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水麻

合集下载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牛蒡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它是牛蒡植物的果实,也叫牛蒡子实。

牛蒡子在中药学上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它的功效与作用广泛,有助于健康和预防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其食用方法。

一、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1. 清热解毒:牛蒡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热毒引起的口腔溃疡、皮肤炎症、感冒发热等症状。

2. 利尿退肿:牛蒡子具有利尿的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减少水肿和浮肿。

3. 健胃消食:牛蒡子富含纤维素,可以增加肠道蠕动,促进消化吸收,有助于缓解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胃肠问题。

4. 补肾壮阳:据传统中医理论,牛蒡子有助于补肾壮阳,对于肾虚引起的阳痿、早泄等性功能障碍有一定的疗效。

5. 抗炎止痛:牛蒡子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关节炎、风湿痛等炎症性疾病。

6. 提高免疫力:牛蒡子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和维生素C,可以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抵抗力,预防感冒和其他疾病。

7. 改善肌肤:牛蒡子中的维生素A和E,有助于改善皮肤的弹性和亮度,对于治疗痤疮、疤痕、皱纹等有一定效果。

8. 调节血糖:牛蒡子内含有一种叫做“嫩牛蒡素”的成分,据研究发现,它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对于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二、牛蒡子的食用方法:1. 煲汤:将牛蒡子加入煲汤中,与其他食材一起煮熟,可以增加汤的营养价值。

牛蒡子的味道略苦,可以平衡其他食材的味道,使汤更加美味。

2. 炒菜:将牛蒡子切片后,可以与蔬菜一起炒制。

牛蒡子的纤维素含量高,可以增加菜肴的口感和纤维素的摄入量,并使菜肴更加有嚼劲。

3. 煮粥:将牛蒡子加入粥中煮熟,可以增加粥的香味和口感,同时增加粥的营养价值。

4. 泡茶:将牛蒡子干燥后,可以用来泡茶。

牛蒡子茶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退肿的作用,对于口腔溃疡、感冒发热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5. 烘烤:将牛蒡子切片后,可以放在烤箱中烘烤,制作成牛蒡子干。

牛蒡子干有助于保存和携带,方便随时食用。

牛蒡子清热解利消肿

牛蒡子清热解利消肿

牛蒡子清热解利消肿牛蒡子,又称牛头菜籽,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传统中医的植物种子。

它具有清热解毒、解湿利水、消肿等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与热病有关的症状。

本文将深入探讨牛蒡子的功效、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一、牛蒡子的功效牛蒡子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它含有丰富的挥发油、蓖麻酸、维生素C以及多种矿物质等活性物质,可以抑制病毒和病菌的生长,消除体内的热毒,提高免疫力。

此外,牛蒡子还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可有效缓解水肿和淋巴结肿大的症状。

二、使用方法1. 牛蒡子煎汤:取适量牛蒡子,放入炖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再改小火煎煮20分钟,然后滗去渣滓,将汤液饮用。

每日可饮用2-3次,每次100-200毫升。

2. 牛蒡子冲剂:取适量牛蒡子研磨成粉末,每次取3-5克,加入150毫升沸水中冲泡,盖上盖子浸泡15分钟后饮用。

每日可饮用2-3次。

3. 牛蒡子外用:将适量牛蒡子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温水调成糊状,敷于患处,用纱布包扎固定,每日1-2次。

这种方法可用于消肿、湿疹或蚊虫叮咬等局部肿痛的情况。

三、注意事项1. 孕妇、哺乳期妇女、幼儿以及体质虚弱者慎用牛蒡子,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 对于过敏体质者,初次使用牛蒡子时应小心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如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

3. 使用牛蒡子时应根据个体体质和病情确定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超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4. 正确保存牛蒡子,应置于干燥、阴凉处,避免受潮发霉。

总结:牛蒡子作为一种传统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解湿利水、消肿等功效,在日常保健和疾病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然而,使用牛蒡子时需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因为不当使用而引发不良反应。

希望本文的介绍对您有所帮助,让您更好地了解牛蒡子的清热解利消肿功效。

牛蒡子的功能主治和用量

牛蒡子的功能主治和用量

牛蒡子的功能主治和用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牛蒡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毒引起的症状,如口疮、咽痛、皮肤疮疖等。

牛蒡子能够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并且对于疮疖有很好的疗效。

•利尿通淋:牛蒡子还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可以促进尿液的排出,对于水肿、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此外,牛蒡子还可以治疗尿路感染、尿频、尿急等症状。

