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浙江旅游考察报告

浙江旅游考察报告一、前言浙江省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旅游业发展也十分突出。
因此,我们选择了浙江省进行旅游考察,以期从中发现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经验,为今后的旅游规划和开发提供参考。
二、行程安排我们的行程主要涵盖杭州、宁波、温州三个市,分别对当地旅游景点和旅游产业进行考察。
具体行程如下:Day1 杭州 1. 清明上河园 2. 西湖、雷峰夕照 3. 南宋御街Day2 宁波 1. 东钱湖、东钱湖旅游度假区 2. 镇海古城、镇海楼 3. 象山渔村Day3 温州 1. 瑞安市三峡 2. 桥头温泉 3. 洞头千层峰景区三、考察结果1. 旅游景点在杭州市,我们所考察到的最受欢迎的景点是西湖和清明上河园。
西湖景色秀美,环境优雅,同时西湖周围有不少美食小吃和商家,吸引了众多游客。
清明上河园则是一座建筑和环境相得益彰的园区,其中的展馆和文物展示也引人入胜。
在宁波市,东钱湖是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
这里有山水美景,也有各种娱乐项目,如亲水游泳、皮划艇、游艇等。
象山渔村也是当地的一大特色,这里有不少美食和特产,以及美丽的海景。
在温州市,瑞安市三峡、桥头温泉和洞头千层峰景区都非常受游客欢迎。
瑞安市三峡拥有原始的山水风貌,赏景顶峰可以俯瞰整个峡谷。
桥头温泉也非常有特色,洞头千层峰景区更是有神奇的千层石峰和绝壁。
2. 旅游产业在旅游产业方面,我们发现浙江省的旅游业发展相关配套服务非常完善。
例如,在旅游景点的周边,有不少高档酒店、旅馆等住宿场所,还有一些旅游用品、手信等礼品店,为游客提供专业的服务。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浙江省的旅游业发展也包括了商业、文化演艺等方面,这些都为吸引更多游客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总结本次旅游考察让我们深刻理解了浙江省旅游的发展情况。
总体来看,浙江省旅游景点和相关产业建设都做得非常好,各项服务完备,值得其他地区学习。
当然,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和变化,浙江省旅游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期待着浙江省继续保持旅游业的发展势头,为更多的游客带来更优质的旅游体验。
西塘景区旅游现状的调查报告

西塘景区旅游现状的调查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对中国浙江省嘉兴市西塘景区的旅游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西塘景区作为中国古代水乡文化的代表之一,拥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
然而,目前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人流过多、环境保护和旅游设施不完善。
在此基础上,本报告提出了一些改善西塘景区旅游现状的建议。
引言:西塘景区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部,是中国古代水乡文化的代表之一。
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使之成为了一个备受游客欢迎的旅游胜地。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西塘景区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因此,本报告旨在通过对西塘景区的调查,全面分析其旅游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以获取来自游客和当地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0份,回收率为90%。
问卷内容包括游客的满意度、游览体验、旅游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
二、调查结果分析:1. 游客构成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西塘景区的游客主要集中在国内游客,占总游客数的80%。
外国游客占比较小,仅占总游客数的20%。
而在国内游客中,来自沿海城市的游客占多数。
2. 游客满意度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游客对西塘景区表示了较高的满意度。
他们认为西塘景区的建筑风格、传统文化和美丽的风景都能够吸引他们的兴趣。
然而,也有部分游客对景区的人流过多和服务质量不满意。
3. 旅游设施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西塘景区的旅游设施相对较为简单,不够完善。
尤其是在停车场、洗手间和咖啡馆等方面,游客表示相对不满意。
建议增加更多的停车位和提升设施的质量。
4. 环境保护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虽然西塘景区有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但由于游客过多和管理不到位,环境保护工作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
建议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减少对景区环境的破坏。
三、改进建议:基于上述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以改善西塘景区的旅游现状:1. 加大旅游设施的投资,改善停车场、洗手间和咖啡馆等基础设施。
浙江省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记录

