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心肌梗死造模

合集下载

建立一种家兔心肌梗死模型的新方法

建立一种家兔心肌梗死模型的新方法

建立一种家兔心肌梗死模型的新方法戴淑芳;龙晓凤;纪丽丽;田辉;宫德正;徐静;孙艺平【摘要】[Objective] Discuss a new method of the myocardial infarction established in rabbits, the micro - method. [Methods] Rabbits were anaesthetized by 3% napental, 30 mg/kg. The heart was exposed by blunt dissecting the left intercostal muscles between the 3rd and 4th ribs.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of coronary artery was ligated, which would not only prevent the blood blow of coronary, but also make the similar condition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between rabbits and single coronary artery blocked in clinic. [Results] Twenty minutes later, the ST segment of rabbit ECG was raised, and R segment was droped. Two weeks later, the ventricular wall motion was weak and stiff from M - mode ultrasound. Ischemic myocardium was shrinked and ventricular wall was subsided and the color was lighter than surrounding normal myocardial tissue.[ Conclusion] By this establishment, th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odel is simple, light trauma and high success rate.%[目的]探讨建立一种家兔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新方法——微创法的可行性.[方法]用3%戊巴比妥钠30mg/kg麻醉家兔,采用钝性分离左侧第3~4肋间肌暴露心脏,不剪断肋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阻断冠状动脉血流,造成家兔心肌梗死与临床上单支冠脉阻塞形成的心肌梗死相似.[结果]家兔术后20 min,心电图肢体导联ST段明显弓背向上抬高,心电图R 波降低;术后2周M型超声观察室壁运动明显减弱且僵硬.大体观察缺血心肌萎缩变薄,室壁塌陷,颜色明显较周围正常心肌组织浅.[结论]该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构建方法简单,创伤轻,成功率高,结果可靠.【期刊名称】《大连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34)001【总页数】4页(P97-100)【关键词】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左前降支;家兔【作者】戴淑芳;龙晓凤;纪丽丽;田辉;宫德正;徐静;孙艺平【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机能室,辽宁大连 116044;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ICU,辽宁大连 116001;大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辽宁大连 116033;大连开发区医院ICU,辽宁大连 116600;大连医科大学机能室,辽宁大连 116044;大连医科大学机能室,辽宁大连 116044;大连医科大学机能室,辽宁大连 116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心血管疾病是当今发达国家发病和死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血运再通的实验研究

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血运再通的实验研究

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血运再通的实验研究【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血运再通与心交感神经损伤关系。

方法:完全闭塞12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5 min后血运再通4 h,以131碘间位碘代苄胍、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双核素放射自显影,并对照两种自显影与TTC组织染色间的联系。

结果:血运再通4 h,TTC组织染色面积缺损百分比小于无血运再通组,及自显影在同一区域摄取存在差异性,以急性无血运再通组,缺损面积(±)%比组织TTC染色及显影缺损大()。

结论:急性无血运再通心肌梗死,心交感神经末梢颗粒损害敏感早而广,血运再通早能阻止神经损伤,本实验以MIBG 显影,能够监测心肌梗死病变心交感神经活性改变。

【关键词】心肌梗死The Experiment Study of theRelationship of Blood Reperfusion and Sympathetic Nerve Impared Associated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lood reperfusion and sympathetic nervous injuring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Autoradiography with 131IZealand White rabbits of which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was complete occluded for 45 min followed by 4 h blood reperfus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farct areas identified by 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staining and compared to the two autoradiography results. Results Whether Infarct areas, myocardialshow defect larger than bloodreperfusion groups, especially fordefected area (±%) was larger than any other TTC staining and all of 99mConclus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uggests that sympathetic nerve injuring sensitive earlier and larger than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non blood reperfused AMI. Blood reperfusion could protect sympathetic nervous from injury especiallyin AMI group; of which supports MIBG scintigraphy as ato measure sympathetic innervations changed and to provide powerful tools to assess the prognosis altered sympathetic nerve function in early AMI.Key words Myocardial infarction; Ischemic reperfusion; Sympathetic nerve impaired; Dual isotopes imaging; Animalexperiment心肌梗死后,血浆内儿茶酚胺瞬间升高,梗死灶与非梗死灶内,去甲肾上腺有不同程度耗竭,交感神经活性与分布发生变化,心交感神经元突触信号传导受阻,导致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兔心肌梗死再灌注和血管损伤模型的建立与评价的开题报告