•解热镇痛:牛蒡子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对于发热、头痛、咽喉疼痛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效果。

牛蒡子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镇痛作用,可以缓解不同程度的疼痛。

•支气管祛痰:牛蒡子还可以用于治疗支气管疾病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状。

牛蒡子中的成分能够刺激呼吸道黏膜,促进痰液的排出,减轻咳嗽、痰多等症状。

用量•成人用量:一次服用5-10克,一日3次。

牛蒡子可以煎服或研磨成粉末后冲服,也可以用来制剂。

•儿童用量:根据年龄和体重适量调整。

一般建议服用量为成人的一半。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孕妇应禁止使用牛蒡子,因为其具有活血性质,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用时不宜过长:牛蒡子属于药食同源的植物,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导致体内出现不良反应,因此不宜长期使用。

–儿童慎用:儿童在使用牛蒡子时应根据年龄和体重适量调整用量,避免过量食用。

–过敏体质慎用:对于牛蒡子过敏的人群,应避免使用,避免引发过敏症状,如皮疹、荨麻疹等。

–注意贮存:牛蒡子应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并避免阳光直射,以免影响药效。

以上是关于牛蒡子的功能主治和用量的介绍。

在使用牛蒡子时,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用量和注意事项的遵守,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如有需要,建议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牛蒡子。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牛蒡子,是指牛蒡果实内的种子,是一种中医药材,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

一、牛蒡子的药理作用1. 抗菌作用:研究发现,牛蒡子提取物对多种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2. 抗炎作用:实验证明,牛蒡子提取物能抑制小鼠的急性炎症反应,并能降低炎症介质的释放。

3. 抗氧化作用:研究表明,牛蒡子中含有大量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能清除体内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导致的损伤。

4. 降脂作用:动物实验证明,牛蒡子提取物能够降低血清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同时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

5. 降糖作用:研究发现,牛蒡子中的多糖成分能够降低血糖水平,具有一定的降糖作用,对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6. 利尿作用:牛蒡子中的一些生物碱成分具有利尿作用,能够促进尿液排出,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

二、牛蒡子的药用价值与功效1. 清热解毒:牛蒡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热毒病症,如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痈肿疮疡等。

2. 利尿通淋:牛蒡子能够促进尿液的排出,有助于治疗水肿、淋巴结核、膀胱炎等与排尿功能有关的疾病。

3. 降血脂:牛蒡子中的有效成分能够调节血脂代谢,降低血脂水平,对高脂血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4. 降血糖:牛蒡子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可作为辅助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5. 抑制肿瘤生长:一些研究表明,牛蒡子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其中可能与其含有的多糖成分及抗氧化物质有关。

6. 提高免疫力:牛蒡子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机体抵抗力,提供抗病能力。

三、牛蒡子的食疗作用除了药用价值,牛蒡子在食疗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牛蒡子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等,具有养肝明目、滋阴润燥、健脾和胃等功效。

在传统中医饮食中,有很多与牛蒡子相关的食疗方法,比如牛蒡子炖猪蹄、牛蒡子炖排骨等。

牛蒡子功效与作用

牛蒡子功效与作用

牛蒡子功效与作用牛蒡子,中药材名,为牛蒡科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实,中药上用于清热解毒、利尿去湿、消肿止痛等功效。

属凉性食物,口感苦涩。

牛蒡子可能是很多人不熟悉的一种中药材,但它却有许多独特的功效与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供大家参考。

一、牛蒡子的营养价值牛蒡子主要含有挥发油、蛋白质、粗纤维、碳水化合物、钙、磷、铁、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

其中,挥发油是牛蒡子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作用。

二、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1.清热解毒:牛蒡子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有效缓解发热、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等症状。

牛蒡子中的挥发油具有很强的抗菌功效,可以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感冒、咽炎等疾病。

2.利尿去湿:牛蒡子具有利尿去湿的作用,可以促进肾脏功能的正常运作,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毒素,有效改善水肿、泻水、淋浊尿等问题。

3.消肿止痛:牛蒡子有较强的消肿止痛作用,可以缓解关节疼痛、肌肉酸痛、头痛等不适感,对风湿性关节炎、扭伤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4.降血糖:牛蒡子中的一种活性成分可以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血糖的降解和利用,对糖尿病等相关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5.促进胃肠蠕动:牛蒡子中的纤维素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便秘、消化不良等问题,有助于消化道的正常运转。

