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流分配原理图
全面通风的气流组织要点

全面通风的气流组织
6.风量的分配 (1)有害物和蒸气的密度比空气轻,或虽比室内空气重,但 建筑内散发的显热全年均能形成稳定的上升气流时,宜从房间上 部区域排出。 (2)当散发有害气体和蒸气的密度比空气重,建筑物内散发 的显热不足以形成稳定的上升气流而沉积在下部区域时,宜从房 间上部区域排出总风量的1/3且不小于每小时一次换气量,从下部 区域排出总排风量的2/3。 (3)当人员活动区有害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的浓度未超过卫生 标准,且混合后气体的相对密度与空气密度接近时,可只设上部 或下部区域排风。 (4)送排风量因建筑物的用途和内部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在 生产厂房、民用建筑要求清洁度高的房间,室内压力应为正压, 送风量应大于排风量;对于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房间,室内压 力应为负压,应使送风量略小于排风量。
后面要介绍的全面通风方式叫置 换通风,如果应用得好,设计良好的 置换通风比传统的混合通风具有更高 的室内空气品质和舒适性,更好的节 能效果。
上送上排
上送下排
中间送上下排 中间送下排
上送上排
全面通风的气流组织
侧面送风 单 侧 上送下回(a)(b) 送 上送下回(走廊回风)(c) 风 上送上回(d)
双 侧 (a)内送下回 送 (b)外送上回 风 (c)内送上回
单侧送风气流流型
双侧送风气流流型
全面通风的气流组织
在进行气流组织设计时,应按照以下原则进行设计: 1.清洁空气必须先经过人的呼吸区 送风口应尽量靠近操作地点,清洁空气送入通风房间后,应 先经过操作地点,再经过污染区然后排出房间。被污染的空气禁 止经过操作地点。
全面通风的气流组织
(3)进风口底部应高出地面2m,在设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20m。当水平距离小于20m时,进风口应比排风口至少低6m。
粉体分级

• 图中圆形表示分级叶轮的截面,气流以虚 线表示,P交于叶轮表面上的某一点。叶轮 平均半径为r,颗粒粒径为d,密度为δ。颗 粒在P点上受两个相反力的作用,即由叶轮 旋转而产生的离心惯性力F和气流阻力R。 这两个力可以分别用下列方程表示:
F
6
d ( )
3
2 t
r
R 3d r
?该机的分级原理及工作过程是被分级的粉料在气流的携带下通过进料管8从下向上进入分级腔在上升过程中粉料受到二次风的风筛作用使粗粉中夹杂的细粉被分离使细粉继续随气流上升在分配锥处由于分配锥高速旋转上升的粉料被分散并均匀分配向四周运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涡轮式气流分级机的分级原理及分级粒径
下图所示为转子(涡轮)式气流分级机分级原理 示意图。
r r 1 18 dT t
式中 dT——分级粒径(m); r ——分级轮平均半径(m); δ ——物料密度(kg/m3); ρ——气流密度(kg/m3); vt ——叶轮平均圆周速度(m/s); vr ——气流速度(m/s); η——空气粘度(Pa· s).
