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母线实验

合集下载

铜排电流负荷校正系数表(TMY铜母线、载流、温升)

铜排电流负荷校正系数表(TMY铜母线、载流、温升)

一、TMY铜母线关键性能指标符合GB/T5585-2005 TMY铜母线标准化学成分:Cu+Ag≥99.90%20℃直流电阻率≤0.01777Ω.mm2/m ;电阻温度系数0.00381℃-1硬度≥65HB二、温升试验条件持续50Hz交流电,电流排暴露在不流动的空气中,且无人工冷却。

三、环境温度为35℃,引起电流排上温度65℃及85℃的电流。

空气温度35℃时电流负荷能力(A)规格截面积母线温度65℃母线温度85℃10*3 30 110 14020*5 100 310 37050*3 150 500 61030*5 150 430 52030*6 180 470 57050*4 200 600 73040*5 200 550 670 20*10 200 470 57040*6 240 600 74050*5 250 680 830 30*10 300 640 78040*8 320 720 88060*6 360 880 1080 40*10 400 830 1020 80*6 480 1100 1340 60*8 480 1050 1280 50*10 500 1000 1220 60*10 600 1200 1460 80*8 640 1350 1650 80*10 800 1500 1830 100*10 1000 1830 2230 110*10 1090 2000 2440 120*10 1200 2150 2620 120*12 1440 2550 3110四、校正系数曲线图注:由于计算及试验条件均为理想环境(空气无流动、环境温度恒定、母线无常规氧化、无自然折旧、无外界电场及磁场影响、无光照及其它外界因素影响等),实际使用环境较复杂,对载流及温升影响不同,表格中数据均为理想条件下负荷能力,建议实际选用时考虑安全系数。

例如:TMY/50*10铜母线,在理想使用环境下,空气温度35℃,母线温度为65℃情况下,载流1000A。

铜母线生产的一种新工艺――上引轧拉法

铜母线生产的一种新工艺――上引轧拉法

铜母线生产的一种改进工艺――上引轧拉法铜母线的生产,传统的方法采用铸锭热轧法来进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品质量标准要求的提高,传统的生产方法表现出工艺水平落后,环境污染严重,生产效率低,合格品率低等很多缺点,不可避免将被淘汰。

目前,国外的厂家大都采用连续拉拔机拉制,生产出来的铜母线产品光亮如镜,国内产品是难以与之相比的。

但是,国内的生产厂家根据国情,不断地对铜母线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和改进。

96年,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我公司拟建一条铜母线生产线,经过大量的考察分析,我们找到了一条既快又省的母线生产工艺流程,这就是上引轧拉法。

此前,我们有一套工艺已经成熟的裸铜扁线生产线,采用“上引法”生产出无氧圆铜杆,经过拉圆、压扁、制线等工序来完成铜扁线的生产。

根据铜扁线的生产原理,结合公司实际状况,在原有的连铸设备和退火设备的基础上,购置可逆式轧排机和拉排机各一套,即可完成铜母线生产的工艺流程配置,随后还可根据产品开发情况和工艺成熟程度添置其他有关设备。

我们通过这几年的深入实践,对上引轧拉法生产铜母线的优点,深有体会,对它的工艺特点,已经基本掌握。

下面,谈一谈在该工艺实践过程中的体会和理解。

一、上引轧拉法的优点:如图1和图2是两种生产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1、上引轧拉法生产坯料的方法采用目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上引连铸法”。

该方法生产出来的无氧坯料,晶体结构细密均匀,内部无气孔,没有氧化夹杂,外观表面光亮无缺陷,铸坯的机械性能和电性能均符合国标要求,稳定均匀,而传统热轧法生产出来的坯料表面氧化严重,废品率很高。

2、上引轧拉法相比于铸锭热轧法,从两种工艺流程图可以看出,上引轧拉法工艺流程短,取消热轧、酸洗以及扒皮等工序,设备结构紧凑,布局简单。

生产工序少,即工艺环节少,容易控制;减少了致废因素的积累,成品率提高,而且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3、上引轧拉法生产灵活性大,规格品种各种各样,不仅能生产铜杆,还可生产各种有色金属及合金杆棒,甚至能生产管材以及各种型材,其产品可根据定额要求任意长度剪断(即提供大长度无焊接的线坯)。

