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柏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卷柏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_邹辉

收稿日期:2011-09-30接受日期:2012-03-1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3149)*通讯作者Tel :86-731-82650395;E-mail :tgs395@yahoo.com.cn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Nat Prod Res Dev 2012,24:1655-1670文章编号:1001-6880(2012)11-1655-16卷柏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邹辉1,徐康平1,谭桂山1,2*1中南大学药学院,长沙410013;2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长沙410008摘要:卷柏属植物含有黄酮类、炔酚类、苯丙素类等多种化学成分。
药理学研究证明该属植物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菌抗病毒等药理活性。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对卷柏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概况,为今后对该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卷柏属;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中图分类号:R284.2文献标识码:AAdvances in Research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of Genus SelaginellaZOU Hui 1,XU Kang-ping 1,TAN Gui-shan 1,2*1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13,China ;2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08,ChinaAbstract :The genus Selaginella contains flavonoids ,alkynyl phenols ,phenylpropanoids and other compounds.The genus Selaginella has many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such as anti-cancer ,anti-inflammatory ,anti-oxidant ,anti-bacterial ,anti-virus and other activities ,which has been confirmed by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es.This review covered the research sit-uation of the chemistry and bioactivities of this genus.Key words :Selaginella ;chemical constituent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卷柏属(Selaginella )为蕨类植物门卷柏科(Se-laginellaceae )植物,约有700种,广泛分布于全世界,我国约有60-70种[1],分布于全国各地。
垫状卷柏化学成分研究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苏卅I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论 文合作部、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情报中心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 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 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 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
II
兰型堕竺坐!里垒!璺i堕旦∞stitIlents of&^曙妇砌p“^砌口m(h∞k et G他v)M觚im.
Abs咖ct
l:心-HPLC w弱∞nsitive,sinlple,eXact w邪suit;able for tlle detennination of
aIIlentonavone.111 order t0 supply也e reference for me study of q砌it)r staIld莉,we dete肌iIled contcnt of锄entonavone iIl&妇讹肋pz,知泐亿舶m five di毹rent骶嬲.
垫状卷柏(&缸咖e砌p材如办搬细(hook et G∞v)Ma虹m.)为蕨类卷柏科
(&诹f根e妇ce口e)卷柏属(&垤妇妇)植物垫状卷柏的全草。现代药理及临床研
究表明卷柏属植物不仅具有传统的消炎、解毒作用,而且具有抗菌、抗病毒、增 强免疫、抗肿瘤、镇痛、降血糖、解痉等作用。目前对其化学成分研究较少,为 探讨垫状卷柏的药效物质基础,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并对其主成份 进行了含量测定,加深了对垫状卷柏的认识,为其临床规范用药和进一步的开发 利用奠定了基础。
