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喉瘖
慢喉音的中医护理方案优化记录

慢喉音的中医护理方案优化记录慢喉音是一种常见的喉部疾病,主要表现为声音低沉、嘶哑、不清晰等症状。
中医认为,慢喉音是由于喉部气血不畅所致,可以通过中医护理方案来改善症状。
下面将介绍一种优化的中医护理方案,帮助患者缓解慢喉音的困扰。
一、中医诊断在进行中医护理之前,首先需要根据具体症状进行中医诊断。
慢喉音属于中医的喉痹范畴,主要表现为声音低沉、嘶哑、不清晰等。
中医认为,慢喉音多与气血不畅、肝郁脾虚等因素有关。
二、中医护理方案1. 调理肝气:肝气郁结是慢喉音的常见原因之一。
可以通过中药调理肝气,如柴胡、枳实、青皮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针灸、拔罐等手段来疏通经络,缓解肝气郁结,改善慢喉音的症状。
2. 补益脾胃:脾胃虚弱是慢喉音的另一个常见原因。
可以通过中药调理脾胃,如党参、白术、茯苓等。
此外,还可以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减轻脾胃负担,提高消化吸收能力。
3. 滋养喉部:慢喉音是由于喉部气血不足所致,因此需要滋养喉部。
可以通过中药滋养喉部,如麦冬、沙参、百合等。
此外,还可以进行喉部保健操、喉部按摩等,以增强喉部的血液循环,改善声音质量。
4. 调整饮食习惯:中医认为,饮食习惯与声音质量有一定的关系。
建议患者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粥等。
此外,还应保持饮食规律,避免过饱或过饥。
5. 调整生活作息:良好的生活作息对于改善慢喉音也十分重要。
建议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此外,还应避免过度使用嗓子,尽量减少长时间大声喧哗和过度用力说话的情况。
三、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护理的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以免影响声音的恢复和治疗效果。
2. 注意嗓子的保护,避免使用过度、用力过猛,减少对喉部的刺激。
3. 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声音质量的不良状况。
4. 定期复诊,及时了解治疗进展情况,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老年百病防治-五官科疾病-慢性喉炎

老年百病防治-五官科疾病-慢性喉炎慢性喉炎是一种常见的喉部疾病,临床以声音嘶哑,发声无力,喉部干燥,灼热疼痛为特征,中医称为“慢喉瘖”。
本病多见于成人,尤以中老年人为多,发病与职业、环境、邻近组织的炎症及全身性病变均有关系。
若老年人出现喉部不适,声音嘶哑,痰中带血,长期不愈者,应仔细检查喉咽部,以防喉癌的发生。
[发病原因]1.急性喉炎失治误治,迁延不愈,转化为慢性喉炎。
2.鼻、鼻窦、口腔、咽腔等邻近组织的慢性炎症波及喉部。
3.发音过度及发音不当,刺激声带,引起喉部慢性炎症。
4.烟酒过度,或嗜食辛辣,或有害气体吸入,刺激喉部。
5.肺、气管及支气管疾病可继发慢性喉炎。
心、肾疾病、糖尿病、风湿病等对本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肺、脾、肾虚损所致。
因声音出于肺而根于肾,肺为气之主,脾为气之源,肾为气之根,肾精充沛,肺脾气旺则声音清亮,反之肺脾肾虚损则声音嘶哑,发声无力。
