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吉林幼儿学前卫生学学习指导之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感觉器官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和保育要点说明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和保育要点说明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和保育要点说明学前儿童是指3至6岁之间的儿童,这个阶段是儿童生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了解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对于他们的保育和教育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说明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和保育要点。

一、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1.身体发育:学前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增长迅速,每年平均增长6-8厘米,在这一阶段得到适当的营养非常重要,以促进正常的身体发育。

此时,儿童的骨骼、肌肉和器官也在不断发育壮大。

2.神经系统发育:学前儿童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处于极度敏感的发育期,儿童的大脑细胞密度增加并产生更多的突触连接。

这个时期的儿童对感官刺激非常敏感,他们需要充分的感官刺激和体验,以促进脑力发展。

3.运动发展:学前儿童的运动能力逐渐增强,他们可以掌握简单的大肌肉运动,如走路、跑步和跳跃。

此外,他们也开始在手指控制方面有所进展,可以进行一些精细的动作,如握笔、剪纸和系鞋带等。

4.感官发展:学前儿童的感官器官逐渐成熟,他们对于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和嗅觉刺激的敏感度不断提高。

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也很强,这是他们学习和探索世界的重要动力。

5.牙齿发育:学前儿童的乳牙开始逐渐换成恒牙,这个过程一般从4岁开始,持续到6岁左右。

在这个时期,儿童的口腔卫生非常重要,正确的刷牙和均衡的饮食可以保护他们的牙齿健康。

二、学前儿童的保育要点1.提供均衡的营养:学前儿童需要充足的能量和营养,以支持他们的身体发育和大脑发育。

他们需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保育者需要确保提供多样化的健康食物,鼓励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提供安全和适宜的环境:学前儿童需要在一个安全和适宜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

保育者应该确保幼儿园或家庭保育场所的安全性,注意儿童防滑、防摔和防火,以及使用符合儿童安全标准的玩具和设备。

3.提供适当的感官刺激:学前儿童对于感官刺激非常敏感,他们需要充分的感官刺激和体验,以促进大脑发育。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是指在幼儿阶段,儿童身体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特点以及对其进行保育和照护的要点。

下面将从儿童的身体结构、器官发育、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和保育要点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儿童的身体结构:1.头部发育较快,头颅相对于整个身体较大。

2.四肢相对较短,软骨和关节未完全骨化。

3.肌肉和骨骼系统尚未发育完善。

二、器官发育:1.心脏、肺部、肾脏、肝脏等主要器官还不完全发育成熟,功能较弱。

2.胃肠道、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健全,对食物的吸收和消化能力较差。

3.呼吸系统功能尚不完善,对外界环境变化敏感。

三、消化系统:1.消化功能尚未完全成熟,进食量和消化能力较差。

2.应给予小而频繁的进食,适度控制食物种类和质量。

3.注意给予容易消化和吸收的食物,避免过油腻和难以消化的食物。

四、呼吸系统:1.呼吸系统功能不完善,肺活量较小,呼吸频率较快。

2.避免吸入有害物质,保持空气流通和清新。

3.防止儿童感冒和呼吸道感染,避免接触烟雾和粉尘。

五、循环系统:1.心脏和血管的功能较弱,心率较快。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缺氧。

3.鼓励适度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六、神经系统:1.大脑和神经系统正在发育成熟,神经传导速度较慢。

2.提供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促进神经系统发育。

3.提供丰富的触觉和感官刺激,促进儿童感官系统的发育。

七、保育要点:1.提供均衡饮食,避免过度依赖其中一种食物。

2.保持室内外空气流通,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3.合理规划学习和休息时间,保障充足的睡眠。

4.适度引导儿童进行各种运动和体育活动,促进身体发展。

5.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提供温暖和安全的家庭环境。

6.给予儿童适当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独立性。

7.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总之,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决定了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对保育和照护的要求更高。

通过了解儿童的生理特点,并采取相应的保育要点,可以促进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为他们打下良好的成长基础。

