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干细胞五大特点:(五)不成瘤

合集下载

探究干细胞五大特点:(四)趋炎性

探究干细胞五大特点:(四)趋炎性

探究干细胞五大特点:(四)趋炎性干细胞是生命的起源细胞,凭借其自身特点和独特功能,已经在美容抗衰、疾病治疗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而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的临床应用中,干细胞以出色的成绩,又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它,更激起了大家对干细胞更多优势特点的好奇。

本系列撰文《干细胞的五大特点》,将带您继续深入探究干细胞临床应用价值的背后机理,从分子层面,探究干细胞自身特点:自我复制、低免疫原性、高活性、趋炎性、不成瘤等。

干细胞凭借自身独特优势,在实际临床实践中发挥了巨大应用价值,并且拥有更为广阔的商业价值。

生活中的炎症无处不在,不同炎症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是红肿,有的是发热,有的是疼痛,甚至,严重的会危及生命,比如新冠肺炎。

炎症是最常见,也是最基础的生化反应,大致可以分为急性(acute inflammation)和慢性炎症(chronic inflammation)。

急性炎症很常见,当我们的皮肤被刺破、划破时,不一会儿伤口就会“红肿热痛”,这是炎症的外在表现。

那些在身体表面保护我们的组织,如皮肤、黏膜等,当被破坏之后,就会释放趋化因子,告诉免疫系统快来战斗。

急性炎症高效解决问题,战斗结束就走人,不产生长期后果。

所以,可以认为急性炎症是好炎症。

而与之相反的慢性炎症,不能正确引导免疫系统分辨“自己”和“异己”,持续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长期摧残身体细胞。

喜欢窝里斗,还赖着不走,所以,可以认为慢性炎症是坏炎症。

△ 持续存在的慢性炎症,可能成为很多身体疾病的根源这类坏炎症,便是干细胞大展身手的对象。

在治疗克罗恩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以及器官纤维化(肝纤维化)等炎症性疾病的临床研究和应用中,间充质干细胞均被报道可以抑制炎症,缓解疾病进展,展现良好的用药前景。

这便是干细胞4大功能中的免疫调节,也是干细胞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功能。

免疫调节,调节的是免疫反应,也就是炎症。

这时候,就要夸一夸干细胞的又一大特点,趋炎性。

干细胞的趋炎性特点,和免疫细胞的趋炎性是类似的,只不过一个帮助慢性炎症,一个帮助急性炎症。

干细胞基础知识

干细胞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篇1.什么是人体干细胞?人体干细胞是指那些来源与人体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胎儿组织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它们可以不断地自我更新,并在特定条件下转变分化成为一种或多种构成人体组织或器官的细胞。

2.目前临床使用的干细胞来自何处?目前用于临床干细胞来源主要有三种:自体外周血、自体骨髓、胎盘及其附属物。

3.干细胞有哪些生物学特性?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的特型。

4.什么是自我复制?自我复制指通过细胞分裂的方式复制自身,完成数量上的飞跃。

5.什么是多向分化?多向分化指特定的生理环境或体外诱导条件下,可以分化成具有不同功能的成熟细胞,如心肌细胞,神经细胞,血细胞等。

6.什么是干细胞的可塑性可塑性(plasticity )指造血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等成体干细胞具有一定跨系、甚至跨胚层分化的特性,称其为干细胞的“可塑性”。

如利用神经干细胞可实现跨胚层分化,如分化为骨骼肌细胞和造血样细胞等。

7.干细胞可塑性具有哪些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①组织间叶干细胞可塑性的揭示,提示成年人组织干细胞可能存在广泛的分化潜能;人类组织工程细胞的来源除去胚胎干细胞外,还可以从自体的体细胞中获得,而且不受组织相容性和伦理方面的限制。

②造血干细胞的概念需要更新,造血干细胞不仅是CD34+/CD34-细胞,而且还应考虑来自体内其它组织的干细胞,这些细胞在体外能长期培养和扩增,增殖潜能强,因而有可能用于骨髓移植;造血干细胞和非造血干细胞共移植(Co-transplantation)有可能用于器官再生。

