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母和龙母文化
浅论龙母文化中的母爱文化

浅论龙母文化中的母爱文化没有人把龙母文化叫做龙母教,但龙母文化的的确确是一种宗教文化。
龙母文化是珠江流域以“掘尾龙扫墓”传说为中心所形成的文化体系。
龙母文化是珠江流域的主流文化之一,龙母在近代已成为珠江流域公认的重要人文始祖,在全国和东南亚都具有广泛的影响。
以悦城和梧州为中心,在西江沿岸及全国各地兴建数以百计的龙母庙。
梧州现存4座龙母庙:市区的龙母庙、藤县的龙母庙、岑溪的大竹龙母庙和三堡龙母庙。
围绕龙母而开展的宗教活动也层出不穷,常见的有龙母诞活动、龙母开金库活动、龙母得道诞期活动、五龙朝母节活动等。
在活动中人们更多的是向龙母祈福,保佑自己顺境如愿,保佑自己升官发财,保佑家庭平安。
主办方为了迎合大众的心态也往往着重开展诸如撞发财钟,击和平鼓,摸龙洗盆以求财源滚滚,用硬币投石龟以测运气等活动。
这确实能吸引大批的人来参加,但这却给龙母文化沾上了铜臭味,龙母文化中的精髓------母爱文化却被忽略了,招来的人其实并非真实的信徒。
龙母文化的精髓就是母爱文化,这是龙母文化与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的根本区别,这也是龙母文化能够独立成为一种文化,吸引大批信徒的根本原因。
如果去掉了龙母文化的母爱、感恩,那么龙母文化与其它文化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关于龙母的传说,最早见于野史《南越志》。
南朝刘宋年间沈怀远所撰的《南越志》,该书有一则记载:“昔有温氏媪者,端溪人也。
居常涧中捕鱼以资日给。
忽于水侧遇一卵,大如斗。
乃将归置器中,经十日许,有一物如守宫,长尺余,穿卵而出,因任其去留。
稍长二尺便能入水捕鱼,日得十余头,稍长五尺许,得鱼渐多。
常游波水萦迥媪侧,媪后治鱼误断其尾,遂逡)巡而去。
数年乃还,媪见其辉色炳耀,谓曰:“龙子复来耶。
”因盘旋游戏亲驯如初。
秦始皇闻之曰:“此龙子也,朕德之所至。
”乃使以兀圭之礼聘媪,媪恋土不以为乐。
至始兴江,去端溪千余里,龙辄引船还,不逾夕至本所,如此数四。
使者惧而止,卒不能召媪。
媪殒,瘗于江阴,龙子常为大波至墓侧,萦浪转沙以成坟,人谓之掘尾龙。
梧州市龙母庙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旅游开发状况调查报告Word版

梧州市龙母庙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旅游开发状况调查报告梧州素有“百年商埠,千年古城”的美称,悠久的历史,连绵的山峦,覆盖的水域,使得梧州富含了独特的地域及历史文化—龙母文化。
2011年5月29日,我们小组对梧州的龙母庙进行了一番深入细致的社会历史实践调查。
一、龙母的传说:龙母是流传于我国西江流域民间的颇具特色的一位女神。
《中国神话传说》记载:“秦始皇时代,有两个传说,一个是关于陷湖的传说,一个是关于龙母的传说”。
传说龙母,本姓温,其父温天瑞,其母梁氏,温生于周赦王二十五年(公元290年)农历五月初八,出生在藤县水东街孝通坊,卒于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
温氏幼时因洪水被放在木盘漂流到广东悦城,被一姓梁渔翁救起并抚养成人。
传说有一天,温氏在溪边拾得一卵,里面生出五条小龙,经温氏细心养护,长大后放归大海。
从此,人们把温氏称作龙母。
龙母在五小龙的相助下,带领人民抗洪治水,让老百姓过上风调雨顺的日子。
二、梧州龙母庙的由来及概况:后人为了纪念龙母,在西江流域建了无数的龙母庙,便也有了梧州气势磅礴的龙母庙。
梧州的龙母庙又称太庙,并没有梧州龙母是悦城龙母的母亲的意思,而是说梧州龙母庙的历史比较悠久罢了。
梧州龙母庙始建于北宋初年,座落在景色秀丽的桂江岸边,枕山面水,輿地通泉,是一座真正的千年神庙。
原由山门、前殿、后殿、左右厢房、角亭组成。
后因战乱部分建筑曾受毁损。
从1987年龙母庙重光以来,经过不断修缮,既保持了古建筑的风格和特色,又增添了牌坊、行宫、龟池、观音亭、赐福亭、放生亭、龙母素食馆等主要建筑。
2005年梧州市政府在原龙母庙的北面划出10.2公顷的土地作为龙母庙的扩建用地,总投资6000多万元。
使龙母庙的占地面积由原来的5000多平方米扩展到10万平方米,现在已建成了牌坊、前殿、龙母宝颠、龙母寝宫、钟楼、鼓楼、塔楼、厢房、连廊、以及中国最高的38米龙母圣像。
一年四季,龙母庙香火旺盛,龙母庆典活动不断,龙母文化内涵非常丰富。
藤县龙母文化保护措施总结

藤县龙母文化保护措施总结
藤县龙母文化是藤县独特的民俗文化,为保护龙母文化,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宣传教育:开展宣传活动,向居民和游客普及龙母文化的历史背景、特点和重要性,增强对龙母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
