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头鲂出血病的辨证施治技巧

合集下载

嗜水气单胞菌疫苗在团头鲂养殖中应用效果显著

嗜水气单胞菌疫苗在团头鲂养殖中应用效果显著

剂量使用抗菌素, 严重影响了水产 品的质量 , 有部分养殖池出现药害现象。
二 、 苗使 用 情 况 疫
20 0 9年 开始使用 嗜水气单 胞菌疫 苗预 防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暴发性 出血病 。2 0 09 年 4月 1 7日, 用疫苗 6 O公斤浸泡 团头鲂 、 鲫 鱼、 、 鲢 鳙鱼种。5月一 7月发病季节在饲料 中 拌入疫苗 3次。采用浸泡和内服相结合的使
养殖户鱼的发病率低得多。
3使用疫苗后 , . 仍要加强病害 防治, 特别 是团头鲂指环虫的杀灭和池塘水质改 良。
( 通联 : 10 0 浙 江 省 绍 兴县 水 产技 术 3 20 ,
推广站 )
斤/ 尾鳙鱼 4 : O尾 年亩产在 10 0 0公斤左右。

4 0一
渔 掌致富指南 2 01 0— 1 8
可引起大多数淡水养殖品种及部分海水养殖 品种疾病 。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 的鱼类出血 性败血症 , 危害鲫 、 、 、 、 鳊 鲢 鳙 鲤等多种养 殖 鱼类。是 当前淡水养殖鱼类的主要威胁。

主 要 表现
1发病时间长, 5月初开始到 l 月底 、 从 1 都有发生 : 2 用药量大, 、 日常投饵中每天都要投 13 , 的药物饵料 : 3 发病快 , 、 死亡率高 , 高发期一周能死亡
用方 法 。 三 、 用 效 果 应
池塘位于孙端镇渔场 ,多年来形成了以 团头鲂为主的养殖模式。池塘淤泥深 2 e 左 5m 右 , 口面积 l 一 5亩 , 10亩 : 每 O1 共 2 水深 20 .— 25米 , . 水源充足. 水质 良好无污染 , 具有独立 的进排水系统. 进排水方便。 每只池配备 3 千 瓦增氧机一台. 自动投饵机网, 以
防野杂鱼和敌害生物进入池塘。 放养模式如下 : 以池塘水深 2 3米为基准 , 每亩放养 1 — 0 1 6尾, 斤团头鲂 10 公 0 0尾 :2 1 l — 6尾, 公斤鲫

如何科学有效的防治鱼类出血性疾病

如何科学有效的防治鱼类出血性疾病

鱼类出血性疾病防与治近几年来,随着养殖成本不断增加,导致养殖户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水环境的总体状况也不如前,导致养殖水环境进一步恶化。

饲料和渔药品质也千差万别,鱼病出现年年发,且年甚一年的趋势。

而鱼类出血性疾病更是因其发病广、病程短、死亡率高等高居因鱼病损失榜首。

综观鱼类出血性疾病病例,造成其因素有病毒、细菌感染,养殖环境恶化,饲料选用及养殖管理不当等。

一些养殖户在治疗鱼出血病时,不考虑致病原因,或效旧法;或乱用治出血病的药;更有甚者,下大包围用药,反而加速鱼的死亡。

药不对症,药用了,鱼未健。

笔者将工作中所见病例,结合当前水产品质量安全要求,将一些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作一分类综述,以供养殖户参考。

一、病毒引起的出血病(草鱼出血病GCHV)[病原体] 呼肠孤科病毒科(Reoviridae)呼肠孤轮状病毒属(Reorotavirus)草鱼出血病病毒(Grass carp Hemorrhage virus,GCHV)[典型症状] 体表及各组织器官充血,鱼体暗黑;鳃丝有的呈鲜红的斑状充血,也有的呈“白鳃”;肠道充血,但肠道依然有韧性,并且无腐烂及水肿症状,少数病鱼肝、脾、肾等出现灰白色或局部出血。

