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慧鱼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慧鱼模型实验报告

慧鱼模型实验报告

慧鱼模型实验报告慧鱼模型实验报告引言: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面临着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如何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做出有效的决策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能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慧鱼模型的实验研究。

慧鱼模型是一种信息处理模型,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信息过载的挑战。

方法:我们在实验中使用了一组参与者,让他们面对一系列的信息任务。

实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控制组,参与者在没有慧鱼模型的情况下完成任务;第二阶段是实验组,参与者在使用慧鱼模型的情况下完成任务。

我们记录了参与者在两个阶段中的表现,并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实验组在完成任务时表现出更好的信息处理能力。

他们能够更快地找到关键信息,更准确地理解信息的含义,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而控制组则往往陷入信息过载的困境中,无法有效地处理大量的信息。

这表明慧鱼模型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应对信息过载的挑战。

讨论:慧鱼模型的成功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信息处理方法。

该模型通过将信息分为不同的层次和类别,帮助人们更好地组织和理解信息。

同时,慧鱼模型还提供了一套有效的筛选和评估信息的方法,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和重要性。

这些功能使得慧鱼模型成为了一种有力的工具,帮助人们应对信息过载的挑战。

然而,我们也要注意到慧鱼模型并非完美无缺。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有些参与者对慧鱼模型的理解和应用存在一定的困难。

他们可能会将某些信息归类错误,或者无法正确评估信息的重要性。

这可能与个体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经验有关。

因此,我们建议在推广和应用慧鱼模型时,需要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模型。

结论:慧鱼模型是一种有效的信息处理模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信息过载的挑战。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证实了慧鱼模型在提高信息处理能力方面的优势。

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慧鱼模型并非完美无缺,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总体而言,慧鱼模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力的工具,帮助我们从海量的信息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慧鱼叉车实验报告

慧鱼叉车实验报告

慧鱼叉车实验报告引言慧鱼叉车作为一种自动导航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路径规划等技术,实现对物品的搬运和仓储操作。

本实验旨在测试慧鱼叉车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导航和搬运性能,并评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实验设备本次实验使用的慧鱼叉车具备以下设备和配置:- 激光雷达传感器- 高清摄像头- 平衡车底盘- 多自由度机械臂- 嵌入式电控系统- 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算法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如下:1. 验证慧鱼叉车的导航系统在不同环境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2. 测试慧鱼叉车的搬运能力和装载稳定性;3. 评估慧鱼叉车在实际仓储场景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实验步骤步骤一:系统初始化和路径规划设置1. 启动慧鱼叉车系统,并进行初始化操作;2. 设置起点和终点,规划导航路径。

步骤二:导航能力测试1. 将慧鱼叉车放置在不同地形和光照条件下的测试场地中;2. 观察慧鱼叉车在导航过程中是否能准确识别障碍物,保持安全的行进路径;3. 测试慧鱼叉车在不同地形上的导航能力,如平坦地面、斜坡、不同类型的地板等。

步骤三:搬运能力测试1. 设计一组不同形状、重量和尺寸的物品,用于测试慧鱼叉车的搬运能力;2. 将物品放置在仓库中的不同位置,并设置搬运任务;3. 观察慧鱼叉车在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准确性;4. 记录慧鱼叉车搬运物品的时间、路径和成功率。

步骤四:系统评估1. 分析实验结果,评估慧鱼叉车的导航准确性、稳定性和搬运能力;2. 总结慧鱼叉车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表现,并提出优化建议;3. 探讨慧鱼叉车在实际仓储场景中的应用前景和挑战。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和设定的测试条件,我们获得了以下实验结果和分析:1. 导航能力测试结果:- 慧鱼叉车能够在不同环境和地形下准确识别障碍物,并规划合适的行进路径;- 在平坦地面上,慧鱼叉车的导航定位误差较小,能够稳定行驶;- 在斜坡和不同类型地板上,慧鱼叉车的导航能力稍有下降,误差略大。

慧鱼机器人实验报告内容

慧鱼机器人实验报告内容

淮海工学院开放实验实验报告项目名称:慧鱼创意模型开放实验实验室:机器人室学生姓名:霍洋洋学号:021091208 专业班级:土木1022011年11 月22 日慧鱼创意模型开放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认识了解“慧鱼”创意模型组合包中的各种硬件;(2)了解ROBOPRO软件及编程;(3)了解慧鱼创意模型是如何控制和协调机构运动的;(4)锻炼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初步建立对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认识。

