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 第二章第3节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2019)必修2课件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

高中生物(2019)必修2课件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
由题图分析可知,10号应为杂合子,7号为患者,若10号与7号婚
配,生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2)×(1/2)=1/4。
三 伴性遗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重难归纳
1.XY型与ZW型性别决定方式
比较项目
XY 型性别决定
ZW 型性别决定
雄性个体
XY
ZZ
雄配子
X、Y 两种,比例为 1∶1
一种,含 Z
雌性个体
XX
男子结婚,若女患者是纯合子,其子女都是患者,若女患者是杂
合子,其儿子和女儿都是50%正常、50%患病,C项错误。正
常子女不可能携带父母的显性致病基因,D项正确。
二 遗传系谱图中遗传方式的判断
重难归纳
1.首先确定是否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
(1)若系谱图中女性全正常,患者全为男性,而且患者的父亲、
儿子全为患者,则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如下图所示。
病。( × )
(4)红绿色盲基因都是由外祖父经他的女儿传给外孙的。
( × )
(5)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女患病比例基本相等。( × )
(6)性别决定为XY型的生物中,Y染色体较小,只有X染色体
大小的1/5左右。( × )
三、伴性遗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1.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推算后代的患病概率,指导优生。
物的性别与卵细胞是否受精有关,有些则由环境条件决定。
(3)性别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但性染色体上的基
因并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果蝇的眼色基因。
人类的性染色体有X、Y两种,
因此人类单基因伴性遗传病有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伴X染
色体隐性遗传病、伴Y染色体遗
传病几种类型。请结合伴性遗
传病的特点,判断以下甲、乙、

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伴性遗传

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伴性遗传

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三节伴性遗传一、性别决定:1. 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1)常染色体:雌(女性)、雄(男性)个体相同的染色体。

如:人的1—22号染色体。

(2)性染色体:雌(女性)、雄(男性)个体不同的染色体。

如:人的X染色体和Y 染色体。

2. 性别决定:(1)性别决定:生物的性别通常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性别决定的类型:雌性雄性①XY型XX XY②ZW型ZW ZZ③XO型XX XO④蜜蜂型2N N注意:<1> 自然界中的绝大多数雌、雄异体生物的性别决定属于XY型。

<2> 生物的性别通常..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但有些生物的性别是由染色体的数目决定的(如蜜蜂的雄蜂);还有些生物的性别与后天的生活环境有关(如蜜蜂的工蜂和蜂王)。

(3)XY型性别决定遗传:① XY型性别决定:雌性个体异型性染色体XX雄性个体同型性染色体XY② XY型性别决定的存在范围:许多昆虫、某些鱼类、两栖类、所有的哺乳动物、人以及许多雌雄异株植物,如:菠菜、大麻等。

③ XY型性别决定的遗传图谱:P ♂XY ×XX ♀配子X Y X子代XX XY♀ 1∶1♂根据基因分离定律:雄性个体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时,可同时产生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和Y染色体的精子,比例接近1∶1。

雌性个体卵原细胞只能产生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受精时两种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因而形成两种数目相等的受精卵XX和XY,比例为1∶1(4)ZW型性别决定:① ZW型性别决定:雌性个体异型性染色体ZW雄性个体同型性染色体ZZ② ZW型性别决定的存在范围:鸟类(包括鸡、鸭等),蛾、蝶类鳞翅目昆虫多数属于这一类型③ ZW 型性别决定的遗传图谱:P♀ ZW × ZZ ♂配子 Z W Z子代 ZZ ZW♂ 1∶1 ♀(5)XO 型性别决定蝗虫、蟋蟀等直翅目昆虫和蟑螂等少数动物的性别决定属于XO 型。

雌性为同配性别,体细胞中含有2条X 染色体;雄性为异配性别,但仅含有1条X 染色体。

2022届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 第2章 第3节 伴性遗传

2022届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 第2章 第3节 伴性遗传

第3节伴性遗传[学习目标] 1.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和性别相关联的特点。

2.运用伴性遗传理论分析解决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一、伴性遗传与人类红绿色盲1.伴性遗传概念: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作伴性遗传。

2.人类红绿色盲(1)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2)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型项目女性男性基因型X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Y X b Y表型正常正常(携带者) 色盲正常色盲(3)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①方式一由图解分析可知:儿子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母亲。

