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下册 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 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1938年10月3日X伯伦在英国下院的辩论词
材料二: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1940年5月丘吉尔在英国下院的演讲
回答:(1)材料一所体现的外交政策用一个词来概括应该是什么?
(2)这是一条“通向稳定的道路”吗?
(3)材料二所体现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会出现如此的不同?
昨天,1了日本帝国主义海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
合众国当时同该国处于和平状态,而且,根据日本的请求,当时仍同该国政府和该国天皇进行着对话……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演讲
C. 日本偷袭珍珠港 D. 卢沟桥事变
7.珍珠港事件发生于 ( )
A.1939年9月 B.1940年5月 C.1941年6月 D.1941年12月
8.德军在二战中惯用的战术首推 ( )
战 B.持久战 C.运动战 D.阵地战
材料一:自从我担任目前职务以来,我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欧洲的绥靖,……捷克斯洛伐克问题是最后的,说不定还是最危险的一个问题。既然我们已经走过来了,我觉得可以沿着这条通向稳定的道路继续前进了。
2、英法为什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3、有人说,日军偷袭珍珠港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序幕,这种说法对不对?谈谈你的看法。
三.当堂训练.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当堂训练题
一.选择题:
( )
A.达拉第 B.X伯伦 C.希特勒
2.慕尼黑阴谋的直接受害国是 ( )
3.英、法等西方大某某取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这种政策达到顶峰的表现是
( )
4.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 )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新人教版 教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新人教版 教案

第三单元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了解慕尼黑协定、德军闪击波兰、法国投降、德军闪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珍珠港事件。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二战资料及影视资料,分析历史信息,掌握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慕尼黑阴谋”是帝国主义大国牺牲小国达到祸水东引的一次大阴谋,体会法西斯的贪婪和残暴,增强学生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2)让学生了解法西斯的凶暴和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了解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3)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

【教学思路】·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莫斯科保卫战、珍珠港事件。

突出重点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反映二战爆发、扩大的图片、文字资料等,突出二战爆发和扩大的标志性事件。

2.难点:对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实质的理解突破难点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反映慕尼黑会议的图片(或漫画)、文字材料,并进行问题设计,帮助学生对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实质的理解。

【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收集反映二战的图片、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可在学习本课之前观看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电影或音像资料,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温故知新(幻灯二)问:1929—1933年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美国、德国和日本分别采取了什么对策?这些对策对世界有何影响?答案提示:(1)美国:罗斯福新政。

维护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避免了法西斯上台。

为今后领导美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并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2)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威胁世界和平,大战不可避免了。

(教师引入课题)面对法西斯的战争威胁,英法等国又是什么态度呢?下面就学习本课内容。

2024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新人教版
- C.战争可以解决矛盾和问题
- D.强国才能保证国家的安全
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检测,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内容。我们下次课将继续深入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教训。请大家做好准备,我们下次课再见!
重点题型整理
1.填空题
请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列空白。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是____事件。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战争过程及其影响,对历史事件的时间线、战争原因和战争结果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也有基本的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九年级学生对历史事件充满好奇心,尤其是重大战争事件。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具备分析史料、理解复杂历史事件的能力。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偏好通过视频、图片等直观方式获取信息,喜欢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8.作业布置:学生课后撰写一篇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学生应能够: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讲解,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5.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战争背景下的人民生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6.情感升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平的珍贵,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7.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 C.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慕尼黑协定,德军闪击波兰,德军攻占北欧,敦克尔克大撤退,法国投降和“自由法国运动”,德军闪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珍珠港事件,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要使学生认识:通过课内的思考题,培养学生全面准确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慕尼黑协定的认识到帝国主义国家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是一种绥靖政策,最后是自食其果,身受其害。

法西斯国家扩大侵略,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莫斯科保卫战,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珍珠港事件难点:德日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连战连捷不可一世的原因讲授新课【复习提问】法西斯专政建立后,它们的战争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德意日先后建立起法西斯统治,扩军备战,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在德意日法西斯的扩张活动中,英法美等国扮演了什么角色?纵容法西斯的侵略。

一、慕尼黑阴谋1938年,德国兵不血刃吞并奥地利,冲破了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束缚,竟然没有受到英、法、美的干涉。

希特勒便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以武力威胁,要求割占苏台德区。

(提示,苏台德地区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重要地位,一旦失去苏台德地区,捷克斯洛伐克就无险可守,任人宰割)德国武力威胁要求割占苏台德区。

