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曲制品的桔霉素(Citrinin)问题及应对措施
红曲中桔霉素的发酵,分离,纯化现状与改良

桔霉素
1.4桔霉素的发酵 桔霉素的发酵 研究结果表明, 在液态培养时, 提高通风量会促使桔霉素 的生成。对于通风量和搅拌转速来说,前者的影响更大。因 此在足溶氧需求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用低通风量。较高的 氮源含量, 会强化桔霉素的生成; 在液态培养基中,不同的氨 基酸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谷氨酸和丙氨酸可强化桔霉素的 生成, 而缬氨酸、组氨酸、色氨酸、亮氨酸可消除桔霉素 的生成。在液态培养中, 苹果酸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代谢产 物。分批补料(葡萄糖) 情况下, 苹果酸积累, 桔霉素大量产 生。
桔霉素
1.3桔霉素的毒性 桔霉素的毒性 桔霉素(Citrinin)是一种真菌毒素,具有肾毒性, 也被称为肾毒(nephrotoxin)。它是真菌产生的次 生代谢产物,对肾有毒害作用。桔霉索能减少肾 皮质和肝细胞中线粒体磷酸化的效率,抑制与呼 吸链有关的几种酶系的活性,减少线粒体基质中 的钙离子水平,影响膜转移和氧化还原系统,可 引起肾脏肿、尿量增多、肾小管扩张、上皮细胞 变性坏死等症状,属于中等偏剧毒
总结
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天然色素, 红曲色素符合食品着色剂“天然、营养、多功能”的 发展方向,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虽然目前对红曲色 素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生产的产品存在成分不明 确、质量不均一等问题,进一步分离鉴定其化学成分, 从分子水平上对红曲菌产色素、桔霉素等代谢产物进 行调控,发展液态工业化生产工艺,开发生产成分确 定、性能优异、色调多样的色素产品,将是红曲色素 研究的发展方向,另外建立色素成分检测方法,加强 红曲色素安全性研究,建立国际适用的红曲色素质量 标准将是红曲色素进一步开发应用的重要保障。
红曲色素的前景
红曲色素是红曲霉在生长代谢过程产生的红色天 然色素。因人工合成红色素具有致畸、致突变的潜在 危险,其安全性受到严重质疑,天然红曲色素日益受 到国际市场的重视。目前红曲及红曲色素主要应用于 酿酒、酿醋、食品着色及肉类的保存、制作腐乳等, 目前国内将其用作酿造红曲酒的糖化剂,年需求量超 过1万t。
桔霉素检测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桔霉素检测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李秀利;曹学丽;廖永红【摘要】Citrinin is a toxic secondary metabolites produced by severalfungi ,w hich exists widely in food. The mycotoxin is hepatonephrotoxic and implicated in disease outbreaks in animals and humans. In recent years ,it attracts wide concerns in the field of food safety ,and its detection methods are continuous-ly improved. In this paper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toxicities ,sources ,sample pre-treatment and analytical methods of citrinin were reviewed in detail ,and the detection of citrinin in monascus products and red sufu ,a vast consumptive traditional Chinese food were also discussed.%桔霉素是霉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在食品中广泛存在,对人和动物具有肾毒性,近年来在食品安全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桔霉素的分析检测方法也不断发展进步。
文章对桔霉素的理化性质、毒性、来源、及其分析方法、前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综述,并对我国食用历史悠久、食用量大的红曲及其相关产品中桔霉素的分析检测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名称】《分析仪器》【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6页(P1-6)【关键词】桔霉素;分析方法;前处理方法;食品;红曲产品【作者】李秀利;曹学丽;廖永红【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食品添加剂与配料北京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048;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食品添加剂与配料北京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048;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食品添加剂与配料北京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048【正文语种】中文1 前言桔霉素(citrinin)分子式为C13H14O5,分子量为250.25,结构式如图1,是一个醌类的甲基化合物,具有荧光特性(λex=331nm,λem=500nm),在低pH、β-CD环糊精溶液、乙腈、醋酸环境中荧光性会加强[1]。
红曲桔霉素样品预处理的探讨

红曲桔霉素样品预处理的探讨
虞慧玲;许赣荣;陈蕴
【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
【年(卷),期】2003(029)006
【摘要】探讨了采用HPLC分析红曲样品中桔霉素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对于红曲液态发酵产物,采用热酒精直接萃取的效果优于其他溶剂;对于红曲固态发酵产物,采用V(甲苯)∶V(乙酸乙酯)∶V(甲酸)=7∶3∶1(简称TEF- 7∶3∶1)为萃取剂,用超声波萃取3次后,桔霉素的萃取效率最高,同时萃取的红曲色素最少;在0.1~10 mg/L范围内,加入标准桔霉素的回收率达87%以上.
