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曲中桔霉素的发酵,分离,纯化现状与改良
红曲的应用状况及发展

滁州学院课程论文题目:红曲及红曲色素的应用与发展趋势课程名称食品添加剂考查学期2014 / 2015 学年第一学期考查方式课程论文姓名苏丹学号专业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成绩指导教师蔡华珍红曲及红曲色素的应用与发展趋势摘要:红曲是具有我国特色的自然资源,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等行业。
该文中介绍了红曲色素及功能性红曲在国内外的生产及市场现状,考察了红曲在开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并展望了功能性红曲在国际市场中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红曲;红曲色素;应用领域;发展趋势Abstract:Red koji is a kind of natural resour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and has been extensively used in food and medicine industry. Currentsituation about its production and market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In addition, the problems in R&D, application andtrend of functional red koji are reviewed also.Key word:red koji;Monascus pigment; application; trend前言红曲是一种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药食两用品。
近年来,由于合成色素的安全性受到质疑,天然色素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近年来药理学家发现,红曲入药,是一种出色的降血脂、降血压天然药物。
在李时珍主编的巨着《本草纲目》一书中即收载有若干个含有红曲成分的治病良方。
中国中科院研究人员开发的以红曲为原料的降脂新药“乐脂平”,疗效可与美国公司开发的他汀类降脂药物媲美,国外称之为“中国他汀”。
桔霉素检测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桔霉素检测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李秀利;曹学丽;廖永红【摘要】Citrinin is a toxic secondary metabolites produced by severalfungi ,w hich exists widely in food. The mycotoxin is hepatonephrotoxic and implicated in disease outbreaks in animals and humans. In recent years ,it attracts wide concerns in the field of food safety ,and its detection methods are continuous-ly improved. In this paper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toxicities ,sources ,sample pre-treatment and analytical methods of citrinin were reviewed in detail ,and the detection of citrinin in monascus products and red sufu ,a vast consumptive traditional Chinese food were also discussed.%桔霉素是霉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在食品中广泛存在,对人和动物具有肾毒性,近年来在食品安全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桔霉素的分析检测方法也不断发展进步。
文章对桔霉素的理化性质、毒性、来源、及其分析方法、前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综述,并对我国食用历史悠久、食用量大的红曲及其相关产品中桔霉素的分析检测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名称】《分析仪器》【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6页(P1-6)【关键词】桔霉素;分析方法;前处理方法;食品;红曲产品【作者】李秀利;曹学丽;廖永红【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食品添加剂与配料北京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048;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食品添加剂与配料北京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048;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食品添加剂与配料北京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048【正文语种】中文1 前言桔霉素(citrinin)分子式为C13H14O5,分子量为250.25,结构式如图1,是一个醌类的甲基化合物,具有荧光特性(λex=331nm,λem=500nm),在低pH、β-CD环糊精溶液、乙腈、醋酸环境中荧光性会加强[1]。
红曲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红曲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阅读笔记1. 红曲菌Monascus spp.隶属真菌门子囊菌亚门不整囊菌纲散囊菌目红曲科红曲属,以菌丝体及孢子入药,菌株大致可分为3种:安卡红曲霉Monascus ankasp.、丛毛红曲霉Monascus pilosusSato及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Went。
