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大师杰作(安藤忠雄) 风 光 水三个教堂
安藤忠雄教堂三部

风 之 教 堂
—— 日 本 神 户 六 甲 山 教 堂
光与风,如同细语着韵律与和谐;光与水,在镜像中碰触光的形态;光与黑暗,则像一柄 利刃撕裂虚无……
• “风之长廊”:总长达40米, 由一系列2.7米见方的混凝 土构架组成。顶棚由玻璃天 窗和“H”型联系梁构成1/6 圆拱状顶。 • 连接:楼梯(向下) • 正厅:钢门,以素混凝土墙 面围合。 • 塔楼:方柱型混凝土构筑。 • 后院:90度墙体。
候可 必能在 定是建 邀暴筑 入突的 。的墙 它,体 们也中 表可, 现能有 的是的 是拒是 一绝侵 种的入 建 性 筑 的 的在, 反邀有 叛入的 。的是 时抵 候御 必性 定的 拒。 绝换 ,言 在之 拒, 绝它 的们 时既 ……
水之教堂
位于北海道夕张山脉东北部群山环抱之中的一块平地上。
展◎ 开 , 中下 间一 是个 一旋 个转 十的 字黑 架暗 。楼 梯 来 到 教 堂 。 水 池 在 眼 前
性生 常 忘 可推 我 或关 特 的 能进 所 符联 殊 东 性一 能 号, 的 西 点 做 学避 方 。 , 的 之免 式 建 去请 是 类沉 与 筑 使去 把 的溺 城 必 用发 现 处于 市 须 那掘 代 理诸 和 以 些他 建 技如 社 一 被的 筑 巧历 会 种 它各 往 。史 发 非 遗种 前 ——
的平● 混面 凝上 土进设 墙行计 。 将 了两 叠个 合分 。别 环为 绕 它 们方 的和 是 一 道见 “方 的 型正 的方 独形 立在 10m 15m L”
引 介 着在 诸庭 如院 光中 、, 风自 和然 雨每 这天 些都 自展 然现 现一 象个 ,不 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他的 们方 在面 城。 市庭 中院 正是 在在 被住 人屋 们中 所展 忘开 却的 。生 活 核 心 , 它
安藤忠雄的自然教堂

安藤忠雄的自然教堂摘要:日本是一个本国资源极其紧缺的国家,与此同时,也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
二战后,日本从战败的衰落到重新发展直至再现头角,经历了仅仅数十年的时间,在设计界亦是如是。
而更让人关注的是,日本在各个领域对于环境的重视,是难以想象的。
有着这样的意识,日本才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仍然保持着60%多的森林覆盖率。
在建筑设计方面,各个设计师在谈论到自己的理念的同时,几乎都会不约而同地谈到与自然地关系。
本文就将从日本现代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安藤忠雄的自然教堂作品即风之教堂、水之教堂与光之教堂,来分析与引导出日本建筑与环境的融合概念。
关键词:安藤忠雄;建筑;教堂;自然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4-0096-02一、引言1995年,安藤忠雄在卢浮宫前接受了象征建筑界最高荣誉的“普利兹克奖”,成为第三位获此殊荣的日本建筑师。
有趣的是,这位当代日本著名的建筑师,并没有接受过任何正统的科班教育。
童年时候的他在给坊间木匠师傅帮忙的同时,学得一手精湛的木工手艺,从他制作各种模型中显露出过人的天赋与敏锐的艺术知觉。
17岁的时候他参观了著名美国建筑师赖特设计的东京帝国大厦从此立下要成为建筑师的决心。
而勒·柯布西耶在作品集中叙述的自己如何摒弃死板的建筑教育只身游历欧洲,从古代建筑中汲取智慧自学“成才”的经历,让少年的他相信“旅行是我惟一的最重要的‘老师’”。
于是,他力争成为职业拳手,只有走这样曲折的弯路,才可能在当时的情况下获得出国的机会,才有可能更加接近他借由旅行成为“建筑师”的“梦”。
终于,在安藤忠雄二十多岁的时候,他用一笔拳击比赛获得的奖金游历了美国、欧洲、非洲、亚洲的各个国家。
从巴黎到威尼斯,欧洲之行对于他的建筑生涯影响巨大。