浙江省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记录————————————————————————————————作者:————————————————————————————————日期:浙江省旅游资调查报告一、旅游环境(一)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在东经 118°00′~123° 00′、北纬 27°12′~ 31°31′之间,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为邻。
浙江东西与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 450 公里左右。
浙江全省陆域面积 10.18 万平方公里,为全国面积的 1.06%,是全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下辖杭州、宁波、温州、绍兴、湖州、嘉兴、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11个城市,其中杭州、宁波(计划单列市)为副省级城市;下分90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4个市辖区、21个县级市、34个县、1个自治县。
(二)地形地貌浙江地形复杂,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故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
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
省内有钱塘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江、鳌江、京杭运河(浙江段)等八条水系;有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宁波东钱湖四大名湖及人工湖泊千岛湖;有四大平原杭嘉湖平原(杭州、嘉兴、湖州),宁绍平原(宁波、绍兴)、金丽衢平原(金华、丽水、衢州),温台平原(温州、台州)。
浙江省地形呈以下三个特征:1.西南高、东北低。
浙江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西南山地高峻,谷地幽深,主要山峰海拔均在 1500 米上。
龙泉县境内的黄茅尖,海拔 1929 米,是浙江省第一高峰;庆元县的百山祖,海拔 1856 米,为浙江第二高峰。
中部多为海拔 100~500 米的丘陵盆地,错落于低山之间,地形显得低矮而破碎。
2024年浙江省乡村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浙江省乡村旅游市场调查报告1. 引言乡村旅游作为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关注。
浙江省作为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乡村旅游市场也发展迅猛。
本报告旨在对浙江省乡村旅游市场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市场规模、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2. 调查方法为了全面了解浙江省乡村旅游市场的现状,我们采用了以下调查方法:1.网络问卷调查:通过在相关旅游论坛和社交媒体上发布调查问卷,获得了大量的问卷回收数据。
2.实地走访:我们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景区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游客数量、经营状况等。
3.数据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问卷和实地考察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和结果。
3. 市场规模经过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浙江省乡村旅游市场的规模情况:•年游客数量:根据我们的统计数据,浙江省乡村旅游市场年吸引游客数量超过1000万人次。
•年旅游收入:根据问卷调查和景区经营数据,浙江省乡村旅游市场年旅游收入超过10亿元。
•市场增长:根据历年数据对比,浙江省乡村旅游市场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4. 发展状况浙江省乡村旅游市场在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和亮点:4.1 问题•品牌建设:部分乡村旅游景区的品牌知名度不高,需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旅游设施:一些景区的旅游设施相对简陋,与游客需求不匹配。
•服务水平:部分景区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员工培训和管理。
4.2 亮点•特色项目:许多乡村旅游景区推出了多样化的特色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
•自然环境:浙江省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许多乡村旅游景区融入了自然风光,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5. 建议基于对浙江省乡村旅游市场的调查和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加大宣传力度:要提升乡村旅游景区的品牌知名度,加大宣传力度,可以通过旅游媒体、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推广。
•投入重建设:要加大对乡村旅游景区的投资力度,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打造更好的游客体验。
•建设特色项目:进一步挖掘乡村旅游景区的特色,开发更多有吸引力的特色项目,吸引更多游客参与。