研究生签名:埤日 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苏州大学学位办办理。
导师签名:
垫状卷柏化学成分研究

垫状卷柏化学成分研究摘要:目的:对垫状卷柏(Selaginella pulvinata(hook et Grev)Maxim.)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
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
结果:共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腺苷(2),卷柏苷A(3),丁香脂素-4,4’-氧-双-β-D-葡萄糖苷(4),咖啡酸(5),穗花杉双黄酮(6),芹菜素(7)。
结论:化合物2、3、4、5为首次从垫状卷柏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垫状卷柏;卷柏属;化学成分垫状卷柏(Selaginella pulvinata Maxim.)为卷柏科卷柏属植物,广泛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广西、广东、江西、湖北、河南和河北等地。
垫状卷柏生用具有活血通经之功效,用于经闭痛经,癥瘕痞块,跌仆损伤;炒炭后则可化瘀止血,用于吐血、崩漏、便血、脱肛[1]。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卷柏属植物主要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降血糖、镇痛等多种药理作用[1]。
国内学者对其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黄酮,甾体等成分[2]。
为进一步明确其活性物质基础,我们对垫状卷柏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进一步的系统研究。
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共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 1),腺苷(adenosine 2),卷柏苷A(tamariscinoside A 3),丁香脂素-4,4’-氧-双-β-D-葡萄糖苷(syringaresinol-4,4’-O-bis-β-D-glucoside 4),咖啡酸(caffeic acid 5),穗花杉双黄酮(amentoflavone 6),芹菜素(apigenin 7),其中化合物2、3、4、5为首次从垫状卷柏中分离得到。
1 实验部分X-4数字显示显微熔点测定仪(温度未校正);Bruker DPX-400 核磁共振仪(TMS 内标);质谱用Waters ZQ 4000 型质谱仪和Waters 2695 液相色谱连用仪;柱色谱层析硅胶和薄层层析硅胶均为青岛海洋化工厂产品;Sephadex LH-20(瑞士Pharmacia公司),Waters DeltaPrep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YMC-Pack ODS-A 制备型液相色谱柱,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高效液相所用试剂为色谱纯。
浅析卷柏的药用价值

卷柏全草 的热水提取物和 乙醇提取物 ,用 总细胞容积法 间越长效果越佳 , 与空白对照组 比较 , P< 0 . 0 1 。 许桢灿等报道 :
测定 , 对 小 鼠肉瘤 S 1 8 0有 较 强 的 抑 制 作 用 , 体 内实 验 结 果 , 对 复方兖州卷柏煎剂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并通过观察足掌注射蛋
生物碱苷。 ( 3 ) 酚类 : 林 瑞 超 等 从 深 绿 卷 柏 中 分 离得 到 5 种木脂素 : ( . ) . 里 立 脂 素 A、 ( . ) . 里立 脂 素 B、 ( + ) . 荛花醇、 ( 一 ) . 去 甲络 石 苷和 ( + ) . 罗汉 松 脂 素 ; 2 种苯丙酮: 3 一 羟一 1 . ( 3 . 甲氧. 4 . 羟 苯基 ) 丙 酮和 3 . 羟. 1 . ( 3 , 5 - 二 甲氧 . 4 . 羟苯基) . 丙酮; 卷 柏 中 也 含 有 酚性 成 分 , 具体成分不详。
在 细 胞 跨 膜 信 号传 递 中起 着 重 要 作 用 , 它与细胞增殖有关, 许 兴奋药安钠咖的中枢兴奋作用 ;对动物的士的宁惊厥均有 良
多蛋 白激酶 C抑制剂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 而一些抗癌药 好 的 保 护 作 用 。 本身就是蛋 白激酶 C的抑制剂 。 因此蛋 白激 酶 C抑制剂可能
量二萜内酯; 深 绿 卷 柏 的 脂溶 性 成 分 中含 有 : 十 四烷 酸 乙酯 、 具有 随剂 量 增 加 、 作 用增 强 的趋 势 。 对 小鼠 6 0 C o照 射 后 血 小 7 , 1 O , 1 4 . 三 甲基十 五 烷 酮 . 2 、 十 五烷 酸 乙酯 、 十 六 烷 酸 甲酯 、 十 板有 保 护 作 用 , 在体 内外均 能促 进 血 小 板 的 聚 集 。
3种卷柏属植物挥发性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3种卷柏属植物挥发性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摘要本文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卷柏属三种常见植物——罗汉松、青岛松和法国云杉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