2. 设立保护机构:成立专门的保护机构或组织,负责龙母文化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保护龙母文化的传统庙宇、雕塑和其他文物。
3. 引导旅游开发:合理规划和引导旅游资源开发,将龙母文化纳入旅游景点,同时注重保护现有的龙母文化资源,避免过度商业化和破坏。
4. 加强法律保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龙母文化的保护范围、权益和责任,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严禁破坏、盗窃和非法交易文化遗产。
5. 培养后继人才:加强对龙母文化传统技艺的培训,鼓励年轻人参与龙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保证文化技艺的传统延续。
总之,通过宣传教育、设立保护机构、引导旅游开发、加强法律保护和培养后继人才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保护和传承藤县龙母文化。
娱乐化背景下龙母文化的非语言符号传播

娱乐化背景下龙母文化的非语言符号传播随着娱乐化文化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文化符号被引入到娱乐领域中,其中龙母文化也不例外。
龙母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文化概念,具有丰富多彩的非语言符号传播。
这些符号,在不同的领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为龙母文化的推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影视剧一直是娱乐化文化的重要载体,而龙母文化正是在影视剧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例如,电视剧《步步惊心》中的角色如梦和如琴,就是用龙母文化中的非语言符号作为形象打造的。
她们的发型、妆容、服饰,都在寓意上蕴含着龙母文化的传统特色,使得观众能够通过这些符号,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龙母文化。
在电视剧《芈月传》中,芈月作为传统龙母文化中的代表,她的发型以蜈蚣形状呈现,这一形象既独特又富有传统文化的特色,备受观众青睐。
通过这一形象的引入,不仅让观众更加了解龙母文化,同时也为龙母文化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游戏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游戏也开始涉及到龙母文化的非语言符号传播。
例如游戏《阴阳师》中,龙母元素被融入其中,令这款游戏在游戏市场中备受青睐。
游戏中通过精美的画面、音效、角色设定等多方面的表现方式,使得龙母文化的非语言符号能够产生更好的感染力,吸引更多的玩家关注并了解这一文化。
音乐也是娱乐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龙母文化在音乐中的非语言符号传播同样也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例如,周杰伦的歌曲《龙战骑士》中,就融入了大量的龙母文化元素,如歌词中的“盔甲上的银龙”,“万里河山奔赴火海”,通过这样的歌词描述,直观地传达了龙母文化的内涵和形象。
总的来说,在娱乐化背景下,龙母文化的非语言符号传播成为了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推广手段。
这些非语言符号通常以形象、声音、音乐等多种形式展现,可以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人们更加容易地接受和理解龙母文化。
龙母文化作文

龙母文化作文
妈妈说,龙是我们的守护神,是天上的星星,又是地上的河流。
它会带来雨水,也会带来财富。
我最不喜欢看龙的画像,它们不怒自威,张着大口,仿佛随时准备着破坏我们。
今天,我回奶奶家,她家门口有一条大石头龙,它历史久远,身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
奶奶说这条龙是镇宅的,它会向天神祈求保佑我们一家人平安康泰。
我每天都会梦见我自己变成了一条龙,在云层中自由地翱翔,俯览着世界。
我会用尾巴卷来棉花糖,用爪子抓到星星,还会给小朋友们送去彩虹。
爸爸说,龙是传说中的生物,现实生活中没有龙。
可我相信,龙会存在于我的心中,它会永远守护着我,保佑着我们家。
我正在长大,也要像龙一样,勇敢坚强,甘于奉献,让我的生命透着光芒。
我相信龙的力量,会永远激励我成长。
广州关于龙的故事

