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珍贵树种资源发展纲要

合集下载

深入贯彻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 全面推进高质量森林浙江建设

深入贯彻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 全面推进高质量森林浙江建设

深入贯彻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推进高质量森林浙江建设作者:***来源:《浙江林业》2022年第08期今年以来,全省林业系统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及时出台10条林业系统助力稳经济措施,充分发挥林业在要素保障、扩大投资、发展产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布第1号省总林长令,完善林长制运行机制和考核体系,推动林长制从“全面建立”向“全面见效”转变;提前完成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任务,森林覆盖率从61.17%提升到61.24%,排名上升至全国第3位,实现争先进位;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进入第二批国家公园设立候选序列;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面积、病死木数量、疫点数量实现“三下降”;大力实施“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增收帮扶工程,打造竹产业分解加工三级体系和竹制品产业链,建成全国首个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林业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明显成效。

林地、湿地、林业碳汇、森防、装备园建设等一批经验做法得到国家林草局和省政府领导批示肯定。

下一步,全省林业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紧紧瞄准建设高质量森林浙江、打造林业现代化先行省的总目标,加大力度,加快进度,高质量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

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把“山居图”越绘越美。

党代会提出,要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开发利用林业碳汇。

2022年以来,浙江省在林业碳汇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比如,省市共建林业碳账户,大幅缩减了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时间,降低了开发成本,实现碳汇项目经营主体效益最大化。

安吉着力推进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创新“林地流转—碳汇收储—基地经营—平台交易—收益反哺”的全链条碳汇交易模式,不仅拓宽了共富实现路径,而且也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出了一条可行路径。

但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全省森林质量仍然偏低,林业碳汇潜力有待激发,碳汇开发交易机制仍需完善。

全体务林人要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持续推进森林城市和“一村万树”建设,不断夯实美丽浙江生态底色。

改革开放40年浙江林业十大成就

改革开放40年浙江林业十大成就

改革开放40年浙江林业十大成就作者:来源:《浙江林业》2018年第12期一、综合改革激活林业发展新活力1981年,浙江在全国率先开展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和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的“三定”工作,拉开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序幕。

之后,经历了完善林权制度、延长承包期、深化改革等阶段,探索出林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林业股份合作制、林地经营权流转和林业金融改革等创新性做法和经验。

目前,全省已建林业股份制合作组织168家、专业大户4347户、家庭林场1645个,累计发放林地经营权流转证1352本。

通过改革,全省林业系统实现群众和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

二、国土绿化绘就浙江大地新蓝图1989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浙江”的目标,1990—1994年,全省绿化荒山1088.2万亩,提前消灭宜林荒山。

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浙江“实现荒山造林绿化规划省”称号。

此后,全省林业工作重点向“全面绿化浙江,改善生态环境”转变,并于2000年实现“十年绿化浙江”目标。

进入新世纪,重点开展平原绿化美化等大规模绿化行动。

自2010年以来,共完成平原绿化建设279.2万亩,累计投入资金663亿元,平原区域林木覆盖率达到20.01%,比8年前提高了5.21个百分点。

全省开展“新植1亿株珍贵树”行动,已新植珍贵树6957.7万株,建设珍贵彩色森林739.8万亩。

三、培育保护促进森林资源新增长1979年第一次浙江省森林资源清查显示,全省森林面积为342.89万公顷,森林蓄积量791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6.44%。

经过40年的培育保护,据最新清查数据显示,全省森林面积607.8万公顷,森林蓄积量3.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61.17%,分别增长264.91万公顷、2.51亿立方米和24.73个百分点。

森林生态功能极大显现,截至2017年底全省森林植被碳储备量2.58亿吨,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5779亿元。

