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专题7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 考点24 激素的功能、分泌调节及相关实验分析
新高考生物稳态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高考生物稳态知识点归纳总结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新高考已成为我国高中阶段学生升学的标准化考试。
生物作为其中一门科学必修课,无疑在新高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生物知识,本文将对新高考生物稳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以科普的方式向读者呈现。
一、稳态的定义与特征稳态是指生物体内生理功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恒定。
生物体需要通过各种调节机制来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包括体温、pH值、血糖浓度等。
二、稳态的调节机制1. 负反馈调节机制:负反馈调节机制是生物体内最常见的一种调节方式。
它通过传感器、控制中枢和效应器的相互作用来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如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等。
2. 正反馈调节机制:正反馈调节机制相对较少见,它会加强原有的变化,而不是抑制变化。
如分娩过程中的宫缩,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强。
三、稳态调节的具体案例1. 温度调节:温度调节是生物体维持稳态的重要机制之一。
人体的体温调节,如出汗和发抖等,都是为了维持体温稳定。
2. 酸碱调节:生物体内的酸碱平衡对于维持体内稳态非常重要。
呼吸系统可以调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肾脏则通过调节尿液的酸碱度来维持稳态。
3. 血糖调节:血糖是人体能量供应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稳态的一部分。
胰岛素和葡萄糖酮体等调节机制协同工作,确保血糖维持在合适的范围内。
四、稳态破坏与疾病生物体内部的稳态如遭到破坏,就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如体温过高引发的热射病、血压失调引起的高血压等。
因此,保持稳态对于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
五、稳态调节的意义与应用稳态调节不仅对于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环境保护和农业发展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稳态调节对于水质污染的治理、农作物的生长管理等都有重要作用。
六、稳态调节与个体适应能力个体的生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适应能力。
在面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时,生物体的稳态调节能力决定了其是否能够适应并幸存下来。
综上所述,稳态作为生物学中重要的概念,在新高考生物中具有重要地位。
高考生物二轮专项检测试题(26) 激素调节

高考生物二轮专项检测试题(26)激素调节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激素的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激素不参与组成靶细胞的结构C.神经系统的某些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激素D.某些激素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解析:选A酶的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激素的作用是调节细胞代谢,A错误。
2.(2021·8省联考,江苏卷)激素在调控人体稳态中起重要的作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状腺激素可以调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合成与释放B.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脏重吸收水,以调节渗透压C.性激素通过调节细胞膜上的受体传递信息,发挥生物学功能D.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血糖的激素,可对抗胰高血糖素的作用解析:选C甲状腺激素可以反馈调节下丘脑的活动,从而调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合成与释放,A正确;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B正确;性激素的受体不是位于细胞膜,而是位于细胞内,C错误;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具有升血糖的作用,故胰岛素可对抗胰高血糖素的作用,D正确。
3.(2022 ·湘豫名校联考)下列关于胰岛素及其合成、分泌等方面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高尔基体合成后运输至内质网加工B.只作用于有胰岛素受体的细胞C.分泌后随血液流到全身各组织D.是人体内已知的唯一具有降血糖作用的激素解析:选A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后,通过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出胰岛B细胞。
4.激素在机体体液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激素作用的过程和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脂溶性激素可以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B.注射到体内的胰岛素引起机体胰岛素分泌减少属于反馈调节C.同一种细胞可以受到不同激素的调节而发挥不同的作用D.细胞对激素刺激所产生反应的强度,与细胞中该激素受体的数量和敏感度有关解析:选B注射到体内的胰岛素引起机体胰岛素分泌减少属于机体的稳态调节,机体需要保持体内胰岛素含量的动态平衡,不属于反馈调节,B错误。
高考二轮复习人体和动物的激素调

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C甲状腺激素。
.
7
(5)激素间的作用 ①协同作用:
生 甲长 状激 腺素 激促 素进 促蛋 进白 神质 经合 系成 统生长发育促进正常生长发育 ②拮抗作用:
胰胰岛高素血降糖血素糖升血糖相互拮抗,共同调节血糖平衡
.
8
(6)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
31
【解析】 本题意在考查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下丘脑分 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激素,促激素作 用于具体分泌腺,促使其分泌某激素。在该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处 于最高级,其次是垂体,最后才是分泌腺。在调节过程中,要注意 某激素水平的升高对下丘脑和垂体起抑制作用,这也就是我们说的 负反馈调节机制。
.
