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滑坡的预测预报-专题九

合集下载

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滑坡的监测与预测预报教案》

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滑坡的监测与预测预报教案》

课题:滑坡的监测与预测预报教学目标1了解滑坡的监测方法。

2掌握滑坡的预测预报方法及其应用。

3培养学生对工程地质课程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1 滑坡的监测方法。

2 滑坡的预测预报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一、上节课知识复习滑坡的野外识别:通过视频了解到滑坡的前兆与临灾前的避让,今天给大家介绍滑坡的预测预报与简易监测方法。

二、滑坡预测内容:滑坡可能发生的地段、规模、类型、运动方式、运动速度和可能造成的危害。

滑坡预测分类:区域性预测、地区性预测、场地预测。

1.因子叠加法:将每一影响因子按其在滑坡发生中的作用大小纳入一定等级,在每一因子又划分假设干等级,然后把这些因子的等级全部以不同的颜色、线条、符号等表示在一张图上。

因子重叠最多的地段即是发生滑坡可能性最大的地段。

影响因子: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结构、地形地貌等2综合指标法:把所有影响因子在滑坡形成中的作用以一种数字值来表示,然后对这些量值按一定的公式进行计算、综合,把计算所得的综合指标值按一定原那么和方法划分等级,编制出滑坡危险性分区图或斜坡稳定性分区图。

三、滑坡预报滑坡预报分为:区域性中长期预报、场地性短期预报预报途径:宏观征兆预报、观测资料预报1.宏观征兆预报:地变形、地表裂缝、地物标志移动、浑泉和泥浆喷发、地声、动物异常反映等。

2.观测资料预报:首先对滑坡进行动态观测,然后分析观测资料作出预报。

四、滑坡简易监测滑坡的简易监测方法有贴片法,钉钉法等,具体内容参见该局部视频。

五、综合应用<<滑坡的监测与预测预报>>:根据课堂提供的工程案例,学生分析,课堂内讨论检查。

六、总结1本节课重点学习内容为滑坡的监测与预测预报。

2滑坡的监测与预测预报方法如上。

七、作业1什么是滑坡的监测和预测预报?2滑坡的监测与预测预报方法有哪些?。

降雨型滑坡预测预报研究进展

降雨型滑坡预测预报研究进展

降雨型滑坡预测预报研究进展
滑坡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滑坡发生多与降雨有关,因此降雨型滑坡的预测预报研究成为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我将介绍一些降雨型滑坡预测预报研究的进展。

降雨型滑坡的预测预报主要考虑降雨因素。

研究人员通过监测和分析地表径流、地下水位、土壤饱和度等变化,以及降雨强度与滑坡发生的关系,建立了一系列的降雨型滑坡预测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根据实时的降雨数据和地下水监测数据,对滑坡的发生概率进行评估。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可以更快速、准确地获取地表地下水信息和土壤状态等数据。

这为降雨型滑坡预测预报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支持。

随着数值模拟技术的成熟,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数值模拟降雨事件对滑坡进行预测。

通过建立地形特征、降雨模型和土壤力学模型等,可以模拟不同降雨事件下的滑坡发生。

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也为降雨型滑坡预测预报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究人员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对大量的历史降雨数据和滑坡事件数据进行分析和训练,进而预测未来降雨事件下的滑坡发生。

随着以上研究的不断深入,降雨型滑坡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断提高。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预防滑坡灾害、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降雨型滑坡预测预报研究在降雨数据监测与分析、数值模拟模型、遥感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这些研究成果将为滑坡预测预报提供更可靠的依据,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减灾能力。

滑坡时间预测预报研究进展

滑坡时间预测预报研究进展

滑坡时间预测预报研究进展一、概述滑坡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发生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滑坡时间预测预报研究一直是地质工程和防灾减灾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滑坡时间预测预报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滑坡时间预测预报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和处理滑坡相关的地质、气象、水文等多源数据,揭示滑坡发生的机理和规律,进而实现对滑坡发生时间的精准预测。

这对于提前预警、制定防灾减灾措施以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滑坡时间预测预报研究已经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滑坡监测技术的创新、预测模型的构建与优化、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的应用等。

在滑坡监测方面,无人机、遥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滑坡监测更加高效和精准在预测模型方面,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为滑坡时间预测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在多源数据融合方面,通过对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滑坡发生的背景和条件。

滑坡时间预测预报研究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滑坡发生的机理十分复杂,涉及到地质、气象、水文等多个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关系难以完全揭示。