通过比对其质谱图和化合物库,鉴定出了这三种植物中含有的化合物及其相对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植物均含有某些特定的挥发性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对于植物的气味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引言卷柏属是常见的树木属,包括罗汉松、青岛松和法国云杉等常见品种,它们的气味和味道是它们干燥后和处置过程中的一种枕木气味,另外卷柏属植物还含有多种挥发性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有重要作用,如有些化合物可以吸引昆虫传播花粉。
因此,对卷柏属植物的挥发物质进行分析是非常有意义的。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分析挥发性化学成分的一种重要手段。
它能够有效地将复杂的化学混合物分离和鉴定,并可以定量分析各种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已广泛应用于化学、食品科学、医药等领域。
本文将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卷柏属植物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鉴定各种化合物及其相对含量。
方法样品制备样品选取了从罗汉松、青岛松和法国云杉上采摘的薄片和小枝。
样品在室温下干燥,切碎,并将其挥发性化学成分集中到5 ml的甲醇中,浸泡8小时,过滤,得到样品溶液。
样品分析使用Agilent6890N气相色谱仪(GC)系统,联合Agilent 5973质谱仪(MS)进行分析。
分离柱采用DB-WAX(30m x 0.25 mm,0.25 μm),柱温设定为50℃,升温程序为:50℃(2 min)- 5℃/min升至200℃ - 15℃/min升至240℃(5 min)。
采用电子离子化(EI)方式,质谱仪扫描范围为m/z 35-350。
化合物鉴定采用标准质谱图和NIST 2005质谱技术库进行匹配。
结果与讨论在卷柏属三种植物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中,共检测出42种化合物,并确定其相对含量。
表格1列出了这三种植物中含量≥0.8%的化合物。
药用卷柏及其炔酚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Word版

药用卷柏的研究进展摘要:卷柏属(Selagiaella)植物属于蕨类植物石松纲卷柏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地球上古代和现代植物界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布于全国各地,资源十分丰富.且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此文综述了卷柏属药用植物的资源、品种、科属及分布和主要化学成分炔酚类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卷柏植物学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生药学蕨类石松纲卷柏科卷柏属(Selaginella)植物,全世界约有700种,我国有60~70种,其中药用植物有20多种,分布于全国各地,资源十分丰富。
卷柏属药用植物具有抗肿瘤、抗病毒、降血糖、止血和免疫调节等作用,我国民间多用其治疗肿瘤、高血糖、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等疾病。
【1】卷柏植物中还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具有非常大的研究价值,下面就卷柏的植物形态、品种、科属、分布、主要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进行综述。
1 卷柏植物学研究1.1药用卷柏为卷柏科植物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Beauv.) Spring或垫装卷柏Selaginella pulvinata (HooK et Grev.) Maxim.的干燥全草。
全年均可采收,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1.2卷柏的植物形态卷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5~18cm,主茎直立,常单一,茎部着生多数须根;上部轮状丛生,多数分枝,枝上再作数次两叉状分枝。
叶鳞状,有中叶与侧叶之分,密集覆瓦状排列,中叶两行较侧叶略窄小,表面绿色,叶边具无色膜质缘,先端渐尖成无色长芒。
孢子囊单生于孢子叶之叶腋,雌雄同株,排列不规则,大孢子囊黄色,内有4个黄色大孢子。
小孢子囊桔黄色,内涵多数桔黄色小孢子【2】。
1.3性状卷柏:本品卷缩似拳状,长3~10cm。
枝丛生,扁而有分枝,绿色或棕黄色,向内卷曲,枝上密生鳞片状小叶,叶先端具长芒,中叶(腹叶)两行,卵状矩圆形,斜向上排列,叶缘膜质,有不整齐的细锯齿。
背叶(侧叶)背面的膜质边缘常呈棕黑色。
基部残留棕色至棕褐色须根,散生或聚生成短干状。
卷柏化学成分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卷柏化学成分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卷柏属植物常见于欧亚大陆,中药名为龙脑,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
传统上卷柏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病、痹痛、头痛等症状,具有发汗、解毒、镇痛等作用。
随着现代
医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卷柏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有望成