生产上,并不全部出现上述症状,按症状表现及病理变化的差异,将其化分成三种类型,三种症状可同时出现,也可是交替出现。

(一)红肌肉型:病鱼体表发黑,出血不明显,剥开皮肤后,可见肌肉明显充血,鳃丝呈“白鳃”。

这种症状多见于2~3寸的草鱼种。

在生产上应与草鱼赤皮病区别。

(二)红鳍红鳃盖型:病鱼鳃盖、鳍基、头顶、口腔、眼眶明显充血,但肌肉充血不明显,生产上多发于4寸以上的草鱼。

注意该病与细菌性烂鳃病,蛀鳍病的区别。

(三)肠炎型:外部症状不明显,肠道严重出血,肠系膜、鳔壁等均有点状出血,内脏点状出血,各种阶段的草鱼均见发病。

该病与草鱼细菌性肠炎病均发于肠道,应作好区别。

[流行情况] 草鱼出血病是鱼种培育阶段一种广泛流行、危害极大的病毒性病。

中药治疗团头鲂小瓜虫病和车轮病的案例分析

中药治疗团头鲂小瓜虫病和车轮病的案例分析

中药治疗团头鲂小瓜虫病和车轮病的案例分析
团头鲂和小瓜虫病、车轮病是水产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

这些疾病的发生往往会导致养殖水域的水质下降、鱼群死亡等问题。

中药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治愈这些疾病,本文将就两个疾病的中药治疗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团头鲂又称毛头鲂或旧称鳜鱼,是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

团头鲂疾病的主要症状为鱼体表面出现棕色斑点、体色变深、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等。

这些症状都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

在治疗团头鲂病时,可以采取中药浸泡法。

其中,使用黄连、黄柏等苦味中药浸泡
3-4天,每天更换药液1次。

治疗期间,应加强水质管理,控制饵料投喂量。

实践证明,苦味中药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有效地控制团头鲂感染等渔业疾病的发生。

车轮病是一种常见的养殖鱼类皮肤病,它的病因主要是细菌感染和环境因素影响。

车轮病的症状包括鱼体表面出现白色斑点,逐渐扩大并形成像车轮一样的图案,最终导致死亡。

车轮病的中药治疗可采用龙胆、黄芩、苦参等中药浸泡法。

将龙胆、黄芩、苦参等中药放入纱布袋中,泡入鱼池中。

在一段时间后,鱼体表面的白色斑点逐渐减少,病情得到控制。

在治疗期间,要加强水质、饲料管理,加强对病鱼的隔离和防护。

总体来说,中药治疗在渔业疾病控制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有效性已经得到实践证明。

在选择中药种类和使用剂量上,需要结合具体疾病和病情进行合理搭配和调整,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鲫鱼出血病的防治

鲫鱼出血病的防治

鲫鱼出血病的防治
6~9月份为鱼发病高峰期。

成鱼塘中常发生鲫鱼出血型暴发性鱼病,并危及鲢、鳙、团头鲂,给养殖户带来惨重的损失。

一般常规用药治疗效果不佳,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的反复观察治疗,探索出一些新方法和经验介绍如下,供参考。

(1)每100公斤鱼用20克呋喃唑酮或土霉素制成的药饵,连喂3天为一疗程。

(2)0.5ppm强氯精对水溶化全池泼洒。

(3)采用混合治疗:第1天每立方米水体用0.5克优氯净全池泼洒,并停食1天;第2天起按每公斤精饲料用优氯净8克、人用痢特灵4克、土霉素5克、食盐100克,捣碎混合加水拌匀投喂,每天一次,连喂3天。

(4)采用综合治疗:每667平方米水面、水深1米的水体,用烟叶2公斤、敌杀死14毫升、硫酸铜333克、板兰根(干)270克。

用法:先将烟叶放在大铁锅煮沸,待2小时后,全池泼洒。

接着将敌杀死倒入木盆中,加水稀释,全池泼洒。

第2天上午先将板兰根煎水倒入木盆加水稀释后,全池泼洒。

再将硫酸铜稀释后,全池泼洒。

3~4天后病鱼痊愈。

注意事项:(1)上述疗法仅供参考,正式推广前应验证疗效,验证前如遇大批鱼发病应请技术人员处理。

(2)如果鱼有寄生虫,必须先用药物杀灭寄生虫,然后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治疗。

