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忠雄与他的诗意建筑
致安藤忠雄永远的青春

致安藤忠雄永远的青春第1颗青苹果憶青春安藤忠雄的第一颗青苹果艺术雕塑作品,位于日本兵库县立美术馆。
兵库县在1995年1月17日经历阪神淡路大地震之后,于2002年4月设立了“兵库县立美术馆”作为灾区“文化复兴”的象征。
兵库县立美术馆位于HAT神户(东部新市中心)。
HAT是Happy Active Town的首字母缩写,表示将实现幸福活泼的城市。
美术馆由石块叠砌的基座部分和3个平行布置的玻璃箱体组成,安藤忠雄在这里创造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空间。
他也在此放置了第一颗青苹果艺术雕塑,此作品的灵感来自于美国诗人塞缪尔·厄尔曼的诗文《青春》。
以“住宅设计”为起点,亦终点安藤忠雄从来没有在正规的建筑教育体制下做过建筑。
在他家附近,偶然有一个木工房,上小学的大多数时间他都会溜进木工房和木工师傅们一起画墨线、刨木头。
即使是现在,当他在思考事物时,会将事物的内部与外部放在一起思考,“就像我的手在捏着它们一样,这种思考方式非常像木匠。
在使用材料的时候,我也绝不会选择自己不熟悉的那种。
所以,我非常信任自己的双手,无论如何也不会从某一个概念出发去完成创作。
”安藤忠雄不按常理出牌,也不被时代潮流牵引。
二战后的日本,许多人沉浸于物质生活飞跃的幸福感中。
以波普建筑为首的诸多建筑流派,也在竞相设计时髦的住宅为大众带来新鲜愉悦感。
但安藤忠雄却始终与如此混沌的时代潮流保持距离感。
他以20世纪70年代初的“城市游击队住宅”表达自己的抽离世界。
1970年代中期以旧住宅改造作品“住吉的长屋”,作为抵抗这种趋势的“堡垒”,“这样的住宅就像一个充满灵气与野性的庇护所,这个庇护所将会把个人生活中深藏的欲望、思想和怪诞引诱出来并将它们融合在一起。
”住吉的长屋就如一个狭长的灰色盒子,但安藤忠雄依然在中间设计了一个露天庭院,屋主在其中可以感受到“春夏秋冬”与居家生活的密切联系。
他试图在其中放置一个混泥土结构,创造一个微观的世界。
安藤忠雄在日本大阪的大淀工作室也是基于“住宅”改造,他以这座建筑为根据地不断进行“战斗”,并不断总结自己的成长道路。
日本现代建筑中的禅意美学——以安藤忠雄建筑作品为例

图1 冥想之庭图2 光之教堂图3 住吉的长屋
113
图4 小筱邸
格式塔心理学的向心性和闭合性原理,与万神庙所表现出的稳固的场所性格相类似。
安藤还非常善于运用自然元素,他并不是单纯地将植物置入室内或庭院中,起到简单的装饰作用,而是将水、光、绿化等自然元素抽象出来,巧妙地融合进建筑空间中,营造出具有精神内涵的空间场所。
这种做法与日本传统的枯山水极为相似,枯山水就是利用砂石、石块抽象地表达出山、海、岛,以有限实现无限,上升为一种“空寂”“幽玄”的境界。
在安藤的光之教堂中,也体现了这种自然元素的抽象表达。
安藤忠雄在《安藤忠雄连战连败》中写道:“这里我设计的意图,是将自然限定为光,将自然极端的抽象化,从而实现能够触摸人类精神根源的深远空间。
虽然舍弃了众多要素,但却获得了更加具有纵深性的空间。
”光之教堂利用不加修饰的清水混凝土围合建筑空间,光线从外墙上的十字洞口直射入室内,与室内的黑暗形成对比,创造出一种宁静又富有神性的建筑空间,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心灵震撼。
安藤从内向性和抽象自然元素两方面实现了场所精神的表达,使建筑回归自然,实现了人类“诗意的栖居”。
这种场所精神的表达主要以“朴”为美,所传达出的素朴精神与禅宗的“明心见性”思想高度契合,体现了深厚的禅宗美学意蕴。
2.2.2 室内光影的对比
“在我所有的作品中,光是一个尤为重要的控制因素。
我所创造的封闭空间大多来自厚重的混凝土墙,希望在社会中为个人创造立足之地。
当城市环境的外部因素需要没有开口的墙体时,内部空间就必须尤其的充实且满足。
”这是安藤忠雄对于光。
经典重温:清水混凝土的行吟诗人安藤忠雄——光之教堂

经典重温:清水混凝土的行吟诗人安藤忠雄——光之教堂“最美的建筑,应该是建筑在时间之上的,时间会给出一切答案。
”——贝聿铭钢筋混凝土大发展的时期正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盛行的时期,纯粹功能主义的思想、经济条件、施工技术等诸多原因造成了这个时期的许多混凝土建筑形式雷同、缺乏细部、施工粗糙,混凝土在一段时间里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一种单调乏味、冷漠丑陋、毫无人性化可言的建筑材料。