[临床表现]临床以声音嘶哑为主要症状,初期为间歇性,日久演变为持续性,禁声后声嘶减轻,说话稍多又使症状加重,但完全失声者少见。
喉部常有不适感,如干燥、灼热、疼痛,病者有时感到喉部有痰液粘附,不适,但不易咳出。
喉部检查,可见下列不同类型的病变:1.慢性单纯性喉炎:喉粘膜弥漫充血,呈淡红色或暗红色,声带红肿,粘膜表面有粘稠分泌物附着。
2.肥厚性喉炎:喉粘膜多呈暗红色,声带呈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妨碍其接合。
室带由于炎症而增厚,遮盖部分声带,以致不容易窥视其全貌。
3.萎缩性喉炎:喉粘膜变薄、干燥,失去正常光泽。
粘膜上复有厚薄不等的痂块,呈黄绿或黑褐色。
病至后期,声带肌也呈萎缩性病变,声带松驰无力,发音时两侧不能完全闭合。
[预防措施]1.急性喉炎应该积极治疗,以免转化为慢性喉炎。
2.避免过度发音或发音不当,注意嗓音保健。
3.戒除烟酒,少食煎炒炙煿及辛辣食物,避免有害气体的刺激。
4.对于鼻、口腔、咽部邻近组织的炎症,应及时治疗,以免波及喉部。
中医疗法治百病——慢喉痹(慢性咽炎)

5.食疗调理:中医认为,合理调节饮食也可以起到治疗慢喉痹的作用。比如患者可以多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蔬菜水果等,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减轻症状。
三、注意事项
在治疗慢喉痹的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过度用嗓:长时间的大声喊叫、过度用嗓容易导致喉部疲劳和炎症加重,应尽量避免或减少此类行为。
2.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对于喉部黏膜的刺激性较大,容易加重慢喉痹的症状,因此患者应尽量戒烟限酒。
3.较少冷饮:冷饮会刺激咽部黏膜,容易导致炎症加重,患者应减少或避免饮用冷饮。
中医诊断慢喉痹首先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表现,如患病时间长短、咽痛程度、吞咽困难等。其次要进行望、闻、问、切等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苔情况、喉部黏膜充血情况、声音变化等,以及询问患者的症状变化和伴随症状,再结合脉诊等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出患者是否患有慢喉痹。
二、中医治疗慢喉痹
1.药物治疗:中医治疗慢喉痹的常用药物有清热解毒、润燥生津、消炎止痛等作用的中药。常用的中药包括百合、麦冬、蜂蜜、金银花等。这些药物可以缓解咽部黏膜的炎症反应,减轻咽部疼痛和不适感。
4.保持喉部湿润:可以多喝温开水,保持咽部的湿润,减轻干燥的感觉。
中医疗法治疗慢喉痹有着独特的优势,这是因为中医将人体视为整体,强调气血运行的平衡,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来治愈疾病。而传统的西医治疗常常只是采取对症治疗,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对于患有慢喉痹的患者来说,中医疗法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治疗方法。
