备、管路设计和控制方案共七章。
说明中对精馏塔的设计计算做了详细的阐述,对于再沸器、辅助设备和管路的设计也做了正确的说明。
鉴于本人经验有限,本设计中还存在许多错误,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指正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参阅!目录第一章概述 (4)第二章流程简介 (5)第三章精馏塔工艺设计 (5)第四章再沸器的设计 (15)第五章辅助设备的设计 (21)第六章管路设计 (26)第七章控制方案 (26)附录一主要符号说明 (27)附录二参考文献 (29)第一章概述精馏是分离过程中的重要单元操作之一,所用设备主要包括精馏塔及再沸器和冷凝器。
1.精馏塔精馏塔是一圆形筒体,塔内装有多层塔板或填料,塔中部适宜位置设有进料板。
两相在塔板上相互接触时,液相被加热,液相中易挥发组分向气相中转移;气相被部分冷凝,气相中难挥发组分向液相中转移,从而使混合物中的组分得到高程度的分离。
简单精馏中,只有一股进料,进料位置将塔分为精馏段和提馏段,而在塔顶和塔底分别引出一股产品。
精馏塔内,气、液两相的温度和压力自上而下逐渐增加,塔顶最低,塔底最高。
本设计为筛板塔,筛板的突出优点是结构简单、造价低、塔板阻力小且效率高。
过去认为它易漏液,易堵塞。
然而经长期研究发现,只要设计合理和操作适当,晒斑人能够满足生厂上所需的操作弹性,而且效率比较高。
小筛孔孔径一般3~6mm,大筛孔孔径一般10~25mm。
如果采用大筛板,堵塞问题即可解决。
目前已发展成为日趋广泛的一种塔板。
2.再沸器作用:用以将塔底液体部分汽化后送回精馏塔,使塔内气液两相间的接触传质得以进行。
本设计采用立式热虹吸式再沸器,它是一垂直放置的管壳式换热器。
液体在自下而上通过换热器管程时部分汽化,由在壳程内的载热体供热。
3.立式热虹吸特点:循环推动力:釜液和换热器传热管气液混合物的密度差。
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传热系数高。
壳程不能机械清洗,不适宜高粘度、或脏的传热介质。
塔釜提供气液分离空间和缓冲区。
4.冷凝器(设计从略)用以将塔顶蒸气冷凝成液体,部分冷凝液作塔顶产品,其余作回流液返回塔顶,使塔内气液两相间的接触传质得以进行,最常用的冷凝器是管壳式换热器。
第二章方案流程简介1.精馏装置流程精馏就是通过多级蒸馏,使混合气液两相经多次混合接触和分离,并进行质量和热量的传递,使混合物中的组分达到高程度的分离,进而得到高纯度的产品。
流程如下:原料(丙稀和丙烷的混合液体)经进料管由精馏塔中的某一位置(进料板处)流入塔内,开始精馏操作;当釜中的料液建立起适当液位时,再沸器进行加热,使之部分汽化返回塔内。
气相沿塔上升直至塔顶,由塔顶冷凝器将其进行全部或部分冷凝。
将塔顶蒸气凝液部分作为塔顶产品取出,称为馏出物。
另一部分凝液作为回流返回塔顶。
回流液从塔顶沿塔流下,在下降过程中与来自塔底的上升蒸气多次逆向接触和分离。
当流至塔底时,被再沸器加热部分汽化,其气相返回塔内作为气相回流,而其液相则作为塔底产品采出。
2.工艺流程1)物料的储存和运输精馏过程必须在适当的位置设置一定数量不同容积的原料储罐、泵和各种换热器,以暂时储存,运输和预热(或冷却)所用原料,从而保证装置能连续稳定的运行。
2)必要的检测手段为了方便解决操作中的问题,需在流程中的适当位置设置必要的仪表,以及时获取压力、温度等各项参数。
另外,常在特定地方设置人孔和手孔,以便定期的检测维修。
3)调节装置由于实际生产中各状态参数都不是定值,应在适当的位置放置一定数量的阀门进行调节,以保证达到生产要求,可设双调节,即自动和手动两种调节方式并存,且随时进行切换。
3.设备选用精馏塔选用筛板塔,配以立式热虹吸式再沸器。
