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一组以奥运为背景的物理题

合集下载

热点、联系实际问题背景材料与例题分析

热点、联系实际问题背景材料与例题分析

热点、联系实际问题背景材料及例题分析近年高考物理试卷上出现了许多结合社会实际和科技前沿的好题,如:神舟飞船、航天科技、磁悬浮列车,磁流体发电、高能加速器、超导、夸克等,这些试题以社会热点和最新科技〔特别是近年来国际国内科技新进展的相关材料〕立意命题, 力求比拟真实和全面的模拟现实, 试题注重根底, 突出能力。

复习中要关注这些社会热点,关注科技前沿的开展及其应用,并注意这些命题背景与?考试大纲?的知识结构、能力要求的联系。

以下材料可作为今后高考物理命题的重要背景。

1. 嫦娥一号卫星例1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 24日18时29分,星箭成功别离之后,嫦娥一号卫星进入半径为205公里的圆轨道上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卫星在这个轨道上“奔跑〞一圈半后,于25日下午进行第一次变轨, 变轨后,卫星轨道半径将抬高到离地球约600公里的地方. 地球半径为R ,外表重力加速度为g ,质量为m 的嫦娥一号卫星在地球上空的万有引力势能为r mgR E p 2-=,〔以无穷远处引力势能为零〕,r 表示物体到地心的距离. 〔1〕质量为m 的嫦娥一号卫星以速率v 在某一圆轨道上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求此时卫星距地球地面高度h 1 ;〔2〕要使嫦娥一号卫星上升, 从离地高度h 1再增加h 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发动机至少要做多少功?解析:〔1〕设地球质量为M ,万有引力恒量为G ,卫星距地面高度为h 1 时速度为v ,对卫星有 1221)(h R v m h R mM G ++=, 对地面上物体有 2R mM G mg =, 解以上两式得 R vgR h -=221. 〔2〕卫星在距地面高度h 1的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有 2211()mM v G m R h R h =++, 得 )(12h R GM v +=, ∴ 此时卫星的动能 )(2)(22112121h R mgR h R GMm mv E k +=+==, 万有引力势能121h R mgR E p +-=,卫星在距地面高度h 1时的总机械能 )(2)(2121212111h R mgR h R mgR h R mgR E E E p k +-=+-+=+=. 同理, 卫星在距地面高度〔h 1+h 〕时的总机械能 )(2122h h R mgR E ++-=. 由功能关系, 卫星发动机至少要做功 W = E 2 –E 1 = 2112()()mgR h R h R h h +++.2. 关注北京奥运和体育竞技奥运比赛与物理知识密切相关, 以此为背景进行命题,可考查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奥运比赛相关问题的能力. 各项奥运比赛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水上运动中的跳水可分为竖直上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两个过程, 涉及速度、位移、时间、动量、能量等物理量, 帆船、赛艇、滑水板比赛等工程涉及到受力平衡、动力学原理、功能关系等物理规律. 举重比赛中涉及重力势能增加和做功、功率等计算, 射箭比赛中涉及弹性势能和拉力做功、平抛运动等物理规律的应用. 球类比赛中涉及平抛运动、斜抛运动、运动分解等物理规律, 还涉及抛球最正确速度和最正确角度、反响时间、动量、冲量、能量等计算. 径赛工程涉及直线运动、曲线运动中速度、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以及加速度、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等知识。

初二物理奥林匹克练习题

初二物理奥林匹克练习题

初二物理奥林匹克练习题初中物理奥林匹克练习题物理奥林匹克是一个旨在培养学生物理思维和解题能力的竞赛活动,对于初中物理学习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初二物理奥林匹克练习题,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题目一:小李用手摩擦了一根塑料棒,然后将它靠近小明的头发,小明的头发会被塑料棒吸引过去。

请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解析: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摩擦产生的静电作用。

