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练测】2017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模块三 基本理论 专题十 考点三 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课件
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doc

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每一轮的复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以供大家学习。
(一)1、乙烯的制法:工业制法:石油的裂解气(乙烯的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2、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3、结构:不饱和烃,分子中含碳碳双键,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4、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C2H4+3O2 = 2CO2+2H2O(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乙烯能被KMnO4氧化,化学性质比烷烃活泼。
(2)加成反应: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利用此反应除乙烯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 + 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一氯乙烷)CH2=CH2+H2OCH3CH2OH(乙醇)(二)1、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叫冰醋酸,与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2、结构:CH3COOH(含羧基,可以看作由羰基和羟基组成)3、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1)乙酸的酸性:弱酸性,但酸性比碳酸强,具有酸的通性。
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2)乙酸的酯化反应(酸脱羟基,醇脱氢,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主要产物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有香味、密度比水的小、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
在实验时用饱和碳酸钠吸收,目的是为了吸收挥发出的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反应时要用冰醋酸和无水乙醇,浓硫酸做催化剂和吸水剂。
(三)稀硫酸稀硫酸为高中阶段常见的强酸之一,具有酸的通性。
2017版高三化学鲁科版一轮复习课件2.3-氧化还原反应.ppt(共36张)

第二单元
基础
(jīchǔ)
梳理
考点突破
第3节 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一
考考点点二二
考点三
-18-
自主巩固
根据 FeS2+O2 Fe2O3+SO2,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剂 O2,还原剂 FeS2,氧化产物 Fe2O3、SO2,还原产物 Fe2O3、 SO2。
(2)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元素为 Fe、S,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元素为 O。 (3)1“分子”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为 11,1“分子”氧化剂化合价 降低总数为 4。 (4)配平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依次为 4、11、2、8。
第二单元
基础
(jīchǔ)
梳理
考点突破
第3节 氧化还原反应
考考点点一一
考点二
考点三
-14-
3.(1)(2015 全国Ⅰ,节选)大量的碘富集在海藻中,用水浸取后浓
缩,再向浓缩液中加 MnO2 和 H2SO4,即可得到 I2,该反应的还原产物
为 MnSO4(或 Mn2+)。
关闭
(2)(2013 山东理综,节选)辉铜矿(Cu2S)可发生反
(5)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而化合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 × )
(6)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一定不同
(×)
第8页,共36页。
第二单元
第3节 氧化还原反应
考考点点一一
考点二
考点三
-9-
基础
(jīchǔ) 考点突破
梳理
1.理清知识线索
第9页,共36页。
第二单元
基础
到 CuSO4 中+6 价,Cu 和 S 均被氧化,故 Cu2S 作还原剂。 (3)反应中 N2O4 中 N 由+4 价变为 0 价,作为氧化剂。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三章专题讲座二高考化工流程题的解题方法指导课件新人教版

会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Br2 被还原为 CaBr2,则 NH3 被氧 化成的无色无味的气体为 N2,写出反应:Ca(OH)2+Br2+ NH3―65―℃→CaBr2+N2↑+H2O,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 配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a(OH)2+3Br2+2NH3=6=5=℃== 3CaBr2+N2↑+6H2O。
1.CeO2 是一种重要的稀土氧化物,可利用氟碳铈矿(主要 成分为 CeFCO3)来制备。其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Ⅰ.Ce4+能与 SO24-结合成[CeSO4]2+,与 F-结合成 [CeFx](4-x)+(0<x<4)。
Ⅱ.在硫酸体系中,Ce4+能被萃取剂萃取而 Ce3+不能。 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焙烧”中“氧化”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eO2 不溶于水和碱,微溶于酸,但“浸出”时却能溶 解 完 全 , 原 因 是 溶 液 中 的 ________( 填 原 子 符 号 , 下 同 ) 、 ________、________促进了 CeO2 的溶解。 (3)“反萃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若 缺 少 “ 洗 氟 ” 这 一 环 节 , 则 所 得 产 品 的 质 量 将 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复习课件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三章专题讲座二高考化工流程题的解题方法指导课件 新人教版