但是,英法不支持盟国,一方面逼捷克斯洛伐克让步,另一方面,英国首相张伯伦两次到德国,答应德国一次比一次多的领土要求。

为解决捷克斯洛伐克问题,英、法、德、意四国在德国的慕尼黑召开会议,而当事国捷克斯洛伐克被排斥在会外。

会议签订了《慕尼黑协定》。

(提醒学生注意“慕尼黑协定”签订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国家。

)慕尼黑阴谋从狭义上讲,是指1938年,英法等国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出卖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是一个大阴谋。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3 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3 新人教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课标要求: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理解)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2.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等主要事件。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慕尼黑阴谋,法西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克。

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英国、法国宣而不战,德军占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国家,英国遭到德国飞机的轰炸这些都是推行绥靖政策的恶果。

在首相丘吉尔的号召下,英国人民坚决同法西斯战斗到底。

德军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

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2.通过引导学生概括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提高归纳概括历史进程的能力。

认识慕尼黑阴谋是帝国主义大国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阴谋。

3.英、法等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

知道对待邪恶势力必须要与之斗争,不然就是助纣为虐。

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

确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和难点:重点:慕尼黑阴谋,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莫斯科保卫战,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难点: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以及绥靖政策的实质。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于延吉市第四中学的历史老师袁军令,,之前听说能来这里跟咱们同学一起学习,我很高兴!但是在刚才坐公共汽车来这里的途中我很不高兴,甚至可以说是气愤。

你们猜猜我在公共汽车上遇到了什么事情:(学生自行发言、猜测。

)教师:在车到达外国语学校门口站点的时候我发现我的钱包被人偷了,当时我大声的叫司机把车开到派出所去,可是我旁边的几个男女纷纷说,他们刚才看见那几个小偷偷完我的钱包已经在十二中门口的站点下车了,去派出所也没有用了,别耽误大家的时间了!今天我在这里把我刚经历的事讲给同学听,就是想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小偷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偷我的钱包并且大摇大摆下车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分析:1.他们知道没有人敢阻拦他们──有一部分人不阻拦不声张的原因在于惧怕2.人总是在想反正又没有偷我的钱而不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种态度其实也纵容了小偷,使得他们肆无忌惮。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 新人教版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掌握慕尼黑阴谋,法西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掌握英国、法国宣而不战,德军占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北欧国家和不列颠之战。

掌握德军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胜利。

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过程与方法1.通过思考讨论二战的战争性质,培养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复杂情况下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

概括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提高归纳概括历史进程的能力。

2.通过对慕尼黑阴谋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物原因、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认识慕尼黑阴谋是帝国主义大国英、法牺牲小国利益,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阴谋。

英、法等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

2.通过本课学习,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意、日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其目的是瓜分和掠夺别国,法西斯的残暴本性得到充分暴露。

二战中交战各国的人民是战争的受害者。

了解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卫国战争。

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

我们要确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慕尼黑阴谋”;莫斯科保卫战教学难点慕尼黑阴谋的概念;英、美对法西斯侵略的政策转变的原因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请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1939年8月31日深夜,一群人身穿波兰军服,在德国靠近波兰的一个边境小城发动袭击,占领了当地电台,用波兰语对德国大肆谩骂。

这些人是什么人?他们要干什么?其实,他们是德国党卫队队员,在执行一项“特殊”任务。

果不其然,次日凌晨,希特勒宣布德国遭到波兰的“入侵”,下令德国军队向波兰发动进攻。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暴发教案1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暴发教案1新人教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暴发》教案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慕尼黑会议及其后果;德军“闪击”波兰,二战全面暴发;“奇怪的战争;敦刻尔克撤退;法国溃败;不列颠之战;德军突袭苏联,二战扩大;莫斯科捍卫战。

2.思想教育:①通过讲述,使学生熟悉慕尼黑阴谋是英、法捐躯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不但荣行为。

②通过度析,使学生熟悉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意和英、法之间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卫国战争。

3.能力培育: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二战初期战争的性质培育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慕尼黑会议;法国的溃败;莫斯科捍卫战。

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战争性质的复杂性。

教学方式以讲述为主的综合教学法。

教学进程(导入新课)提问:1938年以前,德、意、日法西斯进行了哪些入侵活动?英、法、美等帝国主义是如何对待这些入侵行为的?(学生回答略)由于法西斯国家的疯狂入侵和英、法、美的纵容政策,致使局部战争演变成全面的世界性大战。

从第15课起,咱们将用三节课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

(板书课题)(教学新课)一、慕尼黑会议(板书)1938年法西斯入侵战争的乌云笼罩着欧洲。

在没有受到抗击和制裁的情形下,3月,德国兼并了奥地利。

(贴图:把地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欧洲》二、大战的全面暴发和初期时期(板书)1.德军“闪击”波兰(板书)德国兼并捷后,又向波兰提出了领土要求。

