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系统测控实验报告-张家海
机电系统测控装置设计制作实践报告

机电系统测控装置设计制作实践报告设计项目:单片机:自动散热器PLC:机械吊臂班级:09机械1班设计小组组员:设计人姓名:苏汉生,江子毅,李国俊提交日期:2012年3月9日一、设计任务(1)单片机自动监控系统(2)PLC系统二、设计过程1、单片机系统(1)单片机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散热器(2)功能说明:自动检测发热体(用电灯泡代替),当温度超过25℃,蜂鸣器响,LED灯亮,表示警告,风扇启动对发热体进行散热;当温度不超过25℃,蜂鸣器不响,LED灯熄灭,表示正常状态。
发热体(电灯泡)的开与关是用红外控制的。
(3)电路原理图:(4)流程图:(5)程序及每个函数的说明:const unsigned charSeg7_Data[]={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0 x77,0x7C,0x39,0x5E,0x79,0x71,0x00};用于在数码管上显示数字的数组,对应的是0,1,2,3,4,5,6,7,8,9,A,B,C,D,E,Fvoid time0_init(void){OCR0A=10;TCCR0A|=(1<<WGM01);TCCR0B|=((1<<CS02)|(1<<CS00));TCNT0=0;TIMSK0|=(1<<OCIE0A);定时器0的初始化void init_devices(void){CLI();time0_init();DDRC|=0x1E;DDRD|=0xD8;PORTC&=0xE1;PORTD|=(1<<3);SEI();}设备初始化,对单片机上的I/O口进行初始化。
void display_num(unsigned char num){static unsigned char wei=0;unsigned char num_l,num_r,i;num_r=num%10;num/=10;num_l=num%10;if(wei)num_r=Seg7_Data[num_r];elsenum_r=Seg7_Data[num_l];for(i=0;i<8;i++){if(num_r&0x80)PORTC|=0x04;elsePORTC&=0x0FB;num_r=num_r<<1;PORTC|=0x02;PORTC&=0x0FD;}if(!wei){PORTC|=(1<<3);PORTC&=~(1<<4);}else{PORTC&=~(1<<3);PORTC|=(1<<4);}wei=!wei;}采用74LS1648位移位寄存器(串行输入,并行输出)的显示函数,用于把要显示的数字送到数码管上,并显示出来。
机电实验实习报告

机电实验实习报告一、实验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适应这一形势,提高我国机电人才的素质,我国高校纷纷开设了机电实验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机电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内容包括:了解机电设备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熟悉设备的操作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设备的工作性能,并对设备进行简单的维护和故障排除。
三、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在实验前,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强调了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学生明确了实验要求,掌握了实验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实验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学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观察设备的工作性能,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3. 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结束后,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得出了实验结论。
4.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和实验结论,撰写了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学生掌握了机电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对设备的工作性能有了深入的了解。
2. 实验分析:实验过程中,学生培养了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报告反映了学生的实验成果,同时也暴露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五、实验总结本次实验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通过实验,学生不仅掌握了机电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还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然而,实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够熟练,对设备的工作原理理解不深等。
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六、建议1. 加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2. 增加实验课时,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际操作。
3. 提高实验设备的完好率,确保实验的正常进行。
4.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机电测控实习报告

标题:机电测控实习报告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作者在机电测控实习期间的学习和实践经历,通过实习,作者对机电测控专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电测控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更好地掌握机电测控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机电测控实习。
实习期间,我先后参观了多个工厂和企业,了解了机电测控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并参与了部分实际操作。
二、实习内容1. 参观学习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多个工厂和企业,如机床厂、自动化设备厂、传感器厂等。
通过参观,我了解了各种机电设备的结构原理、生产流程和应用场景,加深了对机电测控专业的认识。
2. 实际操作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部分实际操作,如使用机床加工零件、调试自动化设备、安装传感器等。
这些操作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使我更好地掌握了机电测控技术的实际应用。
3. 技术交流实习期间,我们还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了交流,了解了他们的工作经验和实际需求,从而使我对机电测控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实习收获1. 专业知识通过实习,我对机电测控专业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如测控系统的原理、传感器的应用、自动控制技术等。
2. 实践能力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实际操作,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
3. 团队协作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学们共同完成各项任务,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职业素养实习使我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如遵守纪律、严谨态度、安全意识等。
四、实习总结通过这次机电测控实习,我对机电测控专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对于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努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我国机电测控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机电控制实训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机电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 掌握常用电气元件的识别和使用方法;3. 熟悉PLC编程软件的使用;4. 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原理机电控制系统是指利用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手段,实现对机械设备的自动控制。
实验中,我们将通过PLC编程实现对直流电机的调速和转向控制。
三、实验设备1. PLC编程控制器1台;2. 直流电机1台;3. 交流电源1台;4. 电气元件若干;5. PLC编程软件1套。
四、实验步骤1. 熟悉实验设备,了解各部分功能;2. 搭建实验电路,连接PLC与直流电机;3. 编写PLC程序,实现直流电机的调速和转向控制;4. 上传程序到PLC,调试实验电路;5. 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内容1. 直流电机调速实验(1)搭建实验电路,连接PLC与直流电机;(2)编写PLC程序,实现直流电机的调速控制;(3)上传程序到PLC,调试实验电路;(4)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2. 直流电机转向实验(1)搭建实验电路,连接PLC与直流电机;(2)编写PLC程序,实现直流电机的转向控制;(3)上传程序到PLC,调试实验电路;(4)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直流电机调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PLC编程可以实现直流电机的调速控制。
通过改变PLC输出端的脉冲宽度,可以改变直流电机的转速。
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当脉冲宽度增加时,直流电机的转速也相应增加;当脉冲宽度减小时,直流电机的转速也相应减小。
2. 直流电机转向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PLC编程可以实现直流电机的转向控制。
通过改变PLC输出端的信号极性,可以改变直流电机的转向。
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当信号极性改变时,直流电机的转向也相应改变。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使我们了解了机电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掌握了常用电气元件的识别和使用方法,熟悉了PLC编程软件的使用。
机电自动控制综合实习报告

