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填空
2秦汉文学

秦汉文学一、填空1.秦代在文学上的建树很少,可以称述者,只有由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编成的《吕氏春秋》和李斯的《_______》。
2.《吕氏春秋》有严密的体系,全书条分理顺,篇章划分十分整齐,从结构上就把它组合成了一个所谓“________”的完整体系。
3.《吕氏春秋》在寓言的创作和运用上很有自己的特色,如《______》篇为了说明因时变法的主张,文中连用“荆人涉雍”、“刻舟求剑”和“引婴儿投江”三个寓言。
4.________的政论散文,标志着中国散文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代表汉初政论散文的最高成就。
5.晁错是比贾谊稍后的一位重要的汉初政论散文家,他的名作《______》上承贾谊《论积贮疏》而发,进一步提出务农贵粟的主张。
6.刘熙载曾评价《______》为“连类喻义,本诸《易》与《庄子》,而奇伟宏富,又能自用其才,虽使与先秦诸子同时,亦足成一家之作”。
7.《淮南子》是汉代皇室贵族淮南王刘安招致门客编成,此书原称《______》。
8.新文体赋的鼻祖可以推到战国时期的______和宋玉,前者有作品《赋》篇。
9.汉初的赋是从楚辞脱胎而来,所以叫作______赋。
10.贾谊的《______》表现出对屈原的深切同情和尊敬,揭露了造成诗人不幸的社会现实。
参考答案:1.谏逐客书2.法天地3.察今4.贾谊5.论贵粟疏6.淮南子7.淮南鸿烈8.荀况9.骚体10.吊屈原赋11.标志汉大赋形成的第一篇作品是________的《七发》,此后主客问答成了大赋一种固定的结构形式。
12.《七发》以后以七段成篇的赋成为一种专门文体,号称“________”。
13.《子虚赋》和《________》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也是汉赋中具有开拓意义和典范作用的成果。
14.司马相如的《________》以一个受到冷遇的嫔妃口吻写成,为历代宫怨作品之祖。
15.《洞箫赋》以善于描摹物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作者是________。
16.扬雄的《_________》开后世京都赋的先河。
秦汉练习题

秦汉练习题一、选择题A. 公元前221年B. 公元前221年C. 公元前221年D. 公元前221年2. 秦始皇的统治中心在哪里?A. 长安B. 洛阳C. 咸阳D. 西安A. 铜钱B. 尺度C. 圆规D. 权衡A. 韩非B. 董仲舒C. 贾谊D. 刘向A. 闭关锁国B. 和亲政策C. 通西域D. 灭朝鲜6. 汉朝时期的“文景之治”出现在哪位皇帝的统治下?A. 汉高祖刘邦B. 汉惠帝刘盈C. 汉文帝刘恒D. 汉景帝刘启A. 郑国渠B. 都江堰C. 灵渠D. 治黄工程8. 汉朝时期的“丝绸之路”起点在哪里?A. 长安B. 洛阳C. 京都D. 成都A. 华佗B. 张仲景C. 扁鹊D. 孙思邈A. 司马迁B. 班固C. 范晔D. 陈寿二、填空题1. 秦朝实行的是______制度,将全国分为______个郡。
2. 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是由______提出的,其主要目的是______。
3. 汉朝时期的“文景之治”是指______和______两位皇帝的统治时期。
4. 汉朝时期的“丝绸之路”起点是______,终点是______。
5. 汉朝时期的著名医学家华佗被誉为“______”,他的主要成就是______。
7. 汉朝时期的著名水利工程______,是由______主持修建的。
8. 汉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使得______成为官方意识形态。
9. 汉朝时期的著名外交家______,曾出使西域,为汉朝与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
10. 汉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______,创作了《两都赋》,描绘了长安和洛阳的繁荣景象。
三、判断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
()2. 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使得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
()3. 汉朝时期的“丝绸之路”起点是长安,终点是罗马。
()4. 汉朝时期的“文景之治”是指汉文帝和汉景帝两位皇帝的统治时期。
()5. 汉朝时期的著名医学家华佗被誉为“外科圣手”,他的主要成就是发明麻沸散。
填空、简答、论述(秦汉魏晋南北朝)

古代文学史填空题1、秦代唯一的散文家是李斯他散文的代表作是《谏逐客书》。
2、汉初著名的政论文作家有贾谊和晁错,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分别是《过秦论》和《论贵粟疏》。
鲁迅称他们的文章为“西汉鸿文”。
3、太康诗人主要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三张”指张载、张协和张亢,“二陆”指陆机和陆云,“两潘”指潘岳和潘尼,一左指左思(曾以《三都赋》名震京都,《咏史》诗八首奠定其文学地位)。
4、西晋诗坛以陆机和潘岳(善写悼亡题材的作品)为代表,其诗讲究形式,描写繁复,辞采华丽,诗风繁缛。
5、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作家是孙绰和许询。
对此,《续晋阳秋》《宋书·谢灵运传论》《诗品》皆有一致的看法。
6、嵇康的绝笔诗是《幽愤诗》,其散文代表作是《与山巨源绝交书》。
7、元嘉三大家是指谢灵运、颜延之、鲍照。
8、曹丕《典论·论文》中所述的建安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
王粲为“七子”之冠冕,代表作《登楼赋》9、魏晋南北朝小说主要有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类,其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分别是干宝的《搜神记》和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10、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形成,并成为“七体”的开山之作。
11、司马相如以大赋《子虚赋》《上林赋》名世,其骚体赋也卓有成就,骚体之作除《大人赋》外,还有《长门赋》和《哀秦二世赋》。
12、东汉京都大赋滥觞于扬雄的《蜀都赋》,以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成就为最高。
13、东汉后期的抒情小赋以赵壹的《刺世疾邪赋》和祢衡的《鹦鹉赋》最有名。
14、贾谊的骚体赋以《吊屈原赋》和《鵩鸟赋》最为有名。
15、扬雄前期所创作的“四大赋”包括《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
