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案)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入手,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拉近历史与现
实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以情景设置、材料解析、分组讨论为主,课件
演示为辅助手段,采用开放式、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
时要深入浅出。 教学策略选
2、在理性分析的同时,不能忽视个人对历史的主 择与设计
观感受,更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鼓励学生发表自己
的观点,培养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总结问题,用辩证的观
点分析问题,用长远的观点看待问题。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图,同时播放
《七子之歌·台湾》,“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教学过程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
英魂,精忠的赤血点燃了我的家传。母亲,酷严的夏日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 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历史
教学课例名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的狂潮》
称
甲午中日战争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八国联军侵
华,构成了列强侵华的主要线索。它在给中华民族带来
深重的灾难和耻辱的同时,也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
所未有的民族觉醒。此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历
(2)、组织学生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的英雄故事。 (3)、学生讨论:清政府为什么会战败? 3、勿忘国耻 (1)、多媒体展示《马关条约》签订场景 (2)、教师简介条约内容,学生结合教科书归纳。 (3)、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 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4)归纳《马关条约》的危害及影响。 (5)瓜分中国的狂潮:讲述了三国干涉还辽,各 国在华租海湾和划分“势力范围”。
史舞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出现了。因此,也可以
历史教案-瓜分中国的狂潮

历史教案-瓜分中国的狂潮一、教学目标1.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
2.掌握列强侵略中国的过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教学难点:分析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以及中国在此过程中的抗争。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状况,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个时期的中国会成为列强的侵略目标?2.列强侵略中国的过程讲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过程,包括:甲午战争:1894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门户开放政策: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各国在华利益均沾。
俄国侵略东北:1900年,俄国侵占中国东北三省。
英国侵略西藏:1904年,英国发动侵藏战争,侵占西藏。
法国侵略云南:1908年,法国侵占云南。
3.列强侵略对中国的影响分析列强侵略对中国的影响,包括:经济: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大量掠夺中国的资源,使中国经济陷入困境。
政治:列强干涉中国内政,导致清政府政治腐败,加剧了社会动荡。
文化:列强对中国文化的侵略,导致民族自尊心受损,民族意识觉醒。
民族:列强侵略加剧了民族矛盾,激发了民族主义情绪。
4.中国的抗争讲述中国在这场瓜分狂潮中的抗争,包括:戊戌变法: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戊戌变法,试图挽救民族危机。
东南互保:1900年,东南各省宣布自治,抵制列强侵略。
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结束封建帝制。
5.小结6.作业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述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引导学生认识民族危机,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结合当前国际形势,让学生认识到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要性。
五、教学资源1.图片: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状况、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图片。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说课课件完美版】

说教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计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4.瓜分中国狂潮 5.升华提升
2.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设计
6.知识梳理
3.《马关条约》的内容 及危害
说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中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学校叫什么名字吗? 学生回答之后,出示福州船政学堂的鸟瞰图。
创建于洋务运动期间,船政的创建不仅寄托着清政府强国立威的美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日本很早就有侵略中国的野心, 蓄谋已久,侵略中国是必然的。
说教学设计
材料二 “而同时期的中国,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 洋务等强兵政策不但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国家经济和国 防力量难以得到加强。清朝政局日趋衰败……”
———日本常槃大学学者 材料三 日本……岁添巨舰。中国自十四年(光绪十四 年,即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 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
——李鸿章 根据材料二、三概括甲午战争前清政府的状况。
清政府日趋腐败,军备废驰
说教学设计
材料四 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 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1892年,日本提前完 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扩军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 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 包括6个野战师和1个近卫师。战前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艘、 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72000吨,超过了北洋海军。
②赔款2100万元;
②赔银二亿两;
做军费,迅速成为军事强国
③五口通商 (广州、厦门、福州、宁 波、上海)
④协定关税。
③增开口岸 (重庆、沙市、苏州、 杭州)
④在华设厂。
③侵略深入腹地,便利了掠夺 夺富庶的长江流域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
强瓜分中国狂潮【学习目标】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知道《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了解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2.分析马关条约的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3.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导入新课】师: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氯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一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在七子之歌台湾中,我们我们知道,经历过血雨风霜的台湾呼喊着想要回到祖国的怀抱,那么你们知道在19世纪末期祖国的宝岛台湾有着怎样的经历呢?【讲授新课】教师讲述:19世纪日本间谍在中国进行秘密活动,实际上与日本的对外扩张政策密切相关。
这一政策随着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的不断增强而趋于成熟,并在甲午战争中得以实施。
1.背景:展示材料1,教师:根据材料指出,日本制定“大陆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展示。
图片边分析展示:教师:1868年,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也开始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并把“大陆政策”定为其基本国策,而侵略中国则是其实现称霸世界野心的必然战略步骤。
