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地理-南方低山丘陵区 精品

合集下载

南方低山丘陵的水土流失上课ppt课件

南方低山丘陵的水土流失上课ppt课件

措施:
1、退耕还林、封山育林 2、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 推广省柴灶;发展沼气;营造速生薪炭林;开发 小水电。 3、矿区开展土地复垦
4、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多种经营; 加大科技投入,改良土壤,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人口数量和素质。
立体农业、生态农业模式

用材林
经济用林和毛竹 果园和人工草地
农田
鱼塘
什么样的环境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地形条件:
一般为地形起伏大、 坡度陡的山地、丘陵 。
降水条件:
降水量较大或季节集中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
过度农垦、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不合理的耕 作制度、开矿等
治理措施:调整农业结构,农林牧综合发展;退耕还林 还草;开展土地复垦;实施护坡工程;多途径解决农村 能源问题等。
结合地图册169页
南方丘陵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
自然原因(潜在因素) 1、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集中
多暴雨 2、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面起伏大,
易受流水冲刷
人为原因(决定因素) 1、人类不合理的活动(过度樵采、陡坡开荒等) 使植被破坏严重。 2、开采矿产—破坏地表植被
南方低山丘陵与水黄土土流高失原比造较成的危害比黄 土高原大,原因:
(1)人均土地少,单位土地产值高,造 成的损失大。 (2)石质山地,破坏后不能恢复原状。 (3)多工业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 影响大。
• 南方丘陵的水土流失分布广、面积大。我们认为 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人为造成的,即农村燃料 缺乏,导致乱砍滥伐森林。这里自然环境特点是 山地、丘陵为主,降水多。所以“保塬、护坡、 固沟”的方针不适于南方低山丘陵的水土流失治 理,应采取“因地制宜”综合开发的原则,解决 当地农民的燃料问题入手。具体措施是封山育林; 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炉灶技术革新;大办沼 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在山坡上种植经济果树, 间有灌木类植物,既可以保持土地又有经济收入, 使粮、林、果结合协调发展。

高3-05南方丘陵

高3-05南方丘陵

第5单元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南方低山丘陵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因此,我国自然资源的开发、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山区开发建设的进度。

我国山区复杂多样,高山与低山、山上与山下,情况很不一致,亚热带丘陵山区面积很大,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农业生产地域之一,特别是其东部,资源优势突出,物产多样,许多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这个地区山丘比重大,可耕地少,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在长期开发过程中积累了一系列问题。

为了了解我国开发山区的一些情况,特别是通过对一些开发模式的介绍,进一步观察和体会开发山区的过程中避其所短、扬其所长、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的基本精神,教材用一个单元讲述南方丘陵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

本单元分两课。

第1课主要讲述为什么要进行农业资源的开发,其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是什么。

第2课主要采用的是典型案例分析的方法讲述怎样进行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一网上课堂(一)本讲主要内容及考试要点:本讲包括第五单元两节本单元共分2课。

第1课主要讲南方丘陵农业资源的开发地理背景,了解它是回归带上的“绿洲”地理原因及人多地少且商品经济不发达背景,农业资源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第2课主要江西千烟洲立体农业和河南商丘县优势资源开发为例讲述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广东下堡乡(水土流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模式。

1.了解南方丘陵山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气候条件及地貌特征。

2.了解本区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生态环境建设任务相当繁重。

3.理解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两种农业发展模式,即立体农业和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是因地制宜发挥本区农业优势的有效举措,同时在农业开发中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学习指导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4、1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关键是理解这里“绿洲”的含义。

课文从两个方面说明这个内容。

第一,南方丘陵山区的位置,这是最基本的知识铺垫。

中国地理分区南方低山丘陵

中国地理分区南方低山丘陵

中国地理分区南方低山丘陵南方低山丘陵1、江南是什么?气象学家说“江南是梅雨”,经济学家说“江南是财富”,而地理学家说“江南是丘陵”。

回答(1)~(3)题。

(1)江南丘陵的范围是()A.长江以南、珠江以北、天目山以西、巫山以东B.淮河以南、南岭以北、天目山以西、巫山以东C.长江以南、珠江以北、武夷山以西、雪峰山以东D.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南岭以北、武夷山以西、雪峰山以东2)江南丘陵范围内的名山有()A.庐山与恒山B.泰山与黄山C.衡山与井冈山D.峨眉山与武夷山(3)目前,江南丘陵地区发展农业的重要措施有①大力改良红壤②扩大棉花种植面积③应用大型农业机械④封山育林保持水土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水系和铁路分布图”,读后完成(1)~(3)题。

