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古诗两首 墨梅 石灰吟-《石灰吟》
古代关于廉洁的诗句(关于廉政的古诗大全)

1、《石灰吟》明代:于谦原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2、《书端州郡斋壁》宋代:包拯原文: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译文:清正廉洁、正直为做人的根本,秀丽的木材最终会成为房屋,精钢不会造成钩。
3、《咏史二首·其二》唐代:李商隐原文: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译文: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
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为什么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4、《招魂》先秦:屈原原文: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
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
上无所考此盛德兮,长离殃而愁苦。
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
译文:我年幼时秉赋清廉的德行,献身于道义而不稍微减轻。
具有如此盛大的美德,被世俗牵累横加秽名。
君王不考察这盛大的美德,长期受难而愁苦不尽。
上帝告诉巫阳说:“有人在下界,我想要帮助他。
5、《七谏》两汉:东方朔原文:世俗更而变化兮,伯夷饿于首阳。
独廉洁而不容兮,叔齐久而逾明。
浮云陈而蔽晦兮,使日月乎无光。
忠臣贞而欲谏兮,谗谀毁而在旁。
译文:世俗之人改清洁为贪邪,伯夷宁愿守节饿死首阳。
独行廉洁啊虽不容于世,日后叔齐终得美名扬。
层层乌云遮得天昏地暗,使得日月失去灿烂光芒。
忠臣坚贞欲进谏,佞人在旁谗言诽谤。
关于清廉的诗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抄元.王冕<<;墨梅>>廉者,民之表也;袭贪者,民之贼也。
宋.包拯三年为刺使,饮水复食叶。
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2113。
唐.白居易捡点行囊一担轻,京华望去几多程。
停鞭静忆为官日,事事5261堪持天日盟。
4102明.况钟一官来此几经春,不愧苍天不负民。
《20-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解析

张南迁,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反对南
迁,并拥立景帝,率京师群众击退瓦剌军,使千百
万人民免遭涂炭,局势转危为安。景泰八年,景帝
病重,英宗复位,于谦却遭受诬蔑被定为谋逆罪, 判处死刑。
于谦被杀之后,按例应该抄家, 可抄家的官员到于谦家时,才发现 于谦家里什么也没有,除了生活必 需品外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财。于 谦死的那天,阴云密布,天下百姓 痛心疾首,齐声为他呼冤。
•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nisi ut aliquip ex ea commodo consequat. 王冕画像王冕 (1287~1359) 元朝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字元章, 号煮石山农、放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江南 野人、山阴野人、浮萍轩子、竹冠草人、梅叟、煮石道者、闲散大夫、老 龙、老村、梅翁等。诸暨(今属浙江)人。王冕以画梅著称,尤工墨梅。 王冕诗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 活之作。有《竹斋诗集》3卷,续集2卷。存世画迹有《三君子图》、 《墨梅图》。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
全:都。
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 若,好像。等 闲,平常,轻松。
要留清白/在 人间。
清白:双关语,既指石灰岩经烧制后成为 白色的石灰,也象征正直不阿的人品。
千锤万凿出深山, 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采出来的石灰, 烈火焚烧若等闲。 对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跟平常事一样。 粉骨碎身全不怕, 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 要留清白在人间。 只为把一片清白长久保存在人间。
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

