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生物技术实践》第2讲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导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合集下载

近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生物技术实践第2讲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后提能演练新人教版选修1(2021年整

近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生物技术实践第2讲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后提能演练新人教版选修1(2021年整

2019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生物技术实践第2讲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后提能演练新人教版选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生物技术实践第2讲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后提能演练新人教版选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生物技术实践第2讲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后提能演练新人教版选修1的全部内容。

第2讲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1.某同学要分离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并统计每克土壤样品中活菌数目,培养基配方如下。

将各种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 000 mL,再经高温灭菌,制成固体培养基备用.KH2PO4Na2HPO4MgSO4·7H2O蛋白胨葡萄糖尿素琼脂1。

4 g2。

1 g0。

2 g 1.0 g10.0 g 1.0 g15.0 g菌?__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培养基用__________________法灭菌,培养皿用______法灭菌,待培养基冷却到______(填“20”“30"“40”或“50")℃左右时,在____________附近倒平板,等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可以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年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技术实践第2课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高效演练创新预测新人教版选修1(2021

近年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技术实践第2课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高效演练创新预测新人教版选修1(2021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技术实践第2课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高效演练创新预测新人教版选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技术实践第2课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高效演练创新预测新人教版选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技术实践第2课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高效演练创新预测新人教版选修1的全部内容。

第2课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高效演练·创新预测预测点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1。

为探究一种新型抗生素的抑菌效果,研究人员在培养基上打出直径为3 mm的孔,在孔中加入一定浓度的该新型抗生素,并在培养基上接种某细菌,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可以在孔的周围观察到一圈的清晰区,测量清晰区的直径(如图所示)。

改变孔中的抗生素浓度和接种的细菌种类重复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分析回答:(1)该实验中将细菌接种于培养基上的方法是________,常用的接种工具是________。

(2)培养基上的清晰区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要用该新型抗生素控制大肠杆菌感染,该新型抗生素的最适浓度为________ μg/mL.在控制白色葡萄球菌方面,该新型抗生素具有抑菌作用的最低浓度在________μg/mL左右。

(4)某人感染枯草芽孢杆菌而患病。

欲使用25 μg/mL该新型抗生素治疗.该做法合理吗?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解析】(1)该实验要使细菌均匀接种到培养基表面,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所用的接种工具是涂布器.(2)由于孔内加入了该新型抗生素,就会在孔周围形成无菌的抑菌圈。

高中生物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专题小结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doc

高中生物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专题小结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doc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尿素分解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与鉴定的比较
分离选择条件鉴定方
法现象
鉴定原理步骤差异
尿素分解菌尿素为
唯一氮

培养基中加入
酚红指示剂,
变红色
细菌等微生物生成脲酶,
使尿素中肽键断裂产生
NH3,使pH升高,加入酚
红变红色
土壤取样→制备培养
基→样品梯度稀释→
涂布平板→培养观察
纤维素分解菌纤维素
为唯一
碳源
在以CMC­Na
为碳源的培养
基上,应用刚
果红染色法,
出现透明圈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产
生纤维素酶,将纤维素分
解为纤维二糖或葡萄糖,
使纤维素—刚果红复合
物降解而出现透明圈
土壤取样→制备培养
基→选择培养→富集
培养→梯度稀释→涂
布培养→刚果红染色
法→挑取菌落→进一
步鉴定。

高中生物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导学案新人教选修

高中生物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导学案新人教选修

生物技术实践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的应用考纲要求(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2)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3)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4)利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一、基础知识:(一)培养基概念:按照微生物对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的营养基质——培养基。

成分:、、、无机盐有的有特殊要求:、特殊物质、氧气例如,培养乳酸杆菌加,培养霉菌PH 性,细菌性或微性,培养厌氧微生物要(二)无菌技术1、无菌技术是围绕什么展开的?包括哪些方面?避免污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空间、衣着、手,和。

(2) 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

(3) 实验操作在酒精灯附近进行。

(4) 已灭菌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

2、消毒和灭菌消毒:用较为的物理或化学方法物体表面或内部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灭菌:用强烈的理化因素物体内外所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旁栏思考】1、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有什么目的?2、请你判断以下材料或用具是否需要消毒或灭菌。

如果需要,请选择合适的方法。

(1)培养基与培养(2)玻棒、试管、烧瓶和吸管(3)实验操作者的双手(1)、(2)需要;(3)需要。

二、实验操作:用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进行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

(一)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1、计算2、称量3、溶化4、灭菌:培养基放入锥形瓶,塞上棉花塞,包上牛皮纸,锅中灭菌培养皿用箱灭菌。

5、倒平板:培养基冷却到℃左右,在酒精灯附近倒平板。

2d后观察平板,无杂菌污染才可用来接种.1、培养基灭菌后,需冷却到50 ℃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