(1)该地区中、低产田较多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不足B.水分不足C.土壤贫瘠D.耕作粗放(2)该地区因地制宜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的最佳途径是A.建小水电站B.开采小煤窖C.钻小气井D.上山砍柴(3)为促进该地区农业的发展,应该()A.大力发展商品粮生产B.大力种植牧草,发展乳畜业C.建立大型农场,种植橡胶等作物D.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如图为“我国某地土地利用的结构图”。

据图判断4~6题。

4.该地可能位于()A.两广丘陵B.山东丘陵C.辽东丘陵D.太行山区5.关于该区农业资源的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地类型多样,生物品种多样B.光、热、水资源丰富,且没有气象灾害C.红壤广布,有机质含量高D.水流湍急,地表侵蚀切割强烈6.本区的经济发展,可以考虑()A.大量出售木材B.大力发展一次性木筷生产C.适当发展一次性竹筷生产D.全部改为梯田种稻7、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为南方丘陵山区的江西泰和县千烟洲土地利用结构示意图,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内容:A. ,B. ,C. _,D. ,E.(2)D处可发展哪些生产?(3)AB和D的生态环境意义具体表现为:(4)此种农业从布局上可称为,而在土地利用上体现了以为主、综合经营的开发方向。

地理课件之区域地理南方低山丘陵

地理课件之区域地理南方低山丘陵

一、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思考: 位置范围: 区位优势: 气候类型:温度带、干湿区: 人地关系:
试比较世界同纬度地区的自然环境的 差异及成因?
人地关系:本区人地关系的主要问题是人多地少、经济发展缓慢
人人
口 密 农度 业较 开大 发 历 史耕 悠地 久不 断 减 少
口 增 长 过 快
土 地 负 载 较 重
C、人烟稀少
D、生态系统脆弱
4、南方低山丘陵之所以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主要
原因是( C )
A、不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受西风带影响
C、受夏季风影响
D、受海陆位置影响
5、下列有关南方低山丘陵目前存在的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人地矛盾明显
B、耕地资源利用方式粗放
C、商品经济不发达
D、自然资源潜力没有充分发挥
三、生态环境建设任务繁重
人多 人 地少 口

度 大 薪柴
匮乏
毁林 开荒
砍林 取薪
降水变 气
植 水 率大

被土
破流
坏失 地形起 地
伏大

危害大,损失大
治理难度大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所带 来的影响远比北方严重的原因:
• 一 从经济角度看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热条件 更好; 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更高; 每寸土地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更大;
• 二 从生态角度看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多为石质 山地,土层薄 ,一旦表土蚀去,容易形成石漠化, 而且恢复起来更难。
• 三 从社会角度看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人口稠密, 并且在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 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对 社会影响更大,造 成的损失也更大。

【课件】中国区域地理--2南方低山丘陵区

【课件】中国区域地理--2南方低山丘陵区

羽绒服加工系列 羽绒加工 商品鸭收购加工等
B: 中华弥猴桃系列 野生弥猴桃
弥猴桃酒 果汁汽水
C: 残次木材系列 木材加工厂 锯屑等再用
13.读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海拔较高的山顶种植用材林
的原因是

海拔较高,气温低, 植物生长慢;交通不便
(2)山上茂密的林地与山下农田和鱼 塘的之间的关系是:
三、区域开发的问题
水土流失严重
原因(自然、人为) 措施 危害 综合开发
图六为我国东部某乡村聚落地理环境示意图。回答
1.与我国其它地区相比,该区域
D 丰富的资源最可能是( )
①石油 ②稀土 ③有色金属矿2, 4 ,
④生物资源 ⑤水能 ⑥水资源6 A.①②③⑤B.①②④⑥C.②③⑤⑥D.③④⑤⑥
C 2.该地发展经济与环保相协调的主要措施是( )
3)从土壤和生态的角度描述乙河流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 题。(6分)
红壤的改良问题 水土流失的治理
矿产
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条件
贵1、州有:丰铜富的仁有的色汞金矿属;矿云产南:个旧的锡矿、东 江的川2、锑西的附矿:铜近、德矿有水兴廉口的价山铜的的矿动铅、力锌大矿余;的钨广矿西;:湖 白色南的:硫锡矿矿、山
15.D
16.B
行进在大峡谷,满眼的大山架起凝重厚实的躯体,脚下的江水唤出低呤 的浪涛。险恶的地理环境中,傈僳族同胞生息劳作在这里,除了江边有少许的水 田外,傈僳族人在陡峭的大山上垒石造地,在飘游的白云间扎木盖房,真可谓山 多高、地多高、人多高。为在大山上立稳脚跟,具有坚韧不拔性格的傈僳人发明 了千只脚落地的建筑,即用众多高高矮矮的木柱支撑着房屋。

