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输液反应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输液反应防范与应急处理

输液反应防范与应急处理

输液反应防范与应急处理输液反应是指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输液反应和药物不良反应等。

这些反应可能是因为输液药物的成分、输液速度或者输液方法引起的。

为了提高输液安全性,预防和应急处理输液反应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输液反应的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首先,防范输液反应的措施如下:1.严格执行医嘱:护士应准确执行医嘱,按照输液速度和输液药物的浓度等要求进行操作,以避免输液过快或过慢,以及输液药物浓度过高或过低等引起的反应。

2.确认患者过敏史:护士在给患者进行输液前,应仔细询问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特别是对一些特定药物过敏的患者,应避免使用相应药物。

3.选择合适的输液药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液需求,选择适当的输液药物,尽量避免使用对患者有潜在危害的药物。

4.观察患者反应:在输液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并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反应,应及时采取措施。

5.定期更换输液器具:输液器具、注射泵、输液输血管道等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更换,防止受污染或老化的器具影响输液质量。

接下来,应急处理输液反应的方法如下:1.停止输液: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并将输液管道与患者脱离,以避免继续注入引起更严重的反应。

2.给予氧气:对于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的患者,应立即给予氧气吸入,以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3.移除输液针头:如果患者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移除输液针头,以避免药物继续注入引起更严重的炎症反应。

4.给予抗过敏药物:一旦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呼吸困难等,应立即给予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或肾上腺素等,以控制过敏反应。

5.密切观察:应急处理后,护士应继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输液反应的防范和应急处理非常重要。

护士在执行输液操作时,应严格按照医嘱,选择合适的输液药物和器具,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输液反应的预防及应急处置预案

输液反应的预防及应急处置预案

输液反应的预防及应急处置预案输液反应是指患者在接受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一旦发生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为了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并及时应对不良反应,医疗机构需要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应急处置预案。

预防输液反应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患者过敏史的评估:在给患者进行输液前,要详细了解患者是否有过敏史。

对于患有过敏性疾病或对一些药物过敏的患者,要特别谨慎选择输液液体,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

2.注射液的选择:在选择输液液体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宜的注射液。

避免选择对患者有刺激性或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

3.输液过程的监测:在进行输液时,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

特别是在开始输液后的30分钟内,要每15分钟观察一次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4.应用药物的监测:对于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如抗生素、静脉用钾盐溶液等,要特别掌握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进行使用。

对于输液反应的应急处置预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及时停止输液: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如发热、皮疹、呼吸急促等,应立即停止输液,防止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

2.给予适当药物治疗:根据患者不良反应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例如,对于过敏反应,可以静脉注射抗过敏药物,如地塞米松、氯雷他定等,以减轻过敏反应。

3.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应急处理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及时记录。

如果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4.提示医生指导:在处理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向主治医生报告,并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处理。

5.编制不良反应报告:对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应及时编制不良反应报告,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发展过程和处理措施,以便后续的回顾和总结。

在实施预防和应急处置预案的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

临床输液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临床输液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临床输液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对策输液具有高效、速效、可控释给药的特点。

已成为临床救治患者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但输液反应在临床却时有发生,而输液反应的发生往往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降低输液反应的发生率,提高输液给药的安全性,对引起输液反应的影响因素预防和处理尤为重要。

1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1.1药物:液体本身或液体中所加入的药物质量不合格,细菌超标、含不溶性微粒、杂质、内毒素等致热或液体放置过久。

药物配伍不当,临床上由于输液病人多,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缩短配药过程,将多种药物抽到同一注射器内再加入输液瓶中。

这样虽然省时、省事,但是最容易产生配伍变化,有的虽然外观看起来没有变化,实际上却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或降低药效。