6.美容养颜:牛蒡子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帮助皮肤保持健康,促进新陈代谢,防止皮肤老化和色斑的产生。

多食用牛蒡子可以有效改善皮肤暗沉、痘痘等问题。

7.抗氧化:牛蒡子中的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可以中和自由基,延缓细胞的衰老和病变,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8.护肝明目:牛蒡子还有一定的护肝明目作用,可以清除体内毒素,保护肝脏健康。

同时,牛蒡子中的维生素可以改善眼睛疲劳、视力模糊等问题。

三、牛蒡子的食用方法与注意事项1.牛蒡子煮水喝:将适量的牛蒡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盖上锅盖,焖煮10-15分钟,即可饮用。

牛蒡子清热解利去湿

牛蒡子清热解利去湿

牛蒡子清热解利去湿牛蒡子,又称牛蒡子实,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祛湿化痰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牛蒡子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能够帮助人们减轻湿热引起的不适,有助于改善身体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牛蒡子的清热解利去湿功效及其使用方法。

一、牛蒡子的特点牛蒡子是一种植物果实,呈长圆形,外表黑褐色,质地坚硬。

其味道苦而微甘,性寒。

富含挥发油、豆甾醇、牛蒡酮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二、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1. 清热解毒:牛蒡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舒缓热毒引起的症状,如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等。

2. 利尿消肿:牛蒡子中的有效成分能够促进尿液排出,有利尿消肿的作用,适用于水肿、尿路感染等症状。

3. 祛湿化痰:牛蒡子对湿热痰滞有一定的祛除作用,可以缓解湿热引起的咳嗽、胸闷等症状。

三、牛蒡子的使用方法1. 冲剂:将适量牛蒡子捣碎,加入开水冲泡,盖上盖子焖煮片刻,待药物充分浸泡后饮用。

2. 煎剂:取适量牛蒡子,加入开水中煎煮,待水温适宜后饮用,可根据个人需求添加适量的蜂蜜或其他调味品。

四、注意事项1. 用量:牛蒡子的用量应根据个人情况来定,可以咨询中医师或药师的建议。

2. 适用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牛蒡子,但孕妇、儿童及过敏体质者慎用。

3. 贮存:牛蒡子应保存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暴晒。

如有异味、虫蛀等情况出现,请立即停止使用。

总结:牛蒡子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祛湿化痰等功效,适用于湿热引起的不适症状。

在使用牛蒡子时,需要根据个人情况确定用量,并注意保存和存放。

同时,在使用中出现不适或过敏症状时,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牛蒡子的清热解利去湿功效对改善身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帮助,但仍需科学合理使用。

牛蒡子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牛蒡子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牛蒡子的作用与功能主治1. 牛蒡子概述牛蒡子,又称牛头刺、刺牛青,是牛蒡科牛蒡属植物的种子。

它有着丰富的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牛蒡子呈椭圆形,表面黑褐色,具有一定的刺状突起,外观颇具特色。

2. 牛蒡子的药理作用牛蒡子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包括挥发油、香豆素、氨基酸等,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

•抗菌作用:牛蒡子中的挥发油和香豆素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可以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

•利尿作用:牛蒡子可以促进尿液排出,有助于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减轻水肿症状。

•抗氧化作用:牛蒡子富含抗氧化物质,可以中和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机体的损伤。

•降血糖作用:牛蒡子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血糖的升高,对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健胃作用:牛蒡子能够促进胃液分泌,增加食欲,帮助消化。

同时还具有抑制消化不良和胃酸过多的作用。

3. 牛蒡子的主治疾病3.1 改善皮肤问题•牛蒡子具有抗菌和消炎作用,可以有效治疗皮肤炎症和感染。

•牛蒡子中的丰富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能够滋养皮肤,改善肤色,增强皮肤的弹性。

•牛蒡子还能够清热解毒,对于痤疮、湿疹等皮肤问题有一定的疗效。

3.2 缓解消化系统问题•牛蒡子能够促进胃液分泌,改善胃口不佳、消化不良等症状。

•牛蒡子还具有抑制胃酸过多的作用,对于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胃灼热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3 辅助治疗糖尿病•牛蒡子中的活性成分能够降低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牛蒡子还能够改善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减轻症状。

3.4 利尿、消水肿•牛蒡子具有利尿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水肿症状。

•牛蒡子还具有抗炎作用,能够缓解水肿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

4. 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牛蒡子可以煎煮后饮用,也可以研磨成粉末后加入食物中,每日适量食用。