你用什么办法来估计培养基的温度?用手触摸锥形瓶,刚刚时2、为什么需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防止瓶口的污染3、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使更好挥发,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

4.在倒平板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这个平板还能用来培养微生物吗?为什么?空气中的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最好不用(二)纯化大肠杆菌微生物的接种方法:平板划线法:用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划线,将聚集的菌种逐步分散,分离到个细胞繁殖的个菌落.稀释涂布平板法:【问题讨论】1、为什么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吗?为什么?第一步:每次划线前:结束时:2、在灼烧接种环之后,为什么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3、在作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为什么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使菌数随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得到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生物技术实践 第二讲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学案 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生物技术实践 第二讲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学案 新人教版

第二讲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考纲展示]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2.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3.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4.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77页 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1.培养基(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2)营养构成: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

(3)类型:根据物理性质可分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根据功能可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2.无菌技术(1)含义:指在培养微生物的操作中,所有防止杂菌污染的方法。

(2)关键: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3)方法⎩⎨⎧消毒⎩⎪⎨⎪⎧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灭菌{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气灭菌3.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 (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2)纯化大肠杆菌 ①关键的步骤是接种。

②纯化培养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法。

③纯化培养原理:在培养基上得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菌落,即可获得较纯的菌种。

二、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1.分离原理:土壤中细菌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由于它们能合成脲酶,这种物质在把尿素分解成无机物的过程中起催化作用。

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能促进分解尿素的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将目的菌分离。

2.统计菌落数目:统计样品中的活菌一般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3.实验流程:土壤取样→制备培养基→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细菌的计数。

三、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1.纤维素酶(1)组成: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它包括C 1酶、C X 酶和葡萄糖苷酶。

(2)作用2.菌种筛选(1)方法:刚果红染色法。

(2)原理纤维素分解菌 ↓⎭⎪⎬⎪⎫刚果红纤维素→红色复合物――→纤维素酶红色消失、出现透明圈。

即:使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根据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高中生物 专题二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生物 专题二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生物专题二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本节目标解读】【课程目标】了解培养基的基础知识,进行微生物培养和无菌技术的操作。

【课题重点】无菌技术的操作【课题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基础知识】一、培养基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的营养基质叫培养基。

可分为培养基和培养基。

2、分类方式:分类标准类型备注培养基的培养基、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有琼脂、明胶、硅胶等)即为培养基。

培养基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培养基之一微生物的种类细菌培养基、放线菌培养基、酵母菌培养基和霉菌培养培养基的特殊用途基础培养基、加富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使培养后会发生某种变化,从而区别不同类型的微生物。

如鉴别大肠杆菌的伊红美蓝培养基,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刚果红培养基。

3、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和,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以及的要求。

4、培养乳酸杆菌时需在培养基中添加、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PH调至、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培养厌氧微生物则需提供条件。

5、E、coli指。

〖思考1〗从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来看,培养基中为什么都含有这些营养成分?【补充】碳源:如CO2、糖类、脂肪酸等有机物,构成微生物的结构物质和分泌物,并提供能量。

氮源:如N2、氨盐、硝酸盐、牛肉膏、蛋白胨等,主要用来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含氮代谢物等。

含有C、H、O、N的化合物既可以作为碳源,又可以作为氮源,如氨基酸等。

二、无菌技术:1、关键防止的入侵。

围绕如何避免杂菌的污染展开。

2、无菌技术(1)对实验操作的、操作者的和进行。

(2)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和等器具进行。

(3)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附近进行。

(4)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相接触。

山东省高考生物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山东省高考生物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第2讲 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2015备考·最新考纲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2.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3.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4.利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考点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5年15考)(2013新课标全国Ⅱ卷、四川理综、江苏卷,2012北京卷、浙江、山东,2011天津)一、培养基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2.营养构成⎩⎪⎨⎪⎧(1)一般都含有水、无机盐、碳源、氮源(2)还需满足不同微生物对pH 、特殊营养物质以及O 2的要求3.培养基的种类及用途特别提醒 自养微生物与异养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不同:①自养微生物所需的碳源、氮源来自含碳、含氮的无机物,而异养微生物需要的碳源、氮源来自含碳、含氮的有机物,因此可根据培养基中营养物质判断微生物的代谢类型。

②含氮无机物不但能给自养微生物提供氮源,也能作为能源物质,提供能量,如NH 3既作为硝化细菌的氮源也作为能源。

二、无菌技术 1.消毒⎩⎪⎨⎪⎧特点: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常用方法: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 2.灭菌⎩⎪⎨⎪⎧特点: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常用方法: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3.消毒和灭菌比较三、微生物的纯化培养及菌种的保藏 1.原理在培养基上将细菌稀释或分散成单个细胞,使其长成单个的菌落,这个菌落就是一个纯化的细菌菌落。