③成年组织干细胞可塑性的研究证明,干细胞的微环境(壁龛)对其转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些内在和外在的信号调节着这些干细胞的命运,这将为干细胞定向培养和应用带来新的前景。

④干细胞的转化常发生于病理情况,向病理部位迁移,成为病理损伤的前体细胞,并分化为终末成熟细胞。

因此,不仅可利用它来修复组织的损伤,而且还可把它作为基因治疗的理想载体。

关于干细胞最大特点是什么

关于干细胞最大特点是什么

关于干细胞最大特点是什么干细胞的特点干细胞的主要特点有。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医学界称其为“万用细胞”。

干细胞是人体最特殊的能力,不仅拥有细胞的分裂能力,并且它可以变成神经、血液和皮肤等各个组织的细胞。

我们毛发能够不断生长,是因为有毛囊干细胞;血液能不断增殖,是因为有造血干细胞。

干细胞的功能真的很强大,但人们不满足于此。

开始尝试利用干细胞的再生能力,在体外和体内,甚至在动物体内重新再造包括肝脏、心脏等重要的器官,为器官坏死的病人解决器官****。

干细胞干细胞技术,是指通过对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分离、纯化、扩增及定向诱导等过程,在体外繁育出全新的、正常的、甚至更年轻的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

干细胞归巢效应:干细胞目前已被科研工作者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免疫治疗和干细胞移植,特别在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中,在医学上表述为“归巢效应”。

干细胞免疫调节功能:干细胞的免疫调节机制对机体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它对免疫系统具有平衡能力,缓解免疫系统紊乱,创造一个良好的免疫环境,当免疫系统过度激活时,干细胞可平息过度激活的免疫系统。

干细胞的“协同”作用:干细胞它还发挥了抗纤维化、抗氧化应激、提供营养支持和调节组织微环境等协同作用,共同促进机体的组织再生与修复。

干细胞的种类及作用1、全能干细胞,具有无限分化潜能,能分化成所有组织和器官的干细胞。

换句话说,也就是具有形成完整个体分化潜能。

胚胎干细胞就属于这一种。

2、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出多种细胞组织的潜能,但失去了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发育潜能受到一定的限制。

3、造血干细胞是典型的例子,它可分化出所有类型的血液细胞和免疫细胞,但不能分化出造血系统以外的其它细胞。

4、单能干细胞,也称专能干细胞,只能向一种或两种密切相关的细胞类型分化,如上皮组织基底层的干细胞,肌肉中的成肌细胞。

5、自体干细胞:****于自身,完美的组织相容性,不需配型,移植后,细胞利用率高。

探讨乳腺癌干细胞的表型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肿瘤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探讨乳腺癌干细胞的表型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肿瘤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探讨乳腺癌干细胞的表型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肿瘤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女性病死率最高的肿瘤,占女性恶性肿瘤人数的14%。

乳腺癌干细胞的存在使乳腺癌难以治愈。

乳腺癌干细胞除具有癌细胞的特征外,还具有普通干细胞所具有的特征,如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增生潜能等,并且具有高致瘤性、转移性、耐药性等特点。

因此,探讨乳腺癌干细胞的表型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在此基础上建立针对乳腺癌干细胞的治疗技术和策略,对乳腺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 乳腺癌干细胞的表面分子标记不同的肿瘤干细胞具有不同的表面分子标记,根据这些表面分子标记可以进行肿瘤干细胞的分选。

乳腺癌干细胞的主要表面分子标记如下。

1.1 CD44+CD24-/ lowCD44+CD24-/ low是目前乳腺癌干细胞公认的表面标记分子。

2003 年Al-Hajj 等用流式细胞仪首次从乳腺组织中分离出具有该特殊表面标志的细胞,将100 个CD44+CD24-/ low细胞注入非肥胖型糖尿病/严重联合免疫缺小鼠( nonobese diabetic/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t,NOD / SCID) 体内,即可生成肿瘤。