②方式二由图解分析可知: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

③方式三由图解分析可知:女儿色盲,父亲一定色盲。

④方式四由图解分析可知:父亲正常,女儿一定正常;母亲色盲,儿子一定色盲。

(4)色盲的遗传特点:患者中男性远多于女性;男性患者的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

判断正误(1)各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均可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2)XY型性别决定生物的X染色体都比Y染色体短()(3)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其上的基因都决定性别()(4)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只要含有红绿色盲基因就一定患病()(5)色盲基因都是由外祖父经他的女儿传给外孙的()答案(1)×(2)×(3)×(4)×(5)×探讨点伴性遗传的特点1.根据上面“教材梳理”中的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四种主要婚配方式,回答下列问题:(1)哪两种可以用于判断某种性状的遗传是否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试说出原因。

提示用方式一和方式四,因为这两种情况下,色盲和正常的个体在男女中的比值不同。

(2)根据方式二、三和四,你还能想到什么方法判断某种性状的遗传是否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提示正反交实验,如果实验结果不同,可以判断是伴性遗传。

苏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评课稿

苏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评课稿

苏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评课稿1. 引言《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是苏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教材中的一篇重要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介绍了性别决定的原理、伴性遗传的特点以及一些经典实例,并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精心设计的图表,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复杂的遗传现象。

本评课稿将从几个方面对这篇文章进行评价与分析。

2. 内容概述文章首先介绍了性别决定这一重要的遗传现象。

作者通过叙述染色体理论的历史背景,引出了不同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

接着,文章详细解释了两性染色体系统和单性染色体系统,并比较了它们的异同点。

在这一部分,作者用了一些简单易懂的例子,如人类的性别决定和鸟类的雌雄区别,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复杂的遗传机制。

接下来,文章讲解了伴性遗传这一常见的遗传现象。

作者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采用了一种情景式的描述方法。

通过描述一个父母和子代间遗传特性的关系,作者引出了伴性遗传的概念,并解释了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区别。

文章还介绍了有关伴性遗传的实验和研究成果,如果蝇的眼色遗传等。

最后,文章提出了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在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解释同源异性选择理论和双性选择理论,文章阐述了这些遗传现象对物种进化的贡献。

同时,文章还指出了研究伴性遗传和性别决定对于人类社会对性别平等的重要意义。

3. 优点评价3.1 科学性与严谨性本文科学性强,内容丰富、准确。

作者对于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原理进行了科学的阐述,并在文章中引用和解释了不少相关的实验证据,提高了文章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3.2 可读性与易懂性本文采用了生动的语言和一些简单易懂的例子,使得抽象难懂的遗传概念变得容易理解。

作者通过情景化的叙述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知识点。

3.3 结构合理文章的结构框架清晰,层次分明。

作者先介绍性别决定,再引出伴性遗传,并最后说明这些遗传现象在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这种逻辑结构使得文章的内容更加一气呵成,读者容易理解。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
3.社会责任——关注伴性遗传理论和相关技 3. 举 例 说 明 伴 性 遗
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的影响 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作出科学的判断。
知识点(一) 伴性遗传的概念、类型
1.伴性遗传的概念
2.人类红绿色盲
(1)基因的位置: X 染色体上。
(2)显隐性: 隐性 基因。
(3)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型
(2)(生命观念)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基因位于哪个区段? 提示:B 区段。 (3)(科学思维)一对等位基因(A、a)在 X、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那么相关的基因型 有哪些?这对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有关联吗? 提示:共七种:XAXA、XAXa、XaXa、XAYA、XAYa、XaYA、XaYa。有关联。 3.(科学思维)试分析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高还是在女性中的发 病率高。 提示:在女性中的发病率高。在女性中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就为患者,隐性基因 纯合才正常,男性中 Y 染色体上没有对应的等位基因,单个隐性基因就正常。
(1)位于 X 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往往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 )
(2)伴性遗传一定具有交叉遗传现象。
(× )
(3)位于 X 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往往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 )
(4)位于 XY 同源区段的等位基因,决定的性状与性别无关联。
(× )
1.(科学思维)某系谱图表现为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均患病,小李同学认为该系谱 图所表示的遗传病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你是否同意小李的说法?说出你 的理由。 提示:不同意。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出现题述表现。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表型
XDXD 患者
XDXd _患__者___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同步教师用书:第2章 第3节 伴性遗传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同步教师用书:第2章 第3节 伴性遗传

第3节伴性遗传1.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及伴性遗传的特点。

(重点)2.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重、难点)3.明确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和遗传特点。