• 上式仅适用于球形颗粒,对于非球形颗粒 需引入形状修整系数后得:
• 二、MS叶轮式分级机 • MS叶轮式分级机是由日本细川公司研制 生产的标准形分级机。该机由旋转轴、分 级叶轮、气流分配锥体、环行体、壳体、 人风口、进料口、细料排出口及粗料排出 口等部分组成。其结构如图所示。
• 该机的分级原理及工作过程是,被分级的粉料在 气流的携带下,通过进料管8从下向上进入分级腔, 在上升过程中,粉料受到二次风的“风筛”作用, 使粗粉中夹杂的细粉被分离,使细粉继续随气流 上升,在分配锥处,由于分配锥高速旋转,上升 的粉料被分散并均匀分配向四周运动。当粉料到 达叶轮分级区时,由于叶轮高速旋转产生——强 大的离心力场,此时粉料既受到向上气流和分级 机后部抽风机所产生的向心力作用,同时又受到 叶轮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此时,粗颗粒 因受到的离心力大于向心力的作用,则就会被甩 向筒壁且沿捅壁向下运动,经粗粒出口排出。而 细粒则因受到的向心力大于离心力,则从叶轮缝 隙中随气流经细粒出口排出,并经后工序的收集 器收集。
通风气流

第一章·绪论一、通风把建筑物室内污浊的空气直接或净化后排至室外,再把新鲜的空气补充进来,从而保持室内的空气环境符合卫生标准。
建筑物内部与外部的空气交换、混合的过程和现象,是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主要因素。
通风的目的:保证排除室内污染物保证室内人员的热舒适满足室内人员对新鲜空气的需要通风方式(按动力):自然通风:依靠自然风压、热压作用进行通风风压通风:依靠自然风力作用在建筑上造成的压差浮力通风:借助空气温度差异造成的浮力(热压通风)通风方式(按动力):机械通风:利用风机等机械设备进行通风适用于自然通风量不足、室内有可燃、有害气体的场合优点:风量稳定,可控制调节缺点:消耗能量通风方式(按排除污染物方式):混合通风:干净空气顶部送入,与空气充分混合,污染物浓度一致置换通风:新鲜空气底部送入、顶部排出,室内空气分层流动,垂直方向形成温度梯度和浓度梯度。
层流通风:风口均匀布置在整个地板、墙面、顶棚,空气品质好,运行费用高。
注意:通风与空气调节的区别空调:用人为的方法处理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气流速度的技术。
可使某些场所获得具有一定温度和一定湿度的空气,以满足使用者及生产过程的要求和改善劳动卫生和室内气候条件。
空气调节:使房间或封闭空间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和空气速度等参数,达到给定要求的技术。
一个特定空间内的空气环境,一般既要受到来自空间内部产生的热湿量和其他有害的干扰,同时还要受到来自空间外部的气候变化‘太阳辐射和外部空气中有害的干扰。
为了保证特定空间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气流速度等处于限定的变化范围,必须对这些干扰采取技术的手段来消除它们的影响。
通常采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有采用热湿交换技术以保证特定空间内的温湿度;采用气流组织技术以保证特定空间内的空气合理流动并有合适的流速。
气流组织:在空调房间内合理地布置送风口和回风口,使得经过净化和热湿处理的空气,由送风口送入室内后,在扩散与混合的过程中,均匀地消除室内余热和余湿,从而使工作区形成比较均匀而稳定的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和洁净度,以满足生产工艺和人体舒适的要求。
热力环流图解

东北风
低温干燥
赤道附近印度洋
西南风
温暖湿润
对流雨
地形雨
锋面雨
台风雨
成因
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
空气受地形阻挡而上升
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上升
热带、副热带洋面上空气强烈受热上升
典型地区
赤道地区;我国夏季午后雷阵雨
山地迎风坡
中纬地区;我国夏季东部地区的降水
夏秋季节我国东部沿海
9、六大洲气候分布图
大洲
气候类型
1、热带沙漠气候
2、热带草原气候
3、亚热带草原气候
4、热带雨林气候
