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宫博物馆建筑设计
调查的原因及目的

调查的原因及目的:出土文物是一个民族文明发展的高度,通过研究出土文物对历史的价值影响,可以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扩展和影响力,增强民族凝聚力、国家文化软实力。
而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出土文物较全面地反映了2000多年前南越国时期岭南地区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的概况,对研究秦汉时期岭南土地开发、生产、文化、贸易、建筑等状况以及南越国历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且西汉南越王墓原址位于广州市,便于我们进行实地调查考证。
调研方法:实地调研以及个人访谈,查阅历史文献调查时间:2014年05月至19月调查地点: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调查分工:小组内部分成五个小组,包括查阅相关资料、撰写报告小组、实地调研小组、查阅文献小组、查阅调研报告相关资料及格式要求小组,各小组各司其职。
调查对象: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里出土文物以及博物馆相关人士心得体会:小组成员余晓芬:参观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我们来到位于广州市解放北路的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参观,这是两千多年以前的西汉南越王赵昧的墓。
于1983年被发现,在广州市政府的支持下在原址建成了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
博物馆共三层,进入博物馆大门,第一层左边是电教室,用电视录像播放古墓发掘时的录像。
右边是陶瓷、礼品展览室,游人可以在这里选购自己喜欢的物品。
二、三楼是与河南省博物馆联合展出的青铜器和杨永德伉俪捐赠的陶瓷枕,这些青铜器展品都是在河南省境内发掘出来的汉、周时期的青铜器。
今天的参观使我们受益匪浅,认识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封建社会的残忍制度。
鼓励我们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强盛。
对我今后学习历史有了更大的帮助。
小组成员何琼宇:参观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心得体会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藏品之精、之系统在国内外早有盛名。
它所依托的1983年发现的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眜之墓,是岭南地区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唯一汉代彩绘石室墓。
南越宫苑遗址八角形石柱的海外文化因素考察

Observation of the Exotic Cultural Factors of the Octagonal Stone Pillars Unearthed at the Royal Palace and Garden Sites of the Nanyue Kingdom 作者: 全洪[1];李灶新[1]
作者机构: [1]南越王宫博物馆
出版物刊名: 文物
页码: 69-78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10期
主题词: 南越国;建筑构件;交通路线;考古材料;交通史;石柱;岭南地区;
摘要:南越国(前203~前111年)宫苑遗址在今广州市老城区内,其中石构水池和曲流石渠出土有八角形的石柱和栏望柱等石质构件,推测为当时的水榭建筑构件。
笔者认为,这些八角形石柱不是当时岭南地区传统,且在同时期(前2世纪)全国范围内未见相似者,而在时值巽伽王朝的西印度出现大量八角形柱,二者在形制和加工方式上均具有很强的相似性。
结合中印两国交通史以及交通路线地区的考古材料,推测八角形石柱形式是经中印南海道传播而来,这种传播并非驿站式的接替传播,而是工匠间意识层面的传播。
西汉南越王墓

西汉南越王墓西汉南越王墓——中华巡礼西汉南越王墓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内,是一处重要的历史遗址。
它是西汉时期南越国(公元前207年至公元前111年)的国君墓葬,也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大、最完整的西汉陵墓群之一。
西汉南越王墓的发现和考古工作始于1983年,当时,在广州越王博物馆所在地的土地上,发现了一座古墓的墓坑。
后来,经过多年的考古挖掘和保护修复,揭示了这座墓葬的规模和内部结构,也让世人对西汉时期南越国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座墓葬的宏伟规模让人惊叹。
墓葬总面积达14,000平方米,其中包括墓地、墓园、陪葬建筑和文物陈列馆等。
整个墓园坐北朝南,由前园、中园和后园组成,形状呈长方形,规划布局严谨。
墓葬墙壁由大型块状花岗石垒砌而成,坚固耐久,仍保留着千年前的辉煌。
墓葬内部的陪葬建筑也是西汉时期建筑艺术精品的代表。
主要有前殿、后室、东西厢房以及中轴线上的各种陪葬建筑。
前殿是南越王的接待厅,其规模宏大,结构独特。
后室是南越王的主葬室,其中的石室保存完整,石棺仍然静静地躺在其中。
东西厢房用于存放陪葬品和周边物品,展示了当时南越国的繁荣和骄人成就。
在墓葬内发现的大量文物也带给我们许多惊喜。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南越王的陪葬品珍宝。
考古学家在墓室内发现了许多由金、铜、玉、石等制作的饰品、礼器,其中最著名的是一套金制珠宝。
这套金制珍品精美绝伦,包括玺印、耳坠、饰环等。
它们的制作工艺精湛,展示出了当时的高超工艺水平。
此外,在墓葬中还发现了大量的陶器、青铜器、玉器等生活用品和仪礼器物。
这些文物不仅为研究西汉时期的社会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文物证据,也丰富了我们对南越国的历史文化的认识。
西汉南越王墓不仅是一座古代墓葬,更是一座历史博物馆。
它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吸引了大批游客和研究者的目光。
它向人们展示了西汉时期南越国的繁荣和辉煌,带给我们对古代历史的思考和对文明发展的启示。
保护和传承西汉南越王墓是我们的责任。
交际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博物馆展览文本翻译研究——以南越王宫博物馆为例