17
解析:动物的行为是遗传物质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故 母鸡的产蛋行为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母鸡卵巢的发 育和雌激素的合成与光周期的变化有关,适当延长光照时期,可通 过神经调节促进卵巢的发育和雌激素的合成,再通过激素调节促进 卵泡的成熟和排卵,从而提高母鸡产蛋率。
答案:BCD
.
18
【答案】 C 【技巧点拨】 理清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三者之间的协调关 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
32
2.(2012年山东淄博一模)阻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最可能 出现的现象是( )
A.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多 B.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 C.胰岛B细胞分泌激素增多 D.生长激素分泌减少 解析:从题中可知,当阻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下丘脑分
.
27
a.作用过程:
b.对稳态维持的意义维 维持 持内 呼环 吸境 中中 枢正 pH常的的相兴对奋稳性定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突破:7-1 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

(5)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机体血浆量会增
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2017·全国Ⅲ,4)( √ )
2.(2021·江苏·21)正常人体在黎明觉醒前后肝脏生糖和胰岛素敏感性都达 到高峰,伴随胰岛素水平的波动,维持机体全天血糖动态平衡,约50% 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黎明现象”(黎明时处于高血糖水平,其余时间 血糖平稳),是糖尿病治疗的难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在黎明觉醒前后主要通过 __肝__糖__原__分解为葡萄糖,进而为 生命活动提供能源。
123456
2.在夏季高温环境中,体液的大量丢失会导致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为 了维持脑和心脏最基础的氧气供应,机体会关闭皮肤血液循环,汗液分 泌随之关闭,体温失去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 超过40 ℃,进而导致器官系统损伤,这就是热射病。下列相关分析不正 确的是 A.夏季高温时,及时补水是预防热射病的有效措施 B.导致热射病患者体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散热不畅
据图判断,葡萄糖进入细胞是从高 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GLUT2), 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葡萄 糖 进 入 细 胞 , 氧 化 生 成 AT P , ATP/ADP比率的上升使K+通道关 闭,进而引发Ca2+通道打开,此时 细胞膜内侧膜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 电位。钙通道打开,Ca2+内流,促进胰岛素以胞吐的方式释放。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7-1 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
1.内环境及其稳态 (1)利用图示理解内环境及其稳态
(2)“四看”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3)组织水肿的原因
2.下丘脑参与的血糖、体温、 水盐平衡的调节机制
(1)血糖平衡调节 ①胰岛B(A)细胞→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血糖降低(升高)。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刺激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降低。 ②神经—体液调节途径:血糖含量升高(降低)时→刺激下丘脑有关神经 细胞→胰岛B细胞(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分泌胰岛素(肾上腺素和胰高血 糖素)→血糖含量降低(升高)。 ③影响胰岛素分泌的信号分子有葡萄糖、神经递质和胰高血糖素;影响 胰高血糖素分泌的信号分子有葡萄糖、神经递质和胰岛素。
高三生物稳态与调节知识点

高三生物稳态与调节知识点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发育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在生物学中,稳态与调节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探讨高三生物中的稳态与调节的知识点,并深入探讨其原理和应用。
一、稳态的概念与特点稳态是指生物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变化下,能维持稳定的内部环境条件的状态。
稳态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相对稳定性:生物体的内部环境并不是绝对恒定的,而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
稳态的维持是在这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进行的。
2. 动态平衡: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生物体通过一系列的调节机制来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这种平衡是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调节和修正。
3. 组织协调:维持稳态需要各个器官和组织之间的协调配合。
通过各种调节机制,生物体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并保持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二、稳态的调节机制生物体通过调节机制来维持稳态,以确保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稳态调节机制:1. 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是一种通过负反馈机制来维持稳态的调节方式。
当某个生理指标偏离正常范围时,调节系统会产生相反的反应,以将指标回归到正常范围。
例如,体温过高时,身体会通过出汗和扩张血管等方式散热,降低体温。
2. 正反馈调节:正反馈调节是一种通过正反馈机制来加强和放大某一生理过程的调节方式。
正反馈调节在生物体中较少见,但在某些情况下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子宫收缩过程中的产妇阵痛,就是通过正反馈调节来加大宫缩力度和频率,以促使胎儿的顺利娩出。
3.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来调节生物体内部的各种功能和过程。
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通过神经传递信号来控制器官和组织的活动。
例如,当我们感到寒冷时,通过神经信号的传递,身体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发抖和收缩血管来保持体温稳定。
4. 激素调节:激素是一种重要的调节因子,通过血液循环传递到靶组织,来调控各种生理过程的发生和维持。
