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国家的社会变化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课件(19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课件(19张)
妇女成为工业劳动者 教育方面的变化:推广大众化教育
城市化: 城市建设和发展
社会矛盾激化 社会问题:
环境污染
达标检测·巩固新知
1、下图是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图,促使在1801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D )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B.殖民扩张和掠夺 C.《权利法案》的颁布 D.工业革命的完成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的表现
人口的增长
人口增长: ①原因: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 人口迅速增长。 ②影响:工人阶级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妇女走 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为社会地位的提高创 造了条件。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大众教育: ①目的:为了适应工业化的发展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 教育。 ②表现:法国和德国最早践离国家教育体系;1870年开始,英 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③作用: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 社会发展。
因为英国最早完成工业革命
特点:起步早, 城市化水平高。
工业革命后城市生活的变化
开始时,城市通常缺乏 统一的规划。城市的卫生、 居住等状况很差。
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 环境开始得到改善。城市供 排水设施建设起来,街头照 明日益完善,还出现了公共 客车和有轨电车等城市公共 交通工具。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的表现
贫富差距加大;工人劳动环境恶劣;
工人劳动强度高;任用童工现象严重等
工业革命后的穷人
英国纺织厂里的童工
2016年调查报告, 美国前10%的富有家 庭拥有51万亿美元财 富,约占美国家庭总 财富的四分之三。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的表现
环境污染
工厂排放大量 的废气和废水,垃圾 遍地,严重污染了 大气和河流,影响 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部编人教版九下历史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课件(共29张PPT)

部编人教版九下历史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课件(共29张PPT)

教学目标 1、知道人口增加和大众化教育,理解工业革命带
来积极方面的影响。
2、了解由于工业革命,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
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生 活方式发生改变,也带来一系列的后果。 3、认识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我们 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主动融入世界潮流; 坚持对外开放; 坚决捍卫国家主权; 科技创新;
政治上: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上:“设厂自救”“实业救国”, 出现民族工业的第一个高潮。 思想上:救亡图存运动高涨(资产阶级 维新派:戊戌变法;农民阶级:义和团 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
悉尼 0.8 2 22.5 48.2 分析上面表格中的数据,看看这几个城市人口的增长趋 势有什么共性? 这说明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什么现象?
城市人口大幅度增长。 现象: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上升。
19世纪中期,诗作为城市发出了吟唱:
巴黎景象 雄鸡的报晓深长悠远,刺穿了清晨的烟霾, 高楼沐浴在雾海, 人们在工作间里忍受着痛苦, 在卑微的渴望中呼出垂死的气息…… --------查尔斯·波德莱尔 表达了诗人对城市化的不满
作用: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 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二、城市化出现的问题
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
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曼彻斯特
资料 1 : 英国的曼彻斯特原 来只是个小镇,工业革命期 间,这里的纺织业发展很快, 除了有很多纺织厂以外,还 建立了煤气厂和印刷厂等, 逐渐成长为大型城市。
23.50% 18.50% 17.50%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六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包括经济发展、科技、福利制度、教育改革、文化变迁等方面。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了解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发展历程,认识到社会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往往过于注重表面现象,缺乏对历史本质的把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社会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社会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及其原因。

2.教学难点:分析社会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学生对相关历史事件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图片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二战后工业化国家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变化。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历史资料,让学生了解社会变化的原因。

3.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社会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总结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及其原因。

5.案例分析:以某一个工业化国家为例,让学生分析其社会变化的过程和影响。

6.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pptx课件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pptx课件人教部编版