油)

南方低山丘陵

南方低山丘陵

生态环境 比较脆弱, 如果利用 不当,容 易出现生 态环境问 题,影响 农业生产。
土地资源的问题及改良
南方低山丘陵区的红壤分布面积较大。 红壤是在湿热环境下形成的土壤类型, 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但其有机质 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是我国南方主要 的低产土壤之一,需要大力改良。
水资源
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 建设水 电工程 地表 侵蚀 切割 强烈 地表山 丘、盆 地、谷 地交错 分布 土地利用 类型多样 (有利)
水分 途径
气候问题:
南方低山丘陵区由于季风活动及其年际和年 内的不稳定性,容易发生农业气象灾害(又 称灾害性天气)。
气象 形成由于 灾害 春季 冷空气势力较 低温 强,农事较早 阴雨 盛夏 降水量年内分配 干热 不均,盛夏7、8 少雨 月受副热带高压 控制 发生区域 减灾措施
江南至粤、桂 调整农作物 中之间的丘陵 种植顺序 山区 南方低山丘 陵区的大部 分地区 发展水利工 程,建立防 护林体系
自然因素
气候 地形 水源 土壤 生物
人文因素
市场
科技
交通 劳动力 政策……Leabharlann 二. 农业生产区位因素分析
1. 山区发展农业区位优势?
自然要素 (1)光热水丰富,配合好 (2)生物品种:多、快、强 (3)土地类型多样,垂直分异明显 (4)水资源丰富,利于建立水电工程, 发展灌溉农业
一. 农业生产区位因素分析
一、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1)位置、范围 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 广大的低山丘陵地区。 (2)区位优势 与世界上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南方低山 丘陵区具有温暖湿润和环境,成为回归沙漠地 带的绿洲, 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南方低山丘陵区开发 潜力巨大,是国内外一块得天独厚的宝地。 (3)人地关系 人多地少、经济发展缓慢。

南方低山丘陵

南方低山丘陵

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等。
(2)气候因素:受夏季风活动强弱的影响,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
。夏季风活动较弱的年份,锋面雨带在两河流域滞留时间较长,降
水量大,常形成涝灾;夏季风活动较强的年份,锋面雨带在两河流
域滑留时间短,降水量小,常出现旱灾。地形因素:中下游地区地
势低平,排水不畅。
(3)地形:丘陵山地地区,地势起伏大。 降水:山地对暖湿
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
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
一、南方低山丘陵区的农业综合开发的地理背景
1.位置和范围:
思考:主要包括 哪些丘陵山区?
江南丘陵 东
浙闽丘陵
南 丘
两广丘陵 陵
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 雷州半岛以北地区。
南岭
武夷山脉
撒哈拉大沙漠 塔尔沙漠 阿拉伯沙漠
亚利桑那沙漠
南方低山丘陵区
纳米布沙漠
维多利亚大沙漠
途径Ⅰ: 走立体农业的道路
(1)立体农业定义
立体农业指根据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的 特性及其对外界生长环境要求各异的特点,在同 一单位面积的土地或水域等空间,最大限度地实 行种植、栽培、养殖等多层次、多级利用的一种 综合农业生产方式。
(2)发展立体农业的优势: ①地形地貌条件:低山丘陵区山地与平原 的比例为4:1。 立体农业按照
益突出,严重制约地区经济发展。“水多、水少”指旱涝灾害频繁,“水脏、水
浑”则与污染和水土流失密切相关。据统计,图中A省现已有水土流失面积达
2.64万平方千米,占该省总面积的19%,主要集中在A省西部和南部地区。这些
地区由于人多地少,毁林开荒和陡坡种植现象普遍。据不完全统计,A省现有坡
耕地814万亩,其中坡度在25°以上的有178万亩。