将小鼠体内生成的这些肿瘤细胞分离后再接种到小鼠脂肪垫中,发现仍然可继续成瘤,其致瘤活性增加10 ~50 倍。

生成的肿瘤细胞经分离传代,发现其自我更新能力及成瘤能力均不变,而且新生成的肿瘤细胞与原发灶中细胞表型一致,同时也含有其他混合表型的非致瘤细胞。

这充分表明含有CD44+CD24-/ low表型的乳腺癌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特征。

1.2 CD133+2008 年,Wright 等分离出CD133+细胞,将50 ~100 个CD133+细胞接种于NOD/SCID 小鼠体内,可快速生成肿瘤。

然而,将经过不断传代的这群细胞接种于NOD /SCID 小鼠体内,发现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其在NOD /SCID 小鼠体内肿瘤形成率及生长速度均降低。

癌症干细胞的特征和治疗方法

癌症干细胞的特征和治疗方法

癌症干细胞的特征和治疗方法引言:近年来,癌症已成为世界各地的一大健康难题。

虽然现在有许多针对癌细胞的治疗方法,但是由于肿瘤内存在一小部分癌症干细胞,导致传统治疗方法无法彻底根除肿瘤。

因此,了解癌症干细胞的特征并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十分重要。

第一节:癌症干细胞的特征1. 异质性:癌症干细胞具有异质性特征,也就是说,在同一个肿瘤中可能存在不同类型的癌症干细胞。

这种异质性可以使得某些类型的癌症难以被全面消除。

2. 自我更新能力:与正常组织干细胞类似,癌症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即它们可以不断分裂产生更多的癌细胞。

这使得肿瘤能够持久地生长并扩散。

3. 耐药性:癌症干细胞通常比其他癌细胞更耐药。

这是因为它们能够有效地激活DNA 修复途径,并产生更多的ABC转运蛋白,从而提高对化疗药物的抵抗力。

第二节:癌症干细胞的治疗方法1. 靶向治疗:由于癌症干细胞具有特殊的表面标记物,可以通过靶向治疗来选择性地杀死这些干细胞。

例如,利用CD44、CD133等标记物设计能够识别和攻击癌细胞的靶向药物。

2. 干扰自我更新信号:癌症干细胞依赖于一系列的信号分子来保持其自我更新能力。

因此,通过阻断这些信号通路可以削弱或消除癌症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

目前已有一些针对这些通路的药物正在开发中。

3. 激活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具有识别和消灭异常细胞(如肿瘤)的能力。

然而,肿瘤亦可通过调节免疫应答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因此,通过激活免疫细胞(如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来识别和攻击癌症干细胞是一种潜在的治疗策略。

4. 组合治疗:由于癌症干细胞具有耐药性等特征,单一治疗方法往往难以完全根除肿瘤。

因此,采用组合治疗策略可以针对不同的特征同时进行干预,提高治疗效果。

结论:癌症干细胞作为肿瘤发展和转移中关键的驱动力量,其特殊性质使得传统治疗方法无法彻底消灭肿瘤。

因此,深入了解癌症干细胞的特征,并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是当今癌症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靶向治疗、干扰自我更新信号、激活免疫系统以及组合治疗等策略,有望提高对癌症干细胞的定位和攻击能力,从而为广大癌友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干细胞分类及特点课件

干细胞分类及特点课件
安全性和免疫排斥反应
干细胞移植后可能引发免 疫排斥反应,需加强安全
性评估和免疫调控。
伦理和法律问题
涉及人类胚胎和生殖细胞 的干细胞研究面临伦理和
法律约束。
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
干细胞治疗需要建立标准 化、规模化生产流程,以
确保质量和可及性。
未来干细胞研究的方向与展望
01
跨学科合作
加强生物学、医学、工程学等多 学科交叉合作,推动干细胞技术 创新和应用。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全能性、多向分化潜能、有限自我更新能力、单向分化潜 能、有限增殖能力
全能干细胞具有最高的分化潜能,能分化成任何类型的细 胞。多能干细胞则具有多种分化潜能,能分化成多种类型 的细胞。相比之下,单能干细胞的分化潜能较为有限,只 能分化成特定类型的细胞。全能、多能、单能干细胞的自 我更新能力和增殖能力也各不相同,全能干细胞具有无限 的自我更新能力,而单能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则相对有限。
公众参与和教育
提高公众对干细胞研究和治疗的了解,促进公众参与相关伦理和 法规的讨论和制定。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04
干细胞研究的前沿与挑战
干细胞研究的最新进展
1 2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
技术不断优化,成功应用于多种疾病模型和再生 医学研究。
胚胎干细胞(ESCs)
在分化过程中实现定向诱导,为特定组织或器官 的再生提供种子细胞。
3
成体干细胞
在特定组织中自我更新和分化,维持组织和器官 的稳态。
干细胞治疗的主要挑战
02
在干细胞治疗进入临床应用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性和有效
性评估。
知识产权保护
03