5、亚热带湿润气候
6、温带海洋性气候
7、地中海气候
1、热带雨林气候
2、热带草原气候
3、热带沙漠气候
4、地中海气候
5、温带海洋性气候
6、温带大陆性气候
7、亚热带湿润气候
8、高山气候
1、温带大陆性气候
2、亚热带湿润气候
3、极地气候
年降雨量mm以上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
10°~20°之间
终年高温,干湿季交替
最冷月均温同上
年降雨量750~1000mm
赤道低压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25°大陆东岸
终年高温,雨季集中,旱雨季分明
最冷月均温同上
年降雨量1500~2000mm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5、热带雨林气候
6、热带沙漠气候
7、地中海气候
8、高山高原气候
9、极地气候
形成因子
作用机制
影响结果
太阳辐射
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分布不均
柴油机空气分配器的工作原理

柴油机空气分配器的工作原理
空气分配器通常采用旋转式或者隔板式设计。
旋转式空气分配器通过旋转的方式将进气气流分配到各个气缸中,而隔板式空气分配器则通过隔板的设置来实现气流的分配。
无论采用何种设计,空气分配器的目标都是确保每个气缸中的空气量相等,以维持理想的空燃比。
在柴油机工作时,空气分配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的工作原理保证了每个气缸中的空气量均匀,从而使燃烧室内的混合气更加稳定和充分,提高了燃烧效率和动力输出。
这对于柴油机的性能和节能环保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燃烧室的空气流动

压力损失用静压力恢复系数CP :
CP PS3.1 PS3.0 PT3.0 PS3.0
图7 进口速度分布畸变对扩压器性能的影响
15
求扩压器的面积比AR :
AR A3.2 h2 A3.1 h1
图8 二维扩压器扩压流动特性曲线
16
图9 二维扩压器压力损失 17
图10 压气机出口动压头与出口马赫数的关系
在这一突扩区,气流分成三股:内、外气流分别进入燃 烧室火焰筒的内、外通道,而中间的那股气流流入燃烧 室头部区域。在当时的燃烧室中,这三股气流几乎是平 均分配;而高温升燃烧室则要求中间一股气流量比例较 大。
当气流倾倒进入火焰筒时,在突扩区会产生压力损失, 如果在这一点处速度头相对较小,压力损失通常还是可以 接受的。在燃烧室的整流罩前面,中间一股气流会产生自 由流扩压现象。
5. 冷却火焰筒壁面用气:占35%
作用:隔热、吸收冷却 由于耐热材料的发展及涡轮冷却技术的改进,使α逐渐 减少,T4*不断提高,这就要求保护在高温下工作的火焰筒, 因此大量采用壁面气膜冷却技术,有引导地并分段接力地将 冷却空气沿火焰筒内壁面流动,一则用于隔热,二则用于吸 热冷却,从当前大量实验和使用情况看,效果较好。 随着航空发动机向高参数发展(所谓高温高压和高速) ,燃烧室进口和出口温度都有不断提高的趋势,可用于冷却 的空气也越少,这将是未来火焰筒设计面临的又一困难问题 。
4.掺混段进气:占25%~30%
作用:将上游已燃高温气流掺冷、掺匀至合理温度分布 这部分空气虽亦有微弱的补燃作用,但它的主要作用是将上 游已燃高温气流掺冷到合理的温度分布,达到涡轮可接受的 程度。由于燃气温度在此段明显降低,反应几乎不再进行, 同时也不会产生离解,燃气成分趋于稳定。
在火焰筒中心部分由于旋流器对气流的旋转作用有可能 引起中心涡束,它是个高温燃气热核心,也由于它处于中心 位置,各类进气孔穿透深度不易达到,因此掺混段有少量引 导孔(在空的火焰筒内边和引套)以便加强进气深度;将中 心高温涡束吹散。
精密空调选型的步骤方法

(e) 良
图2-1 空调机安装场所的气流分布图
管道 良
不良
f
g
空调死区
管道
不具合部分
良 h
图2-2 L房间空调机安装场所的气流分布图
正确地选择空调
(a) 良 (c) 良
(b) 不良 (d) 良
(e) 良 图2-1 空调机安装场所的气流分布图
管道 良
不良
f 管道
g
空调死区 不具合部分
良 h
图2-2 L房间空调机安装场所的气流分布图
正确地选择空调
第三步:制冷方式确定