教师:说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材料3当时日本政府断定此时是发动战争有利时机是什么?朝鲜东学党起义。
清朝陆海军备不足为惧。
3.战争经过过渡:早在宣战之前,日本已制定好侵略中国的作战计划,而仓促应战的清政府,却拿不出一个明确而有力的作战方针。
日本主动进攻,清政府被动防守,战火从朝鲜战场逐渐转移到了国内。
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了解一下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主要战役、重要人物及其结果。
(1)结合教材找出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
役及涌现出的英雄人物,把表格补充完整,看谁找的又快又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设计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理解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史实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加深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英勇抗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马关条约》的危害;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和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氟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妈一起学习第 5 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二)、讲授新课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实力迅速发展,正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对外扩张的欲望十分强烈。
而且日本自古以来便觊觎朝鲜半岛,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不少人士都大力鼓吹“征韩论〃。
1876年,日本以武力打开朝鲜国门,强迫朝鲜政府签订不平等的《江华条约》,随后列强纷至沓来,到1882年《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的缔结,朝鲜的门户全面开放,从此引发了朝鲜深重的民族危机。
全琫准(1854年〜1895年),是朝鲜西南部全罗道古阜郡人,自小生活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他,深刻地体会到朝鲜统治阶级的腐朽统治对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认识到推翻朝鲜统治阶级的腐朽统治的必要性,很早就萌发了反抗的意识。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课题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单元第二单元学科历史年级八年级教学背景分析1、课标要求(1)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2)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2、教材中的地位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课是《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所以,本课内容的核心应该是进一步加剧民族危机的“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马关条约》签订的影响以及在甲午战后,各国在利益驱使下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本教材是根据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过程,历史事件发生的事件顺序来展开。
我准备通过“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三个子目,叙述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过程,分析《马关条约》内容得出该条约签订的影响,做到论从史出。
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一定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是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辩证思维能力较弱,缺乏主动性,自主学习的能力还不强。
为此我采对策:读图学史,创设情境,形象掌握史实。
通过研读史料由浅入深问题探究引导学生攻克知识难点,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三国干涉还辽和“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等基本史实。
2.通过研读教材和史料,理解《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我国民族危机加剧、“瓜分”中国狂潮之间的关系;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3.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学重难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教学难点:《马关条约》的影响及其与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六单元 第一课 第3框(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 人教版 教案

一、教学目标1.回顾已学知识,知道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2.观看视频,再现甲午战争的过程;列举感受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3.识记《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对比《南京条约》、《北京条约》与它的内容,分析、归纳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4.研读史料,知道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5.分析图表,了解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的概况,简析它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6.自主学习,讲述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概况和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2.难点:《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原因。
三、教学策略1.本课的教学活动以启发、引导为主,研读史料、图表法、多媒体课件演示为辅,引导学生的思维由集中到发散,由发散到集中,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2.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从教科书、课外读物及有关视频(如《甲午战争,余音回荡》)中收集有关本课题的资料。
3.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准备好相配套的图册。
四、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看书本P94《时局图》(3)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任务:a为什么美国要提出“门户开放”政策?b“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是什么?c.“门户开放”政策为什么被各国接受?d.“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有何影响?(4)结合整理的表格和《时局图》,你发现了什么?看书自主学习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
也才上演八国联军侵华的悲剧。
所以打好这块内容的基础,能让学生对此时的中国有更清楚的认识,便于对以后知识的理解课堂小结(1)根据板书进行知识的梳理,点题(2)以史为鉴:作为中国青少年,你对这段屈辱的历史有着怎样的思索与感悟?回顾整堂课的知识,说出本课标题: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国耻永不忘,民族当自强。
通过本环节,师生互动,梳理本堂课的知识点并点题,不仅可以为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更能让学生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学习有所收获,学以致用五、板书设计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日本强大,图谋侵华(根本原因)朝鲜起义,挑起事端(直接原因)六、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1)该教学设计合理,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逻辑,从原因、过程、影响等娓娓道来,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学生学得很扎实。