幼儿学前卫生学学习指导之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感觉器官

幼儿学前卫生学学习指导之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感觉器官

幼儿学前卫生学学习指导之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感觉器官
第五节感觉器官一、眼
(一)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1.眼球壁
2.内容物
(二)视觉的形成
(三)屈光不正
(四)学前儿童眼球的特点
1.眼球前后距离较短
2.晶状体弹性大
(五)学前儿童眼的保育要点
1.科学用眼
2.科学采光
3.预防眼病
4.注意安全
5.培养和发展辨色能力
二、耳
(一)结构与主要功能
1.外耳
2.中耳
3.内耳
(二)听觉的形成
(三)学前儿童耳的特点
1.外耳道骨化不完全
2.咽鼓管短、宽、近水平位
3.耳蜗的感受性强
(四)学前儿童耳的卫生
1.预防损伤
2.预防炎症
3.避免药物的影响
4.发展听觉
三、皮肤
(一)皮肤的构造及功能
1.皮肤的构造
2.皮肤的生理功能
(二)学前儿童皮肤的特点
1.保护功能较差
2.调节体温的功能差
(三)学前儿童皮肤的保育要点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注意衣服卫生
3.不用刺激性化妆品
4.经常参加户外活动
四、鼻、舌
(一)鼻
(二)舌。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学前儿童是指3-6岁的儿童,这个阶段是儿童身体和认知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

了解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以及相关的保育要点,对于教育者、家长以及保育员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并提供相关的保育要点,旨在帮助提供更好的儿童保育和教育。

一、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1. 大脑发育迅速:学前儿童的大脑发育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

他们的大脑皮层正在建立神经连接,形成大脑区域之间的联系。

这一时期是习得新技能和知识的关键时期,因此提供良好的刺激和经验对于大脑的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2. 呼吸系统发育成熟:学前儿童的呼吸系统已经基本成熟,肺容量和肺活量逐渐增加。

他们的肺泡表面积也在扩大,这使得他们更有能力吸收更多的氧气,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

3. 免疫系统逐渐强化:学前儿童的免疫系统正在逐渐强化,但仍然相对较弱。

他们对疾病和感染的抵抗能力较低,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因此,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提供全面的疫苗接种对于学前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

4. 骨骼和肌肉的发育:学前儿童的骨骼和肌肉系统正处于迅速发育的阶段。

他们的骨骼正在形成,并逐渐变得更加坚固。

肌肉也在逐渐增强,儿童的运动能力越来越强,灵活性也随之提高。

5. 消化系统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消化系统逐渐发展成熟。

他们的胃和肠道逐渐增大,对于各类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也在改善。

然而,他们的胃容量相对较小,需要更频繁地进食。

二、学前儿童的保育要点1. 提供适当的营养:学前儿童的饮食应注重平衡和多样性。

他们需要获得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来支持他们快速的生长和发育。

新鲜水果、蔬菜、全谷类食品和富含钙的食物都应包括在他们的日常饮食中。

2. 提供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学前儿童需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来促进他们的身体和大脑发育。

每天保证10-12小时的睡眠时间对于他们的身体恢复和大脑记忆的巩固都是至关重要的。

3. 注重卫生习惯:教育学前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预防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掌握要点:●人体八大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

●学前儿童八大系统与成人不同的特点。

●保育要点。

第一节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的组成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是人们从事劳动和运动的主要器官。

它构成人体基本轮廓,能支持体重,保护内脏。

一、骨骼骨由骨膜、骨质、骨髓构成。

骨膜是一层结缔组织,有营养骨的作用,骨膜内的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有重要作用。

骨质包括骨松质和骨密质。

骨髓填充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空隙里。

幼儿的骨髓全是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成人的骨髓腔里骨髓变成黄色(脂肪组织),只有当大量失血或患败血症时,黄骨髓能恢复造血功能。

骨的成份:有机物和无机盐。

有机物有韧性和弹性。

无机盐使骨坚硬变脆。

儿童骨中有机物较多,韧性和弹性较好。

随着年龄增长,骨中无机盐不断沉积,骨硬度加大。

骨与骨的连结叫骨连结。

(分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有的骨连结为直接连结,例如颅骨;有的骨连结为微动连结,例如脊椎骨;有的骨连结可以活动,叫关节,例如,下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等等。

