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高考山东卷《气候》部分
2024年山东省高考真题地理试卷及答案

山东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地理限时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平贝(如图)是一种鳞茎入药的名贵中药材,生长周期长,种植投入大。
黑龙江省铁力市H村平贝种植历史悠久。
在起收平贝后,村民将大鳞茎出售、中小鳞茎作为种茎分级分区栽植,实现逐年轮流起收。
起收的鳞茎附着大量泥土,过去村民常在河中手工清洗鳞茎。
近年来H村新建了沉淀式自动清洗场,将清洗鳞茎后沉淀的泥土重新还田。
在H村的带动下,铁力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平贝栽培和集散基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逐年轮流起收”的主要目的是()A.减少产品损耗B.应对市场风险C.保护种质资源D.降低劳动投入2.与传统清洗方式相比,采用沉淀式自动方式清洗鳞茎有利于()A.提高清洗效果B.减少清洗工序C.保持土壤肥力D.提高产品品质3.为打造全国平贝产业高地,铁力市宜重点布局()A.医疗器械企业B.医药制造企业C.食品加工企业D.农机装备企业莱茵河是欧洲的“黄金水道”,其上游的莱茵瀑布是欧洲流量最大的瀑布。
位于莱茵瀑布附近的商业小镇沙夫豪森于1045年建城。
瑞士制表业始于16世纪中叶,长期以手工作坊方式生产钟表。
1868年,一名美国制表师在沙夫豪森创办了瑞士最早期的机械制表工厂——W厂,产品主要销往美国。
如今W厂的钟表已成为知名产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商业小镇沙夫豪森的兴起最可能缘于()A.行政管理需求B.金融服务需求C.观光旅游需求D.货物转运需求5.1868年,W厂选址在沙夫豪森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劳动力B.市场C.原材料D.交通小明暑假乘船到F岛旅游。
下船后,小明发现太阳当空,周围的人却“没有”影子,他记录了当时的时间为北京时间8月21日00:04。
当地时间下午,小明从F岛乘船去往某岛屿观光,途中发现游船甲板中心处旗杆的影子多数时间指向船行进的方向。
如图示意F岛及其周边区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F岛的位置可能是()A.12°N,61°WB.12°N,121°WC.20°N,61°WD.20°N,121°W7.当地时间下午,小明去往的岛屿最可能是()A.甲岛B.乙岛C.丙岛D.丁岛海洋浮游植物密度的空间分布与海水性质、营养盐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二轮复习之大气气候 整合三年高考卷 五年山东卷解析

二轮复习之地球部分一、构建体系二、细化考纲1、地球的大气圈层结构及主要特点(1)、说出大气垂直圈层的名称,及每个圈层的气温的特点形成原因、空气运动特点、与人类活动关系。
2、大气受热过程(1)、画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示意图。
(2)、理解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意义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画出热力环流示意图,(2)、说出高空风和低空风的特点(3)、画出三圈环流示意图,写出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名称,(4)、说出各个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4、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及季风环流的形成(1)、说出亚欧大陆和太平洋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名称(2)、画出东亚和南亚季风的风向和成因。
5、气候的形成(1)说出并理解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
(2)背诵并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成因?(3)说出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6、气团、锋面、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1)、说出评价气团性质的因素、分类、对天气的影响(2)、画出冷锋暖锋示意图、说出锋面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点(3)画出北半球气旋反气旋的示意图、说出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空气流动方向、对气候的影响。
三、把握考点(一)近五年山东高考题(08山东《文综》)下表是中美两国的两个苹果产区与北半球苹果生长最适宜区的气候景件和生产成本的相关资料。
据表回答3—4题。
图6项 目 地 区 年平均温度 (℃) 年降水量 (㎜) 1月平均气温 (℃) 夏季平均气温(℃) 生产成本 (元/千克) 中国某产区 8—12 490—660 -1—-8 19—23 0.64 美国某产区15—17 470—520 6—8 18—21 2.05 北半球最适宜区8—12560—750>-1419—231.203.表中的美国产区最可能位于 A .30ºN ~40ºN 西海岸 B .30ºN ~40ºN 东海岸 C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D .五大湖区 4.表中的中国产区与美国产区相比,具有的优势是①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条件更适宜 ②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苹果糖分的积累 ③夏季光照条件较好 ④劳动力成本较低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26.(25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完全解读01(山东卷)