【总页数】6页(P55-59,76)
【作者】虞慧玲;许赣荣;陈蕴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教育部工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无锡,214036;江南大学教育部工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无锡,214036;江南大学教育部工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无锡,214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92
【相关文献】
1.红曲中桔霉素的检测控制及无桔霉素红曲产业化 [J], 唐僖;宋航
2.红曲霉桔霉素的检测方法及红曲霉产桔霉素的判别方法 [J], 许赣荣;李凤琴;陈蕴;李玉伟;虞慧玲
3.以合成桔霉素的关键基因为靶标的PCR检测方法与UPLC法检测红曲中桔霉素含量的一致性分析 [J], 朱丽萍;冯鎏;黄艳春;邵彦春
4.三种红曲菌固态发酵产桔霉素及桔霉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比较 [J], 李志强;刘颖;林风;吴丽云
5.不同温度对红曲霉液态发酵合成红曲黄色素及桔霉素的影响 [J], 况嘉铀;屈廷啟;韦胜;王伟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桔霉素与红曲霉的安全性争议

图1(3R,4S)-4,6-二氢-8-羟基-3,4,5-三甲基-6-氧-3H-2-苯吡-7-羧酸[1]桔霉素与红曲霉的安全性争议收稿日期:2006-10-23作者简介:张徐兰(1980-),山东烟台人,研究生,研究方向:生物转化。
通讯作者:吴天祥,贵州大学化工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张徐兰1,吴天祥1,李鹏2(1.贵州大学化学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03;2.莱阳农学院食品学院,山东青岛266003)摘要:红曲霉能代谢生成天然红色素和多种生理活性物质而备受国际关注,但同时也发现其生长过程产生桔霉素。
桔霉素是一种真菌毒素,作用的靶器官是肾脏,可以致畸、诱发肿瘤、突变等。
红曲霉中桔霉素的发现使得我国的红曲产品的安全性引起争议。
介绍了红曲中产生的桔霉素的理化性质、毒性、产生途径和检测方法等的研究现状,并就如何消除红曲中桔霉素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桔霉素;红曲霉;安全;争议中图分类号:Q925.7;Q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286(2007)01-0081-03DisputeabouttheSafetyofCitrininofMonascusZHANGXu-lan1,WUTian-xiang1andLIPeng2(1.ChemicalEngineeringDepartmentofGuizhouUniversity,Guiyang,Guizhou550003;2.FoodScienceEngineeringDepartmentofLaiyangAgricultureCollege,Qingdao,Shandong266003,China)Abstract:Monascus,asaphysiologicallyactivesubstanceandanold-linefermentableepiphyteinChina,hasbeenstudiedwidelyforitsnaturalpigments.However,citrinin,producedinthegrowthprocessofmonascus,isamycotoxinandwillin-duceteratogenicity,carcinogenicityandmutagencity.Accordingly,thediscoveryofcitrinininmonascusbroughttremen-dousdisputeaboutthesafetyofredstarterproducts.Inthispaper,thephysicalandchemicalproperties,thetoxicologicalcharacteristics,thebiosyntheticpathwayandthedetectionmethodofcitrininproducedinmonascuswereintroducedandtherelativecountermeasurestoeliminatecitrininwerealsoillustrated.Keywords:citrinin;Monascus;safety;dispute红曲霉(Monascus)广泛应用于酒曲、腐乳、色素、制醋、药品等的生产,发掘出红曲霉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的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对胆固醇合成关键酶(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剂Monacolin类化合物、γ-氨基丁酸、VD2的前体物质麦角固醇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红曲霉中还存在一种真菌毒素———桔霉素。