为治疗各种人类疾病的新药物。
二、研究目的
本项研究旨在深入研究卷柏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为卷柏的开发利用和现代药物的研究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
1. 卷柏的化学成分分离鉴定
通过传统的色谱层析技术和现代分离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
用技术等),分离纯化卷柏中的化学成分并通过质谱、核磁共振等技术进行结构鉴定。
2. 卷柏的药理和生物活性研究
通过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评估卷柏中化学成分的药理和生物活性,探索其对人体健康的保健和治疗作用,为其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四、研究意义
卷柏具有广泛的药理和生物活性,现代医学已经证实其对抗肿瘤、改善认知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等有积极的作用。
因此,深入研究卷柏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对于
新药物的研究和开发、传统药材的合理利用、人类健康的保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药卷柏中两种特征性成分及其含量测定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药卷柏中两种特征性成分及其含量测定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中药卷柏中两种特征性成分及其含量测定研究一、研究背景卷柏是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退肿、消肿止痛等功效,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卷柏中含有许多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生物碱类、挥发油类等。
其中两种特征性成分分别为黄酮类化合物卷柏素和生物碱类化合物卷柏酮,对于卷柏的药理活性及其质量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卷柏中卷柏素和卷柏酮的含量测定,对卷柏的药理活性及质量进行评价,并为规范卷柏的药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
三、研究内容1. 影响卷柏素和卷柏酮含量的因素分析2. 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来测定卷柏素和卷柏酮的含量3. 对常见不同来源的卷柏进行含量测定,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四、研究方法1. 收集不同来源的卷柏样品,进行基础性质分析2. 研究卷柏素和卷柏酮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确定最适溶剂3.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卷柏素和卷柏酮含量,并优化分离条件4. 考察不同来源卷柏样品中卷柏素和卷柏酮的含量,并分析不同来源卷柏的质量差异五、研究意义1. 为进一步探究卷柏的药理机制提供科学依据2. 为优化卷柏的种植和加工工艺提供理论支持3. 对规范卷柏的市场贸易及药材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六、预期成果1. 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卷柏素和卷柏酮含量的方法2. 探究卷柏来源和不同加工工艺对卷柏素和卷柏酮含量的影响3. 为卷柏的药理学研究及规范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七、论文结构1. 绪论2. 卷柏的基本信息和药理作用3. 卷柏素和卷柏酮的化学结构及其药理作用4. 卷柏素和卷柏酮含量的测定方法5. 卷柏中卷柏素和卷柏酮含量的测定结果及分析6. 结论及展望参考文献1. Fu J, Sun Y, Zheng S, et al. Studies on chemical components from Selaginella moellendorffii.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06, 17(2):417-418.2. Wei Y M, Yao X J. Life-history and propagation of Selaginella moellendorffii[J]. Wuhan Botanical Research, 1998, 16(4):315-320.3. Gu C G, Li J M, Lu J M, et al. Antihypertensive effect of selaginellaindo-pacificae baker(selaginellaceae)extract and its mechanism in rats.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 2014, 20(9):41-45.4. Niu M, Zhang L, Qi J, et al. A Diferuloylputrescine Alkaloid and Other Constituents from Selaginella moellendorffii and Their Bioactivities. Natural Product Communications, 2015, 10(7):1215-121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卷柏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研究赵献敏a, 冯卫生a , 郑晓珂b, 王彦志a, 郭永慧a(河南中医学院a.药学院; b.基础医学院, 郑州450008)摘要目的对卷柏属植物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Beauv.)Sping降血脂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