【素养三:历史解释】 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
成野蛮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 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
——阿萨·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为什么作者认为“在这 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 人”。(2分)
12
2.以下是1851年英、法、中三国人口表,据此表述正确的是( C )
A.英国的城市化水平最高,推
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国家
B.中国城市化水平最低,主要
由于人口太多
英国
C.工业文明对城市化的推动作 法国 用强于农业文明
D.法国没有进行工业革命,所 中国
以城市化水平不高
总人口 (单位: 万人)
1 793
2.大众教育 (1)目的:适应 工业化 发展的需要。 (2)表现:19世纪初, 德国 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系统教育
体系。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 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 免费义务教 育。
(3)作用: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国家的大众文化水平,促 进了社会发展。
3 578 约43 216
农村人口 百分比
46% 75% 89%
城市人口 百分比
54% 25% 11%
12
点拨:农业社会的中国城市人口百分比远低于完成或正在进 行工业革命的英国、法国,说明工业文明对城市化的推动 作用强于农业文明,故C正确。
1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素养一:时空观念】
(1)图1和图2共同反映了一个主题,请从时空观念的角度提炼该主题。(1分) 答案:工业文明的发展(或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1分)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知识点总结+练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知识点总结+练习

【初中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知识点+练习1、人口的增长2、工人阶级队伍壮大3、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法国和德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

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

从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1910年,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4、城市化:19世纪中期,英国大部人已经生活在城市之中。

城市的公共卫生、供排水、照明、交通逐渐完善。

5、社会问题:(1)社会矛盾激化,资本家与工人的贫富差距加大。

(2)化境污染1. 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900万增加到1 800万。

造成这一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D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B.文艺复兴的推动C.新航路开辟的推动D.工业革命的推动2.下列有关20世纪初英国劳动力结构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C )A.农业劳动力人数多于工业劳动力人数B.农业劳动力人数与工业劳动力人数相当C.农业劳动力人数大大少于工业劳动力人数D.不再划分农业劳动力与工业劳动力3.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

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20%上升至51%,约克郡的城镇数量由1801年的15个增长到1891的63个。

从1820年到183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等主要工业城市的人口增长达40%以上,是增长最快的10年。

推动英国城市化的原因是( A ) A.工业革命 B.“光荣革命”C.文艺复兴D.新航路开辟4.大众教育开始兴起是为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它最早开始于( C )A.亚洲B.非洲C.欧洲D.美洲5.下列有关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化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B )A.城市卫生条件得到改善[B.城市缺乏统一规划C.城市供排水设施开始建设 D.大部分英国人已生活在城市6.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包括( C )①出现垄断组织②社会矛盾激化③殖民掠夺④环境污染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7.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围绕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进行讲述,包括发达国家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工业化国家在战后取得的成就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战后工业化国家的了解也有一定的程度。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能缺乏深度和广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工业化国家发展的成就与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及其原因。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工业化国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教材内容。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问题。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二战后工业化国家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战后工业化国家发生了哪些变化?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包括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

3.操练(15分钟)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分析工业化国家发生变化的原因。

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主要讲述了二战后,西方国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有:科技的飞速发展,第三产业的崛起,福利国家的建立,教育改革的推进,以及挑战与对策。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的具体内容,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的主要内容,包括科技发展,第三产业,福利国家,教育改革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工业化国家的图片,让学生对工业化国家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的主要内容。

3.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4.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6.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编写小论文,深入研究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的一个方面。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发达国家在二战后的快速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涉及面广,需要学生对各个领域的发展进行综合理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发达国家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能缺乏系统的思考和深入的分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发达国家在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发达国家在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历史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

2.合作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发达国家的发展变化。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

4.引导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与本课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课堂讨论。