他贪婪地吸取着欧洲建筑的精华,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做好笔记,像柯布西耶那样画着草图。
也许正因为这不同寻常的经历,让他的作品更有一些追寻梦想的色彩。
安藤忠雄-光之教堂

• •
• • • •
相关轶事
• • 以下是该教堂落成前牧师和安藤的会 谈,颇有意思: “有句话想说,实际前几天,在 我们教会的总会上,决定建造一座新 的教堂。由谁来设计这个教堂,我考 虑再三,从日本以及世界上来挑选, 唯有你安藤先生最合适了。所以请你 来为我们设计这个新教堂。” 宫本对接着对安藤忠雄说。 “我们认为,作为建筑家,你是 我们最好的选择。可是作为条件,我 们没有很多的钱,所以这也是我们请 你来设计的理由。” “真的?没钱?”安藤问道。 “确实,没钱。” “即使这样也可以。”
• •
• • • •
相关轶事
• 这是发生在1987年春,日本大阪梅田附近的安藤忠雄建 筑事务所,委托人宫本和安藤的一段对话。宫本二美生 是大阪茨木市日本基督教团茨木春日丘教会的会员。所 属的教堂是一个新教系列,约有50名成员的小教堂。 1972年从本教会分立出来。15年来,一直在简陋的木结 构的教堂里迚行教活动,早就想拥有一个新教堂,为此 在寻找设计教堂的建筑师。 “新教堂的地点在大阪府茨木市北春日丘,过去的 万国博览会场的附近。新教堂建两层,建筑面积330平 米。一层约占总面积的一半。礼拜堂设在一层,它的后 部设个母子休息室。二层作为教会的学校使用。礼拜堂 设120人的座席。” 宫本接着提出了设计条件。安藤在纸上算计着什么, 然后对宫本说:“嗯……大约8千万日元怎样?” 光乊 教堂“恐怕丌行,我们只能付2千5百万。” “什么?!你丌是在开玩笑吧?!”安藤惊讶的问 道。 “丌是,即使我们借钱,最多也就是3千万。” “还有这样的事儿?好吧,宫本先生,剩下的5千 万你想办法集资。” “丌行,就3千万。”宫本毫丌退步的说。 就这样,安藤忠雄接下了留下他辉煌的一页——光 乊教堂。
•
•
水之教堂

水之教堂 设计师 安藤忠雄是日本著名的建筑师,从来未接受过正式的建筑设计的教育的他开创了一套独特、崭新的建筑风格,成为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
安藤忠雄甚有传奇性,在成为建筑师前,曾当过职业拳手,其后在没有经过正统训练下成为专业的建筑师。
安藤忠雄在大阪府立城东工业高校毕业后,前往世界各地旅行,并自学建筑。
1969年创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并在之后的设计出著名的建筑,成为极具影响力的建筑大师。
建筑简介光之教堂,是日本最著名的建筑之一。
它位于日本大阪竣,于1989年竣工。
是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的成名代表作。
光之教堂是安藤忠雄“教堂三部曲”(风之教堂、水之教堂、光之教堂)中最为著名的一座。
教堂规模约113平米,能容纳约100人,因其在教堂一面墙上开了一个十字形的洞而营造了特殊的光影效果,使信徒们产生接近天主的错觉而名垂青史.它获得了由罗马教宗颁发的二十世纪最佳教堂奖。
设计灵感来源水之教堂的这个设计的灵感主要是来自于古罗马时期建筑,因此该设计也获得了罗马教皇颁发的二十世纪最佳教堂奖。
同时,安藤忠雄也将“自然”融入到该作品当中。
或许是因为曾经被那道纯洁切不经人工加工的元素给感动了吧.安藤忠雄本人也时常到世界各地区旅行,为自己增加许多创作灵感,其中一个旅行地点朗香教堂就给了他巨大灵感。
朗乡教堂沐浴在不规则配置的窗口处洒落着不同的强度和色泽的光线里。
图:朗香教堂外观及其室内光源建筑之光透过色彩、温度、质地和深度,有极大的力量以打动灵魂.光之教堂的空间结构由一个混凝土长方体和一道与之成15度横贯的墙体构成,长方体中嵌入三个直径5.9米的球体。
这道独立的墙把空间分割成礼拜堂和入口部分。
廊道两侧为素面混凝土墙,顶部由玻璃拱与H型横梁构成。
廓道前后没有墙体阻隔,新鲜空气自由地在这个空间中穿行,其末端是绿色的树木和遥远的海景。
透过毛玻璃拱顶,人们能感觉到天空、阳光和绿树。
教堂内部的光线是定向性的,而不同于廊道中均匀分布的光线。