总之,中医疗法治疗慢喉痹可以通过药物治疗、中药熏洗、推拿按摩、针灸治疗和食疗调理等方法来缓解患者的症状和改善疾病的根本原因。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遵循中医的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注意保护喉部,避免过度用嗓和刺激性的食物,以加速康复。通过中医疗法的综合治疗,患者有望摆脱慢喉痹的困扰,恢复健康。
失音的辨病与辨证

失音的辨病与辨证
㈠辨病
1.喉瘖:声音嘶哑或失音,并见有声带肿胀,闭合不全,新病者为急喉瘖,久病者为慢喉瘖,可有声带肥厚、小结、息肉。
2.子瘖:妊娠后期,出现声音沙哑,声音变粗,甚则失音,检查声带色红或微红微肿,无外感症。
3.产后瘖:产褥期妇女,声音嘶哑或失音,或兼有咽喉疼痛等外感症状。
4.声带瘫痪:声音嘶哑、失音,检查见声带外观多为正常,但声带不能活动。
5.咽喉癣:久病声音嘶哑、失音,多有痰中带血,声带处有溃疡,并多在肺部有结核病灶。
6.喉菌:久病声音嘶哑、失音,声带处有新生物突起,粗糙不平,或溃烂渗血,恶臭。
7.肝郁失音:突然失音,发音时呈“嘘嘘”耳语状,但咳嗽,哭笑时有声,声带外观及活动无明显异常。
㈡辨证
1.新病初起,声音变浊或嘶哑,声带色淡水肿状,可为风寒侵喉证,或暴寒客喉证;若声带潮红肿胀,多为风热犯喉证。
2.久病声嘶,声音沙哑,声带肿胀、肥厚、小结、息肉,色偏红者,可见于阴虚咽喉失濡证,或肺胃、肝胆郁热熏喉证;色泽偏淡者,多为肺脾肾亏,气虚咽喉失养证。
3.声嘶日久,逐渐加重,甚则失音,喉腔、声带等部位见有肿物溃烂,渗血恶臭者,常为火毒困喉证,或兼血瘀咽喉、声户。
4.外伤、手术伤损,或高歌呼叫所致声音嘶哑,多为气血瘀滞。
5.忧郁、愤怒之后突然失音者,多为肝气郁结,气机逆乱。
6.声音嘶哑,并见声粗音宏,形体壮实者,多为实证;并见声低音怯,形体虚弱者,多为虚证。
7.声音嘶哑,因六淫侵袭或脏腑热邪熏蒸喉窍所致,为金实不鸣;因脏腑精气亏虚,喉窍失养所致,为金破不鸣。
喉喑辨证施治表

補益肺脾,益氣開音
補中益氣湯加訶子、石蒼蒲等
氣滯血瘀痰凝
聲嘶較重,講話費力,喉內不適,有異物感,時常清嗓,胸悶,還可有肺腎陰虛或肺脾氣虛症狀
聲帶暗滯,有小結或息肉,常有痰黏附於其上
行氣活血,化痰開音
赤芍、丹皮、澤蘭、鬱金、川貝母、瓜蔞仁、浮海石為主
喉部紅腫,聲帶呈紅色,或有黃白點狀解毒),利喉開音
初期宜疏風清熱
後期宜清咽利膈湯
風寒外犯
卒然聲音不揚,甚則嘶啞,或兼有咽喉微痛,吞嚥不利,咽喉癢,咳嗽不爽,鼻塞、流清涕,發熱惡寒,頭痛,無汗,舌苔薄白,脈浮緊
喉部微紅腫,聲帶淡白或淡紅,閉閤不全
疏風散寒,宣肺開音
喉喑
(節錄整理自高等中醫研究參考叢書耳鼻喉科)
聲音不揚,甚至嘶啞失音。急喉喑發病較急,病程較短,相當於急性喉炎。慢喉喑指久病聲音不揚,又稱久瘖,與慢性喉炎類似。慢喉喑多見於成人,男性較女性為多,尤多見於教師、售貨員、演員等職業。
喉喑辨證施治表
證型
症狀
檢查
治則
方藥
急喉喑
風熱侵襲
病初起,喉內不適,乾癢而咳,音低而粗,聲出不利,或喉內有灼熱疼痛感,症狀逐漸加重,聲嘶,甚則語音難出,喉痛增劇,吞嚥困難,初期兼有表證,邪熱傳裡,可有裡證出現
六味湯加減
慢喉喑
肺腎陰虛
聲音低沉費力,講話不能持久,甚則嘶啞,每因勞累、多講話後症狀加重,乾咳少痰,顴紅唇赤,頭暈耳鳴,虛煩少寐,腰膝痠軟,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數
聲帶微紅,邊緣增厚,喉關喉底或紅或不紅
滋養肺腎,降火利喉開音
百合固金湯加減
肺脾氣虛
聲嘶日久,勞則加重,上午明顯,語音低微,講話費力,少氣懶言,倦怠乏力,納呆便溏,唇舌淡紅,舌質胖,苔白,脈虛弱
中医疗法治百病——慢喉喑(慢性喉炎?)