二、骨骼肌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

附着在骨骼上,可以受意识支配,又称随意肌(有的肌肉组织是不受人的意识控制的,如肠道的平滑肌)。

三、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1)幼儿骨骼发育的特点①骨膜较厚。

骨骼在不断加长、加粗。

受损伤时,恢复也比较快速。

②全是红骨髓③有机物多,无机盐少,骨化尚未完成儿童几种主要骨的发育特征颅骨(颅骨的骨化最晚在婴儿12-18月已完成,幼儿园里很少遇到。

)腕骨没钙化好:腕骨共8块,出生时全部为软骨,以后逐渐钙化,到10岁左右才能全部钙化(根据腕骨的发育情况可以测试骨龄)。

所以婴幼儿的手劲儿小,为他们准备的玩具要轻,精细动作时间不宜过长。

脊椎骨脊柱是人体的主要支柱。

从背面看脊柱,它又正又直。

但从侧面看脊柱,它并非一根“直棍儿”,而是从上到下有四道弯儿。

这四道弯儿叫做“脊柱生理性弯曲”。

上述生理性弯曲是随着婴幼儿动作的发育逐渐形成的。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学前儿童是指3至6岁的儿童,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处于快速的生长和发育阶段,具有一些独特的生理解剖特点。

了解这些特点,以及相应的保育要点,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照顾和教育这些儿童。

一、生理解剖特点:1.快速生长:学前儿童的身体快速生长,肌肉、骨骼和内脏器官都在迅速发育。

他们的身高体重会快速增加,需要充足的营养来支持发育。

2.持续运动需求:学前儿童充满了活力,他们喜欢大量的运动和活动。

他们的运动和协调能力不断发展,需要提供各种运动和体能发展机会。

3.大脑发育:学前儿童的大脑正处于发育的关键阶段,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不断增加。

这个时期的大脑发育对于后续学习和发展非常重要。

4.五官敏感度:学前儿童的五官敏感度比成人高,对于声音、气味、触感等有更强的感知能力。

他们需要经常接触各种各样的感官刺激,以促进感官的发展。

5.免疫系统发育:学前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脆弱,容易受到感染。

因此,他们特别需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保育要点:1.提供均衡营养:学前儿童需要充足的营养来支持他们的生长和发育。

教育者需要提供各种食物,并注重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的供应。

2.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学前儿童热爱探索和运动,教育者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如游戏、户外玩耍、绘画等,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3.提供良好的刺激:学前儿童的感官发展非常敏感,教育者需要提供丰富的刺激和体验,如音乐、艺术、自然等,以促进他们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4.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学前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容易受到感染。

教育者需要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室内整洁、规范用餐等。

5.提供安全的环境:学前儿童在运动和探索中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教育者需要提供安全的环境和设备,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6.建立良好的社交能力:学前儿童正处于社会化阶段,需要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教育者应该提供合作、分享、沟通等机会,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掌握要点:●人体八大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

●学前儿童八大系统与成人不同的特点。

●保育要点。

第一节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的组成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是人们从事劳动和运动的主要器官。

它构成人体基本轮廓,能支持体重,保护内脏。

一、骨骼骨由骨膜、骨质、骨髓构成。

骨膜是一层结缔组织,有营养骨的作用,骨膜内的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有重要作用。

骨质包括骨松质和骨密质。

骨髓填充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空隙里。

幼儿的骨髓全是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成人的骨髓腔里骨髓变成黄色(脂肪组织),只有当大量失血或患败血症时,黄骨髓能恢复造血功能。

骨的成份:有机物和无机盐。

有机物有韧性和弹性。

无机盐使骨坚硬变脆。

儿童骨中有机物较多,韧性和弹性较好。

随着年龄增长,骨中无机盐不断沉积,骨硬度加大。

骨与骨的连结叫骨连结。

(分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有的骨连结为直接连结,例如颅骨;有的骨连结为微动连结,例如脊椎骨;有的骨连结可以活动,叫关节,例如,下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等等。