方法利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硅胶柱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
结果聚酰胺柱80%乙醇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目前鉴定出10个,分别为:罗汉松双黄酮A(Ⅰ)、2, 3-去氢阿曼托双黄酮(Ⅱ)、槲皮素(Ⅲ)、阿曼托双黄酮(Ⅳ)、β-谷甾醇(Ⅴ)、十六烷酸(Ⅵ)、扁柏双黄酮(Ⅶ) 、新柳杉双黄酮(Ⅷ)、芹菜素(Ⅸ)、木犀草素(Ⅹ)。
结论化合物Ⅰ、Ⅱ、Ⅲ、Ⅹ是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卷柏;有效部位;化学成分Studies on Chemical Constitutes of Effective Part in Selaginella tamariscinaZHAO Xian-min a , FENG Wei-sheng a*, ZHENG Xiao-ke b , WANG Yan-zhi a, GUO Yong-hui a (Hen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 School of Pharmacy; b. Basic Medical College, zhengzhou 450008)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on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effective part in Selaginella tamariscina. The effective part was related to lowering blood-fat pharmacodynamic action. METHODS The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with Diaion HP-20, Toyopearl HW-40,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 The structures of thes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by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pectral analysis. RESULTS By phytochemical research, 12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80% alcohol of polyamide and identified 10 compounds (podocarpusflavone A, 2,3-dihydroamentoflavone, quercetin, amentoflavone, β-sitosterol, hexadecalic acid, hinokiflavone, neocryptomerin, apigenin, luteolin ). CONCLUSION Four compounds(Ⅰ、Ⅱ、Ⅲ、Ⅹ) are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Selaginella tamariscina..KEY WORDS Selaginella tamariscina; effective part; chemical constitute卷柏为卷柏科植物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Beauv.)Sping)或垫状卷柏(Selaginella pulv- inata(hook. et Grev.)Maxim)的干燥全草,具有活血通经功效,主要用于经闭痛经、跌扑损伤等病症。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卷柏所含的阿曼托双黄酮、新柳杉双黄酮等[1]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脂质过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2]。
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工作证实了,卷柏70%乙醇回流提取液上聚酰胺柱,80%乙醇洗脱部位具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为了揭示其药效物质基础,本研究对其降血脂有效部位进行了系统分离,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目前鉴定出10个,分别基金项目: 河南省重大公益性科研计划项目(0811*******), 河南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HANCET-08)通讯作者: 冯卫生, 男, 教授Tel: 86-371-65575963, Fax: 86-371-65680011, e-mail: fwsh@为:罗汉松双黄酮A(Ⅰ)、2,3-去氢阿曼托双黄酮(Ⅱ)、槲皮素(Ⅲ)、阿曼托双黄酮(Ⅳ)、β-谷甾醇(Ⅴ)、十六烷酸(Ⅵ)、扁柏双黄酮(Ⅶ)、新柳杉双黄酮(Ⅷ)、芹菜素(Ⅸ)、木犀草素(Ⅹ) 其中化合物Ⅰ、Ⅱ、Ⅲ、Ⅹ是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1 仪器与材料AB204-N万分之一电子天平;DZKW-4电子恒温水浴锅(北京中兴伟业仪器有限公司);旋转蒸发器SB-1000(上海爱朗仪器有限公司);Kofler显微测熔仪;Shimadzu UV-VIS2201紫外分光光度计;Bruker DPX-400型核磁共振仪;三甲基硅烷(TMS)为内标;实验所用硅胶(青岛海洋化工厂);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日本);所用试剂均为分析试剂。