浙江省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XX省旅游资调查报告一、旅游环境(一)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XX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在东经 118°00′~123°00′、北纬 27°12′~ 31°31′之间,南接XX,西与XX、XX相连,北与XX、XX为邻。
XX东西与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 450 公里左右。
XX全省陆域面积 10.18 万平方公里,为全国面积的 1.06%,是全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下辖XX、XX、XX、XX、XX、XX、XX、XX、XX、XX、XX11个城市,其中XX、XX(计划单列市)为副省级城市;下分90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4个市辖区、21个县级市、34个县、1个自治县。
(二)地形地貌XX地形复杂,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故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
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
省内有钱塘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江、鳌江、京杭运河(XX段)等八条水系;有XX西湖、XX东湖、XX南湖、XX东钱湖四大名湖及人工湖泊千岛湖;有四大平原杭嘉湖平原(XX、XX、XX),宁绍平原(XX、XX)、金丽衢平原(XX、XX、XX),温台平原(XX、XX)。
XX省地形呈以下三个特征:1.西南高、东北低。
XX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西南山地高峻,谷地幽深,主要山峰海拔均在 1500 米上。
龙泉县境内的黄茅尖,海拔 1929 米,是XX 省第一高峰;庆元县的百山祖,海拔 1856 米,为XX第二高峰。
中部多为海拔 100~500 米的丘陵盆地,错落于低山之间,地形显得低矮而破碎。
东北部为堆积平原,海拔都在 10 米以下,地势低平,水网密布,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2.山地多、平原少。
XX省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次之。
杭州旅游市场调研报告

杭州旅游市场调研报告杭州旅游市场调研报告一、市场概况杭州是中国浙江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旅游城市。
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的兴起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杭州旅游市场逐渐崭露头角。
二、旅游资源杭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西湖、灵隐寺、雷峰塔等著名景点。
这些景点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相结合,在吸引游客的同时也为市场造就了巨大的潜力。
三、市场需求根据调研数据发现,游客对于杭州旅游市场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清新自然的生态环境,包括山水、花海等景观。
2. 文化历史的追溯,包括古城遗址、历史博物馆等文物古迹。
3. 特色饮食和购物,包括龙井茶、西湖醋鱼等特色美食,以及丝绸、茶叶等特色商品。
四、市场竞争杭州旅游市场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其他旅游城市和线上旅游平台。
其他旅游城市以自身资源和特色吸引游客,而线上旅游平台则通过优惠价格和便捷服务来吸引游客。
五、市场前景根据调研数据分析,杭州旅游市场的前景仍然乐观,未来几年内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这主要得益于杭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市场的吸引力。
六、市场推广为了更好地推广杭州旅游市场,建议杭州市政府采取以下几个措施:1. 加大市场宣传力度,向国内外游客推介杭州独特的旅游资源。
2.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
3. 加强合作与交流,与其他旅游城市共同推广旅游产品。
七、总结通过市场调研,我们可以看到杭州旅游市场的潜力和竞争状况。
作为一座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城市,杭州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市政府和相关企业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开发和推广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同时,应该加强与其他旅游城市的合作和交流,提升整体的旅游市场竞争力。
杭州旅游调研报告

杭州旅游调研报告杭州旅游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与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杭州市旅游业的发展情况,收集游客对于杭州旅游的评价和意见。
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共调查了200名游客。
二、杭州市旅游资源分析杭州市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是西湖,是杭州市最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
西湖以其美丽的湖光山色、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此外,杭州还有许多其他著名的景点,如灵隐寺、雷峰塔、苏堤等。