【博物馆学】Museology广州,一座具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岭南文化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近现代中国革命策源地以及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具有多元丰富的文化魅力。
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不仅有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文王墓等考古遗址,也有光孝寺、六榕寺、怀圣寺等宗教遗迹,还有五仙观、镇海楼、陈家祠、余荫山房等风景名胜,每年有数以亿计的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
各类博物馆作为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被誉为精神的家园、知识的殿堂、城市的客厅、文明的窗口,是外国友人认识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
位于广州市老城区中心的南越王宫博物馆,是一座以南越国宫署遗址为依托的大型考古遗址类博物馆,遗址以南越宫殿与御苑遗迹为核心,由下至上叠压着从秦汉至民国共12个历史时期的考古遗迹,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精华所在,也是广州作为岭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的历史见证。
2012年由南越国宫署遗址等6处史迹组成的“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随着博物馆全球化发展的加速和外国观众人数的日益增加,南越王宫博物馆的外宣翻译尤为重要。
博物馆的展览文本是对外传递信息的桥梁,对介绍馆藏文物及其历史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翻译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游客的参观体验和文化传播的顺利与否,决定着博物馆对外宣传的成败,不容小觑。
1 交际翻译理论概述20世纪80年代交际翻译理论开始在英国兴起,其核心概念是翻译行为需忠于译语和译语文化,不给读者留下任何疑惑和晦涩难懂之处。
著名的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Peter…Newmark)在他的专著《翻译研究途径》(Approaches…to…Translation,1981年)中首次提出语义翻译(Semantic…Translation)和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Translation)两大概念。
他认为语义翻译是指在符合译语语义和句法结构的条件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本的语境意义。
南越王宫博物馆大楼电梯基本规格一览表

3
L7,L9~L12 室内扶梯技术规格书
序 号
参数
1 电源
规格 380V, 50Hz,3 相 5 线制
2 曳引机:
EC-W1(OTIS 原厂原品牌)
3 控制柜:
OTIS 原厂原品牌
4 平层梯级数:
2级
5 倾斜角度
L7:30°; L9~L12:35°
6 提升高度(毫米)
L7:5050mm;L9~L12:4500mm
800
陈列展示楼
货梯
L5 Gen2-CN-MRL 1 3000
设备服务楼 无机房客梯 L6 Gen2-CN-MRL 1
1000
遗址保护主楼 遗址保护主楼 陈列展示楼
自动扶梯 L7 全室外型 自动扶梯 L8 自动扶梯 L9~L12
LINK LINK LINK
1 1000 1 1000 4 1000
设备服务楼
3850
3
9
2325*2000 1300
3850
5
17
1950*1800 1300
3850
4 2 30°
13.5 3900*2800
4.5
2400*2000
5050mm
1650
1700 1300 15682
5000 3850 ——
30° 7900mm
1650
20874
——
35° 2
4500mm
1650
碳钢板黑色喷涂
17 裙板
碳钢板黑色喷涂
18 自动扶梯的布置:
单梯布置
19 梳齿板和楼层板
铝地板带凹槽, 黑色喷涂,表面打磨
20 梯级:
不锈钢梯级(黑色)
21 梯级安全线
参观感想800字 参观南越王博物馆

参观感想800字参观南越王博物馆我的爸爸妈妈在泰国是导游,我经常跟他们参观金碧辉煌的泰国皇宫和各种各样的博物馆。
今天,我们小留学生班的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南越王博物馆,听说那里不仅非常漂亮,非常大,而且还有两千多年历史,我很兴奋,因为我还没有见过两千年的文物呢!。
早晨,背着背包出发了,到了南越王博物馆,下车就看见很气派的大门。
进了大门,导游带领我们来到一个很大的墓室,她说这是南越王的墓室,里面发现所有的文物,我惊奇的发现这里还有殉葬室,我问导游:“为什么有殉葬室呢?”导游说:“因为南越王死后,要有人陪皇帝一起被埋在地下。
”我感到不可思议,让活人给皇帝陪葬。
”后来,我们进去了博物馆里面去欣赏文物,我一进去就看见南越王死时穿的衣服,叫丝缕玉衣。
那件衣服是200多片玉石和黄金一起做的。
我还看到角型玉杯,那是一个很像犀牛角的杯子,听说用角型玉杯装有毒的水,毒会消失掉,我又看到纯玉做的玉舞人,玉舞人在翩翩起舞,张着嘴巴,好像在说:“你们看,都过了2000多年了,我还是那么漂亮。
”欣赏完了玉舞人,我走到南越国长生不老的药的展示窗口,听导游说,两千年前,给南越王吃过,但是他还是死了。
那药都是五种石头做的,有五种颜色,叫五石散。
这个传说可能是真的,但我觉得是假的,因为皇帝吃后,没有效果,还是死了。
最有趣的文物是烧烤炉,我真没有像到,两千年前时还有烧烤吃。
我还看到一个文物叫气死蚂蚁,把它挂在墙上,蚂蚁如果爬上去偷吃食物,就会掉进水里,所以又叫气死蚂蚁。
我进了一个小门,就看到了虎符,虎符是一个将军用的,它的形状是一个威武的老虎,它可以调动千军万马呢,我看了很羡慕,仿佛自己就是两千年前的将军,在南越国拿着一把2000年的刀和虎符,说:“士兵们,冲啊!”我还看到皇帝用的金印,老师说它还比虎符厉害,金印的样子是一条游龙,盘曲成S形,龙头伸向一角,龙的身上的鳞片让我看得一清二楚。
有了金印,所以的将军和老百姓都要听他的话。
我又仔细观察了这个金印,发现它并没有因为两千年的时间而变得灰暗,现在它还是金光闪闪,神气十足,好像在说:“都过了两千年了,你们看我还在闪闪发光呢!”今天是我难忘的一天。
广州南越王博物馆旅游攻略