【教师简介】陈宏斌,性别男,1974年1月出生,任教于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运西小学,当前担任教导主任,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秘书,荣获邗江区优秀班主任、邗江区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多年来在陈萍等老师指导下,尝试形成“幽默大气、重视语言文字训练”的语文教学风格、十余篇论文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参考》《小学时代》等刊物。
曾获2013年第十四届江苏省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扬州市第十届二分明月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等,多次在省内外学校实行公开教学和讲座。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篇课文由两首七言绝句组成。
两首古诗均是咏物诗。
《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作品。
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
诗人托物言志,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诗的前两行写石头面对各种磨难,毫不畏惧;后两行写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
《墨梅》是元代诗人、书画家王冕的作品。
作者善画梅,也喜咏梅,这是他的一首题画诗。
诗人借墨梅为喻,在苏姐的梅花身上给予了他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诗的前两行写实,强调“吾家”的梅花,朵朵都是“淡墨痕”的,素净雅洁;诗的后两行抒情言志,说明他画梅花,不是为了让人夸赞颜色好,仅仅要让它的清香弥漫在天地之间。
二、教学目标1.理解石灰的形象和特点,体会诗人的崇高品质,并自学《墨梅》。
3.理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
3.学会以准确的节奏地诵读这两首古诗,并能根据自己的感悟读出诗歌的韵味。
4.创作诗歌书法作品。
三、教学准备因为S版小学语文教材与苏教版的区别,学生对于石灰以及诗人王冕无理解,需要桂林老师提前让学生理解石灰的制作过程,以及阅读苏教版《少年王冕》课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20.古诗(石灰吟、墨梅)

墨梅 (元) 王 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1.池头 :池边。 2.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 清墨、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 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 成的。 3.痕:痕迹。 4.流:流传。 5.满:弥漫。 6.乾坤:天地。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 朵朵盛开的梅花都显现出淡淡的 墨痕。不需要别人夸赞梅花的颜 色好看,只要留下梅花的香气弥 漫在天地间。
墨梅 (元) 王 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 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 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 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 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 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 散发一股清香,让它弥漫在天地 之间。
《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 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 高洁情操的决心。 这首诗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 人格的真实写照。
石灰吟
(明) 于 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请你解释加点字或词语的意思 并说出诗句的意思。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灰吟
(明) 于 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作品注释
1. 2.千锤万凿:锤,敲打。凿,撞击。千、万: 指敲打撞击次数多,是虚指。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 好似;等闲:平常事。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 节操。
作品译文: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敲打撞击 才能从深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 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身体 粉碎(变成石灰)也毫不惧怕,还 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
《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

《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重难点】背诵古诗,理解意思,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墨梅》、《石灰吟》
2、解题
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石灰吟》是一首咏物诗。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三、精读课文《石灰吟》
⑴千锤万击出深山:石头是经过多次撞击敲打才从大山上开采出来的。
烈火焚烧若等闲:石头把烈火焚烧自己看作平平常常的事。
粉身碎骨全不怕:即使粉身碎骨变成了石灰,也不畏惧敲打撞击、烈火焚烧。
要留清白在人间:还要把清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
⑵指导朗读。
⑶小结板书。
四、自学《墨梅》。
⑴吾家洗砚池边树: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现出淡淡的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不需要别人夸赞梅花的颜色好看。
只留清气满乾坤:只要留下梅花的香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⑵指名朗读
⑶朗读体会
⑷小结板书
千锤万击粉身碎骨若等闲
烈火焚烧全不怕
素净池边树朵朵淡墨痕(写实)
清香不要……只留(明志)。
小学必备古诗 元明之王冕、于谦、王磐《墨梅》、《石灰吟》、《朝天子咏喇叭》

元明之王冕、于谦、王磐《墨梅》、《石灰吟》、《朝天子·咏喇叭》元代知多少?元朝,又称大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关汉卿:《窦娥冤》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
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
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
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
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
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发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
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小翰林便签王冕,元末明初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王冕以画梅著称,尤工墨梅。
王冕诗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
王冕的故事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吾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
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要留下清香的气味弥漫在天地之间。
这是一首题画诗。
墨梅就是颜色艳丽的梅花。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小翰林便签于谦60岁寿辰那天,门口送礼的人络绎不绝。
清廉的诗歌

清廉的诗歌
1、《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3、《入京诗》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碍阎罗话短长。
更多清廉的诗句:
1、《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书端州郡斋壁》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3、《桐庐县》
富春山下桐庐县,江水萦回千万峰。
县宰何人真解事,做官来向画图中。
4、《和薛仲止渔村杂诗十首》
甘友渔樵懒做官,静占时事转艰难。
近来地气如南瘴,腊月梅花不识寒。
古诗两首石灰吟_墨梅

