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陋室铭
陋室铭原文及注释

陋室铭唐朝·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作者简介】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其先中山靖王刘胜,晚年自号庐山人。
近人卞孝萱则提出刘禹锡是匈奴族后裔,出生于嘉兴的新说,据邓声斌先生考证其父刘绪遭遇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定居彭城。
刘禹锡为贞元九年(793)进士。
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
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
后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刘禹锡的最后一任是太子宾客,故后世题他的诗文集为《刘宾客集》。
白居易赞其“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故刘禹锡又誉为中唐“诗豪”之称,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
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
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
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
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
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翻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
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
这虽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说笑来往的都是学识渊博的人,浅薄之人不会来此。
可以弹素朴的古琴,阅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任何简陋的环境,君子居就不是君子?”【注释】1.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刘禹锡《陋室铭》作者简介文言文译文注释

刘禹锡《陋室铭》作者简介文言文译文注释刘禹锡《陋室铭》作者简介文言文译文注释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简介(772-842):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匈奴人的后裔。
唐代中晚期诗人、哲学家。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弟。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诗现存800余首。
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思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
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
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
刘禹锡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
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
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
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
后来在政治上不得意被贬为朗州司马。
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
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
名句很多,广为传诵。
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
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
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翻译和注释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翻译和注释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①,惟吾德馨②。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③,往来无白丁④。
可以调素琴⑤,阅金经⑥。
无丝竹之乱耳⑦,无案牍⑨之劳形。
南阳⑩诸葛庐,西蜀子云〔11〕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2〕注释:①斯、是:均为指示代词斯,这。
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②惟:同介词“以”,起强调作用。
德馨,意指品行高洁。
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
③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④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
这里借指没有什么学问之人。
⑤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⑥丝竹:弦乐、管乐,这里指的是奏乐的声音。
此处泛指乐器。
乱耳,使听力紊乱。
⑦案牍: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
⑨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0〕子云:汉代的扬雄(前53-18)的字。
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
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1〕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
全句意为“有何陋”.《论语o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孔子想搬到九夷之地去住。
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怎么好住?”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就不简陋了。
〔12〕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著名了。
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居住就灵异了。
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
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作者简介: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词人,洛阳人。
《陋室铭》注释翻译及背景

陋室铭——1.陋室:简陋的屋子。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3.在:在于。
4.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5.灵:神奇;灵异。
6.斯是陋室: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7.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惟:只;吾:我;8.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9.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上:10.长到;入:映入。
11.鸿儒: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12.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13.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4.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儒家经典。
金:珍贵的。
15.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16.之:语气助词,不译。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7.乱耳:扰乱双耳。
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18.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19.劳形:使身体劳累。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20.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子云:即扬雄,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21.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
《论语·子罕》:“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体现他谦虚的品格。
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
陋室铭一句原文及翻译

陋室铭一句原文及翻译陋室铭一句原文及翻译《陋室铭》是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陋室铭》一句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帮助到同学们。
《陋室铭》一句原文对应一句翻译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译文: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没有奏乐的音乐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8、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陋室铭》分层评析文章内容包括三层意思。
第一层(从开头至“惟吾德馨”)以类比的方式引出文章主旨。
文章开篇即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大气之语开篇,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功颂德埋下了伏笔。
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似有些突兀,但回头一看,却又浑然一体,因为上面的对比句恰好为这句的引论铺下了基础。
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
以类比的方式开头,引出陋室的寓意,以“德馨”统领全篇。
以下文字皆由此生发。
第二层(“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描写居室环境即日常生活。
作者从周围景色入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描写环境宁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
陋室铭译文及注释

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全文中画龙点睛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 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义相同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文中运用了类比手法的句子是: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文中有两处运用了虚、实结合的的写法:第一处实写:谈笑有鸿儒。 虚写:往来无白丁。 第二处实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虚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写作技法
作者:佚名
《陋室铭》的写作技法运用繁杂,在区区八十一字内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借代类比等手法,而且押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句式
从句式看,《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但《陋室铭》中"何陋之有"又是散句。所以句式上《陋室铭》是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同时,文章又重在五言,间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参差,文章一韵到底。
陋室铭鉴赏
作者:佚名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
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如果说本文的1~3句是一种铺垫,那么4~7句则进入了真正的对抗。作者以一般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同时,也对势利小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4篇)

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4篇)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4篇)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低,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有灵气。
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藓的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青葱的小草映入竹帘里。
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与我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都很简陋,但居住的人都很有名,所以就不感到简陋了)。
孔子说:“(既然君子住在里面),又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题目:选自《全唐文》卷608。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多用韵。
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1.在(zài):在于,动词。
2. 名(míng):出名,著名,这里指因...而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3.灵(líng):名词用作动词,有灵气。
4.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
斯:这。
是:表示判断。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5.惟吾德馨:好在我(室主人)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住屋的人自己。
德馨:德行馨香。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的痕迹蔓到台阶,苍翠碧绿;青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
7. 鸿儒(hóng rú):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大。
8. 白丁:百姓,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9.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奏(琴)。
《陋室铭》诗词解释赏析