1.2输液用具:一次性输液器及注射器都有被微生物污染的可能,若储存期越长被污染的机会越多。

有的输液器、注射器生产厂家无菌技术未达标,包装密封不严易引起漏气、破裂而造成输液不良反应。

1.3环境、气候因素:配制器或病房空气污染,各种不溶性异物颗粒,空气中的灰尘等外源性致热源进入机体可致热原反应。

潮湿季节药物易被细菌污染,冬季天气寒冷输入液体较冷,易刺激血管引起血管壁痉挛而出现寒战、体温升高。

1.4护士操作因素:(1)不遵守操作规程:输液前未认真检查药品及输液用具的质量;用碘伏消毒瓶盖未干时将输液器插入而把碘伏带入液体内;加药时使用大针头而将胶塞微粒带入液体中。

(2)无菌操作不严:护士在配药、输液过程中不戴口罩、帽子,不注意洗手,未执行一人一针配药,注射器反复使用。

另外,消毒液溶度过低,穿刺部位消毒不严,增加了药液细菌污染的机会。

2输液反应的对策2.1严把药品材料质量关:配制药品前仔细检查药品名称、包装、颜色、澄明度、有效期等,检查有无杂质、螺旋物,瓶盖有无松动、裂痕,针头是否通畅等,输液器应放在干燥、清洁处。

2.2严格遵守输液操作规程:护士应加强无菌管理观念,操作时应该认真执行查对制度,输液过程必须正规、科学,加强无菌操作,严防药液污染,尽量做到现配现用。

输液反应危险因素、表现类型、发生机制、对症处理措施及预防措施

输液反应危险因素、表现类型、发生机制、对症处理措施及预防措施

输液反应危险因素、表现类型、发生机制、对症处理措施及预防措施输液是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是指采用连续输注的方式通过一定途径将药物与医用体液混合后注入患者体内,以静脉输液最为常用。

输液过程中输液相关反应时有发生,其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可有不同程度的反应症状,严重时可致死亡。

输液反应危险因素输液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无相关性。

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输液反应发生的风险随之增高,其中61~80岁年龄段发生率最高(46.34 %);季节以秋季(9月-11月)发生率最高(31.09 %);药物类别以抗感染药物发生率(26.12 %)最高,其次分别为抗肿瘤药物、心血管系统用药、中药注射剂和中枢神经系统用药等。

输液反应表现类型输液反应多表现为速发型过敏反应。

调查[2]发现具体表现形式可有体温升高、寒战、喘憋、皮肤发红发热、恶心呕吐等,严重的有低血压休克、呼吸衰竭等,部分患者可同时合并多种类型。

按严重程度分级,可分为Ⅰ~Ⅳ级:Ⅰ级:只有皮肤黏膜系统症状和胃肠系统症状,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系统功能稳定。

皮肤黏膜系统症状:皮疹,瘙痒或潮红,唇舌红肿和/或麻木等;胃肠系统症状:腹痛、恶心、呕吐等。

Ⅱ级:出现明显呼吸系统症状(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喘鸣、支气管痉挛、发呼气流量峰值下降、血氧不足等)或血压下降(成人收缩压80~90mmHg或比基础值下降30% ~40%;婴儿与儿童:<1岁,收缩压<70 mmg;1~10岁,收缩压<(70mmHg+2×年龄);11~17岁:收缩压<90 mmHg或比基础值下降30%~40%)。

Ⅲ级:出现神志不清、嗜睡、意识丧失、严重的支气管和/或喉头水肿、发绀、重度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等。

Ⅳ级:发生心跳和/或呼吸骤停。

输液反应发生原因①输入了致热的物质。

致热物质的输入,主要是因为输液瓶的清洁及消毒工作缺乏合理性、消毒保存不科学、输液器消毒被污染等。

②循环负荷过重反应。

发生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

发生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

发生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输液反应是指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患者的身体对输液药物出现异常反应,导致不良后果。

输液反应的发生,不仅会影响患者治疗效果,还会给医疗机构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制定相关应急预案非常有必要。