2021/4/17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三章专题讲座二高考化工流程题的解 题方法指导课件新人教版
专题讲座(二) 高考化工流程题的解题方法指导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时期闯关检测

专题十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时期专题闯关检测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计48分)1.(2017北京西城期末)1979年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七部法律,其中有三部组织法和一部选举法,对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法院、检察院的组织和职能,全国和地方人大的选举程序做了法律规定。
这说明我国( )2.(2017北京西城期末)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此规定意在( )3.(2016北京海淀期末)下表中关于新中国外交的历史事件与影响对应准确的一组是( )选项事件影响“一边倒”外交方针形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峙的格局A的制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消除了万隆会议与会国之间的矛盾和分歧B提出C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促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D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有利于维护地区军事安全与促进经济合作4.(2016北京西城期末)1979年初,邓小平在访美的一次演讲中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
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这次讲话( )C.标志着“一国两制”方针正式确立D.体现了“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5.(2017北京海淀期末)20世纪90年代,海峡两岸关系取得的进展是( )①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②实现了两岸直接“三通”③建立两岸间对话机制④达成“一个中国”共识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2016北京顺义尖子生综合素质展示)“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
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7.(2017北京朝阳期中)下列对下图成因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B.新型交通、通讯方式的革命8.(2016北京石景山期末)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讲练测2017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模块三基本理论专题十

[应用体验] 1.(2016· 江西新余质检)可逆反应mA(g) nB(g)+pC(s)
ΔH=Q,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分别符合下 图中的两个图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m>n,Q>0 C.m>n,Q<0
B.m>n+p,Q>0 D.m<n+p,Q<0
解析:由图象可知,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的交叉点为平 衡状态;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v正、v逆都增大,且v逆>v正,平 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故ΔH<0即Q<0;达到 平衡时增大压强,v正、v逆都增大,且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 移动,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故m>n,C正确。
作判断
题型一 速率—压强(或温度) 图象
例如:N2(g)+3H2(g)
2NH3(g)
ΔH=-92.4 kJ· mol-1(如下图)
曲线的意义是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等)对正、逆反应速率 影响的变化趋势及变化幅度。图中交点是平衡状态,温度增大后 逆反应速率增大得快,平衡向逆向移动;压强增大后正反应速率 增大得快,平衡向正向移动。
答案:C
题型二 百分含量(或转化 率)—时间—温度(压强)图象
已知不同温度或压强下,反应物的转化率α(或百分含量)与时 间的关系曲线,推断温度的高低及反应的热效应或压强的大小及 气体物质间的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以A(g)+B(g) 物的转化率αA为例说明] C(g)中反应
解答这类图象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先拐先平,数值大”原则: 分析反应由开始(起始物质相同时)达到平衡所用时间的长短 可推知反应条件的变化。 ①若为温度变化引起,温度较高时,反应达平衡所需时间 短。如甲中T2>T1。 ②若为压强变化引起,压强较大时,反应达平衡所需时间 短。如乙中p1>p2。 ③若为是否使用催化剂,使用适宜催化剂时,反应达平衡所 需时间短。如图丙中a使用催化剂。
化学一轮考点过关全国卷试卷评析评析2017年高考全国卷Ⅲ理科综合化学试卷评析Word版含解析

2017年理综化学内容按照新考纲,在以往题型模式基础上取掉了选做题《化学与技术》内容,由以前的三选一变成了“结构”与“有机”的二选一。
2017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卷Ⅲ使用省份有云南、广西、贵州、四川。
从总体情况看,全国卷Ⅲ理综试卷化学试题紧扣《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的规定范围和命题要求,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