《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的于谦。吟 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诗人用托 物言志的方法,通过对石头不畏 “千锤万凿”和“烈火焚烧”,即 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 的描写,赞颂石灰坚强不屈、洁身
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 污,反映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 操。
•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 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 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 “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 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 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 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 神。 • 托物言志,是间接表现主观主题思想的方式之一。 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 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 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托物言志常 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
梅花的精神
• 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种“不管历尽多少磨难, 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 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 神。它不怕困难,于无声处,傲然挺立! 迎霜 斗雪,绽放在风雪中,高洁、坚强、谦虚、不与 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历来为我国人民所喜爱, 也给人以发奋图强的激励。梅花在传统文化中 是高洁、傲骨的象征,被人们誉为钢筋铁骨, 古往今来的诗词歌赋,以梅为题者最多,或咏 其风韵独胜,或咏其神形俱清,或赞其标格秀 雅,或颂其节操凝重。
经过千锤万击才从深山里开 采出来,又要到石灰窑中去 经过烈火焚烧。但这种折磨、 锻炼是多么平常啊!即使粉 身碎骨也毫不畏惧,只求清 清白白的身体和名声能够长 留于世。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 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 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 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 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 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 碎身全不怕”。“粉骨碎身”极其形象地写出 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 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 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 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此句中的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灰吟》
教学目标:
1.理解诗中“千锤万凿、若等闲、浑不怕、清白”等词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
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3.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
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教学难点: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竹石》:
郑燮(郑板桥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生自读此诗,引导发现其“托物言志”的写法。
2、出示《题菊花》,与《竹石》比较,找出相同点。
二、疏通课文
1、出示两首诗,按自读要求自学:读通读顺读出韵味。
2、检查自读情况。
师:谁愿意把这首古诗读一读?
(指名边读边评议,力争达到自读要求,适当时师可范读。
)
三、明诗题
指名说说对“吟”的理解,再连起来说说诗的意思。
“吟”:吟诵石灰吟:吟诵石灰
四、解诗意
1、结合文中的彩图试着理解诗意。
2、提出不理解,师生交流解决。
2、交流对整首诗的理解。
五、悟诗情,知诗人
1、齐读《石灰吟》:
2、诗中的“石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交流于谦的资料,师相机补充。
(爱民忠国的于谦竟被佞臣所害!人虽去,声音犹在耳畔。
齐读全诗。
)
4、补充于谦拒收礼物的故事快速浏览。
师:在我国文化长廊中,有一个成语就是因于谦而产生、传扬----两袖清风。
于谦(完成板书:一生清白,至死不渝)
5、迁移训练:现在你读懂了这些词的双关语了吗?
千锤万击、粉身碎骨:写出了石灰的(),表达了诗人的();
清白:写出了石灰的(),表达了诗人的()。
六、诵读积累
(师: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诗人于谦人生的追求。
他不畏权贵的品格和清白高洁的节操永留人间,后人永远崇敬他、怀念他,这首《石灰吟》也因于谦而被传诵不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
指名背、齐背。
七、读写结合
1、这首诗写了石灰煅烧的过程,如果赋予石灰以生命的话,想象石灰石由石成灰要经历怎样的痛苦,会经历怎样的心路历程呢?先利用三五分钟的时间构思一下,再动笔写下来。
注意要有条理。
(生写文,师巡视,辅导。
)
2、交流反馈。
八、作业布置
1、试着用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自学第二首古诗。
2、读读背背下列两首托物言志的诗,也可以自己课外找些托物言志的诗背背。
〈〈咏菊〉〉〔唐〕黄巢、〈〈画眉鸟〉〉〔宋〕欧阳修。
附板书设计:
20 古诗两首
石灰吟
一生清白至死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