标题:机电自动控制综合实习报告摘要:本报告主要介绍了机电自动控制综合实习的内容、过程和收获。
实习期间,我们对机电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组成和应用进行了学习和实践,通过操作设备和编写程序,掌握了PLC编程和自动化控制技术。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机电自动控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实习内容1. 学习机电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组成:了解机电自动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部分,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控制算法等。
2. 学习PLC编程:学习PLC的基本原理、编程语言和编程方法,掌握常用的逻辑控制和功能模块。
3. 实践操作:在实验室内,操作机电自动控制系统设备,进行编程和调试,实现对机电设备的自动控制。
4. 分析与解决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
二、实习过程1. 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首先,我们学习了机电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组成,掌握了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然后,在实验室内进行实践操作,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2. 分组讨论和合作:我们将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项目。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大家积极讨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 请教老师和查阅资料: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遇到问题时,及时向老师请教,并查阅相关资料,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4. 完成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后,我们根据实习内容和收获,撰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三、实习收获1. 掌握了机电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组成,了解了各种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的作用和应用。
2. 学会了PLC编程,掌握了常用的逻辑控制和功能模块,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自动化控制程序。
3. 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学会了如何操作机电自动控制系统设备,进行编程和调试。
4.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学会了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
5. 加深了对机电自动控制的理解,认识到机电自动控制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机电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机电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 掌握机电控制系统的调试方法;3. 熟悉常用控制元件的性能和特点;4. 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机电控制系统是指由电动机、执行机构、控制器、传感器等组成的,用于实现特定运动或控制功能的系统。
本实验主要研究步进电机驱动系统,通过控制步进电机的旋转角度和速度,实现机械装置的运动控制。
三、实验内容1. 步进电机驱动系统原理研究2. 步进电机驱动电路设计3. 步进电机驱动系统调试四、实验步骤1. 步进电机驱动系统原理研究(1)了解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和驱动方式;(2)分析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功能;(3)掌握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的调试方法。
2. 步进电机驱动电路设计(1)根据步进电机的参数(如相数、步距角等)选择合适的驱动电路;(2)设计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的硬件电路,包括驱动芯片、驱动模块、电源电路等;(3)绘制电路原理图和PCB布线图。
3. 步进电机驱动系统调试(1)搭建实验平台,包括步进电机、驱动电路、控制器、传感器等;(2)编写控制程序,实现步进电机的正转、反转、定位等功能;(3)调试系统,观察步进电机的运行状态,调整参数,使系统达到预期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步进电机驱动系统原理研究通过学习,掌握了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和驱动方式,了解了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步进电机驱动电路设计根据步进电机的参数,选择了合适的驱动电路,并完成了电路原理图和PCB布线图的绘制。
3. 步进电机驱动系统调试搭建了实验平台,编写了控制程序,实现了步进电机的正转、反转、定位等功能。
调试过程中,观察了步进电机的运行状态,调整了参数,使系统达到预期效果。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机电控制系统原理的理解,掌握了步进电机驱动系统的设计方法;2. 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了解了常用控制元件的性能和特点,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奠定了基础。
机电控制实训报告

