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科学实验教学登记表
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一览表1-6年级(全)

演示
选做
教材
页码
1
1.1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水槽、砖块、木块、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小刀、透明胶带等
√
2
2
1.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水槽、带盖的空瓶、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
√
5
3
1.3
观察橡皮泥的沉浮
橡皮泥、水槽、烧杯
√
7
4
1.4
哪艘船装载的货物多
√
15
8
1.7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烧杯、干草、鱼缸里的水
√
17
9
2.1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烧杯、黄豆、沙子、筛网、长柄金属勺、蜡烛、火柴、盘子、白糖
√
28
10
2.3
米饭、淀粉和碘酒
米饭、碘酒、淀粉、蒸发皿、滴管、土豆、萝卜、西红柿、山药
√
30
11
2.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
62
21
3.8
观察摆钟齿轮操纵器
齿轮操纵器
√
64
22
4.1
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
乒乓球、手电筒
√
73
23
4.3
摆的特点
铁架台、摆、元地盘
√
77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一览表
六年级下册
序号
章节
实验名称
主要器材
分组
演示
选做
教材页码
1
1.1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放大镜
√
2
2
1.2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观察与发现事物的特征观察方法2. 动物与植物常见动植物的认识生物的基本需求3. 空气与水空气的性质水的形态与特性4. 声音与光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光的传播与反射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2. 使学生了解常见动植物的特点,认识生物的基本需求。
3. 让学生了解空气与水的性质,增强环保意识。
4. 培养学生对声音与光现象的好奇心,激发科学探究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观察方法的掌握与应用生物的基本需求的理解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认识常见动植物的特点理解空气与水的性质探究声音与光现象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展示:动植物标本、空气与水实验器材、声音与光实验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具:观察记录表动植物图片实验器材:空瓶、水、镜子、音叉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观察教室内的植物,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特点。
2. 新课内容(20分钟):讲解观察方法,让学生运用方法观察事物。
认识常见动植物,了解生物的基本需求。
介绍空气与水的性质,进行实验演示。
探究声音与光现象,讲解相关原理。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观察与发现:事物的特征观察方法2. 动物与植物:常见动植物的认识生物的基本需求3. 空气与水:空气的性质水的形态与特性4. 声音与光: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光的传播与反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事物,记录其特点。
画一幅动植物画,注明其基本需求。
收集关于空气与水的资料,了解其性质。
记录生活中关于声音与光的现象。
2. 答案:观察记录表动植物画空气与水资料声音与光现象描述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用具配备及使用建议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用具配备及使用建议一、教具:“教学工具箱”1、单元对照表2、材料配备及使用说明(1)不锈钢筛子12个,适用于“混合”和“植物的一生”单元。
在混合单元,可以用来分离沙子和豆的混合物,分离面粉和粳米的混合物,分离土壤中的小石子、草根等杂物;在植物的一生单元,可以用来筛选凤仙花等种子;用20目、13目两种筛子,可以筛选不同粗细的沙子。
(2)小苏打1瓶,适用于混合单元。
在混合单元“混合身边的物质(二)”中用于探究小苏打与醋的混合活动。
(3)泻盐1瓶。
用于混合单元“另外一些物质的混合”活动。
(4)塑料匙2个。
一只用来取小苏打,一只用来取泻盐。
注意不要混用。
(5)滤纸。
用于混合单元分离墨水的渗析实验。
也可以用于液体与固体混合物的分离。
(6)榨汁器1个。
用于混合单元的榨澄汁等拓展性活动。
(7)透明塑料方盘。
是一组多单元适用的盘子:在混合单元,用来盛放固体混合物,与筛子一起完成分离混合物的活动;在植物的一生单元用来观察各种各样的种子;在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用来盛放课堂观察用的蚕宝宝等。
(8)透明硬塑杯。
是一组多单元使用的材料,1、2、3、4、6等单元都用到杯子。
在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当雌蚕蛾产卵的时候,用透明硬塑杯把雌蛾罩在纸上,既可以观察到蚕蛾怎么产卵,又可以保证蚕蛾的卵产在一定的范围内。
(9)塑料注射器(10毫升)。
用来完成空气单元“被压缩的空气”课题的活动。
也可以用于沉和浮单元,作为可改变体积的物体,观察沉浮的变化。
(10)塑料注射器(50毫升)。
这支较大的注射器同样用于“被压缩的空气”课题的活动。
主要供老师指导活动时演示用。
(11)平衡木条。
用于空气单元的称称空气的演示活动。
在木条两端挂上气球后,可以用粘胶带纸或橡皮泥的办法使两边的气球平衡。
(12)气球。
用于空气单元的称称空气的活动。
把称空气活动用过的气球保存起来,在冷与热单元需要用到好些气球皮。
(13)同体积小球12组。
红、绿、黄、紫4种颜色的球为1组,轻重各不相同。
(完整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目录(教科版)(1)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演示、分组实验项目
(备注,*号为选做实验)分组实验5个,演示实验3个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分组实验项目
(备注,*号为选做实验)
分组实验6个,演示实验3个
(备注,*号为选做实验)分组实验6个,演示实验4个
(备注,*号为选做实验)分组实验6个,演示实验3个
(备注,*号为选做实验)分组实验6个,演示实验3个
(备注,*号为选做实验)分组实验6个,演示实验8个
(备注,*号为选做实验)分组实验7个,演示实验3个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演示、分组实验项目
(备注,*号为选做实验)分组实验6个,演示实验3个
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目录(试行稿)
呼图壁县小学科学研究会
2013年8月20日。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实验设计 凝结水蒸气,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实验设计——凝结水蒸气,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凝结现象,知道水蒸气在遇冷时会凝结成小水滴。
