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合集下载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5、对某些药物敏感
某些药物也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传递过 程,阻断或加强突触的传递
方式 方向 速度
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在细胞间的传递
局部电流
神经递质
双向传导
单向传递


1.膜电位的测量 1 静息电位:灵敏电流计一极连膜外,另一极连膜内,
只观察到指针发生一次偏转,
2 兴奋电位: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View 能听、能写、能说、看不懂文字
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Hear 能看、能写、能说、听不懂讲话
学习与记忆功能: ➢ 学习: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
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 记忆: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
➢ 学习与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2
.
学 习 与 记 忆 功 能
1.手偶尔碰到针尖后,会发生缩手反射,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2 分泌结构
突触前膜
3 受体
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4 种类 5 作用
兴奋性神经递质 抑制性神经递质 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6 去向
作用后被酶分解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
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 产生一次突触后电位变化,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2、主要突触组成:
轴突—细胞体型 轴突—树突型
D
B 5.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B.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C.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D.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 节作用
6.高处坠落造成人高位截瘫 颈椎损害 ,以下四种表

【导与练】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三: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ppt课件(59页)

【导与练】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三: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ppt课件(59页)

未兴奋部位膜电位变化
[探究与学习] 下列各图表示某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受 刺激时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横
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为内
负外正。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电位变
为内正外负。兴奋部位与邻近未兴奋部位产生电位差,兴奋向 左右邻近部位双向传导。 [答案]C
[探究与学习] 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从一个神经 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的原因是( )来自A.突触前膜内有突触小体
B.突触后膜内有突触小泡 C.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 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解析]由于突触小体内有许多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内的神 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神经元之 间兴奋的传递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 细胞体或树突。
贮存 (2)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__________ 和再现。
[探究与学习] 你知道怎么利用英文首字母巧记大脑皮层 言语区吗?
提示:S(Sport):运动性语言中枢;H(Hear):听觉性语言
中枢;W(Write):书写性语言中枢;V(Vision):视觉性语言中
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脑大脑皮层的功能: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 反射活动 ,还具有__________ 语言 记忆 的______________ 、学习、__________ 和 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2.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功能。 (1) 语言功能涉及人类的听、说、读、写。这些功能与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的概念: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高中生物教案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高中生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理解神经系统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调节作用。

2. 掌握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了解反射的类型和特点。

3. 理解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过程,掌握神经递质的作用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神经调节现象。

二、教学内容:1.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及类型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过程4. 神经递质的作用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5. 神经调节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及类型,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过程,神经递质的作用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 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过程,神经递质的作用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及类型,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过程,神经递质的作用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神经调节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应用。

3.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神经系统的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神经系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神经系统在不同器官和系统中的调节作用。

3. 讲解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通过示例介绍不同类型的反射及其特点。

4. 讲解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过程,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机制。

5. 讲解神经递质的作用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神经递质在神经调节中的关键作用。

6.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神经调节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8.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神经系统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神经系统组成和功能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及类型的掌握情况。

听《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高效课学习心得范文

听《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高效课学习心得范文

听《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高效课学习心得范文
学习心得:《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这节高效课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课程主要讲述了人体中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以及它对学习和记忆的重要性。

通过这节课,我对于神经系统的功能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学到了一些提高学习效率的
方法和技巧。

首先,我了解到神经系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神经系统承担着信息传递的重要
任务,通过神经元的兴奋和抑制来调节神经信号的传递。

这种调节作用对于学习和记
忆至关重要。

比如,当我们学习新的知识时,神经系统会对学习信号产生强烈的兴奋
反应,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

而当我们回顾和复习已学知识时,神经系统
则会通过抑制作用来减少对已经熟悉的知识的兴奋反应,使得记忆更加稳定和牢固。

其次,我学到了一些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和技巧。

神经系统的调节可以通过一些积极
的行为和习惯来加强。

比如,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活跃,增强大脑的学习
记忆能力。

我意识到每天适度的锻炼对于学习的帮助是不可忽视的。

此外,保持良好
的睡眠也对神经系统的调节起到重要作用。

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大脑重新整理和巩固
已学知识,并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记忆的稳定性。

总而言之,通过这节高效课的学习,我对神经系统的调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且学
到了一些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和技巧。

我将会积极运用这些知识和技巧,来优化自己
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在未来的学习中,我相信这些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将会对
我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帮助我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3版)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3版)