红曲霉桔霉素的检测和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红曲霉桔霉素的检测和控制方法研究进展李培睿,张晓伟,曹依曼(许昌学院食品与药学院,河南省食品安全生物标识快检技术重点实验室,许昌 461000)摘要:红曲霉(Monascus)在我国已有一千年多的应用历史,其代谢产物红曲色素具有安全性高、着色力强、营养丰富的特点。
但由于同时产生的桔霉素对人体健康所造成危害毒性的问题,使红曲产品的应用得到了限制。
本文就红曲霉次生代谢产物桔霉素的检测和控制方法展开综述,比较了一些国家红曲相关产品中桔霉素的限量标准;介绍了国内外常用的桔霉素的检测方法及其特点;并对控制桔霉素的传统方法和生物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桔霉素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促进红曲产业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红曲霉;桔霉素;检测方法;控制方法中图分类号:TS207.7/TS2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513(2021)03-0100-06 doi:10.19804/j.issn1006-2513.2021.03.017Progress on detection and control of Monascus citrininLI Pei-rui,ZHANG Xiao-wei,CAO Yi-man(Key Laboratory of Biomarker Based Rapid-detection Technology for Food Safety of Henan Province,College of Food and Pharmacy,Xuchang University,Xuchang 461000)Abstract:Monascus has been used for more than a thousand years in China. Its metabolite Monascus pigment is a safe,strong food colorant and also rich in nutrition. However,due to toxicity caused by citrinin,the application of red yeast products has been limited. This article reviewed detection and control methods of citrinin,compared usage limits of citrinin in Monascus products in some countries,and discussed commonly detection metho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itrinin at home and abroad. The review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citrinin research and promotes development of red yeast industry.Key words:Monascus;citrinin;detection method;control method桔霉素(Citrinin)是红曲霉发酵产生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是一种具有潜在危害的真菌毒素[1-2]。
培养条件对红曲霉产红曲红色素及桔霉素影响的研究

红 曲是 以红 曲霉 为 菌 种 的发 酵产 品 ,在 我 国
有 上 千 年 的 生 产 历 史 。 目前 ,红 曲主 要 用 于 酿
生 产" ,但在 液 态发 酵 中 色素 与 桔霉 素 的关 系
降血脂 的药 品和保健食 品 ^ 4。 J
然 而 , 自 19 9 5年 国内外学 者发现 红 曲霉 能产
生对人 体 有 害作 用 的 真 菌 毒 素—— 桔 霉 素 ( i Ct —
收 稿 1 :20 0 0 3期 09— 4— 9
Ab t a t sr c :T r u h c a gn h o d t n fMo a c sl ud—s t e me tt n,t e efcs o du h o g h n i g t e c n i o so n s u i i i q t ef r n ai a o h f t fme i m, fr e t — e e n a m t n t n eme tt n l u d v l me i a k o ime t n i i i u i g fr n ain we e s d e . T e r s l i i a d f r na i i i o u n f s n pg n d ct nn d r e me t t r t id o me o q l a r n o u h e u t s
r i) 以来 ,红 曲 的 安 全 性 开 始 受 到 质 疑 in n