广州关于龙的故事广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丰富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
其中,龙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与广州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本文将为您讲述广州关于龙的故事,感受这座城市的神奇魅力。
一、五仙观与五龙传说五仙观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创建于东晋时期,是广州著名的道教宫观。
相传,五仙观是为了纪念五位骑龙而来的神仙而建。
这五位神仙乘五色龙降临广州,分别为青龙、白龙、赤龙、黑龙和黄龙。
他们为广州带来了福祉和吉祥,因此五仙观成为了广州人祈福的圣地。
二、白云山龙洞传说白云山位于广州市白云区,是南粤名山之一。
在白云山的深处,有一个神秘的龙洞。
相传,古时候有一条善良的龙居住在此,为当地百姓带来雨水和好运。
后来,有一位贪心的财主企图占有龙洞的宝物,结果激怒了龙神,引发了洪水。
洪水过后,财主和恶势力被消灭,龙洞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三、荔枝湾龙船赛荔枝湾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是广州著名的旅游景点。
每年端午节,荔枝湾都会举行盛大的龙船赛。
相传,这一传统始于南宋时期,是为了纪念抗金英雄岳飞。
比赛时,参赛队伍划着装饰有龙头的龙舟,争夺锦标。
这项活动不仅传承了广州的民间文化,还展现了龙的勇敢和智慧。
四、广州塔龙形灯光秀广州塔位于广州市珠江南岸,是广州的地标性建筑。
每年春节等重大节日,广州塔都会举办盛大的灯光秀。
其中,龙形灯光秀尤为壮观。
灯光师巧妙地利用广州塔的线条,勾勒出一条蜿蜒的龙,寓意着广州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五、龙母文化广州还有一种独特的龙母文化。
龙母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民间信仰的海洋女神,相传她曾经养育了一条小龙,后来小龙成为守护海洋的神龙。
龙母文化在广州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许多地方都建有龙母庙,供奉龙母神像,祈求风调雨顺、渔业丰收。
总结:广州关于龙的故事丰富多彩,既有神秘的神话传说,也有民间习俗和现代艺术的表现。
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广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龙母文化

龙母文化:大明山原生态龙母文化 [转贴 2007-07-03 00:14:11]字号:大中小大明山原生态龙母文化○梁庭望大明山原生态龙母文化的发现,是继田阳敢壮山布洛陀圣山之后壮族原生态文化的又一重大发现,是2005年壮学最辉煌的成果。
从《(女乜)(短乞)·岜(山取)——大明山龙母揭秘》一书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成果凝聚了壮学界许多专家学者的心血。
龙母文化发祥地的发现,了结了我二十多年来挥之不去的一个强烈愿望——寻找壮族“三月三”歌节的发源地。
早在1980年,在北京的壮族同胞就发起将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议定为壮族歌节,这是根据千百年来壮人纪念龙母和她辛勤抚育长大的特掘(壮话Daeggud,“断尾蛇”之意)的感人故事传说而形成的传统节日定的。
198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韦国清同志和国务院副总理杨静仁同志等多位国家领导人莅临民族文化宫参加了在京壮族同胞的“三月三”歌节,后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运作,198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下达文件,正式确定“三月三”歌节为壮族节日。
从那时以来的25年中,壮人年年都在一种新的理念中欢度自己的节日。
但也有些遗憾,即龙母传说传播这么广,却一时找不到她的依托,不知其源于何处。
梦里寻她千百度,原来却在大明山,与南宁市区近在咫尺。
屹立于桂中的大明山,历来笼罩着神秘的氛围,但人们过去总弄不清她的神秘在于何处。
且多年以来,人们对她似乎敬而远之,使她常有寂寞之感。
今天,这层神秘的纱幕终于揭开,这得归功于改革开放,归功于中共南宁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的前瞻性眼光,没有相当的魄力,大明山便会依旧寂寞着。