安藤忠雄的三教堂--风,水,光

光之教堂就在眼前
光之教堂所採用的建筑元素
1、光 將清水混泥土挖空,使光線從挖空的十字架中射入,製造出濃厚的 宗教味。在其他作品中也能夠很明顯的看見相同的手法,例如海之教 堂 2、清水混泥土 安藤忠雄喜歡使用顯露真實材質的素面材料,比如清水混泥土、 鋼、玻璃,或未上漆的木頭等。使用這些材料的目的是要探索,「究 竟這些簡單材料能創造出什麼樣豐富的空間」。他強調,材料並不是 他的主題,而材料所圍起來的空間才是他關注的焦點。儘管安藤忠雄 的木造建築也聞名於世,如西班牙萬國博覽會日本館的巨大木建築、 木御堂等。不過,在世人的眼中,清水混泥土似乎已成了安藤忠雄的 素面材質的標記之一。此外,安藤忠雄也覺得清水混泥土是現代建築 的象徵,因為它是現代建築中最常見的建材。3、幾何形體 他認為,單純的幾何是建築的基礎或框架。年輕時自學旅行歐洲, 從萬神廟與其他古典建築平面上發現單純的幾何形。另一方面,魯斯 的建築運用幾何創造出來的各種住宅空間,也令他相當感動。此後, 安藤忠雄將歐由精鍊與個人的探索鎔鑄為一己的想法。
建筑构成三要素
安藤相信构成建筑必须具备三要素: 第一要素是可靠的材料,就是真材实料;这真材实料 可以是如纯粹朴实的水泥,或未刷漆的木头等物质。 第二因素是正宗完全的几何形式,这种形式为建筑提 供基础和框架,使建筑展现于世人面前;它可能是 一个主观设想的物பைடு நூலகம்,也常常是一个三度空间结构 的物体。 最后一个因素是”自然”;在这儿所指的自然并非是 原始的自然,而是人所安排过的一种无序的自然或 从自然中概括而来的有序的自然——人工化自然!
这座建筑造价 极低。地面,墙壁 及家具处埋得十分 简朴,并保留了粗 糙表面的质感,安 藤在这里着力表明 和强调的是抽象的 自然,空间的纯粹 性和洗练诚实的品 质,进而唤起人们 一种“庄严感”。
安藤忠雄作品建筑分析

0 安藤忠雄作品建筑分析
1. 光之教堂
光之教堂是安藤忠雄的代表作之一,它充分体现了安藤 忠雄对自然和光线的执着追求。在这座教堂的设计中, 安藤忠雄运用了极简的几何形状和自然元素,如光和影 ,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引人深思的氛围。教堂的外观呈长 方体形状,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只有一扇小门和一个 小窗户。这种简洁的外观使得人们能够更加专注于教堂 内部的氛围0 安藤忠雄作品建筑分析
2. 水之教堂
水之教堂是安藤忠雄的另一件杰作,它坐落 在日本北海道的一个宁静的湖泊旁。这座教 堂的设计同样体现了安藤忠雄对自然元素的 重视。教堂的外观呈长方体形状,但与光之 教堂不同的是,它的表面覆盖着波动的白色 膜布,给人一种轻盈而梦幻的感觉。教堂内 部的空间非常宽敞,没有任何多余的支撑结 构,使得人们能够感受到一种与自然的融合
安藤忠雄作品建筑 分析
XXX:xxx
XXX:xxx
--
目录 Content
01
1. 光之教堂
02
2. 水之教堂
03
3. 住吉的长屋
04
4. 兵库县立美术馆
05
5. 上海国际设计中心
0 安藤忠雄作品建筑分析
安藤忠雄是一位备受推崇的日本建筑师,他的作品以 独特的风格和理念赢得了全球赞誉
x
以下是对安藤忠雄作品建筑的分析
综上所述,安藤忠雄的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和理念赢得了全球赞誉。他的作品不仅注重 建筑本身的外观和内部空间的设计,更注重与自然和文化的融合和创新。他的作品不 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同时也代表着一种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文化传承
--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XX
指导老师:XXX
0 安藤忠雄作品建筑分析
3. 住吉的长屋
光之教堂

光之教堂