一、应急预案的必要性1.确保患者的安全:在出现输液反应时,及时采取措施,能够很好地降低其风险。

例如,及时停止输液、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能够保证患者的安全。

2.缩短反应时间:在出现输液反应时,需要采取迅速有效的应对措施,避免因延迟处理而导致病情加重。

因此,制定应急预案,能够有效缩短反应时间。

3.减少医疗纠纷:输液反应往往会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甚至可能引发医疗纠纷。

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能够有效减少纠纷的发生。

二、应急预案的编制思路1.制订标准化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制订应当具有一定的标准化程度,例如预案格式、应急流程、救治药物、实施措施等方面都应确定标准化的标准,各级医院可以参照标准应急预案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

2.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应该在赋予具体情境的应急处理流程和标准化应急预案之间寻求权衡,即应急预案应当具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应急处理流程。

3.加强培训和演练为了保证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需要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使他们熟悉应急预案的内容。

同时,还需要定期组织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实际效果。

三、应急预案的内容1.反应类型的分类输入液反应可分为过敏反应、中毒反应、感染反应、机械损伤反应和生理反应等类型,因此应急预案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反应进行分类细分,确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救治药物。

2.应急流程的确定针对不同类型的输入液反应,建议制定相应的应急反应流程,具体包括停止输液、安排合适的治疗与护理措施、寻找输液原因等流程。

3.药物管制与使用应急预案中应明确救治药物的种类、用量以及用药间隔等具体的药物管制标准,医务人员在应急处理过程中需要遵守药物使用的规定和流程,保持医疗安全。

4.应急协调机制在应急处理过程中,应该建立健全的应急协调机制,包括迅速报告事件、协调各部门和专业人员等机制,确保应急处理工作能够有效推进。

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输液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在实际操作中,有时会发生输液反应。

输液反应是指输液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血管反应、感染等。

本文将针对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1.1 过敏原因过敏反应是最为常见的输液反应之一。

患者对输液中的某些成分产生过敏反应,如蛋白质、抗生素、麻药等。

过敏反应普遍表现为红斑、皮肤瘙痒、发热、荨麻疹等症状,严重者还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1.2 血管原因血管反应是由输液引起的血管痉挛或扩张造成的。

输液速度过快、输液温度过高或过低、输液液体组分不适当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血管反应。

血管反应常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淤血等症状。

1.3 感染原因输液操作不当、无菌措施不到位、输液器具无法有效杀灭细菌等因素可能导致输液感染。

输液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渗液,严重者可能引起败血症、脓毒症等严重并发症。

1.4 其他原因除了过敏、血管和感染原因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也可能导致输液反应。

如输液液体过凉、过热,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输液压力过大等因素都可能引起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二、防范措施2.1 预防过敏反应预防过敏反应的关键在于避免患者接触到过敏原。

在输液前,应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并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对于有过敏史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

同时,在输液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身体反应,一旦发现过敏反应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2.2 防范血管反应为预防血管反应,操作人员应掌握正确的输液技术,注意选择合适的输液温度和液体组分。

同时,在输液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输液速度和压力,避免过快过慢或过大的输液情况发生。

对于发生血管反应的患者,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3 防范感染为防范输液感染,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在输液前,要仔细检查输液器具的无菌状况,确保无菌器具被使用。

常见输液反应原因和处理

常见输液反应原因和处理

常见输液反应原因和处理输液是指将各种溶液通过静脉途径输入人体,以调节体液平衡、补充营养、输注药物等目的。

虽然输液在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可能是由于输液的速度过快、输液的温度不合适、输液的配方不当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因此对于输液反应的原因和处理需要有一定的了解。

常见输液反应原因包括:1. 感染:输液设备或药物污染、静脉穿刺不洁净等都可能导致输液感染,表现为发热、畏寒、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

2. 过敏:输液药物中可能含有过敏原或者添加剂,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红斑、痒、皮疹、喉咙水肿、呼吸困难等。