这种负面影响的结果直接导致了混凝土墙面逐渐被石材、面砖、涂料、玻璃等覆盖。
自20世纪70年代之后,日本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Tadao Ando)以其富有特色的光影设计、精致简练的细部设计、强烈的几何形式感、深邃的东方哲学含义,结合精致的混凝土施工制作工艺,在建筑界声名鹊起,清水混凝土成了其建筑的标志性材料。
在他的作品中,清水混凝土显示出机械加工般的精致、丝绸般的柔美质感,这完全打破了人们印象中混凝土的粗野形象,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了混凝土的无穷魅力,建筑界中掀起了一股“安藤热”、“清水混凝土热”。
安藤的设计中融合了东方哲学精神,其设计非常讲究制作的精细,清水混凝土色彩常采用较为柔和的高级灰,墙面分格缝单元尺寸一般为1800mmx900mm,每个分块上故意留下6个锚固两侧模板的拉杆所遗留下的直径约45mm的小圆孔。
这些因为施工工艺所自然产生的细部减少了混凝土的单调、冰冷感,极大地改变了混凝土的外观,甚至由于其精细的纹理在光照下显示出丝绸般的质感,混凝土变得更加人性化了。
“光之教堂”即是安藤忠雄早期的代表作品,时隔多年它仍然如早期一样散发着不可言喻的魅力,除了在建筑学专业人士的心目中成了一处经典外,甚至成了一个大众旅游景点。
位于日本大阪城郊茨木市北春日丘的“光之教堂”建筑是分两期完成的,一期(1987~1989年)为东侧沿东西向展开部分的一层教堂,礼拜的场所。
二期为西侧沿南向展开的分上下两层的周日学校,包含有有教室、厨房、卫生间、阅览室等各种空间。
安藤忠雄与光之教堂的思考安藤忠雄的作品分析

总结来说,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中的光环境创造是一种独特的建筑设计策略。 他通过自然光的使用、光的引导、光的层次感、光的情感表达以及光与形式的 关系等手段,创造出独特的光环境,丰富了空间体验,并赋予了建筑物深刻的 情感内涵。这种对光环境的创造不仅体现了他的设计才华,也展现了他对人与 环境、历史与文化等问题的深刻理解。
三、光的层次感
在安藤忠雄的建筑中,光并不总是直射的,而是通过间接照明的方式,创造出 柔和的光环境。他利用墙壁、地面和天花板的反射,使光线经过多次折射和反 射,形成一种层次丰富的光环境。这种照明方式不仅增加了空间的深度感,还 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舒适和宁静的氛围。
四、光的情感表达
安藤忠雄深刻理解到光可以影响人的情感和心境。他利用光线的变化和对比, 创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感反应。在明亮的光线下,空间显得更加开放和生动; 而在柔和的光线下,空间则显得更加私密和宁静。这种对光的情感表达,使他 的建筑具有深厚的情感内涵。
3、对称与非对称:对称是一种传统的设计手法,但在安藤忠雄的作品中,他 更注重非对称性设计。这种设计手法能够使建筑产生动态感和活力。在光之教 堂中,他运用了非对称结构,使教堂呈现出灵活多变的空间效果。
4、空间的体验:安藤忠雄认为,建筑不仅仅是空间的艺术,更是对空间的体 验。他的作品注重对空间的营造和体验感的设计。在光之教堂中,他通过独特 的空间布局和光线设计,创造出一种神秘而神圣的空间氛围,使参观者在其中 感受到宗教仪式的神圣性。
三、安藤忠雄的建筑理念
1、尊重自然:安藤忠雄认为,建筑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存,与环境相互依存。 他的作品注重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力求在设计中展现出对大自然的敬畏 和尊重。在光之教堂的设计中,他运用了自然光线作为主要照明手段,既节省 能源,又营造出神秘的光影效果,使参观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安藤忠雄(Tadao Ando)清水混净土建筑诗人

安藤忠雄(Tadao Ando)清水混净土建筑诗人“光赋予美以戏剧性,风和雨通过他们对人体的作用给生活增添色彩。