例如,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激素,它能调节血糖的水平,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专题7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 考点21 内环境的组成及稳态的维持

(4)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 ①细胞呼吸各阶段发生的生理过程。 ②细胞内蛋白质、神经递质、激素等物质的合成过程。 ③消化道等外部环境中所发生的淀粉、脂质、蛋白质的消化水解 过程。
2.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图解归纳
3.血浆pH调节的过程图解
真题重温
判断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 (1)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而糖原不会出现
思维延伸
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①③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 ) (2)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③,再进入②( × ) (3)血浆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④→③→②( √ )
(4) 若 ② 为肝 细 胞 , 则 饥 饿 时 a 、 b 处 血 糖 浓 度 大 小 关 系 为b >
在其中(2011·江苏,9B和2013·海南,17B)( √ )
(2)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和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都发生在内环境 中,其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 动的进行(2012·海南,12B、2011·江苏,9A、2014·新课标Ⅰ,
3D)( × )
(3)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 自 动 地 调 节 器 官 和 系 统 的 活 动 (2011·江 苏 , 9D 和 2010·安 徽 ,
5D)( × )
(4)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其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 液循环,若淋巴管阻塞会引起下肢水肿(2012·江苏,3A和2013·海
南,20CD)( × )
(5)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而在寒冷时出现寒颤和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增加,都是 内 环 境 稳 态 失 调 的 表 现 (2011·四 川 , 3B 和 2010·江 苏 ,
2016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专题7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 考点23 兴奋的产生、传导及相关实验分析

考点23 兴奋的产生、传导及相关实验分析依纲联想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3点提醒(1)准确识记静息状态和兴奋状态下膜内外的电荷分布。
静息状态下,由于K+外流,导致外正内负。
兴奋状态下,由于Na+内流,导致外负内正。
(2)理顺兴奋传导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
(3)运用细胞的整体性原理解释:一个神经元上,若有一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会迅速传至整个神经元细胞,即在该神经元的任何部位均可测到生物电变化。
2.有关突触的6点归纳提醒(1)常见的突触类型有两种,即轴突—胞体型和轴突—树突型,也有不常见的轴突—轴突型;还有类似突触的结构,如神经—肌肉接点等。
(2)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体现的是生物膜的流动性;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密切相关;突触间隙的液体是组织液;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是胞吐。
(3)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去向有三种:迅速地被酶分解、重吸收到突触小泡、扩散离开突触间隙。
有一些药物(如一些止痛药、有机磷农药等)作用的部位就在突触间隙。
(4)突触前膜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突触后膜处的信号转变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5)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的本质为糖蛋白。
(6)神经递质可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如多巴胺),后者可以使负离子(如Cl-)进入突触后膜,从而强化“外正内负”的局面。
3.神经调节中常考的3种物质运输方式(1)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是K+外流、动作电位的形成主要是Na+内流,它们都是从高浓度→低浓度,需要通道蛋白,属于协助扩散。
(2)静息电位恢复过程中,需要借助钠钾泵逆浓度梯度将Na+从膜内泵到膜外,将K+从膜外泵入膜内,且需要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3)神经递质释放的过程属于非跨膜运输中的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4.理解电位变化机理并分析下列相关曲线(1)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曲线图a点——静息电位,外正内负,此时K+通道开放;b点——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bc段——动作电位,Na+通道继续开放;cd段——静息电位恢复;de段——静息电位。
[高考总复习资料]生物二轮复习专题7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 考点25 免疫调节及其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高考总复习资料]生物二轮复习专题7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 考点25 免疫调节及其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bc98e86b0717fd5360cdc5a.png)
考点25 免疫调节及其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依纲联想1.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与“产生途径”(1)“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是浆细胞,而B细胞和记忆细胞不能产生;唯一没有识别功能是浆细胞,只负责合成和分泌抗体;具有识别但不是特异性识别的是吞噬细胞,但能识别“非己”成分,这与糖蛋白有关。
(2)浆细胞的三大产生途径:吞噬细胞处理呈递抗原→T细胞→淋巴因子→B细胞→浆细胞;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浆细胞;抗原→记忆B细胞→浆细胞。
(3)效应T细胞的二大产生途径:吞噬细胞处理呈递抗原→T细胞→效应T细胞;抗原→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