4.处理能力及产品质量处理量: 70kmol/h产品质量:(以丙稀摩尔百分数计)进料:xf=65%塔顶产品:xD=98%塔底产品: xw≤2%第三章精馏塔工艺设计第一节设计条件1.工艺条件:饱和液体进料,进料丙稀含量xf=65%(摩尔百分数)塔顶丙稀含量 xD =98%,釜液丙稀含量 xw≤2%,总板效率为0.6。
2.操作条件:1) 塔顶操作压力:P=1.62MPa (表压) 2) 加热剂及加热方法:加热剂——水蒸气加热方法——间壁换热3) 冷却剂:循环冷却水 4) 回流比系数:R/Rmin=1.6 3.塔板形式:筛板 4.处理量:qnfh=70kmol/h 5.安装地点:大连 6.塔板设计位置:塔底 7. 物料密度:M A =42 M B =44第二节 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一 物料衡算 1.换算将摩尔百分数换算成质量百分数: W=X ·M A /[X ·M A +(1-X)·M B ] x f =65% w f =63.93% x D =98% w D =97.91% x w ≤2% w W ≤1.91 % 将摩尔流量换算成质量流量: 进料状态混合物平均摩尔质量:(M A 为丙稀摩尔质量 M B 为丙烷摩尔质量)M=x f ·M A +(1-x f )·M B =0.65×42+0.35×44=42.7kg/kmol 进料状态下的质量流量: q mfs =M ·q nfh /3600=0.8303kg/s2.求质量流量 q mDs + q mws = q mfsq mDs·w D+ qmws·w W = q mfs ·w f解得:q mDs = 0.5364kg/s ; q mws = 0.2939kg/s{塔内气、液相流量:1)精馏段:L =R ·D; V =(R+1)·D;2)提馏段:L ’=L+q ·F; V ’=V-(1-q)·F; L ’=V ’+W; 二 热量衡算1)再沸器热流量:Q R =V ’·r ’再沸器加热蒸气的质量流量:G R = Q R /r R2) 冷凝器热流量:Q C =V ·r冷凝器冷却剂的质量流量:G C = Q C /(c l ·(t 2-t 1))第三节 塔板数的计算 利用程序进行迭代计算: 流程图如下:泡点计算 2.塔板数计算将α2代入注:下标t 、b 分别表示塔顶、塔底参数。
计算过程包括:假设塔顶温度Tt 0=316K 经泡点迭代计算得塔顶温度Tt=316.13K 塔顶压力Pt=1620+101.3=1721.3KPa代入公式 计算并换算得: P A o =1726.955KPa ; P B o=1444.432KPa又得:K A =1.003 ; K B =0.839=1.1956α=(α1+α2)/2 =1.1922 ②计算过程包括: 泡点进料:q=1=7.489 R=1.6Rmin=11.983 ③为逐板计算过程: y 1=x D =0.98直至x i < x f 理论进料位置:第i 块板 进入提馏段:=直至x n < x W 计算结束。
理论板数:Nt=n (含釜)iii i C T B A p +-=0ln ee eDx y yx R --=min w n x R x R R 15238.015238.1++++迭代结果:进料板Nf=[i/0.6]+1=52, 实际板数Np=[(Nt-1)/0.6]+1=112 则塔底压力Pb=Pt+0.98×0.47×Np= 1772.9KPa 同①可算得: 塔底温度Tb=325.52K α2 =1.1888 符合假设所以假设成立,上述计算结果均为正确结果。