三、调研结果分析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综合分析了游客对于杭州旅游的评价和意见。
1. 旅游环境评价绝大多数游客对于杭州市的旅游环境表示满意,认为杭州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然而,也有一部分游客表示对于一些景点的环境整洁度不够满意,建议加强景区的环境保护和管理。
2. 旅游服务评价大部分游客对于杭州市的旅游服务表示满意,认为杭州的旅游服务人员热情周到,能够提供良好的服务。
然而,也有一些游客表示对于部分景点的导游服务存在一定的问题,建议加强导游队伍的培训和管理。
3. 旅游交通评价绝大多数游客对于杭州市的旅游交通表示满意,认为杭州的交通便利,方便游客到达各个景点。
然而,也有个别游客表示部分景点的交通组织不够合理,建议加强交通管理。
四、结论与建议综合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加强环境保护和管理。
特别是对于一些热门景点,要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保持景区的整洁和美观。
2. 加强旅游服务的培训和管理。
提升导游和其他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提供更专业和优质的旅游服务。
3. 改善交通组织和管理。
优化景点的交通布局,增加交通设施,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
4. 加强旅游宣传和推广。
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和宣传手段,向国内外游客展示杭州的旅游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对杭州市的旅游业发展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明确了需要改进的方面。
相信通过加强管理和服务,杭州的旅游业将会继续发展壮大。
杭州旅游市场调研报告

杭州旅游市场调研报告1. 引言杭州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光临。
本报告将对杭州旅游市场进行调研,从旅游景点、游客偏好、市场竞争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2. 旅游景点杭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西湖、灵隐寺、千岛湖等是最受游客欢迎的景点。
西湖是杭州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以其美丽的湖泊和周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而闻名。
灵隐寺作为一个古老的佛教胜地,吸引了大量信徒和文化爱好者。
千岛湖则以其清澈的湖水和壮丽的群山美景而著名,是夏季度假的理想选择。
3. 游客偏好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游客选择杭州作为旅游目的地的主要原因是其自然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游客在杭州旅游过程中最喜欢的活动是游览名胜古迹、品尝当地美食和购物。
此外,游客对交通便利性、住宿选择和文化活动等方面也有较高的要求。
4. 市场竞争杭州旅游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的竞争对手包括其他国内著名旅游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以及国外旅游目的地如巴黎、伦敦、东京等。
这些城市各具特色,吸引了一部分游客流失。
为了应对市场竞争,杭州需要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创新旅游产品。
例如,杭州可以加强与其他城市的合作,推出跨城市旅游套餐,吸引更多游客。
另外,杭州可以发展特色旅游产品,如民宿、自行车旅游等,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5. 结论通过本次杭州旅游市场调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杭州的旅游景点丰富多样,其中西湖、灵隐寺、千岛湖等最受游客欢迎。
- 游客选择杭州旅游的主要原因是其自然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 游客喜欢游览名胜古迹、品尝当地美食和购物等活动。
- 杭州旅游市场竞争激烈,需要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创新旅游产品。
- 杭州可以与其他城市合作推出跨城市旅游套餐,发展特色旅游产品。
综上所述,杭州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通过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创新旅游产品,杭州将吸引更多游客,并持续发展旅游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旅游资调查报告一、旅游环境(一)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在东经 118°00′~123°00′、北纬 27°12′~ 31°31′之间,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为邻。
浙江东西与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 450 公里左右。
浙江全省陆域面积 10.18 万平方公里,为全国面积的 1.06%,是全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下辖杭州、宁波、温州、绍兴、湖州、嘉兴、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11个城市,其中杭州、宁波(计划单列市)为副省级城市;下分90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4个市辖区、21个县级市、34个县、1个自治县。