2.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设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认识凝结现象,了解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的过程。
2.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凝结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认识凝结现象,知道水蒸气在遇冷时会凝结成小水滴。
2.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设计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凝结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热水、冷水、玻璃片、镜子、塑料瓶等。
2. 教学工具:PPT、教学视频等。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凝结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凝结现象。
2. 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凝结现象,教师总结。
二、探究水蒸气凝结现象(10分钟)1. 教师讲解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的过程,学生理解并记忆。
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观察凝结现象。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进行解答。
三、实验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凝结现象。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四、分析实验结果(5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 学生总结凝结现象的特点,教师补充。
五、小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实验内容和观察到的现象。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延伸:1.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或身边的凝结现象,并记录下来。
2.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探究其他物质的凝结现象。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凝结现象的知识,以及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实验计划)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实验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
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内容分析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教学内容和三年级上册一样,也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内容,但在探究重点上却与上学期有着本持的区别,主要是让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变化的规律。
相对于整个的小学科学学习过程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主要是将一些值得学生观注的问题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植物的各个器官与植物的生长和功能存在什么关系;它们对于植物本身有什么作用等以风仙花为例进行研究。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主要是以认识蚕的生命周期,进而认识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和认识人的生命周期。
第1页共79页温度与水的变化主要是认识温度,学习使用温度计,观察研究水是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研究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规律。
磁铁单元主要是整理对磁铁的认识;实验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学习制作指南针,加深对磁现象的认识。
本册教材具有以下特点:确定了每一单元的核心概念和具体概念,并围绕这些概念的建立组织教学活动,使活动的目的更加明确。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五章《植物的一生》:详细学习种子的结构、种子发芽过程、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2. 第六章《动物的适应》:探讨动物如何适应生活环境,包括动物的运动、食物、防御等方面。
3. 第七章《天气与气候》:学习天气现象、天气预报、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4. 第八章《电与磁》:了解电与磁的基本概念、简单电路、磁铁的性质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植物生长过程、动物适应特点、天气与气候知识以及电与磁的基本原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思考、合作等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适应性的具体表现、天气与气候的区分、电与磁现象的理解。
2. 教学重点:种子发芽实验、动物适应性的观察、天气预报的制作、简单电路的搭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种子、动物模型、天气符号卡片、磁铁、导线、电池等。
2. 学具:放大镜、观察盒、画图工具、实验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身边的植物、动物、天气现象,引出教学内容。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植物生长过程、动物适应性、天气与气候、电与磁现象等。
3.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进行种子发芽实验、观察动物适应性行为、制作天气预报、搭建简单电路等。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一生:种子结构、发芽过程、生长与发育。
2. 动物的适应:运动、食物、防御。
3. 天气与气候:天气现象、天气预报、气候类型。
4. 电与磁:电的基本概念、简单电路、磁铁性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其生长过程。
(2)举例说明动物如何适应生活环境。
(3)制作一份天气预报,并解释其原理。
(4)利用导线、电池、磁铁制作一个简单电路。
2. 答案:(1)植物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植物。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科学实验教学登记表

6
每组人数
6~4人
实验名称
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器材
温度计、玻璃杯
实验情况
通过观察,发现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器材检查
良好
器材损失
处理意见
无
实验员
签名
学生代表
签名
备注
实验教学登记表
时间
17.4.10
班别
三(2)班
科任老师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