光之教堂是安藤忠雄教堂三部曲 (风之教堂、水之教堂、光之教堂) 中最为著名的一座。 光之教堂的区位远不如前两者那 般得天独厚,受到场地和周边建筑风 格的影响。尺度缩减,以15度将墙体 切入教堂的矩形体块,将入口与主体 分离。 光之教堂的魅力不在于外部,而 是在里面,像朗香教堂一样的光影交 叠所带来的震撼力。然而朗香带来的 是宁静,光之教堂带来的却是强烈震 动。 空间以坚实的混凝土墙所围合, 创造出绝对黑暗空间,阳光从墙体上 留出的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开口渗透进 来,从而形成著名的“光的十字架” ——抽象、洗练和诚实的空间纯粹性, 达成对神性的完全臣服。沉溺于安藤 神话的想象与忏悔,置身其中浑然不 觉时间的流逝。 “光之十字”无时无刻 不在提醒世人关注其超脱于建筑之上 可怕的绝对力量。
安藤的设计思想:安藤忠雄是一位善于运用建筑语言进行巧妙言说的建筑师,他的建筑由于充分挖掘和体现
日本人独特的环境心理及日本建筑的内在精神而使人倍感亲切,又因其对待环境所作出的匠心创意和对建筑要素的独到 运用而新意迭出。 安藤的建筑之所以有深度,因为它们有一定的观念、哲理和创造性思维作为依托,而不是那种仅靠镜 面玻璃来体现“现代化”或单凭琉璃瓦来体现传统的粗浅之作,也不是凭空臆造,追求新奇的怪诞之作。安藤的建筑观 和美学观都是以鲜明的人文价值取向作为基础的。 安藤的设计哲理概况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人与自然的不可分性 ●素混凝土材料作为建筑文化的表达和对纯粹空间的要求 不仅如此,安藤在许多作品创作中,还特别注重经由人身心体验的空间序列组织,注重由人们参与而获得的最终建筑品 质的实现,而不是建筑本身的商业价值。 安藤的建筑立足于三个基本原则:
轴测图
平面图
教堂室内 教堂入口
安藤忠雄三大教堂

安藤忠雄三大教堂之一光之教堂光之教堂位置:大阪主要材料:清水混凝土建筑面积:约113平方米设计时间:1987年5月~1988年5月完工时间1989年4月本案位于大阪市城郊人口不太密集的北春日丘住宅区中,是街道和现有建筑结合的一个木结构教堂和牧师住宅的独立式建筑。
整个建筑采取了一种简介的长方形平面,重点集中在圣坛后面的十字架上,他是从混凝土墙上切除的一个十字形口子,只因油光的存在,这个十字架才整整有意义。
讲坛后面便是在墙体上留出的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开口,阳刚从这里渗透进来,从而形成著名的光之十字!!该教堂以一个素混凝土矩形体量为主体。
这一个矩形体量度包括了三个直径味5.9米的球体同时呗一片完全独立的墙体以15度叫切成大小两部分大的为教堂,小的则是主要入口空间。
人们经过这片墙体上5.35米高,1.6米宽的开口,就进入了教堂,地面呗处理成台阶状,右后向前下降至牧师讲坛。
这一建筑虽然形体简单,但却蕴含了一种非常复杂而极佳的建筑处理。
这片成角度插入的素混凝土墙壁,以最简单的方式解决了基地和工程所有的难题。
由于靠近道路中段,因而除了面向内院和西壁体外,在墙面开窗是合适的。
这片斜墙不仅分割了空间,而且把柔和的阳光反射渗透进教堂内,掩蔽了现存的内院中的牧师住宅,并隔离了喧嚣的外部世界。
同时,这座建筑造价极低,墙壁及家具处理的十分简朴,并保留了粗糙表面的质感。
安藤忠雄在这里着力表现和强调的是抽象的自然,空间的纯粹性和洗练诚实的品质,进而唤起建筑的“庄严感”!!水之教堂水之教堂位于北海道夕张山脉东北部群山环抱之中的一块平地上。
从每年的12月到来年4月这里都覆盖着雪,这是一块美丽的白色的开阔地。
安藤忠雄和他的助手们在场里挖出了一个90m×45m的人工水池,从周围的一条河中引来了水。
水池的深度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以使水面能微妙地表现出风的存在,甚至一阵小风都能兴起涟漪。
面对池塘,设计将两个分别为10m方和15m见方的正方形在平面上进行了叠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1941年9月13日出生於日本本州的大阪市(Osaka),有一双胞胎弟弟。
他并未接受过正统的建筑教育,於1962~69年在美国、欧洲、非洲旅行考察自学建筑学。
