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果实含油率影响因子研究
油茶不同地理起源自然林的优树产量与干籽含油率分析

福、 横峰、 昌、 都 上饶的高 , 且兴国、 石城与都 昌、 上饶之
收稿 日期 :0 2 叭一 9 21一 0 基金项 目: 国家林业 局科技 支撑项 目 江西子专题“ 油茶高产优 质新 品种选育” 2 0 B D 1 0 一 1 0 ) (0 9 A B B 1O 一 3 -
作者简介 : 左继林 , , 男 副研究员 , 从事经济林研究与开发。E m iz6 11@13 o - a: 1 0 1 6. m lj 9 t t 通信作者 : 龚春 , , 女 副研究员 , 经济林研究与开发 。E m i gl @ 6 . n 从事 — a :c y 2 3 ol l h c
地 点 \
横 丰
产量/ g 干籽含油率/ 产量/ g 干籽含油率/ k % k %
412 .8
17 5 . 4
3 .1 77 5
3 .2 9 7 4
515 . 5
1 0 . 3 9
3. 3 77 6
4 .0 1 2 6
兴 国
都 安
昌 福
372 . 7 333 . 0 3 5 . 1 2
实的经济性状及果色的相关性 , 可找出影响油茶产量、
干籽含油率的主要 因子,可为油茶定 向育种和超高产 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然而 , 现存油茶 自 然林分存
在 着 明显 的大小年 现象 , 因此 , 开展深 人研 究油 茶 不 同
地理环境与油茶产量 、经济性状的关 系仍需要 长期的 定 位定株 观 测与 调查 。
籽含油率均以横峰的高 , 兴国的最低 ; 不同地点的油茶
青红果色的株产量与含油率均未表现显著差异 , 青黄 果色的油茶在不同地点其株产量差异不显著 ,但干籽 含油率差异显著 ,其 中兴国点的油茶优树与都 昌的表 现差异显著 ;不同地理起源的油茶其青黄与青红果色
油茶种子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研究

Oi C n e ta d F t i o o i o fC mel liea S e l o tn n at Acd C mp st n o a l a oe r e d y i i f
W ANG a Xing— a ,CHEN ng—ho ,W U — 。 nn Yo z ng Liqi,LI Ru ku n U — a , YANG a — u Xio h ,W ANG i ,YU — Ru Ke wu。
极 显 著 负 相 关 , 关 系 数 一 0 9 1 而 二 者 含 量 之 和相 对稳 定 . 相 .2 ,
关 键 词 : 经济林 ; 油茶; 良品系; 油率 ; 优 含 脂肪酸组成 中 图分 类 号 : ¥ 9. ; S 2 + 1T 2 7 7 4 4 T 2 2 . ; S 2 文献标志码 : A
维普资讯
第2卷 8
第 3 期
中 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J u n lo n r lS u h Unv ri fFo e ty& Teh oo y o r a fCe ta o t iest o r sr y c n lg
Vo1 8 N o. .2 3
动 系 数 为 3 1 ; 油 酸 和 棕 榈 酸 含量 变化 相 对 大些 , 中亚 油 酸 含 量 2 2 ~ 1 . 6 , 均 5 8 , 动 系数 为 3 . ; 榈 酸 含 . 亚 其 .2 0 3 平 .7 变 17 棕 量 5 7 ~ 1 . o , 均 7 6 , 动 系 数 为 1. . 5 油 茶 种 子 各 脂 肪 酸 含 量 之 间 存 在 显 著 相关 性 , 中 油酸 与 亚 油 酸 含 量 存 在 .8 o 8 平 .7 变 9o ( ) 其
江西地区油茶籽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的调查与分析

u s t r t d f t o l i cd n i o ec cd wa 8 .6 .t e r s h h ws h t h c mel oef r n a u a e a t f o ec a i a d l li a i s 8 7 % y n h e u s o t a t e a l a l i a i e s e i wa h i h q a i f v g tb e ol e d ol s t e h g u l y o e e a l i t . Ke r s y wo d :Ca l a o ef r ;f t c d c mp st n i c n e t mel l i a a t a i o o i o ;ol o tn i e y i