机电控制实训报告机电控制实训报告摘要:本篇实训报告旨在总结和回顾机电控制实训的过程和成果。
通过针对关键词“机电控制”的深入探讨,我们将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介绍机电控制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引言、实训目标、实训过程、实训成果及总结。
引言:机电控制是现代工业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涵盖了多种技术和工程学科,包括电子、机械、控制和计算机等。
机电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对于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通过机电控制实训,我们可以加深对机电控制原理的理解,并培养实际操作的能力。
实训目标:1. 了解机电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 学习如何设计和调试机电控制系统;3. 培养实际操作电路和设备的能力;4. 提高解决问题和故障排除的能力。
实训过程:在机电控制实训中,我们首先学习了机电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包括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等。
然后,通过实际操作电路和设备,我们学会了如何设计和调试机电控制系统。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但通过团队合作和老师的指导,我们最终成功完成了实训任务。
实训成果:通过机电控制实训,我们获得了以下成果:1. 深入理解了机电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 学会了设计和调试机电控制系统的方法和技巧;3. 提高了实际操作电路和设备的能力;4. 培养了解决问题和故障排除的能力。
总结:机电控制实训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的结合,我们深入理解了机电控制的原理和应用。
在未来,机电控制技术将持续发展,为工业生产、智能化设备和自动化系统带来更多的创新和进步。
通过机电控制实训,我们为自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做好了准备。
我对机电控制的观点和理解:机电控制作为现代工业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实现自动化生产和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它结合了多种技术和工程学科,为工业生产和自动化系统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
机电系统设计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成为现代工业生产的核心技术之一。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我校组织了机电系统设计实训课程。
本次实训旨在使学生掌握机电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实训目的1. 熟悉机电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原理;2. 掌握常用机电元件的性能、特点和应用;3. 学会运用CAD等设计软件进行机电系统设计;4.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三、实训内容1. 机电系统设计基本原理(1)机电系统概述:介绍了机电系统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应用领域;(2)机电系统设计流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方案论证、样机制作、试验验证等阶段;(3)常用机电元件:介绍了电机、传感器、执行器、传动机构等常用机电元件的性能、特点和应用。
2. 机电系统设计实例(1)设计任务:设计一个简易的机械臂,实现抓取和放置物体的功能;(2)设计过程:首先进行需求分析,确定机械臂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和结构形式;然后进行方案论证,选择合适的机电元件和传动机构;接着进行系统设计,绘制机械臂的结构图、电气原理图和控制程序;最后进行样机制作和试验验证。
3. CAD软件应用(1)介绍CAD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2)运用CAD软件绘制机械臂的结构图、电气原理图和控制程序。
四、实训成果1. 完成了一个简易机械臂的设计,实现了抓取和放置物体的功能;2. 掌握了机电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原理;3. 学会了运用CAD软件进行机电系统设计;4.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五、实训总结本次机电系统设计实训课程,使学生掌握了机电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以下是本次实训的总结:1. 机电系统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系统性能、成本、可靠性等;2. 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各种机电元件的性能和特点,以便选择合适的元件;3. CAD软件在机电系统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4. 团队协作是完成设计任务的关键,每个成员都要发挥自己的专长,共同完成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电系统测控实验报告
班级:机083
学号:089054220
姓名:张家海
指导老师:叶金杰老师
日期:2010-12-26
1.设计思路及机械手的应用领域
实验设计思路:把机器手朝向自己,电动机M1左转时机器人整体向右转动,M1右转时机器人整体向左转动;电动机M2左转时机器人手臂伸长,M2右转时机器人手臂缩回;电动机M3左转时机器人手臂升高,M3右转时机器人手臂下降;电动机M4左转时机器人手张开,M4右转时机器人手夹紧。
通过对四个电动机的调控来达到对机器人各运动部分的控制,电动机的控制则通过串行通信的方法用计算机程序进行调控。
机械手是一种模仿人手的某些工作机能,被给定的程序、轨迹和要求,实现抓取、搬运工件,或者完成某些劳动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装置[1]。
国外把它称为:操作机(Manipulator) 、机械手(Mechanical Hand )。
机械手只能完成一些比较简单的抓取,搬运及上下料工作、常常作为机器设备上的附属装置。
因此具有一定的专用性,所以又称为专用机械手。
机器人是能模仿人的某些工作机能和控制机能,按可变的程序、轨迹和要求,实现多种工件的抓取、定向和搬动工作,并且能使用工具完成多种劳动作业的自动化机械系统。
因此,机器人比机械手更为完善,它不仅具有劳动和操作的机能.而且还具有学习、记忆及感觉功能。
国外把它称为程序控制操作机(Programmable Manipulator)。
通常则称为机器人(Robot)。
机器人技术是最近20年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综合了机械、力学、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工程、控制理论、自动检测等学科的最新成果。
机器人对于实现柔性生产自动化、保护劳动安全和提高产品质量能发挥重大的作用。
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今后会越来越广,将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2.机械手的主要结构机构简图
3.对机械手抓取货物的构件进行运动仿真
其机构为四杆机构,用ADAMS建出模型如图6所示,设L1=115mm,L2=160mm,L3=220mm,以L3为研究输出对象,研究其在运动过程中位置,速度,加速度,角速度,以及角加速度的变化规律,ADAMS仿真结果如图所示,图7为输出位置关系图,图8为输出速度关系图,图9为输出加速度关系图,图10为输出角加速度关系图,图11为输出角速度关系图。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4.控制程序框图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