南方低山丘陵

南方低山丘陵
一、区域定位
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广大 的低山丘陵地区。
包括:江南丘陵、两广丘陵、浙闽丘陵等。
经纬度:北回归线、30ºN; 110ºE、120ºE
南方低山丘陵区范围内的风景名山有江西的
庐山 、安徽的 黄山 ;“五
(浙江)和 九华山(安徽)
西亚的阿拉伯沙漠; 北美的亚利桑那沙漠; 大洋洲的维多利亚大沙漠。
(三)水文
中小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建立 水电工程和发展灌溉农业。
水系发育使得地表侵蚀切割相当强烈。
主要河流: 珠江 闽江
(四)植被与土壤
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红壤分布面积大。
红壤是在湿热环境下形成的一种土壤,有机质少(瘦),酸性 强(酸),土质黏重(黏),是我国南方主要的地产土壤之 一,需要大力改造。
南方低山丘陵区有许多茶园。 福建省安溪县的乌龙茶畅销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2000 多万美元。
南方低山丘陵区有大面积竹林, 不仅可以为国家提供大批建筑 用竹材,还可以将一些竹材加工 成竹器销售,形成极具特色的林 业产业,有力地促进当地经济的 发展。
五、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一)走立体农业的道路
施用石灰中和土壤酸度; 种植各种绿肥作物; 增施矿质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在土壤中掺入砂子,改良土壤结构。
三、开发历史和人地关系
南方低山丘陵区的农业开发虽然晚于黄河流域,但是也 有近千年的发展历史。与东北、西北等地的山区相比, 这里不仅是一个开发很早的地区,而且还是一个人口密 度较大、土地负载量较重的地区。
条件:
• 低山丘陵区山地与平原的比例为4:1,立体农业有利于充分发挥土地 资源的潜力;
• 本区人口密度大,而人均耕地少,可耕地的后备资源也不足。立体农 业有利于减少有限耕地的压力,促进多种经营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地理第七单元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2005-12-20 一.选择题。

1.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有回归沙漠带上“绿洲”之称,其没有形成沙漠的主要原因是:
A.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B.受高气压控制
C.受地形的影响
D.深受季风影响
2.下列省区,全部属于南方丘陵山区的是:
A.湖北、湖南
B.河南、安徽
C.山西、浙江
D.福建、广西
3.关于南方低山丘陵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表呈现山、丘、盆、谷交错分布状态
B.位置上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
C.气候上终年受季风影响而不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D.季风活动的年内不稳定使降水集中在7、8月份
4.关于南方低山丘陵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少地多,开发很早
B.耕地不断减少,人地关系出现明显矛盾
C.非耕地资源丰富,并且利用充分
D.商品经济发达,自然资源潜力发挥充分
5.关于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A.光、热、水资源相当丰富,配合较好,一般不会出现农业气象灾害
B.生物品种丰富多样,生长快,更新能力强
C.土地类型多样,水土流失严重
D.红壤广布,有机质丰富,为高产土壤之一
6.有关红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冷湿的环境下形成的
B.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
C.主要分布在河流冲积平原
D.适合水稻和茶树的种植
7.下列农作物中,在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有大面积分布的是:
A.棉花、甜菜 B.水稻、油菜 C.小麦、甘蔗 D.桑蚕、花生
8.影响南方丘陵山区农业发展的主要气象灾害是:
A.春旱和伏旱
B.寒潮和台风
C. 梅雨和春旱
D. 春季低温和盛夏干热
9.南方丘陵山区的农林产品中,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的是:
A.大豆、木本油料
B. 黄麻、亚麻
C.用材林、竹林
D. 亚热带水果、茶叶
10.关于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开发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开发历史悠久,商品经济基础雄厚
B.人口密度较大,土地负载较重
C.土地资源开发时间长,生产潜力不大
D.人口增长但非耕地资源潜力大,人地关系矛盾缓和
11.山区与平原相比:
A.地表坡度大,利于耕作
B.气候较湿润,利于种植业
C.土层较深厚,利于林业
D.环境较复杂,利于多种经营
12.有关南方低山丘陵区生态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地关系日趋缓和
B.生活能源短缺,乱砍滥伐现象严重,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
C.因气候湿润,植被破坏后恢复容易
D.生态环境破坏后不会危及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
13.目前,南方丘陵山区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水土流失
B. 春季的低温阴雨天气
C. 盛夏的干热少雨天气
D. 农业所利用的生物品种比较单一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沙漠”,据此回答:
14.“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
C.沉积作用
D.风化作用
15.“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B.开山取石
C.过度放牧
D.环境污染
16.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开发利用难度较小的原因是:
A.劳动力资源丰富
B.接近市场 C.水热充足 D.地形以山地为主
17.南方丘陵山区适宜发展立体农业的条件是:
A. 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B. 耕作历史悠久,物种丰富
C. 丘陵山地多,能多层次和多方位的利用自然资源
D. 土壤肥力高,水热资源配合好,有利于多种作物生长
18.下列有关南方低山丘陵区发展立体农业的目的和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充分发挥低山丘陵区土地资源潜力
B.减少耕地的压力
C.有利于农业良性循环
D.有利于实现机械化
19.下列某地地形剖面示意图中,各地段较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是:
A.①林地②果园③耕地
B.①果园②耕地③村落
C.①村落②林地③耕地
D.①耕地②林地③村落
20.南方丘陵山区的立体农业分布,从丘上到丘下应该是:
A.经济林、用材林、人工草地
B.用材林、果园、农田
C.人工草地、农田、用材林
D.农田、鱼塘、经济林
21.从千烟洲立体农业发展可以看出:
A.土地利用类型不能太多,不利于加强管理
B.要保持自然生态平衡,不能发展人工林、人工草地和人工湖
C.生产品种不要单一,要重视多种经营
D.对土地和生物资源要做到用养结合
22.河南省商城县在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方面的特色是:
A.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
B.发展立体生态农业
C.建设企业化种植园
D.木材加工创汇典型
23.我国山区面积广大,从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实例中,可以得到
的启示是山区开发要:
A.以粮为纲
B.以造林为主
C.要因地制宜
D.以工业为主
24.封山育林是保持水土的有效措施,但是要使其真正实现,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是:
A.人口迁移问题
B.农民的生活能源问题
C.育林区的管理问题
D.农民的耕地问题
25.解决农村生活用能的有效办法是:
①大力推广生活用煤②进行炉灶的技术革新③营造速生薪炭林
④全部实现煤气化⑤大力开发地热、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26.我国农业发展提出“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是基于:
A. 农业管理方式的多样性
B.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C.我国工业部门的多样性
D. 我国各地自然条件的多样性
二.综合题。