其培养物大多呈现紫红色,古代称丹曲,又称红曲,主要以大米为原料,接种红曲菌发酵而成。
红曲在我国的使用历史已有1000余年之久,广泛用于中药、酿酒、食品着色等方面。
红曲味甘,性温,归肝、脾、胃、大肠经,具有消食和胃、活血止痛、健脾燥胃之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其含有的他汀类、脂肪酸、甾醇、色素等成分具有调节血脂、抗炎、抗肿瘤、抗氧化等药理作用。
20世纪70年代,日本学者从红曲中分离筛选出了具有调节血脂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质莫纳可林K,掀起了对红曲研究的热潮,至今已取得了斐然成果。
2. 红曲中的化学成分分类代表药物莫纳可林类洛伐他汀,成为首个上市的调脂药,其能够显著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水平,是他汀类调脂的代表药。
近年来,洛伐他汀的抗肿瘤作用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其对肺癌、胃癌、鼻咽癌、宫颈癌等多种常见恶性肿瘤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甾 1.麦角甾醇又称麦角固醇,是红曲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主醇类要维生素类化合物,也是微生物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
麦角甾醇为维生素D2的前体物质之一,经紫外线照射发生结构转化生成维生素D2,参与人体内钙和磷的代谢,并影响细胞增殖分化。
研究发现,维生素D2还和癌症、骨质疏松症、自发性免疫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有关。
麦角甾醇可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模型小鼠的血糖水平,为麦角甾醇用于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2.豆甾醇又称豆固醇,是一种植物甾醇,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种子中。
红曲发酵过程中桔霉素和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及控制对策刍议

文章编 号 : 0 2 5 4 — 5 0 7 1 ( 2 0 1 7 ) 0 8 — 0 1 2 5 — 0 5
d o i : l 0 . 1 1 8 8 2 4 . i s s n . 0 2 5 4 — 5 0 7 1 . 2 0 1 7 . 0 8 . 0 2 7
De t e c t i o n me t h o d s a n d c o n t r o l s ra t t e g i e s o f c i t r i n i n nd a a l f a t o x i n s d u r i n g Mo n a s c u s f e r me n t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生 产 过程 中如 何快 速准 确 检测 桔 霉素 和 黄 曲霉 毒素 以及 如 何有 效 进行 控 制 , 成 为 了 当前亟 待解 决 的 问题 。 该 文对 近 年来 国 内外对 于 红 曲产 品中 桔霉 素 和黄 曲霉 毒 素 的检 测方 法 以及 控 制策 略进 行 了综 述 , 同时分 析 了各 检测 方法 的优缺 点 , 以期 为提 高 红 曲产 品 的安 全 性提 供 一 定 的参 考 , 从而 促进 我 国传 统 红 曲产 业 的发展 。 关键词: 红 曲; 桔霉素; 黄 曲霉毒 素 ; 检测 方 法 ; 控 制对 策
S i c h u a nP r o v i n c e nd a MO S T , P h a r ma c yC o l l e g e , C h e n g d u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ad r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C h e n g d u 6 1 1 1 3  ̄C h i n a )
红曲色素和桔霉素代谢调控方法的研究进展

抑 制 桔霉 素 的产生 成为 解决这 一矛 盾的 关键 。文章介 绍 了国 内外红 曲 色素和桔 霉素 的代谢调 控 方 法的
研 究概 况 ,主要 包括 茵种选 育 、发 酵工 艺优 化及 基 因工程 等 来达 到调控 目的 ,通过 掌握 红 曲茵代 谢 调 控
网络 ,研 究 红 曲茵产桔 霉素 的代谢 途径及 途径 中的代谢 机 制 ,进 而综合 分析调控 红 曲霉合 成代谢 桔 霉素
存在 的问题 并提 出应 对措施 ,对推 动红 曲产 品的 出 口和红 曲产 业的健康 发展具 有 重要 意 义 。
关键 词 :红 曲 茵 ;真 茵毒素桔 霉 素 ;红 曲 色素 ;调控
中图分类 号 :TS201.57 文献 标志码 :A
doi:10.3969/].issn.1000—9973.2018.02.045
第 43卷 第 2期 2018年 2月
中 国 调 味 品
China Condiment
专 论 综 述
红 曲色素 和 桔霉 素 代谢 调 控 方 法 的研 究 进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黄 颖 颖h ,陈慎 ,杨 成 龙h ,陆东 和h。
(1.福建省 农业 科学 院农业 工程 技术研 究所 ,福州 350003;2.福 建省农 产 品发酵 加工 工 程技术 研究 中心 ,福州 350003)
(1.Institute of Agricult 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Fuj ian Academ 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zhou 350003,China;2.Fuj Ja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Ferm entation Processing,Fuzhou 350003,China)
红曲红色素深层发酵桔霉素的控制

2 11 培养 基 .. ( )分 离培养 基 P A:2 % 马铃 薯 10 m , 1 D 0 00 L 葡萄 糖 2 g 0 ,琼脂 2 g 0; ( ) 分 离 培 养 基 C A:蔗 糖 3 ,酵 母 膏 2 Y %
对人畜有害的真菌毒素桔霉素 ( ii n ,使红 Ctn ) ri
曲菌产 品在世界 范 围 内应用 受 到 限制 ,P JBac .. l n
2 材料与方法
2 1 红 曲茵 优 良菌种 的选 育 .