建筑是一种媒介,使人们去感受自然的存在。
”——安藤忠雄安藤忠雄(Tadao Ando),1941年9月13日出生于日本大阪,日本著名建筑师,从未受过正规科班教育,开创了一套独特、崭新的建筑风格,成为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
安藤忠雄以清水混凝土和几何形状为主的个人风格,也得到世界的良好评价。
后时代先前的风之教堂,水之教堂,光之教堂曾经介绍过这位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这次看看这位大师其他作品吧:)安藤忠雄简介:1941年,生于曰本大阪,在运动场和大街上度过童年。
曾迷恋过船模和航模制作,并学过木工手艺。
1957年,开始练习职业拳击。
1959~1961年,18岁时,安藤开始考察曰本文化古城京都和奈良的庙宇、神殿和茶社等传统建筑。
1963年,游历欧美,考察研究西方著名建筑。
1969年,安藤再家乡大阪成立安藤忠雄建筑事务所(Tadao AndoArchitecture&Associates)。
1975年,安藤完成了他的成名作——位于大阪住吉区的东邸,即“住吉的长屋”。
1979年,“住吉的长屋”或曰本建筑学会年度大奖。
1983年,神户六甲集合住宅或曰本文化设计奖。
1985年芬兰建筑学会阿尔瓦·阿尔托奖。
1986年获曰本文部省嘉奖。
1987年六甲教堂获每曰(Mainichi)奖1986年,获曰本教育部的年度奖。
1987年,任耶鲁大学访问教授。
1988年,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
1989年,获法国建筑科学院建筑金奖。
1990年,任哈佛大学访问教授。
1991年,获美国艺术与文学科学院布鲁诺纪念奖(Arnold W. Brunner),美国建筑家学会荣誉会员。
1992年,或丹麦嘉士伯建筑奖。
1993年,获曰本艺术学院颁发的建立,成为英国皇家建筑学学会的荣誉会员。
1995年,或普利茨凯建筑奖(Pritzker Prize)及法国艺术和文学院奖(Cheralier de I‟oder) 1997年,或英国皇家建筑学会金奖以及法国艺术和文学院(Officier de I‟order)。
安藤忠雄光之教堂大师作品分析

Tadao Ando安藤忠雄——光之教堂Church of light目录1.安藤的经历 (3)2.安藤的设计思想 (4)3.光之教堂风格特点 (4)4.光之教堂平面分析 (8)5.光之教堂空间分析 (8)6.光之教堂功能分析 (12)7. 光之教堂交通流线分析 (13)8 光之教堂结构分析 (15)9. 光之教堂美之分析 (16)10.结语 (17)大师作品分析——20世纪80 年代到90 年代的安藤忠雄,从日本群星璀璨的建筑界脱颖而出。
今天,无论是他的名字在国际建筑学出版物中出现的频率,还是其作品本身的影响力,安藤已经当之无愧地达到了当今日本建筑大师的地位。
安藤的经历:安藤1941 年9月13日出生于日本大阪,18岁时,安藤开始考察日本文化古城京都和奈良的庙宇、神殿和茶社等传统建筑。
60 年代起,他又开始游历欧美,考察研究西方文明中的伟大建筑,绘制了大量的旅行速写草图并一直保存至今。
事实上,安藤完全是通过考察真是的建筑并阅读相关书籍资料来学习建筑学的。
勒﹒柯布西耶对安藤的建筑生涯曾起过决定性的影响。
安藤求学初期,曾在大阪一家旧书店里找到一本柯布西耶的书。
当他翻开这本书时,顿时就对柯布西耶那些早期的方案草图着迷了。
当安藤后来访问马赛公寓时,他开始对柯布西耶真实作品中混凝土材料的娴熟运用和特殊质感产生了浓厚兴趣。
除了勒﹒柯布西耶,安藤后来也曾谈起过F﹒L﹒赖特、密斯、阿尔托和路易斯﹒康对他建筑生涯的影响。
安藤20 多年的建筑生涯,除了使用的建筑材料,安藤的作品从早期的民宅直到最近还在施工的巴黎费朗西斯﹒皮诺当代美术馆,无论其工程规模大小,性质如何,其设计哲学自始至终一脉相承,表现出安藤对自己设计理念和价值理想的强烈自信和执着追求。
总的来说,今天的安藤,已经成为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日本建筑师,安藤的作品亦已经远远超越了他的祖国而走向了世界。
安藤的设计思想:安藤忠雄是一位善于运用建筑语言进行巧妙言说的建筑师,他的建筑由于充分挖掘和体现日本人独特的环境心理及日本建筑的内在精神而使人倍感亲切,又因其对待环境所作出的匠心创意和对建筑要素的独到运用而新意迭出。