后期辞赋《解嘲》16、刘歆的《遂初赋》是汉代纪实性述行赋的开山之作。
述行赋在融会古今、抒发历史沧桑感方面有很多新的开拓,按性质可分为治世之作、衰世之作和乱世之作。
马第伯的《封禅仪记》是现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游记。
秦汉文学试题参考答案

秦汉文学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位作家不是秦汉时期的作家?A.李斯B.司马迁C.董仲舒D.司马相如正确答案:A.李斯。
李斯是秦朝的作家,而司马迁、董仲舒和司马相如都是汉朝的作家。
2、下列哪一部作品不是秦汉时期的文学作品?A. 《史记》B. 《战国策》C. 《汉书》D. 《庄子》正确答案:D. 《庄子》。
《庄子》是战国时期的文学作品,而《史记》、《战国策》和《汉书》都是秦汉时期的文学作品。
3、下列哪一项不是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B.文学和艺术得到发展C.神仙传说和道教兴起D.纸质书籍成为主要阅读材料正确答案:C.神仙传说和道教兴起。
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包括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文学和艺术得到发展以及纸质书籍成为主要阅读材料。
而神仙传说和道教兴起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作品是秦汉时期的文学作品?A. 《道德经》B. 《楚辞》C. 《淮南子》D. 《春秋繁露》正确答案:BCD。
《楚辞》是战国时期的文学作品,但也是秦汉时期流行的文学作品之一。
《淮南子》是西汉时期的哲学著作,也是秦汉时期的重要文学作品。
《春秋繁露》是董仲舒的著作,也是秦汉时期的重要文学作品之一。
而《道德经》是战国的作品,不属于秦汉时期的文学作品。
2、下列哪些作家是秦汉时期的作家?A.屈原B.贾谊C.班固D.张衡正确答案:BCD。
屈原是战国时期的作家,不属于秦汉时期的作家。
而贾谊、班固和张衡都是秦汉时期的作家。
3、下列哪些是对秦汉时期文化特点的正确描述?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影响深远B.文学和艺术得到发展,人才辈出C.神仙传说和道教兴起,影响深远D.佛教传入中国,影响深远正确答案:AB。
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包括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影响深远以及文学和艺术得到发展,人才辈出。
而神仙传说和道教兴起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是在汉代,但影响深远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因此,选项C和D都不是对秦汉时期文化特点的正确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各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史前时期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一古代人类遗址,把我国的人类历史推进到大约170万年前(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半坡聚落遗址2.根据片段联想:①发现于周口店的龙骨山②能够直立行走③已经能使用火④过着群居生活,题中所述的这一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3.下列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元谋人是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 B.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C.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D.上古人类的外貌跟现代人没有差别4.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
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5.“民以食为天”,从野食充饥到农耕种植是人类生活史上的飞跃。
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远古居民是( )A.北京人 B.半坡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6.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之一,其原始居民( )A.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B.生活在北京周口店C.住着干栏式的房子 D.主要粮食作物是粟7.南方地区气候潮湿闷热,在远古时代有哪一远古人群建造干栏式房屋,为自己提供一个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D.半坡人8.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农民在建排涝站挖地基时,意外地发现一处原始时期人类生活遗址。
遗址中有稻谷、稻秆堆积。
这处遗址是( )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半坡人遗址D.河姆渡人遗址9.“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据考古发现,下列使用磨制石器的远古居民是(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半坡居民④河姆渡居民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0.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反映的“人文始祖”是( )A.炎帝黄帝 B.大禹 C.舜11.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每年固定在炎帝诞辰农历四月廿六举办,该节已成为海峡两岸同胞乃至全球华人华侨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
秦汉文学试题答案

秦汉文学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1.吕不韦门客集体撰写的《____吕氏春秋________》成书于秦王政八年(前239),这部著作体系完整,广泛吸收诸子百家的观点,客观上反映了战国末年即将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2.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___李斯_________),他的《谏逐客书》铺陈排比,纵横议论,逻辑性强,富有文采。