当小李用手摩擦塑料棒时,塑料棒与手之间的摩擦力会导致电子在塑料棒上的转移。

由于塑料棒与小明的头发之间有电荷差异,头发上的正电荷和塑料棒上的负电荷相吸引,因此头发会被吸引过去。

题目二:小明在距离地球表面一定高度处丢下了一颗石头,同时小红在地面上以相同的速度抛出一颗石头。

哪颗石头会最先撞击到地面?为什么?解析:两颗石头会同时撞击到地面。

无论是小明手中的石头还是小红手中的石头,它们在抛出时具有相同的初始速度,因为它们受到的重力加速度相同。

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它们将同时下落并最终撞击到地面。

题目三:小李用放大镜的凸透镜聚焦太阳光,然后将焦点位置处的纸张点燃。

这一现象是如何产生的?解析:凸透镜能够将光线聚焦于焦点位置,使光线汇聚在一点上。

当太阳光经过凸透镜聚焦后,光线的强度增加,能量密度提高,因此能够点燃纸张。

通过调整凸透镜与纸张的距离来使聚焦点与纸张重叠,即可点燃纸张。

题目四:小明通过一个中空的玻璃棒望远镜观察星星闪烁的现象。

请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解析:星星看起来闪烁的原因是大气层中的空气流动造成的。

当星光穿过大气层时,由于空气密度的不均匀分布,会产生折射,使星光的传播路径发生微小的扭曲。

这种扭曲会导致星星的亮度瞬时变化,看起来就像星星在闪烁。

通过以上几道物理奥林匹克练习题的解析,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的应用。

在平时的学习中,积极参与奥林匹克竞赛,并勤加练习和思考,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概念和提升解题能力。

希望同学们都能在物理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试题及答案

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试题及答案

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试题及答案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是国际中学生的物理大赛,高中同学可以用来提升物理解题能力。

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试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试题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简介竞赛设立由参赛成员国组成的国际物理奥林匹克委员会。

竞赛章程规定:目的是为增进中学物理教学的国际交流,通过竞赛促进开展物理学科的课外活动,以加强不同国家青年之间的友好关系和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合作。

同时帮助参赛者发展物理方面的创造力,把从学校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每年举办一次。

由各会员国轮流主办,并由各代表团团长和一名主办国指定的主席组成国际委员会。

国际委员会的任务是公平合理地评卷,监督章程规定的执行情况,决定竞赛结果。

每一会员国可选派5名高中学生或技术学校学生参加竞赛。

参加者的年龄到竞赛开始的那一天不能超过20岁。

参赛代表队要有2名团长,2名团长是国际委员会的成员,条件是能胜任解答赛题,能参加竞赛试卷的讨论和评分工作,并能通晓一种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的工作语言。

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的工作语言是英文、法文、德文和俄文。

代表团到达主办国时,团长要将参加学生及团长的情况告诉主办国家组织人员。

竞赛于每年6月底举行。

竞赛分两天进行。

第一天进行3道理论计算题竞赛,另一天的竞赛内容是1—2道实验题。

中间有一天的休息。

参赛者可使用计算尺、不带程序编制的计算器和对数表、物理常数表和制图工具,但不能使用数学和物理公式一览表。

竞赛题由参加国提供题目,主办国命题。

在竞赛前,赛题要保密。

竞赛题内容包括中学物理的4个部分(力学、热力学和分子物理学、光学及原子和核物理学、电磁学) ,解题要求用标准的中等数学而不要用高等数学。

主办国提出评卷标准并指定评卷人。

每题满分为10分。

各代表团团长同时对自己团员竞赛卷的复制品进行评定,最后协商决定成绩。

评奖标准是以参赛者前三名的平均分数计为100%,参赛者达90% 以上者为一等奖,78—90%者为二等奖,65—78%者为三等奖,同时发给证书。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奥运专题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奥运专题

200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奥运专题一、选择题1(08湖州)2008年3月24日下午北京奥运会圣火采集仪式在希腊的赫拉伸庙前举行。

