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高三一轮复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堂限时训练: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含解析)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堂限时训练: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含解析)

一轮复习课堂限时训练: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将树干部分涂成白色,是绿化植物养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目的是确保绿化植物平安越冬。

近日,绿化部门对城区主要道路、景区、游园等地的树木进行了统一涂白,行道树树干刷白高度统一限制在离地面1.5米处,视觉上达到整齐划一、美观大方的效果(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绿化部门对城区行道树涂白的目的是( )①杀菌、防止病菌感染②杀虫、防虫,削减下一年病虫害的发生③起到肯定美化作用④防冻害、避开早春霜害A.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行道树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可以起到杀菌、杀虫作用和防冻害的作用;从材料中可看出涂白可起到美化作用,C项正确。

答案:C2.关于树木涂白的作用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效削减地面长波辐射,防止地面热量大量流失B.使得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不大,削减树皮开裂C.使得树木萌芽和开花提前,以躲过早春低温冻害D.增加树木对阳光的汲取率,削减冻害发生的概率解析:树木涂白不会影响地面辐射,也不会影响气温,因此也不会影响树木萌芽和开花时间;树木涂白可以反射阳光,减弱树干汲取太阳辐射,使得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不大,削减树皮开裂,B项正确。

答案:B一般对流层的气温是近地面较高,且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而气温状况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也会有差异,有时甚至出现高层气温反而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下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早晨、上午、午后及夜间四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大气垂直气温分布曲线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丁曲线越接近地面气温越高的主要缘由是( )A.越接近地面风速越小,大气热量不易散失B.越接近地面空气尘埃越多,尘埃能汲取太阳辐射C.越接近地面空气密度越大,大气汲取的太阳辐射越多D.越接近地面,大气汲取的地面辐射越多解析:依据材料,甲、乙、丙、丁依次是早晨、上午、午后及夜间的气温分布曲线。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教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教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课前扩展:【大气圈结构】自下到上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一)对流层:上界因纬度和季节而不同。

【纬度】:低纬度地区其上界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为10-12公里;高纬度地区仅为8-9公里。

【季节】:夏季的对流层厚度大于冬季。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最主要、最直接的热源。

记住最根本的原理: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气压越低。

(二)平流层:水平运动为主,故称为平流层。

臭氧层在集中在此。

(三)高层大气:电离层在该层。

学习大气的知识核心是掌握大气的运动。

大气运动的过程本质是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在学习中要将这个理念贯穿。

而产生大气运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面受热不均。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图示:厘清太阳、地面、大气三者之间热量的传递过程。

1.大气层的削弱作用:(1)吸收作用:主要是看大气中成分的吸收作用对流层中的对太阳辐射吸收的比较少;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而增温。

(2)反射作用:主要体现为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晴天辐射强,阴天辐射较弱。

(联系昼夜温差)(3)散射作用:太阳光中的可见光容易被散射。

(天的蓝色,太阳未出天已亮等)2. 地面的吸收作用绝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而增温。

增温后又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热量。

地面吸收热量的多少除了辐射量,还取决于下垫面状况。

大气的下垫面指地球表面,包括海洋、陆地及陆上的高原、山地、平原、森林、草原、城市等等。

海洋和陆地是性质差异最大的下垫面。

下垫面的性质和形状,对大气的热量、水分、干洁度和运动状况有明显的影响,在气候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影响。

对流层中的CO2和水汽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

大气增温后向外传递热量,分别向高层大气和向地面。

向地面那部分称之为大气逆辐射。

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注意:大气逆辐射在一天中都有,地面温度越高,大气逆辐射越强。

但夜间大气的保温作用比较明显。

CO2和水汽作为大气增温的主要助力。

高三复习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高三复习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答案] (1)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 气温度,增强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 的热量。 (2)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 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可以
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有利于保
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
二、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高低纬度间的 温度 差异 2.热力环流 (1)形成原因: 地面冷热不均 。 (2)形成过程: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太 阳 辐 射