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试题以新课标和考试大纲为本,考查了考生对化学学科特点和基本研究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全面考查主干知识的前提下,更注重考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试题情境新颖,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区分度良好。
一、选择题的考查特点选择题都是围绕着核心考点(化学与生活、元素化合物、电化学、速率和平衡、电解质溶液、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基础)展开。
I卷7个选择题,第7题考查化学与生活,学生需要了解关于燃料燃烧和环境保护的常识;第8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此题需要掌握有机的常见反应和物质的鉴别;第9题是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考查学生的基础实验操作;第10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需要学生掌握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基本计算;第11题是电化学,考查学生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基本原理;第12题是元素周期律,题目考查了学生对于元素推断和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掌握能力;第13题考查电解质溶液,以图像为载体,综合考查了学生对于溶度积和平衡判断的能力。
选择题解析如下: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解析】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A.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等于或小于2.5μm的悬浮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故A 正确;B.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生活对环境的污染,而不能污染后再治理,故B正确;C.加入氧化钙可与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在氧气中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钙,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但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燃煤中加入CaO后可减少酸雨的发生,但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故C错误;D.天然气(CNG)主要成分是甲烷,液化石油气(LPG)的成分是丙烷、丁烷等,这些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这两类燃料是清洁燃料,故D正确。
(新课标)2017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扫描+重点突破讲解)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第1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Na)1.物理性质从原子结构认识钠的化学性质:Na――→Cl 2、O 2、H 2O 等Na+。
(1)主要化学性质: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O 2⎩⎨⎧ 常温:4Na +O 2===2Na 2O 点燃:2Na +O 2=====点燃Na 2O 2Cl 2:2Na +Cl 2=====点燃2NaCl与水反应:2Na +2H 2O===2NaOH +H 2↑与盐溶液如CuSO 4溶液反应:2Na +2H 2O===2NaOH +H 2↑,2NaOH +CuSO 4===Na 2SO 4+2↓(2)钠与水(含酚酞)反应的实验现象及解释:3.钠的制取及保存(1)制取:化学方程式为 2NaCl(熔融)=====通电2Na +Cl 2↑。
(2)保存:密封保存,通常保存在煤油中。
4.钠的用途(1)制取Na 2O 2等化合物。
(2)钠、钾合金(液态)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3)用作电光源,制作高压钠灯。
(4)冶炼某些金属。
金属钠具有强的还原性,熔融状态下可以用于制取金属,如4Na +TiCl 4=====熔融4NaCl +Ti 。
[说明]工业上在850 ℃,钠与熔融状态的KCl 反应可以制取金属钾:Na(l)+KCl(l)=====850 ℃NaCl(l)+K(g),反应发生是因为在反应温度下,体系中只有钾是气体,能从体系中逸出,利于反应正向进行,即在反应温度下,为熵增反应,该反应不能说明金属钠的还原性强于金属钾。
5.焰色反应(1)概念: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颜色的现象。
属于元素的物理性质。
(2)操作步骤:铂丝――→酒精灯灼烧无色――→蘸取待测物――→酒精灯灼烧观察火焰颜色――→用盐酸洗涤铂丝――→酒精灯灼烧无色。
(3)常见元素焰色反应的颜色:钠元素:黄色;钾元素: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铜元素:绿色。
问题1 钠与水、醇、酸的反应将钠投入到下列溶液中,反应的剧烈程度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座十高三全册化学试题

回夺市安然阳光实验学校专题讲座十有机综合推断题突破策略一、根据部分产物和特征条件推断反应物有机综合推断题常以框图或变相框图的形式呈现一系列物质的衍变关系,经常是在一系列衍变关系中有部分产物已知或衍变条件已知,因而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悉烃及各种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及转化条件。
(1)甲苯的一系列常见的衍变关系(2)二甲苯的一系列常见的衍变关系[例1] (2013·大纲全国卷,30)芳香化合物A是一种基本化工原料,可以从煤和石油中得到,OPA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
A、B、C、D、E、F和OPA的转化关系如下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
(2)由A生成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在该反应的副产物中,与B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C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
(4)D(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是一种增塑剂。
请用A、不超过两个碳的有机物及合适的无机试剂为原料,经两步反应合成D。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合成路线________。