兔心肌梗死再灌注和血管损伤模型的建立与评价的开题报告

兔心肌梗死再灌注和血管损伤模型的建立与评价的开题报告本开题报告旨在确定建立兔心肌梗死再灌注和血管损伤模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及对模型的评价。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心脏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它是由于心肌缺血和缺氧引起的、导致心肌细胞坏死的疾病。

梗死后再灌注(reperfusion)是一种基本的治疗方法,它旨在恢复局部心肌的血流,避免心肌组织的继续坏死。

然而,有研究表明,再灌注可能导致解除堵塞后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心肌细胞再生损伤,从而导致的肝损害、肾损害等。

为了更好地治疗MI,并降低再灌注对心肌细胞的损伤,建立 MI 再灌注和血管损伤模型显得非常必要。

二、研究目的和方法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兔心肌梗死再灌注和血管损伤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以探索对该模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本研究采用以下方法:1. 给予兔心肌内注射异丙肾上旁腺素、右冠状动脉阻塞、再灌注等方法建立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

2. 通过模拟机械受损 (PMS) 模拟心脏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实现心脏血管损伤模拟。

3. 评估模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三、预期结果与贡献本研究预计可成功建立兔心肌梗死再灌注和血管损伤模型,为 MI 再灌注和血管损伤相关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通过对模型的评估,我们将得到以下结果:1. 此模型做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 评估模型的潜在限制和可能改进的方法。

3. 对临床 MI 再灌注和血管损伤治疗提供参考意见。

总之,建立兔心肌梗死再灌注和血管损伤模型的研究可为 MI 再灌注和血管损伤相关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心肌梗死实验动物模型论文

心肌梗死实验动物模型论文

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研究综述摘要:根据世界范围内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统计,心血管系统疾病占第一或第二位,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同样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安全。

通过建立心肌梗死的实验动物模型,可以更好的了解心肌梗死发病的机制和临床病理表现,提供更多的研究数据,同时也可以以更好的用于新药的研发。

本文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分析不同动物模型的优缺点,用途及动物模型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研究趋势心肌梗死是指由于冠状动脉供血阻断导致严重而持久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较大范围的坏死,可并发心率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对人类的健康有着严重危害。

通过建立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可以全部或者部分模拟人类心肌梗死的临床病理表现和发病机理,用于研究心肌梗死的发病机理,筛选具有活性的新药,从而找寻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

由于心血管系统时当前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所以目前,国内外已经建立了很多的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包括小鼠、大鼠、狗、兔等。

这些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有各自的优缺点,学者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选择相应的动物模型。

1.常见的心肌梗死动物模型1.1大鼠模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是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一种动物模型,也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构建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冠状动脉结扎法、药物注射法、微创法、冷冻法等。

参考文献[2],刘振,刘玲玲等人研究了结扎法和药物注射法构建的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区别,下面将会谈到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1.1.1冠状动脉结扎法冠状动脉结扎法是一种较为经典的方法。

主要步骤是将大鼠麻醉后,固定在鼠板,在大鼠的左侧胸骨做斜向切口,开胸,撕开心包,缝合左冠脉前支。

具体方法参照文献[ 2 ]。

冠状动脉结扎法的优点是它能最大限度的模仿临床,这种模型与临床上心肌梗死的病理表现更加相像,因此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研究心肌梗死的发病机理,这也是为什么更多的学者选择采用大鼠冠状动脉结扎模型研究心肌梗死的原因。

细胞移植研究用兔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探讨

细胞移植研究用兔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探讨

细胞移植研究用兔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探讨摘要】目的目的探索兔冠状动脉左室支结扎处理的适宜方法,建立适合细胞移植研究的稳定、可靠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动物模型。