6kV绝缘铜管母线交流耐压试验设备的选择

6kV绝缘铜管母线交流耐压试验设备的选择
为 : 0 、 76 0 2 o 、 72 o 3 0 、 76 0 880 1 0 、0 8 0 2 0 、2 0 0 3 0 p。 F
大, 动稳定性能难 以满足短路电流的要求。而绝 缘 铜管母 线具有 载流量 大 、 集肤 效应 系数低 、 功耗 损失小、 机械强度高、 防止人体触及带电母线或金 属物落到母线上引起的相问短路等多项优点。因
要求 ; 缺点是整套试验装置组件多、 投资大、 成本
高, 现场使用时设备组装和接线复杂 , 且试验设备
比较笨重, 移动不方便 。
2 3 方案 三 .
设备 , 并且大大降低对试验 电源和试验设备 的容 量要求 ; 缺点是 针对 1变 电所绝 缘铜 管母 线 交 流 耐压试验配制的相应高压电抗器不适用于其它被 试品的试验 , 利用率不高 , 且高压电抗器体积大 、 质量大 , 现场使用不便。
2 4
川 化
表 1 不 同电抗器接入 方式下交流耐压试验数据及相关计算 数据
2 1 第 1期 0 0年
由表 1 的数据可知 , 通过并联高压 电抗器进 行补偿 , 可以把试验变压器高压侧的输 出总电流 限制在 10m 以下 。 0 A
采 用此方案 的优点 是可充 分利用现 有 的试验
21 第 1 0 0年 期
川 化
2 3
6k V绝缘 铜 管母 线 交流 耐压 试 验 设备 的选 择
动 力厂 黄 德 银
0 引 言

根 长度为 35m 的绝缘铜 管母线做 交 流耐压试 .
在 川化 1变 电所增 容 改造 工程 中 , 3 主变 压 器容量 由 3. V 15M A扩 容 至 4 A。 随着 主 变 0MV 容 量 的 增 大 , 变 6 V出线 侧 的 额 定 电 流 达 到 主 k 3657 如果 采用 常规 的多 片矩 形 铜板 母线 , 6 .2A, 则 电流 分 布 不 均匀 , 肤 效 应 系 数 大 , 热损 耗 集 发

密集型铜母线槽测绘标准

密集型铜母线槽测绘标准

密集型铜母线槽测绘标准
密集型铜母线槽测绘标准是指对于密集型铜母线槽的测量和绘图工作
的规范和要求。

具体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测量工作的准备:包括对测绘仪器进行校准和检查、测量现场的准
备工作等。

2. 测量方法:包括测量坐标系的建立、测量点的选取和测量仪器的使
用等。

3. 测量数据的处理:包括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绘图所需
的各种尺寸和参数等。

4. 绘图规范:包括绘制图纸的标准格式、绘图图例的设计、图纸上各
种尺寸和符号的表示方法等。

5. 绘图材料和工艺:包括使用的绘图纸张、画具和绘图标注等,以及
绘图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6. 质量控制要求:包括对测量和绘图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以及对
最终测绘结果的质量评估等。

通过制定和遵守密集型铜母线槽测绘标准,可以保证测量和绘图的准
确性和一致性,提高施工和生产的效率,并确保铜母线槽工程的质量。

连续挤压-拉拔工艺生产铜母线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连续挤压-拉拔工艺生产铜母线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要 容 易 出 的 质量 问 题 有 表 面 质 量 、 边 、 曲/ 曲 、 寸公 差 、 能 指 标 达 不 到 要 求 , 面 就 连 续 挤 压 — — 拉 裂 弯 扭 尺 性 下
拔 生产 工 艺 , 合 本 人 多 年 的 工 作 经 验 , 铜 母 线 生 产 过 程 中的 质 量 问题 进 行 剖 析 , 同 行 们 在 工 作 中参 考 。 结 对 供 关键 词 : 续挤压 ; 拔 ; 连 拉 铜母 线 ; 量 控 制 质 中 图 分 类 号 :G 7 . T 36 5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 7 5 2 1 )5—04 0 17 6 9 (0 1 0 0 1— 2
扭 曲现象 。
3 2 铜母 线 经 拉 拔 后 形 位 尺 寸 超 差 , 要 是 拉 拔 模 . 主
具 加工尺 寸不 到位 或 磨损 后 造 成 的 , 可更 换 拉 拔模 来
解决 。
曲情况对 球 头模 座进 行调 整 , 格 后方 可 继 续进 行 拉 合
3 3 铜母 线 的机 械 性 能 和 电性 能 达 到不 要 求 , 部 . 大 分是 因原 材料 造成 的 , 当然 机 械 性 能达 不 到 要求 还 与 加工 工艺 有关 , 根据 具体 情况 采取相 应 的措施 。 3 4 裂边 和 弯 曲开 裂 , 边 主要 是 挤 压 坯 料 的 原 因 . 裂
造 成 , 其是 挤压 T 尤 3铜 母线 时 , 因原 材料 铜 杆 中的 会 杂质 多 , 属 流动性 不好 或 挤 压模 具 的设 计 不合 理 等 金 原 因产生 这种 缺 陷 。
拔 生产 。球 头模 座 调 好 后 , 四个 压 紧螺 栓 必 须 锁 紧 ,
否则 在拉 拔过 程 中 , 具会 因铜 母线 坯 料 的少 许 弯 曲 模 而 晃动 , 拉 拔 出的铜母 线产 生 “ ” ( 使 s 弯 在拉 拔直 径 稍