还要归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归功于大明山管理局的得力运作和众多专家学者的探索。
现在清楚了,环绕大明山是一大圈壮族原生态龙母文化的发祥地,这一椭圆形的壮族文化光环,让专家学者们感到耀眼炫目。
收在《(女乜)(短乞)·岜(山取)——大明山龙母揭秘》书中的田野调查材料表明,大明山是龙母的圣山,大明山的龙母文化是原生态文化,环大明山是岭南龙母文化的发源地。
娱乐化背景下龙母文化的非语言符号传播

娱乐化背景下龙母文化的非语言符号传播在当今娱乐化的社会背景下,文化传播已经不再局限于书面文字或口语,非语言符号传播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传播方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龙母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在通过非语言符号传播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龙母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的宗教、传统节日、文学艺术等领域。
龙母不仅是一种传统的宗教信仰,更是中国文化中的精神图腾和象征。
龙母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意义和符号,通过这些非语言符号的传播,龙母文化得以在当代社会传承和发展。
龙母文化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龙母文化常常被用来在节日庆典中进行表演和展示。
在春节的庆祝活动中,龙母舞团常常会表演舞龙和舞狮,通过龙母舞蹈等非语言表演方式来向人们展示龙母文化的魅力。
这样的节日活动不仅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更能够通过非语言符号来传达龙母文化中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念。
龙母文化在中国的文学艺术中也得到了大量的传播。
龙母作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图腾和象征,常常被用来作为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意象和符号。
在中国的绘画艺术中,龙母常常被用来作为绘画的主题,通过绘画作品来展现龙母文化的魅力和韵味。
在中国的书法艺术中,龙母的形象也常常被用来作为书法作品的题材,通过书法作品来传达龙母文化中的内涵和情感。
龙母文化在当今的娱乐产业中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在当今的娱乐化社会中,龙母文化常常被用来作为电视剧、电影和网络节目中的元素。
龙母文化中的非语言符号常常被用来进行影视剧的场景设计和服装打造,通过这些元素来传达龙母文化的魅力和韵味。
在一些古装剧和神话剧中经常会出现龙母文化中的神话人物和传说故事,这些形象和故事通过影视作品向观众传达了龙母文化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
在当今娱乐化的社会背景下,龙母文化通过非语言符号传播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通过中国传统节日、文学艺术和娱乐产业中的应用,龙母文化得以在当代社会中传承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 , 者敦迫 上道 , 至始 安 , 使 行 一夕 , 引所乘 船还 程水。 龙
使者复往 , 引船 以归 ……唐 ・ 龙 李绅诗 ‘ 风水多虞 ( 虞祭 , 葬
后拜祭 ) 祝媪龙 。然媪 非生龙 者 也……盖古 之豢龙 氏也 。 ’ 始皇以为神 , 遣使迎媪 ……”
乐。至始兴江( 今桂林附近)去端溪千余里 , 辄引船还 , , 龙
养龙 长大, 非诞龙 也。秦 始皇 尝 闻徐 福谓海 神之使 者 , 铜
色而龙形 , 光上照天 , 意夫人其类是耶?遣使 礼聘 , 使者 敦 迫 上道 。行至始安 . 一夕 , 龙引所乘船还程水 , 使者复迫 以
往, 龙复引船以归 ……” 屈文称 :龙母温夫人 者 , “ 晋康程水
人也。秦始 皇尝 遣使 尽 礼致 聘 . 将纳 夫人 后宫 。夫 人不
不逾 ( 超过 ) , 夕 至本所 。使 者惧 而 止。卒 不能 召媪 。媪
殒 , ( 葬) 瘗 埋 于江 阴( 的南 面) 江 。龙 子常 为大 波至墓侧 , 萦波转沙 以成 坟 , 人谓之 掘尾龙 。今人 为船 为龙 掘尾 , 即
此 也 。 ”