人类红绿色盲症1.伴性遗传(1)特点: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相关联。

(2)常见实例:人类的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果蝇的眼色遗传等。

2.人类红绿色盲症(1)基因的位置:X染色体上。

(2)人类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女性男性基因型X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Y X b Y 表现型正常正常(携带者) 色盲正常色盲(3)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①女性正常和男性色盲:②女性携带者和男性正常:③女性色盲与男性正常:④女性携带者与男性色盲:[合作探讨]探讨1:分析下面的色盲家系图谱(1)若X b表示色盲基因,则Ⅲ-9的基因型是怎样的?(2)观察该图,从男女的发病率和代与代之间的连续性分析,能得出红绿色盲遗传的哪些特点?提示:(1)X B X B或X B X b。

(2)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遗传。

探讨2:观察教材图2-12和2-13,分析色盲基因的传递有什么规律?提示: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母亲,以后只能传给女儿,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

[思维升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遗传特点(1)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例如人类的红绿色盲,女性只有X b X b才表现为色盲,而X B X b表现为正常;而男性只要X染色体上带有色盲基因b,就表现为色盲。

所以人群中红绿色盲男性患者约7%,而女性只有0.5%。

(2)往往具有隔代遗传现象。

(3)具有交叉遗传现象:男性的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得到,以后又只能传给自己的女儿。

(4)其他特点:①女性患病:其父亲、儿子一定患病,其母亲、女儿至少为携带者。

②男性正常:其母亲、女儿一定表现为正常。

③男性患病:其母亲、女儿至少为携带者。

1.男性的性染色体不可能来自()A.外祖母B.外祖父C.祖母D.祖父【解析】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其中X染色体来自母亲,Y染色体来自父亲。

人教新课标版生物必修二教师用书:2-3第3节 伴性遗传 Word版含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生物必修二教师用书:2-3第3节 伴性遗传 Word版含答案

第3节伴性遗传[学习目标] 1.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及伴性遗传的特点。

(重点)2.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重、难点)3.明确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和遗传特点。

知识点1伴性遗传的概念及人类红绿色盲症请仔细阅读教材第33~36页,完成下面的问题。

1.伴性遗传(1)概念: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2)常见实例:人类的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果蝇的眼色遗传等。

2.人类红绿色盲症(1)致病基因及其位置①显隐性:红绿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

②位置: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

(2)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与表现型(3)红绿色盲的主要遗传方式①方式一由图解分析可知: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

②方式二由图解分析可知:男孩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于母亲。

③方式三由图解分析可知:女儿色盲,父亲一定色盲。

④方式四由图解分析可知:父亲正常,女儿一定正常;母亲色盲,儿子一定色盲。

(4)遗传特点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②具有交叉遗传现象,即男性色盲的基因来源于母亲,且只能传给女儿。

③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该特点在遗传系谱图中,判断遗传方式时有应用)。

知识点2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伴Y遗传请仔细阅读教材第36页,完成下面的问题。

1.抗维生素D佝偻病(1)致病基因及其位置①显隐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显性基因。

②基因位置:位于X染色体上。

(2)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型和表现型(3)遗传特点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②具有连续遗传现象。

③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

2.伴Y遗传病下面为人类外耳道多毛症患者的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归纳: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无显隐性之分,患者后代中男性全为患者,女性全为正常。

简记为“男全患病,女全正常”。

知识点3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请仔细阅读教材第36~37页,完成下面的问题。

1.伴性遗传的应用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2.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1)根据生物性状判断生物性别已知鸡的性别决定是ZW型,芦花鸡羽毛和非芦花鸡羽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位于Z染色体上)控制。

第三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第三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第三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第三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性染色体类型,理解xy型性别决定。

2.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3.掌握色盲致病基因的遗传方式,色盲遗传的特点。

4.了解近亲结婚的危害。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对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的对比、观察,xy型性别决定图解的分析,以及色盲遗传图解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同时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熟悉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三)德育渗透点1.通过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原理的学习,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了解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与人类遗传病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意义,理解该项法规的科学基础。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1.结合本课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发现问题。

2.对学生进行识图能力和遗传图解的训练。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色盲遗传。

[解决办法]以人的色盲为例了解伴性遗传。

在教学中可把色盲遗传的四种主要婚配的遗传图解归纳成一个总图解,这样就把知识化繁为简,便于学生掌握色盲基因的传递方式,归纳色盲遗传的特点,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

[解决办法](1)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分析色盲遗传图解,根据各种婚配子女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揭示伴x隐性遗传的一般规律。

(2)通过讲解例题和练习,应用伴性遗传原理解决特定情境中的新问题。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伴x显性遗传。