c n e t f i oe c cd o t n o n l i a i 7.4% .a d h a e a e o e t f p l tc c d . % .1h a e a e e c ntg o 7 n t e v r g c ntn o amii a i 046 ’e v r g p r e a e f
8 . %, 明江 西地 区的 油茶籽 油符 合 高品质 食 用 油的标 准 。 87 说 6
关 键 词: 茶籽 油 脂 肪酸 组成 含 油 率
O i o e a f ty cd o po ii n n l ss o l c nt nt nd a t a i c m sto a a y i f
油 茶 籽 是 山茶 科 T e ea) h ae e山茶 属 (a el ) 茶 嵛 酸是 难 以消化 吸收 的成 分,而油 茶籽 油 中不含 芥 酸 、 C m la L油 i 山 果 内核 , 茶果 呈球 形 、 圆形或 橄榄 形, 油 扁 果瓣 较厚 而 木化 , 嵛 酸, 含 有极 少 量 的花 生一 烯 酸 ( 05 仅 约 . %左 右 ) 用后 , 食 内含 油茶 籽 ( 1 4粒 ) 茶 籽呈 褐 色 或 黑 色, 光 泽 . , 油 有 山茶 易 消化 , 能 帮助食 物 中脂溶 性维 生素 的吸收 。 油 茶籽 且 与油 橄榄 、 棕 、 油 椰子 并列 为世 界 四大木 本食 用 油料 植物 . 油 中不 含胆 固醇 , 用后 不会 影 响人 体 血清 中 的胆 固醇含 食 现在 我 国是 世 界 油茶 籽产 量 、 布 、 分 品种 最 多 的 国家 。现 量, 易引 起血 管硬 化和 血压 升高 。且油 茶籽 油耐贮 藏 , 不 不 有油 茶种 植 面积 4 0万 h 2 0 m, 年产 油 茶籽 10万 吨 以上, 0 油 容 易变 质, 不会 产生 引起 人体 致癌 的黄 曲霉毒 素 。 随着人
油茶籽含油量检测方法及优缺点分析

油茶籽含油量检测方法及优缺点分析
从2012年国家林业局发布实施推荐性行业标准LY/T 2033-2012《油茶籽》后,2019年国家粮食局又发布实施推荐性行业标准LS/T 3119-2019《油茶籽》、国家市场监督总结联合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推荐性标准GB/T 37917-2019《油茶籽》并于2020年3月1日实施。
具体如下表1。
LS/T 3119-2019《油茶籽》(20191206实施)
LY/T 2033-2012《油茶籽》(20120701实施)
根据以上标准文本查看各个项目的检测方法明细如下表2:表2 油茶籽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法汇总
对比可知,含油量均采用GB/T 14488.1 《植物油料含油量测定》检测方法,即传统索氏提取检测法。
该方法可行性高,设备要求低(设备费用10000左右包括试剂),精度较高。
唯一的缺点是耗时较多,一般在5-8小时左右。
其他含油率检测方法如下表3:
表3 植物油料含油量测定标准汇总
经实践证明,核磁共振检测法时间较索氏提取法短,但是测量数据结果较索式法高,且需要毛油标样,误差较大。
近红外光谱法尚属新检测法且需要建模,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
综上,建议目前仍采用GB/T 14488.1 《植物油料含油量测定》检测方法,即传统索氏提取检测法。
虽然操作较复杂,但成本低、可操作性高且测量精度高。
油茶主要适生立地因子表

油茶主要适生立地因子表树种:油茶科:山茶科属:山茶属拉丁文:Camellia Oleifera Abel.高效油茶示范基地品系介绍湘林1号:别名羊古老1号,区1号,是湖南省林业科学院于1990年选育出的霜降籽优良无性系,4年平均产油722.5kg/hm2,树势旺盛、树体紧凑;2006年通过国家良种审定。
特征:树冠自然圆头形或塔形;花期11-12月;果实成熟期10月下旬,果实橄榄形;每500克果数20-26个,鲜出籽率46.8%,干籽含油率35.0%;鲜果含油率8.87%,亩产油48.2千克。
湘林104:湖南省林业科学院于1994年选育出来的寒露籽优良无性系,2006年通过国家良种审定。
特征:树冠自然圆头形;花期10~12月;果实成熟期10月中旬,果球形或桔形;每500克果数15~50个,鲜出籽率42.3%,种仁含油率49.56%;鲜果含油率8.76%,亩产油56.0kg。
湘林4:由湖南省林业科学院于1990年选育出来的优良无性系,1998年通过湖南省林木良种审定。
特征:树冠自然圆头开张形;花期10-12月;果实成熟期10月下旬,果实球形,青红或青黄色;每500克果数15-30个,鲜出籽率43.9%,干出仁率54.17%,干籽含油率35%-39%;鲜果含油率10.71%,亩产油51.7千克。
