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教案 张萌
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第一课:欣赏与评述教学目标1. 了解美术作品的基本构成元素,学会欣赏和评述作品。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1. 美术作品的构成元素:线条、形状、色彩、质感等。
2. 欣赏和评述方法:从形式、内容、技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构成元素。
2. 讲解:详细介绍美术作品的构成元素,解释欣赏和评述的方法。
3. 实践:学生分组欣赏和评述给定的美术作品,记录下自己的看法。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强调欣赏和评述的重要性。
第二课:绘画基础教学目标1. 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形状、色彩的运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力。
3. 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1. 绘画技巧的讲解:线条、形状、色彩的运用。
2. 绘画练习: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绘画技巧。
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优秀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绘画技巧。
2. 讲解:详细讲解绘画技巧,并展示示范。
3. 实践:学生进行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进行评价。
第三课:雕塑基础教学目标1. 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如体积、空间的表现。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1. 雕塑概念的讲解:体积、空间的表现。
2. 雕塑技巧的讲解:切割、塑造、组合等。
3. 雕塑练习: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雕塑技巧。
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优秀的雕塑作品,引导学生关注雕塑技巧。
2. 讲解:详细讲解雕塑概念和技巧,并展示示范。
3. 实践:学生进行雕塑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进行评价。
第四课:设计基础教学目标1. 了解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如美观、实用、创新等。
2. 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造力。
3. 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001]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001]](https://img.taocdn.com/s3/m/3f7babfb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cd.png)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001](注:本教案为辅助老师教学使用,仅供参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七年级美术上册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教学要求。
2. 熟悉基本绘画材料的使用方法及其特点。
3. 掌握色彩知识,如色彩的分类、对比与搭配,以及如何运用色彩表现主题。
4.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使其能够欣赏、分析美术作品,表达美的观感、情感。
【能力目标】1. 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观察能力的发展。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提高其团队协作及沟通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1. 热爱美术事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感知、体验能力,以及审美情趣。
3. 帮助学生感受美的力量,提高艺术创作与人生的关系意识。
教学重点:1. 熟悉基本绘画材料的使用方法及其特点。
2. 掌握色彩知识,如色彩的分类、对比与搭配,以及如何运用色彩表现主题。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使其能够欣赏、分析美术作品,表达美的观感、情感。
2.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1. 教师导入法:通过欣赏、讨论、解说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慢慢引入学习内容。
2. 合作探究法: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 互动交流法: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作品,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4. 示范演示法:由老师进行实物、作品的演示,带领学生掌握技法和技能。
教学过程:【课程1】绘画基础教师引入:运用艺术的语言,表达对“美”的认识,告诉学生美术的重要性,迅速将学生带入美术的世界。
教师演示:向学生演示简单的线条绘制,并讲解线条的分类及其基本特点。
学生练习:自主练习线条的绘制,在练习中提高绘画技巧。
教师讲解:讲解基本色彩知识及其分类。
学生理解:学生自我阅读相关知识,理解各种颜色搭配的基本原理。
学生练习:用色彩创作作品,通过实践巩固理论。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第一单元什么是美术第一课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学习领域:欣赏·评述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美术作品的立意与表现.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与自然、文化的多重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立意与表现方式及手法。