[解决办法]通过比较和练习有关习题,对以上遗传知识作一般的了解。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方法讲授、谈话和复习(注意启发式教学)。

五、教具准备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x和y染色体的对应关系图。

xy型性别决定图解,色盲检查图,关于色觉的四种婚配情况的汇总图解。

板书内容投影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性别决定
伴性遗传
同是受精卵发育的个体, 为什么有的发育成雌性,有 的发育成雄性?
我为什么是女孩?
我为什么是男孩?
性别决定
高倍显微镜下的人类染色体
想一想 它们是有丝分裂什么时期 的照片? 在这两张图中能看得出它 们的区别吗?
根据染 色体的 大小和 形态特 征,将 人类染 色体分 组并编 号。
示外耳道多毛症 者
ZW型性别决定

ZW型:鸟类、蛾蝶类
ZW
×
ZZ

性染色体
♂ zz ♀ zw
同型 异型
Z
W
Z

ZZ
1 :
ZW
1

铜梁中学生物教研组
2005年3月20日
女性正常 × 男性色盲
亲代
XBXB
Xb Y
父亲的红 绿色盲基 因只能随 着X染色 体传给女 儿。
Y
配子
XB
X
b
子代
XBX b
XB Y
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女 性
正常 携带者 色盲
男性
XbY
色盲
基因型 XBXB XBXb Xb Xb XBY 表现型
正常 正常
分析以下杂交方式的后代基因型及表现型:
①XBXB × XbY:
1/2正常♀(携带者XBXb)、 1/2正常♂( XBY )
②XBXb × XBY:
1/4正常♀( XBXB)、 1/4正常♀(携带者XBXb) 1/4正常♂( XBY )、1/4色盲♂( Xb Y )
XB
Y
子代
XBX b
Xb Y
女性携带者 1 :
男性色盲 1
我国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7 %,女性色 盲的发病率仅为0.5%。想一想,为什么?
已知:色盲男性占人口总数 7 % ①色盲男性基因型: XbY= 7 % ②Xb在人群中出现几率? Xb % = 7 % ③色盲女性基因型: XbXb
④ 色盲女性在人群中出现几率?
③XBXb × XbY:
1/4正常♀(携带者XBXb )、 1/4色盲♀(XbXb)
1/4正常♂( XBY ) 、1/4色盲♂( Xb Y )
④XbXb × XBY:
1/2正常♀(携带者XBXb)、 1/2色盲♂( XbY )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隔代遗传) (3)母病子必病 (1)交叉遗传:
I
II III IV
3 10 11 4 12 5
1 6
2 7 8 17 18 19 9 20
13 14 15 16
21 22 23 24 25
抗维生素D佝偻病系谱图
XD XD XD Xd Xd Xd XD Y XdY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示正常男女
请由系谱图入手,判 断外耳道多毛症基因最 有可能位于哪条染色体 上?
表示方法
1.写出性染色体(如XY) 2. 在性染色体上的右上角,用同一字母的大小写分别表示 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3.X染色体上有的基因,Y染色体上没有;Y染色体上有的 基因,X染色体上没有。
色盲的遗传方式:伴X 隐性遗传
同源区段 非同源区段 B
X
X
Y
伴Y
查 一 查 !
b 伴X
色盲基因:Xb 色觉正常基因:XB
1.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正 确的是 [ B ]


A. 父亲色盲,则女儿一定是色盲 B. 母亲色盲,则儿子一定是色盲 C. 祖父色盲,则孙子一定是色盲 D. 外祖父色盲,则外孙女一定是色 盲
2.女性色盲,她的什么亲属一 定患色盲 [ D ]
A.父亲和母亲 B.儿子和女儿 C.母亲和女儿 D.父亲和儿子

3.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 上,母亲为携带者,父亲色盲,生下 4个孩子,其中1个正常,2个为携带 者,1个色盲,他们的性别是
[