圣火点燃后,以“点燃激情、传递梦想”为口号的“祥云”火炬传递在全球进行。

圣火的点燃利用了太阳能,下列属于能量单位的是()A.牛顿B.帕斯卡 C瓦特 D.焦耳2(08长春)图1是北京奥运会运动项目图标,其中图片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DA.拉弓过程中弓发生了塑性形变B.游泳时人没有受到水的推力C.人举着杠铃不动时对杠铃做功了 D.力能改变曲棍球的运动状态3(08连云港)在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

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甲火炬一定静止B.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C.乙火炬一定静止D.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4(08荆门)北京奥运会“绿色、科技、人文”的理念已落实到相关工作中,前不久完成的奥运圣火在珠穆朗玛峰的传递,创造了诸多奥运圣火传递的奇迹。

设在海拔5200米处的大本营把太阳能作为工作和生活的能源。

建起如图2所示的由太阳能光伏板(太阳电池)组成功率达到10kW的光伏小电站。

关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CA.这个发电站工作时将太阳能转化为内能B.这个发电站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光能C.这个发电站工作时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D.这个发电站在任何时候都能正常工作5(08河南)2008年奥运盛会即将在北京开幕,我国运动员将奋力拼搏,为国争光。

在下列比赛项目中,有关运动和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A.头球攻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用力拉弓,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C.用力向后划水,皮划艇才能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百米冲刺后很难停下,是因为运动员的惯性消失了6(08镇江)如图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场馆之一“水立方”,其建筑设计充分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是中国建筑节能环保的典范.下列对其屋面的部分设计解释不正确的是 DA.在屋面上设计临时悬挂的隔噪网,可以减弱降雨时雨滴声造成的噪音B.屋顶上设立多个自然排风机,能让建筑空间中的热量散发出去C.采用ETFE膜结构屋面能保证场馆白天大部分时间采用自然光,是因为其透光性好D.游泳池消耗的水大部分能从室内屋顶收集并反复使用,这是利用水的升华和液化形成的水循环7(08株洲)2008年6月3日,北京奥运圣火在湖南开始传递,“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手举“祥云”火炬传递了第一棒。

例析与28届雅典奥运会有关的物理试题

例析与28届雅典奥运会有关的物理试题

例析与28届雅典奥运会有关的物理试题
李军召
【期刊名称】《广东教育(高中版)》
【年(卷),期】2005(000)002
【摘要】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中国运动员以32金的成绩笑傲江湖,超过俄罗斯直逼美国,举国欢庆.物理是一门与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现把与奥运会有关的物理试题编写出来,供同学们参考.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李军召
【作者单位】山东省莘县实验高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7
【相关文献】
1.奥运备战结硕果雅典赛场奏凯歌——预祝我国体育健儿在雅典奥运会上再创辉煌 [J],
2.奥运会的旅游效应分析--以悉尼奥运会及雅典奥运会为例 [J], 邹统钎;彭海静
3.感谢雅典感谢奥运——雅典奥运会采访手记 [J], 贾彧
4.相聚雅典——2004雅典奥运会 [J], 黑马希腊
5.新时期我国体育新闻报道理念的嬗变——以《人民日报》雅典奥运会和里约奥运会的报道为例 [J], 何亮莉; 朱爱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冬奥会物理试题及答案