主要病害及期防治措施危害油茶成林的病害主要有油茶炭疽病、软腐病和烟煤病,危害油茶幼苗的病害主要为油茶根腐病。
1、油茶炭疽病病害特征:油茶炭疽病主要危害叶、枝梢、花蕾和果等部位,常引起落叶、枯梢、落蕾和落果。
发病初期,果皮上出现褐色小斑,后扩大成褐色圆形病斑,有时数个联合成不规则形,无明显边缘,病果早落;叶部病斑多发生在叶尖或叶缘,为棕色至褐色,圆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形;枝干上病斑多呈长椭圆形或棱形,患部下陷,木质部变黑,边缘波状或不规则。
大树嫁接换冠时也可在树干上见到溃疡病斑。
发病时间:通常发生时间是5-8月高温高湿季节,7-8月是发病高峰期,成林在8-9月会大量落果落叶。
江西地区油茶籽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的调查与分析

13 2 1 仪器测试 条件 氢火焰离子 化检测 器 .. . ( I )毛细管色谱柱; FD ; 进样 口温度 2 0 检测器温 5 ℃; 度 2 0C; 5 柱温 1 0 9 ℃。 1 322 油脂 的 甲酯 化 处理 取 油 茶籽 油 4滴 于 . ..
1 材 料 和 方 法
1 1 试 验材 料 .源自于 21 0 1年 1 2月从 赣州 、 抚州 、 宜春 、 上饶 、 萍乡
其成分类似被称为“ 植物油皇后” 的橄榄油 , 但食疗 双重 功能 实 际优 于橄 榄 油 [ , 生素 的含 量 比橄 榄 2维 ]
油高一倍 , 并含 有 山茶甙 等特定 生理活性 物质 , 主 其
含有极 少 量 的花 生 一 烯 酸 ( 0 5 左 右 ) 食 用后 约 . ,
气相 色谱 仪 S P一2 0A、 转蒸发 仪 R 10 旋 E一 5 AA、 2 真空干燥 箱 D Z一 1 CⅡ、 子天平 AI 0 、 B 电 4 2 索 氏抽提 器 、 水浴 锅 HH一4 研 钵 、 、 无水 乙醚 、 氧 氢
食疗效果的油脂 , 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 , 其市场前景非常广 阔。所 以, 筛选油茶籽油脂肪酸 组成比例合理 的品系种植 , 将对油茶产业继续发展
提供一个 良好 的技 术 支持 。 本试验 对江 西地 区不 同主 要 品种 的油茶籽 含油 率 和油茶籽 油 的脂 肪 酸 组成 进 行 调查 和分 析 , 过 通 对 比 , 为油茶 改 良和油 茶 籽加 工提 供一 定 的理 以期
准 确 称 取 油 茶 籽 样 品 2 g~ 3 g( 确 至 精 000 )先用干 燥 箱 在 l0C条件 下 烘 3 n左 .01g, o" 0mi
右, 取出用研钵粉碎 , 将粉碎好 的样品放置索氏抽提
提高油茶果出油率的综合措施概述

现代园艺
提高 油茶果 出油率硇 综 合措 旋概 述
陈 平
( 十堰 市农业职业教育集 团十堰 市应用科技学 校 , 湖北丹江 口市
4 4 2 7 0 1 )
接 要: 油茶( C a mc ma o l e  ̄ ) 是我 国特有 的木本油料树种 。 其 出油率关 系到油茶的 比较效益 , 直接影响林农种植的积极性和加工 企业的经出油率不仅 与油茶的品种有 关, 而且与油茶生长的 立地 因子 和气候 因 子和采收后 的油荼果 实和种子后 熟等有 关。 从 品种选择 、 环境 选择 与调控 、 抚育 管理 、 适 时采收 、 采后处理 、 改进加工工艺等方 面采 取综合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油茶 出油率, 对促进林农和 企业增 效增 收有积极意义 。 关奠 词 : 油荼 ; 出油率 ; 影响 因素 ; 综合措施
仅为 0 . 6 0 %。 品系 间差异较 大。 我 国推广 的油茶 良种于
籽 含 油率 一般 在 3 5 %以上 ,高 的超 过 4 0 %,甚 至 达
6 0 %以 上 。
1 . 2环境 因素
油茶 生长的立 地 因子 和气候 因子影响 出油率 。油 茶适 宜在年均温 l 5 — 1 8 ℃, 绝对低 温不超过 一 1 0 ℃ , ≥ 1 0  ̄ E年积温 在 4 5 0 0 — 5 2 0 0  ̄ C之间 ;年 雨量 1 0 0 0 m m左 右, 生长期在 2 6 0天左 右 ; 春 季温 暖晴 朗 , 地势 开 阔的 低 山下部和 丘陵地带 , 土层深 厚 的红壤 、 黄壤上 生长 。 石 灰土和含钙丰 富的紫砂 土 的林地 油茶种 子含油率相 对 较高 , 与 国内外有关 油料作物喜钙 的结 论相一致 。
10种不同油茶籽仁含油率与脂肪酸组成