3.记载秦始皇巡游封禅的刻石铭文多出自(__________李斯__)之手,除《琅邪台》铭文外,都是三句一韵的特殊诗体,质实雄壮,对后世碑铭文有影响。
4.文坛在经历了秦代和汉初的沉寂之后,到西汉(____文帝与景帝________)时期作家群体再度生成,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生不已,人才辈出。
5.汉代的官学和私学都以讲授儒家经典(___五经_________)为主,其中就有《诗经》这部文学作品。
6.西汉时期,解读(《楚辞》)是一种专门学问,例如武帝时的*买臣、**王*安都擅长此学,宣帝亦修武帝故事,深推重之。
7.汉宣帝时,宫中曾经用诵读奇文及自己作品的方法为宣帝的太子、亦即后来的元帝治病解闷的方法,这种精神疗法效果明显,不但太子得以康复,而且经他倡导在后宫形成了诵读(王褒赋)的风气。
8.诵读(辞赋)在汉代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是士人文化素养的标志。
9.因擅长文章辞赋而被录用的著名作家,武帝朝有司马相如、东方朔、枚皋,宣帝朝有王褒,成帝朝有(扬雄)等。
10.自武帝起,许多高官显宦都参与其间,成为西汉朝廷一大雅事的是创作辞赋,由此形成了向天子(进献辞赋)的制度。
11.汉初以招致文士闻名的诸侯王有*王*濞、梁孝王*武、( **王*安)。
12.西汉武、宣、元、成诸帝都是文学爱好者,其中(武帝)还有诗赋传世。
13.**王群臣不但著书立说,而且还是一个从事(辞赋)创作的群体。
14.东汉后期,长期把持政权身居显位的(外戚),大量招纳宾客,东汉许多著名作家都当过他们的幕僚。
15."妄自菲薄”、"作奸犯科”出自(《出师表》)。
古代文学(秦汉魏晋南北朝)考试样题A

《古代文学》(秦汉——魏晋南北朝)考试样题A一、填空(25分) (一)文学史常识1、秦汉唯一著名作家是 ,其代表作品是《 》。
2、汉代最兴盛的文体是 ,但真正代表汉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是的《 》中的传纪文学作品及诗歌中的 、民间歌辞、文人五言诗《 》。
3、我国文学史上现存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是 《 》。
4、现存题为蔡琰的作品么三篇,其中只有《 》 最可信为蔡琰所作。
5、东汉班固有《两都赋》,张衡有《二京赋》,西晋左思则以十年时间构思写成《 》。
“洛阳纸贵”指的即是 的佳作被富贵人家竟相传抄之事。
6、晋宋之际代替玄言诗的是由谢灵适开创的 。
7、集南北朝诗歌之大成的作家是 ,其代表作为《拟咏怀》廿七首。
8、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最杰出最系统的一部著作是刘勰的《 》。
(二)诗句填空1、兔从狗窦入,。
《十五从军征》2、,游子不顾返。
《古诗·行行重行行》3、白骨露于野,。
(曹操《蒿里行》)4、丈夫志四海,。
(曹植《赠白马王彪》)5、,澄江静如练。
(谢月兆《晚登三山还想京邑》)6、池塘生春草,。
(谢灵运《登池上楼》)7、山气日夕佳,。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8、,白骨蔽平原。
(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9、,翔鸟鸣北林。
(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10、援琴鸣弦发清高,。
(曹丕《燕歌行》)10分)1、被王国维推为“一代之文学”的汉代文体是()。
A.汉乐府民歌B.汉赋C.以《史记》为代表的史传散文D.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文人2、乌有先生,亡是公是出自()。
A.枚乘的《七发》B.司马相如《子虚》《上林》C.贾谊《鹏鸟赋》D.杨雄《羽猎》赋中虚构的人物3、“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薄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之句出自汉乐府民歌中的()。
A.《有所思》B.《陌上桑》C.《妇病行》D.《孔雀东南飞》4、“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之句出自()一诗。
A.司马迁《报任安书》B.李斯《谏逐客书》C.班固《苏武传》D.晁错《论贵粟疏》5、汉代四大赋家指的是()。
秦汉时期试题及答案

秦汉时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种制度来加强中央集权?A. 郡县制B. 封建制C. 宗法制D. 世袭制答案:A2. 汉武帝时期,推行了哪项政策来加强对外交流?A. 丝绸之路B. 闭关锁国C. 重农抑商D. 焚书坑儒答案:A3. 秦朝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是什么?A. 都江堰B. 灵渠C. 郑国渠D. 京杭大运河答案:C4. 汉朝时期,哪位皇帝开创了“文景之治”?A. 汉高祖B. 汉文帝C. 汉武帝D. 汉景帝答案:B5.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在哪一年被发现的?A. 1974B. 1975C. 1976D. 1977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秦朝的统一战争开始于公元前______年。
答案:2302. 汉武帝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书是______。
答案:《史记》3. 秦朝时期,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是______。
答案:韩非4. 汉朝时期,著名的外交家张骞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这条路被称为______。
答案:丝绸之路5. 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今天的______省。
答案:陕西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秦朝实行郡县制的意义。
答案:郡县制的实行,打破了封建诸侯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2. 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答案: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官方的主导思想,对后世的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