中医疗法治百病——慢喉喑(慢性喉炎)慢喉喑(慢性喉炎)慢喉喑是因脏腑虚弱,声门失养,或气血瘀滞,痰浊凝于声门所致,以长期声音嘶哑为特征的慢性喉病。
中医称之“喉喑”、“久瘖”。
《景岳全书》将之归为“金破不鸣”。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慢性喉炎,亦包括声带小结、声带息肉。
诊断依据1、以长期声音嘶哑,喉部干燥不适为主要症状。
伴有咳嗽、咳痰等症。
2、病程较长,声音嘶哑时轻时重。
3、从事教师、演员、营业员等用嗓较多职业者易患本病。
多因急喉喑反复发作而转化为慢性,亦有长期发声过度,缓慢起病者。
4、喉部检查:黏膜多有暗红色充血、肿胀或萎缩,声带肿胀、肥厚,声门闭合不密,或有室带肥厚、超越。
若为声带小结,其两侧声带边缘在前中1/3处有对称性隆起;若是声带息肉,其一侧或两侧声带上有赘生物,质软,表面光滑。
鉴别要点1、喉癌是喉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凡年龄超过40岁,有声嘶或喉部不适、异物感者,须用喉镜仔细检查,特别应注意会厌喉面、前联合、喉室及声门下区,观察声带运动是否受限或固定。
还要仔细触摸颈部有无肿大淋巴结,喉体是否增大,颈前软组织和甲状腺有无肿块。
对可疑病变,应在间接喉镜、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下进行活检。
喉部X线检查如侧位片、断层摄片、喉部CT及MRI检查等有助于了解癌肿的浸润范围。
2、喉结核主要症状为喉部疼痛和声嘶。
发声低弱,甚至失声。
喉痛剧烈,常妨碍进食。
喉镜检查见喉黏膜苍白水肿,有浅溃疡,上覆黏脓性分泌物,偶见结核瘤呈肿块状。
病变多发生于喉的后部。
胸部X线检查,多患有进行性肺结核。
必要时可作喉部活检。
辨证论治1、分证论治(1)肺肾阴虚【证候】声嘶日久,咽喉干燥,热微痛,口干,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
声带微红。
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润肺开音。
【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减。
生地黄15g,熟地黄15g,百合18g,麦冬15g,玄参30g,浙贝母15g,当归12g,赤芍15g,桔梗12g,蝉衣12g,甘草10g.(2)肺脾气虚【证候】语声低沉,气短懒言,咳嗽咳痰,色白略稀,体倦乏力,纳少便溏。
慢性喉炎中医临床路径

慢性喉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喉炎的患者。
一、慢喉瘖(慢性喉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喉瘖(TCD 编码:BRY052)。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喉炎(ICD-10 编码:J37.0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教材,田勇泉主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慢喉瘖(慢性喉炎)诊疗方案”。
慢喉瘖(慢性喉炎)临床常见证候:肺肾阴虚证肺脾气虚证痰凝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慢喉瘖(慢性喉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慢喉瘖(慢性喉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喉瘖(TCD 编码为:BRY052)和慢性喉炎(ICD10 编码为:J37.002),无治疗禁忌症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间接喉镜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纤维喉镜、电子喉镜、动态喉镜、声时测定、电声门图、电脑嗓音声学分析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内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肺肾阴虚证:益肺补肾,养阴开音。