(二)地形地貌浙江地形复杂,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故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
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
省内有钱塘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江、鳌江、京杭运河(浙江段)等八条水系;有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宁波东钱湖四大名湖及人工湖泊千岛湖;有四大平原杭嘉湖平原(杭州、嘉兴、湖州),宁绍平原(宁波、绍兴)、金丽衢平原(金华、丽水、衢州),温台平原(温州、台州)。
浙江省地形呈以下三个特征:1.西南高、东北低。
浙江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西南山地高峻,谷地幽深,主要山峰海拔均在 1500 米上。
龙泉县境内的黄茅尖,海拔 1929 米,是浙江省第一高峰;庆元县的百山祖,海拔 1856 米,为浙江第二高峰。
中部多为海拔 100~500 米的丘陵盆地,错落于低山之间,地形显得低矮而破碎。
东北部为堆积平原,海拔都在 10 米以下,地势低平,水网密布,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2.山地多、平原少。
浙江省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次之。
山地丘陵约占全省面积的十分之七强,而平原连同水面(不包括海域)的面积约为十分之三弱。
山地地形复杂多变,小气候条件十分多样,生物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丰富。
3.海岸曲折、岛屿众多。
浙江省海域广阔,海岸曲折,海岸线长约 2200 多公里。
沿海岛屿星罗棋布, 2100 共多个,约占全国岛屿总数的三分之一,是我国岛屿最多的省份,面积在 500 平方米以上岛屿达3061个。
岛屿岸线长约4000多公里。
浙江省陆域山地和丘陵占 70.4%,平原和盆地占22.4%,河流和湖泊占 5.2%海涂2%,土地类型多样。
(三)气候条件浙江地处东南季风剧烈活动的地区,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总特点是:冬夏季风交替显著,气温适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空气湿润。
同时,因濒临海洋,受明显的海洋气候影响,温、湿条件比同纬度的内陆季风区优越,是我国自然条件最优越的地区之一。
全省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以晴冷天气为主,是低温少雨季节;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以东南风为主,从海洋带来充沛的水汽,空气湿润,是高温强光照季节;春秋两季为过度时期,气旋活动频繁,锋面降水丰富,冷暖变化较大。
冬夏时间长,春秋时间短,各季之间天气差异明显,全年四季分明。
全省年均气温自北向南在 15.3~18.3° 之间,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最热月份为7月(海岛为 8 月),最冷月份为 1月(海岛为2月)年极端最高气温各地在 33~43° 之间,地区差异较大,总体分布内陆高于沿海、浙西高于浙东。
年极端最低气温在-2.2~-17.4° 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各地的年降水量在 980~2000 毫米之间,分布特点是海岛、平原少,丘陵、山地多。
7~9 月沿海热带风暴活动频繁。
各地无霜期 230~270 天,普遍浙南多于浙北,平原多于山区,其中东南沿海最长,杭嘉湖平原最短;≥10° 积温 4700~5600° C C,从南向北逐渐递减。
年均蒸发量 600~900 毫米。
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夏秋的热带气旋、梅季暴雨、伏秋干旱和冰雹、大风等。
(四)交通状况公路:104国道、205国道、318国道、320国道、329国道、330国道过浙江省,已开通沪杭高速、杭浦高速等省际高速公路以及联通省内各地区的二十余条省内高速公路。
铁路:已开通沪杭高铁、宁杭甬高铁、甬台温铁路、金温铁路、温福铁路、新长铁路、宣杭铁路。
航空:已开通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宁波豫鄂栋国际机场、温州龙湾国际机场以及其他联通省内各地区的机场。
航运:沿海的宁波、上海与舟山群岛之间每天都有多班客轮往返,形成了中国最为繁忙的海上客运“金三角”。
京杭大运河的杭州—苏州、杭州—无锡区段每天尚存一班夕发朝至的游船对开。
跨海大桥:已开通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跨海大桥、嘉绍大桥、温州大桥。
(五)社会经济概况浙江是中国省内经济发展程度差异最小的省份之一,杭州、宁波、绍兴、温州是浙江的四大经济支柱。
其中杭州和宁波经济实力长期位居中国前20位。
2012年浙江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达到10340.454美元,超出中国人均GDP6100美元,并且所辖所有11个地级市的人均GDP均高于中国平均水平,发展十分均衡,发达程度高,达到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014年,全省生产总值(GDP)40154 亿元,比上年增长7.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7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915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9222亿元,分别增长1.4%、 7.1%和8.7%。
