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部审)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卜算子(驿外断桥边)》精品教案_1
苏教版高二《唐诗宋词选读》《卜算子(驿外断桥边)》教学设计2篇

苏教版高二《唐诗宋词选读》《卜算子(驿外断桥边)》教学设计2篇Teaching design of "selected readings of Tang and Song Poetry" in senior two of Jiangsu Edu cation Press苏教版高二《唐诗宋词选读》《卜算子(驿外断桥边)》教学设计2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苏教版高二《唐诗宋词选读》《卜算子(驿外断桥边)》教学设计2、篇章2:苏教版高二《唐诗宋词选读》《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教案篇章1:苏教版高二《唐诗宋词选读》《卜算子(驿外断桥边)》教学设计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三十岁,参加礼部组织的科举考试,因为言语触怒了秦桧,进士落地。
后被赐进士出身。
1163年张浚北伐,陆游为镇江通判。
不久,言官以“办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免职。
1175年,四川制置使范成大请他做幕僚。
因为有人讥笑他颓放,自号放翁。
后被召修史,完成后归隐山阴。
陆游一生以恢复北地为己任,百屈不挠,临终赋《示儿》诗,犹念念不忘收复中原。
陆游和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而推陆游为首,称中兴之冠,人称为小太白。
文章、诗词超万。
二.赏析词文:1.从“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看梅花的境遇。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课程背景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峥嵘巨岸的文学遗产,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语文教育中,也常常将唐诗宋词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经典,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情感修养和审美修养等方面。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作为中学课程教材,内容翔实,相关注释详尽,为学生深入了解唐诗宋词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本文基于《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一书,针对其中的一篇诗《卜算子(驿外断桥边)》,提出一个教学案例,旨在辅助教师更好地教授唐诗宋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教学目的1.熟悉《卜算子(驿外断桥边)》的背景和故事;2.理解《卜算子(驿外断桥边)》的诗意和优美的语言表述;3.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表达能力,通过诗歌创作体验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诗歌意境、诗人的诗歌表现手法和技巧;•教学难点:诗歌的抒情表达和诗歌意境的理解。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介绍《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一书;2.介绍唐诗宋词的地位和作用;3.简要介绍《卜算子(驿外断桥边)》的背景和故事。
第二步:理解诗歌1.向学生阐述《卜算子(驿外断桥边)》的主题、意境和诗意;2.使用一些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语言表述技巧和手法。
第三步:创作诗歌为了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创新性思维,可以提出一些让学生创作诗歌的活动。
•为草木、动物、景色等事物写一首诗歌,通过诗歌体验大自然的魅力;•根据自己的体验,写一首自由诗,回忆自己的情感经历。
第四步:课后作业1.阅读其他的唐诗宋词,根据课堂所学,写一篇对于唐诗宋词表述手法的分析;2.根据自己的诗歌创作体验,写一篇文章,阐述诗歌对于个人情感修养和创新性思维培养的重要作用。
教学总结通过对唐诗宋词中的一篇诗文《卜算子(驿外断桥边)》的教学,学生对唐诗宋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创新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方面也得到了锻炼。
同时,通过对诗歌的抒情表达和诗歌意境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情感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
苏教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公开课课件_5

content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 只有香如故。
content
content
梅 兰 竹 菊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卜算子·咏梅》
二、了解咏物诗
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 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 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 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 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古人很喜欢咏物,据统计, 仅《全唐诗》已存咏物诗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 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咏物诗最多的在盛唐时期。 代表作品: 【唐】骆宾王 《咏鹅》 【宋】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 雪,为有暗香来。) 【元】王冕《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明】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清】郑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风雨送春归 , 飞雪迎春到 。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 待到山花烂漫时 , 她在丛中笑。
比较两处梅花的异同?