药材卷柏购自本草国药堂,经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生药学科董诚明教授鉴定为卷柏科卷柏属植物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Beauv.)Sping的全草,阿曼托双黄酮为本实验室自制,纯度达到99%以上。
2 提取与分离取卷柏干燥全草5kg,粉碎成粗粉,用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h,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真空干燥得回流提取物(100g),并将其装入(60~100)目的聚酰胺柱中,分别用水、50%乙醇、80%乙醇、95%乙醇洗脱,洗脱液减压回收溶剂,真空干燥,得水部位(35g)、50%乙醇部位(20g)、80%乙醇部位(25g)、95%乙醇部位(10g)。
取80%乙醇部位20g,经硅胶柱层析分离,采用三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得到Fr 1、Fr 2、Fr 3、Fr 4、和Fr 5五部分,再经反复硅胶柱层析、(100~200)目聚酰胺柱层析及Toyopearl HW-40柱层析等,分离得到化合物Ⅰ (25mg)、化合物Ⅱ(35mg)、化合物Ⅲ ( 37mg)、化合物Ⅳ (220mg)、化合物Ⅴ(19mg)、化合物Ⅵ (21mg)、化合物Ⅶ(11mg)、化合物Ⅷ(12mg)、化合物Ⅸ(14mg)、化合物Ⅹ(15mg)。
3 结构鉴定化合物Ⅰ:淡黄色粉末,易溶于MeOH,mp 300℃,遇FeCl3-K3[Fe(CN)6]试剂显蓝色,说明为酚性物质,茴香醛-浓硫酸喷雾后加热显黄色。
1H-NMR (400 MHz, CD3OD) δ: 7.89(1H, dd, J=8.7, 2.1 Hz, H-2′), 7.82(1H, d, J=2.1 Hz, H-6′), 7.08(1H, d, J=8.7 Hz, H-3′), 7.53(2H, dd, J=8.8, 2.0 Hz, H-2′′′, 6′′′), 6.69(2H, d, J=8.8, 2.0 Hz, H-3′′′, 5′′′), 6.60(1H, s, H-3), 6.49(1H, s, H-3″), 6.59(1H, s, H-6″), 6.04(1H, d, J=1.9 Hz, H-6), 6.24(1H, d, J=1.9 Hz, H-8), 3.87(3H, s, 4′′′-OCH3 )。
13C-NMR(100 MHz, CDOD) δ: 163.4(C-2), 102.9(C-3), 184.5(C-4), 164.7(C-5), 103.3(C-6),3165.2(C-7), 96.8 (C-8), 159.9(C-9), 105.7(C-10), 129.2 (C-1′), 128.7(C-2′), 117.5(C-3′), 161.8 (C-4′), 123.0(C-5′), 132.4(C-6′), 165.4(C-2″), 103.2(C-3″), 183.1(C-4″), 166.7(C-5″), 96.3(C-6″), 162.8 (C-7″), 106.9(C-8″), 155.7(C-9″), 102.9(C-10″), 122.2(C-1′′′), 164.4(C-4′′′), 117.4(C-3′′′, 5′′′), 129.4 (C-2′′′,6′′′), 55.5(4′′′-OMe)。
与文献[3]对照, 确定该化合物为罗汉松双黄酮A (podocarpusflavone A)。
化合物Ⅱ:黄色固体,易溶于甲醇。
遇FeCl3-K3[Fe(CN)6]试剂显蓝色,说明为酚性物质,茴香醛-浓硫酸喷雾后加热显黄色。
1H-NMR(400 MHz, CD3OD) δ: 5.41(1H, dd, J=2.6, 10.6 Hz, H-2), 3.15(1H, dd, J=13.3, 14.8 Hz, H-3), 2.71(1H, dd, J=5.8, 14.8 Hz, H-3), 5.89(1H, br.s, H-6),5.86(1H, br.s, H-8), 7.42(1H, d,J=2.0 Hz, H-2′), 7.03 (1H, d, J=8.4 Hz, H-3′),6.58(1H, s, H-3′′),6.34(1H, s, H-6′′),7.55(2H, d, J=8.1 Hz, H-2′′′, 6′′′), 6.77(2H, d, J=8.1 Hz, H-3′′′, 5′′′)。
13C-NMR(100 MHz, CD3OD) δ: 80.6(C-2), 44.0(C-3), 197.7(C-4), 165.4(C-5), 97.1(C-6), 168.5(C-7), 96.3(C-8), 157.3(C-9), 103.2(C-10), 131.0(C-1′), 132.4(C-2′), 117.1(C-3′), 157.3(C-4′), 121.0(C-5′), 128.5(C-6′), 165.9(C-2′′),103.1(C-3′′),184.2(C-4′′),162.2(C-5′′),100.4(C-6′′),164.7(C-7′′),106.5(C-8′′), 156.4(C-9′′), 105.1(C-10′′), 123.2(C-1′′′), 129.4(C-2′′′, 6′′′), 116.8(C-3′′′, 5′′′), 162.5(C-4′′′), 与文献[4]对照,确定该化合物为2,3-去氢阿曼托双黄酮(2,3-dihydroamentoflav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