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合集下载

耳鼻喉科常见疾病的中医养生方法

耳鼻喉科常见疾病的中医养生方法

耳鼻喉科常见疾病的中医养生方法导言:耳鼻喉科是专门研究耳鼻喉相关疾病的医学领域。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耳鼻喉问题。

中医养生方法,因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综合治疗的特点,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来预防和治疗耳鼻喉疾病。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耳鼻喉科疾病,并探讨中医养生方法对这些疾病的治疗作用。

第一部分:耳科疾病1. 耳聋耳聋是指听觉受损,听力下降的一种病症。

中医认为,耳聋主要与肾虚、脾胃失调等因素有关。

针对耳聋,中医重视补肾壮腰、养阴益气的方法。

常用的养生方法包括:食补中药材如山药、枸杞子、黑芝麻等,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和心情稳定,避免过度疲劳等。

2. 中耳炎中耳炎是指中耳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

中医认为,中耳炎与肺热、湿邪侵袭有关。

预防和治疗中耳炎的中医养生方法包括: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粗粮;避免冷饮和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潮湿环境。

第二部分:鼻科疾病1. 鼻窦炎鼻窦炎是指鼻腔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

中医认为,鼻窦炎多由气滞、湿邪郁闭引起。

中医养生方法主要包括:多喝温开水,保持饮食清淡;避免寒冷和潮湿环境;保持充足睡眠和良好的心情。

2.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是指受到特定过敏原刺激后,鼻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中医将过敏性鼻炎归结为肺气不宣、湿邪内蕴。

治疗和预防过敏性鼻炎的中医养生方法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清洁卫生,适当增强锻炼,提高抵抗力。

第三部分:喉科疾病1. 声带息肉声带息肉是喉部黏膜上的良性肿瘤。

中医认为,声带息肉主要与肺燥、肺火上炎等有关。

中医养生方法主要包括:保护喉部,避免过度用声;多喝水、多吃水果等润喉的食物;避免吸烟和喝酒等刺激性物质。

2. 咽炎咽炎是指咽部黏膜的炎症。

中医认为,咽炎多与肺热、肺燥有关。

中医养生方法包括:多喝温开水,保持室内空气湿度,避免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结语:通过本文介绍,我们了解了耳鼻喉科常见疾病的中医养生方法。

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 耳鸣

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  耳鸣

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耳鸣1 范围本《指南》提出耳鸣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以及调护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耳鸣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调护。

本指南适合中医/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耳鼻喉头颈外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耳鸣tinnitus。

耳鸣是指患者自觉耳中或头颅鸣响而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声源为突出症状的疾病。

原发性耳鸣idiopathic tinnitus。

伴或不伴感音神经性聋的特发性耳鸣。

3 诊断3.1 诊断要点3.1.1 临床症状患者自觉一侧或两侧耳内或头颅内外有鸣响的声音感觉,如蝉鸣声、吹风声等,这种声感可出现一种或数种,呈持续性或间歇性,患者常因听到这种鸣声而引起烦躁、焦虑、抑郁、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影响学习和工作。

3.1.2 局部检查外耳道及鼓膜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

3.1.3 其他检查3.1.3.1耳鸣严重性评价耳鸣的负性反馈(如焦虑和抑郁)的严重性的测试有助于对耳鸣患者的病情严重性的判断,测试结果有助于决定治疗的优先顺序。

常用的问卷有中华中医药学会推荐的耳鸣评价量表、耳鸣评残量表(THI)等。

推荐使用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耳鸣评价量表。

3.1.3.2听力学检查音叉试验、纯音听阈测听等听力学检查显示听力正常或伴有不同程度的感音神经性聋。

3.1.4.3 耳鸣心理声学测试有条件时进行耳鸣音调及响度匹配、耳鸣掩蔽曲线测试、耳鸣残余抑制试验等检查,有助疾病的诊断。

3.2 鉴别诊断3.2.1 幻听幻听与耳鸣均可在无声源时产生声音听觉。

区别在于耳鸣为单调、无意义的鸣响声音,而幻听为有意义的声音,如语言、唱歌或音乐。

3.2.2 体声体声有客观的声源,如血管的搏动声、肌肉的颤动声、呼吸气流声等;耳鸣无客观声源。

3.2.3 耵耳、外耳道异物耵耳及外耳道异物可出现耳鸣,取出耵聍或异物后耳鸣即消失。

3.2.4 耳胀、脓耳耳胀及脓耳可出现耳鸣,但检查可见鼓膜内陷、鼓室积液或鼓膜穿孔,听力检查为传导性聋;本病鼓膜一般无异常,听力检查正常或呈感音神经性聋。

临床常见病诊疗规范(九耳鼻喉疾病诊疗规范)