射向地面
大 气 逆 辐 射
大气 吸收
地面
地面吸收
归纳总结
1.大气的受热过程 受热过程 Ⅰ 具体过程 热量来源 太阳辐射
太阳暖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
大地 增温

大地暖 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气 大气 大气还 大地 吸收后增温 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其中
地面辐射

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它
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
大气 逆辐射
2.大气的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
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 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 累等。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地面 。
●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表现:
●受热过程:A
。 吸收和反射

高三一轮复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

高三一轮复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
详细描述
锋面环流模拟实验可以使用不同温度和湿度的材料来模拟冷暖气团。通过调整材 料的位置和性质,学生可以观察到锋面的形成和运动过程,理解锋面对天气的影 响。实验还可以展示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等不同类型的锋面及其特点。
气候变化案例分析
总结词
通过分析气候变化的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全球气候变 化的趋势和影响,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气运动形式。
锋面环流的形成与冷暖气团的性 质、地形和风向等因素有关。
锋面环流的主要类型包括冷锋、 暖锋和准静止锋等,对天气和气
候有重要影响。
气团分析
气团分析是指对大气的物理特性和演变过程的研究,是分析天气和气候 变化的重要手段。
气团的形成与地表性质、气候带和大气环流等多种因素有关。
气团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气团的属性、形成与演变过程以及对天气和气 候的影响。
详细描述
气候变化案例分析可以选择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实例 ,如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等。通过对案例的分析 ,学生可以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影响,如海平 面上升、生态系统的改变等。同时,学生还可以理解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如工业排放、土地利用等。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预警系统,通过 及时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提醒 公众采取防范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防范措施
普及气象灾害防范知识,提高公众的 灾害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加强应急 救援体系建设,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 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大气污染监测与治理
监测网络
建立大气污染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大气 污染物浓度,评估大气污染状况和影响 。
大气运动对降水的影响
降水分布
大气运动能够影响水汽输送和降水分 布,导致不同地区出现不同的降水状 况。例如,在季风气候区域,夏季风 带来大量水汽,导致降水增多。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

3.
等压面图的判读和应用
(1)判读技巧 结合下图说明判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不同高度的大气所承担 的空气柱高度不同,导致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 低。即PA>PC,PB>PD。 ②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而 等压面发生弯曲,在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者气压高, 下凹者气压低,即PC>PD,PB>PA。 ③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区类型相反,即近 地面为高压,高空则为低压。
2.(2013·北京文综,5)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 图,回答下题。 大气中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解析 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大气吸收太阳紫外线的能力 下降;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下 降,会使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可吸入颗粒物增多,会导致 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 从而会使地面吸收减少;出现雾霾,会导致大气逆辐射在夜 间增加。 答案 B
3.(2012·重庆文综,7)《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 次缔约方会议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开。下图是 南非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题。
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 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第1课时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最新考纲 大气的受热过程。
名师解读 1.识记:大气的受热过 程、大气运动的根本原 因和直接原因。 2.掌握:热力环流的形 成、大气水平运动。 3.应用:等压面图和等 压线图的判读。

一轮复习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一轮复习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1010
摩擦力
1015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 ▲近地面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成一定夹角
摩擦力对近地面风的影响
气压梯度力 风向 (低)
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高) (北半球)
摩擦力不仅改变风向,还影响风的大小
风向:斜穿等压线 (低空风)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解 题 训 练 要 高 效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基 础 知 识 要 打 牢
[温馨提示]
(1)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
大;反之,则夹角愈小。
(2)风压定律:
高 频 考 点 要 通 关
学 科 能 力 要 过 硬
北半球,人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 南半球,人背风而立,高压在左,低压在右
地理(安徽专版)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6.判断天气状况 (1)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基 础 (2)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知 识 (3)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 要 打 牢 晴朗天气。 (4)低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区多阴雨天气,高压中心
学 和高压脊控制区多晴朗天气。 科 能 力 要 过 硬 解 题 训 练 要 高 效
②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
高 频 考 点 要 通 关
学 异,进而等压面发生弯曲,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 科 能 处气压高,下凹处气压低,即PC>PD,PB>PA。 力 ③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区类型相 要 过 硬 反,若近地面为高压,高空则为低压。
解 题 训 练 要 高 效
温室气 大气吸收 大气逆辐射 气温升 体排放 → 地面辐射 → 增强,保温 → 高,全球 增多 增多 作用增强 变暖