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州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
赵眜是赵佗的孙子,号称文帝,公元前137年至122年在位。
该墓于 1983年6月被发现,挖掘完毕即在原地建立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发掘时,出土文物中有“文帝行玺”金印一方以及“赵眜”玉印,证明陵墓主人的身份。
南越文王墓的出土,被誉为近代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西汉南越王墓已开辟为博物馆。
南越王墓主人是南越开国之君赵佗的孙子——第二代南越王赵眜,其尸身穿丝缕玉衣。
陵墓的建造距今已有2100多年。
陵墓中有15名殉葬人和1000多件珍贵的随葬品,主要是玉器和青铜器。
南越王墓的发现为研究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历史以及汉越民族文化的融汇等问题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
发掘后,墓室就地保护,并在其旁边辟建了占地1.4万平方米的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
南越王墓劈山为陵,从象岗顶劈开石山20米,凿出一个平面“凸”字形的竖穴,再从前端东、西侧开横洞成耳室,南面开辟斜坡墓道。
墓室以红砂岩石仿照前堂后寝的形制砌成地宫,墓顶用24块大石覆盖,再分层夯实而成。
墓室仿照生前宅居筑成,墓室坐北朝南,前三后四共7室,宽12.5米,长10.85米。
墓主居后部中室,前厅后库,前部东西为耳室,后部东西为侧室。
殉葬者共15人,其中姬妾4人,仆役7人。
南越王墓是岭南地区汉墓中出土文物最多、考古收获最大的一座。
它的发现,为研究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开发、物质文化的发展、南越历史,以及广州早期城市的历史发展、汉越民族文化的融汇等,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
不少在南越王墓出土文物,被世人誉为“岭南文化之光”和“国宝”。
交通5、6、10、21、24、30、33、58、63、101、122路公交车越秀公园站下。
门票十人以上团体票10元,散客12元,持老人证或身份证70岁以上可免票。
开放时间:9:00-17:30住宿中国大酒店是广州最早的几家五星级酒店之一,名贵高雅,地理位置非常好,离广州火车站及交易会馆、流花湖公园仅几步之遥。
多朝代重叠考古遗址南越王宫景观设计

十分精美。除此之 91、,展 示厅 内还有保存较 完整的元 代官署地砖铺装等考古遗址 ,游客均可以近距离进行 观赏 。
陈列展示楼 陈 列展 示楼 为 “L'’形 ,西翼 顶部跌 级 及首层 架 空、北翼 的3层巨洞 ,都力图使简洁中富有 变化 。设计 师受到遗址发掘 时保 留的蕴含2 000多年历史堆积 层 的 “关键 柱”的启发,把建筑 的外墙处理 成层迭 形, 不规则的 凹凸层迭,表 达了历史 的沉淀。陈列展 示楼 设置 “走进南越王宫… ‘南汉王宫”和 “名城广州二千 年”三个展 厅'其余空间作 为内部办公、研 究、库 房等 功能。展 示楼 内藏 众多出土文物,是了解广州两千多 年来历史积淀 的好地方。
南越国 “曲流石渠”遗址保护主楼 “曲流石渠”遗 址保护 主楼 南临中山四路,跨度
3O m.利用南北 面的室外楼梯 ,形成 两个 体块 咬合造 型,外墙 以实墙为主,只在东西 两端出入 口做了大片 玻璃,对比强烈,与西面的平台连成一体,突显厚重。 东端领票处及 入口均为侧面内凹走道,走道旁砌筑有 花基 ,植 有罗汉松等 观赏植物。保护主楼内是考古挖 掘的重要 遗址地 ,有从 秦汉 至明清的水池 、水井、水 渠、墙 基 、砖面等历史遗 迹共 几十处 。遗 址 上方架设 栈道 ,游客便 可由此参观 “曲流 石渠”等遗 址;遗 址 上方还设有一条靠 北的天桥,横跨连 接二楼 的东侧展 厅和西侧考古科普卮 观众在室内参观 完遗址本体之 后,可漫步 到屋 顶,进 入1:1模拟 曲流石渠的屋顶绿化 景观中,感受真实的绿化 场景 和氛 围,加深 对遗址信 息的了解和认 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