临床常见病诊疗规范(九耳鼻喉疾病诊疗规范)

临床常见病诊疗规范耳鼻喉疾病目录第一章鼻科疾病 (1)第一节鼻息肉 (1)第二节鼻中隔偏曲 (2)第三节鼻出血 (3)第四节慢性化脓性鼻窦炎 (4)第五节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6)第六节上颌窦癌 (8)第二章咽科疾病 (10)第一节慢性扁桃体炎 (10)第二节鼻咽癌 (11)第三节鼻咽血管纤维瘤 (12)第四节下咽癌 (13)第五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15)第三章喉科疾病 (17)第一节喉外伤 (17)第二节急性会厌炎 (19)第三节小儿急性喉炎 (20)第四节喉息肉 (21)第五节喉癌 (22)第六节喉阻塞 (24)第四章气管食管疾病 (26)第一节气管、支气管异物 (26)第二节食道异物 (27)第五章耳科疾病 (30)第一节分泌性中耳炎 (30)第二节慢性脓性中耳炎 (31)第三节 Bell面瘫 (34)第四节梅尼埃病 (35)第五节突发性耳聋 (36)第六节听神经瘤 (38)第一章鼻科疾病第一节鼻息肉【病史采集】1.24小时内完成病历书写;2. 病史采集内容应该包括鼻塞进行性加重、多涕、嗅觉减退、头痛,是否有过敏性适应证减退。

【检查】1.全身体格检查,血、尿、胸透、心电图、血型、肝功能检查;2.拍鼻窦X光片、CT片或MRI检查。

【诊断】1.有以上典型病史;2.鼻腔可见单发或多发光滑灰白色或淡红色、荔枝肉样新生物,触之柔软、可移动,不易出血;3.凡诊断不明确又怀疑鼻息肉应认真进行鉴别诊断,包括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可做病理检查,鼻咽纤维血管瘤、脑膜脑膨出等可作X光、DSA、CT、MRI或ECT检查。

【治疗原则】1.初发小息肉可用类固醇激素疗法、冷冻疗法、激光、微波等治疗;2.鼻腔及鼻窦息肉,在鼻窦镜下行鼻息肉摘除,鼻窦开放术或切除术; 3.处理并发症:如鼻出血、脑脊液鼻漏、急性中耳炎、鼻窦炎;4.对全身合并症处理:如糖尿病。

高血压等;5.病情复杂,处理困难,请相应专科或上级医生会诊。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诊疗指南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诊疗指南