2.制备固体培养基的流程计算―→溶化―3.纯化大肠杆菌的方法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1)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如下图示)(2)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导学案含教学反思案例说课稿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导学案含教学反思案例说课稿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导学案含教学反思案例说课稿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第5课时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目标导航1.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掌握无菌操作技术的有关内容。

2.了解消毒和灭菌常用的方法及二者的区别。

3.学会以大肠杆菌为材料进行微生物培养与分离纯化的方法。

一、培养基与无菌技术1.培养基(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________________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

(2)成分:一般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对__________________(即生长因子)、________以及氧气的需求。

病毒的是活鸡胚。

2.无菌技术(1)概念:防止一切外来杂菌的侵入,并保持灭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再被污染的方法,称为无菌技术。

注意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中,无菌技术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菌技术的具体内容①对实验操作的________、操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__________、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________。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________________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________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3)消毒和灭菌的概念①消毒:消毒是指使用________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________________(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②灭菌:灭菌是指使用__________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______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

③消毒与灭菌的区别:两者最大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深化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可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的抗逆性休眠体,称为芽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李仕才考纲要求全国卷五年考情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2017·卷ⅠT37,2016·卷ⅠT39,2016·卷ⅢT39,2015·卷ⅠT39,2014·卷ⅠT39,2014·卷ⅡT39,2013·卷ⅡT392.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2016·卷ⅠT39,2014·卷ⅡT393.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2017·卷ⅠT37,2016·卷ⅢT39,2014·卷ⅠT39,2013·卷ⅡT39(对应学生用书第236页)[识记—基础梳理]1.培养基(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2)营养构成: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此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氧气以及特殊营养物质的要求。

(3)①种类:按照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②下表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成分KH2PO4Na2HPO4MgSO4·7H2O 葡萄糖尿素琼脂H2O1.4 g2.1 g 0.2 g 10.0 g 1.0 g 15.0 g 1 000 mL该培养基中可以为微生物提供碳源的是葡萄糖,因为此培养基中加入了琼脂,故该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

2.无菌技术(1)关键: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2)不同对象的无菌操作方法(连线):[答案]①—b—Ⅰ②—b—Ⅱ③、④—a ⑤—a—Ⅲ、Ⅳ⑥—b3.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2)纯化大肠杆菌的方法①纯化培养原理:想方设法在培养基上得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菌落,即可获得较纯的菌种。

②纯化大肠杆菌的关键步骤:接种。

③接种方法:下图甲可表示用平板划线法接种获得的平板;下图乙可表示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获得的平板。

④纯化原理:上图甲菌体的分散是通过一系列的连续划线操作实现的;上图乙菌体的分散是通过一系列的梯度稀释和涂布平板操作实现的。

4.菌种的保藏方法(1)临时保藏法: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先接种到试管的固定斜面培养基上培养,然后放入4 ℃的冰箱中保藏。

(2)甘油管藏法: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先将菌液转入灭菌后的甘油中,混匀后放在-20 ℃冷冻箱中保存。

[教材边角知识] 选修1 P18“旁栏小资料”,微生物的接种方法只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吗?微生物接种的核心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不是,微生物的接种技术还包括斜面接种、穿刺接种等方法,其核心是防止杂菌的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

[运用—考向对练]考向1 考查无菌技术1.牛奶中富含蛋白质,长期饮用有助于增强体质,但牛奶同时也是多种疾病的传播载体。

国家标准是每毫升牛奶中细菌数小于30 000个。

以下是牛奶消毒及细菌检测实验。

分析回答:(1)图中步骤①称为________消毒法。

步骤②是________。

(2)培养基中的蛋白胨可以为微生物提供________。

进行步骤③操作时,应选用下列中的哪种工具?________。

为了避免杂菌污染,此步骤应在________附近进行。

(3)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作为对照的________________同时放入37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6小时。

取出后统计各平板的菌落数,结果如下表所示。

应该选择其中稀释倍数为____________的平板进行计数,经过消毒后的牛奶中,细菌数大约是____________/mL。

牛奶稀释倍数102103104平板1菌落数87 10 1平板2菌落数83 12 1[)。

(2)培养基中的蛋白胨可以为微生物提供碳源、氮源(和维生素),③是接种,因为需要计数,需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工具是涂布器;为了避免杂菌污染,此步骤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3)统计各平板的菌落数时,应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计数,经过消毒后的牛奶中,细菌数大约是(87+83+85)÷3×102=8 500个。