• 风冷---配置简单,维护容易,需要占用空间小 • 水冷---制冷效率高,运行费用低 • 冷冻水冷---配置简单,经济,水管长度基本不受
限制 • 其他
正确地选择空调
第四步:气流分配(送风方式选择)
• 假如有活动地板,可利用下送风/顶回风 • 活动地板至少保证300mm高,并且地面上应铺设隔热
f
g
空调死区
管道
不具合部分
良 h
图2-2 L房间空调机安装场所的气流分布图
(g)
(a) 良
(b) 不良
(c) 良
(d) 良
(e) 良
图2-1 空调机安装场所的气流分布图
管道 良
不良
f
g
空调死区
管道
不具合部分
良 h
图2-2 L房间空调机安装场所的气流分布图
正确地选择空调
(a) 良
(b) 不良
(c) 良
正确地选择空调
第一步:确定冷负荷要求
各种热量单位的换算: • 1Kcal(大卡)=3.969 BTU; 1BTU=0.252 Kcal • 1Kcal(大卡)=4.19KJ(千焦耳); 1KJ=0.239 Kcal • 1KW(千瓦)=860 Kcal/h(大卡/小时) • 1St(美国冷吨)=3024 Kcal/h • 1Lt(日本冷吨)=3320 Kcal/h • 1匹=2~2.2 Kw/h
气流组织(PPT115页)(1)

首都机场喷口
气流组织(PPT115页)(1)
图所示的球形喷口又称为球形旋转式喷口。
该风口的球形壳体上带有圆形可调送风量的短喷嘴, 转动风口的球形壳体,可使喷嘴位置在一定范围内上 下左右变动,从而很方便地改变气流送出方向;
改变喷嘴处的阀片位
置,还可调节送风量
的大小。
图8-18 上送式旋流风口
1-出风格栅 2-集尘箱 3-旋流叶片
气流组织(PPT115页)(1)
上送式旋流风口优 点
送风气流与室内空 气混合好,速度衰 减快,格栅和集尘 箱可以随时取出清 扫。
适用场合
室内下部空调负荷 大的场合(如计算 机房),以及只需 要控制室内下部空 气环境的高大房间 (如展览馆)。
空调风口
§ 包括送风口和回风口。 § 空调风口的形式对空调房间内气流及温度、湿度等空气
参数的分布情况有很大影响。 § 对于空调房间的使用者来说,通常空调风口是整个空调
系统惟一可看见的装置,因此空调系统所选用的空调风 口不但应当很好的实现对其功能的要求,而且外观还要 与室内装饰相协调,并得到使用者的认可。 § 全面了解空调风口的形式和特点对选用合适的送回风口 十分重要。
气流组织(PPT115页)(1)
喷口送风的优点
射程远、送风口数量需要少、系统简单、投资较小。
常用场合
空间较大的公共建筑(如体育馆、影剧院、候机厅、展 览馆等)和室温允许波动范围要求不太严格的高大厂 房。
气流组织(PPT115页)(1)
4.条缝风口
或称条缝型风口。按风口的条缝数分有单条缝、 双条缝和多条缝等形式。
气流组织(PPT115页)(1)
(2)双层百叶风口 ▪ 是双层活动百叶风口的简称。 ▪ 它有两组相互垂直的活动可调叶片,分外层和内层布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 空气导管中间件/除霜(舒适型) 不同的型号,取决于空调器的型号(舒适型和标准型) → 电子版配件目录 拆卸和安装 → Rep.-Gr.70 如果在安装仪表板时空气导管中间件/除霜受到挤压,则导向挡风玻璃的空气不均匀或不够多 → Rep.-Gr.70。
13 - 从乘客车厢中吸入的空气(空气内循环) 空气被从手套箱下面从副驾驶员侧脚部空间中吸入。
14 - 右前脚部空间出风口 拆卸和安装 → 相关章节
15 - 至后部出风口的空气导管 不同的型号,取决于空调器的型号(舒适型和标准型) → 电子版配件目录。 在装备标准型空调器的汽车上,在后部中控台内不安装空气导管和出风口。
20 - 中控台内后部出风口 拆卸和安装 → 相关章节和 → Rep.-Gr.70 仅在舒适型空调器上安装(在标准型空调器上,中控台内的开口已封闭)。 带后部温度选择电位器 -G538-, 后部温度选择电位器 -G538- 是出风口的组成部分,不能单独更新 → 电子版配件目录。
21 - 左后脚部空间出风口 空气从驾驶员座椅下方排出。 拆卸和安装 → Rep.-Gr.70
乘客车厢内的空气导管和气流分配
乘客车厢内的空气导管和气流分配
提示
空调器中的进气系统、空气出口和空气导管 → 相关章节 各个部件的安装位置 → 相关章节(乘客车厢内的空调器部
件)和 → 相关章节(空调器部件和进气箱部件)。 乘客车厢的通风通过两个通风口外框进行(行李箱内左侧和右