(5)OPA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OPA经中间体E可合成一种聚酯类高分子化合物F,由E合成F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6)芳香化合物G是E的同分异构体,G分子中含有醛基、酯基和醚基三种含氧官能团,写出G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反应条件,采用正推法推断各物质结构,根据有机物分子式以及限制条件写出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1)根据B中取代基的位置可推知A为邻二甲苯。
(2)该反应是取代反应,每个甲基上有2个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副反应的产物与B互为同分异构体,可写出结构简式为。
(3)C为邻二甲苯的一溴取代产物,是A在Br2/FeBr3的催化作用下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右移
►命题点3
化学平衡计算的方法——“三段式”
1.解题步骤: (1)写出有关化学平衡的方程式; (2)标出各物质的起始量、转化量、平衡量; (3)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
2.模式:“三段思维法” 对于可逆反应mA(g)+nB(g) pC(g)+qD(g),令A、B起始 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a mol· L 1、b mol· L 1,达到平衡后,A的消
[解析]
K只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除改变温度外,改变其
他条件都不会引起平衡常数的改变。
[答案]
A
2.已知反应①CO(g)+CuO(s) CO2(g)+Cu(s)和反应 ②H2(g)+CuO(s) Cu(s)+H2O(g)在相同的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分别为K1和K2,该温度下反应③CO(g)+H2O(g) CO2(g)+H2(g) 的平衡常数为K。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耗量为mx mol· L-1。 mA(g)+nB(g) pC(g)+qD(g) 起始(mol· L- 1 ) 变化(mol· L 1)
-
a mx a-mx
b nx b-nx
0 px px
0 qx qx
平衡(mol· L- 1 )
则有: pxp· qxq (1)K= ; a-mxm· b-nxn mx (2)A的转化率α(A)= a ×100%; (3)A的体积分数φ(A)= ×100%。 3.说明 对于反应物:n(平)=n(始)-n(变); 对于生成物:n(平)=n(始)+n(变)。 nA平 n总 = a-mx a+b+p+q-m-nx
[解析]
(1)由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因此2 mol A2和1 mol B2
不可能完全转化为C,则实际放出的热量小于a kJ,即a>b。(2)根 据方程式2A2(g)+B2(g) 2C(g)可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c2C 。因为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 c2A2· cB2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3)恒温恒容下,2 molC完全 转化到左边,可得2 mol A2和1 mol B2,故与原平衡为等效平衡, 平衡时C的浓度相同,故c(C)=w mol· L 1。同一可逆反应,相同
cCO2· cCu A.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1= cCO· cCuO K1 B.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 K2 C.对于反应③,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则该反 应的焓变为正值 D.对于反应③,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解析]
在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时,固体不能表示在平衡常
模块三 基本理论 专题十 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
考点三 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
第1步 高考真题试水 第2步 教材知识盘点 第3步 命题要点突破 第4步 模拟练习达标
温 馨 提 示
请做: 第1步 高考真题试水
第2步 教材知识盘点
一、化学平衡常数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 化学平衡 时,生成物
(1)> c2C (2)K= 2 c A2· cB2 (4)> 减小
(3)b+c=a
温 馨 提 示
请做: 第4步 模拟练习达标
二、平衡转化率 1.概念:某物质在反应中已转化的量与该物质总量的比值 即为该反应物的转化率。平衡转化率能表示在一定温度和起始浓 度下反应进行的限度。 2.表达式 该反应物的起始浓度-该反应物的平衡浓度 α= ×100% 该反应物的起始浓度
第3步 命题要点突破
►命题点1
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及其注意事项
理解化学平衡常数要注意以下三个关系 1.与化学方程式书写形式的关系 对于同一可逆反应,正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逆反应的平衡 1 常数的倒数,即:K正= 。若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等倍 K逆 扩大或缩小,尽管是同一反应,平衡常数也会发生改变。 2.与反应热的关系 若正反应吸热,升温时,K值增大;若正反应放热,升温 时,K值减小。
[解析]
计算平衡常数时,先计算物质的平衡量N2为(0.8-
4×10-4) mol,O2为(0.2-4×10-4)mol,NO为8×10-4 mol,代 入平衡常数表达式即可,得K=4×10 6。汽缸温度越高,单位
-
时间内NO排放量越大,原因是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平衡 右移。
[答案]
4×10-6
3.判断可逆反应的热效应 升高温度,若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K值减小, 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4.计算平衡体系中的相关“量” 根据相同温度下,同一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计算反应物或 生成物的浓度、转化率等。
1.某温度下反应H2(g)+I2(g) 2HI(g)的平衡常数K= 57.0,现向此温度下的真空容器中充入0.2 mol/L H2(g)、0.5 )