国家林业局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的通知-林场发〔2016〕153号

国家林业局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的通知-林场发〔2016〕153号

国家林业局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的通知正文:----------------------------------------------------------------------------------------------------------------------------------------------------国家林业局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的通知林场发〔2016〕15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中国林科院:林木种质资源是林木良种选育的原始材料,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基础。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林木种苗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2〕5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3〕109号)和国家林业局《全国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保存利用规划(2014—2025年)》,对重要乡土树种、珍贵树种、经济树种、沙生植物、名特花卉的种质资源进行重点收集、保护、研究、利用,在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推荐和有关科研单位自行申报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和社会公示,我局确定了第二批86处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名单见附件),现予以公布。

各地林业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管理办法》(林场发〔2016〕4号)的有关要求,加强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的建设与管理。

要科学制定保护利用规划,建立完备的档案;要不断更新和补充新的种质材料;要确保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的正常运转和资源安全,将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成为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基地、林木良种的选育研发中心、科学研究的合作交流平台和科普教育的展示窗口,为实现我国林木种质资源科学保护和评价利用作出更大贡献。

特此通知。

附件:第二批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名单国家林业局2016年10月27日附件第二批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名单(共86处)北京市(3处)北京市海棠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中国林科院华北林业实验中心华北地区代表性植物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国际竹藤中心竹类与花卉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河北省(3处)洪崖山国有林场管理局蒙古栎、栓皮栎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丰宁县邓栅子国有林场白榆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绿化树种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山西省(2处)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石膏山林场白皮松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杨树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内蒙古自治区(4处)鄂尔多斯市造林总场沙柳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克什克腾旗沙地云杉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库布其濒危和沙生植物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中国林科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沙棘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辽宁省(3处)喀左县山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大连市旅顺口区黑松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阜新市五角枫、蒙古栎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吉林省(2处)长白县山楂海棠、朝鲜崖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集安市刺楸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黑龙江省(2处)黑河市浆果经济树种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宾县大泉子林场硬阔树种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上海市(3处)上海市唇形科植物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上海市桃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上海市蔷薇属植物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江苏省(4处)南京市溧水区桂花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扬州市海棠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常州市油用牡丹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无锡市红豆杉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浙江省(4处)诸暨市香榧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安吉县龙山林场无患子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临安市天目山林场山核桃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山茶、木兰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安徽省(1处)广德县竹类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福建省(1处)惠安县赤湖国有防护林场木麻黄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江西省(4处)省林木育种中心苦楝、南酸枣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省林科院竹类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齐云山食品有限公司南酸枣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亚热带林木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山东省(5处)省林木种质资源中心暖温带珍稀树种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枣庄市石榴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淄博市柿树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滨海抗逆树种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河南省(3处)洛阳市牡丹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国家林业局泡桐中心北方主要名优经济树种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商丘市刺槐、榆树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湖北省(2处)京山县虎爪山林场枫香、皂荚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竹溪县双竹林场楠木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湖南省(2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油桐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省林业种苗中心红花檵木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广东省(3处)肇庆市大南山林场红锥、香樟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乐昌市龙山林场木兰科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古巴加勒比松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广西壮族自治区(2处)广西林科院主要珍贵树种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热带与南亚热带珍贵树种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海南省(1处)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试验站热带珍贵树种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重庆市(1处)永川区桢楠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四川省(3处)德昌县核桃、山核桃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青川县天池林场毛叶山桐子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西昌市油橄榄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贵州省(3处)三都县珍贵阔叶树种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赤水市竹类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云南省(4处)腾冲市腾冲红花油茶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珍贵树种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瑞丽市石斛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柚木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西藏自治区(1处)拉萨市高寒地区乡土树种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陕西省(4处)榆林市沙生植物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清涧县红枣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镇安县七叶树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桥山林业局油松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甘肃省(3处)兰州市紫斑牡丹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静宁县苹果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陇南市油橄榄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青海省(2处)西宁市湟水林场杨树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西宁市丁香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宁夏回族自治区(2处)银川市枸杞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银川市植物园沙生植物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处)英吉沙县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特克斯县野生果树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中国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处)阿里河林业局西伯利亚红松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中国吉林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处)红石林业局水曲柳、胡桃楸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总公司(1处)金山屯林业局红皮云杉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2处)新林林业局西伯利亚红松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呼中林业局钻天柳、偃松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处)石河子文冠果、榛子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第九师一六一团野生巴旦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结束——。