塔内气、液相流量: 精馏段:q mLs =R ·q mDs =6.4275kg/s q mVs =(R+1)·q mDs =6.9639kg/s提馏段 :q ,mLs =q mLs +q mFs =7.2578kg/s q ,mVs = q mVs =6.9639kg/s第四节 精馏塔工艺设计1.物性数据常压43℃下,丙烷的物性数据: 气相密度:ρV =29.6kg/ m 3 液相密度:ρL =466kg/ m 3 液相表面张力:σ=4mN/m 2. 初估塔径气相流量:q mVs =6.9639kg/s q VVs =q mVs /ρv =0.2487m 3/s液相流量:q mLs =6.4275kg/s q VLs =q mLs /ρL =0.01368 m 3/s两相流动参数: =0.2190 初选塔板间距 H T =0.45m,查《化工原理》(下册)P107筛板塔泛点关联图,得:C 20=0.061所以,气体负荷因子: =0.04526液泛气速: =0.1738m/s 取泛点率0.7操作气速:u = 泛点率 ×u f=0.1216m/s气体流道截面积: =2.0452m 2 LVm m s V s V LVq q q q F ρρρρVs Ls V L V L ==2.02020⎪⎭⎫⎝⎛=σC C VV L f Cu ρρρ-=q A VVs=选取单流型弓形降液管塔板,取Ad / AT =0.15; 则A / AT=1- Ad / AT =0.85 截面积: AT=A/0.85=2.406 m 2塔径:=1.75m 圆整后,取D=1.8m符合化工原理书P108表6.10.1及P110表6.10.2的经验关联实际面积: =2.5447 m 2降液管截面积:Ad=AT ×0.15= 0.3817 m 2气体流道截面积:A=AT-Ad=2.1630 m 2实际操作气速: = 0.1150 m/s 实际泛点率:u / u f =0.9457 3.塔高的估算Np=112有效高度:Z= H T ×Np=50.4m釜液高度(略),进料处两板间距增大为0.7m 设置4个人孔,每个人孔0.8m裙座取5m,塔顶空间高度1.5m,釜液上方气液分离高度取1.5m. 设釜液停留时间为30min 釜液高度:ΔZ = 0.44m 取其为0.5m所以,总塔高h=Z+0.7+5+1.5+1.5+0.5=59.6m第五节 溢流装置的设计 1. 降液管(弓形)由上述计算可得:降液管截面积:Ad=AT ×0.15= 0.3817 m 2 由Ad/AT=0.15,查《化工原理》(下册)P113的图6.10.24可得: lw/D=0.82所以,堰长lw=0.82D=1.476m 2.溢流堰取E 近似为1则堰上液头高: =0.029428m 取堰高hw=0.04m,底隙hb=0.045mπATD 4=24DAT π=A q u VVs =246030D LmWsqπρ⨯⨯=3/231084.2⎪⎪⎭⎫ ⎝⎛⨯=-W VLh ow l q E h液体流经底隙的流速:u b =0.206m/s ub<0.5m/s 符合要求第六节 塔板布置和其余结构尺寸的选取取塔板厚度б=3mm进出口安全宽度bs=bs ’=80mm 边缘区宽度bc=50mm由Ad/AT=0.15,查《化工原理》(下册)P113的图6.10.24可得: b d /D=0.21所以降液管宽度:b d =0.21D=0.378m=8.542m r= =0.85m 有效传质面积: = 1.4320 m 2取筛孔直径:do=7mm,取孔中心距:t=3.6do= 0.0252m开孔率: = =0.07 筛孔面积: = 0.1002 m2筛孔气速: =2.4817m/s 筛孔个数: =2604第七节 塔板流动性能校核 1.液沫夹带量校核Hf=2.5(hw+how)=0.1736m 质量夹带率e v : =0.000076kg 液/kg 气 ev<0.1 kg 液/kg 气 故符合要求 2.塔板阻力hf 的核对h f = h o +h l +h σ又 б=3mm,do=7mm,故do/б=2.33查《化工原理》(下册)P118图6.10.30得:Co=0.74则 = 0.03645m 液柱 又)(2s d b b D x +-=c b D -2)sin (21222rx r x r x A a-+-=a o A A =φ20907.0⎪⎭⎫ ⎝⎛t d aO A A φ=oVVso A q u =2004d A n π=2.33107.5⎪⎪⎭⎫ ⎝⎛-⨯=-f Tv H H u e σ200021⎪⎪⎭⎫ ⎝⎛=C u g h L V ρρsm AA q u dT VVsa/1396.02=-=气体动能因子 =0.7388 查《化工原理》(下册)P118图6.10.31得: 塔板上液层充气系数:β=0.7= 0.000575 m 液柱h f = h o +h l +h σ=0.117 m 液柱 3.