(2016· 辽宁五校协作体考试)已知2A2(g)+B2(g) 2C(g) ΔH =-a kJ/mol(a> 0),在一个有催化剂的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加入2 mol A2和1 mol B2,在500 ℃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C的浓度为w mol/L,放出热量b J。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a________b(填“>”“<”或“=”)。
[答案]
B
►命题点2
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1.判断、比较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一般来说,一定温度下的一个具体的可逆反应: 正反应 K值 进行的 程度 越大 越小 越大 越小 平衡时 生成物 浓度 越大 越小 平衡时 反应物 浓度 越小 越大 反应 物转 化率 越高 越低
2.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或反应进行的方向 对于可逆反应:mA(g)+nB(g) pC(g)+qD(g),若Qc= cpC· cqD ,则将Qc和平衡常数K作比较可判断可逆反应所处的 cmA· cnB 状态。 Qc<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Qc=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 >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c
故平衡右移,c(H2)的浓度降低。
[答案]
D
2.(2013· 天津卷)已知汽缸中生成NO的反应为: N2(g)+O2(g) 2NO(g) ΔH>0 若1 mol空气含0.8 mol N2和0.2 mol O2,1 300 ℃时在密闭容器 内反应达到平衡,测得NO为8×10-4mol。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 常数K=________。汽车启动后,汽缸温度越高,单位时间内NO 排放量越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表达式中,A错误;由于反应③=反应①-反应②,因此平衡 K1 常数K= ,B正确;反应③中,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则平 K2 衡左移,即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因此 ΔH<0,C错误;由于反应③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故在 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如充入惰性气体,则平衡不移动,H2 的浓度不变,D错误。
-
温度下,正、逆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但符号相反,令平衡时
C的物质的量为n mol,对于反应2A2(g)+B2(g) 2C(g) a a kJ· mol ,则b=n× 。对于反应2C(g) 2A2(g)+B2(g) 2
-1 -1
ΔH=- ΔH=
2-n a kJ· mol ,C分解的物质的量为(2-n)mol,故c= ×a=a- 2 a n× ,解得a=b+c。(4)原反应在固定容积的容器中进行,随反 2 应进行容器内压强减小,反应物的转化率减小,现改为在恒压容 器内进行反应,相当于增大了压强,反应物转化率增大,放出热 量多。 [答案]
mol/L I2(g)及0.3 mol/L HI(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正好达平衡 B.反应向左进行 C.反应向某方向进行一段时间后K<57.0 D.反应向某方向进行一段时间后c(H2)<0.2 mol/L
[解析]
c2HI 0.32 此时的浓度商为Qc= = =0.9<K, cH2· cI2 0.2×0.5
1.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平衡的可逆反应:2A(g)+ B(g) 2C(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衡时,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与各物质的浓度有如下关 c2C 系:K= 2 c A· cB B.改变条件后,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一定不变 C.如果改变压强并加入催化剂,平衡常数会随之变化 D.若平衡时增加A和B的浓度,则平衡常数会减小
浓度幂之积 浓度幂之积
与反应物
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用符号K表示。 2.表达式 对于反应m pC(g)+qD(g), p A(g)+ q nB(g) c C· c D K= cmA· cnB (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通常不 计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3.意义 (1)K值 越大 ,反应物的转化率 越大 ,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 大。 (2)K只受 温度 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 (3)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
3.与物质状态的关系 由于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所以在平衡常数表达式 中不再写出。 当有水参与反应时,计算平衡常数要从两方面考虑: (1)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由于水的浓度视为常数而不必出现 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2)非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水则应出现在平衡常数表达式 中。如:CH3COOH(l)+CH3CH2OH(l) CH3COOCH2CH3(l)+ H2O(l) cCH3COOCH2CH3· cH2O K= cCH3COOH· cCH3CH2OH
(2)此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若将反应温度升高 到700 ℃,反应的平衡常数将 ________ 或“不变”)。 (3)若在原来的容器中,只加入2 mol C,500 ℃时充分反应达 平衡后,吸收热量c kJ,a、b、c之间满足何种关系:_______(用 代数式表示)。 (4)若将上述容器改为恒压容器(反应前体积相同),起始时加 入2 mol A2和1 mol B2,500 ℃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放出热量d kJ,则d________(填“>”“<”或“=”)b。 (填“增大”“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