难点:怎么理解美术一种“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准备】不同肌理的石头、课本、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课前阅读教材,初步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一)引导阶段:1、教师活动:以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为背景音乐,观看祖国壮丽山河的实景图片,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一起欣赏毛主席的著名诗词《沁园春·雪》。
2、教师活动:快速画出中国版画的轮廓线。
提出讨论:这样的图形作为歌颂祖国山川美景的图画可以吗?说说你的观点。
3、教师总结: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一种造型艺术。
符号化的形象很难传递出深厚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情感上的共鸣就需要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点明课题。
(二)发展阶段:1、教师和学生欣赏教材中的绘画作品《江山如此多娇》,教师介绍尺寸、绘画技巧,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分析:(1)从构图角度分析:近景、中景、远景分别是什么?(2)从色彩角度分析:画中怎样体现出季节、时间段的?(3)图画中的形象分别具有哪些象征意义?(4)画家们是通过怎样的视角表现如此宏大的场景的,换种表现视角行不行?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2、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几块不同质地的石头,找几位同学触摸之后对其质感进行评价,以便更好的理解画家对山石肌理感的表现。
(1)自然山石的幻化——“抱石皴”法。
(2)红日的霞光对画面整体气氛的烘托作用。
学生思考、体验“肌理”的含义。
新版苏少版七年级上、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教案第1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中国画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的说明,了解花鸟画涉及的范围及分类、特点、表现形式,并且怎样通过花鸟画作为抒发和表达人意念的重要媒介,体会它带给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深厚情感。
理解花鸟画家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画家对自然界、客观实际,以及对社会的客观法则的体验和认识,来反映社会的情调和气氛。
2、主要了解花鸟画的历史演变,按照中国美术史发展的脉略,注重学习它的形成,风格的演变,流派的生成等。
再者了解文人水墨画带给花鸟画的生机以及文人画注重情感,重墨轻色和人格化的表现特点。
3、理解花鸟画在传统继承的基础上,具有极大创新性和创造性,注重极具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表现,了解近现代花鸟画名家在近现代所作出的伟大贡献二、教学重点: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点。
教学难点:写意花鸟画与动物画的区别和花鸟画的分类。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图片与相关资料四、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中国写意花鸟画的概述花鸟画:是以描绘花鸟、草虫等内容为题材的中国绘画形式它表现自然、歌颂生命,并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给人以丰富的启迪与联想。
写意花鸟画:是以概括的简练的笔法来描绘自然界中的花鸟的一种传统的绘画方式。
本节课主要内容:1、什么是传统花鸟画2、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3、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精神内涵4、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5、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历史轨迹及作品欣赏首先我们先来比较一下生活中的花鸟和写意花鸟画的不同。
1、自然界中的动物2、自然界中的植物3、现实中的鸡与写意国画中的鸡4、现实中的荷花与写意国画中的荷花5、现实中的樱桃与写意国画中的樱桃(二)发展阶段:1、什么是传统花鸟画在中国画以花草、竹石鸟兽虫鱼为题材的作品都属于花鸟画范畴。
它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
2、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1)注重“写生”——从实际生活中撷取对象,并加以艺术表现的优良传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二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人教版七年级美术第二单元教案单元总目标:通过对校园环境、人物以及校园内各种活动的绘画表现,加深对校园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体验以及自己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和谐关系,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并了解对相关环境、人物活动的最基本的造型语言和表现方法。
单元课时:第一课优美的校园(2课时)第二课校园伙伴(1课时)第三课在校园中健康成长(2课时)活动一课题优美的校园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
2、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3、指导学生运用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活动安排:体验与选择:1、你对校园有哪些美好的印象?2、你想选择哪个场景表现你的感受?学习与研究:1、风景画是怎样表现景物空间的?2、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各有什么消失的规律?写生与表现:1、怎样取景与构图才能表现好校园?2、采用什么表现方法才能显示校园的美感?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具:石膏正方体、长方体或纸盒等立方体;厚纸板;建筑物图片或挂图;本校校园环境和建筑物照片等。