认为,桔霉素的产生与红曲菌次生代谢产物的代 谢途 径 ,与红 曲菌培 养方 式 及 培 养基 组 成 密 切 相 关 ,同一菌株不 同条 件下可能产或不产桔霉 素,
产或低产桔霉素 ;③ 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培养基 ( 以大米、黄豆为主要原 料) 进行产业化大生产 ;红 曲红深 层 发酵低产或不产桔霉素 ( iii)的生 产工艺条件及控制方法 。 Ctnn r 关键词 :红曲菌 ;红 曲红色素 ;深层发酵 ;桔霉 素
Cinn c n r l n p o e sn n s u e r i o t r c s ig mo a c s r d i o i
( )化学诱变 2 制 备 孢 子 悬 浮 液 ,用 00 .1~ 0 1 2 O .MH N 3和
1 M醋酸 (H . )处理 ,震荡摇匀 5~ 3rn p 45 0 i,再 a 用 00 M a 2O .5 N H P 4作缓 冲液 ( H . ) 终 止 反 应 。 p 80 涂布平板培养 ( 温度 3 ~ 3℃ 、时间 6~ 8天 ) 2 5 。
N N 3.% ~ 04 ,MgO 02 ~ 04 ,黄 a O02 .% S . % .% 豆2 %~ 3 ,蛋 白胨 2 ~ 3 ,玉米 浆 02 % % % . %~
食品添加剂红曲红中桔霉素检测方法的研究

食品添加剂红曲红中桔霉素检测方法的研究 3柴秋儿 , 田亚琼 , 钟其顶 , 李惠宜(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 北京 , 100027)摘 要 食品添加剂红曲红中桔霉素限量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热点 。
目前 ,国内缺乏专门针对红曲红色素中桔霉素检测的标准方法 。
文中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桔霉素检测方法技术资料的基础上 ,通过试验 ,对 粉状样品预处理条件进行了优化 ,研究了适合我国生产的红曲红色素中桔霉素检测方法 。
粉状红曲红样品先用 体积分数 50 %乙醇配制成一定浓度的试样液 ,试样液在优化的树脂分离条件下进行洗脱 ,然后采用高效液相色 谱法测定洗脱液中的桔霉素含量 。
实验结果显示 :优化的树脂分离条件能较好地洗脱样品中的桔霉素 ; 配有荧 光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能较灵敏地检出桔霉素含量 , 方法检测限为 01 2 μg/ L , 基质加标平均回收率为1051 5 % ,相对标准偏差 ( RS D ) 为 21 2 % 。
关键词 红曲红色素 ,桔霉素 ,预处理 ,高效液相色谱红曲红是红曲霉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红色物质 ,为酮类衍生物[ 1 ]。
我国红曲红常规生产方式有2 种 ,1 种是以红曲米为原料 ,经萃取 、浓缩 、精制而得 到 ;另 1 种是以大米、大豆等为主要原料的液体培养 基 ,经红曲霉( M on a sc u s a n k a N a k a z a w a et s a t o ) 菌 液体发酵培养、提取、浓缩、精制而成[ 2 ] 。
市售产品以 液体深层发酵方法为主。
红曲红作为一种安全性高 的天然色素广泛用于各类食品中 。
日本是红曲红色 素生产和使用较多的国家 ,在肉制品发达的欧美等国 也有使用红曲类产品替代部分其他着色剂的需求。
1995 年 ,法国人 Bla n c 博士证实红曲霉菌产生真菌毒素 ———桔霉素 ( C it ri n i n ) [ 3 ] ,至此 ,红曲红的食用安全性受到挑战。
碱处理法脱除红曲色素中桔霉素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 1 材料
红 曲原 料 由福建 省古 田县平 湖酒 曲厂提供 。 薄 层层 析 板 采用 硅胶 G F 2 5 4 , 5 0 mmx 2 0 0 m m;上 海信 谊 仪器 厂生 产 。 其 它化学 试剂 为 分析纯 。
图 1为 不 同 处 理条 件 下碍 到 的红 曲 色素 于 k = 3 6 0 n m 处的薄 层色谱 扫描 图 。 如 图所示 。 未处 理 的红 曲色素 出现 7 个 色谱峰 , 其 中 . 5 0和 r h 6 . 6处 的色谱 峰发 生重 叠 ; 经 过 常温 碱 处理 6 h后 , R l o . 3 2处 的色谱 峰 基 本 消失 , . 5 0和
