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莎莎 中日甲午战争教案

合集下载

甲午中日战争优质课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优质课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优质课教案《甲午中日战争》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展示图片、史料等资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灾难,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引导学生反思历史,吸取教训,增强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问题探究法3. 史料分析法4. 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 分钟)展示邓世昌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英雄是谁吗?他是在什么战争中壮烈牺牲的?”从而引出课题——甲午中日战争。

(二)讲授新课(30 分钟)1. 战争背景(7 分钟)展示 19 世纪末日本、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引导学生分析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国力逐渐强盛,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而中国在清朝统治下,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

2. 战争经过(10 分钟)结合地图,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

重点介绍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等爱国将领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 《马关条约》(8 分钟)展示《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 2 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4. 战争失败原因(5 分钟)引导学生从清政府、日本、国际环境等方面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doc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doc

课题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经过(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性质和结果。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针对本课战场多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动画演示战争经过。

过程与方法:(1)采用兴趣教育法,在导入新课过程中,就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情感和思想的交流,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中日《马关条约》的签定,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1)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进一步认识社会制度腐朽、军事技术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重要原因。

(2)弱国无外交,一国之外交是该国综合实力的反映,培养学生的历史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使命感。

(3)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爱国官兵英勇顽强、视死如归,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1894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政府推行扩张政策和长期以来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

难点:《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是本节课的重点。

《马关条约》的签订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把中国变成殖民地半封建的一个严重的步骤。

教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导入:令人肃然起敬的香港明星黄子华:在第2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全球现场直播),主持人黄子华对前来领最佳亚洲电影奖的原岛大地说了一句震惊全场的话:“回去之后别忘了告诉日本人,钓鱼岛是中国的!!!!”介绍钓鱼岛的历史,从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订以后,钓鱼岛成为中日之间的一个矛盾焦点导入视频,有关甲午海战背景的视频。

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国际以及国内背景完成一套选择题来让同学们认识甲午中日战争背景的来龙去脉。

1、集体探究问题:为什么九十四岁高龄的冰心老人,要在1994年,痛心疾首地写下“不要忘了甲午海战“这句话,甲午海战失败以后,我们都失去了什么?我们又得到了什么?2、集体探究问题:重现钓鱼岛时间的图片,我们应该以什么方式爱国?日本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中,清政府再次显露了腐朽无能的本性。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回顾全课内容,串联全课线索,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巩固
当堂训练检测和《同步导练》。
检查后讲评。
认真完成作业。
当堂
训练
检测
当堂
训练
检测
1.19世纪末的一场海战中,指挥致远舰全力撞向日舰、最终壮烈殉国的清军将领是(D)
A.林则徐B.丁汝昌C.左宗棠D.邓世昌
2.下列不平等条约中,第一次提出要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的是(D)
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过程


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和完成的任务
教师如何教
学生如何学
导入
导入
在古代,中日一直是友好邻邦。但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那么日本挑起的第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又是怎样爆发的呢?
对比两个条约内容及危害,引导学生掌握《马关条约》的恶劣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甲午战争是日本实施大陆政策的重要一环而挑起的。
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勇于抗争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通过中日海军战力的比较,认识到清王朝腐败无能是中国又一次战败的主要原因。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刺激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野心。
介绍甲午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有关文字。
运用“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让学生直观感受战争的形势。
结合条约内容,逐条分析对中国的危害。将《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危害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教与学的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学会通过《甲午战争示意图》掌握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事迹;熟练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揭示清政府的反动、腐朽本质;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

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清朝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教与学的重点黄海大战中民族英雄邓世昌的英雄事迹;《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危害。

教与学的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危害。

教与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甲午风云》,引导学生说出观后感。

2.教师: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又在近代成为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

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

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交流、讨论。

自学要求:依据下列问题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列出知识结构,并将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

①阅读教材回答问题: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引发这场战争的因素还有哪些?为什么把这场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②阅读教材并结合《甲午战争示意图》,按时间先后顺序说出几次战役的名称、时间、相关人物、重大影响。