仙居县珍贵树种资源调查分析与开发利用对策

仙居县珍贵树种资源调查分析与开发利用对策

仙居 县隶 属 于浙 江 省 台州 市 , 于浙 江 省 东 南部 , 位 台州 市两部 。 地理 坐标 为 东经 10 1 " 10 5 1 。 纬 2 。8 2 。76- 2 。 55 ”北 82 1 2 。94 ”东 两长 6 . m, 4一 85 8 。 36k 南北 宽 5 . k 全县 总 面积 76 m, 20 35 m , 0 . k 山地 多 , 原 少 , 5 平 素有 “ 山 一水 一 分 田 ” 八 之称 。 全年 气候 温和 , 照时 间 长 , 气 湿润 , 光 空 雨量 充 沛 , 夏 雨热 春 同季 , 冬 光 温 互 补 。 平 均 气 温 l . , 端 最 高 气 温 秋 年 72℃ 极 4 . o 极 端 最 低 气 温一 . , 平 均 无 霜 期 为 2 0d, 平 1 2 C, 99℃ 年 4 年 均 降 水量 1 4 年 平均 蒸 发 量 1 6 . m, 均 相对 湿 4mm, 6 08m 年 2
Ca t r p i s l r p y l  ̄ t s s ce o h l ao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 Ca t n p i t e a a sa o s s i tn b
C s n p i c r siH m L Ha aa a t o ss al i e s ) g i a e (
Ci n mo m a h r n a mu c mp o a Cy l b l n p i mt8 c o a a o ss c
l xpupu e l e r ra
L t o a pu a e ih c r s bF
L to ap s i e oi i c r u t i l s h ls f u
Ma hi sc e i n e s c l h ka g n  ̄ u M a h l so e p l c iu r o hi a Ma h l sp u o c iu a h i M a h l st nb r i ci u hu e g i Ma g itai sg i n te i in s n Ma g itay y n n i n te i u u e ss Mi h i h p n i } c el c a e s s a j i h l u ie I c e i ma d a f a

浙江省林业厅关于进一步简化林地审批强化林地监管工作的通知-浙林资〔2014〕89号

浙江省林业厅关于进一步简化林地审批强化林地监管工作的通知-浙林资〔2014〕89号

浙江省林业厅关于进一步简化林地审批强化林地监管工作的通知正文:---------------------------------------------------------------------------------------------------------------------------------------------------- 浙江省林业厅关于进一步简化林地审批强化林地监管工作的通知浙林资〔2014〕89号各市、县(市、区)林业局: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全力打造行政审批速度最快的省份,并要求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大土地、森林等生态监管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各类生态破坏行为。

林地是林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加强林地管理是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首要和核心任务。

根据省委《关于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林业改革发展全面实施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意见》精神,现就进一步简化林地审核审批(以下简称审批),强化林地监管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扩大委托林地审批范围建设项目长期使用林地2公顷以下的(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除外),临时使用防护林或特种用途林地5公顷以下、其他林地10公顷以上20公顷以下的,森林经营单位修筑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以下简称林业生产设施)占用国有林地的,省林业厅委托设区的市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批。

农村居民按照规定标准修建自用住宅(以下简称农民建房)使用林地的,省林业厅委托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批。

省林业厅委托林地审批的,森林植被恢复费同步委托执收。

二、进一步明确相关项目林地审批要求(一)农民建房和公益性公墓项目农民建房和公益性公墓属基础设施项目。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同意的农民建房实施方案可作为农民建房使用林地的项目批件;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关于公益性公墓的批准文件可作为公益性公墓使用林地的项目批件。

浙江省森林管理条例

浙江省森林管理条例

浙江省森林管理条例(1993年9月25日浙江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根据1997年6月28日浙江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浙江省森林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 2004年5月28日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加快林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境内从事森林、林木的培育种植、采伐利用和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管理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林业事业应当列入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订本行政区域内的林业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实行林业建设目标管理。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林业工作。