人均GDP为72967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1878美元),增长7.3%。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 4.7:47.8:47.5调整为4.4:47.7:47.9。
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6%。
2014年,财政总收入7522亿元,比上年增长8.9%,增速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121亿元,增长8.5%,增速比上年回落1.8个百分点。
2104年11月,浙江省区被列入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
二、历史与现状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被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
拥有重要地貌景观800多处,水域景观200多处,生物景观100多处,人文景观100多处;18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4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6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2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个,国家森林公园35个。
浙江省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27处,国家自然保护区65处,是森林公园最多的省,有丝绸、茶叶、服装、南宋官窑等博物馆三、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四、旅游资源分区与评价浙江作为一个旅游资源大省,素有"鱼米之乡、丝茶之府、文物之邦、旅游胜地"之称。
从旅游资源数量和丰度看,浙江省仅次于四川省全国旅游资源总类别为69类,浙江有65类之多,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遗址遗迹均有。
其中,地文景观,水域风光所占的比例较大:山地丘陵占浙江总面积的70.4%,平原和盆地占总面积的23.2%。
浙江河湖纵多,降水量丰富。
生物景观资源总量大且珍稀奇特程度高:国家重点保护野生珍稀濒危植物51种,占全国珍稀濒危总数419种的12.2%。
普陀鹅耳枥属国家一级保护濒危种,目前全世界野生的普陀鹅耳枥仅普陀山上一株。
名人故居,遗址遗居较多:浙江人杰地灵,养育了众多英雄儿女,名人轶事较多,勾践,西施,苏小小,鲁迅,周恩来等;浙江物华天宝,著名的遗址遗迹有河姆渡遗址等。
传统民居等文化底蕴深厚:西塘,乌镇,南浔为江南六大古镇之三。
但总体来看,浙江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偏多于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和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在地理分布上不均衡。
人文景观(名人故居类,遗址古迹类)主要集中于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宁波等市,而自然景观主要集中于金华,丽水,衢州,温州等市。
后期开发时也注意到将具有相同特色的旅游资源用合理的方式串联起来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旅游区。
在旅游规划与开发时,依据省内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将全省旅游划分为“三带十区”。
“三带”即三大旅游经济带。
以城市为核心,以交通干线为轴线,以产业发展为纽带,形成各具特色、分工合作的三大旅游经济带:一、杭州湾历史文化旅游经济带以历史文化名城、吴越文化、古镇、古运河等为主要特色资源。
包括嘉兴市、湖州市、杭州市、绍兴市、宁波市。
二、浙东沿海海洋旅游经济带以海洋海岛风情、海天佛国、阳光沙滩等为主要特色资源。
包括舟山市、宁波市、台州市、温州市。
三、浙西南山水生态旅游经济带以自然山水、风景名胜、植被生态为主要特色资源。
包括金华市、衙州市、丽水市。
“十区“即十大旅游区。
包括杭州国际休闲旅游区、宁波河姆渡——东钱湖旅游区、温州雁荡山——楠溪江旅游区、浙北古镇运河古生态旅游区、绍兴古越文化旅游区、金华商贸文化旅游区、衢州南宗孔庙——石窟文化旅游区、舟山群岛旅游区、台州天台山——神仙居旅游区、丽水绿谷风情旅游区。
旅游目的地发展格局与“三带十区”的旅游发展空间布局相对应,按照不同的主题定位和发展方向,将全省划分为五大旅游目的地发展区块。
包括浙北都市与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区块、浙东海滨海岛旅游目的地区块、浙东南沿海旅游目的地区块、浙中商贸文化旅游目的地区块和浙西南山水生态旅游目的地区块。
(图中枚红色圆形表示杭州湾历史文化经济带,深蓝色圆形表示浙东沿海海洋旅游经济带,墨绿色圆形表示浙西南山水生态旅游经济带。
圈出的西湖、雁荡山填写了旅游资源单体表。
)各类资源相互配合较好,集群状况好,质量优良:雁荡山为世界地质公园,杭州西湖被认为是中国十大旅游风景区。
西湖十景之间的相互配合,千岛湖与周边景区的融合。
宁波市集山水、森林、峡谷、湖泊、寺院于一体的旅游资源突出。
五、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浙江省的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资源储量之间出现了一些错位。
横向比较,各地区景区开发数量不同。
浙江省旅游景点在省内各地区分布较为平衡,各个市都有相当数量的不同类型的景区景点,但从“四、旅游资源分区与评价”中不难看出浙江省旅游资源分布是不均匀的,两者之间存在矛盾。
这说明有许多优良旅游资源还没被合理开发与利用。
纵向比较,不同景区的开发程度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