①单向传递: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
突触后膜。由于突触的单向传递,使得整个神经系统 的活动能够有规律地进行。
二、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②突触延搁: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 导要慢。这是因为兴奋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需要经
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所以需
受损后的病 症
失写症 (不能写字) 失说症 (不能讲话)
病症的症状 病人可听懂别人的谈话和看懂文字 ,也会讲话,手部运动正常,但失 去书写、绘图能力 病人可以看懂文字,也能听见别人 讲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
病人能讲话,书写,也能看懂文字 失听症 ,能听见别人发音,但不懂其含义 (不能听懂话 ,病人可以模仿别人说话,但往往 ) 是答非所问 失读症 病人的视觉无障碍,但看不懂文字 (不能看懂文 的含义,即不能阅读 字)
刺激 部位 左后肢 右后肢 反 应 破坏前 左后肢收缩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 收缩 右后肢 收缩 破坏后 左后肢不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收缩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 ) A.感受器 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效应器
一、神经调节的方式与结构基础
阅读中 枢 (V区)
学习:神经系统不断接受刺 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 积累经验的过程。 记忆: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 存和再现。
——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 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 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 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 突触的建立有关。
答案与提示:
路漫漫其修远兮……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单向)
(1)突触:一般情况下每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只与其他神经
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形成接点,由此可分为两类: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优秀5篇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优秀5篇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优秀5篇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篇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高二生物组制作人:张桂艳一、教材分析有关于神经调节的根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根底──反射弧等相关的根底知识,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所以教师可以给出少量时间由学生快速阅读进行回忆,并通过提问及时深化。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上的传递这些内容比拟抽象,学生没有接触过,不容易理解,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

而这些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特别是兴奋传导时膜电位的变化和突触释放递质的过程。

教师在这方面要多做指导、启发。

神经调节》一节的内容对于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生物学科思维方法的形成,生物学科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目标解析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根底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三、教学问题诊断1、教学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2、教学难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教学策略设计动机激发策略:创设情境,从运动的协调引入;重现关于研究神经传导的材料选择和实验手段表达科学方法教育,防止封闭的演绎过程。

交互教学策略: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讨论问题。

整体教学策略:将生物学知识和物理电学知识结合在一起,表达学科间知识的综合。

比拟的认知策略:比拟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流程〔二〕教学过程引言:请同学们欣赏一场精彩的NBA比赛。

篮球飞人们飞翔的画面让我们体会到运动的张力和协调的美感,那么篮球队员们要经过哪些方式的调节才能完成如此健美而协调的动作呢?学生: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如果仅有体液调节,机体就难以迅速而精确的作出反响。

人和动物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和统一,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以及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响,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来完成的。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

(1)
(2)
(3) (5)
(4)
课后探究:当微电极均插入膜内时,以上刺激发生 时,电表指针如何偏转?
五,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神经元彼此之间的“对接”方式:
轴突与细胞体相接触
轴突与树突相接触
1、突触小体: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端都膨大成杯状或球状小体。
2、突触:神经元之间在结构上并没有相连,每一神经元的突触小体只与
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科学家发现乌贼的巨大神经纤维是实验的理想材料,它粗大的轴突直径可 达1毫米,使测量电位差的微电极易于插入,为开展实验提供了方便。
思考:若刺激右侧,电流计指针怎样偏转?
测量部位都在神经纤维膜外,刺激左侧
+
a
图1
+ b
-+ a 图3
-+ b
刺激
+-
+
+
-+
结论:
a
图2
b
a
图4
b
刺激可使神经纤维膜外受刺激处电荷由正变负,并且负电荷可以移动,所 到之处依次变为负电荷,经过之处依次恢复正电荷。
吃梅止渴
望梅止渴
谈梅止渴
1、吃梅止渴 2、望梅止渴 3、谈梅止渴
像这一类人和动物与生具有的、生下来就会的反射叫做 非条件反射
像2和3中,反射是在人或动物出生以后的生活过程中 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叫做条件反射。
其中,第3类条件反射与人类语言有关,为人类特有的 条件反射。
形成过程 刺激 神经中枢 特点
神经中枢 手碰到高温物体是如何产生反射的呢?
当手碰到高温物体后,分布在皮肤内的 感受器 受到刺激产生神经中枢,然后经过
传导进入 传入神经 ,经过其分析和综合,产生 兴奋 通过 传出神经 传达 效应器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原创)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原创)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区)
语言区
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运动性失语症
(能看、能写、能听觉性失语症 (能看、能写、能说、不能听懂) 书写语言中枢(W区)——书写障碍
(能看、能听、能说、不能写)
视觉性语言中枢(V区)——视觉性失语症 (能听、能写、能说、不能看懂文字)
细胞核 轴 突 髓 鞘 神 经 末 梢
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神经和神经纤维
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及外部的髓鞘,组成神经纤维。 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 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一、基础知识回顾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 与生俱来的,其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反射 固定,永不消退,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条件反 射是后天获得的,其神经中枢一般位于大脑皮层, 反射易消退,需要强化,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
一、基础知识回顾
3、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一、基础知识回顾
3、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必须完整,反射才会发生。反射弧分为感 受器、传入神经(感觉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 经(运动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例题1
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 反射须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B.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C. 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D. 有些反射活动只需要一个神经元就能完成
兴奋传导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分析
(2)在神经元之间(如图3-2-11) ①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 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 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 电流计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 实验现象
• 结论:
(1)静息电位:膜内负电、膜外正电
2、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模式图
内负 外正
(2)局部电流:兴奋部位与末兴奋部位之间
(3)传导与恢复
恢复
传导
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刺激 膜电位 变化 局部 电流 未兴奋部位 膜电位变化
返回
2、兴奋的产生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脑 脊髓
神经元
一、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反射 (一)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 物体或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 应答。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二)、结构基础: 神经中枢 反射弧 传出神经
3、主要突触组成:
轴突与细胞体相接触
轴突与树突相接触
4、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2)突触传递:
A神经元轴突兴奋
突触小体
其内突触小 泡释放递质
B神经元的细 胞体或树突
突触后膜兴奋
进入突触间隙, 作用于突触后膜
(3)递质 兴奋性递质:如乙酰胆碱 抑制性递质:如多巴胺等
1、突触小泡的形成最可能与哪个细胞器有关? 突触小体中的线粒体有什么作用? 2、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是细胞物质运输的哪种 方式?它与细胞膜的什么特性有关? 3、神经递质是以什么方式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 的?它的速度与神经冲动的传递速度相比哪个 快? 4、联系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的纽带是什么? 神经元之间兴奋地传递方向怎样?为什么?
外界信息输入 (通过视、听、触觉等)
①、学习是神经系统不 断受到刺激,获得新的 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 的过程。
②、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 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
重复
瞬时记忆 注意 短期记忆 不重复
遗忘 (信息丢失)
遗忘
短期记忆:神经元的活动及 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 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长期记忆
3、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以 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 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 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 效应是 (B)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