滑坡数据的获取和处理也是一个难题,由于滑坡事件的偶发性和不确定性,很难获取到完整、连续的滑坡数据。

预测模型的泛化能力和精度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些挑战,未来的滑坡时间预测预报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深入探讨滑坡发生的机理和规律同时,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滑坡监测和数据处理的能力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滑坡时间预测预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滑坡时间预测预报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和挑战性的工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未来我们能够实现对滑坡发生时间的更加精准预测,为防灾减灾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1. 滑坡灾害的定义与危害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监测数据分析与预报

滑坡监测数据分析与预报

滑坡监测数据分析与预报一、观测数据质量分析为了便于分析,以6月2日观测值为初始值,各期观测值与之比较,得到各期水平位移量和垂直位移的分布。

水平位移和垂址位移分布图见附录1和附录2所示。

1.观测数据的粗差判断与剔除由水平位移和垂址位分布图,并根据误差理论和时间序列法显著性检验,23个监测点各期的部分水平位移观测数据存在粗差,部分水平观测数据明显偏离同点各期整体平移规律,背离位移运动方向,粗差的出现可能是观测和数据处理不佳造成的。

因此,需要剔除这些不合格的数据。

如表1所示。

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6月8日和7月18日观测质量不佳,在决策分析时,可考虑摒弃这两期观测数据。

垂直观测数据从位移分布判断和分,总体位移趋势一致,但6月20日垂直观测数据波动较大,可考虑反摒弃本期观测数据。

表1 应该剔除的水平位移观测数据二、数据分析与预报从2014年5月15日至2014年7月25日,对各监测点进行了17个周期的观测,历时62天。

各监测点位移量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监测数据总结分析表(2014年5月15日至2014年7月25日)由各期位移分布和统计结果来看,监测区域总体上可分为两个区域A区和B 区,A区由点GC01、GC02、GC03、GC07、GC08、GC09、GC13、GC14、GC15、GC23组成,B区由其余各点GC04、GC05、GC06、GC10、GC11、GC12、GC16、GC17、GC18、GC19、GC20、GC21、GC22组成。

A区各点水平位移水平位移量较小,趋于稳定状态,垂直位移量由逐渐沉而后略有反弹升高,这种情况可能与气象有关,历经2月个,气温由低升高后,地质受热膨胀所致。

B区滑坡情况严重,呈向西北方向整体下滑态势,各点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量比较显著,位移量较大,水位位移均向西北方向移动,山坡坡底和山腰位移量较大,位移速率较快,其中坡度GC04点位移量最大,截止2014年7月25日,GC04点累计平移52mm,沉降为11mm。

滑坡灾害预测与预防的研究

滑坡灾害预测与预防的研究

滑坡灾害预测与预防的研究滑坡是指由于地形变化或土地用途变化、极端气候等多种因素导致土地移动的现象。

滑坡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可能会摧毁建筑物、夺去人们的生命以及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预防和预测滑坡灾害已成为地质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

检测滑坡危险性的技术地震仪,监测滑坡区域的地震活动,可以对滑坡危险性作出预测。

在测量期间,理应发现地面顺滑或引力变化这样的先兆。

地电阻抗法(ERP)是一种通过测量地面的电场强度以确定土壤密度和电阻率的技术。

如果土壤紧密并极其电导性较高,则可能表示该地区存在滑坡危险。

遥感技术已成为近年来预测滑坡危险性的重要工具之一。

遥感技术是指通过卫星图像和航空照片等外部传感器获取有关地球表面的信息。

该技术可以让研究人员观察地球表面的任意一小块区域,以发现可能的滑坡迹象—例如,下滑斜坡,土质上的爬行线,岩石表面的破裂等。

当这样的迹象被发现时,遥感技术可以可靠地瞬间将有关信息传送给地面,以便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大型导轨式测斜仪— This is a sensitive instrument that can detect even the most subtle changes in the angle of the ground surface. When placed on a slope, it can detect any early signs of sliding long before a landslide actually occurs.条件下,网格约束收缩法(GMS)可用于确定地面磨损和地下水流动的深度水平。