降液管液泛校核Hd 可取Δ=0 式中 =0.00649 m 液柱 则 Hd =0.162m 液柱 取降液管中泡沫层相对密度:Φ=0.5则Hd ’= =0.324 m 液柱所以不会发生液泛 4. 液体在降液管中的停留时间=12.56s>5s 满足要求 5. 严重漏液校核=0.0141m 满足稳定性要求=1.1257m/s第八节 负荷性能图 1.过量液沫夹带线规定:ev = 0.1( kg 液体 / kg 气体) 为限制条件得:= 10671-167q VLh 2/3由上述关系可作得线① 2.液相上限线整理出:q VLh =3.07lw=4.034—— 与y 轴平行,由上述关系可作得线②()液柱m h h h 0486.0O W W L =+=β03104d g h L ⋅⨯=-ρσσ5.0v a u Fa ρ=df O W W h h h h ++∆++=28221018.1153.02⎪⎪⎭⎫ ⎝⎛⨯=⎪⎪⎭⎫ ⎝⎛==-b W VLs b W VLs d d h l q h l q g u h ζd f O W W h h h h ++∆++=ΦdH '49.0Hd h H W T >=+VLsTd qHA ⋅=τ()σh h h h O W W -++='13.00056.000.2~5.12046.2'>==ho ho k ku u o o ⋅='⎥⎦⎤⎢⎣⎡⨯--⨯=-3232.313)(101.75.21081.8W VLh W T VVh l q h H A q σ006.01084.23/23=⎪⎪⎭⎫⎝⎛⨯=-W VLh ow l q E h3. 严重漏液线将下式分别代入近似取Co 为前面计算的值得:q VVh =a(b+cq VLh 2/3)1/2其中:a= =4843.3b=0.0056+0.13hw-h σ=0.01024c= =0.000285 得:q VVh =4843.3(0.01024+0.000285q VLh 2/3)1/2 由上述关系可作得线③ 4.液相上限线令 =5s 得: =90.693由上述关系可作得线④ 5.浆液管液泛线令将 ,其中Δ=0以及how 与q VLh , h d 与q VLh ,h f 与q VVh , q VLh 的关系全部代入前式整理得: 式中:a ’= =42.6181×10-9b ’= =0.177c ’= =267.4757×10-8d ’= =0.003724 得: 上述关系可作得降液管液泛线⑤ 上五条线联合构成负荷性能图 作点为:q VLh =49.23m 3/sOVVh V LA q h g C u 3600/2000='='ρρ()σh h h h O W W -++='13.00056.003/231084.2⎪⎪⎭⎫ ⎝⎛⨯=-W VLh ow l q E h VLAoCo ρρ410594.1⨯3/2411069.3⎪⎪⎭⎫⎝⎛⨯-W l VLsTd q H A ⋅=τd T VLh A H q 720=H d ’=H T +h W Φ=dH d f O W W d h h h h H ++∆++=3/222''''VLhVLh VVh q d q c b q a --=29)/(10934.3AoCo LV ρρ-⨯σβφφh hw H T ---+)1(28)/(1018.1hb lw ⋅⨯-)/()1(1084.23/23lw β+⨯-3/22829003724.0105.267177.0106.42VLhVLh VVh q q q -⨯-=⨯--q VVh =895.36 m 3/s负荷性能图: 可见,线①的位置偏上,所以它对操作的影响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