二、实验器材(1)“慧鱼”创意模型组合包;(2)“慧鱼”专用电源;(3)个人计算机;(4)“慧鱼”专用智能接口板;(5)ROBOPRO软件;三、实验准备认识“慧鱼”创意模型使用手册中已搭建的示例模型。

四、实验内容2. 红绿灯(1)完成模型与接口板、接口板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2)分别测试马达、灯、信号开关;(3)编写控制程序,实现红绿灯通常情况为绿灯亮,当有行人按下按钮I1,3秒后绿灯灭,黄灯亮,4秒后黄灯灭,红灯亮,红灯持续亮10秒钟,接着红灯、黄灯同时亮3秒钟,随后红、黄灯灭,绿灯亮。

(4)写出实验报告:说明模型的工作原理,附上所编程序。

原理:利用计时器,当有人时,绿灯亮;当过一定时间后,红灯亮,绿灯灭;然后黄灯亮。

当程序如下:3.移动门(1)完成模型与接口板、接口板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2)分别测试马达、灯、信号开关、光电传感器,搞清马达、灯、光电传感器的作用;(3)编写控制程序,并运行使模型实现按下按钮I3,门打开,5秒钟后关闭。

编程注意事项:首先要关门,这是起始位置,马达旋转直到门碰到限位开关I1=0;查询按钮I3,如果按下,门打开,启动马达向左直到限位开关I2为1;5秒后再次关门(到程序开始处循环)(4)编写控制程序,并运行使模型实现:在作业一的基础上增加光传感器,防止顾客动作慢,门夹住他。

注意只有在光幕没有遮住时,门才能关闭;在关门时只要光幕被遮住,门应立即打开;只要光幕被遮住,即使按钮没有按下门也要打开。

川大慧鱼模型实验报告

川大慧鱼模型实验报告

川大慧鱼模型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对川大慧鱼模型的研究,探索其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和意义。

实验材料,川大慧鱼模型、实验设备、生态环境模拟器等。

实验方法,首先,我们将川大慧鱼模型放入生态环境模拟器中,观察其在不同
环境条件下的行为和反应。

然后,我们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川大慧鱼模型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实验结果,经过一系列实验,我们发现川大慧鱼模型在生态环境中具有较强的
适应能力,能够快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并且对环境的变化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此外,川大慧鱼模型还能够与其他生物进行良好的互动,对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实验结论,川大慧鱼模型在生态环境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可以作为
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川大慧鱼模型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

实验展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川大慧鱼模型的行为机制和适应能力,探索其在生态环境中的更多应用场景,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川大慧鱼模型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和意义有了更
深入的理解,相信在未来的研究中,川大慧鱼模型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做出更大的贡献。

慧鱼机器人实验报告内容

慧鱼机器人实验报告内容

慧鱼机器人实验报告内容华北电力大学综合性实验报告项目名称:慧鱼创意模型开放实验课程名称:科技创新实践实验人员:沙理想实验时间:3测控1201班 202102030118刘赛测控1201班 2021020301152021年11月28日华北电力大学工程实训中心1慧鱼创意模型开放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认识了解“慧鱼”创意模型组合包中的各种硬件;(2)了解ROBOPRO软件及编程;(3)了解慧鱼创意模型是如何控制和协调机构运动的;(4)锻炼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初步建立对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认识。

二、实验器材(1)“慧鱼”创意模型组合包;(2)“慧鱼”专用电源;(3)个人计算机;(4)“慧鱼”专用智能接口板;(5)ROBOPRO软件;三、实验准备认识“慧鱼”创意模型使用手册中已搭建的示例模型。

四、实验内容 2.红绿灯(1)完成模型与接口板、接口板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2)分别测试马达、灯、信号开关;(3)编写控制程序,实现红绿灯通常情况为绿灯亮,当有行人按下按钮I1,3秒后绿灯灭,黄灯亮,4秒后黄灯灭,红灯亮,红灯持续亮10秒钟,接着红灯、黄灯同时亮3秒钟,随后红、黄灯灭,绿灯亮。