对话安藤忠雄——建筑,一场永无止境的挑战

对话安藤忠雄——建筑,一场永无止境的挑战作者:来源:《财富堂》2021年第03期FA:安藤忠雄先生,您好!首先祝贺您的双个展在上海复星艺术中心及顺德和美术馆顺利开幕,全球疫情尚未结束,大量艺术活动和艺术机构还处于停摆之际,在中国举办两个大规模个展,对您而言有何不同于往常的意义?安藤:我已经79岁了,目前还没有停止工作的打算。
不管你的年龄多大,做一个未成熟的青苹果总比做一个成熟的红苹果好。
不成熟就是要年轻,要天真,要有活力,要去不断尝试可能以失败告终的冒险。
引用一首我最喜欢的诗人塞缪尔·厄尔曼(Samuel Ullman)的诗《青春》中的句子:“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废必致灵魂。
”这两个展览是我近半个世纪的职业生涯的记录,包括正在进行的项目和尚未完成的工程,以及各种各样的创意挑战,囊括了我从职业拳击手到自学成才的建筑师的成长历程。
自从1969年我创立了自己的第一个工作室以来,我不断在尝试用建筑来颠覆原有的审美观念,创造一个新的设计世界。
作为一个以全世界为工地的建筑师,我总是持续努力创作新作。
我们生活的时代,世界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生巨变,新冠肺炎的全球大流行打乱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尽管如此,我依然相信为人类提供建筑和艺术是至关重要的。
文化滋养我们的身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活力和激情,我认为这种力量总有可能以超乎我们想象的方式为人类社会带来新的价值。
FA:在复星艺术中心现场,我们看到您大量的项目模型,这些项目遍及世界各地,在全球化所带来的同质化语境下,针对不同城市的风貌特征和文化肌理与新建筑的关系,您都试图给出回应,从1988年中之岛都市巨蛋古典平面中置入的大卵,到曼哈顿顶层公寓突出立面的大玻璃盒子,这些看上去很疯狂的方案是对现代都市建筑的一种反叛吗?安藤:建筑是经济社会的产物之一。
一项工程是由客户与建筑团队共同参与实现整体结构的协作工作。
这一切都是在满足各种条件的同时完成的,包括成本、法律法规、工程期限等等。
被禅宗影响下的设计名家安藤忠雄—凯文建筑设计出品

被禅宗影响下的设计名家:安藤忠雄禅宗自宋代从中国传入东洋,美学渗入到其生活各种层面,时至东方美学在中国渐近模糊的今日,在日本仍备受奉行。
体现在当代文学及现代设计方面,其中著名的时装设计师三宅一生,文学家川端康成等,无不仍在追寻禅宗在生命中的深入意义。
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通过对禅宗的顿悟,创作出“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堪称是对建筑的永恒思考。
被禅宗影响下的安藤忠雄淡路岛上,日本传统民居随处可见,来到东浦町,爬上三十度缓坡的停车场。
透过车窗,当停车场一张张蓝色木椅映入眼帘,椅背上白漆写着“本福寺水御堂”六个大字。
安藤忠雄生平设计与兴建的第一座佛教建筑,就是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
不论任何宗教,往往有信徒发愿,有朝一日若能功成名就,就要回馈宗门、捐款修缮建筑云云。
本福寺水御堂的起源也是如此。
本福寺是真言宗的一个分院。
一九八九年时,本福寺早已老旧、破落,连附近的居民也不太常接近了。
任职三洋电机的井植敏,便是本福寺的壇家代表。
当年,井植敏自觉事业算是有些成就,打算修缮寺庙,回馈宗门。
由于他与安藤忠雄是旧识,于是登门延请安藤忠雄重新修建寺院。
此时的安藤忠雄,早已经在国际建筑舞台上打出名号。
一九八九年,安藤忠雄四十七岁,当年,他陆续完成了两项代表作:光之教会、兵库县立儿童博物馆。
再往前两年,他更以仅有高工毕业的学历,站上国际建筑舞台,出任美国耶鲁大学建筑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系、哈佛大学建筑系客座教授。
当并植敏登门之际,事实上,安藤忠雄光是在一九八九年着手设计规划的案子,就有十一件之多,尚不包括前一年规划设计的案子。