乡镇林业工作站或者专职管理人员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行使林业行政管理职责,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五条林业用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县(市、区,下同)划为林区县。

林区县的划定,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林业基金制度。

林业基金的来源及使用的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逐年增加用于林业的资金。

各级农业发展基金应当提取一定比例用于林业。

第七条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森林法律、法规,增强公民的绿化意识。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在保护森林资源、植树造林、发展林业等方面有显著成绩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森林经营管理第九条森林资源实行公益林和商品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

公益林的投资经营者,有获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权利。

商品林的投资经营者,依法享有经营权、收益权和其他合法权益。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第八章重要林业工程用地规划为了科学合理的利用林地资源,充分发挥林业的三大效益,必须对清丰县重点林业工程进行规划。

重点林业建设工程包括无林地绿化工程、生态体系建设工程、商品林体系建设工程以及森林生态旅游建设工程,通过加强森林经营,提高林地效益,增加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对实现森林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8.1 无林地绿化工程无林地是对宜林荒山荒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其它无立木林地和退耕还林地的总称。

搞好无林地造林绿化,是巩固和发展“十年绿化成果”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提升林地利用质量,优化生态环境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通过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灭荒”活动以后,清丰县现有真正的宜林荒地已经极少,仅有924亩;而无立木林地面积却有18780亩,其中采伐迹地2721亩、火烧迹地854亩、其它无立木林地15205亩;此外,合计面积达28704亩。

规划无林地绿化造林面积19900亩,其中近期规划6000亩,中远期规划14000亩。

现有宜林荒山荒地和其它无立木林地造林难度已相对较大,可采取封山育林与人工造林相结合措施进行绿化造林。

对于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要求在2年的规定时间内进行绿化,不得延期绿化转为荒山。

对于退耕还林地,考虑到一下子退出难度较大,进行分期实施。

同时,要加强对因建设、生产(废弃旧矿山和采石场)、塌陷、压占和自然灾害破坏林地的复垦整理工作。

为了切实搞好无林地绿化工程,应采取以下针对性措施:(1)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和落实限期绿化的目标责任制,特别应加强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的定期绿化造林工作。

(2)要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根据生态区位的重要性和造林难易程度分步实施。

(3)要落实各项林业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实行多元化投资造林。

(4)要加强技术服务指导,切实做到适地适树,严把造林质量关。

(5)加强未成林地的管护与培育,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8.2 生态体系建设工程在新的发展时期,生态建设已成为林业的首要任务,在清丰生态县建设规划中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的历史使命,构建一个强大、健康、稳定的生态体系,对于促进清丰县经济社会的和谐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林分郁闭度对杉木林下浙江楠和红豆树幼苗生长的影响

林分郁闭度对杉木林下浙江楠和红豆树幼苗生长的影响

林分郁闭度对杉木林下浙江楠和红豆树幼苗生长的影响潘惠均【摘要】在浙江金华市婺城区开展杉木0.45,0.60,0.75和0.95等4种郁闭度下浙江楠和红豆树生长的研究.结果表明,浙江楠成活率、苗高、地径和单株生物量在郁闭度0.60的林下最大,其次为郁闭度0.45和0.75的林下,郁闭度0.95林下浙江楠成活率和生长最差;随林分郁闭度增加红豆树成活率、苗高、地径和单株生物量逐渐减小.因此,杉木林下套种浙江楠以林分郁闭度0.60左右为宜,套种红豆树林分郁闭度保持0.45左右.【期刊名称】《浙江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00)008【总页数】3页(P1206-1208)【关键词】浙江楠;红豆树;郁闭度;生长【作者】潘惠均【作者单位】金华市婺城区农林局,浙江金华321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浙江楠(Phoebebournei)和红豆树(Ormosia hosiei)是我国优良的珍贵阔叶用材树种,也是国家列入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二级保护树种。