癌症干细胞的特征和治疗方法

癌症干细胞的特征和治疗方法

癌症干细胞的特征和治疗方法癌症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疾病,虽然治疗手段不断升级,但是癌症的难治和复发问题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和患者。

近年来,随着干细胞研究的深入,癌症干细胞也被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所关注,起着治疗癌症的重要作用。

一、癌症干细胞的定义与特征癌症干细胞被定义为具有自我更新和自我复制能力,可以在肿瘤中不断繁殖的细胞亚群。

相对于普通的癌细胞,癌症干细胞不仅有着更强的辐射和化疗抗性,而且可以引导肿瘤母细胞和癌转移,是肿瘤治疗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癌症干细胞的特征在于:第一,具有干细胞性,可以不断自我更新和自我分化;第二,具有肿瘤性,可以在非正常环境下继续繁殖。

二、癌症干细胞的治疗方法针对癌症干细胞的治疗方法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1.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通过特定靶向抗体、小分子抑制剂、siRNA等方法直接干扰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的治疗方式。

该方法具有干扰肿瘤信号通路、阻断肿瘤营养需求、破坏肿瘤微环境等优点,可以精确治疗癌症干细胞,但是也存在着治疗效果不佳和抗药性问题。

2.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在利用人体的免疫系统攻击癌症细胞的基础上,通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疫苗、转移抑制因子等方法来诱导免疫系统趋向抗癌性。

该方法可以提高患者体内免疫系统的治愈率,但是也存在着自身免疫功能失调和长期治疗产生免疫抗性的问题。

3. 细胞治疗细胞治疗包括细胞因子治疗、细胞免疫治疗、干细胞移植等多种治疗手段。

该方法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可控制地增加癌症干细胞的消灭,但是也存在着患者免疫系统对移植细胞的排异反应和治疗效果不稳定的问题。

总之,癌症干细胞的治疗具有比较复杂的特征和治疗方法,不同的治疗手段也有其各自的优缺点。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保持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尽量减少诱发因素的影响,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预防癌症的发生。

人体最重要的细胞是什么

人体最重要的细胞是什么

人体最重要的细胞是什么人体是由各种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

然而,人体中有一种细胞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干细胞。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对于治疗疾病和组织再生具有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探讨干细胞的特点、来源以及其在医学和科学领域的应用。

第一部分:干细胞的特点干细胞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自我更新能力:干细胞能够不断自我复制,产生更多的干细胞。

2. 多向分化能力:干细胞可以分化为不同类型的细胞,如神经细胞、心脏肌肉细胞,甚至是骨髓细胞等。

3. 长寿命:相比其他细胞,干细胞具有更长的寿命。

第二部分:干细胞的来源干细胞可以从不同的来源获取,包括以下几种:1. 胚胎干细胞:胚胎干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具有最强大的分化能力,可以分化为人体的任何细胞。

2.成体干细胞:成体干细胞存在于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中,如骨髓、脂肪组织等。

成体干细胞的分化能力相对较低。

3. 诱导多能干细胞:通过基因转导或化学方法,科学家可以将其他类型的成体细胞重新程序化为具有干细胞特征的细胞。

第三部分:干细胞的应用干细胞在医学和科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疾病治疗:干细胞可以用于治疗一些难以治愈的疾病,如白血病、帕金森病等。