3. 水肿:输注高渗透压的溶液或者速度过快都可能导致组织水肿,表现为面部、手部、足踝等处肿胀。

4. 溶液温度不合适:输液液体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可能引起静脉炎,甚至烫伤或冻伤等。

5. 药物反应:输液中的药物可能产生不良反应,例如产生肝肾毒性反应、心律失常、低血压等。

6. 输液速度过快:过快的输液速度可能导致血管扩张、心脏负荷增加、水中毒等。

处理输液反应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注意消毒:避免输液设备的污染,静脉穿刺前需对穿刺处进行充分的消毒,输液过程中要随时观察输液部位是否有红肿、渗出等情况。

2. 注意过敏:对于已知过敏史的患者,在输液前要了解患者的过敏史,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或溶液。

3. 注意温度:输液液体的温度要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避免产生烫伤或冻伤,同时对于输注高渗透压的液体要格外注意,避免发生组织水肿的情况。

4. 注意药物反应:对于不同的药物要了解其不良反应情况,必要时监测药物血药浓度,及时调整用药剂量或者更换其他适宜的药物。

5. 注意输液速度:根据患者的情况和输液液体的性质,控制输液的速度,避免过快导致的不良反应。

总的来说,对于输液反应的预防和处理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严格的观察,同时要保证输液过程中的安全和合理性,及时处理出现的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的安全。

临床输液反应预防措施和急救护理论文

临床输液反应预防措施和急救护理论文

临床输液反应的预防措施和急救护理【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423-01输液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给药方式及护理技术操作,尤其在危重病人的抢救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临床输液给药越来越频繁,输液反应的发生率也相应增高。

引起输液反应原因很多:液体制备过程热源超标,配置药物种类繁多或添加药物本身热源不合格,药物本身具有不良反应,联合用药配伍不当,输液护理人员违反无菌操作,治疗室和输液过程中空气污染,输液器具不合格或污染,药物配置及暴露时间长,过凉液体输入人体,输液速度过快,患者时热原敏感程度存在个体差异。

1 输液反应的预防措施1.1 严把药品质量关,药品使用前要认真查看名称、浓度、剂量、有效期。

选购质量保障体系完好厂家产品,选购不易发生输液反应的液体。

1.2 严把液体配制关:每一位护士严格执行“三查八对。

”在操作前养成先把液体瓶倒过来晃一晃,对着窗口看一看(看有无变色沉淀和异物),把瓶盖转一转(看瓶盖有无轻松及缺损),再看看瓶底及瓶盖处有无裂纹,配好液体再晃一晃,看一看的好习惯。

1.3 规范操作,注意环境,人员的清洁卫生。

1.4 选择质量保证的输液器具,坚持一人一管,一液一管。

1.5 输液滴速不宜过快,应根据病情,年龄及药物性质来调节。

特别是老人和小儿,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1.6 缩小液体于体温的温差,若液体瓶子太凉则不宜急用,适当升温最好。

1.7 液体配置存放时间不宜过长。

1.8 医护人员要掌握常用药品的理化性质,毒副作用和静脉给药的配伍禁忌知识,做到合理用药,正确使用。

1.9 详细询问病人药物过敏史,了解患者体质,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增强对输液反应预习性,避免使用患者副反应多的药物。