而清朝 的< 孝通庙 旧志》 了对龙母豢龙 、 除 始皇礼迎 作 了大致相同 的铺叙外 , 还特 别强 调 了龙母 “ 甫生 , 长 竞 发
: moh r utr ; z o ; tm t e l e Wu h u t e c u o
0 . z o 鹊 t ebr - n Wu h u w h i h t
一
、
活在 古籍 中的神奇 人 物一
龙母
置绩筐 中。不数 日, 忽见 五小 蛇壳 , 一斑 四青 , 遂送 之江次
维普资讯
第 1 6卷
第 3 期
广 西 大 学 梧 州 分 校 学 报
IN I F U N X I V t r WU H I R N H I A.O G A G I N EN Y l Z OJ B A C
N 3 V0. 6 o. 1 1
20 年 7月 06
原来赖普仪实际是赖布衣是龙母的同乡龙母长大后既聪明又贤惠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声名远播故乡梧州的乡亲们很想见见这位名人和亲人便派赖布衣做代表来探龙母赖布衣自然坚请龙母回故乡这后来就演变成赖布衣和龙母斗法的神奇故万方数据事其实赖布衣是来探亲的人们尊敬龙母也尊敬龙母故乡梧州的亲友所以就在龙母庙里立了赖普仪的塑像
跳跃 , 戏于媪前。 自尔为常 , 渐有知者 。乡里成谓之龙母 , 敬而事之 。或询 以灾福 , 亦言 多征应 。 自是 媪亦 渐丰 足。 朝廷知 之 , 遣使 征 人京 都 , 至全 义 岭 , 疾 , 返悦 城 而 有 却
卒 。 ”
晋・ 沈怀远 的< 南越志> :昔有 温氏媪 ( 云 “ 年老的妇人 ) 者, 端溪人也 , 常居涧 中捕鱼 以资 日给。忽于水 侧遇一卵 , 大如斗 , 乃将归之器 中, 经十 日许 , 有一物如守宫 ( 蜥蜴 、 壁 虎 )长尺许 , , 穿卵而 出, 因任其去 留。稍长二尺 , 能入水 便 捕鱼 , 日得十余头。稍长 五尺许 , 得鱼渐 多 , 常游 波 中, 索 ( 洄妪侧 。媪 后治 ( ) , 断其 尾 , 逡巡 而去 ( 溯) 剖 鱼 误 遂 离 开 )数年乃还。媪见其辉色炳耀 . 日 :龙子 今复来耶? , 谓 ‘ ’ 因盘旋游戏 , 亲驯如初。秦始皇闻之 , ‘ 日:此龙子也 , 朕德
之所致 ’ 。留( ) 者 以玄琏 之 礼聘妪 , 诏 使 妪恋 土 , 以为 不
到了清朝 , 范端 昂 在< 中见 闻> 屈大 均在 < 东 新 粤 , 广 语》 对龙母豢龙和秦 始皇礼 迎龙母 又都作 了进一步 的 中, 描述。范文称 :夫人称龙母者 , “ 因得 大卵 蓄之 , 龙子 出焉 。
J120 u .0 6
龙 母 和 龙 母 文 化
韦 韧
( 州市 文化 局 。 广西 梧
[ 摘
涵。
梧州
53 中的神奇人物 , 梧州是龙母 的根 源所 在 , 龙母文 化具有 丰富的历史 、 人文 内
[ 关键词 ] 文化 ; ; 龙母 梧州 图腾 [ 中图分类号 ]88 [ K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 — 6320)3 0 1 o 1 9 23( 60 — 0 一 4 0 0 0
唐・ 刘恂的< 表录异》 :下媪 者 , 岭 谓 “ 即康州 悦城县 孀 妇也 , 织布为业 。尝于野岸拾菜 , 见沙草中有五卵 , 遂收归
收 稿 日期 :06 5 9 20 —0 —2
尺, 仪容瑰伟 、 丰硕。稍长 , 结邻 姬与 其姐妹 为七人 , 然 慨
有利泽天下之心” 进一步表现 了龙母 的性格和品德。 、 , 综上所 引, 我们可 以知道 : 龙母 原是 战 国秦 时 的劳 动 妇女 , 但志行高洁 , 心怀百姓 , 是一位博爱 、 良的母亲 , 善 她
Dr g n M oh ra d Is Cu t r a o t e n t lu e
Wl n e Re i
( zo ut eB r u Wuhu5 30 - hn ) WuhuC l r ue - zo 40 2 C ia u a
Ab t 吐 . lI t e 鹊 a m si l es n a p ai gi n in o k n h e r o t g B 墨 I g moh r r m w y t a ro p e r a ce t o s a d i t eh at fi e c p n n b n s p o rg n moh r n e e i r h hsola n u u a o n tf n i r8 n moh r u mr f a o te d t r s i i r l d e h rlo n oa o d a 0 te l e. d a h c t e a i n e
袁珂在洋洋 6 言的< o万 中国神话传 说> 中曾经指 出 : “ 秦始皇 时代 , 有两个传说故事 , 对后代有 着普遍 的代表性 质: 一个是关 于陷湖 的传说 , 另一个是关于龙母 的传说。 ” 龙母的传说 , 屡见于古籍 , 内容虽不尽一致 , 其主要 但
情节却大抵相同。
( 江岸) 无意望报也。媪 常濯浣 于 江边 。忽 一 日, 出水 , 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