如果呈倾斜或弯曲形态,则可以暗示存在滑坡危险。

遏制滑坡的方法根据不同情况釆用不同的方法。

研究人员现在采用的一些主要方法如下:1- 土工布是一种防止土壤侵蚀并增强土壤稳定性的材料。

该材料可以在岩屑或类似材料的滑坡表面上覆盖一层,以增强表面稳定性。

2- 合理地使用植被措施。

滑坡的分析与防治.ppt

滑坡的分析与防治.ppt

切层滑坡
小型滑坡(10万立方米)
中型滑坡(10万~50万立方米)
大型滑坡(50万~100万立方米)
特大型(巨型)滑坡(>100万立方米)
续表1-5
序号
分类指标


1
6 按滑体含水状态
一般滑坡 塑性滑坡
塑流性滑坡
浅层滑坡(厚度H<6M)
7 按滑体的厚度
中层滑坡(6M<H<20M) 厚层滑坡(20M<H<50M)
云南元磨高速公路K259三箐公隧道进口滑
长江北岸鸡扒子砂泥岩顺层滑坡
三峡库区奉节县城古滑坡
巴东县滩坪滑坡(中、下滩坪)
甘肃天水锻压机床厂滑坡
黄茨滑坡后壁
贵州印江岩口滑坡堵江成坝
黄河李家峡水电站2#滑坡
黄河李家峡水电站坝前滑坡
小湾电站左坝肩边坡高500m,6#山头发生10万m3崩
同江至三亚高速公路福建八尺门互通3#滑坡全貌
泥石流
冰和岩石崩塌 岩石滑坡进入水库 流动滑坡
泥石流 各种灾害
灾害情况
5100人死亡,140个村庄被 毁 约20万人死亡 40人死亡,400间房子被毁
1154人死亡 1100人死亡 3500多人死亡 约2600人死亡 144人死亡 1000人死亡 1700人死亡 150人死亡 519人死亡,1328间房间被
青 海 化 隆 至 循 化 公 路 危 岩 体
川藏公路K315古滑坡前缘的新滑坡 (修公路引起)
万县—梁平高速公路梁家膀 滑坡后部拉裂谷宽8~10m
宝天铁路105#隧道病害东部错落体全貌
京珠高速公路粤北段K35倾倒破坏
返回
成昆线乌斯河车站新寨子沟中上游 两岸坍塌造成泥石流

黄茨滑坡的预测预报

黄茨滑坡的预测预报

黄茨大型滑坡的监测预报阅读并分析黄茨滑坡的地质背景、监测手段、监测数据,运用相关模型对该滑坡的时间预报作反分析。

根据论证结果,提出对工程地质问题综合预测预报的见解。

一、前言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西北分院黄茨滑坡监测组依据半年(1994.8~1995.1)来获得的大量调查、监测资料,通过数次分析计算,认为体积近600万m3的黄茨大滑坡即将于年1月31日至2月7日整体下滑。

在融融1995年的“过年”气氛中,黄茨滑坡突然发出轰隆隆的巨响,孕育已久的滑动开始了,滑体整体下滑。

位于滑坡前缘的水渠于3时断流,3时15分供电线路被破坏,全村一片漆黑。

在寒冷的冬夜中,村民们不得不点燃一堆堆篝火取暖。

一直没有搬迁的公路以北尚存的近10户居民则忙着抢运家中的重要物资。

至凌晨4时,再也听不到土石运动的声响,滑动停止。

整个滑动历时90min。

天亮以后,情况逐渐明朗:前缘东西宽300m、后缘东西宽近500m。

南北长370m、体积近600万m。

的黄茨滑坡整体滑动;后缘下错最大达10m左右,位于台缘做为滑坡后部的四级阶地的一部分——东西长200余米,南北宽50余米——整体下错约2~6m。

滑坡前缘运动距离较小,最大仅30m,但将原山坡坡脚的水渠抬高5m左右;由于西山梁这部分滑体突然滑动时的冲击力,其前面的地裂缝及由此引起的房屋开裂一直延伸到百米外的公路边;主要由于滑坡运动距离较近,而且滑坡和公路间60余户居民绝大部分已搬迁,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滑坡实际滑动时间较预报时间仅提前21h30min,预报成功。

二、黄茨滑坡的环境及地质条件(一)黄茨滑坡所在地—黑方台的自然条件及地质灾害类型在兰州市中心以西近70km处,由青海西来的湟水注入黄河的八盘峡库区。

在黄河和湟水之间的黄河左岸,除黄河桥附近一短小的地段外,均为宽阔的黄河二级阶地,农业发达,人口密集。

高出二级阶地面百米许,有一辽阔而平坦的台地,此即由黄河四级阶地构成的所谓黑方台。

盐锅峡化工厂东侧的虎狼沟将其分为两部分,沟西边较小的那一块称之方台,沟东边较大的那一块称之黑台。

降雨型滑坡预测预报研究进展

降雨型滑坡预测预报研究进展

降雨型滑坡预测预报研究进展随着全球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对降雨型滑坡的预测和预报变得越来越重要。