4.视频资料:准备与发达国家发展相关的视频资料,用于课堂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视频资料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发达国家在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 育体系
(4)过程: 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体系 1802年,法国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 1870年开始,英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5)意义: 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
化水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二、城市化
1、时间: 工业革命开始后
2、原因: 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了 巨大的变化,有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 害的?
①人口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专门
有益的 从事工业和商业; 变化: ②教育的普及;
③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 也发生变化;
有害的
变化: ①社会矛盾激化; ②环境污染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 教部编 版九年 级历史 下册第 6课 工业国家的社会变化(共27张PPT)人 教版部 编版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 教部编 版九年 级历史 下册第 6课 工业国家的社会变化(共27张PPT)人 教版部 编版
农村人口流向城市
3、代表: 19世纪后期的英国来自100 城市人口比重 80 (%)
中国 60
40
英国20
1850 1950 1970 1980 1990 2000 (年) 1(.英1)国英城国市最化早起完步成早工的业原革因命是,什推么动?城相市比化中进国程有。何 特点特?点:起步早, 水平高。 2(.我2)国2城0世市纪化8进0年程代在。哪一改时革期开后放进政程策加的快实?施其,原社因 是会什经么济?的全面发展,生产力水平得到较快发展。
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翻天覆 地的变化。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
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 1、这些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了什么变化? 2、这些变化对人类是益呢?还是有害呢?
第6课—《工业国家的社会变化》
材料:
工业革命使有限的土地面积能够供养更多的 人口,刺激了欧洲人口在19世纪快速增长。从 1800-1914年,欧洲人口由1.9亿发展到4.6亿;同 期美国人口从500万增加到约1亿人。与人口成长 紧密相连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西方社 会不断城市化。在德国,1840年人口有10万左右 的城市只有两个,到1910年则达48个。英国1901 年的人口统计表明,从事农业的人口只占工业企 业雇佣的人口的20%左右。美国在1915年有40%左 右的人居住在工业地区。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 教部编 版九年 级历史 下册第 6课 工业国家的社会变化(共27张PPT)人 教版部 编版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 教部编 版九年 级历史 下册第 6课 工业国家的社会变化(共27张PPT)人 教版部 编版
英国人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并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
①出台一系列有效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 ②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制私车发 展,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整治交通 拥堵、 ③利用清洁能源技术,大力发展低碳经 济等。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 教部编 版九年 级历史 下册第 6课 工业国家的社会变化(共27张PPT)人 教版部 编版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 教部编 版九年 级历史 下册第 6课 工业国家的社会变化(共27张PPT)人 教版部 编版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 教部编 版九年 级历史 下册第 6课 工业国家的社会变化(共27张PPT)人 教版部 编版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1、人口增长:
(1)原因: 工业革命极大地
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代表:
英国、美国
马尔萨斯
2、劳动力结构变化: (1)原因: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 级队伍不断壮大。 (2)代表:
英国
3、大众教育: (1)时间:
19世纪中期以后 (2)原因:
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3)代表:
三、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 教部编 版九年 级历史 下册第 6课 工业国家的社会变化(共27张PPT)人 教版部 编版
1、环境污染: 工厂排放大量废气和废水,严
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 教部编 版九年 级历史 下册第 6课 工业国家的社会变化(共27张PPT)人 教版部 编版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 教部编 版九年 级历史 下册第 6课 工业国家的社会变化(共27张PPT)人 教版部 编版
2、贫富分化: 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
富,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强烈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 教部编 版九年 级历史 下册第 6课 工业国家的社会变化(共27张PPT)人 教版部 编版
答:原因:改革开放后生产力迅速发展,为城市 化进程提供有利条件。
有利:弥补劳动力不足, 提高城市竞争力, 活跃市场, 提高人口素质, 加强多元文化交
流思。考。:。上。图表示的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变化 不利原:因加是大什教么育?压力对、该住市房产压生力积、极交影通压响力
加重了环有境哪负些担?,可加能重带了来社的会问治安题压是力什。么。?。
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经60多年治理….今天的伦敦,已经成为一
座“绿色花园式城市”。 -----《伦敦雾霾是如何治理的?》
思考: 近年来我国北京等华北地区雾霾严重,根
据以上材料,我国治理雾霾等环境问题,可以 借鉴英国的哪些做法?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 教部编 版九年 级历史 下册第 6课 工业国家的社会变化(共27张PPT)人 教版部 编版
法案《清洁空气法》的出台。以后,英国又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气污染防控法
案…… 80年代,交通污染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为
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抑制交通污染。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
抑制私车发展,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整治交通拥堵等。2003年,《英国
能源白皮书---我们的能源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正式提出利用清洁能源技
工 人口增长
业 劳动力结构变化

国 大众教育
家 的
城市化
原因:工业革命
变 环境污染

贫富分化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 教部编 版九年 级历史 下册第 6课 工业国家的社会变化(共27张PPT)人 教版部 编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