2 结 果 与 讨 论
2 . 1 红 曲色素 组分 的薄层 色谱
扩 张 以及上 皮细胞 坏死 。桔霉 素 可溶 于有 机溶 剂 , 红 曲色 素 的提 取采用 有机 溶剂 提取 。故采 用 目前 工艺得 到 的红 曲 色 素可 能含有 桔霉 素 。桔 霉 素 的存 在 给红 曲色素 及红 曲产
关键 词 红曲色素, 桔霉素 , 处理
红 曲是 以粮食 为原 料 . 红 曲菌 ( M o n a s c u s ) 培养 过 程 的
代谢 产 物…。 据 报道 , 从 红 曲中提取 的红 曲 色素 主要是 一些 红色和黄色组分U - ] , 不 但 可 以用 作 食 品 着 色 剂 , 而 且 在 医
2 . 2 . 2沸 水 浴 碱 处 理 时 问 对 结 果 的 影 响
4 郝 常 明. 罗袜 . 红 曲制 品的桔 霉素 ( e i t r i n i n ) f n ' ] 题 及应 对措 施 . 中 国食 品添剂. 2 0 0 2 ( 1 ) : 3 0 — 3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桔霉素
1.4桔霉素的发酵 桔霉素的发酵 研究结果表明, 在液态培养时, 提高通风量会促使桔霉素 的生成。对于通风量和搅拌转速来说,前者的影响更大。因 此在足溶氧需求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用低通风量。较高的 氮源含量, 会强化桔霉素的生成; 在液态培养基中,不同的氨 基酸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谷氨酸和丙氨酸可强化桔霉素的 生成, 而缬氨酸、组氨酸、色氨酸、亮氨酸可消除桔霉素 的生成。在液态培养中, 苹果酸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代谢产 物。分批补料(葡萄糖) 情况下, 苹果酸积累, 桔霉素大量产 生。
桔霉素
1.3桔霉素的毒性 桔霉素的毒性 桔霉素(Citrinin)是一种真菌毒素,具有肾毒性, 也被称为肾毒(nephrotoxin)。它是真菌产生的次 生代谢产物,对肾有毒害作用。桔霉索能减少肾 皮质和肝细胞中线粒体磷酸化的效率,抑制与呼 吸链有关的几种酶系的活性,减少线粒体基质中 的钙离子水平,影响膜转移和氧化还原系统,可 引起肾脏肿、尿量增多、肾小管扩张、上皮细胞 变性坏死等症状,属于中等偏剧毒
总结
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天然色素, 红曲色素符合食品着色剂“天然、营养、多功能”的 发展方向,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虽然目前对红曲色 素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生产的产品存在成分不明 确、质量不均一等问题,进一步分离鉴定其化学成分, 从分子水平上对红曲菌产色素、桔霉素等代谢产物进 行调控,发展液态工业化生产工艺,开发生产成分确 定、性能优异、色调多样的色素产品,将是红曲色素 研究的发展方向,另外建立色素成分检测方法,加强 红曲色素安全性研究,建立国际适用的红曲色素质量 标准将是红曲色素进一步开发应用的重要保障。
红曲色素的前景
红曲色素是红曲霉在生长代谢过程产生的红色天 然色素。因人工合成红色素具有致畸、致突变的潜在 危险,其安全性受到严重质疑,天然红曲色素日益受 到国际市场的重视。目前红曲及红曲色素主要应用于 酿酒、酿醋、食品着色及肉类的保存、制作腐乳等, 目前国内将其用作酿造红曲酒的糖化剂,年需求量超 过1万t。
桔霉素
1.5桔霉素的分离 桔霉素的分离 红曲中桔霉素的分离方法 取红曲米粉----用甲醇溶解----超声一小时----离心 20min。3000R/min----取上清液—真空浓缩-----点样---展层----挂下桔霉素对应的荧光斑点----收集斑点---甲醇溶解----过滤后取滤液----挥干甲醇----用苯跟环己 烷的混合溶液溶解----挥干溶剂----得桔霉素
红曲的药食性