武汉市第三医院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分册(2014版)主编:梁耕田副主编:张莹莹罗四维刘金炎王大斌编委:杨丽萍卢岭刘莉高险亭段冰玉吴龙军邓欣欣金辉汪斌如王珍目录第一篇鼻科学 (10)第一章鼻外伤 (10)第一节鼻部软组织外伤 (10)第二节鼻骨骨折 (10)第三节鼻窦骨折 (11)第二章鼻外部炎性疾病及皮肤病 (14)第一节鼻前庭炎 (14)第二节鼻疖肿 (14)第三节鼻前庭囊肿……………………………………………………………………….第三章鼻中隔疾病 (16)第一节鼻中隔偏曲 (17)第二节鼻中隔穿孔 (18)鼻中隔血肿第四章鼻黏膜炎性疾病 (19)第一节鼻黏膜炎性疾病 (19)第二节药物性鼻炎 (199)第五章鼻出血 (23)第六章鼻窦炎 (25)第三节筛窦炎 (31)第五节儿童鼻窦炎 (34)第七章鼻炎及鼻窦炎的并发症 (39)第一节鼻源性眼部并发症 (39)第二节鼻源性颅内并发症 (41)第八章变应性鼻炎 (43)第九章鼻部神经痛及嗅觉功能障碍 (45)第一节头痛及神经痛 (45)第二节嗅觉障碍 (49)第十章鼻及鼻窦良性肿瘤 (57)第一节鼻及鼻窦囊肿 (57)第二节上皮组织良性肿瘤内翻性乳头状瘤 (60)第三节脉管组织良性肿瘤纤维血管瘤 (61)第十一章鼻及鼻窦恶性肿瘤 (63)第一节外鼻部恶性肿瘤 (63)第二节鼻腔恶性肿瘤 (64)鼻腔异物第三节鼻部恶性肉芽肿 (68)第二篇咽科学 (70)第一章咽先天性畸形 (70)第一节腮囊发育异常 (70)第二节鳃裂瘘管 (71)第三节鳃裂囊肿 (73)第二章咽部创伤及咽部异物 (75)第一节咽部灼伤 (75)第二节咽部机械性损伤 (77)第三节咽部异物 (80)第三章非特异性咽炎 (82)第一节急性单纯性咽炎 (82)第二节慢性咽炎 (84)第四章咽淋巴环的疾病 (87)第一节急性扁桃体炎 (87)第二节慢性扁挑体炎 (89)第三节急性腺样体炎 (90)第四节腺样体肥大 (91)第五节扁桃体角化症咽角化症 (92)第五章咽部及颈深部脓肿 (93)第一节扁桃体周脓肿 (93)第二节咽后脓肿 (94)第三节咽旁脓肿 (97)第四节颈深部弥漫性蜂窝织炎 (98)第六章咽慢性特异性感染 (99)咽结核 (99)第七章咽部神经性及功能性疾病 (100)第一节咽感觉麻木或迟钝 (100)第二节咽感觉异常 (101)第三节舌咽神经痛 (102)第四节咽痉挛 (103)第八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105)低通气综合征 (105)第九章咽及喉咽部肿瘤......................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医关于鼻炎·的书籍

中医关于鼻炎·的书籍

中医关于鼻炎·的书籍
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部疾病,中医认为鼻炎的发生与体质虚弱、肺脾功能失调有关。

以下是几本关于中医治疗鼻炎的书籍介绍:
1.《中医耳鼻咽喉科临床手册》
书中详细介绍了鼻炎的中医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强调了中医治疗鼻炎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原则。

2.《实用中医耳鼻咽喉口齿科学》:
书中介绍了中医耳鼻咽喉口齿科学的理论和实践。

书中不仅包括鼻炎的诊断和治疗,还涉及其他耳鼻咽喉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3.《中医耳鼻咽喉科临床诊疗指南》
书中对鼻炎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供了多个中医治疗鼻炎的方案和方剂。

4.《鼻炎中医特色治疗》
书中介绍了鼻炎的中医特色治疗。

书中不仅包括鼻炎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还提供了多个临床案例和经验分享。

5.《中医五官科学》
书中介绍了五官疾病的中医理论和实践。

书中对鼻炎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进行了全面介绍,并提供了多个中医治疗鼻炎的方剂和针灸方法。

2022年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2022年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建设与治理指南(试行)一、总则第—条为指导和强化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标准化建设和科学治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建设与治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耳鼻咽喉科治理者强化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治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治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治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应主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耳鼻咽喉科疾病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继承、创新和开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治理部门应强化对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强化对耳鼻咽喉科的标准化建设和治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证诊治质量和诊治平安。

二、根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园地、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保证耳鼻咽喉科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七条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应开设门诊,有条件的可以开设门诊手术室、病房,有急症处理能力的可以开设急诊。

第八条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诊室、检查室、医治室,各地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利,爱护患者隐私。

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治理要求。

第九条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应依据诊治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根本诊疗设备的同时,应配备有助于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的设备。

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应配备针刺手法医治仪、艾灸医治仪、经络导平医治仪、咽喉针刀医治设备、电磁波医治仪、激光医治仪、低温等离子射频医治仪、鼓膜X仪、耳鼻咽喉内窥镜光学检查系统、医用多功能吸注套扎器、听力及平衡检查系统等。

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可配备耳鼻喉科综合医治台、多导睡眠呼吸检测仪、嗓音声学诊疗设备、五官科多功能显微镜等。

五官科常见病种诊疗指南

五官科常见病种诊疗指南

五官科前五位病种诊疗指南一、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慨念】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儿童,冬春季多见,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