高三一轮复习总结-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共91页文档

高三一轮复习总结-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共91页文档

END
高三一轮复习总结-冷热不均引起大气 运动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高三一轮复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高三一轮复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地面冷热不均



根 本 原 因
大气垂直运动

冷却
A

受热
B

大气水平运动
地面
同一水平面
产生气压差异
冷却
C
注意:
1、高空的气压高低与地面相反; 2、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 低压区; 3、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不同高度难比 较。垂直方向上,越往高空空气越稀薄,气压越低。
——保温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 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 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 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 表面剧烈得多?
夜间,地面辐 射绝大部分热 白天,大气削弱了到 量又被大气逆 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 辐射还给地面, 夜间由于没有大气的保温 气温不会太高。 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月面 使气温不致降 效应,月球表面辐射强烈, 温度升得很快,气温很高 得过低. 月面温度骤降,气温很低. 月球 地球
学以致用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上空等压面状况图”。读图, 回答问题。
(1)a 、 b 两个等压面中数值较大的是 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近地面,陆地与海洋比较,气压较高的是________。 (3)仅考虑热力因素,在图中画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 (4)此时,北半球为________季。 答 案 : (1)b 近 地 面 空 气 密 度 大 (C→D→A→B→C) (4)夏 (2) 海 洋 (3) 图 略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3]读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
G D
D
G 冷 A
)

(1)气压大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D>C>A>B
C.C>D>A>B
B.A>B>D>C
D.C>D>B>A
夏季 (夏季、冬季) (2)图示季节为北半球________
地面冷热不均会产生大气 的热力环流,而地面的冷热不 均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你能够 举出一些例子吗?
大气 上界
——利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昼夜温差大小。 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 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在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 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温 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都较小。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上界

面 吸
大气吸收

大 气 吸 收 地面
地面增温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知识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 大气反射 阳 辐 射 大 气 辐 射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上界

面 吸
大气吸收

大 气 逆 辐 射 地面
大 气 吸 收
地面增温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
1.逆温的含义:对流层某一高度范围内有时出 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异常现象。 2.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
3.逆温的危害
无论哪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会对大气质量 造成很大的影响。这是因为逆温层的存在,造成 局部大气上热下冷,阻碍了空气对流运动的发展 ,使大量烟尘、污染物、大气凝结物等聚集在它 的下面,使能见度变差,空气污染加重,尤其是 城市及工矿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 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如光 化学烟雾。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知识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太阳辐射能
2、太阳辐射能全部都投射到地面吗?
——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部分被大气
吸收或反射、散射,大部分到达地面。
知识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吸收作用 2、反射作用
云层、尘埃:云层越厚,云量越 多,反射越强。 特点:无选择性 O3吸收紫外线 CO2、水汽吸收红外线 大气的吸收作用有何特点? 特点:具有选择性
c>d>a>b
垂直方向上,越往高空空气越稀薄, 气压越低
——等压面图的判读与应用。 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其常用来 表示同一水平面上不同区域的气压差异。 (1)判读。
(2)应用
①判断气压高低。 如上图中比较同一地点不同高度气压 值和同一水平面上不同点的气压值可得PB>PA>PC>PD。 ②判断下垫面的性质——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 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 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最热月
最冷月