它同苏联签定了各不相犯条约后,于1939年9月1日“闪击”波兰。

英、法走投无路,对德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暴发了。

英、法虽已对德宣战,但仍然企图鼓动德国在衰亡波兰后,进攻社会主义苏联。

因此在西线显现了面对德国23个师的军力,英法联军110个师躲在马奇诺防线背后按兵不动的“静坐战争”。

波兰军队孤军苦战,终因弹尽援绝,20多天后华沙陷落,几天后波兰覆亡。

(贴图:在挂图上把波兰变成与德国一样的颜色)2.德国占据西欧(板书)(提问、引导讨论:德国侵占波兰后的战略目标是向东仍是向西?什么缘故?)德国侵占波兰后,集中力量对付英法集团。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1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1新人教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慕尼黑会议及其后果;德军“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奇怪的战争;敦刻尔克撤退;法国溃败;不列颠之战;德军突袭苏联,二战扩大;莫斯科保卫战。

2.思想教育:①通过讲述,使学生认识慕尼黑阴谋是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不光彩行为。

②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意和英、法之间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卫国战争。

3.能力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二战初期战争的性质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慕尼黑会议;法国的溃败;莫斯科保卫战。

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战争性质的复杂性。

教学方法以讲述为主的综合教学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1938年以前,德、意、日法西斯进行了哪些侵略活动?英、法、美等帝国主义是怎样对待这些侵略行为的?(学生回答略)由于法西斯国家的疯狂侵略和英、法、美的纵容政策,致使局部战争演变为全面的世界性大战。

从第15课起,我们将用三节课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

(板书课题)(讲授新课)一、慕尼黑会议(板书)1938年法西斯侵略战争的乌云笼罩着欧洲。

在没有受到抵制和制裁的情况下,3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

(贴图:把地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欧洲》二、大战的全面爆发和初期阶段(板书)1.德军“闪击”波兰(板书)德国吞并捷后,又向波兰提出了领土要求。

它同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后,于1939年9月1日“闪击”波兰。

英、法走投无路,对德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了。

英、法虽已对德宣战,但仍然企图怂恿德国在灭亡波兰后,进攻社会主义苏联。

因此在西线出现了面对德国23个师的兵力,英法联军110个师躲在马奇诺防线背后按兵不动的“静坐战争”。

波兰军队孤军苦战,终因弹尽援绝,20多天后华沙陷落,几天后波兰覆亡。

(贴图:在挂图上把波兰变成与德国一样的颜色)2.德国占领西欧(板书)(提问、引导讨论:德国侵占波兰后的战略目标是向东还是向西?为什么?)德国侵占波兰后,集中力量对付英法集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知识与技能
知道绥靖政策的含义并认识其实质;知道慕尼黑阴谋的内容并认识其消极影响;了解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德国“闪击”波兰;德国的西进与法国的败亡,英国的坚决抵抗;了解苏德战争的爆发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扩大。

通过对绥靖政策实质的分析,以及西方国家一味对希特勒推行绥靖政策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协助学生将二战爆发与扩大的众多史学进行归纳,锻炼学生归纳、概括史实的能力;通过解决课文中“动脑筋”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论辩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从轴心国建立后猖狂地进行侵略,直至挑起世界大战引入新课;启发学生思考西方国家是否应对二战的爆发负有责任?引到对绥靖政策和慕尼黑阴谋的学习。

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认清绥靖政策的实质和西方国家一再推行绥靖政策的主要原因,认识慕尼黑阴谋对加速二战爆发的作用。

接下来,教师辅导学生了解和归纳二战的全面爆发、德国西进、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爆发等重大战事。

其间,教师对重大战事的背景与对战争发展的影响做一定的分析与评述。

关于本课的社会资源相当丰富,建议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特别是男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要注意控制学生发挥内容的范围及活动时间,以免过多地超出初中教学的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慕尼黑阴谋,使学生认识到绥靖政策的本质是: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和以“祸水东引”为条件,换取与法西斯国家妥协,以维护自己利益的损人利己政策。

通过了解绥靖政策对二战爆发的影响,认识到对邪恶势力的一味妥协,只能招致更大的危害。

通过了解战争的巨大破坏,形成爱好和平、珍惜和平的情感。

重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难点
1.对绥靖政策的分析。

2.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败亡的原因。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提问:大家还记得《凡尔赛和约》签订的时间吗?(学生答:1919年)对,当时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凡尔赛和约》签字的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果然20年后的1939年,一场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大的浩劫——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导入新课。

(生:回忆旧知识)
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
学生自学,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习题。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A、慕尼黑阴谋
1.绥靖政策
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说说看:什么是绥靖政策?
对这一难点问题,教师要给予点拨:绥靖政策也称姑息政策,是一种二战前英法等国对德国等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妥协的政策。