两个树种均为珍贵高档建筑、家具、雕刻和精密模具的良材,还可应用于制造胶合板、漆器等[1]。

此外,浙江楠和红豆树树体高大端庄、雄伟,枝叶繁茂,四季常青,是我国南方城市园林建设中重要的绿化树种。

当前,市场上浙江楠和红豆树木材价格持续升高,导致野生资源过度利用,而自然更新不良。

由于分布区狭窄,对生态环境要求苛刻,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野生资源愈来愈少。

同时因生长缓慢,成材时间较长等原因,多年来人工造林发展缓慢。

近年来,浙江省大力发展珍贵用材林建设,珍贵树种的高效培育日益受到关注。

因此,探索杉木珍贵阔叶树复层林建设的适宜模式,对于浙江楠和红豆树等珍贵阔叶树的快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为此,本研究开展不同郁闭度杉木人工林下浙江楠和红豆树生长的研究,为两个树种的高效培育提供参考。

1.1 研究区概况试验区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沙畈乡果场,供试林分为30号小班,1994年营建的杉木人工林,杉木平均胸经13.6cm,树高11.3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珍贵树种资源发展纲要(2008--2020)浙江省林业厅二〇〇八年六月目录第一章发展珍贵树种资源现实基础及条件 (1)一、我省珍贵树种资源发展现状 (1)二、我省珍贵树种资源发展条件分析 (2)三、我省发展珍贵树种资源的意义 (3)第二章指导思想、原则及发展目标 (5)一、指导思想 (5)二、基本原则 (5)三、发展目标 (5)第三章建设规模及总体布局 (7)一、建设规模 (7)二、总体布局 (7)第四章树种选择及主要营造林技术 (9)一、树种选择原则 (9)二、树种选择 (9)三、珍贵树种用材林营造技术原则规定 (9)第五章重点工程建设 (13)一、珍贵用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工程 (13)二、集约经营示范基地建设工程 (13)三、珍贵树种特色示范村建设工程 (13)四、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工程 (13)第六章投资估算及效益评价 (14)一、投资估算 (14)二、效益评价 (15)第七章保障措施 (18)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领导 (18)二、科学规划,避免盲目发展 (18)三、良种选育,确保种苗供应 (18)四、完善政策,加快发展步伐 (18)五、科技支撑,确保建设成效 (19)附表1浙江省优先推荐珍贵树种一览表 (20)附表2浙江省一般推荐珍贵树种简表 (25)附表3浙江省珍贵树种资源发展总体布局简表 (27)附表4浙江省珍贵树种资源发展投资估算表 (28)附图浙江省珍贵树种资源发展总体布局示意图 (29)第一章发展珍贵树种资源现实基础及条件木材与钢材、水泥、塑料一起被称为四大基础原材料,而木材是惟一可再生资源。

珍贵木材材质好、用途广、商业价值高,是一种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特需的战略资源,不可复制,坚固耐用,而且具有艺术、收藏和传承历史文化的特点,超出一般使用价值。

珍贵木材可以分为红木类和名贵硬木,我省以生产名贵硬木为主。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对珍贵木材需求旺盛,而且海外资源日益枯竭,国际社会压力增加。

同时,珍贵用材树种生长培育周期长,经济价值高,有着比其他森林更好的生态、经济和美化功能。

我省作为全国经济强省和林业大省,又是培育珍贵树种资源的最适宜省份之一,发展珍贵树种资源意义重大。

一、我省珍贵树种资源发展现状(一)资源概况我省共有木本植物109种423属1400多种,是全国珍贵树种种源最丰富、分布较集中的省份之一,其中列入《中国主要栽培珍贵树种参考名录》的就有南方红豆杉、红豆树、楠木类、榉树、银杏、榧树、毛红椿、光皮桦、黄连木等78种,分布总面积约211万亩(其中以用材为目的的有77万亩),总蓄积115万立方米。

现有珍贵树种资源主要为名木古树和零星分布在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等,受到国家严格保护,实际可利用的珍贵用材资源尤其是大径材资源十分匮乏。