27.读“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该地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为60°,位于东八区。

回答:
(1)该地的典型植被是,典型气候类型是;(2)根据本题提供的信息分析该地位于我国地势第级阶梯上,从湿润状况来看,该地属于地区。

(3)该地可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主要经济作物是
(4)正常年份该地河流最高水位的时间出现在月,原因是:
28.下表是我国南方某地1970~1990年有关情况的统计资料。

读表并完成下列要求:(1)1970年到1990年,当地耕地面积的变化为______ ___,森林、草地面积比例则呈现出_______趋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些变化对粮食总产量和亩产带来怎样的影响?
(3)以下采取的脱贫致富的措施中,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有( )
A.优势资源的开发
B.大量出售林木
C.发展立体农业
D.大力发展第二产业(4)请你谈谈今后当地应采取哪些基本策略,合理发展农业生产,改善紧张的人地关系。

29.表1和表2分别是江南丘陵某乡1976年和2000年土地利用构成和生活用能构成情
况。

回答:表1 某乡土地利用构成(%)
(1)2000年与
(2)2000年与1976年相比,该乡生活用能构成有何变化,这种变化对生态环境有何重大影响?
(3)1976年以来,该乡积极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生活用能结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七单元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参考答案
27.(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季风气候
(2)三湿润
(3)水稻油菜
(4)6月份准静止锋控制阴雨连绵
28.(1)扩大减小开垦草山、草坡和林地
(2)气温年较差增大,年降水量减少,水土流失面积扩大
影响:通过单纯扩大耕地面积的办法,提高了粮食总产量,但由于加重了水土流失的程度,使粮食单产下降
(3)AC
(4)①控制人口增长②大力发展林业等多种经营,植树造林种草,通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粮食单产,加快经济发展
29.(1)耕地面积缩小,林地、草地和湖泊面积扩大;
意义:大规模进行生态退耕,因地制宜,建立与当地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生态系统,
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获得经济效益(2)生活用能多样化,特别是秸秆、薪材的使用量减少,因地制宜地开发了沼气和小水电;
影响:秸秆还田有利于保持和增强土壤肥力,薪材减少有利于水土保持,沼气使
用既净化了环境,又为土壤提供了肥料,小水电的开发有效地利用当地的资源,
保护了环境。

因而能源结构的变化既有效地利用了当地资源,又保护了当地的
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3)人地矛盾尖锐,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