安藤忠雄没有宗教信仰,虽然创造过水之教堂(一九八八年)、光之教堂等两件创新的基督教建筑作品,但是,却从未设计过佛教建筑。
于是,当并植敏提出修建本福寺的构想时,安藤忠雄认为,如果不能突破既有佛教建筑的传统窠臼,创造一个现代的佛教建筑,那么,接下这件案子的意义不大。
一座建筑之所以能成功,建筑师、业主支持与施工,各占有关键的三分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No.3安藤忠雄与他的诗意建筑徐璐璐,苏继会(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09)摘要:人们在使用建筑空间的同时,都不自觉的与建筑产生一种情感交流,从而获得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感受。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交流,是因为空间是有情的。
安藤忠雄是塑造情感空间的大师,作为2005年UIA金奖的获得者,他所受到的评价是:“他一直在创造着一种安藤式的诗意建筑,并且不在意流派与项目的尺度,他把这种建筑的天赋与敏感传播到全世界……”文章就安藤的建筑在材料的选用、光影的追求、空间的塑造以及与环境和传统的融合展开论述,希望建筑创造出一些能永驻于人们心中的场所。
关键词:安藤忠雄;诗意建筑;情感空间;庭院;清水混凝土;光影;环境中图分类号:TU-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359(2006)03-0011-02TadaoAndoandHisPoeticArchitectureXuLulu,SuJihui(CollegeofArchitectureandArt,HefeiUniversityofTechnology,Hefei230009,China)Abstract:Peoplewillunconsciouslyproduceakindofemotionalexchangewithbuildingswhentheyenjoythebuilding'sspacethatgivespeoplemanydifferentsensibilities.Theexchangecouldhappenforthespacehasfeelings.Andoisamastertomoldemotionalspace,andasthegoldmedalwinnerofUIA2005,hereceivedsuchevaluation,"SincethenhehasbeencreatingtheoriginalAndostyleofpoeticarchitectureanddeliveringittotheworldwitharchitecturaltalentandsensitivityregardlessofthegenreandscaleoftheprojects".ThethesiscarriesoutdiscourseonAndoArchitecture'smaterialselection,pursuingoflightandshadow,creatingofspaceandblendingofenvironmentandtraditioninhopethatarchitecturecancreateasitethatcanstayinpeople'sheartforever.Keywords:TadaoAndo;poeticarchitecture;emotionalspace;courtyard;as-cast-finishconcrete;lightandshadow;environment0前言建筑并不是砖瓦灰沙石等物无情无绪的堆砌,它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产品,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产品。
人们常常用“诗意”来形容建筑的美。
诗意是微妙的、缥缈的,是人精神与情感的结晶。
建筑中所营造出的高雅、宁静、深邃的空间气氛,如同诗一样,有很强的感染力,会让人在情感上产生深刻共鸣。
安藤忠雄是塑造情感空间的大师。
他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意义”的抽象表达,并且注重基地环境、气候条件、风俗习惯对建筑的影响。