(2)肺脾气虚证:补肺健脾,益气开音。
(3)痰凝血瘀证:活血化痰,利喉开音。
2.外治法:(1)中药雾化或蒸气吸入;(2)中药喉离子导入;(3)中药含服。
3.穴位按摩:可行颈部穴位按摩。
4.针灸疗法(1)体针(2)灸疗(艾条灸或隔姜灸)(3)耳穴贴压(4)穴位注射(5)穴位敷贴(6)穴位磁疗(7)激光穴位照射5.其他疗法:如丹田呼吸法结合嗓音训练等。
喉瘖的护理查房

感谢您的观看与聆听
汇报人:_
02
抗过敏药物:用于治疗过敏 性喉瘖
03
解热镇痛药:用于缓解喉部 疼痛和发热
04
激素类药物:用于减轻喉部 水肿和炎症
05
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病毒 感染引起的喉瘖
06
抗生素: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引起的喉瘖
手术治疗
01
02
03
04
其他治疗方法
01
生活习惯调整: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如戒烟、 避免过度用嗓等, 有助于喉瘖的恢 复
Simple & Creative
喉瘖的护理查房
汇报人:_
Contents
目录
01. 喉瘖的基本概念
04. 喉瘖的治疗
02. 喉瘖的病因
05. 喉瘖的护理
03. 喉瘖的诊断
06. 喉瘖的预防
Part One
喉瘖的基本概念
喉瘖的定义
01
喉瘖需要及时 治疗,以避免 病情恶化和影 响生活质量。
02
喉瘖可能影响 患者的日常生 活、工作和社 交活动。
过敏
治疗方法:抗过 敏药物、激素治 疗、免疫疗法等
过敏反应:鼻塞、 流涕、咳嗽、呼
吸困难等
过敏性喉炎:喉 部水肿、声音嘶 哑、呼吸困难等
过敏原:花粉、 尘螨、宠物皮屑
等
肿瘤
肿瘤可破坏喉部结构,导致喉瘖 肿瘤可引起喉部炎症,导致喉瘖 肿瘤可压迫喉部,导致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 喉瘖的病因之一是肿瘤,包括喉癌、甲状腺癌等
和安慰
营养支持:根 据患者病情, 提供适当的营 养支持,保证
营养均衡
保持口腔清洁: 监测生命体征:
使用漱口水、 定期测量体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喉瘖诊疗方案
慢性喉瘖是指以声音不扬,甚至嘶哑失音为主要特征的喉部疾病。
本病小儿及成人均可发生,成人往往与职业用声有一定关系。
发生于小儿症状多较严重,甚至可发展成急喉风。
西医学的慢性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喉肌弱症等疾病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施治。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1)主要症状:声音嘶哑。
(2)次要症状:咽喉干燥,或疼痛,或伴有咳嗽咳痰、清嗓、异物感等症。
(3)病程较长,声音嘶哑时轻时重。
(4)喉部检查:喉黏膜多有暗红色充血、肿胀或萎缩,声带肿胀、肥厚,声门闭合不全。
2西医诊断标准:
(1)声嘶:是慢性喉炎的主要症状。
发音时音调变粗、变低,禁声后声音嘶哑好转,多言后加重。
(2)喉部不适;患者感觉喉部不适,或如异物感、焮热感、或为干燥疼痛感。
发音时间较长时喉部不适感加重。
(3)咳嗽咳痰:咳嗽一般不严重,常作“吭、客”清嗓运动。
喉有黏痰、难咳,喉痒而阵咳。
(4)喉部检查
1慢性单纯性喉炎:喉黏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声带失去原有的珠白色,呈粉红色,声带边缘变顿,黏膜表面可见稠厚粘液,常在声带间形成粘液丝。
2.肥厚性喉炎:喉黏膜肥厚,以杓间区较明显,声带肥厚,闭合不良;室带肥厚,遮盖部分声带;杓会厌裂亦可增厚。
严重者喉镜检查常在声带游离缘前中份见有表面光滑、半透明、带蒂如水滴状新生物。
有时在一侧或双侧声带游离缘见呈基底较宽的梭形息肉样变,亦有遍及整个声带呈弥漫性肿胀的息肉样变。
需行手术治疗。
3.萎缩性喉炎:喉腔黏膜干燥、变薄而发亮。
杓间区、声门下常有黄绿色或黑褐色干痂,如痂皮咳清,可见黏膜表面有少许渗血;声带变薄,张力减弱。
(二)证候诊断