(3)用药后,不能立即拉网或扣水,以免鱼体受伤,加速感染。

- 1 -。

鱼类出血病的非中药防治技术

鱼类出血病的非中药防治技术
4 发 病 病 因
4 鱼 池 水质 恶化 . 1
水 质 的恶 化 使 鱼类 长期 生 活 在 恶 劣
环境中, 从而导致鱼体免疫系统紊乱, 病原会乘虚而人。 近年
来 随 着池 塘放养 密度 加 大 , 产 大 幅度 提 高, 单 需要 大量 投 饵 施肥 , 致使 水 体 自净 能 力差 , 质恶 化 ; 殖 条件 恶 化 又 导 水 养 致鱼 类病 害逐 年 增多 , 而一些 养 殖者 对 于使 用 的药物 成 分 、 性 能 了解 甚 少 , 致 渔药 滥 ( ) , 污染 了水体 , 大 了 导 乱用 既 又加 鱼类 的抗 药性 。再者 , 发病 后池 水 到处 乱排 , 更 大 面积水 使
理 研究 不足 ; 工工 艺原 始 , 加 剂量 偏 大 , 口性 差 ; 适 因生 长条 件 不 同 , 效成 分含 量差 异很 大等 。因此 , 中药 防治 方法 有 非 在 生产 实 际中还被 广 泛应用 。 1 出血 病的 症状 患病 初期 , 鱼食 欲减 退 , 病 体色 发黑 , 尾鳍 边缘 褪 色 , 背
2 鱼类 出血病 的 类型
量 显 著 减少 , 氧 细 菌 以 及病 原 菌 等有 害细 菌 数量 则 显 而厌
著增加 , 导致水中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 过高 , 引起鱼 的中
毒反应。
4 配合饲 料使 用及 管理 不 当 使用人 工配合 饲料 的 同时 . 3 也 为有害微 生物提 供 了良好 的繁殖 基地 。由于贮存 不 当 , 高 温湿 饲料 极易 发生 营养物 质的腐 败和脂 肪 的氧化 , 产生 醛 、 酮 、 等有害 物质 , 酸 同时使脂 溶性维 生素损 失较 多 , 维生 造成 素缺乏症 ; 长期投 喂一 种配合饲料还 会造成 氨基 酸不平衡 , 使 鱼类营养失衡 , 抗病能力下 降。 大多数配合饲料 中都添加激素

武昌鱼在养殖过程中出血病的治病机理及防治措施

武昌鱼在养殖过程中出血病的治病机理及防治措施

武昌鱼在养殖过程中出血病的治病机理及防治措施发布时间:2021-05-25T08:00:49.684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1年3期作者:丁庆忠[导读] 体质下降,免疫功能低下等等都是引发鱼类暴发出血病的原因和条件。

北京市通州区农业农村局 101100摘要:武昌鱼,学名团头鲂,俗称团头鳊,属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中的名贵淡水鱼。

武昌鱼有三个特点:一是鳞白而腹内无黑膜;二是油脂多;三是用武昌鱼鱼刺冲汤喝能醒酒。

由于武昌鱼肉质好,价格高,且喜食人工配合饲料,近年来成为淡水养殖新兴名优品种。

为调整内陆山区淡水养殖品种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渔业效益、增加渔民收入。

在养鱼过程中常见有出血病等情况,笔者针对武昌鱼出血病的发病条件和治病机理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能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发病的原因及致病机理该病发生的时间为 6-10 月份,当水温在 25~38℃(7、8、9 月份)最易流行暴发。

水质恶化,水中溶氧、透明度偏低,水温变化大,淤泥过厚,过度投饵,过量使用有机肥,种质退化,病原体的携带,适应能力差,滥用药物产生耐药性,造成药害甚至导致鱼类慢性中毒,体质下降,免疫功能低下等等都是引发鱼类暴发出血病的原因和条件。

二、病鱼的症状及防治技术鱼体表、肌肉、内脏弥漫性充血,腹部膨大同时腹腔内积有大量的血;腹水并有溶血现象发生,肠内无食物,出血病死亡症状比较复杂,为了便于分类治疗,总结归纳成以下几种。

2.1鱼类出血性综合症眼球突出鼓胀,死亡后凹入眼眶,头部、鳃盖和鳍条出血明显,尾鳍末端发白,解剖可见肝肾肿大,脾淤血呈紫黑色,胆棕褐色,胆汁清淡,肠道发炎有积水,大小规格均有死亡,武昌鱼死亡严重,其它鱼零星死亡。