对安藤来说,建筑设计的目的是要通过空间比例、开放与封闭、空间构成、材料塑造空间的表现力以及空间中光的数量和方向性等这些人们无意识感受到的抽象的东西来表达一些具象的元素,如传统、地方性和历史。
建筑并不是靠空间本身的“形式”去打动人,而是通过“空间体验”的深度来达到这种效果。
而“空间体验”是基于人的思考,来自于人们体验建筑以及如何将空间塑造成容纳人类活动的场所感受。
如果能唤醒人们对空间的内在感受和各种初始体验的回忆,就会使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1空间的洗炼安藤所追求的,就是如何表现建筑的内部空间,他从不刻意去表现外部的效果。
在安藤看来,东方和西方对空间认识的意识形态是不同的。
他像其他的日本建筑家一样,在现实和虚构之间,也可以说在“西”和“东”之间,通过对文化内涵的重新认识,寻求一种应该属于日本的空间样式。
他说:“我总是在寻求,在现实的空间内如何巧妙地创造出虚构的空间效果。
在普通看来不可实现的空间里,我在寻求它的空间生命力。
”他的这种思想也是建筑对社会的一种挑战,他是通过建筑用地和抽象思维来实现他理想的空间的,这一点同桢文彦相似;他还说:“每当我走在街上,我总是对周围感兴趣,每当看到一块建筑用地,我就想在这里能够实现一块什么样的空间。
越是狭窄的用地,对我越有创作欲望。
”安藤忠雄的现代建筑有着独特的韵味,带有新意的“场”、“间”、“居”等空间形态在他的作品里被巧妙地表现出来,简洁抽象的几何形体的组合中蕴含了丰富的感官效果。
例如对建筑中庭院空间的塑造,由于安藤有反都市的建筑理念,他的建筑在城市中对外以一种自闭的姿态出现,对内则以丰富开敞的庭(或天井、中庭)为建筑的核心。
内部的庭院不仅在功能上是整个建筑的采光口,而且在空间组织上也是建筑的精华所在。
在庭院的构成要素上,安藤继承了日本传统枯山水庭院和回游式庭院的构成特点,采用了天井式和自然式2种方式。
他所塑造的庭院空间简洁、纯粹,只是用灰色的混凝土墙面围合而成。
在这种表面所围合的空间中,光影成了丰富空间意义的重要因素,变幻莫测的光影从庭院投入室内、地下,产生出幽静的美。
2与自然对话自然是建筑环境的文脉,建筑的情感在自然环境中的充分表达是建筑的内在属性。
因此,自然是情感建筑设计的基础。
安藤的作品总是会表现出对远离现代生活的自然元素的引入以及交流的渴望。
收稿日期:2006-03-30作者简介:徐璐璐(1980-),女,安徽合肥人,2003年毕业于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同年于合肥工业大学攻读研究生。
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建筑与规划理论11安徽建筑2006年第3期崇尚自然为日本传统观念,自然中的“风、水、光”一直被安藤忠雄作为建筑表现的主题。
他的这一设计理念在他的“风、水、光”之教会三部曲的创作中几乎发挥到了极致。
从“风之长廊”忘我的身心愉悦、“镜面湖”与自然的精神对话直至“光之十字”高唱的天国赞歌,安藤的思想从质朴的感动蜕变为冰冷的震慑,西方天国中的上帝在他的设计中转变为日本人心目中自然的上帝。
3材料作为文化的表达材料表现是利用建筑材料本身的特性与材料之间的构成效果来表达建筑的情感。
混凝土作为现代建筑材料的一种,它所具有的朴实无华的特质正好符合了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所以利用混凝土创造感人的空间,成为许多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偏好。
安藤忠雄喜用混凝土是因为他发现混凝土的灰调子和朴素的质感与日本的文化传统正好相符,并且为了使其质感能融于日本传统建筑及日本人传统的审美情趣,他探究出一种独特的清水混凝土的制作方式。
安藤对混凝土的偏爱大多是受到了勒・柯布西耶的感染,可是他并没有完全地仿效柯布西耶的做法。
为了能找到一种按照日本人的传统以及对美的意识所能接受的混凝土的质感,他进行了长期的摸索和无数次的实验。
他注意到日本人习惯于木材和纸在建筑中的应用,有一种追求材料的温和感和亲柔感的倾向。
因此安藤决定要创造一种手感光洁、柔滑的清水混凝土。
在安藤忠雄设计的“住吉的长屋”中,因为出色的运用了混凝土材料而受到高度赞扬:“混凝土在得到矫正后与数寄屋建筑中的木材极为相似,但混凝土增加了内部空间的尊严感和坚强感。