③《马关条约》的时间、人物、内容、影响?2.自学效果反馈,跳出教材,同桌互相提问。

相信你是最棒的!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生生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设计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设计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设计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历史课堂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丰岛海战和甲午中日战争正式爆发;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和日军旅顺大屠杀;威海战役;《马关条约》;三国干涉还辽。

二、能力培养目标1.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 通过《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比较,分析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培养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1.学习邓世昌等广大爱国官兵反抗侵略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爱国意识。

2.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战败原因的分析,进一步认识社会制度腐朽、军事技术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重要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国军队战败原因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教学准备投影机、电视机、录像机、板书设计投影片、小结投影片、材料和练习投影片、《黄海大战》录像带、《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中日两国隔海相望,从古至今,两国邦交友好几千年;然而,在近代,日本曾经先后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一是甲午中日战争;一是30年代全面侵华战争。

(投影板书:第四章第二节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一个区区小国,竟然那么大胆对中国这样一个央央大国发动侵略战争。

究其根源是什么?2.讲授新课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进行了一场资产阶级改革--明治维新。

它对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个别提问)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并成为亚洲唯一强国。

由于资本主义本身具有扩张性,为了满足资产阶级的贪欲和转移国内人民的斗争视线,在对外政策上,日本统治者竭力推行军国主义,他们制定了所?quot;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要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再以朝鲜为跳板征服中国。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精选8篇)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精选8篇)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精选8篇)《甲午中日战争》篇1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升华一、黄海海战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在占领了朝鲜以后日本把它侵略的矛头指向了古老而又落后的中国,中日两国之间的冲突已是在所难免。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1)日本侵华蓄谋已久19世纪50年代,日本与中国相似,也遭遇西方的冲击。

日本却在炮声的震撼下由震恐而惊醒,由惊醒而自强,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确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把侵略的魔爪首先伸向朝鲜和中国。

日本于1876年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取得开埠通商、派驻领事等特权。

1874年日本侵略中国台湾是近代史上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

日本的崛起,对中国而言,意味着后起的东方殖民者踏着先行的西方殖民者的脚印,汹汹破门而来。

与俄国一样,日本对中国始终包藏着侵吞领土的祸心。

(2)朝鲜东学党起义1894年3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

5月31日,起义军攻占全罗道首府全州。

朝鲜国王李熙要求清政府派兵镇压(当时清朝和李氏朝鲜有“宗藩”关系)。

正在处心积虑寻找挑起战争时机的日本,也极力怂恿清政府出兵“助剿”。

7月23日凌晨,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发动政变,派兵攻占朝鲜王宫,扶植以大院君为首的傀儡政府。

两天后,大院君“邀请”日军驱逐在牙山的中国驻军,战争已是一触即发了。

因为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叫做“甲午中日战争”。

深化升华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长期以来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称霸世界和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

所以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是蓄谋已久的。

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取得的权益,并未使列强感到满足,清政府的妥协退让更助长了列强的侵略野心,导致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2.黄海大战1894年9月16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护送招商局轮船运兵至鸭绿江口大东沟登陆。

不料这一军事秘密事先已被日本从美国人那儿得知。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简单经过、黄海海战、邓世昌、马关条约、列强瓜分中国狂朝的概况等基础知识;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说出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运用列举、图示等方法,去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全过程;通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等爱国将领的主要事迹及分析相关史实,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进而掌握如何透过事物的表面看其本质的基本方法;同时,通过分析、对比等方式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对外扩张而一手挑起来的;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瓜分狂潮使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教学重点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教学方法综合启发式和讲授法教学课前准备搜集有关邓世昌、马关条约等图片资料,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通过提问简单复习上节课讲到的内容,并导入本节课。

复习:①火烧圆明园是在哪次侵略战争中发生的?是哪几个国家制造了这一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②哪个国家趁火打劫,割占了中国多少领土?(沙俄;共计150多万平方千米)③收复新疆的是清朝哪一位爱国将领?左宗棠)教师导入: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在古代一直是友好邻邦。