C
]
A. 三女一男或全是男孩 B. 全是男孩或全是女孩 C. 三女一男或两女两男 D. 三男一女或两男两女
4.一对夫妇生了一对“龙凤双胞 胎”,其中男孩色盲,女孩正常; 该夫妇的双方父母中,只有一个 带有的们基因,性正常 1
女性携带者 × 男性正常
亲代
XBX b X Y
B
配子
X
B
X
b
X
B
Y
儿子的红 绿色盲基 因一定是 从母亲那 里传来。
子代
X X
B
B
X X
B
b
X Y
B
Xb Y
女性正常 女性携带者 男性正常 男性色盲
1
:
1
:
1
:
1
女性携带者 × 男性患者
亲代
X X
B b
Xb Y
配子
X
B
女儿是 红绿色 盲,父 亲一定 b 是色盲。Xbb X X Xb
男性的Xb只能从 母亲 传来,
以后只能传给他的 女儿 。 X X
B B
X Y
B b
b
男性患者的 母亲表现正 常,但是他 的外祖父却 是此病的患 者。
XBY
X X
XBY
XBX B XB X b
XBY
X bY
(2)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4)女病父必病
XHXh XHXh XHXh
血友病遗传系谱图
XHXH XHXh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为什么近亲结婚会带来如此严重的危害呢?在 自然群体中,有些表现得正常个体但却是某些隐性 遗传的 致病基因的携带 。假设某种遗传病,正常人中 者 携带者的概率是1/20,而表兄妹之间是1/8,则表 兄妹与正常人婚配,生育有病孩子的概率是1/640 ; 如果是表兄妹之间婚配,生育有病孩子的概率 是 1/256 。可见由于亲缘关系,携带相同基因的 大大增加 大大增 概率 ,生育有病孩子的概率 。 加 从医学遗传角度看,应该避免 近亲结婚 。
男 性 染 色 体 分 组 图 女 性 染 色 体 分 组 图
A
C D F G E
B
常染色体:
男、女相同
(22对)
性染色体:
男、女不同 B (1对) 对性别起决 定作用
A C D F G E
同源染 色体配 对
染色体显 带技术
20世纪60年 代末出现的 染色体显带 技术(用特 殊的染色方 法在染色体 上显示出一 个个明暗交 替的带), 可以使人们 正确辨认染 色体的序号

A. XbY C. XBY
XBXB Xb Xb
B. XBY XBXb D. XbY XBXb
5.下图为某个红绿色盲家 族的遗传系谱图,色盲基 因是b,请回答:(图中□ 表示男正常,○表示女正 常, 表示男色盲, 表示女 色盲。)
(1)11号的色盲基因来自于1代个体中的 2号 ______号。 (2)在这个系谱图中可以肯定为女性携带者的一 Ⅰ2、Ⅰ4、Ⅱ7、Ⅱ10 共有______人,她们是______ 。 4 (3)7号和8号再生一个患病儿子的机率为 1/4 近亲结婚 ______。他们极易生出病孩的原因是______。 XBXB或XBXb (4)6号的基因型是______。
Y
父亲的红 绿色盲基 因只能随 着X染色 体传给女 儿。儿子 的红绿色 盲基因一 定是从母 亲那里传 来。
子代
X X
B
b
b b XbXb X X
X Y
B
Xbb Y X
女性携带者 女性色盲 男性正常 男性色盲
1
:
1
:
1
:
1
女性色盲 × 男性正常
亲代
Xb Xb
XB Y
配子
X
b
母亲是红绿色 盲,儿子一定 也是色盲。
性染 色体
性染色体
男性: 异型 女性: X Y
非同源区段
X
Y
同源区段
非同源区 段
同型
X X
性别决定方式:XY型
XY型性别决定
P
♀ ♂
22对(常)+XX(性)
卵细胞 22条+X
× 22对(常)+XY(性) 精子 22条+X
1

22条+Y
1
F1
22对+XX
♀ 1 :
22对+XY
♂ 1
伴性遗传
概念
性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所控制性状,性 状表现与性别关联的,这种遗传现象叫伴性 遗传。
XbXb % = 7 % × 7 % = 0﹒49%
读一读: 近亲婚姻酿悲剧 摩尔根是蜚声世界的人种学家,他曾提出,“没有血缘亲属 关系的民族之间的婚姻,将会制造出在体制上和智力上都更为 强健的人种”。但是,这位权威人物却在自己的恋爱、婚姻上 误入了歧途,终于导致终生遗恨!原来,摩尔根与表妹玛丽成 婚,却使这爱情的花朵结出了痛苦的果实:他们生育了一男两 女,两个女儿都因“莫名其妙”的遗传病而夭折,唯一的男孩 子竟是个明显智力缺陷的“半痴呆”。 著名生物学家、“进化论”的鼻祖达尔文,于1836年在完 成全球考察回国后与表姐艾玛结婚,婚后生育了六男四女,却 没有一个健壮的。两个大女儿都早年夭折,第三个女儿和两个 儿子终生不育,其余五个孩子皆智力低下,而且多病。上述两 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学识造福与人类,而给自己却留下了愚、残 的后代和痛苦的教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