1.肺肾阴虚证:
声音嘶哑,咽喉干涩微痛,干咳,痰少而粘,常需清嗓,午后加重;喉黏膜微红肿,声带肥厚,或喉黏膜干燥、变薄,声门闭合不全;或见颧红唇赤,头晕耳鸣,虚烦少寐,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细数。
2.肺脾气虚证:
声音嘶哑,语音费力,不能持久,劳则加重;喉腔黏膜色淡、声带松弛无力,声门闭合不全;或见食少,便溏,倦怠乏力;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脉细弱。
3.痰凝血瘀证:
声音嘶哑,讲话费力,喉内异物感或有黏痰;喉黏膜暗红肥厚,或有声带小结、息肉;胸闷不舒;舌暗红或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
二、治疗方案
(一)术前治疗:
(1)内治法:辩证选择口服汤剂及中成药
1.肺肾阴虚证
治法:益肺补肾,养阴开音。
药方:百合固金汤加减。
百合、生地黄、熟地黄、麦冬、玄参、白芍、桔梗、浙贝母、乌梅、甘草。
可加木蝴蝶、蝉蜕利喉开音。
若虚火旺者,加黄柏、知母以降火坚阴。
中成药:养阴肺清丸或六味地黄丸等。
2.肺脾气虚证
治法:补肺健脾,益气开音。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人参、黄芪、白术、陈皮、山药、升麻、柴胡、千层纸、桔梗、甘草。
若声带肿胀,湿重痰多者,可加半夏、茯苓、扁豆去湿除痰,消肿开音;咳嗽者加五味子麦冬敛肺止咳。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等。
3.痰凝血瘀证
治法:活血化痰,利喉开音。
方药:会厌逐淤汤加减。
当归、红花、赤芍、桃仁、生地黄、枳壳、柴胡、桔梗、陈皮、浙贝母、玄参、僵蚕、甘草。
临床应用时可加蝉蜕、木蝴蝶以利喉开音。
若痰涎多,可加贝母、天竺黄、瓜蒌、竹茹以清化痰热。
(2)外治法
1.中药蒸汽或雾化吸入:可用乌梅、薄荷、麦冬、甘草等煮熟,蒸汽吸入,适用于肺肾阴虚证者;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适用于痰凝血瘀证者。
2.中药含服:利喉开音的中药丸或片剂含服。
(3)针灸治疗法
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下面一种或几种方法。
1.针灸治疗:可采用局部与远端取穴相结合的方法。
喉周取人迎、水突、廉泉、新廉泉(环甲膜正中点)、开音1号(颈前中线,甲状软骨切迹向人迎旁开1寸处)、开音2号(颈前中线,环状软骨上缘向水突旁开1寸处),每次取2~3穴。
远端取穴:病初起者,可取合谷、少商、商阳、尺泽,每次取1~2穴,用泻法;病久者,若肺脾气虚可取足三里,若肺肾阴虚可取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或补法。
每日1次,留针20分钟。
2.灸法:选人迎、水突、廉泉、天鼎、扶突、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艾条悬灸或隔姜灸。
3.耳穴贴压:取咽喉、声带、肺、大肠、神门、内分泌、皮质下、平喘等穴,脾虚者加取脾、胃,肾虚者加取肾,每次3~4穴,针剌20分钟;病初起,每日1次,久病隔日1次。
也可用王不留行籽或磁珠贴压,每次选3~4穴,每穴按压1分钟,每日按压3~4次,贴压3~5日。
4.穴位注射:取喉周穴如人迎、水突、廉泉、新廉泉、开音1号、开音2号等,每次选2~3穴作穴位注射,药物可选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每次注射0.5~1毫升药液,隔日1次。
5.穴位敷贴:选天突、人迎、尺泽、大椎、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4)嗓音训练
1.吹唇练习:双唇闭合后,用微弱而均匀的气流吹动闭合的双唇,使之弹动发出清晰的嘟噜声,也称为弹嘴皮练习。
2.哼鸣练习:牙关松开,双唇轻闭,喉肌放松,用微弱而均匀的气流发出单纯的哼声。
3.气泡音(也称水泡音)练习:头部端正,双眼平视,张嘴松开牙关,用少
量微弱均匀的气息平稳地松弛的声带吹出,发出连贯的气泡音。
(二)声带息肉术后,为了保持创缘清洁,防止息肉复发,减轻水肿,控制感染,加速声带黏膜恢复,术后仍需进一步治疗。