【病史采集】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细菌经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感染。

2)、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病、麻疹、百日咳等,可通过咽鼓管途径并发本病,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亦可为上述传染病的局部表现、此型病变常累及骨质,破坏听骨,酿成严重的坏死性病变。

3)、不当的捏鼻鼓气或擤鼻,在污水中游泳或跳水,不适当的咽鼓管吹张或鼻腔治疗等,细菌循咽鼓管侵入中耳。

4)、小儿咽鼓管管腔短、内径宽、鼓室口位置低,咽部细菌或分泌物易经此途径侵入鼓室。

例如,平卧哺乳时,乳汁可经咽鼓管流入中耳。

2、外耳道鼓膜途径:不符合无菌操作的鼓膜穿刺、鼓室置管,鼓膜外伤,致病菌由外耳道直接进入中耳。

3、血行感染,极少见。

【体格检查】1、全身情况。

2、局部检查。

(1)耳镜检查:起病早期,鼓膜松弛部充血,锤骨柄及紧张部周边可见放射状扩张的血管。

继之鼓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向外膨出,正常标志难以辨识,局部可见小黄点,如炎症不能及时得到控制,即发展为鼓膜穿孔、穿孔一般开始甚小,不易看清,彻底清洁外耳道后,方见穿孔处有搏动亮点,实为脓液从该处涌出,坏死型者鼓膜迅速融溃,形成大穿孔。

(2)耳部触诊:乳突部可有轻微压痛,鼓窦区较明显。

(3)听力检查:多为传导性聋,少数病人可因耳蜗受累而出现混合性聋或感音神经性聋。

(4)血象:白细胞总数增多,多形核白细胞增加,鼓膜穿孔后血象渐趋正常。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脓培养+药敏试验。

2、耳内镜检查、听力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诊断】根据耳内镜检查、听力检查、血常规检查,一般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1、急性外耳道炎、疖肿。

2、急性鼓膜炎。

【治疗原则】1、全身治疗:及早应用总量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务求彻底治愈。

全身症状重者给以补液等支持疗法2、局部治疗(1)鼓膜穿孔前:可用2%酚甘油滴耳,消炎止痛。

耳鼻喉临床指南(3)

耳鼻喉临床指南(3)

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第一节上颌窦炎一、急性上颌窦炎急性上颔窦炎是上颌窦黏膜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继发于急性鼻炎。

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可有畏寒,发热,食欲减退,周身不适,精神萎靡等症状。

儿童病例症状较成入重,可出现咳嗽、呕吐、腹泻等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

2,局部症状(1)鼻塞:因鼻腔黏膜充血、肿胀,导致单侧或双侧间歇性或持续性鼻塞,常有闭塞性鼻音。

(2)流涕:流黏性或脓性涕,多蓄于中鼻道,量多不易擤尽,一些患者会出现涕中带血。

(3)嗅觉障碍:可因鼻塞或分泌物阻塞嗅裂出现暂时性嗅觉减退或丧失。

(4)局部疼痛和头痛:部位多为眶上额部,可伴患侧颌面部或上列磨牙痛。

头痛和局部疼痛的一般规律是:晨起不痛,上午轻,午后重:站立或久坐时加重,侧卧患侧居上时减轻。

诊断要点1.病史:包括发病情况、诱因、鼻塞和脓涕及头痛特点。

2.局部:检查前鼻镜或鼻内镜检査提示鼻黏膜充血,鼻甲肿胀,中鼻道黄脓涕;上颌窦前壁压痛。

3.影像学检査:鼻窦X线摄片显示上颌窦密度增髙;CT扫描显示上颌窦软组织影,或上颌窦内有液平面4其他检查上颌窦穿刺冲洗有脓。

治疗方案及原则:原则非手术方法为主,消除病因,促进鼻窦通气引流,控制感染及防止并发症治疗方案全身治疗:①一般疗法:注意休息及髙营养饮食等;②抗感染治疗选择有效抗生素;③促黏液排出和纤毛功能恢复用药。