皇帝制度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三公九卿制明确了中央政府的组织结构;郡县制则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这些制度的实行,有效地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对后世的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世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第三章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1、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国先后灭掉了东方六国;此后,秦又统一越族(或百越)地区,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统治,击退匈奴,取得河套地区
2、为统一岭南秦始皇下令兴修灵渠,以沟通湘水和离水,联系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3、秦朝的疆域,东临大海,西到陇西,南濒南海,北抵长城一带
4、秦朝颁布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
政治方面。
第一,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嬴政自称“始皇帝”,皇帝的玉印称为玺(或玉玺),皇帝总揽一切大权;第二,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
在中央,设置三公九卿。
其中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的是御史大夫。
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守是郡的长官;第三,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文化方面。
第一,书同文。
秦始皇下令把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第二,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第三,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5、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率领九百多戍卒发动了大泽乡起义。
起义军打着“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后队伍壮大并在陈(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
6、成语“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秦末著名农民起义将领项羽,他和另一位将领在起义受挫后领导义军继续斗争;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7、我国有不少带“州”字的地名,如扬州、荆州、广州等。
其中“州”在汉朝最初作为监察区,设刺史一名,代表中央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东汉末年,州逐渐演变为
行政区
8、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陶谦“三让徐州”的故事。
可见当时陶谦的身份是徐州的最高长官,掌握徐州的军政大权,其正式职务是徐州牧
9、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曾采取一项措施,主要内容是不许诸侯王招结宾客,限制诸侯王的活动,诸侯王只能衣食租税,不得参与政事。
该项措施为“附益之法”
10、李密在给晋武帝司马炎的《陈情表》中提到“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这里涉及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选官制度,即察举制;东汉时期,该项制度选举人才注重孝廉一科。
后来,门第族望逐渐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因此形成并发展起来。
11、两汉对百姓的管理,实行编户制度。
那些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称
为编户齐民。
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两汉田租较轻,但人口税和更赋很重
12、匈奴人的经济生活以畜牧为主。
秦汉之际,匈奴冒顿单于时形成强盛的
奴隶制国家
13、汉初,面对匈奴的不断进攻,汉朝政府主要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西汉对匈奴展开了长达十年的军事反攻,匈奴被迫迁徙漠北;汉元帝将宫女作为公主,远嫁呼韩邪单于;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
南匈奴向汉称臣,北匈奴退居漠北,仍然威胁着中原、河西和西域;东汉前期,大将窦固、窦宪先后出击,大败北匈奴
14、司马迁将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称为“凿空”;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该机构的主要职能是管理西域,保护商旅往来;东汉班固也曾任此职
15、汉武帝时曾在西南夷地区设郡,东汉初西南夷重入汉朝版图
16、朝鲜半岛的辰韩,引进中国的先进文化,语言、称谓与秦相似,被称为“秦韩”
17、汉武帝时,日本有三十多国家通过朝鲜半岛“使译通于汉”;东汉光武帝时,倭奴国又奉贡朝贺;通过交往,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入日本
18、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铁器、丝绸、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汉武帝以后,还开辟了与南海诸国及印度半岛等地的水上交通线,从事经常性的贸易往来,即“海上丝绸之路”。
此交通线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19、两汉时,某国一方面利用陆上丝绸之路与汉朝往来,另一方面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在汉朝和大秦之间,进行丝绸转手贸易。
该国是安息
20、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了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东汉科学家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其制作的地动仪,可遥测到千里以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人早1700多年