4、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 误的是 ( D)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 成电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
效应器
(神经末梢和它所支 配的肌肉或腺体)
反 射 弧 的 结 构
反射弧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神经细胞
神经元
神经末梢
胞体
树突 轴突 髓鞘
突起
神经纤维
神经元
二、神经调节的过程
1、什么是兴奋?
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 组织或者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 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 过程。
3、这些例子说明了神经中枢之间有什么关系?
1、大脑皮层功能区顶部
中央前回 中央沟 中央后回


底部
顶部
底部
2、语言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书写语言中枢
视觉语言中枢
运动性语言中枢
听觉语言中枢
思考讨论:如果某人听不懂别人的讲话,但却可以讲话, 可能是 H 区出现问题?
3、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巩固练习
1、静息时和产生兴奋后,神经纤维细
胞膜内外电位的变化分别是( B ) 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 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 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D ) A.由于气温高而出汗
B.由于气温低,皮肤血管收缩
C.在强光下瞳孔收缩
D.用手触动含羞草的叶片,叶片立即收缩而下垂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方向是怎样的? 突触小泡是以什么形式释放递质的?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小体 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端都膨大成
杯状或球状小体
2、突触
神经元之间在结构上并没有相连,每一神经元的突 触小体只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此接触 部位被称为突触。
突 触
反射是多细胞动物和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 作出的规律性的应答。
3、手偶然碰到针尖时产生的反 应是( C ) A.痛和缩手同时出现 B.先感觉到痛,接着缩手 C.先缩手,接着感觉到痛 D.无法确定先后顺序
变式一
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开,一般情况
下( D )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 )6.(据右下图回答问题)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 量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 别的物质 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 ( )7、下图为反射弧示意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 传导,这是因为 A.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B.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D.以上说法都对
2、各级中枢示意图
资料分析(分析课本20页资料)
讨论
成人和婴儿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 都在脊髓,但成人受大脑控制。
1、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婴儿却不能,二者控制排尿的神经 中枢的功能有什么差异? 2、有些患者出现资料3所提到的不受意识支配的排尿情况,是哪里 出现了问题? 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即大脑出现问题
变式二
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传出 神经遭到破坏,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
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C

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同学们阅读课本p18-19后回答: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依靠的什么结构?
永久记忆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本节的知识网络: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兴奋的产生 兴奋在神经纤维 上的传导 兴奋在神经元之 间的传导
通过神经系 统的调节
神经调节的过程 兴奋的传导
神经系统分级调节
人脑的高级功能
1、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若规定细胞膜外表面为 负 零电位,则细胞膜内表面的电位是_________ (正、负或 零)电位。 2、 下图表示3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 C 施加一强刺激,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 A、a和b处 B、a、b和c处 C、b、c、d和e处 D、a、b、c、d和e处

)1.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A、刺激强度的大小 B、感受器的兴奋性 C、中枢突触数目的多少 D、效应器的兴奋性 ( )2、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 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一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 )3、关于突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 B.突触可分为轴突一胞体型和轴突一树突型 C、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跨过突触后膜进入下一个 神经元并使其兴奋 D.兴奋通过突触时发生了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