(二)人工培育现状我省森林资源缺乏,消耗量大,而且由于珍贵树种受到采种、育种困难和生长周期长等因素制约,因此,长期以来片面重视速生材的培育和发展,没有将珍贵树种摆在资源培育的战略高度,只有在科研试验中有少量发展,大面积人工培育基本处于空白。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省在丽水等地开展珍贵用材树种的人工育苗和造林试验,并进行了优质用材林培育试点,主要树种有红豆树、刨花楠、银杏、南方红豆杉等。

近年来,我省实施生物防火林带、阔叶林发展等林业重点工程,珍贵用材树种造林逐步得到发展。

特别是国家启动了珍贵树种示范基地建设,已经在龙泉、遂昌、开化、建德、景宁等建立了近万亩珍贵树种示范林。

以珍稀树种、用材树种和生态树种为重点的浙北(安吉)、浙南(龙泉)两个林木育种中心已经开工建设,基本具备了全面推进珍贵树种资源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二、我省珍贵树种资源发展条件分析(一)有利条件1、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种质资源我省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温适中,光照充足,雨量丰沛,土壤和林地类型多样,符合珍贵树种自然条件的多样化需求,为发展珍贵树种资源提供了有利的自然地理基础。

浙江是我国东部地区生物多样性富集地区,尤其是浙西南、浙南、浙西北山区,珍贵树种种类多、种质资源丰富,为发展珍贵树种奠定了良好的种质资源基础。

2、强大的市场拉动力和良好的国内发展契机浙江是全国木材加工大省,也是红木家具的主要生产地,全省木材加工企业2万余家,红木加工企业就有200多家,木地板、木雕工艺、木线条、装饰材、木制玩具等生产加工历史悠久,比重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高档家具、装饰材料和工艺品需求快速增长,价格日趋提高,红木价格年增长30%以上。

近年来,世界各国保护森林资源力度加大,立足自身培育珍贵用材树种后备资源已成燃眉之急。

目前,国家已经启动了珍贵树种基地建设,制定了发展名录,为珍贵树种资源培育创造了良好条件。

3、灵活的市场机制和日益增强的综合实力近年来,随着经济迅猛发展,工业化进程已进入中期向后期过渡的转型期,灵活的市场机制已基本建立。

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实力得到极大提升。

各级政府及广大社会实体有能力、有愿望投资珍贵树种资源培育,为珍贵用材树种的发展建设奠定了扎实的经济基础,为生态建设和珍贵用材树种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4、组织保障有力,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入省委省政府提出“创新强省、创业富民”总战略,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行动计划,珍贵树种资源培育,将森林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有机结合,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为发展珍贵树种资源提供了坚实的组织领导保障。

同时,我省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林木、林地权属按照市场规律、自然规律合理流转,有效分散的小农经营管理模式,为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珍贵树种资源奠定了政策法规基础。

5、积累了相当的营造林经验和规模造林基础经过多年努力,浙江的良种基地建设、种苗繁育技术日趋成熟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已选育出一批以乡土树种为主的优良种源和种源区,建立了相应的良种繁育基地。

在人工林培育方面,建立了一定规模的南方红豆杉、红豆树、银杏、榉树、刨花楠等珍贵树种基地,总结了一整套栽培技术和栽培模式,并在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特别是在全省大力实施低效林改造、阔叶林发展过程中取得了重大进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珍贵树种资源培育经验。

(二)不利因素1、对珍贵树种资源认识不到位,思想上存在偏差对珍贵树种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较少,人们对材质坚硬、材性优良的珍贵树种资源价值缺乏认知。

香菇产业、人造板企业对资源掠夺经营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导致天然珍贵树种种质资源的破坏和丧失。

各级政府注重眼前利益,对生长缓慢、生产周期和投资回报期较长的珍贵树种资源培育缺乏长远眼光,对珍贵树种资源认识不到位。

2、技术支撑不完备,相关科学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适宜浙江发展的珍贵树种很多,部分珍贵树种种质资源较为丰富,培育措施比较规范,已具备了大规模发展的条件。