1.10 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耐心听病人的主诉,严密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针头有无脱出,阻塞或移位,针头和输液器衔接是否紧密,输液器有无扭曲,受压,发现异常现象迅速处理和及时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誊 季 季骞 菇爹
急性 输 液 反 应 的影 响 因素 及 防治 措 施
张绪 国 肖敏 陈立 东 朱艳 霞
郧 阳医学院附属太和 医院急诊科 ( 湖北 十堰 4 20 ) 4 0 0
【 中图分 类号】 435 R 7. 【 摘要】 目的
次输液反应 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因素 3例 ( % ) 6 。结论
【 e od】 y gn r s sn ai A etat Peet K yw rsPr e Ta f i ar co o n u ol e tn fc f o r n cr v
静脉输液是现代 临床 救治患 者和治疗 疾病 的重要手 段 。输 液反应是输液不 良反应 的简称 , 系输液 引起或与输液相关不 良反 12 方法 急 性输 液 反应 的 参考 诊 断标 准 如下 : . 在输液 后 Ii 2 a r n至 h内 , 发生冷感 、 战、 热 3  ̄ 寒 发 8C以上 , 于停止输 液后数
Re s n a ay i n r v n i n o a su i n l e ci n a o n l ssa d p e e t f r n f so a a t . o t r o
it ah o i lfYn agm dcl oeeS i n42 0 C i . ae T i hs t uy n i lg ,h a 00, hn d e pao e ac l y 4 a
mae po 2 ae( 2 ) i eia eut n 1 ae 2 % ) i prt nl q a o , ae( % ) i q a o a s s n k nu f 7css5 % wt m dc qai , 1css( l wt o e i a e ut n 3css6 wt e t no t nf i a i h l o h ao i h u i f r u o l m- pe et n 1css2 % ) i qa o f a et o c so T ekyt rd c r s s n eci o igteqai f ec lm n a d1 ae( 1 wt eut no p t n.C n l in h e euet f i a r t ni h l n u t o m di h i i u o n a u ol a o s d h ly l a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6 1 72 (07 2 — 04 0 17 — 8120 )9 01 - 2 对 2 18 例 次输 液治疗 中的 5 例 0 85 2
对临床发生的急性 输液反应进行 分析 , 出发 生的原 因, 预防措施 。方法 找 探讨
经分析 , 药物 因素 2 属 7例 ( 2 ) 属操作 因素 1 5% , 1例( 1 ) 属病人 因素 1 例 ( 1 ) 属输液 器具 2% , 1 2% ,
把好 药品和操作关 , 改善操作环境 , 严格操 作规程是减 少输液反应的关键 。
【 关键词 】 热原
输液反应
影响 因素
预防
Z a g Xu u Xio Mi h n g o, a n,C e 如, e 1 Emeg n y d p rm n , hn l g, t . a r e c e a t e t f —
P .M e h d 5 a e n 2 1 8 a e o ltd t n f s n lt e a y w r ay e . Re u t T e r a o s o a su i n lra t n w r Y t o s 2 c s i 0 8 5 c s c mp ee r s i a h r p e e a l s d s s a u o n sl s h e s n ft n f s a e ci e e r o o
a d t n fso a mp e n d i r vn h p r t o dt n a d o ea e p o e s n d p t n sp a l n t s so a e cin n a su in i lme t r l n a mp o ig te o e ae c n i o n p rt r c s ,a ai ti ly a r e i a f i n r a t . i e o r n u l o
应的总称 。急性输液反应在临床上时有发生 , 轻则 发热 、 战 、 寒 出 现皮疹或是荨麻疹 、 皮肤瘙痒 , 重则 昏迷 、 克甚至 死亡 。输液反 休 应可分为热原 反应 、 热原反 应 、 态反应 及其 他 等几 种类 型 。 类 变 引起输液反应 的因素很多 , 除了药物 本身 的问题外 , 与输 液器 具 、 操作也有关系。输液反应不但影响患者 的治疗 , 至危及患者 的 甚
维普资讯
 ̄- g


碧 窍孝簦
医 创 研究 2 7 0 第 4卷 学 新 0 年1月 0
第2 9 I N R S A C N
蕾董 莹磐孝 雾 誊髫 垂 萋 管季掺垂 枣 争
【 b c】 b c v T n th a n fh as s n e tn n i u esr eettr apn g n lit r A s tO j t e o d ut r s er f i a i dd cs m a e tp vn i o hpei ic h a ei i f o e e o ot tn u o r co a s s u so r m f n i cn 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