初期开始发病一般有几个阶段:开始以杂鱼死亡为主 ( 如麦穗鱼等 ),接下来以底层鱼为主 ( 如鲫鱼、鲤鱼等 ) 并伴有少量草鱼死亡,最后出现花白鲢死亡。

整个过程大约要 5~7 天,出现上述死亡现象要及早防治。

团头鲂血清抗草鱼出血病病毒活性成分的稳定性

团头鲂血清抗草鱼出血病病毒活性成分的稳定性
清 中 的抗 病 毒 因子 可 能 是 一 种蛋 白质 ,但 是 我 们 对 它 的化 学 本 质 及 理 化 特 性 知 之甚 少 。 我 们 试 图 用 一
13 8 一巯 基 乙醇 与 团 头 鲂 血 清 作 用 O 5 I 血 . —2 . l n
清加入 Hns 体积 达到 5 并 加 8 ak 使 ml —2一巯 基 乙 醇 使 之 达 到 l m m lL,室 温 下作 用 2 ,9 O o/ h 6孔 板 上 测
2 中国水产科 学研 究院长 江水产研 究所 ,湖北荆 州 44 0 ) . 30 0
摘 要 团头鲂 血 清 被强 酸或 强 碱处 理 后 ,其抗 草 鱼 出血 病病 毒 活性 完 全 丧失 ;而 p H分 别为 40和 8 0的弱 . . 酸性 和弱碱 性 环境 对其抗 病 毒 活性 没有 影 响 ;lm m lL的 B O o / 一2一巯基 乙 醇 与 团头 鲂 血 清 作 用 2 h后 ,其 抗 病 毒
2 结 果
0 1 o/ C 调 p 至 7 2 .m lLH l H . ,H n s 析 2 h ( 液 3 ak 透 4 换 次) 9 ,19透 析 4 ( 实 验 所 用 透 析 袋 截 留分 子 量 h 本 为 1 D) 5K ,将 各 管 体 积 加 至 2 I ,细 菌 过 滤 器 除 on l 菌 ,在 9 L 胞 培 养 板 上 测 定 中 和 指 数 ,方 法 为 6孑 细
定 中 和 指 数 ,阳 性 对 照 及 方 法 同上 。 14 不 同 温 度 对 团 头 鲂 血 清 的 处 理 用 Hak . n s将 15 l .m 团头 鲂 血 清 稀 释 1 O倍 ,分 装 成 3管 ,分 别 置 4【冰箱 、6 c 水 浴 6 mi 及 10C水浴 3 i 。室 温 c = 0【 = 0 r l 0o mn

山塘水库鲢、鳙鱼暴发性出血病的防治

山塘水库鲢、鳙鱼暴发性出血病的防治

针对不同山塘水库的特点,应因地制 宜地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和生态治理方
法,以提高防治效果。
为了推广应用经验教训,需要加强技 术培训和交流,提高渔民的防治意识 和技能水平,同时建立健总结
鲢、鳙鱼暴发性出血病的发生 与水体环境、鱼体体质和病毒 侵袭有关,其中水体环境是重
水体pH值
水体pH值的变化可以影响鱼类的生理机能,从而影 响疾病的发生。
水体透明度
水体透明度低可以导致水质恶化,从而促进疾病的 发生。
03
预防措施
水质监测与改善
定期检测水质
定期采集水样,检测pH值、氨氮、亚硝酸盐、溶解氧等指标 ,确保水质符合养殖标准。
改善水环境
通过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减少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等措 施,改善水环境,降低鱼病发生的可能性。
鱼苗筛选与检疫
筛选健康鱼苗
选择体质健壮、无病害的鱼苗,避免从病源水域引进鱼苗。
检疫程序
对引进的鱼苗进行严格的检疫,确保无携带病原。
养殖管理规范与改进
科学投喂管理
合理安排投喂时间和投喂量,避免过量投喂 导致水质恶化。
养殖密度控制
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高的密度导致病害易发 。
养殖日志记录
建立养殖日志,记录养殖过程中的水温、投 喂情况、用药情况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 采取措施。
中草药防治
利用中草药具有抗菌、抗病毒及调节免疫力的作用,如板蓝根、大 黄等中草药可有效防治山塘水库鲢、鳙鱼暴发性出血病。
05
案例分析与应用
成功防治案例介绍
案例一
某山塘水库在2020年发生鲢、鳙鱼暴发性 出血病,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隔离 、消毒、减少水产养殖容量等),成功控 制了病情,并恢复了鱼类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养殖》2009年第2期施治技巧





《水产养殖》2009年第2期
这种危害往往无法补救。

所以选择质量稳定营养全面合理的优质饲料是减少鳊鱼出血病的重要措施。

对于营养性肝胆病诱发的出血病必须先针对肝胆病采取治疗措施,否则很难根除出血病。

1.4缺氧
宜兴的鱼塘增氧条件都比较好,很多养殖户对鱼塘的缺氧问题不够重视。

如果是塘口老化淤积严重,有机质耗氧量很高,再加上近年来的高密度放养和超饱和投喂使鱼类基本上长期处于饱食状态,而吃饱的鱼消耗的氧气会成倍的增加,如果遇到恶劣天气很容易发生缺氧浮头。