方法应用在自主呼吸条件下,不用呼吸机支持,迅速开胸行冠状动脉左室支结扎。

结果心梗造模组胸前导联V2、V5,ST段有一定程度的抬高,心肌酶谱升高。

结论本文建立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结果可信。

【关键词】冠状动脉心肌梗死动物模型Establishment and assessment of a rabbit experimental model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slbllity of establishment of aeute myoeardialinfaretion(AMI)Model sindueed by occlusion of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eoronary artery,which provide a rellable model for the study of repair myocardial infarction by cellular transplantation in rabbit. Methods: In the spontaneous breathing condition, without ventilator support, rapid chestleft ventricular branch of coronary artery ligation. Results: Th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 model precordial leads V2, V5, ST segment elevation to a certain extent, myocardial enzymes increased. Conclusion This experiment provided an easy way to establich the MI mode,l which was reproducible and credible.【Key words】 Coronary artery Myocardial infarction Modelanimal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心血管病中最危重的急性事件,近年来的发病有明显的增高趋势。

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比较分析

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比较分析

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比较分析[摘要]: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心血管病中最危重的急性事件,近年来的发病有明显的增高趋势,是21世纪医学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1]。

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动物模型被广泛用,研究目的不同则所需的动物模型平台亦不同。

MI动物模型的建立对于研究人类MI的病理生理变化、心电生理改变以及评价各种治疗方法具有重大价值。

近年来,通过干细胞移植修复受损心肌成为研究热点,大量临床试验及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干细胞移植可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功能,而建立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则成为深入研究干细胞移植修复心肌损伤的重要基础。

结扎左前降支制作MI模型,是一个被广泛接受近于成熟的制模方法。

但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它的一些操作步骤、评价指标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改进。

因此,本文将回顾MI动物模型的进展情况,及主要探讨研究细胞移植研究用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选择。

[关键词] 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细胞移植;WWHLMI家兔;不稳定斑块1 目前已有报道的常用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建立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方法主要分两大类:(1)采用各种方法直接造成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其试验周期短,可以观察梗死后再灌注对心肌的损害。

(2)诱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狭窄与梗死,其试验周期长,死亡率较高。

通过开胸结扎不同部位冠状动脉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已沿用多年[2-5] 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在医学实验中已得到公认,最常用的心肌梗死动物模型。

国外多采用Jons法[6-7],即在自主呼吸下,开胸迅速挤出心脏,结扎冠状动脉。

这种方法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操作,技术要求高,难度大,难以掌握;而且由于心脏移位,容易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开胸后小动物呼吸无法得到保证,因而手术死亡率极高。

此后Fisbein[8]和Pfeffer[9]在Johns法的基础上略加改进,应用小动物呼吸机维持呼吸,明显提高了手术的成活率,但是又增加气管切开的的创伤,延长手术时间势必会增加感染机会。

一种简易兔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

一种简易兔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

一种简易兔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目的:探讨一种建立兔急性心肌梗死(MI)模型的简易方法。

方法:健康成年雌兔20只,在无气管插管和呼吸机的情况下,正中纵行剪开下段胸骨,同时保持肋骨和胸膜腔完整,在左心耳缘下5~10 mm内缝扎左室支(LVB),建立MI模型,结扎LVB 30 min后查心电图(ECG)。

4周后,行ECG、心脏彩超检查。

符合MI心脏彩超和ECG造模成功标准的兔,视为造模成功;并制作心肌病理切片,行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观察病理变化。

结果:结扎LVB后,兔ECG 出现心肌缺血改变;术后4周动物存活率85%,造模成功率70%,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缩短分数(LVFS)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切片显示心肌梗死。

结论:采用纵剪胸骨下段、结扎LVB的方法制作兔MI模型,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模型可靠、成功率高、重复性好、术后能长期存活的优点。

动物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模型是研究MI病理生理机制和探索新型治疗途径的基本环节。

虽然猪、狗等大型动物MI模型有很多优点,但是对操作技能要求高,死亡率高,且购买、饲养等成本高[1],难以开展大规模的实验,限制其在科研中的应用。

兔心冠状动脉的侧支循环少(与人相似),而且阻断后发生致命的心律失常及死亡率低[2-3]。

本研究根据兔胸腔的解剖特征,参照Fujita法[4],并加以改良,在无气管插管、人工通气供氧的情况下建立MI实验动物模型,观察其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心脏彩超的变化及心肌组织学特征,探索这种模型制作的可行性。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实验动物健康成年雌性日本大耳白兔20只,兔龄5个月左右,体质量2.0~2.5 kg,由天津市津南区春乐实验动物养殖场提供,动物合格证号为SCXK 示2009-0004,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06年颁布的《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标准。