侧,在保险杠区域内) → 相关章节(乘客车厢的强制通 风)。 在装备舒适型和标准型空调器的汽车上,乘客车厢内的空气导 管和气流分配不同。
25 - 至左侧仪表板出风口的空气导管 拆卸和安装 → Rep.-Gr.70
26 - 至左侧仪表板出风口的空气导管 拆卸和安装 → Rep.-Gr.70
27 - 中部仪表板出风口 拆卸和安装仪表板出风口 → 相关章节 和 → Rep.-Gr.70。
28 - 左侧仪表板出风口 拆卸和安装仪表板出风口 → 相关章节 和 → Rep.-Gr.70。
16 - 至右后脚部空间出风口的空气导管 拆卸和安装 → Rep.-Gr.70
vw-wi://rl/A.zh-CN.A00.5A50.01.wi::32727144.xml?xsl=3
2008-4-2
乘客车厢内的空气导管和气流分配
页码,3/4
17 - 右后脚部空间出风口 空气从副驾驶员座椅下方排出。 拆卸和安装 → Rep.-Gr.70。
提示 右后脚部空间出风口可在不拆卸地毯的情况下向后拆下,只需要割断地毯上的连接条。在安装脚部空间 出风口后必须用合适的粘接剂重新固定连接条。
18 - 通往中控台内后部出风口的空气导管 拆卸和安装 → Rep.-Gr.70。 仅在舒适型空调器上安装。
19 - 通往中控台内后部出风口的空气导管 拆卸和安装 → Rep.-Gr.70。 仅在舒适型空调器上安装。
2008-4-2
提示 左后脚部空间出风口可在不拆卸地毯的情况下向后拆下,只需要割断地毯上的连接条。在安装脚部空间 出风口后必须用合适的粘接剂重新固定连接条。
22 - 至左后脚部空间出风口的空气导管 拆卸和安装 → Rep.-Gr.70。
23 - 左前脚部空间出风口 拆卸和安装 → 相关章节。
24 - 至中部仪表板出风口的空气导管 在装备标准型空调器的汽车上,在该空气导管中安装有中部出风口温度传感器 -G191- → 相关章节。 在装备舒适型空调器的汽车上,空气导管中的中部出风口温度传感器 -G191- 开口已用套管封闭(此 处不安装 -G191-) → 电子版配件目录。
3 - 仪表板 带通往除霜器喷嘴和各仪表板出风口的空气导管
vw-wi://rl/A.zh-CN.A00.5A50.01.wi::32727144.xml?xsl=3
页码,1/4 2008-4-2
乘客车厢内的空气导管和气流分配
页码,2/4
不同的型号,取决于空调器的型号(舒适型和标准型) → 电子版配件目录。 拆卸和安装: → Rep.-Gr.70
1 - 除霜器喷嘴/挡 风玻璃 通往挡风玻 璃的空气导 管 拆卸和安 装: → Rep.Gr.70 如果在安装 仪表板时空 气导管中间 件/除霜 ( → 图中 位置 和 → 图中位 置)受到挤 压,则导向 挡风玻璃的 空气不均匀 或不够多。 → Rep.Gr.70
2 - 间接通风出风 口 仅在装备舒 适型空调器 的汽车上安 装 在装备舒适 型空调器的 汽车上,空 气通过该出 风口排出。 在装备标准 型空调器的 汽车上,空 调器中的开 口已封闭 (不同的空 调器型 号)。
9 - 至右侧仪表板出风口的空气导管 拆卸和安装 → 相关章节(拆卸和安装空调器的进气箱)
10 - 至右侧仪表板出风口的空气导管 拆卸和安装 → Rep.-Gr.70
11 - 吸入新鲜空气 空气被从排水槽中吸入 → 相关章节。
12 - 空调器与进气箱 不同的型号,取决于空调器的型号(舒适型和标准型) → 相关章节 和 → 电子版配件目录 拆卸和安装空调器 → 相关章节 拆卸和安装进气箱 → 相关章节 空调器中的进气系统、空气出口和空气导管 → 相关章节
4 - 除霜器喷嘴/右侧侧窗玻璃 拆卸和安装: → Rep.-Gr.70
5 - 右侧仪表板出风口 拆卸和安装仪表板出风口 → 相关章节和 → Rep.-Gr.70
6 - 空气导管/仪表板 带通往除霜器喷嘴和各仪表板出风口的空气导管子版配件目录。 此空气导管是仪表板 → 图中位置 的组成部分,并且不能单独更新 → Rep.-Gr.70。 拆卸和安装仪表板 → Rep.-Gr.70
29 - 除霜器喷嘴/左侧侧窗玻璃 拆卸和安装: → Rep.-Gr.70
vw-wi://rl/A.zh-CN.A00.5A50.01.wi::32727144.xml?xsl=3
2008-4-2
乘客车厢内的空气导管和气流分配
页码,4/4
vw-wi://rl/A.zh-CN.A00.5A50.01.wi::32727144.xml?xs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