【教学方案】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教学方案】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掌握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3)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内在联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剖析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2)运用历史地图、时间线等方式,展示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3)采用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探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民族命运的关切和爱国情感;(2)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3)引导学生反思历史,汲取历史教训,珍爱和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3)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内在联系。
2. 教学难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及其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关系;(2)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中国的影响;(3)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教学内容:(1)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2)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3)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内在联系。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2)分组讨论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3)全班讨论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关系。
4. 案例分析:(1)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典型战役;(2)分析列强在中国瓜分过程中的具体举措;(3)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内在联系。
5. 总结与反思:(1)总结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教训;(2)引导学生反思历史,珍爱和平;(3)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2. 知识掌握:检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3. 历史观树立: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历史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课标:2-3-8 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2-3-9 讲述近代人们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
解析近代中国能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二、【教材简析】:
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频繁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进行着不屈不挠的应用抗争。
本课围绕“侵略”与“反侵略”这两条主线。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叙述了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此后相继而起的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甲午战争以及《马关条约》的概况,
2.了解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置展馆参观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问题分析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
提高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3.通过看图讲故事,培养学生用历史语言概括历史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深刻理解落后不就要挨打,闭关则衰、开放则兴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基本概况
难点:理解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五、【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2.通过材料分析,让学生明白“论从史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情景模拟,增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过程设计】:
师:出示图片和课题:出示丘逢甲的图片和春愁的诗。
生:朗读诗歌,回答问题:这首诗写于那一年?为什么“四万万人同一哭”?台湾割给了哪个国家?
根据学生回答导入到“甲午中日战争”。
过渡: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参观甲午中日战争纪念馆!(四个展厅一一参观)
1.教学环节一——展厅一:战争的背景
师:出示材料,明治天皇的御笔信,材料两则。
生:阅读材料,分析甲午战争的背景。
根本原因:日本出台“大陆政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设计意图:明确甲午战争是日本政府推行扩展政策的必然结果。
导火线:1894年,朝鲜爆发起义。
2.教学环节二——展厅二:战争的过程
师:出示甲午战争过程线路图,引导学生用历史语言描述战争的过程。
生:讲述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感人一幕。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中国爱国官兵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师:引导学生看课本了解“旅顺大屠杀”。
3.教学环节三——展厅三:战争的结果
师:出示战争结果:清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师:出示慈溪太后和明治天皇的图片和观点。
生:试着分析甲午战争中国为何败?
师:出示《中日马关条约》内容: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出示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图,回顾两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与之对比,理解列强的侵略有沿海深入到内地,说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一步步加深。
生:根据条约内容,说说带来的危害。
师:出示台湾地图和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我们要坚决维护祖国的和平统一。
师: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你有何看法?
生:《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师:出示材料,结合课本P94内容,说说甲午战争对日本和中国各有什么影响?
根据学生回答,过渡到下面的内容。
4.教学环节四——展厅四:战争的余波
师:仔细观察教材图8—12,思考问题:1.甲午战争后,列强以哪种方式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列强还以哪些方式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3.对中国会带来什么危害?
师:出示诗歌和图片,找一找:哪些国家在中国有势力范围?它们的势力范围分别在哪里?
在此基础上出示: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师:(叙述)从此以后,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一天天膨胀起来。
出示问题:1:为什么美国要提出“门户开放”政策?2:“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是什么?3:“门户开放”政策为什么被各国接受?4:“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有何影响?七、【课堂小结】
今天的参观带给你什么样的感悟?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八、【板书设计】: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1.战争背景
2.战争经过
3.战争影响
4.战争启示
九、【反思】
本节课是在805班上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一般,所以设计问题的时候难度不大,以“是什么”的类型为主。
最后一个环节是感情升华,“对于甲午战争的惨败,你对于现在国家的发展有什么感想”。
一节课的设计时间把握上,前面25分中左右是“甲午战争”,10分左右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最后5分钟是交流“甲午战争的启示”。
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总体状态良好。
但是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还有待提升,比如问道“由P94图8—12这幅图反映日本对于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是什么”就回答不出来。
反映
出学生的解题思路还不够清晰。
对于这道题,首先抓住图中的“八幡制铁所”这是一座工厂,由此得出“建工厂”是当时的侵略方式,因此答案是“资本输出”。
所以,之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会从材料中的信息提炼知识点是难点,也是重点,应该加强训练。
2015.5.20 卢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