2.免疫功能针对对象的差异防卫是针对外来抗原,而监控和清除是针对自身体内衰老、癌变的组织细胞。
3.图解记忆细胞的二次免疫(1)结构基础:记忆细胞。
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
(2)过程: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地做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3)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机体的患病程度很低或不患病的原因是二次免疫反应快而且强烈,能在抗原入侵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
4.“三看法”判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1)一看抗原的种类(2)二看免疫细胞的种类(3)三看免疫的结果免疫引起靶细胞裂解并释放其中隐藏的抗原→细胞免疫两种成分结合,形成了沉淀或细胞集团→体液免疫1.判断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1)人体免疫过程中,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而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2014·江苏,21AB和2014·大纲,3D)( ×)(2)灭活病毒注入机体,机体中的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再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从而使靶细胞裂解(2009·重庆,4A和2013·四川,2C改编)( ×)(3)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24 激素的功能、分泌调节及相关实验分析 依纲联想1.例举激素分泌调节4种方式(1)神经调节:此方式中某些内分泌腺本身就是反射弧中效应器的一部分,如在体温调节中肾上腺素的分泌。
(2)分级调节:受分级调节的激素主要有甲状腺激素、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3)反馈调节: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分别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4)内环境中理化因素的变化:如血糖降低→胰岛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糖升高。
研究思路:采用相应方法处理实验动物→出现相应的病理症状,添加某激素后恢复正常→推知相应激素的生理功能。
1.判断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1)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2012·海南,13C)( √)(2)人在恐惧、紧张时,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加,可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使心率加快(2011·新课标,5C改编)( ×)(3)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2011·天津,3C)( √)(4)某同学感冒发热39 ℃,其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2010·四川,4C改编)( √)(5)如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2012·天津,3AB改编)( √)2.完善下列相关内容(1)(2015·新课标Ⅰ,30节选)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作用于心脏、调节血压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一个特点即可)(2)(2015·新课标Ⅱ,30节选)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包括提高____________的速率,使机体产热增多;影响神经系统的____________。
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
除了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外,激素作用方式的特点还有________。
(3)(2012·安徽,30节选)某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检测到体内有一种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的抗体,该抗体阻断TSH的效应,则该患者血液中TSH含量比正常值____。
另一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下丘脑功能正常,血液中TSH和甲状腺激素(TH)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为诊断病因,静脉注射TSH后,TH含量明显升高,表明该患者________部位发生了病变。
(4)(2012·安徽,30节选)下丘脑的________________受中枢神经系统活动调节并释放激素,从而调节垂体激素的分泌。
TH对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刺激作用____________、相互影响,共同维持机体TSH含量的稳定。
TH能进入垂体TSH分泌细胞内发挥作用,表明该细胞能通过____________接受信息。
答案(1)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2)细胞代谢发育和功能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高效(3)高垂体(4)神经分泌细胞相互拮抗细胞内受体本考点中易以激素的反馈调节为中心,考查激素的功能和相关的实验设计和评价等,在备考时,要采用列表比较法理解各种动物激素的化学本质和生理作用,通过构建模型理解激素分泌的调节,还有学会结合实例分析激素的功能。
1.(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答案 C解析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人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该个体甲状腺激素含量较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升高,A错误;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具有负反馈调节的特点,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较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则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C正确;胰岛素能够促进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用于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为非糖物质,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该个体胰岛素含量较低,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减缓,血糖含量高于正常人,B、D错误。
思维延伸(1)①患者的细胞代谢速率高于正常水平( √)②患者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较正常人高( √)③患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高于正常水平( ×)④患者促甲状腺激素含量较低可能是缺碘造成的( ×)(2)有三个均表现为低甲状腺激素的病人,他们分别患有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缺陷症。