降雨型滑坡是指由降雨引起的山坡发生的滑坡,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预测和预报降雨型滑坡的发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就降雨型滑坡的预测预报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1. 数据收集和处理降雨型滑坡的预测预报首先需要收集并处理大量的数据。

地质和地形数据、降雨数据、土壤数据等都是预测滑坡的重要输入参数。

近年来,遥感技术在数据收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地表信息,包括地形、植被、土壤等,为滑坡预测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无人机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增加,提供了高分辨率的地表数据,为降雨型滑坡的预测预报提供了更为精细的数据支持。

2. 模型建立和改进基于收集到的大量数据,研究人员建立了各种各样的降雨型滑坡预测模型。

物理模型、统计模型、机器学习模型等各种模型在降雨型滑坡预测中都有所应用。

物理模型基于土壤力学等原理,可以较为准确地模拟滑坡发生的过程,但模型参数较多,且模型计算复杂。

统计模型则是基于历史数据对滑坡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的预测模型,其优势是简单直观,但对新情况的适应能力较弱。

机器学习模型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预测方法,通过大量数据的训练可以自动学习模型的参数,对于复杂的降雨型滑坡预测有着很好的效果。

除了建立新的模型,研究人员还在不断改进已有的模型。

物理模型可以通过引入新的材料参数、改进土壤模型等途径来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

而机器学习模型可以通过引入更多的训练数据、改进模型结构等途径来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