冬奥会物理试题及答案

冬奥会物理试题及答案1. 冰壶比赛中,冰壶在冰面上滑行时受到的摩擦力与其速度的关系是()。

A. 速度越大,摩擦力越大B. 速度越大,摩擦力越小C. 速度越大,摩擦力不变D. 速度越大,摩擦力先增大后减小答案:C2. 滑雪运动员在下坡时,其动能和势能的变化关系是()。

A. 动能增加,势能减少B. 动能减少,势能增加C. 动能和势能都增加D. 动能和势能都减少答案:A3. 冰刀与冰面接触时,冰刀刀刃的压强与冰刀刀刃的宽度关系是()。

A. 宽度越宽,压强越大B. 宽度越宽,压强越小C. 宽度越窄,压强越大D. 宽度越窄,压强越小答案:C4. 在滑雪比赛中,运动员利用滑雪板进行转弯时,其转弯半径与速度的关系是()。

A. 速度越快,转弯半径越大B. 速度越快,转弯半径越小C. 速度越慢,转弯半径越大D. 速度越慢,转弯半径越小答案:B5. 冰球比赛中,冰球在冰面上滑行时,其速度与冰面温度的关系是()。

A. 温度越高,速度越快B. 温度越高,速度越慢C. 温度越低,速度越快D. 温度越低,速度越慢答案:B6. 速滑比赛中,运动员在弯道滑行时,其身体倾斜角度与速度的关系是()。

A. 速度越快,倾斜角度越大B. 速度越快,倾斜角度越小C. 速度越慢,倾斜角度越大D. 速度越慢,倾斜角度越小答案:A7. 跳台滑雪比赛中,运动员在空中滑翔时,其受到的重力与空气阻力的关系是()。

A. 重力大于空气阻力B. 重力小于空气阻力C. 重力等于空气阻力D. 重力与空气阻力无关答案:A8. 冰球运动员在击球时,冰球的动能与运动员击球力度的关系是()。

A. 力度越大,动能越大B. 力度越大,动能越小C. 力度越小,动能越大D. 力度越小,动能越小答案:A9. 在花样滑冰比赛中,运动员在旋转时,其角速度与半径的关系是()。

A. 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快B. 半径越大,角速度越慢C. 半径越小,角速度越快D. 半径越小,角速度越慢答案:B10. 在冬季两项比赛中,运动员在射击时,子弹的动能与射击距离的关系是()。

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与北京冬奥会相关的初中物理题

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与北京冬奥会相关的初中物理题

与北京冬奥会相关的初中物理题一.选择题(共22小题)1.如图所示,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名小男孩用小号(俗称“小喇叭”)深情的演奏《我和我的祖国》。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号是铜管乐器,是靠空气柱振动发声的B.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改变了小号声音的音调C.号声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中D.听号声知道所吹奏的乐曲,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小演员们双手举着“和平鸽”,随着脚步的移动,脚下一朵朵晶莹洁白的雪花如影随形,这一创意来自于冰面倒影。

从物理学来看,关于“如影随形”和“冰面倒影”的中“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C.前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3.助力北京打造智慧型冬奥会的“北斗+5G”技术,传输语言、符号和图像的载体是()A.电磁波B.超声波C.次声波D.引力波4.2022年冬奥会将在北京举行,跳跃式滑雪运动员也在积极备赛训练,下图正确表示滑雪运动员在空中滑翔时所受重力示意图的是()A.B.C.D.5.如图所示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它的外壳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而成,不仅具有“轻固、美”的特点,而且在1000℃的温度不会起泡、开裂。

火炬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与该材料以下特性无关的是()A.密度小B.硬度大C.耐高温D.导电性好6.如图是中国女子冰壶队正积极备战2022北京冬奥会的场景。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19kg冰壶的重力为1900N B.被掷出的冰壶受到向前的牵引力C.“刷冰”可以减小冰壶与冰面的摩擦D.“刷冰”时用力下压可减小冰刷与冰面的摩擦7.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十二生肖造型的冰车(如图甲所示)在“冰面”上滑出一个美丽又巨大的中国结(如图乙所示)。

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A.冰车装有车轮目的是减小摩擦B.人推冰车时,人对车的推力大于车对人的推力C.小朋友坐上冰车后,冰车对“冰面”的压强变大D.匀速行驶的冰车在水平方向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8.滑雪是2022年冬奥会的比赛项目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一组以奥运为背景的物理题2004年8月13 日至8月29日,举世瞩目的第28届奥运会在希腊雅典举行,中国体育代表团共有407名运动员参加了26个大项、203个小项的比赛,以32枚金牌、17枚银牌、14枚铜牌的优异成绩列金牌总数第二位、奖牌总数第三位,超越俄罗斯代表团跻身第一“集团”,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消息传来,举国上下为之振奋。

2004年雅典奥运会是一个世界盛会,预计高考试题有可能以此为背景命题,且多以选择题、计算题的形式出现,试题可以从力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等角度命题,以此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达到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之目的。