1
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
2
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
3
都赞颂了梅花的高洁的品格。
4
唐诗宋词选读9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苏教版教案设计)共3篇

唐诗宋词选读9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苏教版教案设计)共3篇唐诗宋词选读9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苏教版教案设计)1唐诗宋词选读9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苏教版教案设计)南宋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南宋词是中国古代词作品的代表之一,其极其工、极其变的特点令人印象深刻。
本篇文章将从苏教版教案设计、南宋词的特点、南宋词作家等多个方面介绍南宋词。
一、苏教版教案设计苏教版教材在高一年级课程中设置了《唐诗宋词选读》这一模块。
在该模块中,作者特别关注南宋时期的词作品,在设计教案时,也注重让学生深入了解南宋词的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
教师可借助该教材,通过展示南宋词的不同风格和典型作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传承,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南宋词的特点南宋词是中国古代词作品中的一种,它与其他词的风格有很大不同,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
南宋词最具代表性的特点是“极其工、极其变”。
“极其工”是指南宋词作家善于运用各种技巧,渴望追求词的完美和精密。
南宋词常常充满了修辞手法,如借代、比喻、夸张、反复、排比等等。
这些修辞手法通常被用来表达作者的感情,形成了独特的意境。
有些南宋词作家甚至会钻研声律、韵律,这也是南宋词所具有的特别魅力。
“极其变”则是指南宋词作家能够在短小的词语中表达出无尽的含义。
南宋词往往能够掌握瞬间的感受、瞬间的氛围,并将之高度凝练成短小精悍的词句。
这种短小精悍的风格特点和优美的修辞手法结合起来,让南宋词在中国文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南宋词作家南宋时期是中国词作品的高峰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南宋词作家。
其中,苏轼、辛弃疾、陆游、杨万里、柳永等人都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
他们在南宋词史上均有卓越的成就,并分别创造了不同的文学风格。
苏轼的词作品风格清新、自由,充满了诗意;辛弃疾的词则更为激烈,情感表达更为强烈;陆游的词大多具有卫辉派的特点,注重雕琢细节;杨万里的词则更加朴实自然,通常表现了深深的乡土情怀;柳永的词则更加俏皮、自嘲,常常采用讽刺、调侃的手法表达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和审答规范
【典例引路】: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
[南宋]黄机
十年不作湖湘客,亭堠①催行色。
浅山荒草记当时,筱竹②篱边羸马向人嘶。
书生万字平戎策,苦泪风前滴。
莫辞衫袖障征尘,自古英雄之楚又之秦。
注①亭堠:记里数的土堆。
②筱竹:细竹。
(2)简要概括下片前两句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答案报国无门、痛心悲愤的书生。
【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
④
【注】①明河:银河。
②太清:指天空。
③散关:即大散关。
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
到驿馆前迎接。
(2)三、四两联刻画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3分)
【答案】(2)(3分)刻画了一位壮志难酬、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者形象。
诗人虽秋夜病
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
(意思对即可。
)
【温馨提示】:
【学习目标】:
一、继续理清“概括类”命题方式和“分析类”命题方式的异同;
二、进一步指导学生规范化答题。
三、积累人物形象种类。
【合作探究】:
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
苏轼
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2)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诗人形象。
(6分)
补充:①被酒——带醉,刚喝过酒。
②总角——形如今之小辫而短。
③口吹葱叶——吹葱是一种儿童游戏。
④这三首诗作于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时苏轼六十四岁,已贬谪儋州(州治在今海
南岛儋县)两年。
他身为“罪人”,初期僦居官舍,后被逐出。
幸得王介石等人的帮助,
在城南“污池之侧桄榔树下”,筑了五间泥房以居。
他和当地人民有很深的感情。
诗中的
子云、威、徽、先觉四个姓黎的,就是他在当地的好友。
【答案】:
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
黎民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表现出曾点曾经有的那种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或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
黎民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仍然向往曾点描述的礼乐之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和李上舍冬日书事①