3. 不确定性分析降雨型滑坡的预测预报不仅需要关注模型的预测效果,还需要关注预测的不确定性。

因为滑坡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地质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预测中存在着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分析是预测模型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降雨型滑坡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评估预测结果的可信度,为风险管理和灾害防范提供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滑坡预测预报的具体含义
•空间预测:区域性或区域段预测; 空间预测:区域性或区域段预测; 空间预测 场地性的滑坡空 间预测 •时间预报 时间预报 •灾害范围及程度预测:灾害范围及程度预测即预 灾害范围及程度预测: 灾害范围及程度预测 测滑坡灾害的影响范围及可能产生的危害程度
三、滑坡动态预报理论
4.4 灾变模型预测法
假定系统在任何时刻的状态都可完全由给定的几个状态 内部量的值来确定,同时系统还受到m 内部量的值来确定,同时系统还受到m个独立的控制量的 控制,通过数学方法, 控制,通过数学方法,研究系统状态的稳定与否与各量值 的关系。 的关系。该方法综合考虑了各种边坡要素对边坡稳定性的 不同程度的影响,能较真实地描绘边坡系统的状态。 不同程度的影响,能较真实地描绘边坡系统的状态。吴文 德等运用尖点灾变模型对某一中型露天矿山的稳定性进行 了预测,得出了与现场实际相吻合的结果。 了预测,得出了与现场实际相吻合的结果。
2 滑坡临滑判据
(2)临滑综合判断 )临滑综合判断 可从以下五方面着手分析: 可从以下五方面着手分析: ):小于 (1)变形速度 (u):小于 ) ):小于1mm/d, 1-51mm/d,5-101mm/d , , , 大于10 大于 1mm/d; ; ):不明显 (2)外动力地质现象(dy):不明显; 剪出口成形; 有滚石 )外动力地质现象( ):不明显; 剪出口成形; 现象;前缘小滑塌时有出现; 现象;前缘小滑塌时有出现; ):有裂缝出现 (3)边界切割贯通性(Bd):有裂缝出现;后缘有弧形裂缝; )边界切割贯通性( ):有裂缝出现;后缘有弧形裂缝; 边界切割基本贯通;后缘严重下座; 边界切割基本贯通;后缘严重下座; ):无异常 (4)水文异常性(Hy):无异常;泉点增加或减少;地下水浑 )水文异常性( ):无异常;泉点增加或减少; 浊或前缘出现湿地;喷水冒砂; 浊或前缘出现湿地;喷水冒砂; (5)变形协调性(Un):一致的不到50%;一致的占50-70% )变形协调性( ):一致的不到 ;一致的占 ):一致的不到 一致的占70-85%;一致的大于 ;一致的占 ;一致的大于85%。 。 相应的,将临滑稳定性分成四类:尚有余度; 相应的,将临滑稳定性分成四类:尚有余度;安全度快速 衰减;整体滑动发展形成;滑动在即。 衰减;整体滑动发展形成;滑动在即。
确定性预报模型:极限分析模型; 确定性预报模型:极限分析模型;斋藤迪 孝模型; 模型; 试验预报模型。 孝模型;HOEK模型;流变 试验预报模型。 模型 非确定性预报模型:灰色系统预报模型; 非确定性预报模型:灰色系统预报模型; 协同预报模型;突变理论预报模型。 协同预报模型;突变理论预报模型。 综合信息模型:黄金分割类比分析等。 综合信息模型:黄金分割类比分析等。
二、预报监测点
1 监测点的选择
主要依据: 主要依据: 根据预报阶段需要、预报点的代表性、 根据预报阶段需要、预报点的代表性、滑坡的 运动机制三方面,且三方面必须兼顾,才能做好。 运动机制三方面,且三方面必须兼顾,才能做好。 选点工作必须依赖于滑坡失稳机制的分析研 究。 不仅一开始就要选择合适的点, 不仅一开始就要选择合适的点,而且随着变形 发展,有必要做适当的调整,以提高预报精度。 发展,有必要做适当的调整,以提高预报精度。
三、滑坡动态预报理论
1 引言 2 滑坡预测预报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滑坡理论的发展阶段: 滑坡理论的发展阶段: (1)现象预报和经验式预报阶段:这一阶段处于 )现象预报和经验式预报阶段: 20世纪 世纪60~70年代,滑坡预报主要以现象预报和经验预 年代, 世纪 年代 报为主。 报为主。 (2)位移—时间统计分析预报阶段:进入80年代后, )位移 时间统计分析预报阶段:进入 年代后, 时间统计分析预报阶段 年代后 许多学者大量引入数学方法和理论模型, 许多学者大量引入数学方法和理论模型,用于拟合不同 滑坡的位移—时间曲线 根据所建的模型作外推预报。 时间曲线, 滑坡的位移 时间曲线,根据所建的模型作外推预报。 (3)综合预报模型及预报判据研究阶段: 20世纪 )综合预报模型及预报判据研究阶段: 世纪 90年代,逐步形成了跟踪预报的思想。 察阶段,一般以简易监测或观测为主; )在勘察阶段,一般以简易监测或观测为主; (2) 对于位置重要,危害较大,必然要开展治理工 ) 对于位置重要,危害较大, 程的地质灾害体, 程的地质灾害体,应相继投入多种相互补充验证的监测 技术方法; 技术方法; (3)根据技术的可行性,应及时开展数据实时处理 )根据技术的可行性, 数学建模研究; 数学建模研究; 平洞等) (4)利用勘探工程(孔、平洞等)进行岩土体深部 )利用勘探工程( 位移监测; 位移监测; (5)监测技术选择应考虑其工作环境(通视条件、 )监测技术选择应考虑其工作环境(通视条件、 地形条件、气候条件、洞内湿度、化学腐蚀性等) 地形条件、气候条件、洞内湿度、化学腐蚀性等); (6)电测与机测相结合; )电测与机测相结合; (7)监测周期; )监测周期;