从本世纪初,日本建筑师就力求使混凝土表现‘日本话’。
但只有安藤第一次成功地运用混凝土创造出能与数寄屋建筑相媲美的具有广泛而敏锐的空间感的作品。
”基于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安藤忠雄最终选择了混凝土作为主导材料。
不过混凝土绝不是安藤使用的唯一的建筑材料,从20世纪90年代起,安藤的建筑作品开始逐渐涉足于海外,出于对“地域性”和“本土性”的考虑,安藤对于材料的选择也丰富多样起来。
木材、钢、玻璃等材料在他的作品中频繁出现,例如尼泊尔普多瓦妇幼医院,就利用了当地的红砖和手工施工方法,是安藤作品中为数极少的以砖为主要材料的建筑之一。
该建筑的设计体现了安藤建筑创作的伦理价值和他对地域性的场地、场所和场景的综合思考。
4光与影的运用著名的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书中提到:“建筑是对阳光下各种体量做精炼的、正确的和卓越的处理。
我们眼睛天生就是观看光照中光与影烘托构成的形象……如果体量与空间的关系有正确的比例,那么眼睛就会把相应的感觉传递给脑子而得到一种高度的满足,这就是建筑艺术。
”在安藤的作品中,光常常是它营造建筑意境的主要元素。
安藤把日本建筑的光空间与西洋建筑光空间的表现相互比较之后,发现日本在对建筑光空间的塑造上,更趋淡柔,没有对比所造成的力量感。
传统的日本民居中透过纸隔栅拉门照射进来的光和影完全是一种和谐的美,在充盈的光之中包含着人性化的精神。
安藤在他的设计中尽力摒弃形态的组合,而使光成为重要的空间构成要素。
建筑拒绝了一切装饰,在形态上少有变化,建筑正面的内外只有主要的窗户门洞。
于是,当人们进入阴冷而严谨的空间内部时,却会感觉到清晰的阴暗关系,并使徐徐射入建筑内的纯粹性光束更具强烈的震撼力。
5重视环境场地、场所、场景是安藤建筑设计理念及作品特征的概括,也是对安藤建筑作品外部特征的描述。
场地是建筑设计构思的平台,可以理解为基地的物质环境,对场地的设计与思考通常都是建筑设计最初涉及的环节。
场所表达了场地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历史、自然及风土的内涵,属于社会环境的范畴。
场景则有机地融合了场地和场所概念内涵的建筑意象,是影响和满足精神环境所需的最终产品。
因此,从场地、场所、场景的内涵中不难看出,它们都与环境有关。
安藤说:“我的立场,也就是我的主旨,自1972年设计住吉的长屋以来从未发生过变化,也就是说我依然在摸索,看我的作品是否能够对人们身处的、广义上的环境有所刺激。
……我继续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创作自治的、既充满批判精神又能唤醒人类环境意识的作品。
”6结束语安藤渴望创造的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建筑实体,而是一种空间的营造,一种作为空间基础的场所的营造。
他的空间高雅、深沉、充满诗意。
在这个充满喧嚣和浮躁的现代都市,安藤忠雄的建筑带给人们的是一片宁静的栖居之地。
从安藤忠雄的建筑中我们可以透视出只有从人对空间的真实感受出发进行设计实践,才是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作为建筑设计人员,了解情感空间所蕴涵的内容,会使建筑设计充满强烈的情感气息,也会使人的社会生活变得更加丰富生动、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1]荆其敏,张丽安.情感建筑[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2]安藤忠雄.安藤忠雄论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孙凌波,张悦.城市建筑的大集市———2005年第22届国际建协伊斯坦布尔大会[J].世界建筑,2005(8).[4]安藤忠雄.建筑的过程[J].世界建筑,2003(6).[5]王建过.场地、场所和场景———新千年安藤忠雄设计趋向述评[J].世界建筑,2003(6).[6]周定友.混凝土饰面的建筑表现和技术[J].世界建筑,2001(2).[7]安藤忠雄.光・材料・空间[J].世界建筑,20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