给这些病人及健康人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注射前30 min和注射后30 min判断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①病人丙的甲状腺功能缺陷,注射TRH或TSH都不能治愈( √)②病人甲的下丘脑功能缺陷,应直接注射TRH进行治疗( √)③病人乙的垂体功能缺陷,该类病人体内的TRH浓度较低( ×)④TRH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一种激素( ×)⑤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病人丙、乙、甲分别患有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缺陷症( √)⑥健康人注射TRH使TSH分泌增加,TSH能反馈调节抑制TRH的分泌( ×)⑦注射TRH后,三位病人的甲状腺激素浓度都可以暂时恢复正常( ×)⑧表中数据不能说明“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之间存在反馈调节( ×)⑨TSH的靶细胞可以是下丘脑、甲状腺细胞和肌肉细胞( ×)⑩乙、丙两人注射TRH前的耗氧量比正常人低( √)(3)下图是睾丸酮合成分泌受下丘脑、垂体的调节过程。
研究人员对若干名吸毒者和健康人进行了相关激素检测,结果均值如下表:据表可知,吸毒者会减弱的过程是图中的________(填图中字母),为了确定吸毒者睾丸酮水平低的原因是睾丸受损还是LH和FSH减少,可将其体内LH和FSH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测定其睾丸酮含量,与健康人比较即可确定原因。
答案b、c、d 补充到健康人(正常)水平2.(2015·四川,8)进食可刺激胃腺细胞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酸及胃蛋白酶,有利于消化。
(1)胃酸可以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这属于机体的________免疫;胃蛋白酶仅对食物中的蛋白质成分有消化作用,这体现了酶的________性。
(2)哺乳动物进食时,食物尚未进入胃内就可引起胃液分泌,称为头期胃液分泌。
该过程受神经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的共同调控,如图所示。
①胃泌素通过________运输到达胃腺细胞,促进胃液分泌。
若胃酸分泌过多,又可抑制胃泌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________。
②促进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信号物质,除胃泌素外还有________。
(假饲是让狗吃肉,但吞下的肉从食道上的人工瘘口掉出,不进入胃;“+”数量表示胃液分泌量多少)①步骤2中胃液的分泌是________调节的结果。
②步骤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步骤4是为了确定在__________________调节作用下的胃液分泌量。
④重复上述实验均得到相同结果,表明在头期胃液分泌的两种调节机制中,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效应更大;二者共同作用效应_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各自单独作用效应之和。
答案(1)非特异性专一(2)①体液反馈调节②神经递质(3)①神经②确定在假饲条件下胃泌素的分泌量③神经—体液④神经—体液调节大于解析(1)胃酸杀灭细菌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而第一、第二道防线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胃蛋白酶只能水解食物中的蛋白质成分,而不能对其他成分发挥消化作用,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2)①胃泌素是胃窦G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激素的特点之一是通过体液(血液)运输。
胃泌素促进胃酸的分泌,而胃酸过多又反过来抑制胃泌素的分泌,这是一种典型的负反馈调节。
②从图中可知胃腺细胞既可以受胃泌素的调节,也可以受传出神经的控制,所以促进胃腺分泌胃液的信号物质除激素外还有传出神经分泌的神经递质。
(3)①假饲可引起神经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但步骤2切除胃窦以后再假饲相当于只有神经调节。
②由于是在同一只狗的连续实验,步骤3与步骤1、2作对照,可以确定在假饲条件下胃泌素的分泌量。
③步骤4在已经切除胃窦的情况下不假饲,不会引起神经调节,只注射与步骤3相同剂量的胃泌素,相当于只有体液调节,从而确定了神经—体液调节下胃液的分泌量。
④由实验结果分析可知,当只有神经调节时,4小时分泌的胃液最少(只一个“+”),当只有神经—体液调节时相同时间胃液分泌量较多(4个“+”);当同时存在两种调节方式时,相同时间胃液分泌量最多(9个“+”),由此可知,二者共同作用效应大于各自单独作用效应之和。
3.(综合应用)下图1为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1(1)从温暖环境中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体内首先增加的是图中的激素________。
切除成年动物的甲状腺,其体内激素含量高于正常个体的激素是________。
(均填图中字母)(2)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激素________分泌过多。
(填图中字母)(3)人体的生长激素是由上图中器官________(填字母)分泌的。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对“过量使用生长激素可降低胰岛B细胞的敏感度”进行验证。
实验材料及用具:健康小鼠若干只、生长激素溶液、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血糖含量检测仪、注射器等。
①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检测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前应给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饲喂等量且大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了进一步证实生长激素确实是通过降低胰岛B细胞的敏感度,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高血糖,在上述实验中还需对实验组小鼠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检测其血糖含量变化。
(4)(2015·安徽,30节选)下图2为人体生长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
图2①细胞a分泌的激素对细胞c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而细胞b分泌的激素对细胞c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则这两种激素对细胞c分泌生长激素的调节呈________关系。
若生长激素分泌增多,将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细胞b的分泌。
②下丘脑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联系的枢纽。
如发生急性低血糖时,对血糖浓度敏感的神经元可通过细胞a促进细胞c分泌。
在这个调节过程中,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作用是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