迄今见于报道的预测方法可归纳为: 迄今见于报道的预测方法可归纳为:统计学 预测方法可归纳为 方法、信息量法以及各种确定性模型计算。 方法、信息量法以及各种确定性模型计算。 各种方法的共同之处: 各种方法的共同之处:充分考虑各种地质环境因 共同之处 素的叠加作用来评价某特定地质环境中产生滑坡的 可能性,以期在研究区圈出相对不安全的“ 可能性,以期在研究区圈出相对不安全的“危险区 预测结果一般都采用预测分区图 预测分区图的形式来表 段”。预测结果一般都采用预测分区图的形式来表 不同之处:预测评价过程中所采用的叠加方式 达。不同之处:预测评价过程中所采用的叠加方式 不同而已。 不同而已。
专题九
概述
地质灾害预报模型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
监测目的、监测内容、 监测目的、监测内容、监测方法
预报监测点
监测点的选择 滑坡临滑判据 引言 滑坡预测预报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滑坡预测预报的具体含义 滑坡灾害空间预测预报 滑坡灾害时间预测预报 滑坡预测预报的发展前景
滑坡动态预报理论
一、概述
1 地质灾害预报模型
5.2 斋藤模型
由日本学者斋藤迪孝于1968年提出,其指导思想的核心即 年提出, 由日本学者斋藤迪孝于 年提出 破坏三阶段理论。 破坏三阶段理论。
4.1 传统的稳定系数预测法
Fs = F抗滑力 F下滑力
当Fs<1.0时,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 时 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 当Fs=1.0时,边坡处于临界状态; 时 边坡处于临界状态; 当Fs>1.0时,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时 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4.2 神经网络方法
神经网络对斜坡稳定性空间预测是用研究程度较高 的斜坡地段作为已知样本对网络进行训练, 的斜坡地段作为已知样本对网络进行训练,直到网络 掌握数据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为止, 掌握数据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为止,然后用该地区其 它稳定性未知的地段作为预测样本, 它稳定性未知的地段作为预测样本,输入已经学习好 的网络,通过网络的联想记忆功能直接预测稳定性。 的网络,通过网络的联想记忆功能直接预测稳定性。
2 滑坡临滑判据
(1)临滑变形值判据:滑前变形量、速度或加速度 )临滑变形值判据:滑前变形量、 可以间接用于判断滑坡临滑状态的数据包括 变形协调性(变形方向,不同部位量值)、降水 变形协调性(变形方向,不同部位量值)、降水 )、 敏感性(启动降雨量、降水敏感性系数) 敏感性(启动降雨量、降水敏感性系数)以及未 来一定时段内的降水量等。 来一定时段内的降水量等。
2 监测目的
(1)监测为校核评价地质灾害体的活动性或稳定 ) 性提供依据; 性提供依据; (2)动力监测可以提供变形块体的运动学与动力 ) 破坏机制)特征,为建立地质力学模型, 学(破坏机制)特征,为建立地质力学模型,正确进 行稳定性评价和防治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行稳定性评价和防治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3)动态监测可以为勘察施工安全提供预警预报, )动态监测可以为勘察施工安全提供预警预报, 及时反馈勘探施工对山体的扰动作用,为确定合理的勘 及时反馈勘探施工对山体的扰动作用, 察施工部位或防治工程施工强度服务; 察施工部位或防治工程施工强度服务; (4)勘察期的动态监测可为治理工程施工监测 ) 和竣工后长期的工程效果检验监测奠定基础。 和竣工后长期的工程效果检验监测奠定基础。
4.5 模糊综合评判法
边坡的稳定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边坡的稳定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很难用一个确定的结论 来表述其稳定还是不稳定,往往用模糊概念来表述, 来表述其稳定还是不稳定,往往用模糊概念来表述,如把边坡 的稳定等级分为“危险区” 的稳定等级分为“危险区”、“不稳定区”、“较不稳定”、 不稳定区” 较不稳定” “稳定区”等。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就是对边坡稳定性等级进行 稳定区” 分类, 分类,并通过专家评分或构造隶属函数确定对同一等级各因素 以及某一因素在不同等级中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隶属度 , 以及某一因素在不同等级中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 隶属度), 隶属度 建立模糊评判矩阵,确定边坡的稳定性对各等级的隶属程度, 建立模糊评判矩阵,确定边坡的稳定性对各等级的隶属程度, 最后按择优原则预测边坡的稳定性。 最后按择优原则预测边坡的稳定性。该方法的最终结果是否可 靠,受单因素的选择和隶属度的确定影响较大。 受单因素的选择和隶属度的确定影响较大。
3 监测内容
(1)气象因素:气温、湿度、蒸发量、降雨量等等; )气象因素:气温、湿度、蒸发量、降雨量等等; (2)地下水:水温、水流量、地下水位、水化学及 )地下水:水温、水流量、地下水位、 其酸碱性; 其酸碱性; (3)地质力学动态:位移、应变、应力、声发射、 )地质力学动态:位移、应变、应力、声发射、 区域地壳活动背景; 区域地壳活动背景; 其中应力与位移监测是重点。 其中应力与位移监测是重点。 应力 监测是重点
5 滑坡灾害时间预测预报
(1)长期预报:对滑坡未来的稳定性演化趋势做出预测 )长期预报: (2)短期预报:分析推断滑坡灾害的近期演化趋势 )短期预报: (3)临滑预报:滑坡位移已明显进入加速段时,对剧滑 )临滑预报:滑坡位移已明显进入加速段时, 时间做出的准确预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