。
因此 ,在提 高色素 产量 的同 时如 何 降低 红 曲产 品 中桔霉素 的含 量 就显 得 尤 为重 要 。 目前 ,我 国的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红曲类产品中桔青霉素的测定征求意见稿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红曲类产品中桔青霉素的测定(征求意见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前言本标准代替GB 5009.222-2008。
本标准与GB 5009.222-2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标准的中文名称,标准中文名称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红区类产品中桔青霉素的测定(理化方法)》;——按照GB//T20001.4-2001对原标准的结构进行了修改。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红曲类产品中桔青霉素的测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红曲类产品中桔青霉素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红曲米、红曲红(固态、液态)、红曲发酵液和用红曲菌生产的保健食品中桔青霉素的测定。
2 原理液态红曲类样品经乙醇提取、离心、过滤后经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分析;固态红曲类样品经甲苯-乙酸乙酯-甲酸提取、超声波萃取、离心、过滤后经HPLC分析,外标法定量。
3 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符合GB/T 6682中规定的一级水。
3.1 试剂3.1.1 乙腈(CH3CN):色谱纯。
3.1.2 磷酸(H3PO4):色谱纯。
3.1.3 甲醇(CH3OH):色谱纯。
3.1.4 甲苯(C6H5CH3)。
3.1.5 乙酸乙酯(C4H8O2)。
3.1.6 甲酸(CH2O2)。
3.1.7 无水乙醇(C2H5OH):色谱纯。
3.2 试剂配制复合萃取剂(TEF):甲苯–乙酸乙酯–甲酸(7+3+1),配制方法是将7份体积的甲苯(3.5)、3份体积乙酸乙酯(3.1.5)和1份体积酌甲酸(3.1.6)混合而成。
3.3 标准品桔青霉素(C13H14O5)标准品:纯度>99%。
3.4 标准溶液制备3.4.1 桔青霉素标准贮备溶液(50 mg/L):准确称取桔青霉素标准品,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浓度为50 mg/L,密封后4 ℃冰箱避光保存。
3.4.2 桔青霉素标准工作溶液(5 mg/L):用甲醇将10mL的50 mg/L桔青霉素标准贮备溶液定容至100 mL,密封后4 ℃冰箱避光保存,工作液现用现配。
红曲中桔霉素的免疫检测(Ⅰ)抗原与抗体的制备

红曲中桔霉素的免疫检测(Ⅰ)抗原与抗体的制备邢淑婕;陈福生;刘开华【期刊名称】《中国酿造》【年(卷),期】2004(000)008【摘要】桔霉素抗原与抗体的制备是其免疫检测研究的第1步.桔霉素与BSA/OV 的反应起始摩尔比为6:1,得到桔霉素与BSA的连接物及桔霉素与OV的连接物摩尔比分别为3.12:1和2.87:1.以桔霉素与OV的连接物为免疫抗原,免疫BALB/c小白鼠,分析了抗体的产生进程、灵敏度与效价.注射抗原后的第45天开始有明显的抗体产生,第90天达到高峰,然后开始下降,抗体的ELISA效价达到1:2000,和游离半抗原(桔霉素)的竞争ELISA表明,抗体有很好的灵敏度.【总页数】3页(P9-11)【作者】邢淑婕;陈福生;刘开华【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湖北,武汉,430070;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湖北,信阳,464000;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湖北,武汉,430070;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湖北,信阳,46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2.11【相关文献】1.转Bt基因植物中杀虫蛋白的酶联免疫检测技术研究Ⅰ.Bt菌HD-1的杀虫晶体蛋白抗原制备 [J], 严吉明;叶华智;张敏;伍光庆2.红曲中桔霉素的检测控制及无桔霉素红曲产业化 [J], 唐僖;宋航3.以合成桔霉素的关键基因为靶标的PCR检测方法与UPLC法检测红曲中桔霉素含量的一致性分析 [J], 朱丽萍;冯鎏;黄艳春;邵彦春4.甲状腺素脱碘抗体酶制备半抗原和全抗原的合成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J], 廉革伟;刘立岩;陈默;赵大庆;倪嘉缵;姚笛5.用培养条件改进紫红曲NTU601中红曲菌素K,Y-氨基丁酸,和桔霉素的产量[J], 乃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