二、骨骼肌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

附着在骨骼上,可以受意识支配,又称随意肌(有的肌肉组织是不受人的意识控制的,如肠道的平滑肌)。

三、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1)幼儿骨骼发育的特点①骨膜较厚。

骨骼在不断加长、加粗。

受损伤时,恢复也比较快速。

②全是红骨髓③有机物多,无机盐少,骨化尚未完成儿童几种主要骨的发育特征颅骨(颅骨的骨化最晚在婴儿12-18月已完成,幼儿园里很少遇到。

)腕骨没钙化好:腕骨共8块,出生时全部为软骨,以后逐渐钙化,到10岁左右才能全部钙化(根据腕骨的发育情况可以测试骨龄)。

所以婴幼儿的手劲儿小,为他们准备的玩具要轻,精细动作时间不宜过长。

脊椎骨脊柱是人体的主要支柱。

从背面看脊柱,它又正又直。

但从侧面看脊柱,它并非一根“直棍儿”,而是从上到下有四道弯儿。

这四道弯儿叫做“脊柱生理性弯曲”。

上述生理性弯曲是随着婴幼儿动作的发育逐渐形成的。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掌握要点:●人体八大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

●学前儿童八大系统与成人不同的特点。

●保育要点。

第一节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的组成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是人们从事劳动和运动的主要器官。

它构成人体基本轮廓,能支持体重,保护内脏。

一、骨骼骨由骨膜、骨质、骨髓构成。

骨膜是一层结缔组织,有营养骨的作用,骨膜内的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有重要作用。

骨质包括骨松质和骨密质。

骨髓填充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空隙里。

幼儿的骨髓全是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成人的骨髓腔里骨髓变成黄色(脂肪组织),只有当大量失血或患败血症时,黄骨髓能恢复造血功能。

骨的成份:有机物和无机盐。

有机物有韧性和弹性。

无机盐使骨坚硬变脆。

儿童骨中有机物较多,韧性和弹性较好。

随着年龄增长,骨中无机盐不断沉积,骨硬度加大。

骨与骨的连结叫骨连结。

(分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有的骨连结为直接连结,例如颅骨;有的骨连结为微动连结,例如脊椎骨;有的骨连结可以活动,叫关节,例如,下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等等。

二、骨骼肌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

附着在骨骼上,可以受意识支配,又称随意肌(有的肌肉组织是不受人的意识控制的,如肠道的平滑肌)。

三、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1)幼儿骨骼发育的特点①骨膜较厚。

骨骼在不断加长、加粗。

受损伤时,恢复也比较快速。

②全是红骨髓③有机物多,无机盐少,骨化尚未完成儿童几种主要骨的发育特征颅骨(颅骨的骨化最晚在婴儿12-18月已完成,幼儿园里很少遇到。

)腕骨没钙化好:腕骨共8块,出生时全部为软骨,以后逐渐钙化,到10岁左右才能全部钙化(根据腕骨的发育情况可以测试骨龄)。

所以婴幼儿的手劲儿小,为他们准备的玩具要轻,精细动作时间不宜过长。

脊椎骨脊柱是人体的主要支柱。

从背面看脊柱,它又正又直。

但从侧面看脊柱,它并非一根“直棍儿”,而是从上到下有四道弯儿。

这四道弯儿叫做“脊柱生理性弯曲”。

上述生理性弯曲是随着婴幼儿动作的发育逐渐形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吉林幼儿学前卫生学学习指导之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感觉器官
中公吉林教育信息网:/
第五节感觉器官
一、眼
(一)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1.眼球壁
2.内容物
(二)视觉的形成
(三)屈光不正
(四)学前儿童眼球的特点
1.眼球前后距离较短
2.晶状体弹性大
(五)学前儿童眼的保育要点
1.科学用眼
2.科学采光
3.预防眼病
4.注意安全
5.培养和发展辨色能力
二、耳
(一)结构与主要功能
1.外耳
2.中耳
3.内耳
(二)听觉的形成
(三)学前儿童耳的特点
1.外耳道骨化不完全
2.咽鼓管短、宽、近水平位
3.耳蜗的感受性强
(四)学前儿童耳的卫生
1.预防损伤
2.预防炎症
3.避免药物的影响
4.发展听觉
三、皮肤
(一)皮肤的构造及功能
1.皮肤的构造
2.皮肤的生理功能
(二)学前儿童皮肤的特点
1.保护功能较差
2.调节体温的功能差
(三)学前儿童皮肤的保育要点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注意衣服卫生
3.不用刺激性化妆品
4.经常参加户外活动
四、鼻、舌
(一)鼻
(二)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