急性心力衰竭家兔模型复制及治疗效果

急性心力衰竭家兔模型复制及治疗效果

急性心力衰竭家兔模型复制及治疗效果杨丽娟李冰陈立松刘艳波【摘要】〔摘要〕目的复制急性心力衰竭(AHF)家兔模型并进行实验性治疗。

方法通过耳缘静脉注射38℃液体石蜡并联合大剂量输注生理盐水复制家兔AHF模型,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及肺听诊等指标变化判断造模是否成功,然后进行强心、利尿、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性治疗。

不同组在预定时间处死,观察肺大体形态结构改变,称量肺重,并计算肺系数。

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心率加快、血压降低明显,肺听诊出现明显湿啰音,心电图Ⅱ导联ST段(如果心肌缺血ST段下降,如果心肌梗死ST段弓背抬高)异常明显。

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心率降低,肺湿啰音明显减轻,血压逐渐恢复正常,心电图Ⅱ导联ST段趋于正常;动物处死后肺重、肺系数明显降低(P<0.05)。

结论耳缘静脉注射液体石蜡合并大剂量输注生理盐水可成功复制心衰动物模型,为综合性实验及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年(卷),期】2014(000)022【总页数】3【关键词】〔关键词〕急性心力衰竭(AHF);前负荷;后负荷;综合性实验急性心力衰竭(AHF)时机体代偿机制常来不及动员,临床症状危重,病死率较高〔1〕。

本实验旨在复制AHF的动物模型。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药品与器材健康成年家兔30只,体重2.5~3.0 kg,雌雄不拘,北华大学动物中心提供。

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各10只。

BL-42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婴儿秤;兔手术台;哺乳动物手术器械一套;25%乌拉坦溶液;液体石蜡;0.9%生理盐水;听诊器;洋地黄溶液;1%呋塞米溶液;山莨菪碱等。

1.2 实验动物准备及预处理取家兔称重,耳缘静脉推注25%乌拉坦溶液(4 ml/kg)全麻,仰卧固定在兔台上。

颈部剪毛,手术,颈正中纵向切口5~7 cm,沿肌肉走行方向分别进行气管、左侧颈总动脉和右侧颈总静脉插管,颈总静脉插管长度大约在7~9 cm,然后分别与呼吸换能器、压力换能器及水检压计相连,同时连接家兔肢体导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兔心肌梗死造模
一、实验目的
建立家兔心肌梗死模型并观察心电图
掌握冠状动脉结扎以及静脉注射
二、实验材料
实验动物:家兔 1.9kg 雌性
实验仪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器,针形记录电板,体重秤,兔台,动物手术器材,线,注射器
实验药品:氨基甲酸乙酯,垂体后叶素
三、实验方法
1、实验系统连接及参数设置血压换能器固定于铁支柱上,高度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面。

压力换能器输出线接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输入通道。

仪器参数:RM6240系统:在“实验”菜单中选择“兔动脉血压调节”。

仪器参数:时间常数0.2s,滤波频率100HZ,扫描速度250ms/div。

2、家兔称重后,按1g/kg体重的剂量于耳缘静脉注射200g/L的氨基甲酸乙酯麻醉。

快速推注2/3麻醉剂后,观察家兔角膜发射,酌情推注所余药物。

动物麻醉后仰卧于手术台上,固定四肢,前肢交叉固定,用棉绳钩住兔门齿,将绳拉紧并缚于兔台铁柱上。

3、药物法:3.1按Ⅱ导联心电图分别将绿色、红色、黑色针形电极插入家兔右上
肢、左下肢、右下肢皮下。

开始记录家兔的心电图。

3.2记录一段正常心电图后,以2.5单位/kg的剂量给称重1.9Kg的
雌性家兔注射垂体后叶素4.75单位。

连续记录心电图.
4、结扎法:4.1胸部手术。

胸前区剪毛,于胸骨左缘第2~4肋间断肋,暴露纵
隔及心脏,保持两侧胸膜完整,避免发生气胸,纵行切开心包,提
起左心耳,距主动脉根部冠脉开口3mm以及5mm处双重结扎左冠
状前降支,随后关闭胸腔。