通过干细胞移植,可以替代受损的组织或器官。

2. 组织再生:干细胞可用于重建损伤的组织和器官,如心肌再生和神经损伤修复等。

3. 药物研发:利用干细胞技术,科学家可以模拟人体器官系统,研究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加速药物的研发过程。

4. 疾病模型:干细胞可以用于建立疾病模型,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结论:综上所述,干细胞作为人体中最重要的细胞之一,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对于治疗疾病和组织再生具有巨大潜力。

通过对干细胞特点、来源以及应用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干细胞在医学和科学领域所具备的重要价值和潜力。

未来,随着对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相信干细胞将在人类健康和生命科学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干细胞五大特点:(五)不成瘤干细胞是生命的起源细胞,凭借其自身特点和独特功能,已经在美容抗衰、疾病治疗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而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的临床应用中,干细胞以出色的成绩,又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它,更激起了大家对干细胞更多优势特点的好奇。

本系列撰文《干细胞的五大特点》,将带您继续深入探究干细胞临床应用价值的背后机理,从分子层面,探究干细胞自身特点:自我复制、低免疫原性、高活性、趋炎性、不成瘤等。

干细胞凭借自身独特优势,在实际临床实践中发挥了巨大应用价值,并且拥有更为广阔的商业价值。

曾经,中国富豪圈流传过一个“长生不老”神话,远赴乌克兰,接受胚胎干细胞注射,“花400万就可以年轻30岁”。

事实真的能产生青春的效果吗?不好说,单从注射胚胎干细胞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胚胎干细胞极易成瘤。

同样是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则没有成瘤的风险。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群来自中胚层的、具有强大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多能干细胞,同时具有易于分离、纯化和体外扩增的可操作性,MSC更是能够凭借低免疫原性,在回输移植后不发生免疫排斥,跨越同种不同个体,而在组织再生、器官修复、免疫调节和抗凋亡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万能细胞”功能。

△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强大的自我复制和分化功能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十分广泛,且没有伦理问题,这些因素都使得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在细胞治疗的研究和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前景。

但是,MSC作为一种“活”的药品,本身的安全性,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

这里的安全性,主要指的就是干细胞输入体内是否成瘤?那么,干细胞和肿瘤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吗?什么类型的干细胞可能会成瘤?什么类型的干细胞又不会成瘤?让我们逐一来看……01间充质干细胞不会致瘤已经完成的一些临床研究,许多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MSC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成瘤方面没有差异[1],即MSC 治疗组也不会成瘤,长期观察也没有发现病人增加微生物感染或间充质干细胞致瘤的现象[2-6]。

更有学者给41例软骨损伤病人输入MSC 治疗,观察了11年,均未发现肿瘤的发生[7]。

△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41例45个关节的患者中修复软骨的安全性长达11年零5个月这也佐证了一个事实: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应用以来,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致瘤的新闻,反而是胚胎干细胞,早早就因为其安全性被叫停。

即便如此,出于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高度负责,FDA关于细胞治疗产品管理规程中特别指出:干细胞制剂不同于其他药品,在申请临床试验时需要明确处理程序对细胞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体内安全性等问题。

关于间充质干细胞是否会成瘤,还有具体的研究可以参考。

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静脉注射入C57BL/6小鼠体内,其致瘤性实验结果显示:历经26周后,阳性对照组100%长瘤,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无长瘤,说明间充质干细胞无致瘤性。

所以,在多数研究表明,体外长期培养扩增的MSC并没有成瘤的生长特征,同时也没有直接证据证明,MSC在单一环境中有成瘤可能的前提下,我们认为间充质干细胞与肿瘤的前缘,仅仅是它们能够相互影响。

经过严格分离、纯化、培养的MSC并不会成瘤。

那其他干细胞成瘤的可能性呢?作为拥有全能分化能力的胚胎干细胞,它的成瘤性又如何?02胚胎干细胞的成瘤性众所周知,按照干细胞分化能力的由高到低,干细胞可以分为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单能干细胞。

干细胞分化能力越强,代表它无限增殖、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特性越强,代表它治疗的能力越强,但同时,也相应它成瘤的可能性越强。