2)局部治疗:①鼻部用药:包括减充血剂和局部喷鼻激素。

前者连续使用不宜超过7天。

②上颌窦穿刺冲洗,并可在穿刺时注入抗生素或激素。

③物理疗法:包括超声雾化、蒸气吸入及电热疗法等。

④鼻腔清洗:使用生理盐水或含抗生素的生理盐水清洗鼻腔。

(3)手术治疗:急性期通常不手术,如果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疑有并发症发生,可在使用抗生素的前提下,开放彝窦引流(4)中医中药治疗。

二、慢性上颌窦炎慢性上颌窦炎是上颌窦黏膜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常继发于急性鼻窦炎。

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常见的有头昏、易倦、精神抑郁、萎靡不振、食欲缺乏、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等症状,少数病例可有持续低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
3
二 肝胆湿热证
主症:耳内胀闷堵塞感,耳内微痛,耳鸣, 自听增强,听力下降;烦躁易怒,口 苦口干,胸胁苦闷;舌红苔黄腻,脉 弦数。
医学
4

脾虚湿困证
主症:耳内胀闷堵塞感,日久不愈,听力渐 降,耳 鸣;可伴有胸闷纳呆,腹胀便溏,肢 倦乏 力,面色不华;舌质淡红,或舌体胖, 边有 齿印,脉细滑或细缓。
《耳鼻喉科常见病中医分型》
耳胀耳闭
指耳内胀闷堵塞感,伴有听力下降。病 初起, 以耳内胀闷为主,或兼有疼痛;病久者, 耳内 如物阻隔,听力逐渐下降为主要临床表 现之耳 科疾病。
医学 2
一 风邪外袭证
辨证
主症:耳内作胀、不适或微痛,耳鸣,自听 增强, 听力下降;可伴有鼻塞、流涕、头痛、 发热 恶寒等症;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
医学 5
四 气滞血瘀证
主症:耳内胀闷阻塞感,日久不愈,甚则如 物阻 隔,听力明显下降,逐渐加重,耳鸣; 舌质 淡暗,或边有瘀点,脉细涩。
医学
6
肺系病变: 风邪外袭 脾胃病变: 脾虚湿困 肝胆病变: 肝胆湿热 其 他: 气血瘀滞
医学 7
暴聋
指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以内突然发 生的、明显的听力下降,可伴耳鸣、耳堵 塞感、眩晕、恶心、呕吐,但无眩晕反复 发作史,多为单耳发病,少数亦可双耳发 病 为主要临床表现之耳科疾病。
不振,大便溏薄,心悸失眠;
医学 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13
肺系病变: 风邪外犯 脾胃病变: 痰火郁结 肝胆病变: 肝火上扰 其 他: 气血亏虚 医学 气滞血瘀
14
鼻渊
指鼻塞、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
临 床表现之鼻科疾病。
一 肺经风热
主症:鼻涕混浊,量多,鼻塞,嗅觉减退,头 昏 头痛,恶风发热,汗出咳嗽,痰多。舌 苔 薄白,脉浮数
医学
30
四 心肾两虚,阳气不足
• 眠时有鼾声,鼾声不响,时断时续,夜寐 不实,时时憋醒,嗜睡,睡不解乏,面色 黧黑,畏寒肢冷,神疲懒言,夜尿频多, 健忘,胸闷,腰膝酸软。舌质淡胖,舌苔 白滑,脉沉。
医学
31
• 主要病机为痰湿内阻,或痰热内壅,
气滞血瘀,肺脾肾虚,心阳不足等, 尤以脾失健运肺气不利为关键
二 胆腑郁热
主症:鼻塞,涕脓稠量多,色黄或黄绿,臭秽,
嗅觉减退,头痛较剧,口苦咽干,目眩, 心烦易怒,耳呜耳聋,舌红苔黄或腻,脉弦数
三 脾胃湿热
鼻渊
主症:鼻塞持续,涕黄脓稠量多,嗅觉减退, 头 昏头痛,头闷胀,倦怠乏力,脘痞腹胀, 食少纳呆,小便黄赤,舌红苔黄或腻, 脉 滑数有力