•使用牛蒡子时应注意不要过量,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长期使用牛蒡子时,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调整用量或停药。

牛蒡子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牛蒡子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牛蒡子的功能主治与用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牛蒡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热病、痈肿、疮毒等症状的治疗。

牛蒡子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和黄酮类物质,可以抗菌消炎,有助于抑制病毒和细菌的生长。

•利水消肿:牛蒡子具有利尿的作用,可以用于水肿、尿路感染等症状的治疗。

牛蒡子中的蒡苷能够促进尿液的排出,减轻体内的水肿症状。

•改善消化:牛蒡子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消化道蠕动,增加排便次数,有助于改善便秘和消化不良的症状。

•增强免疫力:牛蒡子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调节血糖:牛蒡子中的蒡苷和牛蒡子皂苷具有调节血糖的作用,可以用于糖尿病的辅助治疗。

用量根据个体差异和具体病情,使用牛蒡子的用量会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建议遵循以下用量:•鲜品用量:每天鲜品用量不超过30克;•干品用量:每天干品用量不超过10克;•茶剂用量:每天茶剂用量不超过10克;使用牛蒡子时,可以将其煮水饮用,或者研磨成粉末后加入食物中,也可以制作成茶剂饮用。

但应注意,牛蒡子具有一定的药性,使用时应遵医嘱,避免过量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以及高血压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者等特殊人群应谨慎使用,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牛蒡子; - 使用过程中如出现过敏症状、消化不良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 牛蒡子不宜与化学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影响疗效。

总之,牛蒡子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可用于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改善消化、增强免疫力和调节血糖等方面。

使用时应注意用量与注意事项,并遵医嘱使用,以便发挥其最佳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蒡子水麻
牛蒡子(niu bang zi)
为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

主产于东北及浙江省。

此外~四川、湖北、河北、河南、陕西等省亦产。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再晒干。

生用或炒用~用时捣碎。

【植物形态】
牛蒡二年生草本,高1-2m。

根粗壮,肉质,圆锥形。

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带紫褐色,有纵条棱。

基生叶大形,丛生,有长柄;茎生叶互生;叶片长卵形或广卵形,长20-50cm,宽15-40cm。

先端钝,具刺尖,基部常为心形,全缘或具不整齐波状微齿,上面绿色或暗绿色。

具疏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短绒毛。

头状花序簇生于茎顶或排列成伞房状,直径2-4cm,花序梗长3-7cm,表面有浅沟,密被细毛;总苞球形,苞片多数,覆瓦状排列,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钩曲;花小,红紫色,均为管状花,两性,花冠先端5浅裂,聚药雄蕊5,与花冠裂片互生,花药黄色;子房下位,1室,先端圆盘状,着生短刚毛关冠毛;花柱细长,柱头2裂。

瘦果长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灰褐色,具纵棱,冠毛短刺状,淡黄棕色。

花期6-8月,果期8-10月。

【药性】辛、苦,寒。

归肺、胃经。

【功效】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主治】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本品辛散苦泄,寒能清热,升散之中具有清降之性,功能疏散风热,发散之力虽不及薄荷等药,但长于宣肺祛痰,清利咽喉,故风热感冒而见咽喉红肿疼痛,或咳嗽痰多不利者,十分常用。

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
起,发热,咽喉肿痛等症,常配银花、连翘、荆芥、桔梗等同用,如银翘散(《温病条辨》)。

若风热咳嗽,痰多不畅者,常与桑叶、桔梗、前胡等药配伍。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本品清泄透散,能疏散风热,透泄热毒而促使疹子透发,用治麻疹不透或透而复隐,常配薄荷、柽柳、竹叶等同用,如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若风湿浸淫血脉而致的疮疥瘙痒,本品能散风止痒,常配伍荆芥、蝉蜕、苍术等药,如消风散(《外科正宗》)。

3(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

本品辛苦性寒,于升浮之中又有清降之性,能外散风热,内解热毒,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效,故可用治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等热毒病证。

因其性偏滑利,兼滑肠通便,故上述病证兼有大便热结不通者尤为适宜。

用治风热外袭,火毒内结,痈肿疮毒,兼有便秘者,常与大黄、芒硝、栀子、边翘、薄荷等同用。

治疗乳痈肿痛,尚未成脓者,可与金银花、连翘、栀子、瓜蒌等药同用,如牛蒡子汤(《外科正宗》)。

本品配伍玄参、黄芩、黄连、板蓝根等清热泻火解毒药,还可用治瘟毒发颐、痄腮喉痹等热毒之证,如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用法用量】煎服,6,12g。