其实质是一种纵容法西斯侵略的行为。

2.绥靖政策的表现——慕尼黑阴谋
指导学生思考讨论:英法为什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生:小组讨论、交流看法)
教师及时引导:如德国最初的侵略方向;西方国家想祸水东引;一战后,战争的残酷性使西方国家经济军事地位受到巨大的削弱,致使英法集团的一部分人不敢同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只要有妥协的希望,就坚持妥协。

出示彩图《参加慕尼黑会议的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结合教材内容学习慕尼黑阴谋一目。

(生:掌握《慕尼黑协定》签订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国家)
教师简单解释:慕尼黑阴谋从狭义上讲,是指1938年英法等国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出卖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是一个大阴谋。

从广义上讲,人们把帝国主义大国为了自身利益,纵容侵略,出卖其他友邦国家的阴险行径,统称之为“慕尼黑阴谋”。

慕尼黑阴谋是绥靖政策的顶峰,它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B、战争的爆发和扩大
1.二战的全面爆发
指导学生看教材,回答问题:
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生:1939年9月德军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如何理解“全面”爆发的含义。

教师归纳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它是逐步打起来的。

1931年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武装干涉西班牙;1938年德国吞并了奥地利;1939年春德国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

据统计,在1939年英法对德宣战前,战争已席卷了五亿多人口,蔓延在欧、亚、非三洲的土地上,因此,确切地说,1939年9月3日是二战“全面”爆发的日子,而不是开始的日子。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36页小字内容,思考:英法既然已对德宣战,为什么坐视自己的盟友波兰灭亡呢?
(生:分析原因,讨论交流)
教师归纳:这一行径是英法纵容政策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应用。

波兰灭亡了,按原来的设想和希特勒的宣传,英法满心以为德国法西斯会继续东进攻打苏联,可德国却把战火烧向北欧和西欧。

2.德军的西进
出示地图《1939~1942年德意在欧洲的扩张》,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指图介绍德军西进的情况。

组织学生讨论:德国为什么在欧洲大陆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许多国家?
师生共同总结:欧洲许多国家迅速战败的主要原因是绥靖政策的影响:(1)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虽然对德宣战,但却坐视波兰灭亡。

(2)“静坐战”先后持续7个月,使德军完成了更大规模战争的准备。

(3)1940年春夏之交,德军向北欧西欧进攻时,法国幻想德国首先东攻苏联,不做充分准备,以致很快溃败。

其他原因如战术思想陈旧,波兰依靠骑兵,法国寄希望于马其诺防线;欧洲国家各自为战,被各个击破等。

3.二战的扩大
(1)苏德战争的爆发
(2)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1940年秋到1941年春,德国相继侵入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希腊五国(引导学生看地图),控制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从地理上对苏联形成包围之势,悍然于1941年6月22日进攻苏联。

提问:德国突袭苏联标志着什么?
(生:标志着苏联卫国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了)
组织学生讨论:苏德战争中莫斯科保卫战为什么能够取胜?
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总结:①苏联红军奋力抵抗,莫斯科市民紧急动员,苏联军民团结一心,誓死捍卫祖国,表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②在寒冷的冬季,苏联红军展开反攻,不断突破德军防线,对冬季作战毫无准备的德军连吃败仗,莫斯科保卫战取得伟大胜利。

这是德军在苏德战场上的第一次大失败。

保卫战的胜利不仅从军事上粉碎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更重要的是从政治上打击了德国法西斯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指导学生利用《日本偷袭珍珠港示意图》、《遇到袭击的珍珠港》两图,并结合小字内容了解和复述珍珠港事件的概况。

(生:了解、复述珍珠港事件的概况)
教师进一步解释:日军通过珍珠港事件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并发动了对东南亚地区的进攻。

原本中立的美国蒙受国耻,宣布参战。

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扩大。

组织学生讨论“动脑筋”:“日军偷袭珍珠港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序幕,这种说法对不对?谈谈你的看法。


(生:结合亚洲战场特别是中国战场的情况,进行讨论,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总结:这种说法不对。

早在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后,日军已对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区进行侵略。

1940年日本还提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狂妄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序幕早已拉开。

日军偷袭珍珠港只是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并非二战亚洲战场的序幕。

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互动课堂”习题。

五、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慕尼黑阴谋是帝国主义大国英、法牺牲小国,以达祸水东引的一次大阴谋,英法纵容法西斯侵略,结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二战全面爆发后,英、法尝尽苦果。

随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被卷入这场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之中。

六、开放练习,拓展新知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课时作业”习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的顶峰战争的爆发和扩大⎩⎪⎨⎪⎧全面爆发: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扩大⎩⎪⎨⎪⎧1.1941年6月德军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2.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