整个手术过程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
滴注。

4.2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后,观察心脏梗死区,记录心电图。

四、实验结果见课堂打印
1、注射垂体后叶素可成功建立家兔心肌梗死模型。

(附页)
2、结扎后,心肌变紫,搏动减弱,本组实验无法显示实验结果,因此失败,若模型建立成功可见到ST段抬高。

五、实验讨论
1、实验对象的选择。

本实验之所以选择家兔是因为有以下几点优点:①家兔体形适中,适应能力强,耐受创伤。

②家兔冠状动脉原有侧支循环比其他动物少,易于操作。

③家兔的组织结构具有特异性,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和急性心衰的可能性小。

④病理组织学分析表明,此种家兔心肌梗死病变为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变伴急性梗死病变,与人类心肌梗死相似。

导致心肌梗死病变部位的冠状动脉呈严重的粥样硬化,狭窄程度达90 %以上,且有些斑块为不稳定性斑块。

这些结果表明此种家兔可以作为人类心肌梗死的一种合适动物模型。

2、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建模的机制:本品含缩宫素和抗利尿激素。

抗利尿激素能收缩血管,使血压升高,又称加压素。

主要用于治疗尿崩症和肺出血。

缩宫素,又称催产素,主要用于引产。

血管加压素在收缩周围血管增加外周阻力即增加心脏后负荷的同时,收缩冠状动脉血管,使心肌供氧和氧需求比例失调,从而抑制心脏收缩功能。

因此可以用垂体后叶素诱导心肌梗死模型。

3、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动物可因冠状动脉痉挛而致心肌缺血,出现异常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在ST段与T波的异常及心律失常,在心电图上有明显的缺血表现。

如ST段抬高。

ST段提高是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最主要的心电图改变,即梗死部位相应导联ST段抬高,而对应导联ST段降低,此期ST段抬高非常显著。

4、冠状动脉结扎建模的机制:人体各个组织器官要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心脏不停的搏动以保证血供,而心脏作为一个血泵肌性动力器官,本身也需要足够的营养和能源。

供给心脏营养的血管系统,就是冠状动脉和静脉,也称冠状循环,冠状动脉是供给心脏血液的动脉,起始于主动脉根部,分左右两支行于心脏表面。

正常情况下,它对血液的阻力很小,小于总体冠状动脉阻力的5%,从心外膜动脉进入心壁的血管,一类呈丛状分散支配心室壁的外中层心肌,一类是垂直进入心室壁直达心内膜(即穿支)直径几乎不减,并在心内膜下与其他穿支在心肌纤维间形成丰富的毛细血管网,供给心脏血液。

由于冠状动脉在心肌内行走,显然会受制于心肌收缩挤压的影响,即心脏收缩时,血液不易通过,只有在其舒张支或侧支。

如果冠状动脉突然阻塞,不能很快建立侧支循环,常常导致心肌缺血性梗死。

5、冠状动脉结扎,不能很快建立侧支循环,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性梗死,成功建立冠状动脉结扎心肌梗死模型。

因此心电图ST段和Q波出现变化。

6、造模优劣:静脉内注射凝血物质造成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其机制与心肌心包钙超载、氧自由基损伤及血小板功能和代谢增强有一定关系。

该法操作简单,但是不足之处在于不能人为的控制心肌梗死的部位,使得一些要求准确定位的研究难以进行。

家兔左肺将心脏大部分覆盖,因此在开胸时最易伤及充气的肺组织。

肺动脉圆锥旁出针,深度为0.3mm~0.5mm,过浅缝线易于脱落、血管结扎不完全,过深易导致传导阻滞。

开胸状态下直接用缝合线结扎冠状动脉,造成该支配区域的永久性缺血。

此法动物创伤大,死亡率高,要求术者技术娴熟,动作快,难度大。

但是梗死部位确定,可以进行准确定位的研究。

六、实验结论
1、注射垂体后叶素可成功建立家兔心肌梗死模型。

2、结扎后,心肌变紫,搏动减弱,本组实验无法显示实验结果,因此失败,若模型建立成功可见到ST段抬高。

七、参考文献
1.赵宏光,单根法. 心肌梗塞动物模型的建立[A]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6,16(1)
2..靳激扬. 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AUG 2008,V ol.6,No.4 total No.21
3.赵洪云,管慧红!,钟雪云,陈运贤开胸冠状动脉结扎法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A]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5年12月第32卷第l2期
4《.机能学实验教程》陆源林国华杨午鸣主编科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