我国地级市一般由市辖区和其他县级行政区组成。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10年和2020年的常住 人口数量。该市的常住人口变化状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意四种人口流动情况,与该市2010~2020年情况相符的是( )
A.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② C.③
D.④
4.与该市的其他县级行政区相比,市辖区( )
19
土壤
情境材料 亚寒带针叶林生态系统简单碳储量高
我国某地级市常住人口数量变化
墨西哥湾沿岸的马德雷湖 广东佛山的工业设计城 辽宁省抚顺市的城市发展 某文化广场的十二生肖石像 滇池流域人类活动与聚落发展
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和锋面的形成与移 动 西南山区M乡的地形,带动作用与发展 白浆化棕壤的影响及其改良
试卷评析
三、深化关键能力考查,突出创新思维 2023年高考试题充分利用图文信息载体及巧妙的问题设计,深化对获取解读地理
信息,描述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问题等关键能力的考查,有效鉴别学生的思 维品质和发展潜能。 四、优化必备知识考查,引领同向同行
必备知识是形成核心价值、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基础。高考地理试题强调基础性、 综合性和应用性的考查要求,以此引领中学教学遵循教育规律,与高考改革同频共振。 五、重视试题情境设计,构建考查载体
2.分值分布
0.7 0.6 0.5 0.4 0.3 0.2 0.1
0 2020年
图表标题
2021年 自然地理
2022年 人文地理
2023年
从分值分布看,每年的 试题中自然地理和人文 地理考察比较均衡。 近三年自然地理比重波 动下降,人文地理比重 波动上升。
3.情境类型
近三年试卷
生活实践情境
2023-2024学年山东全部城市人教版高考专题地理高考真卷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山东全部城市人教版高考专题地理高考真卷1.选择题第1题.对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如图)。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大的森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但却遭到严重破坏。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体现的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是()A: 维护生物多样性B: 促进全球水循环C: 平衡大气中氧的含量D: 减轻水土流失(2)巴西热带雨林破坏的根源是()A: 人口增长和贫困B: 过度的迁移农业C: 商业性伐木D: 开辟大型农牧场(3)雨林破坏后很难恢复的原因主要是()A: 雨林生长旺盛B: 土壤中养分易被淋洗C: 岩石风化作用弱D: 有机质分解慢【答案】BAB【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热带雨林主要涉及水循环各环节,因此其全球环境效应是促进全球水循环。
巴西热带雨林破坏的根源主要是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带来的发展需求,其他几个选项都是直接原因。
题干已经说明雨林被破坏,因此不用考虑雨林生长是否旺盛;雨林地区高温多雨,植被被破坏后,土壤中养分受到强烈淋洗而很快丧失;热带雨林高温多雨,岩石分化作用较强;有机质分解快。
第2题.老少比=65岁以上老龄人口数/(0~14岁)少儿人口数×100。
下表是2009年四个国家人口统计数据,其中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国家0~14岁人口比重(%)老少比波兰15 87西班牙15 113白俄罗斯15 93匈牙利15 107A: 波兰B: 西班牙C: 白俄罗斯D: 匈牙利【答案】B【解答】由材料可知,老少比的值越大,人口老龄化越严重,再结合表中的数据计算可知,西班牙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
故选B。
第3题.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根据上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七月均温最小值出现在海拔约2000m处B: 冬季该山脉南北两侧均出现逆温现象C: 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在北坡形成地形雨D: 山顶的气温年较差大于山脚(2)该山地植被呈垂直分布,季节性的牧场影响了牧民的生产和生活,形成了四季转场的放牧方式。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山东卷,含答案)(5)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隆冬之际,西伯利亚的寒流(笼罩/席卷)欧亚大陆,狂风肆虐..,而那些春天的元素——温暖、..,草木凋凌雨水、绿叶、鲜花,都集结..在位于热带的海南岛。
海南岛就像是一艘花船,(系/停)在雷州半岛上,满载寒冬大陆的梦幻和想象。
每年,从广州向漠河,春天昼夜兼程..的(扩展/扩充)。
他像....,都要进行一次生命版图赤足奔跑的孩子,一路上用稚嫩..的声音轻轻呼唤,于是万物苏醒,盛装应和,可谓“东风好作阳和使,。
”迢迢旅途中,气候的巨大差异,导致众多物种中只能有限地参与这一盛会。
木棉花花朵硕大,是南国花中豪杰,“一声铜鼓催开,千树珊瑚齐列,”但她终究无法走出岭南。
当春天行经长江、黄河流域时,出场的是桃花、杏花等新主角,“桃花嫣然....出篱笑,”,然而她们却无法追随春天深入雪国,陆续抱憾退出..,随后登场的便是白杨、连翘等北国耐寒植物。
1. 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肆虐凋凌B. 集结昼夜兼程C. 版图稚嫩D. 嫣然抱憾退出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席卷系扩展B. 笼罩停扩展C. 席卷停扩充D. 笼罩系扩充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诗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逢草逢花报发生只恨春归我未归B.万柄莲香一枕山只恨春归我未归C. 逢草逢花报发生似开未开最有情D.万柄莲香一枕山似开未开最有情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020年,郎平就任中国女排主教练。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山东省县级优课)