21、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是东汉的《神农本草经》;东汉名医华佗发明了从植物中提取的麻醉药麻沸散,适用于外科手术,比西方早1600多年。
《三国演义》中描绘了他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
22、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
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制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105年,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改进后的纸优点在于原料易得,造价低廉;造纸术4世纪时传入朝鲜,后来又传到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后经阿拉伯逐步传到非洲与欧洲
23、董仲舒倡导的儒学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24、东汉王充认为,万物由元气构成;他反对天人感应说,反对有鬼论,认为精神依存于形体,“人死不为鬼”;从无鬼论出发,他反对厚葬,提倡薄葬25、西汉末年,佛教经中亚传入中国内地;东汉明帝派使臣到西域求佛法,并在洛阳为西域来的高僧建造了白马寺
26、东汉时,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与道家学说相结合,形成了道教。
《太平经》是当时道教的主要经典
27、成语“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均出自某部史书的《廉颇蔺相如列传》。
这部史书有很高的史料和文学价值。
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就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作者是司马迁;若研究秦始皇,主要可参考该书的《秦始皇本纪》篇。
东汉班固所著《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28、汉赋的特点是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缺点是辞藻过于华丽。
代表作有司
马相如的《子虚赋》(或《上林赋》)、班固的《两都赋》等
29、乐府又称“乐府诗”,是汉朝诗歌的代表,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
30、杂志《故事会》的刊徽取自东汉成都的说唱俑,其造型生动活泼
31、六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其中三吴地区最发达,洞庭、鄱阳湖平原和成都平原也是重要的产粮区
32、魏晋南北朝时期纺织业以丝织为主。
吴国境内培育出八辈之蚕,蜀汉的蜀锦行销吴、魏;冶炼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百炼钢技术已相当成熟,还发明了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的灌钢法;制瓷方面,南方盛产青瓷,北方创制出白瓷;造纸技术进步明显,一方面质量提高,表现为白度增加,表面平滑,质地细薄;另一方面,产量大增,逐渐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洛阳、长安、建业、扬州是当时有名的造纸中心
33、茶作为开门七件事之一,早在三国以后,饮茶之风即开始盛行
34、魏晋时数学家刘徽,运用极限理论计算出的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南朝时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出的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比外国早近1000 年(或一千)
35、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是北朝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
36、西晋地图学家裴秀绘制出了《禹贡地域图》,并提出了制图的六条原则,如比例尺等
37、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水道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具有很高的历史、地理、文学价值
38、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宣扬采药炼丹、长生不老,成为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其所著《抱朴子》在我国化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萧梁的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
39、南朝范缜反对佛教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他的反佛思想是我国古代朴素唯物思想的重大发展,其代表作是《神灭论》40、“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是曹操代表作《蒿里行》中的名句,曹氏父子以及建安七子等一批文人写出不少内容充实、风格苍凉而有富有生气的诗赋,史称“建安文学”
41、东晋诗人陶渊明一生写下不少田园诗,其代表作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诗》
42、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民歌风格迥异,南方缠绵婉转;北方慷慨激昂,代表有《敕勒歌》(或《木兰辞》等)
43、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著名书法家有蔡邕;开始将隶书转化为楷书的书法家是曹魏时期的钟繇;“书圣”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其代表作有后世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北魏碑志艺术在十六国北朝书法中最有代表性,人们习称该书体为“魏碑”
44、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往往带有宗教色彩,三国时的曹不兴是我国佛像画的始祖;东晋的顾恺之以擅长画人物著称,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45、大同云冈石窟佛像保存较多古印度佛教艺术风格,佛像方圆,两肩齐平,深目高鼻,衣纹厚重凸起,线条简洁,是典型的胡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