肺气虚寒
鼻 渊
医学
28
二 脾气不足,痰湿内阻
• 眠时有鼾声,鼾声响亮,时断时续,形体 肥胖,晨起口干不明显,胸闷,咳痰白稀, 神疲嗜睡,睡不解乏,健忘,脘痞。舌质 淡红,边有齿痕,舌苔白或白腻或白滑, 脉弦滑或濡缓。
医学
29
三 肺脾肾虚,痰瘀互结
• 眠时有鼾声,鼾声响亮,时断时续,夜寐 不实,时时鼾醒,口干但不欲饮,晨起头 痛,胸闷,面色晦暗,健忘,气短,神倦 乏力,腰膝酸软。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 点,舌苔薄润,脉细涩。

气滞血瘀痰凝
医学
25
• 肺脾肾病变: 肺肾阴虚 肺脾气虚 • 其他: 气滞血瘀痰凝
医学
26
鼾眠
指夜间睡眠时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即平 均每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次数 )>5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医学
27
一 肺脾气虚,痰热内壅
辨证
• 眠时有鼾声,鼾声响亮,时断时续,气粗, 夜寐不实,晨起口干,咳痰黄而黏,便秘, 易汗,乏力。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脉 弦滑数。
医学
32
谢 谢

医学
8
一 风邪外犯证
辨证
主症:突发听力下降,伴鼻塞、流涕,或有 头痛,耳胀闷;或有恶寒、发热、身 疼; 舌质淡红或红,苔薄白,脉浮。
医学 9
二 气பைடு நூலகம்血瘀证
主症:突发听力下降,常伴耳胀闷堵塞感或 耳痛, 耳鸣不止,或伴眩晕; 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脉涩。
医学 10
三 肝火上扰证
主症:突发听力下降,常出现于情绪波动后, 或伴
肺系病变: 外邪侵袭 脾胃病变: 脾胃湿热 肝胆病变: 胆腑郁热 其 他: 气血瘀滞
肺(卫)气虚寒 脾胃虚弱
慢喉喑
指声音不扬,甚至嘶哑失音为主要症 状的慢性咽喉疾病。
医学
22
一 肺肾阴虚
辨证
证候:声嘶曰久,咽喉干燥,焮热微痛,喉痒, 干咳,痰少而粘。声带暗红,或边缘增厚。 咽喉肌膜干燥暗红,或有少许粘痰附着。 全身可见颧红,唇赤,头晕耳鸣,虚烦少 寐,腰膝酸软,手足心热, 舌红少苔,脉细数。
医学
23

肺脾气虚
证候:声音嘶哑, 日久不愈,服凉药或遇劳益 甚,上午症状明显,语音低沉,讲话费力。 咽喉粘膜色淡,声带肿而不红;或松弛无 力,闭合不良。全身症见面色淡白或萎 黄.倦怠乏力.易感冒, 口淡不渴,痰多 粘白.纳减腹胀,便溏, 舌质淡嫩.苔白.脉虚缓。
医学
24
证候:声嘶日久,缠绵难愈,喉内有痰,有梗 阻感。或喉部微痛,痛处不移,按之亦痛。 声带肥厚色暗红,或有小结;息肉,发音时 闭合不全。常有长期过度用声的病史。全身 可见胸胁脘腹胀闷不舒,时轻时重,或咽喉 干燥.欲饮而不多, 舌质暗淡或有瘀点,脉弦滑。
耳鸣;或有头痛、眩晕,面红目赤, 口苦咽 干,烦躁不安或胁痛,大便秘结,小 便黄;
医学 11
四 痰火郁结证
主症:突发听力下降,或伴耳鸣,自觉耳内 阻塞 感;头昏沉重,胸脘满闷,咳嗽痰多,

苦,大便秘结,小便色黄;
医学 12
五 气血亏虚证
主症:突发听力下降,常在劳累后发生,或 伴耳鸣、 眩晕;倦怠乏力,声低气怯,面色无华, 食欲
主症: 鼻塞反复发作,涕粘白,头昏头痛,嗅觉
减退, 稍遇风寒,诸症即加重,气短乏 力,少气懒言, 语声低微,面色苍白,咳嗽痰 多,喷嚏时作,自 汗畏风,舌淡苔薄,脉细弱无力

脾气虚弱
鼻渊
主证 鼻塞时轻重,涕粘白,混浊,量多,
劳累后加重,嗅觉减退,头昏头痛,
食少便溏,纳呆,脘腹胀満,面色萎
黄,倦怠乏力,舌胖或边尖有齿痕, 舌淡苔薄,脉细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