(4)写出实验报告:说明模型的工作原理,附上所编程序。

原理:利用计时器,当有人时,绿灯亮;当过一定时间后,红灯亮,绿灯灭;然后黄灯亮。

当程序如下:23.移动门(1)完成模型与接口板、接口板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3(2)分别测试马达、灯、信号开关、光电传感器,搞清马达、灯、光电传感器的作用;(3)编写控制程序,并运行使模型实现按下按钮I3,门打开,5秒钟后关闭。

编程注意事项:首先要关门,这是起始位置,马达旋转直到门碰到限位开关I1=0;查询按钮I3,如果按下,门打开,启动马达向左直到限位开关I2为1;5秒后再次关门(到程序开始处循环)(4)编写控制程序,并运行使模型实现:在作业一的基础上增加光传感器,防止顾客动作慢,门夹住他。

注意只有在光幕没有遮住时,门才能关闭;在关门时只要光幕被遮住,门应立即打开;只要光幕被遮住,即使按钮没有按下门也要打开。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慧鱼组)实验报告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慧鱼组)实验报告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慧鱼组设计说明书作品名称:多功能全自动储物柜参赛人员:谢友春唐琳杨猛洪海闫亚娟指导教师:覃莉杜超所属单位: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3 月目录1、设计背景 (2)2、创新点分析 (3)3、设计方案 (4)3.1 外形设计 (4)3.2 升降构件设计 (5)3.3 伸缩取放构件设计 (5)3.4 副柜设计 (6)3.5 书桌设计 (7)4、工作过程分析 (7)5、控制程序 (8)6、实用可行性及成本分析 (9)7、作品应用前景 (10)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设计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房价也一涨再涨,小户型住房成了市场的宠儿。

由于小户型房间面积小,对各种家具的设计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同时对储物柜的要求也有了新的要求。

因此对于居民来说,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间发挥最大的效益是一个摆在每个家庭面前的难题。

而对于家具制造商来说这却是一个极好的商机,谁能解决好这个空间利用的问题,谁就拿到了进入未来家具市场的门票。

传统的成品家用储物柜(图1)约有2.5米左右,储物柜顶部距离屋顶还有一定的距离,但由于这部分空间由于取放东西的不便且存有安全隐患,因此绝大多数家庭不得不放弃使用这部分空间。

当今的小户型住房本来面积就不大,如果利用传统的储物柜就不能充分地利用本来就小的空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因此需要充分考虑传统储物柜到天花板之间的这部分闲置空间,将这一部空间分利用上,那么平时要占据很多空间而又不经常用的物什就可以放置在这些空间里。

目前常用的方法就是根据房间的大小高低定制储物柜(图2,图3),但是定制的柜子成本较高,不能移动改变摆放位置,无法重复利用。

图1传统储物柜图2传统储物柜 图3传统储物柜通过以上分析,成品家具和定制家具各有弊端,而本文设计制作的多功能全自动储物柜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既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又能像成品储物柜一样可随意移动,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慧鱼报告

慧鱼报告

“慧鱼”机构组合模型创意设计塔接实验报告姓名:班级:T1113-4学号:20110130412目录(一)实验名称 (1)(二)实验目的 (1)(三)实验步骤 (1)(四)完成后项目的照片 (2)(五)塔接完成后结构的障碍分析 (7)(六)对结构的改进意见 (7)(七)实验心得体会 (8)(一) 实验名称本实验名称:珠子循环滚动轨道系统。