返国後於1969年自行创办安藤忠雄联合建筑师事务所。
曾经在美国的大学作客座教授,也曾担任多次国际竞赛的评审委员。
1995年,成为普立兹建筑奖是自1979年成立以来第十八位荣获建筑界最高荣誉的得奖人,亦是日本建筑界第三位得奖者。
光之教堂在安藤的作品中是十分独特的,安藤以其抽象的、肃然的、静寂的、纯粹的、几何学的空间创造,让人类精神找到了栖息之所。
仅为113平米的这座小教堂位于大阪住宅区的一角,教堂设计是极端抽象简洁的,没有传统教堂中标志性的尖塔,但它内部是极富宗教意义的空间,呈现出一种静寂的美,与日本枯山水庭园有着相同的气氛。
建筑的布置是根据用地内原有教堂的位置以及太阳方位来决定的。
礼拜堂正面的混凝土墙壁上,留出十字形切口,呈现出光的十字架。
光之教堂:光之教堂是一个比较小的教堂大约113平米,能容纳约100人,但却是风光水三教堂中最著名的。
建筑物由一个混凝土长方体和一道与之成15度横贯的墙体构成,长方体中嵌入三个直径5.9米的球体。
这道独立的墙把空间分割成礼拜堂和入口部分。
廊道两侧为素面混凝土墙,顶部由玻璃拱与H型横梁构成。
廓道前后没有墙体阻隔,新鲜空气自由地在这个空间中穿行,其末端是绿色的树木和遥远的海景。
透过毛玻璃拱顶,人们能感觉到天空、阳光和绿树。
教堂内部的光线是定向性的,而不同于廊道中均匀分布的光线。
教堂内部的地面愈往牧师讲台方向愈称阶梯状下降。
前方是一面十字形分割的墙壁,嵌入了玻璃,以这里射入的光线显现出光的十字架。
光之教堂有很多特别之处,15度斜插的墙体很别致,更出名的是其由光线显现出的光十字架,使光之教堂更加神秘与神圣,正如安藤所说的在我的作品中,“光永远是一种把空间戏剧化的重要元素”,比朗香教堂少得多的资金也决定其从内部空间反映教堂的神圣感。
但安藤忠雄本人则说认为光之教堂最大的特点是
“其实大家都没懂光之教堂。
”
“很多人都说那十字形光很漂亮。
”
“我很在意人人平等,在梵蒂冈,教堂是高高在上的,牧师站的比观众高,而我希望光之教堂中牧师与观众人人平等,在光之教堂中,台阶是往下走的,这样牧师站的与坐着的观众一样高,这样就消除了不平等的心理。
这才是光之教堂的精华。
”他认为没有阶梯的光之教堂的不同于西方教堂中教堂与牧师高高在上的平等感才是整个光之教堂最大的精彩之处。
这也反映出安藤在建筑设计中对人生活的关心。
建筑内部尽可能减少开口,限定在对自然要素“光”的表现上。
光之教堂入口
一期(教堂)和二期(见习所)全景
庭院内景
所有的缝隙只有15CM宽,真不知玻璃是怎么样装上去的?
水之教堂
水之教堂:水的教堂位于北海道夕张山脉东北部群山环抱之中的一块平地上。
安藤忠雄和他的助手们在场里挖出了一个90m×45m的人工水池,从周围的一条河中引来了水。
水池的深度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以使水面能微妙地表现出风的存在,甚至一阵小风都能兴起涟漪。
面对池塘,设计将两个分别为10m方和15m见方的正方形在平面上进行了叠合。
环绕它们的是一道“L”长长的墙的外面行走是看不见水池的。
只有在墙尽头的开口处转过180°,参观者才第一次看到水面。
在这样的视景中,人们走过一条舒缓的坡道来道四面以玻璃围合的入口。
这是一个光的盒子,天穹下矗立着四个独立的十字架。
玻璃衬托着蓝天使人冥思禅意。
整个空间中充溢着自然的光线,使人感受到宗教礼仪的肃穆。
接着,人们从这里走下一个旋转的黑暗楼梯来到教堂。
水池在眼前展开,中间是一个十字架。
一条简单的线分开了大地和天空、世俗和神明。
教堂面向水池的玻璃面是可以整个开启的,人们可以直接与自然接触,听到树叶的沙沙声、水波的声响和鸟儿的鸣唱。
天籁之声使整个场所显得更加寂静。
在与大自然的融合中,人们面对着自我。
背景中的景致随着时间的转逝而无常变幻。
相对光之教堂对室内空间神秘感的塑造,水之教堂更注重室外空间自然景色与建筑的融
合。
所以整个教堂的大部分面积是由水塘和自然景色占据的,或者说是对自然景色的建筑化。
另外教堂窗户上透出的十字架形状又是安藤在教堂设计中对十字架这一元素的应用。
从每年的12月到来年4月这里都覆盖着雪,这是一块美丽的白色的开阔地。
风之教堂
“风之教堂”又名日本神户六甲山教堂教堂位于山顶,从教堂内可以俯瞰大阪湾的大海景观。