学生准备学具:厚纸板;方开纸盒;画纸;铅笔、钢笔或其他画笔。
2 课堂教学(1)引导阶段①选择在校园中进行教学。
教师带领学生游览校园环境,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校园的各个角落,注意从不同角度观察校园建筑物所得到的感受,对具有美感特征的场景、角度进行必要的观赏提示。
②引导学生注意建筑物呈现的透视现象,并讨论怎样才能基本正确地表现校园场景和建筑的透视现象。
通过在室外结合校园场景、在室内结合石膏立方体、挂图或图片与学生共同研究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规律。
③演示并指导学生用厚纸板制作取景框,用取景框或用双手组合手势代替取景框的方法观察校园场景和建筑物,提示选择最佳构图的方法。
④引导学生在对透视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校园场景并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观察,自己确认校园中最具有美感特征、印象最深、最想表现的场景、建筑物及其角度。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第一课美术概说课型:单一型1.教学方法:讲解,2.欣赏3.教学目的:(初一上学期人教版美术全册教案)(1)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懂得美术的概念。
(2)通过各种图画的展示和讲解,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分类,并理解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和现代设计的概念和分类。
(人教版美术全册教案)4.教学难点、重点:难点:美术的作用。
重点:绘画的分类。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是美术课,那么到底什么是美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来初略讨论学习的问题--美术概说(板书课题)三)新授:美术的概念:展示小型雕塑一个,绘画作品一幅。
讲解美术的概念,着重强调“物质材料”、“造型手段”、“空间”、“审美价值”。
、美术的分类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现代设计、绘画:使用笔、刀等工具,墨、颜料等材料,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表现手段,创造艺术形象。
(绘画的分类略加讲解。
)展示作品或图片资料若干,(由于缺乏美术教学挂图及相关的幻灯片,所以应找些较大的图片,如单幅单页画、挂历中的画页等,同时应选用较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
另外,展示一部分自己的原作,如《女同学头像》、《临“太阳很足的晌午”》、《藏族妇人》,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感受,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老师。
讲解绘画的概念,同时强调绘画的作用: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
现代绘画《钢水汗水》:反映了我国当代钢铁工人的社会生活,“钢水的产量和工人的汗水是成正比的”。
表达了对钢铁工人的一种敬仰敬佩之情,从刻画细微的画面中,我们似乎听见有人在说:“工人兄弟们,你们辛苦了!”、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
雕塑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圆雕、浮雕。
举例:茶陵一中进校门处的雕塑(圆雕)。
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四周的雕像(浮雕)。
C、工艺美术:指实用品的造型设计和装饰性美术。
七年级初一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七年级初一上册美术全册教案第1课在美术世界中遨第1课在美术世界中遨课题:在美术世界中遨游教学目标:知识点:什么决定了美术门类的不同。
能力点:培养学生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习。
情感目标:不断更新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分析美术作品的制作材料教学难点:能独立地、正确地从美术作品的材料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门类。
解决方法:针对重点, 难点运用直观的教学方式向学生展示大量的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
教学用具;资料、课本、光盘、图片教学方法:探究式、自主学习等板书设计:在美术世界中遨游一.美术的分类1. 绘画2.雕塑3工艺4.建筑5.现代艺术二.分类的原因——原材料的不同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批注教师放映幻灯教师引导听取学生讨论意见一:课前准备:把图片、资料准备好二:上课过程1.问题:同学们以前都看到过那些种类的美术作品?向学生展示美术世界的丰富多彩,为学生创设置身于美术作品中的氛围引发学习兴趣。
学生观察作品的细部:(1)不同画种的效果看出不同的材质具体分析教材中的范图材质的不同。
将《父亲》和《秋瑾》对照,同是人物画,他们有何不同?(可从光线、色彩、立体感等方面对照)2.自学:解决美术作品的分类原因是什么?美术因材质的不同分为以下种类:绘画、雕塑、工艺、建筑及现代艺术。
绘画按材质分为:油画??油画颜料、油画布,中国画??纸、墨、笔、砚,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仔细观察资料图片并讨论,发言。
学生结合手中的资料和教师发的资料自主学习。
通过讨论加深对作品分类的理解。
在自学的过程中,使其明白美术作品属于那一类别听取学生讨论意见教师展示一些绘画实物。
教师展示作品评价总评版画??石版画、木刻版画、铜版画、丝网版画等,水彩、素描等。
雕塑分为:浮雕和圆雕固体材料工艺:传统工艺??铜、木、石、陶、布、丝、琉璃现代工艺??塑料、不锈钢、聚合材料、光导纤维等。
建筑:古代??石、木、瓦现代??水泥、钢材、玻璃、铝合金等现代艺术:金属、废弃物、灯光等。
初中美术人美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在美术世界中遨游在美术的世界中遨游

在美术的世界中遨游一、教学目标根据教材与对内容的分析,新课程的标准,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明白是什么决定了美术门类的不同。