[答案](1)巴氏系列稀释(或梯度稀释) (2)碳源、氮源(和维生素) B 酒精灯火焰(3)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1028 500个[技法总结]选择无菌技术的原则1.考虑无菌技术的效果:灭菌的效果比消毒要好。

2.考虑操作对象的承受能力:活体生物材料、操作者的手等只能采用消毒,而不能灭菌。

[备选习题](2018·湖北省七市高三一调)我国规定1升自来水中大肠杆菌不得超过3个。

在培养基中加入伊红美蓝,可以使大肠杆菌的菌落呈深紫色,并带有金属光泽。

有关部门据此对自来水中的大肠杆菌进行检测。

具体步骤大致如下:(一)用火焰灼烧自来水龙头3分钟,然后打开水龙头放水5分钟,再用无菌的三角瓶接取1 000毫升水样,盖好瓶塞。

(二)将漏斗和抽滤瓶固定好,用镊子夹住滤膜边缘,将水样倒入漏斗中,边抽滤、边加水。

(三)用镊子将滤膜取出、放在无菌平板上进行培养,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所用的醋酸纤维素滤膜、漏斗、抽滤瓶、镊子等实验器材和培养基都需先用______________法进行灭菌。

如需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作本实验所用的无菌平板时,需要加入________、水、无机盐等大肠杆菌所必需的营养成分,以及加入________,便于统计菌落外;还需要将培养基的pH调整至________性。

鉴别是否有大肠杆菌菌落,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

(3)按上述步骤制作的3个样品平板上所有的菌落数分别为49、51、47。

能否据此得出每升水样中大肠杆菌数约为49的结论?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培养基常用的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常用的方法是将灭菌过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

(2)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需要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

统计微生物数目要用固定培养基,因此培养基需要加入琼脂。

大肠杆菌生长的最适合pH为中性或微碱性,伊红美蓝是专一鉴定大肠杆菌的指示剂,利用伊红美蓝培养基可以鉴定大肠杆菌。

(3)该培养基是鉴别培养基,在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只有部分是大肠杆菌形成的菌落,因此大肠杆菌数实际数值应该小于49。

[答案](1)高压蒸汽灭菌将灭菌过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2) 碳源和氮源琼脂中性或微碱伊红美蓝(3)不能培养基表面生长的菌落,只有部分是大肠杆菌的菌落考向2 微生物的纯化培养2.(2018·贵州省模拟)生活饮用水已经过沉淀、过滤、加氯消毒等处理,含微生物很少,但当水源不洁净或处理达不到要求时,仍然会含相当量的微生物甚至含有致病性微生物。

供水管道破损及二次供水等环节也可能导致生活饮用水的污染。

因此生活饮用水的微生物安全性日常检测是很重要的。

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85)中规定生活饮用水中细菌总数不得大于100个/mL,总大肠菌群不得大于3个/L。

(1)检验细菌的含量时,可以将水样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水样用涂布器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记录菌落数量,进而计算出样本中的菌株数。

这种微生物的计数方法获得的菌落数一般________(填“小于”“大于”或“等于”)活菌的实际数目。

(2)用该方法对微生物进行计数时是否需要设置对照组?____。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取0.1 mL已稀释102倍的水样分别涂布到三个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培养基记录到大肠杆菌的菌落数分别为155、158、170,则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为________。

(4)为了更进一步的研究,需要纯化大肠杆菌。

下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请分析接种的具体方法。

获得图A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

某同学在用A方法纯化土壤中的细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防止杂菌污染,有同学建议加入抗生素,你觉得可以吗?________。

[解析](1)用这种方法计数时,当两个或多个细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因此获得的菌落数一般小于活菌的实际数目。

(2)设置对照的目的是为了排除非测试因素(如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由给定的数据可计算出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为(155+158+170)÷3×102×10×103=1.61×108。

(4)读题图可知,获得图A效果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

某同学在用A方法纯化土壤中的细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菌液浓度过高。

因为抗生素不但杀灭杂菌,而且也可以杀灭大肠杆菌,因此在培养基上不可以加入抗生素。

[答案](1)小于(2)需要因为需要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污染(3)1.61×108(4)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菌液浓度过高(土壤溶液稀释不够) 不可以[规律总结]两种纯化细菌方法的比较项目优点缺点平板划线法可以观察菌落特征,对混合菌进行分离不能计数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计数,可以观察菌落特征吸收量较小,较麻烦,平板不干燥效果不好,容易蔓延[某研究小组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抗生素A对大肠杆菌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见下图1。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该培养基为大肠杆菌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碳源、水、无机盐、________四类,而配置该培养基时,通常加入________作为凝固剂。

(2)为了确保利用____________法接种大肠杆菌时,形成一层菌膜,则对菌种的稀释倍数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