但近代以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后,日本政府制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并将其定为基本国策,由此积极对外扩张,先后侵略其近邻:中国的台湾和朝鲜,迫使朝鲜签订《江华条约》。

1894年,又寻找借口,挑起了中日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这场战争对两国历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新授(一)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通过援引材料、列图表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八年级上历史教案《甲午中日战争》

八年级上历史教案《甲午中日战争》

八年级上历史教案《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2.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战役。

3.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和结果。

4.掌握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5.了解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二、德育目标1.通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爱国将领的英勇斗争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社会制度的腐朽、军事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主要原因,增强学生为振兴中华勤奋学习的责任感。

三、能力目标1.通过对《马关条约》《南京条约》作比较,提高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并理解《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2.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所列的重要历史资料和对课后材料解析题的回答,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2.《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教学难点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包括:“大陆政策”动态步骤,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甲午风云》中“黄海海战”的片断)。

●教学方法1.提问法:通过提问,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2.讲解法:针对教材中的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确主要在于清政府的腐败。

3.比较法:针对教材难点,通过比较,帮助学生理解《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堂构思本课内容既需要学生把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又要求学生进行较多的理性思维,因此,一定要注意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

对于战争爆发的背景,要引导学生以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为中心展开讲述,使学生把握整体结构;对于战争经过,要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宏观地把握其过程;对于《马关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要指导学生与《南京条约》进行比较来学习,对于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教师强调重要知识点,由学生自己来学习本子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书中我们得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预谋已久的,是中国无法避免的一场战争。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思考一下,作为战争的另一方,中国又是什么情况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找同学回答:
一、小农经济解体,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
二、政治上清政府腐朽统治;
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军备废弛,出现北洋海军;
此时我们可以看到,清政府统治腐朽,日渐没落;日本又虎视眈眈,此时列强又抱何态度呢?
教法
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提问法
学生学习方式
读书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
评价方式
客观公正
教具
教科书、幻灯片
教学过程
内容
说明
组织课堂
课堂导入
提问
小组讨论
上课!同学们好!老师好!
首先让我们观看几幅图片,大家从图片中可以发现什么?这是今年的九月末出现出现的新闻,我们可以发现,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转发,新华网、中华网、腾讯大辽网、新浪、百年前的战争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我们对它这么重视?中日爆发的这场战争对于当时的两国又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新的一课。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15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前半部分——中日甲午战争的背景。
授课题目
第14课
中日甲午战争
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中日甲午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中日甲午战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并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史料的搜集、梳理与运用的能力。
2、掌握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3、了解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学会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在战斗中,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
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重点难点
1、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
2、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美: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英: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
德、法:趁机夺取新的利益
俄:侵略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准备尚未就绪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此时的列强对于中日之间即将爆发的战争是持默认态度的,那么究竟是什么事件使得中日爆发了这场战争呢?请大家阅读教材正文大字部分第二段。
朝鲜东学党起义
以上就是中日甲午战争的背景。
最后,全班一起来总结,并做习题来巩固。
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中日甲午战争并不是偶然发生的战争,它是日本蓄谋已久的,列强对此持默认态度的一场战争。下节课,老师将带着同学们学习中日甲午战争的过程、结果以及他=它带给我们的影响。
学生读课标
学生回答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帮助下,让学生讲一讲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的英雄事迹,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
LiaoningNormalUniversity
(2013级)
学科教学论教案
题目:15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专业:历史(师范)
班级序号:2班4号
学号:************
*******
*******
2015年12月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2013级教学教案
学 科历史学生姓名马莎莎完成日期2015年12月13日
下面请大家结合教材看一下课标要求,找一名同学为我们大声朗读一下。(学生读课标,老师写板书)
非常好,下面我们就根据课标要求一起来学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首先我们来思考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百年前清政府会和日本爆发中日甲午战争?”大家结合教材思考一下。
找同学回答:
日本在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过程中,确立了以侵略中国和朝鲜为核心的对外扩张政策——大陆政策,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