炒用可使其苦寒及滑肠之性略减。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慎用。

【古籍摘要】
1(《药性论》:“除诸风,利腰脚,又散诸结节筋骨烦热毒。


2(《药品化义》:“牛蒡子能升能降,力解热毒。

味苦能清火,带辛能疏风,主治上部风痰,面目浮肿,咽喉不利,诸毒热壅,马刀瘰疬,颈项痰核,血热痘,时行疹子,皮肤瘾疹。

凡肺经风热,悉宜用此。

3(《本草正义》:“牛蒡之用,能疏散风热,起发痘疹,而善通大便,苟非热盛,或脾气不坚实者,投之辄有泄泻,则辛泄苦降,下行之力为多。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牛蒡子苷、脂肪油酚、维生素A、维生素B1及生物碱等。

2(药理作用:牛蒡子煎剂对肺炎双球菌有显著抗菌作用。

水浸剂对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牛蒡子有解热、利尿、降低血糖、抗肿瘤作用。

牛蒡子苷有抗肾病变作用,对实验性肾病大鼠可抑制尿蛋白排泄增加,并能改善血清生化指标。

3(临床研究:?治疗习惯性便秘,治疗组以生牛蒡子(捣
碎)15g,开水500ml,冲泡20min后代茶服饮,1日3次,对照组以上法冲泡便自通1袋,1日3次,10天1疗程。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大便由治疗前平均4.6天下降为1.9天。

对照组总有效率87.5%,大便由治疗前平均4.5天下降为1.92天,无显著差异。

但治疗组复发为11.1%,而对照组复发为22.9%,有显著性差异(中医杂志,1997,38(12):709)。

?炒牛蒡子200g,研末去皮,每日3次,内服,每次3,5g,治疗扁平疣14例均获痊愈(四川中医,1999,17(9):32)。

?采用脑脂平口服液(大黄6g,水蛭6g,牛蒡子10g),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疗程1个月,治疗高脂血症,有效(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6(4):296)。

此外,牛蒡子还可用治肾性蛋白尿、急性肾小球肾炎、淋菌性尿道炎、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百日咳、三叉神经痛、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银屑病等病。

水麻(shui ma)
水麻别名: 柳莓,比满(苗族名),沟边木、假密蒙、折骨藤、水细麻、水玄麻。

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大叶苎麻的全草,主以茎皮、叶入药。

【植物形态】
灌木,高达1-4米,小枝纤细,暗红色,常被贴生的白色短柔毛,以后渐变无毛。

叶纸质或薄纸质,干时硬膜质,长圆状狭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先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长5-18 (-25)厘米,宽1-2.5(-3.5)厘米,边缘有不等的细锯齿或细牙齿,上面暗绿色,常有泡状隆起,疏生短糙毛,钟乳体点状,背面被白色或灰绿色毡毛,在脉上疏生短柔毛,基出脉3条,其侧出2条达中部边
缘,近直伸,二级脉3-5对;细脉结成细网,各级脉在背面突起;叶柄短,长3-10毫米,稀更长,毛被同幼枝;托叶披针形,长6-8毫米,顶端浅2裂,背面纵肋上疏生短柔毛。

花序雌雄异株,稀同株,生上年生枝和老枝的叶腋,2回二歧分枝或二叉分枝,具短梗或无梗,长1-1.5 厘米,每分枝的顶端各生一球状团伞花簇,雄的团伞花簇直径4-6毫米,雌的直径3- 5毫米;苞片宽倒卵形.长约2毫米。

雄花在芽时扁球形,径1.5-2毫米;花被片4,(混生于雌花序上的雄花花被片3-4枚),在下部合生,裂片三角状卵形,背面疏生微柔毛;雄蕊4;退化雌蕊倒卵形,长约0.5毫米,在基部密生雪白色绵毛。

雌花几无梗,倒卵形,长约0.7毫米;花被薄膜质紧贴于子房,倒卵形,顶端有4齿,外面近无毛;柱头画笔头状,从一小圆锥体上生出一束柱头毛。

瘦果小浆果状,倒卵形,长约1毫米,鲜时橙黄色,宿存花被肉质紧贴生于果实。

花期3-4月,果期5-7月。

生于海拔700-1600m的山坡溪边。

分布于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性味辛,微苦,平
【功效】清热利湿,止血解毒
【主治】小儿疳积、头疮、中耳炎、小儿急惊风,风湿关节痛,咳血,痈疖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