第41卷第1期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41No.12024年 1月JournalofGuizhouUniversity(NaturalSciences)Jan.2024文章编号 1000 5269(2024)01 0059 05DOI:10.15958/j.cnki.gdxbzrb.2024.01.0910种不同油茶籽仁含油率与脂肪酸组成凡海清1,胡玉玲2,钟海雁3,杨健美1,何重云1,王 菁1,朱 勇 1(1.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25;2.铜仁学院农村工程与规划学院,贵州铜仁554300;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04)摘 要:研究产自贵州、湖南和江西10种油茶籽仁含油率及其脂肪酸组成,为油茶选育与推广提供参考。
采用索氏抽提法和气相色谱法分别检测样品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
结果表明,油茶籽仁含油率为26 79%±0 16%~54 98%±0 76%,其中,浙江红花(ZHH)油茶籽仁含油率最高,贵州松桃正大(岑软)油茶(GCR)最低;油茶籽油中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α 亚麻酸,其中,油酸是主要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0 82%±0 26%~84 13%±0 14%,引进品种(HYZ)油茶的油酸含量最高;亚油酸含量为4 62%±0 29%~16 2%±0 23%,GCR的亚油酸和α 亚麻酸含量最高;10种油茶籽油的棕榈酸含量为8 29%±0 04%~13 92%±0 26%;硬脂酸含量为1 38%±0 02%~2 80%±0 10%。
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呈负相关,二者之和介于84 67%±0 19%~89 28%±0 04%。
这些结果为油茶选育与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油茶;含油率;脂肪酸;油酸中图分类号:TS222;S603.8 文献标志码:A 油茶(Camelliaoleifera)是亚热带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在我国分布于江西、湖南、贵州和浙江等南方地区,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油料作物[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n Ba e n sn l r e b s d me n v l e . v ra in r n e n a it n c e c e t i h i c n e t f i . s d o i g e te — a e a a u s a i t a g sa d v rai o f i n s n t e o l o tn o o o i o
b t e r ii g n ewe n fu tn umb r a i c n e ts we h ts e t rt d a p stv fe to i c ntn nd e nd o l o t n ho d t a e d ma u i ha o iie e fc n o l o e t a y fu tn umbe d a n g tv fe to i o t n , t e lte fwhih ha e n c n r d b e r s i e r ii g n rha e ai e e fc n olc n e t h at ro c s b e o f me y a r g e sv i a a y i.Alo x e t f r e te r ug n o r t e r , t r s n b ius r l to s i b t e n lss s e c p o x r me d o hti ne o wo y a s he e wa o o v o ea i n h p ewe n c i tc c n iins d rn r i d v l p n n i c n e t e d olfo te s g o n lme t n rpu - lma i o d to u i g fu t e e o me ta d o l o t n .S e i r m r e r wn o i so e o r p e s n y s is rc n c li l a d ol i h i a cum sr l tv l i h. e o f r d wi e u t u sd i a t a h we wa ea ie y h g Th s c n o me t r s lso ti e Ch n h ts o d h
浙 江 林 学 院 学 报
2 1 ,2 ( ) 3 0 0 7 6 :9 5—9 0 4