《陋室铭》诗词解释赏析《陋室铭》诗词解释赏析引导语:古诗词之美,美在意境,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文章之妙,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
”解读中国古典诗词就要把握住意境的营造,独有的审美内涵,在阅读欣赏中丰富想象、开阔视野,提升文学素养、审美情趣。
下面,小编带大家走进古诗词美丽的境界,去欣赏古代著名诗人的高风亮节吧!陋室铭唐刘禹锡【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低,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有灵气。
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藓的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青葱的小草映入竹帘里。
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与我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都很简陋,但居住的人都很有名,所以就不感到简陋了)。
孔子说:“(既然君子住在里面),又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题目:选自《全唐文》卷608。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多用韵。
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1.在(zài):在于,动词。
2. 名(míng):出名,著名,这里指因...而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3.灵(líng):名词用作动词,有灵气。
4.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
斯:这。
是:表示判断。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5.惟吾德馨:好在我(室主人)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住屋的人自己。
德馨:德行馨香。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相应课时练习。
甚厚,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
世称“刘白”。白居易称之为“诗豪”。
有《刘梦得文集》传世。著名的诗作有
《竹枝词》《西塞山怀古》《秋词》《江
南春》《浪淘沙》等。
背景链接
《陋室铭》选自《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 唐顺宗时,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 朝权贵,失败后被降职为朗州司马,以后又任连州、和州刺 史。按当时的规定,他本应住衙门三间三厦的官邸。但是, 和州策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多般刁 难,半年之间,让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由原先的三间屋 缩小到一间半,一家老小无法安身,刘禹锡觉得这县官欺人 太甚,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一文。
18 陋室铭
刘禹锡
新课导入
古代名士文人特别喜爱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因此
这些客观事物就有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如松、竹、梅,如
高山、名川、清风、明月。一所简陋的房屋也可以寄托
作者的志向,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刘禹锡的传世佳 作《陋室铭》。
作者名片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
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和柳宗元交谊
2.反向立意,不落俗套。
文章一开始便运用反向立意的手法,只字不写“陋室” 如何“陋”,却从“陋”的反面“不陋”来立意,极力表现 “陋室”不“陋”。把本来没有必然联系的“陋室”和居室 主人的“德馨”联系在一起,以“惟吾德馨”说明“陋室” 不“陋”。从“斯是陋室”归结到“何陋之有”,对“陋室” 的“陋”字做了彻底否定。这种新奇别致的写法,是文章构 思的精妙之处。
文体知识 “铭”的文体特点
铭,可以分作两类。一类是沿着器物之铭发展下来
的述功纪行的文字,有时用于警戒勉励;一类是埋于地
下记述死者生平事迹的,也就是墓志铭。这两类内容不
同,形制有异,但语言的特色却是一样的:押韵、简约、
开阔、优美。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疏通 生字词,把不理解的字、 词、句标注出来。
名
有仙则名( 动词,出名 ) 不能名其一处也( 动词,说出 )
无丝竹之乱耳(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 )
独立性,不译
之
何陋之有(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
花之君子者也( 结构助词,的 )
◆词类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词做动词,出名,有名 )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词做动词,显出灵异 )
陋 室 铭
安贫乐道 具体描述 博学的有人 乐在其中 高洁傲岸 高雅的生活 总结全文
诸葛庐 子云亭
清幽的环境
何陋之有
文言小结
◆古今异义
今义:鸿雁 ) 今义:芳香 ) 今义:形状 )
谈笑有鸿儒( 古义:大
惟吾德馨( 古义:德行美好
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形体、躯体
◆一词多义
是
斯是陋室( 判断动词,是 当是时( 代词,这 ) )
用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 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的境界 上颂扬了“惟吾德馨”。引用孔子的话,隐含以“君子”自 居之意,说明有德的人居住,则陋室不陋,这是以“惟吾德 馨”否定“陋室”之“陋”,把“惟吾德馨”的颂扬推向极 致。本文借“陋室”抒发了作者的情怀,以“惟吾德馨”的 立意贯穿全篇,层层铺垫,主题十分突出。
于“德馨”。“仙”“龙”暗
喻品德高尚的人,既是形象的
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是全文的主旨句,“陋室”二字扣题,“德
馨”一词统领全篇。
3.结尾“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何陋之有”与本文开头的“惟 吾德馨”一句遥相呼应,是文章的点
睛之笔,以孔子的话证“陋室”,说
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紧
扣题目,以反问作结,铿锵有力,发
人深省,突出了中心。
4.作者在陋室里过得怎么样?
1
2
生活环境: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清幽雅静。 往来人员: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博学多才。
日常生活,可以调素琴......劳形。
3
高雅脱俗。
结构梳理
点明题旨
山水喻室
仙龙喻德
陋室不陋
◆字词学习
德馨( xīn )
案牍( dú )
苔痕( tái )
西蜀( shǔ )
鸿儒( rú )
课文解读
就。
陋室铭
这。
简陋的屋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 只是。 这里指德行美好。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
博学的人。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 儒,旧指读书人。 平民,指没有 功名的人。
惟吾德馨( 名词做形容词,德行美好 )
无丝竹之乱耳(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
◆文言句式
倒装句: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即“有何陋”)
深入探究
在《陋室铭》一文中,作者谈到了自己的交往之雅:“谈 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你对刘禹锡的这种交友方式有什么 看法呢?
艺术特色
1.托物言志,层层铺垫。 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表明“陋室”也 具有“名”与“灵”的性质,自然地引出文章的主旨——颂 扬“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幽雅动人 景色,往来的“鸿儒”与“陋室”主人纵情谈笑的情形, “陋室”主人“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形”的情状,鲜明地展示了“陋室”主人的精神生活风 貌,既足以见“惟吾德馨”,又足以明“陋室”不陋。
白丁。
调弄,这里 指弹(琴)。
使„„受到 扰乱。
使„„ 劳累。
形体、 躯体。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
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说。
宾语前置的 标志,无义。
1.文章开头写“山”“水”与“陋室”有什么关系?
这里运用起兴,以虚衬实。
用“山”“水”的成名或灵异
来引出“陋室”不陋的原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