实验介绍:本实验主要是塔接一个由架子支撑轨道的系统。

并由电机带动履带,履带上的磁铁吸附落到轨道末端的钢珠,重新运输到轨道的始端,珠子通过轨道又回到轨道末端;如此循环下去。

(二)实验目的1.熟悉慧鱼模型的各个模块,了解轨道系统的基本结构。

2.通过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技能,对创新技法有一定的了解。

3.了解实验结构的建立的方法和结构的协调性。

(三)实验步骤1.确定创新方案,对方案的各个部分结构进行了解。

2.对方案的各个结构进行分类。

3.把模型的各个零件按种类和颜色分类,方便搭接的时候快速取用。

4.按照指导图书先搭接部分小结构。

5.将各个小结构装配起来,完成初步搭接。

6.放上珠子试验。

7.对错的地方进行分析和改进。

8.试验成功结束实验。

.9.注意问题:(1)注意小零件的拼接方向。

(2)注意指导图结构方向和实际模型的结构的方向。

(四)完成后项目的照片(五)塔接完成后结构的障碍分析1.地板和四个主要柱子的连接部分不够稳固,这样会造成上部结构不够稳定。

2.链条上的磁铁磁力不够。

3.链条的磁铁和轨道的始末段接触的距离不够近。

4.加强强度的横条不够稳定。

5.转轴不够光滑,造成齿轮转动不够顺畅。

6.电机坏了,只能手动摇动齿轮。

7.链条上的磁铁太少。

(六)对结构的改进意见1.地板的连接孔增多,和主要的连接部分进行多孔连接,增加连接强度。

2.增加链条上传动吸附磁铁部分的磁力。

3.转轴抛光,更有利于转动。

4. 链条的磁铁和轨道的始末段接触的距离设计适合的距离。

5.增加链条上的磁铁。

6.增加加强强度的结构,主要是四个主要柱子之间的强度。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慧鱼组)实验报告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慧鱼组)实验报告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慧鱼组设计说明书作品名称:多功能全自动储物柜参赛人员:谢友春唐琳杨猛洪海闫亚娟指导教师:覃莉杜超所属单位: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3 月目录1、设计背景 (2)2、创新点分析 (3)3、设计方案 (4)3.1 外形设计 (4)3.2 升降构件设计 (5)3.3 伸缩取放构件设计 (5)3.4 副柜设计 (6)3.5 书桌设计 (7)4、工作过程分析 (7)5、控制程序 (9)6、实用可行性及成本分析 (9)7、作品应用前景 (10)参考文献 (11)1、设计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房价也一涨再涨,小户型住房成了市场的宠儿。

由于小户型房间面积小,对各种家具的设计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同时对储物柜的要求也有了新的要求。

因此对于居民来说,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间发挥最大的效益是一个摆在每个家庭面前的难题。

而对于家具制造商来说这却是一个极好的商机,谁能解决好这个空间利用的问题,谁就拿到了进入未来家具市场的门票。

传统的成品家用储物柜(图1)约有2.5米左右,储物柜顶部距离屋顶还有一定的距离,但由于这部分空间由于取放东西的不便且存有安全隐患,因此绝大多数家庭不得不放弃使用这部分空间。

当今的小户型住房本来面积就不大,如果利用传统的储物柜就不能充分地利用本来就小的空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因此需要充分考虑传统储物柜到天花板之间的这部分闲置空间,将这一部空间分利用上,那么平时要占据很多空间而又不经常用的物什就可以放置在这些空间里。

目前常用的方法就是根据房间的大小高低定制储物柜(图2,图3),但是定制的柜子成本较高,不能移动改变摆放位置,无法重复利用。

图1传统储物柜图2传统储物柜图3传统储物柜通过以上分析,成品家具和定制家具各有弊端,而本文设计制作的多功能全自动储物柜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既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又能像成品储物柜一样可随意移动,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2、创新点分析本储物柜充分利用了传统储物柜与天花板之间的空间,在占地面积不变的条件下更好的实现了对上层空间的利用,从而实现了在小户型房屋里面达到了一物多用,大大提高了其空间利用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慧鱼机器人模型组装综合实验
连杆、链条、履带、齿轮、齿条、涡轮、蜗杆、凸轮、弹簧、曲轴、万向节等
储气罐、气缸、活塞、气弯头、电磁气阀、气管)模型组件组装
2.后退子程序:将模块中的马达输出
3.左转子程序:将模块中的马达输出
6.循线子程序:程序开始→智能车左转→循环计数开始,循环计数从
主程序设计:程序开始→执行搜寻子程序→判断轨迹传感器
搜寻到轨迹→判断I4是否搜寻到轨迹,若I4搜寻到轨迹→智能车前进→执行避障子程序→返回I3起点;若I4没有搜寻到轨迹,电动机M1停止、
障子程序。

若I3没有搜寻到轨迹→判断I4是否搜寻到轨迹,若
机M1逆时针旋转、M2停止→执行避障子程序;若I4未搜寻到轨迹→执行
序→返回搜寻起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