课标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读图,归纳我国气温和降水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学会利用等值线判读方法总结规律。
教材分析气候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本节教材密切联系生产生活,使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学生学起来感到亲切、实用。
同时运用等值线的判读来锻炼学生从图表获得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以下目标:通过对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判读,归纳出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征,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通过对中国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判断,归纳出我国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通过对中共温度带、干湿区分布图的判断,知道中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状况,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学会分析气候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较抽象,但是八年级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过等值线的判读方法,所以这节课教会学生运用等值线解决问题。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基础比较薄弱。
本班学生学习基础一般,读图识图能力一般,但对地理的学习有一定的兴趣。
本节课是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学生之前学习过世界气温分布状况和降水分布状况,但对我国的气候特征没有详细理解,所以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学习。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2024年山东省实验中学高考地理模拟试卷(5月份)

2024年山东省实验中学高考地理模拟试卷(5月份)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西北“水三线”通过建设南水北调大西线工程,跨越“胡焕庸线”、“阳关线”和“奇策线”,是西北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优化配置线、西北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的特征分区线。
图为我国西北“水三线”划分的空间格局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奇策线”是新疆重要的()A.人口经济分界线B.地形阶梯分界线C.干湿地区分界线D.植被景观分界线2.西北地区资源开发面临最主要的现实问题()A.土地荒漠化加剧B.资源组合不匹配C.交通运输不便利D.劳动力资源匮乏3.“水三线”建设对西北地区的意义()A.改变人口分布格局B.提高矿产保有量C.缩小东西发展差距D.缓解水质型缺水风向切变线是指风矢量(风向、风速)发生突然变化的不连续线。
图为2023年10月16日16时(北京时间)世界某地区海平面气压场、部分海面风场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4~6题。
4.图中未标出风矢量处,风力最强的是()A.①B.②C.③D.④5.图中能形成风向切变线的是()A.a B.b C.c D.d6.此时下列各地天气状况描述,正确的是()A.甲,阴云密布B.乙,大雾弥漫C.丙,阳光灿烂D.丁,狂风暴雨科学研究表明,在冰盖消融区内,因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会缓慢恢复,影响着该范围的海岸线位置。
距今约1.8万年,北美冰盖开始消融,形成广大消融区。
读2万年前北美大陆冰盖分布及近50年海岸线的升降特点示意图。
据此完成7~9题。
7.北美冰盖消融以来,甲地的海平面和陆面的垂直变化方向分别为()A.上升,上升B.上升,下降C.下降,上升D.下降,下降8.北美冰盖消融以来,乙地海岸线总体上升,则符合该地沉积物分布的是()A.①B.②C.③D.④9.近50年来,造成乙地三角洲海岸线变化的主要人类活动是()A.毁林开荒B.修建水库C.港口建设D.填海造陆碳排放权交易指把二氧化碳排放权视为商品,企业间通过市场手段进行排放交换,从而达到控制排放总量的目的。
2024年山东高考政治试卷(原卷版)

2024年全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思想政治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指出,“只要是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中国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并且做好”。
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材料主旨的是()①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②人类的前途命运应该由世界各国人民来把握和决定③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④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中国才能更好地赢得未来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贷款余额是指在某一时间点上银行尚未收回的各类贷款本金总额,反映银行的信贷规模。
截至2023年末,中国银行等六大国有银行的绿色贷款余额达17.86万亿元。
图是2018-2023年我国金融机构绿色贷款余额及其增长情况。
据材料,可以推断出()①绿色贷款余额增加使市场流动性出现了过剩②国有银行在绿色信贷领域发挥着主导作用③金融机构绿色贷款安全性、收益率逐年提高④企业绿色发展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23年,山东省搭建黄河大集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文化+旅游+好品+传播”的模式,推动优质农产品上网直播销售,以补贴优惠的方式促进品牌产品下乡,让一个个黄河大集“集”得更远、“聚”得更多。
搭建黄河大集平台可以()①拓展农村市场边界,增强生产动力②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增加商品供给③提升全产业链水平,促进产业融合④形成规模经济效应,降低制度成本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山东某市运用数字化技术打造新型智慧医疗服务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山东卷)26.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图6为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右上方小图是图6中C地实测高程点分布图(单位:m)。
读图回答(l)~(2)题。
(l)分析B地年降水最少于A地的原因。
(4分)
(2010山东卷)26.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
我们应以其他国家区域发展的历史为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下图为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的局部区域图,左上方为鲁尔工业区A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表1为沪宁杭工业区B地四个年份主要经济指标表。
读图、表回答问题。
表1
(1)说明A地气候类型及其形成原因;分析影响该地谷物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
(2011山东卷)26.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
图8提供的是考察路线(R地→旧金山→盐湖城)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
读图回答问题。
野外考察
(1)与旧金山相比,R地的气温有何特点,并指出该特点形成的影响因素。
(6分)
(2)根据内华达山脉(中部)地形剖面图,分别比较B处与A、C两处年降水量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4分)
(2012山东卷选修题)33.【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9为我国某区域图。
读图回答问题。
图9
(1)指出A 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
(4分)
30o
图
等高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