缺氧会导致鱼体抗病能力剧烈下降,是诱发鳊鱼出血病的因素之一。

通常,发生缺氧浮头后要判断是水质变差引起的还是单纯天气异常引起的,从而分别采取改良水质或单单增氧的措施。

1.5药害
超量用药和长期用药引起的毒害性会对水质和鳊鱼的抗病能力带来很大影响,从而诱发鳊鱼出血病。

推广合理科学用药应该一直是要强调的。

常见的药害表现有杀灭藻类破坏水体,腐蚀灼伤鳃丝和皮肤,麻醉或兴奋鱼体神经系统,降低食欲,对肝肾等脏器的损伤,长期投喂抗生素破坏消化道菌群系统等等。

通常寄生虫侵害和水质不良是发生鳊鱼出血病的最常见诱发因素,需要特别注意。

二者可能同时存在,或者和其他诱因共同作用,使情况更加恶化。

2治疗措施
要针对发病时表现的具体症状采用不同的药物和措施治疗,现简单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以便有针对性施药治疗。

急性死亡的塘口往往只有鳊鱼死亡,其他鱼类没有死亡。

从体表看没有什么异常,主要是鳍基充血或出血。

肠道中或许还有少量饲料,一般情况下这种病鱼肠道中充满浓稠的白色粘液,各脏器也没有明显的症状。

这时也许水质也不是太差,吃食情况也可以。

这种塘口的鳊鱼一般抵抗力很强,免疫机能完全,其病理本质上是鱼体免疫系统对病原的一种“过度反应”,死前往往伴有神经症状或休克。

这种症状对整个鱼群来说很容易治疗,只要使用足量的抗菌药物,如恩诺沙星拌饲料投喂,很快能见效,但是对已经得病的个体来说几乎没有治疗希望。

这种症状的发生主要和异常天气或缺氧等强烈应激因素有关,治疗误区是拌饲料的抗菌药物用量不足(养殖户都习惯于按照单位饲料添加药物的比例来计算用药量,而目前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药物说明书的推荐用量通常都是按照5%的投喂量计算的,但是实际上发病时的投喂量往往在2%左右,一般不会超过2.5%,因此即使不考虑浪费、冲击量等因素,实际单位饲料的拌药量也要比说明书推荐量高一倍。

),不能迅速消灭病原危害而转化为慢性症状,久治不愈。

以体表症状明显的出血型死亡,这也是一种全身感染的疾病,但是体表的出血症状明显,以赤皮病表现或鳍基、头部,出血,鳃盖出血,肛门红肿外凸等为特征。

这种症状与致病菌在鱼体血液中繁殖代谢排泄的毒素有关,同时由于皮肤免疫屏障的破坏,治疗的同时必须注重水体消毒,防止病从外入,也要在使用抗菌药物拌料的同时,使用清热解毒的中草药制剂内服提高疗效。

这种死亡表现为亚急性,死亡率也很高,必须坚持内外并重,才能收到较好疗效。

肠炎症状为主的慢性死亡,一种情况发生在转水以后,一般是先死白鲢和鲫鱼,数天以后才开始死花鲢和鳊鱼。

这种鱼塘水质都很差,共同的特点是水体中浮游动物数量很多,溶氧水平低,氨氮或亚硝酸盐往往超标。

死亡的鳊鱼解剖可见肠道中是清稀的无色、白色或浅黄色粘液,肠壁较薄,说明病程较长,是鱼体免疫能力和病菌的长期对抗中逐渐败北。

也有病程较短的典型特征为溶血性腹水症和眼球突出。

这种情况的治疗关键是杀灭水体中的浮游动物和加强水体消毒,同时内服抗菌药物。

另一种情况是鱼体长期受寄生虫侵袭,特别是指环虫,病菌通过寄生虫破坏的免疫屏障缺口逐渐侵入鱼体,渐渐占了上风。

因为这虽然是一种全身感染的败血症,但是肠道局部病症明显,而常用的抗菌药物如恩诺沙星、氟苯尼考都是迅速吸收和体内广泛分布的药物,肠道中的药物浓度低,因此需要配合肠道吸收少的药物,例如新霉素治疗能收到良好疗效,减少用药疗程。

总体说来,鳊鱼出血病既不是一种新的病种,也不是无药可治的鱼病,只要认真做好预防工作,并在发病后能够细致辨别发病原因和症状表现,采用合理及时的治疗措施,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收稿日期:2008-10-10)
病害防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