下面例析一组以雅典奥运会为背景的试题,以飨读者。

例1:田径选手刘翔以12秒91的成绩获得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金牌,实现了我国田径运动员在短跑比赛项目中多年的梦想。

刘翔之所以能够取得冠军,取决于他在110米中的( )。

A.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
B.撞线时的瞬时速度大
C.平均速度大
D.起跑时的加速度大
解析:根据S一 t可知,S一定,v越大,f 越小,即选项C正确。

例2:我国游泳选手罗雪娟(女)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100米蛙泳的比赛中击败了澳大利亚和美国选手获得金牌。

比赛是在奥林匹克水上中心举行,该中心拥有长50 m、宽25 m、水深3 m、水温保持25—27℃,共8条泳道的国际标准比赛用游泳池。

设水的摩尔质量为M=1.8×10-2kg/mol,当游泳池注满水时,试估算该游泳池中水分子数大约为 ( )。

A.4.1×1028
B.1.3×1032
C.2.9×1021
D.1.3×1030
解析:设水的密度为ρ,游泳池中水的质量为M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 ,游泳池注满水时,水的总体积为V=50×25×3m3=3.75×103 m3。

则游泳池中水的物质的量为n=M1/M=ρV /M,于是,所含的水分子数为N1=nNA=ρVNA/M=1.0×103×3.75×103×6.02×1023/(1.8×10-2)个=1.3×1032个,故选项B正确。

例3:游泳池中水的温度一般控制在25—27℃,假设水的温度恒定不变。

在游泳池中,一个气泡缓缓向上浮起,在上升过程中( )。

A.气泡的内能增加,放出热量
B.气泡的内能不变,对外做功,吸收热量
C.气泡的内能不变,不放出热量也不吸收热量
D.气泡的内能减少,吸收热量
解析:将气泡内的气体视为理想气体,由于温度恒定,则气泡内气体的内能不变,气泡向上浮起,其体积增大,气体对外做功,但因内能不变,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泡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综上所述,选项B正确。

例4:奥运会的比赛实况及新闻报道是通过卫星传送到世界各地的电视台,电视台再通过无线传播或有线传播将信号发送出去,而有线传播就是通过光导纤维通信来实现的,它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将大量信息高速传输,若采用的光导纤维是由内芯和包层介质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内芯和包层折射率相同,折射率都大
B.内芯和包层折射率相同,折射率都小
C.内芯和包层折射率不同,包层折射率较大
D.内芯和包层折射率不同,包层折射率较小
解析:为了使光线不射出来,必须利用全反射,而产生全反射的条件是光从折射率较大的光密介质进入折射率较小的光疏介质。

且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因此,内芯的折射率应大于包层的折射率,故选项D正确。

例5:雅典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我国北京2008年举办第29届奥运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如何解决环境问题是值得组委会考虑的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北京奥委会接受专家的建议。

大量采用对环境有益的新技术。

如奥运会场馆周围80%~90%的路灯将利用太阳能发电技术。

奥运会90%的洗浴热水将采用全玻真空太阳能集热技术。

太阳能的产生是由于太阳内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热核聚变反应形成的,其核反应方程是 ( )。

解析:选项A属于轻核的聚变。

选项B属于人工转变,选项c属于重核的裂变。

选项D属于衰变。

故选项A正确。

例6:奥运会的一部分球类比赛和田径比赛是在室外进行的。

适度的光照有利于运动员发挥水平。

赛出成绩。

已知太阳光到达地球的光流强度,在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上是1.4×103 W/m2。

如果将太阳光看成是频率为5×10 14Hz的单色光,在垂直于阳光的地球表面的1 cm2面积每分钟所接收的光子数为个。

解析:光子的能量为E=hυ=6.63×10-34×5×1014J=3.3×l0-19J,到达地球的光流强度为
I=1.4×10 3w/m2,即每秒钟内在垂直于地球表面的1 m。