2.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概括,归纳,总结,自主构建艺术的概念,培养学生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并能对美术作品进行分类。
3.情感与价值目标:使学生不断更新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多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欣赏课本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回忆在小学时欣赏过的图片,进行美术作品制作材料的分析。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从美术作品的材料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门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年2023年,是因为什么让大家纷纷戴上口罩,并且限制了大家大范围的出行。
答:疫情、新冠病毒。
小结: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打破了数年春节的安宁祥和,扰乱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更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
疫情面前没有局外人,更没有旁观者。
面对疫情,举国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迎来现在的胜利。
特别是我们的医护人员,夜以继日,坚定的站在防控一线,有了他们的守护,才使得我们万家团聚。
那么我们艺术家在疫情中能做什么呢?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段艺术家向白衣天使致敬的短片。
问:短片中的画是艺术家用什么材料制作出来的呢?答:沙子。
小结:这是用沙子、灯光和荧屏来表现的沙画,它转瞬即逝,变化万千的创作过程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可见,美术的世界多姿多彩,让我们在美术世界中遨游吧。
(二)讲授新课。
问:什么是美术?美术仅仅指绘画吗?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组美术作品照片。
问:你在照片中看到了哪些你意料之外的美术作品?答:雕塑、书法、建筑、摄影等。
因此,美术不仅仅单纯的指绘画,美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来的视觉艺术。
根据材质的不同,它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六大类。
1、请大家欣赏这一组绘画作品,这些作品属于什么画种呢,他们有什么不同?答:中国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教案
课题: 1.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
主备人:张萌(枣庄市第23中学)学科:美术
版本: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年级:七年级(上册)课型:欣赏·评述课时: 2课时(1)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这一课主要是介绍中国古代花
鸟画作品,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两种表现形式(写实和写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加深对古画的了解,为培养学生对艺术品形成全面的鉴赏能力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美术知识了解较少,小学阶段对于上美术课只是自己进行画画或者临摹,本课是进入七年级第一课,主要教会学生欣赏作品,有了欣赏的基础在慢慢去学习绘画。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对中国历代佳作的欣赏,让学生们了解花鸟
画用笔、墨、色的技巧和表现手法。
2、技能目标:让学生多种角度欣赏花鸟画作品,并能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3、情感目标:通过作品欣赏,让学生感受中国花鸟画的艺术美,感受其独特魅力,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历程和其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工笔和写意的不同特点和表现手法。
四、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教材。
学具:教材、通过在网络、书刊等收集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新(一)展示图片。
仔细观察画面,作
品中表现了哪些内容,总结什
么是中国花鸟画?
提问:中国花鸟画是单纯指花和鸟吗?(展示图片,还包括哪些?)中国画分为: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学生回答:
指花和鸟,
虫、走兽等。
讨论中国画的分类
二、展示图片《芙蓉锦鸡图》
你了解赵佶吗?整幅作品有什么特点?画面有什么寓意?
三、大自然中都有哪些鸟类啊?
教师展示一些鸟类图片,进而说出,想看古代画家怎么描述它们的吗?
展示黄筌的《写生珍禽图》看到这幅作品有什么样的感受吗?
如何才能画出这样的作品?
(黄筌注重写生,经过长期的观察才能画出,每幅作品都注入了画家的情感,背后也有其意义)
了解“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含义,知道:“徐黄二体”
进而引出工笔画绘画风格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鸟的名字
说出画家的画形象、真
四、区分工笔画和写意画
以麻雀图片为展示
比较这两幅画的不同
工笔画:做工精美,用笔工整,作画步骤清晰。
工笔画多以仕女,花鸟为主。
工笔画是比较客观的再现物体
六、教学反思
当学生在分析作品的变化时,就显得课生动。
当然也有不够完善的地方。
所以从教师角度来说,往往比你自己讲一堂还辛苦。
因为你始料不及的很多问题会在这堂课出现。
新的课程改革提倡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在广泛的美术文化氛围中学习美术,重点是让学生从单纯的学习美术技能技巧的层面发展到学习美术文化的层面。
国画是我国的国粹,我觉得学生正应该从技能技巧的学习中了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