7月
1月
8月
2月
最冷月
最热月

知识点二 热力环流
——气压:单位面积上空大气柱的质量
【规律】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越低
知识点二 热力环流
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什么是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3、热力环流是怎样形成的?
热力环流的形成 等 压 面
沙子很烫 海水很凉 沙子变凉了
海水很暖和
中午
关于这两幅画你能看出 什么现象吗?
傍晚
1. 如果沙代表陆地,水代表海洋,那么海陆间会有 温差吗? 2、同一时段,造成海陆温差的原因是什么?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不同时段,海陆
的温差会有变化吗?
2、请运用热力环流 的原理画出海陆间大气运 动的示意图。
热力环流的实例之一:海陆风
①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②夏日多云的白天 气温不会太高 ③日落后的黄昏天空是明亮的 ④ 深秋的晴夜往往出现霜冻 ⑤ 多云的夜晚气 温不会太低 ⑥ 阴天天空仍是明亮的 A、 ① ② ⑤ C、 ② ④ ⑥ B、①③⑥ D、 ① ③ ⑤
2.读图回答问题:
3
1 4 2
等压面
2000米
A
B
受热 冷却 (1)把1至4点按气压由高到低排序: (2)绘出热力环流过程箭头 (3)A、B哪受热,哪冷却?
2、A1小于A的原因是 ( 大气对太阳辐 射的削弱作用 ), 3、C1表示(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 ),
4 、B1称为( 大气逆辐射
),
——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
1)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2)气温日变化的一般规律:
午后两点左右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
日出前后的气温达一天中的最低值。
3)全球气温的年变化规律 北 半 季节 陆地 海洋 季节 南 半
——保温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 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 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 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 表面剧烈得多?
夜间,地面辐 射绝大部分热 白天,大气削弱了到 量又被大气逆 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 辐射还给地面, 夜间由于没有大气的保温 气温不会太高。 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月面 使气温不致降 效应,月球表面辐射强烈, 温度升得很快,气温很高 得过低. 月面温度骤降,气温很低. 月球 地球
地面
1、3、4、2
知识点三 大气的水平运动
1、什么是气压梯度和水平气压梯度力?
2、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什么?风的形成
有哪些力的影响?这些力如何影响风向?
(hPa) 1010 1020
1030
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hPa) 1010
1020
1030
大小: 与气压梯度成正比 方向: 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特点: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风速越大

大气保温作用原理的应用 ——温室大棚
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
大气
地 面 辐 射
太 阳 辐 射
地 面 辐 射
玻璃温室
大气保温
【高考真题】我国某边防站(海4900米)的驻防官 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 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后 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 于有了收获。回答问题: 1)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A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2)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 决的问题是: C A.蒸发量大 B.多虫害 C.地温低 D.太阳辐射强
B A C
B 冷却
A 受热
C 冷却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等 压 线
高气压 B 冷却 低气压 A 受热 高气压 C 冷却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冷却 B
低气压 受热 A
高气压 冷却 C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B
低气压 A
高气压 C
小结: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地面冷热不均



根 本 原 因
大气垂直运动
风的形成:
风向
(hPa) 1010 1020 1030
假若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
——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同时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hPa) 的影响:——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
同时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的影响:——风向斜穿于等压线。ຫໍສະໝຸດ 小结大气的受热过程
地面 辐射
大气吸 收增温
太阳 大气削弱 地面吸 辐射 收增温 宇宙
保温 地面 大气 辐射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大气的热力作用: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 晚上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1、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是因为( C ) A.大气能大量反射地面辐射
高考 演练
B. 近地面大气吸收太阳辐射 C. 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D. 大气散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3、散射作用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特点:具有选择性 在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蓝、紫色光最容易被空 气分子所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一):
1、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 为什么仍是明亮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2、 为什么赤道地区终年太阳高度较大,但它并不是 全球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地区?
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能量的直接来源,太 阳辐射是根本来源。
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过程可归纳如下表: 保温过程 Ⅰ Ⅱ 太阳暖 大地 大地暖 大气 大气还 大地 具体过程 热量来源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 太阳辐射 后增温 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 地面辐射 气吸收后增温 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其 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 大气辐射 ,它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河流
[ 练习 1] 分析图中商业区和住宅区大气污染严重程度日 变化特点,并说明原因。
图中商业区和住宅区大气污染日变化特点: ⑴ 白天因受谷风影响,大气污染物浓度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