面积上所接收的能量为1.4×10 3J,故每分钟地球上1 cm2面积所接收的能量E’=1.4×10 3×l×10-4×60 J=8.4×102J,因此地球上1 cm2 面积每分钟所能接收的光子数为N= E’/E=8.4×102/(3.3×10-19 )个=2.5×10 21个。

例7:在游泳比赛中,若运动员在水面上游泳。

看见游泳池底有一物体在他眼睛正下方。

再前进s=3m时。

物体突然不见了。

则游泳圈池的深度h为多少?设水的折射率为 4/3。

解析:由题意可知,水面上游泳的运动员看不见游泳池底的
物体,这说明此时发生了全反射。

如图1所示。

设临界角为C,
则sinC =1/n。

又由几何知识有sinC =3/ , 则3
/ =3/4,于是,h= 2.65m。

例8:网球运动员在离开网的距离为 s= l2 m处,沿水平方向发球,发球高度为H=2.4m。

网的高度为h=0.9m。

(1)若网球在网上h1=0.1 m处越过,求网球的初速度。

(2)若按上述初速度发球,求该网球落地点到网的距离。

(g=10 m/s 2,不考虑空气的阻力)
解析:(1)由于不计空气阻力,网球将作平抛运动,作出网球运动的轨迹示意图,如图2所示,由此可知球越过同时,竖直落下高度为h2=H1-h-h1=2.4-0.9-0.1=1.4(m),水平位移为s=l2 m。

设网球的初速度为v ,网球运动的时间为t,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有: S=v t h2=gt2/2 联
立以上两式并代人数据得v = s =22.7m/S。

(2)
设网球以上述初速度运动,落地时水平位移为s1 ,落地点到网的距离为s2,所需时间为t1。

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有:S1=v t1 H= gt12/2 联立以上
两式并代人数据得S1=v =15.7m
故离网的距离为s2 = s1一s=3.7m。

例9:国际乒联为了增加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希望降低球的飞行速度,将比赛用球的直径从d1=38mm改成d2=40mm,同时要求球的质量不变。

为了简化讨论,设空气对球的阻力与球的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并且球沿水平方向作直线运动,试估计一下若采用d2=40mm 的乒乓球,球从球台这端飞往另一端所需的时间能增加百分之几?(根据国家乒协调研组提供的资料,扣杀直径d1=38mm的乒乓球时,击求速度为Vo=26.35 m/s,球的平均飞行速度约为=17.8 m/s)
解析:设扣杀时,球的初速度为v0,且不变,末速度为vt ,平均速度为,飞行距离为S。

设乒乓球直径为d,乒乓球运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为f,则f=kd2,式中k为比例系
数。

对乒乓球,根据动能定理有:,
又因为,
例10:质量为 M=60 kg的跳水运动员从距水面高H=10 m的跳台上自由跳下。

假设其体形可等效为一长度L=1.0m、直径d=0.30 m的圆柱体。

运动员入水后,水的阻力F等效于作用在圆柱体的下端面,F的大小随运动员的人水深度y变化的函数曲线如图3所示。

该曲线可近似看作椭圆的一部分,且椭圆的长、短轴分别与坐标轴0y和0F重合。

椭圆与y 轴相交于y=h 处,与F轴相交于F=(5/2)m g处。

为了确保运动员的安全,试计算水池中水的深度h至少应等于多少?(不计空气阻力,水的密度为ρ=1.0×103kg/m3。

)
解析:运动员下落经历了自由下落、入水和全部身体在水中运动这三个过程,其运动过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

运动员从水面B入水到全部身体进入水中C位置过程中,浮力随着入水深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其所作的功为:
运动员全部身体进入水中后,从水中C 位置到水中D位置过程中,所受的浮力不变,浮力所作的功为:
运动员在水中所受水的阻力对其作的功可由图3中曲线所围成的面积来求得,由椭圆的面积公式(S=πab,其中a、b分别为椭圆的长轴和短轴)有:
而整个过程中重力所作的功为:
WG=mg(H+h ) ④
运动员的始、末状态的速度均为零,对运动员下落的全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
WG +Wf1+Wf2+WF=0 ⑤
联立上述五式并代人数据可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