但相当多的珍贵树种资源优良种质资源储备不足,培育技术研究较少,栽培经验缺乏,需要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

3、缺乏政策体系支持和专项资金投入渠道珍贵树种资源培育周期较长,相关政策法规滞后,目前尚未形成一套有针对性的政策保障体系。

珍贵树种资源培育,是一种战略资源储备,是森林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但由于周期长而一直没有摆上其应有的重要位臵,缺乏稳定的资金扶持渠道。

三、我省发展珍贵树种资源的意义(一)发展珍贵树种资源,有利于推动浙江林木资源战略储备,有效保障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我省是林业产业大省,但70%以上的木材原料依赖于省外市场。

近年来,我省珍贵树种进口量每年递增14.7%,使用外汇超过15亿美元,进口珍贵木材达200多万立方米,到2020年预测需求将达900多万立方米。

同时,随着国际森林保护越来越严格,珍贵木材资源供需矛盾将异常突出。

作为我国木材加工业的最发达地区,原材料尤其是珍贵木材原料紧缺,成为制约木材工业尤其是高档木制品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因此,发展珍贵用材树种资源,可以大力推动浙江林木资源战略储备,有效保障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珍贵树种资源,有利于缓解市场供求矛盾,满足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盛世收藏,乱世收金。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中等以上阶层迅速增加,而且我省地处全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收入水平最高的长三角地区,追求高质量的物质条件和生活条件是发展的必然。

近年来,珍贵木材价格不断攀升,珍贵树种资源日益枯竭,而社会需求十分旺盛。

因此,发展珍贵树种资源,是满足经济社会和广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迫切要求。

(三)发展珍贵树种资源,有利于提高森林质量,充分发挥森林综合效益长期以来,我省大规模人工纯林造成林分结构简单,林地生产力不高,林分稳定性差,森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低,与浙江省委省政府建设“山上浙江”的要求相去甚远。

珍贵树种资源按“近自然林业”理念进行培育,周期长,以混交—复层—异龄的森林结构为主,有效兼顾森林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是发挥森林“碳汇”功能的最好的经营模式。

通过营造各种珍贵用材树种混交林,有利于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增强森林综合效益。

(四)发展珍贵树种资源,有助于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提高用材林比较效益珍贵树种大都是高价值用材树种,市场潜力巨大。

利用珍贵树种价值高的优势,引导农民培养一定规模的珍贵用材树种,也就是财富积累过程,是山区农民实现资产积累、脱贫致富、提高林业富民能力的有效措施。

另外,与一般用材林经营管理相比,珍贵树种资源培育管理成本明显较低,但成材后经济价值极高,比较效益明显。

珍贵用材树种的一些相关产业已经成为农民新的增收渠道,成为许多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经济支柱。

因此,通过发展珍贵树种资源,发挥珍贵树种资源培育的效益比较优势,必将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第二章指导思想、原则及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建设珍贵树种资源战略储备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发展材质优良、市场价值高、培育前途大的珍贵乡土树种资源为重点,规模化发展与分散培育相结合,人工造林与现有林改造相结合,加强科技支撑,强化工程推动,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发展,积极稳妥地培育珍贵树种资源,缓解未来珍贵用材市场供需矛盾,充分发挥森林综合效益,促进林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统筹规划的原则。

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发展相结合,立足长远,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统一布局,分步实施;2、坚持适地适树、示范带动的原则。

根据立地条件,选择最适珍贵树种,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引导各地发展适生的珍贵树种;3、坚持以短养长的原则。

科学地采用混交造林模式和现有林改造模式,做到短期保障成本,长期培育取得最大收益。

同时与重点工程相结合,科学配臵,促进发展;4、坚持科学发展、规模发展的原则。

根据不同区域和树种特性,以国有林场等为重点,选择立地条件好、相对集中连片发展,实行科学化、规模化、基地化经营;5、坚持多渠道、多形式建设基地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