它是药食两用食品,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早在 古代它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着色、酿酒、发酵、中药方面。 近年来,随着对红曲中生物活性物质研究不断发展,各国 学者对其进行深入而广泛研究,发现红曲能产生许多令人 瞩目次级代谢产物,如红曲色素、胆固醇抑制剂,及具有 降血压、抗菌、降血氨、抗肿瘤、降血糖等生理活性成分, 使传统红曲增添新的内涵。一种天然物质能同时具有多项 生物活性实属罕见,因此开发红曲新功能现已成为各国研 究热点。
红曲色素的发酵
长期以来,我国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多采用传统 的固态发酵法,目前较多的停留在手工作坊形式。该方法 生产红曲色素能耗低、设备要求简单、成本较低、废水废 涪少、不易造成二次污染,但是操作繁琐,劳动强度大, 生产周期长目前产品质量稳定性不高,不适宜大规模机械 化生产。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在红曲色素的液态发酵生产 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液态发酵生 产的红曲红色素,主要成分是水溶性的“复合色素”。采 用这种生产方式具有周期短、产量高、杂质少、产品质量 稳定等优点,有助于实现生产白动化,提高产品质量稳定 性,扩大生产规模。
桔霉素
1.5桔霉素的提纯 桔霉素的提纯 桔霉素有酸式和内酯式两种构象.在水溶液中呈 酸性,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在桔霉素发酵液的分离 中.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与氯仿层中的桔霉素反应 形成桔霉素钠盐.溶于水溶液中.再加入盐酸与桔霉 素钠盐反应.制备出桔霉素.然后再用氯仿把桔霉素 从水溶;夜中萃取.分离出来,重结晶.最后可得到 纯的桔霉索。
红曲中色素和桔霉素的发酵、 分离、纯化现状与进展
制作人:王欢 王树琦
红曲的历史渊源
红曲又称红曲米,是一种生物红色原材料商品, 其发明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它是以稻米蒸熟后接 种红曲霉发酵,使真菌互相扩散传播、发酵、繁殖生 长、产生红色素,大米饭变成深色干米糕。红曲外表 呈棕红色、质脆、断面红色,微有淡酸气味。 结构式:
桔霉素的发现
桔霉素(Citrinin)是一种真菌毒素,1995 年法国学者 Blanc在红曲霉的培养物中检测出一种对人畜有害的真 菌毒素———橘霉素引起了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的关 注,并对红曲霉产橘霉素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桔霉素
1.1桔霉素的理化性质 桔霉素的理化性质
桔霉素含一个羧基, 有两种形式: 离子态和非离子态(羧基和相邻的酮基及羟基形 成分子内氢键) ,其分子式为C13 H14O5 , 分子量250。在无水乙醇或苯- 环己烷 中结晶呈柠檬黄针状结晶, 溶点: 175 ℃。溶于热酒精、乙酸乙酯、苯、丙酮、 氯仿,在二乙醚和乙醇中微溶,不溶于水 结构式为:
红曲中色素的提取
菌体干湿状况对色素提取的影响在实验中发现, 将过滤得到的湿液进行 浓缩时,因含水过多,有机溶剂蒸发慢。而将湿菌体 于103℃干燥24h,再将干燥菌体碾磨成粉末,浸提速 度明显高于湿菌体,目的浸提液色价也明显提高,进 行浓缩时所需时间短、温度低,避免了因长时间浓缩 而使红曲色素发生部分聚合反应,导致浓缩液结块产 生沉淀而变性。因此将菌体烘干后进行色素提取效果 较好。
桔霉素
1.5桔霉素的分离 桔霉素的分离 桔霉素在加热热时会热分解.所以加热去除红曲产品中 的桔霉素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加热同时会破坏 红曲色素,降低红曲的色价,而且桔霉素的分解点在172℃ 左右,如果加热到这么高的温度时,红曲色素也大部分被 破坏了。用微波处理红曲产品,可以高效地减少桔霉素含 量.高火处理5min.可减少红曲产品中的桔霉素,但是微 波仍然会使红曲色素在处理中减少。 从红曲中桔霉素的合 成途径中.可见。其中有多步反应是还原反应而在制备桔 霉素的过程中.发现桔霉素在空气中容易氧化.化学方法 则多用H2O2进行脱毒,培养过程产生过氧化物复合酶有 助于分解桔霉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