中医药以补肺益气、清热解毒为主,具有杀菌、消炎、抗过敏及免疫调节作用。
1.应用中药汤剂治疗
2.术后应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维生素及超声雾化等治疗。
3.术后亦可配合红外线超短波理疗。
(三)预防与护理
1.戒除烟酒,避免辛辣刺激饮食。
2.保证充足睡眠。
3.注意声带休息,避免用声过度。
三、疗效评价
量化评分标准:
主症及体征/0分/2分/4分/6分
声嘶/无/发音偏低/发音低沉,变粗,讲话费力/声音似耳语/讲话费力。
喉腔黏膜,声带充血及肿胀,声门闭合不全/无/喉黏膜,声带充血肿胀肥厚,声门欠佳/喉黏膜,声带充血暗红色,声带肿胀、肥厚明显,声门闭合不全/喉黏膜干燥、声带变薄、萎缩,发音时声门缝隙大。
次症/0分/1分/2分/3分
喉干/无/喉微干/喉干烧热/喉干欲饮
咳嗽清嗓/无/喉中痰粘有时咳嗽清嗓/喉中痰粘常咳嗽清嗓//喉中痰粘持续咳嗽清嗓
喉痛/无/喉痛轻微,偶有/喉痛轻微,经常有/喉痛轻微,持续有
喉异物感/无/喉部偶有异物感/喉部常有异物感/喉部持续异物感
(二)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治愈:发音正常,喉部检查正常,疗效指数》=90%
2.显效:声音嘶哑及喉部不适感明显减轻,喉部体征改善,疗效指数》=60%。
3.有效:声音嘶哑及喉部不适感减轻,喉部体征改善,疗效指数26%-66%。
4.无效:症状和喉部体征无明显变化,疗效指数《26%
(三)、评价方法
1.记分方法:根据以上中医证候量化表内容,由医生询问及检查患者的情况后填写门诊评分记录,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进行评分。
2.疗效评估方法: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分别5次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评分,根据总分值改变判断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
四、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和思路
中医药在治疗慢性喉瘖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副作用小并发症少,对于慢性病程无息肉形成患者及体质虚弱患者中药治疗效果显著,但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定困难,总结如下:
1.中药汤剂药味难闻,煎药过程繁琐,小儿患者服药困难,家属亦难以接受,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
2.服药疗程较长,患者症状改善缓慢,较多患者难以坚持。
3.进入夏季药物保存存在一定问题。
4.慢性患者病情进展出现急性水肿或声带息肉形成时,中医药治疗难以及时奏效,不能够及时缓解症状及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病痛,需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疾病进行系统治疗。
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治疗疾病中的作用,使其疗效优势得到认可,本专科提出如下解决措施和思路
1.开展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优势宣传,深入基层向患者发放宣传资料,使患者能够充分了解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优势与特点。
2.对于口服中药困难患者,可将其制成胶囊服用;煎药困难患者可由医院将中药熬制完成后袋装密封保存。
3.急诊重症患者可选择西药或手术治疗,术后与中药调理促进恢复,慢性病轻症无手术指征患者可选用中药治疗,并开展慢喉瘖患者的跟踪随访,详细记录患者服药疗程及病情转归,对部分患者应用中医药疗效进行评价。
认真总结中医药特点,结合前人中医药应用经验,制定完善的中医特色治疗方案,解除患者的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