韩驹
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
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②月堕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
顾藉③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
【注】①据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这首诗是作者因获罪被贬分宁县令时所作。
②摩:接近,碰到。
③顾藉:顾虑和依凭。
(2)概括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象征:颔联中的倦鹊、飞鸿是贬谪中的诗人孤孑无依的身世的象征。
②拟人:
颈联写“愁”故意来寻找自己,自己跟“老”并没有订立期约,而“老”却渐渐地
来临了。
颈联将“愁”与“老”拟人化,表现诗人愁绪无法排遣。
③这首诗抒写了
一个在阴冷凄寒的冬日愁病交加的困顿失意的被贬官员的形象。
【精要点拨】:
1.鉴赏方法:
1.鉴赏方法:因形悟神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既指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寻诗两绝句》中的陈居士),也指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诗人自己)。
每首诗必有抒情主人公形象,但不一
定有诗中人物形象。
诗中的人物形象只是抒情主人公表达情意的途径之一。
古诗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理解分析人物形象时要特别抓住诗中
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肖像及所处的环境等片段文字,因形悟神(人物形象特点)。
另外,要关注诗人所处的背景及诗人对其的情感态度等。
2.审题答题规范:两审两答
“两审”指审题时要审清两点:①分清是诗中人物形象还是诗人自己的形象,②是要求
分析还是概括。
“两答”指答题两步骤:①什么形象(中心词应是“形象”);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和形象的意义(联系情感、主旨分析)。
【随堂巩固】: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胡逸老致虚庵①
黄庭坚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籝②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③生蚌胎。
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水观山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
注①致虚庵:书房名。
②籝:竹笼。
③明月:这里指珍珠。
(1)诗人从哪些方面写致虚庵主人胡逸老?请简要概括。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教子理念,为人处世,生活情趣。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王维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注],看竹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注凡鸟: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嵇康未遇,康兄嵇喜出
迎,吕安于门上题“凤”字而去,这是嘲讽嵇喜是“凡鸟”。
(2)颈联中吕逸人的居所有什么特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吕逸人最令诗人尊敬的是什么?﹙变型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门即见山,远离尘世;流水经过东家流入西邻,流水淙淙,依山傍水,环境清幽。
颈联两句环境描写,烘托了吕逸人的隐者形象,抒写了隐逸生活的情趣,抒发了诗人对吕逸人的景仰
之情和对隐逸生活的羡慕之情。
(3)长期隐居,不求功名。
【课堂总结】:1常见诗人形象例举:
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2 素材的积累和方法指导的综合运用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巩固】: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六州歌头·项羽庙
李冠
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
鞭寰宇,驱龙虎,扫橇枪,斩长鲸。
血染中原战,视余耳①,皆鹰犬,平祸乱,归炎汉,势奔倾。
兵散月明,风急旌旗乱,刁斗三更。
共虞姬相对,泣听楚歌声,玉帐魂惊,泪盈盈。
念花无主,凝愁苦,挥雪刃,掩泉扃②。
时不利,骓不逝,困阴陵,叱追兵。
呜咽摧天地,望归路,忍偷生!功盖世,何处见遗灵?江静水寒烟冷,波纹细、古木
凋零。
遣行人到此,追念益伤情。
胜负难凭。
【注】①余耳:张耳、陈余,秦末起义将领。
②掩泉扃:关上地宫之门。
(1)上阕描绘出了怎样的项羽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秦亡草昧……血染中原战”,这七句塑造了项羽叱咤风云、武功盖世的英雄形象;“视余耳……泪盈盈”,这几句刻画了项羽穷途末路的英雄形象。
【教后反思】: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人、景和物三大类,涉及的范围很广;因此,本节课以
及上节课的意图是从人物鉴赏入手,理清“概括类”命题方式和“分析类”命题方式的
异同;指导学生规范化答题。
上节课主要是理清两种命题方式的异同并帮助学生树立规
范意识;本节课主要是对“人物形象”类别的一个补充,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