分组数
6
每组人数
6~4人
实验教学登记表
时间
17.2.20
班别
三(2)班
科任老师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
分组数
6
每组人数
6~4人
实验名称
种植我们的植物
实验器材
透明玻璃杯、纸巾、尺子、笔记夹
实验情况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发芽,再长根;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器材检查
良好
器材损失
处理意见
无
实验员
签名
学生代表
签名
备注
时间
17.3.13
班别
三(2)班
科任老师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
分组数
6
每组人数
6~4人
实验名称
观察蚕蛹
实验器材
纸盒、笔记夹、尺子
实验情况
通过观察,发现蚕吐丝了,丝把蚕严严的包裹起来。蚕茧是白色的。
器材检查
良好
器材损失
处理意见
无
实验员
签名
学生代表
签名
备注
实验教学登记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铁、小钢珠、别针(若干)
实验情况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器材检查
良好
器材损失
处理意见
无
实验员
签名
学生代表
签名
备注
实验教学登记表
时间
17.5.8
班别
三(2)班
科任老师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
分组数
6
每组人数
6~4人
实验名称
磁极的相互作用
实验器材
磁铁
实验情况
时间
17.3.13
班别
三(2)班
科任老师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
分组数
6
每组人数
6~4人
实验名称
观察蚕蛹
实验器材
纸盒、笔记夹、尺子
实验情况
通过观察,发现蚕吐丝了,丝把蚕严严的包裹起来。蚕茧是白色的。
器材检查
良好
器材损失
处理意见
无
实验员
签名
学生代表
签名
备注
实验教学登记表
时间
17.3.20
班别
三(2)班
实验情况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磁铁与其他磁铁吸在一起,磁力会变大,把两个相互排斥的两个磁铁结合在一起,磁力会变小。
器材检查
良好
器材损失
处理意见
无
实验员
签名
学生代表
签名
备注
实验教学登记表
时间
17.5.22
班别
三(2)班
科任老师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
分组数
6
每组人数
6~4人
实验名称
观察指南针
实验器材
指南针
实验情况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指南针由天池、内盘、外盘组成。我们还学会了指南针定方向的方法。
器材检查
良好
器材损失
处理意见
无
实验员
签名
学生代表
签名
备注
实验教学登记表
时间
17.6.5
班别
三(2)班
科任老师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
分组数
6
每组人数
6~4人
实验名称
做一个指南针
实验器材
钢针、铁钉、磁铁、玻璃皿、
实验教学登记表
时间
17.2.27
班别
三(2)班
科任老师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
分组数
6
每组人数
6~4人
实验名称
研究根的作用
实验器材
试管、马克笔、笔记夹
实验情况
通过观察,发现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器材检查
良好
器材损失
处理意见
无
实验员
签名
学生代表
签名
备注
实验教学登记表
6
每组人数
6~4人
实验名称
观察磁铁
实验器材
磁铁
实验情况
通过观察,发现磁铁能够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磁铁隔着一
无
实验员
签名
学生代表
签名
备注
实验教学登记表
时间
17.4.24
班别
三(2)班
科任老师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
分组数
6
每组人数
6~4人
实验名称
磁铁的两极
科任老师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
分组数
6
每组人数
6~4人
实验名称
观察温度计
实验器材
温度计、玻璃杯
实验情况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及玻璃泡上连着的细的玻璃管。
器材检查
良好
器材损失
处理意见
无
实验员
签名
学生代表
签名
备注
实验教学登记表
时间
17.4.3
班别
三(2)班
科任老师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
实验教学登记表
时间
17.2.20
班别
三(2)班
科任老师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
分组数
6
每组人数
6~4人
实验名称
种植我们的植物
实验器材
透明玻璃杯、纸巾、尺子、笔记夹
实验情况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发芽,再长根;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器材检查
良好
器材损失
处理意见
无
实验员
签名
学生代表
签名
备注
实验名称
观察水和水蒸气
实验器材
勺子、蜡烛、
实验情况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水加热会变成水蒸气,跑入空气中。河流和大海的水一直在蒸发,因而空气中充满了看不见的水蒸气。
器材检查
良好
器材损失
处理意见
无
实验员
签名
学生代表
签名
备注
实验教学登记表
时间
17.4.17
班别
三(2)班
科任老师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
分组数
良好
器材损失
处理意见
无
实验员
签名
学生代表
签名
备注
时间
17.3.6
班别
三(2)班
科任老师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
分组数
6
每组人数
6~4人
实验名称
观察蚕的生长变化
实验器材
纸盒、笔记夹、尺子
实验情况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蚕是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蚕一生要蛻好几次皮。
器材检查
良好
器材损失
处理意见
无
实验员
签名
学生代表
签名
备注
实验教学登记表
分组数
6
每组人数
6~4人
实验名称
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器材
温度计、玻璃杯
实验情况
通过观察,发现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器材检查
良好
器材损失
处理意见
无
实验员
签名
学生代表
签名
备注
实验教学登记表
时间
17.4.10
班别
三(2)班
科任老师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
分组数
6
每组人数
6~4人
实验情况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铁钉、钢针被磁铁接触或摩擦后,有时会具有磁性,还发现同样用磁石摩擦,钢针比铁钉、铁片具有的磁性强一些。
器材检查
良好
器材损失
处理意见
无
实验员
签名
学生代表
签名
备注
实验教学登记表
时间
班别
三(2)班
科任老师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
分组数
6
每组人数
6~4人
实验名称
实验器材
实验情况
器材检查
通过观察,发现磁铁的北极指北,南极指南。两个相同的磁极叫同极,不同的磁极叫异极。
器材检查
良好
器材损失
处理意见
无
实验员
签名
学生代表
签名
备注
实验教学登记表
时间
17.5.15
班别
三(2)班
科任老师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
分组数
6
每组人数
6~4人
实验名称
测量磁力大小
实验器材
磁铁、玻璃杯、木条、别针(若干)、笔记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