从人类胚胎中收集胚胎干细胞是不道德的,因为人的生命没有得到珍重,人的胚胎也是生命的一种形式,无论目的如何高尚,破坏人类胚胎是不可想象的,并且也不是最安全的方式。

可以想象,全能干细胞,比如胚胎干细胞,不仅仅来源受到伦理的束缚,当我们把胚胎干细胞注射到裸鼠皮下时,5周之后,小鼠皮下就可以长出畸胎瘤,如下图所示。

畸胎瘤是来源于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干细胞的肿瘤,往往含有三个胚层的多种多样组织成分,排列结构错乱,包裹着一堆混乱的“大脑、头发、躯干”等。

因此,胚胎干细胞只有给予了它合适的环境和刺激,才有可能分化发育为有序的组织和器官,才有可能治疗,反之,就会变成恶性增殖的肿瘤。

然而,体外回输胚胎干细胞,很难人为控制宿主的环境与刺激,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排除伦理问题之后,胚胎干细胞依然不能在临床应用的主要原因,即胚胎干细胞的成瘤性。

既往研究中已有许多在应用胚胎干细胞治疗过程中因为畸胎瘤的产生而导致细胞治疗的失败报道。

胚胎干细胞在体内形成畸胎瘤,畸胎瘤本身多为良性肿瘤,当被人类胚胎干细胞污染的分化细胞被移植到患者体内时,很容易引发严重的癌症风险。

目前有很多学者致力于利用自杀基因、细胞因子毒性作用以及各类技术方法去除胚胎干细胞中残留的未分化细胞,但其结果均远未达到细胞治疗的水平。

因此,和胚胎干细胞相比,间充质干细胞不仅仅分化能力不弱,而且还因来源广泛而避免了伦理问题,最重要的是,间充质干细胞理论上并不会成瘤,基础实验以及临床试验中,也没有证据表明间充质干细胞会成瘤。

所以,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认为是不成瘤的,能够安全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1]Hare JM, Traverse JH, Henry TD, et al.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dose-escalation study of intravenous adult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prochymal)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 J Am Coll Cardiol. 2009; 54(24):2277–2286.[2]Lee, J. S., Hong, J. M., Moon, G. J., Lee, P. H., Ahn, Y. H., & Bang, O. Y.. A Long-Term Follow-Up Study of Intravenous Autologous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J]. STEM CELLS, 28(6), 1099–1106.[3]Lee, P., Kim, J., Bang, O., Ahn, Y., Joo, I., & Huh, K.. Autologous Mesenchymal Stem Cell Therapy Delays the Progression of Neurological Deficits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System Atrophy[J]. Clinical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83(5), 723–730.[4] Ning, H., Yang, F., Jiang, M., Hu, L., Feng, K., Zhang, J., Chen,H..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otransplantation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higher recurrence rate in hematologic malignancy patients: outcome of a pilot clinical study[J]. Leukemia, 22(3), 593–599.[5]Le Blanc, K., Frassoni, F., Ball, L., Locatelli, F., Roelofs, H., Lewis, I., Ringdén, O..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or treatment of steroid-resistant, severe, 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a phase II study[J]. The Lancet, 371(9624), 1579–1586.[6]Ball, L. M., Bernardo, M. E., Roelofs, H., Lankester, A., Cometa, A., Egeler, R. M., Fibbe, W. E.. Cotransplantation of ex vivo expand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ccelerates lymphocyte recovery and may reduce the risk of graft failure in haploidentical hematopoietic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J]. Blood, 110(7), 2764–2767.[7]Wakitani, S., Okabe, T., Horibe, S., Mitsuoka, T., Saito, M., Koyama, T., Ohgushi, H.. Safety of autologous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cartilage repair in 41 patients with 45 joints followed for up to 11 years and 5 months[J].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and Regenerative Medicine, 5(2), 146–150.[8] Di Z, Klop MJ, Rogkoti VM, et al. Ultra high content image analysis and phenotype profiling of 3D cultured micro-tissues[J]. PLoS One. 2014; 9(10):e1096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