出于对地形的考虑,教堂呈“凹”字形,包括正厅、钟塔、“风之长廊”以及限定用地的围墙。
“风之教堂”为安藤忠雄系列教堂的第一个力作。
基地平面
从基地平面图来看,两个呈“凹”字的部分首尾相接。
一是教堂主体,另一个功能类似于过道,根据游客的描述,风之教堂坐落于海拔800米的临海峭壁之上,穿过狭窄的楼梯、灰暗的走廊以及半日式的园林一面是矮墙,而另一面是浓密的灌木。
入口前面的花园没有太多的通常的处理手法,只有草坪和边缘处的树。
仍然看不到海。
然后便进入“风之长廊”的入口。
这个通道式的部分似乎显得相当普通,然而与主体呈30度的特征,使得沿阶而上的人,得以顺利地在运动中观察“风之长廊”的形体。
通过这“第四度空间”对于建筑印象油然而生,不待堆叠穿斫、测量推度,自然涌现,随着视线的游动,感受到音乐般的节奏——把物象之美转化为意境之美的生命体悟。
另一个特征,就是路线的相似。
在长长的廊道尽头,风之教堂正厅的入口被设计成一个180度转向的曲折入口,这一点同样可以在上山的这条路径上找到呼应,如同反复出现的主题,一张一弛,具有轻快的韵律感。
“风之长廊”
连廊为直筒形,尽端意外地径直通向峭壁与海,而是在近尽头右侧门以一种非常隐讳的方式连接教堂主厅——大气的联通手法、用钢结构的分割模拟柱廊效果、磨砂玻璃形成的半封闭空间
以及地势引起的落差(下降),拉长了时空距离,模糊了尺度感。
海风贯穿而过,沁人心脾——“风之教堂”由此得名。
风之长廊不能简单将之定义为通道,因为它具备柱列的元素。
柱廊的序列特点充分利用结构本身造成的丰富的光影和虚实的变化,使得建筑表达具有相当的叙事性,同自然互相渗透,关系和谐——但是由于磨砂玻璃的半透处理,大大削弱了光影的眩晕感。
另外,安藤曾经为了避免柱子对空间单纯性的干扰而将墙做到与柱子等厚。
做这样的取舍,却在另一方面戏剧般的增加了通道的纵深感,使得每前进一步都在积累一份敬畏与思考。
区别于普遍意义上的教堂——人们常在正厅内十字架前获得灵魂的救赎,六甲山礼拜堂则不仅仅局限于主体部分,在这“风之长廊”你依旧能够体验到宗教的狂热。
不过前者趋于神秘主义和纪念性,后者则更加符合东方自然审美的趣味。
安藤为一自学成功的建筑师,他并没有获得任何的学位,也无得自任何大师的传授,安藤的成功归因于他广泛多方面的阅读与旅行,亲身体验这些历史建筑而获得启发,直到今天他仍持续而不间断。
安藤第一次感觉到建筑空间的存在,是置身于罗马万神庙之中。
安藤曾说道:“我所感觉到的是一个真正存在的空间。
当建筑以其简洁的几何排列,被从穹顶中央一个直径为9
米的洞孔,所射进的光线照亮时,这个建筑的空间才真正地存在。
在这种条件下的物体和光线,在大自然里是不会感觉到的,这种感觉只有通过建筑这个中介体才能获得,真正能打动我的,就是这种建筑的力量。
”
安藤忠雄是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也是一位从未接受过正统的科班教育,完全依靠本人的才华禀赋和刻苦自学成才的设计大师。
在30多年的时间里,他创作了近150项国际著名的建筑作品和方案,获得了包括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策奖等在内的一系列世界建筑大奖。
安藤亦开创了一套独特、崭新的建筑风格,以半制成的厚重混凝土,以及简约的几何图案,构成既巧妙又丰富的设计效果。
安藤的建筑风格静谧而明朗,为传统的日本建筑设计带来划时代的启迪。
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创造性地融合了东方美学与西方建筑理论;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提出“情感本位空间”的概念,注重人、建筑、自然的内在联系。
安藤忠雄还是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的客座教授和东京大学教授,其作品和理念已经广泛进入世界各个着名大学建筑系,成为年轻学子追捧的偶像。
——nens 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