母线动热稳定校验

母线动热稳定校验

动稳定与热稳定1.定义:热稳定电流是老的称呼,现称:额定短时耐受电流(I K )在规定的使用和性能条件下,在规定的短时间内,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在合闸位置能够承载的电流的有效值。

额定短时耐受电流的标准值应当从GB 762中规定的R10系列中选取,并应该等于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短路额定值。

注:R10系列包括数字1,1.25,1.6,2,2.5,3.15,4,5,6.3,8及其与10n 的乘积动稳定电流是老的称呼,现称:额定峰值耐受电流(I P )在规定的使用和性能条件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在合闸位置能够承载的额定短时耐受电流第一个大半波的电流峰值。

额定峰值耐受电流应该等于2.5倍额定短时耐受电流。

注:按照系统的特性,可能需要高于2.5倍额定短时耐受电流的数值。

额定短路持续时间(t k )8]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在合闸位置能承载额定短时耐受电流的时间间隔。

额定短路持续时间的标准值为2s 。

如果需要,可以选取小于或大于2s 的值。

推荐值为0.5s,1s,3s 和4s 。

2.根据额定短时耐受电流来确定导体截面:公式:△θt a I S k *= 式中:I k --额定短时耐受电流;a —材质系数,铜为13,铝为8.5;t--额定短路持续时间;△θ—温升(K ),对于裸导体一般取180K ,对于4S 持续时间取215K 。

则:25KA/4S 系统铜母线最小截面积S=(25/13)*√4/215=260 mm 231.5KA/4S 系统铜母线最小截面积S=(31.5/13)*√4/215=330 mm 240KA/4S 系统铜母线最小截面积S=(40/13)*√4/215=420 mm 263KA/4S 系统铜母线最小截面积S=(63/13)*√4/215=660 mm 2接地母线按系统额定短时耐受电流的86.7%考虑:25KA/4S 系统接地铜母线最小截面积S=260*86.7% =225mm 231.5KA/4S 系统接地铜母线最小截面积S=330*86.7% =287mm 240KA/4S 系统接地铜母线最小截面积S=420*86.7% =370mm 263KA/4S 系统接地铜母线最小截面积S=660*86.7% =580mm 2根据以上计算,总结所用TMY 的最小规格如下:∝ jf 10jf 采用以上计算.3.根据额定峰值耐受电流来确定铜母线最大跨距(两个支撑间的最大距离)原则:作用在母线上的作用应力kg/cm≤母线允许应力;公式:△js=1.76L2i ch2*10-3/aW≤△y;△y=1400(Cu).700(Al)式中:L—母线支撑间距(cm);a—相间距离(cm);W——矩形母线截面系数;i ch——根据上式导出:L MAX=√1400aw 103/1.76 i ch2=√0.795*106aw/ i ch矩形母线截面系数:1/母线宽度相对时:W=0.167b2h;100*10=1.67;80*8=0.8552/母线厚度相对时:W=0.167bh2;100*10=16.7;80*8=8.55其中:b(cm): 母线宽度,h(cm): 母线厚度所以:对于31.5KA系统,TMY100*10母线厚度相对时,假定a=28cm(中置柜),则:L MIN==√0.795*106aw/ i ch=240(cm)=2400mm;对于31.5KA系统,TMY80*8母线厚度相对时,假定a=28cm,则:L MIN==√0.795*106aw/ i ch=1700mm;对于40KA系统,TMY100*10母线厚度相对时,假定a=28cm,则:L MIN==√0.795*106aw/ i ch=1900mm;TMY80*8母线厚度相对时,假定a=28cm,则:L MIN==√0.795*106aw/ i ch=1370mm;各种母线排列的最小跨距(mm)[280mm相距为例]母线厚度相对时母线宽度相对时母线三角排列时(估算)TMY100*1 0 TMY80*8 TMY100*1TMY80*8TMY100*1TMY80*8理论值推荐值理论值推荐值理论值推荐值理论值推荐值理论值推荐值理论值推荐值31. 5 2400 1800 170140750 700 550 500 1300 1200 950 80040 1900 1400 1370 120610 600 430 400 1050 1000 750 700就是说:1。

铜管母线的生产标准

铜管母线的生产标准

铜管母线的生产标准
铜管母线是一种用于电力系统中传输电流的重要组件。

它的生
产标准通常涉及材料、尺寸、工艺、性能要求等方面。

首先,铜管母线的生产标准通常包括材料要求。

铜管母线通常
采用高纯度电解铜作为原材料,生产标准会明确规定铜的纯度要求,以确保母线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其次,生产标准还会规定铜管母线的尺寸要求,包括直径、壁厚、长度公差等。