Jun lfZ ein oet o e e o ra hja gF rs yC l g o r l
油茶 果实含油率影 响因子研 究
黎 章 矩 ,华 家 其 曾 燕 如 ,
( . 江农 林 大 学 亚 热 带 森 林 培 育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培育 基地 ,浙 江 临安 3 0 ;2 浙 江 省桐 庐 县 林 业 局 ,浙 江 1浙 13 0 . 1 桐 庐 3 10 ) 15 0 摘 要 :油 茶 C mel l r 实 、种 子 含 油 率 ( a l。oe a果 i 出油 率 ) 油茶 的 重要 经 济 性 状 。 多年 多点 的 调 查 和 采 样 分 析 表 明 ,影 是 响 油 茶 含 油 率 的 因 素有 遗传 品质 、种 子 成 熟度 、结 果 数 量 和 油 茶 林 地 的 成 土 母 质 。 实 生繁 殖 的 油 茶 林 内个 体 之 间 果 实、
L h n - U i—i E G Y nr I agj ,H A J q ,Z N a — Z u a a
(. _ utr gSa o rh tt K yLb rt y ± u t pcl i iutr,Z ei gA & FU i r t,Ln a 1 IeN r i tt nf eSa e a oa r Sbr i l cl e hj n h un i ot e o O o aSv u a nv sy i’n ei 3 10 ,Z ei g hn ;2 F rsE trr eo T nl ony ogu3 10 ,Z ei g hn ) 13 0 hj n ,C ia . oet ne i f oguC u t,T nl 15 0 hj n ,C ia a ps a
dvd a r e r o n .Su iso h eain h p b t e n ; e tr y a d olc n e ta l a h t iiu lte sweefu d tde n te rlt s i ew e e d mau i n i o tn swel sta o t
mul — ie i v sia ins s mp i g a d a ay e a e i e tfe h a tr n u n i g olc n e t s c s t st n e t to , a ln n n ls s h v d n i d t e f c o s i f e c n i o t n , u h a i g i l g n tc q a i e e i u lt y, s e t iy, fui ng nu e d maurt r t mbe i r, a d s i p r n tras o e de n o l a e t ma e il fa s e d C.oe r l n n C m laoe eaf i n ed sa m otn cn m c t i Mu i a n b t t i c ne a el li r r t a d se si n i p r teo o i r t hy ra d a ni i f us a a. e
种 子 的 含 油 率 变 异 大 而且 相 对稳 定 :种 子 充分 成 熟 是 采 种 的 最 适 期 :对 果 实及 种 子 含 油 率 影 响 最 大 的 因子 是 结 果 多 少 ,
结 果 越 多 ,含 油率 越 低 ; 果 实 发 育期 的 气 候 条 件 与 含 油 率 之 间 ,除 个 别 极 端 干 旱 年 度 外 ,未 见 有 显 著相 关 ;首 次 发 现
et e e h fuiso r r e s sr n n t b e v ra insi i c n e to h r ta d s e mo g i — ih rf s r t rd y ke n l , to g a d sa l a ito n o l o t n ft e fui n e dsa n n l
中 图 分 类 号 :¥ 83:¥ 9 . 71 . 7 44 文献 标 志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 6 2 2 1 0 —9 50 0 05 9 ( 0 0)6 0 3 .6
Oi c n e to mela o e r u tte s l o t n fCa li l af i r e r
分 布 于石 灰 土 和含 钙 丰 富 的 紫砂 土上 油茶 种 子 舍 油 率 相 对较 高 . 与 国 内外 有 关 油料 作 物 ( 种 ) 钙 的 结 论 相 一致 。 图 2 树 喜 表 4参 1 1 关 键 词 :经 济 林 学 ; 油茶 ;含 油 率 ;种 子 成 熟 度 ;气候 条件 ;成 土母 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