这些尺寸要求对于保证母线的安全可靠运行至关
重要,生产标准会严格规定各项尺寸的公差范围,以确保母线的准
确连接和稳定传输电流。

此外,生产标准还会涉及铜管母线的工艺要求,包括挤压、拉拔、退火等工艺参数的要求,以及对焊接、切割等工艺的规定,以
确保母线的制造过程稳定可控,保证母线的质量。

最后,生产标准还会规定铜管母线的性能要求,包括导电性能、机械性能、耐腐蚀性能等。

这些性能要求对于母线在电力系统中的
长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生产标准会对这些性能指标进行严格的检
测和要求,以确保母线能够满足电力系统的要求。

总的来说,铜管母线的生产标准涉及材料、尺寸、工艺、性能等多个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对于保证母线的质量和安全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生产标准对于保障铜管母线的质量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对GB7251.2-2006中关于母线温升极限验证部分的理解

浅谈对GB7251.2-2006中关于母线温升极限验证部分的理解

浅谈对GB7251.2-2006中关于母线温升极限验证部分的理解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用电量增加。

母线产品与传统电缆相比,其优越性非常明显。

母线代替传统电缆,将是一种趋势。

目前,因电力系统中大量非线性负载的日益增多,谐波随即出现,它破坏了电网的三相平衡,导致中线带电。

GB7251.2-2006《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二部分:对母线干线系统(母线槽)的特殊要求》中的母线温升试验方法不能有效验证当谐波的存在导致中线带电时,母线的温升值是否满足标准要求。

因此,应当考虑修订GB7251.2-2006中母线温升极限试验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母线;中线容量;谐波;三相平衡1母线产品概述母线槽作为一种新型配电导线,与传统的电缆相比,在大电流输送时充分体现出它的优越性。

同时由于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大大降低了母线槽接头处及插接口处的接触电阻和温升,并使用优质的绝缘材料来隔离各相导体,从而提高了母线槽的安全可靠性。

母线是一种以高导电率的材料为导体制成的,具有传输、汇集和分配电能的电力设备。

按导体材料分,母线可分为铜母线、铝母线,近年来国内还出现双金属母线。

一般来讲,母线槽可按L1+L2+L3+PE、L1+L2+L3+N+PE等系统设置电源导体和保护导体,满足用电负荷的需要。

2母线中性线带电问题的提出及原因分析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非线性负载(如:电机、空调等)日益增多,谐波随即产生。

谐波的存在破坏了电网中的三相平衡,导致中线带电。

严重时,流过中线的电流可以达到相线电流的2倍。

现实中,由于中线电流过大引起的线路起火、设备损坏的情况已不鲜见。

正是考虑到谐波等因素的影响,对于L1+L2+L3+N+PE系统来讲,母线的N相导体截面积通常都被设计为等于L1/L2/L3导体截面积,即100%中线容量。

3母线温升试验介绍及对试验方法合理性的探讨GB7251.1-2005《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一部分:型式实验和部分型式实验成套设备》和GB7251.2-2006《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二部分:对母线干线系统(母线槽)的特殊要求》是目前国内母线设计、生产必须符合的国家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2.6 2.6 2.5 2.5 2.6 2.3 2.3 2.2 2.5 2.5 2.5 2.7 2.4 2.3 2.6 2.6
μΩ μΩ μΩ μΩ μΩ μΩ μΩ μΩ μΩ μΩ μΩ μΩ μΩ μΩ μΩ μΩ μΩ
结论
测试人员审核ຫໍສະໝຸດ 日期江铜贵冶电解东扩铜母线直流电阻测试记录
6 7
江铜贵冶电解东扩铜母线直流电阻测试记录
工程名称 净液工段改造 测试项目
铜母线
取400cm未焊接铜母线测试其直流电阻为:2.1μ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第七组 第八组 第九组 第十组 第十一组 第十二组 第十三组 第十四组 第十五组 第十六组 第十七组
2.1 2.2 2.6 2.4 2.6 2.5 2.4 2.6 2.4 2.5 2.5 2.5 2.5 2.6 2.6 2.6 2.6
μΩ μΩ μΩ μΩ μΩ μΩ μΩ μΩ μΩ μΩ μΩ μΩ μΩ μΩ μΩ μΩ μΩ
第十八组 第十九组 第二十组 第二十一组 第二十二组 第二十三组 第二十四组 第二十五组 第二十六组 第二十七组 第二十八组 第二十九组 第三十组 第三十一组 第三十二组 第三十三组 第三十四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