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教师教育制度反思_李尚卫

合集下载

以人为本,方是育人正道.(教育反思)李尚荣

以人为本,方是育人正道.(教育反思)李尚荣

以人为本,方是育人正道------我的教育反思洛南县西街小学李尚荣这些年在西小的教学生活,既给我提供了一个丰富学识,提高自身修养的机会,同时又是我反思教学生涯的重要阶段。

可能是当局者迷吧,在从事教学工作当中我没有真正的考虑我工作中的得与失。

只是单纯的认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是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

相信这一点我做到了。

但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在于教师不但要教书还要育人。

教书是一方面,让学生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综合技能,能够在当今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但是我现在真正认识到育人比教书更重要。

西小的校训是“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品德纯正、心情快乐、人格健康、兴趣广泛、热爱学习、善于思考、乐于实践的阳光少年。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决不能是单纯的传授语文知识,讲述课文故事、遣词造句写文,而是更深层次的借助课文材料向学生传达思想、思维方式、人物、民族精神、优良、传统美德等。

真正给我触动的是在去年春天,那天是我哥哥的乔迁之喜,哥哥交际圈很大,许多亲朋好友都来祝贺,我帮哥哥招待客人,忙得不亦乐乎。

正在这时,一个帅气的小伙子向我走来,他拿着酒瓶和酒盅要给我敬酒,这可让我着急了,我一个女同志,平时更本没喝过酒,再加上我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人民教师,处处要为人师表,喝酒是我不应该干的事。

我不喝,小伙子坚持不行。

他左一句李老师,右一句恩师,叫得我都不好意思了,这时候我才问道:“你是哪一届的?叫什么名字?你变化太大了,我怎么一时想不起来了呢?”小伙子满嘴酒气地说:“我叫何龙,就是九五年冬天的一个早上被你打了一耳光的那个小男孩。

”我当时就来气了:“你认错人了,九五年,我刚毕业,还是个小姑娘,怎么会打你呢?”这时鑫帝酒店的大厅里,饭桌上的人都朝我看,有的还被这小伙子的话逗得哄堂大笑,这时哥哥走过来介绍到:“这是城关镇信用社的何主任,寺坡人,你在寺坡呆了十年,可能就是你的学生”。

何龙接着说:“谢谢你打我,不是你的耳光我还成不了才呢,我那时爱打架,老和别人打架,那天早上又把一个小女孩打哭了,你批评我,我不服,你就给了我一记耳光,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农村中学教师教学反思现状及其改进

农村中学教师教学反思现状及其改进
国古代思想家的论述 中指 的是 自己的行为。 国学者 l 美 查对象为吉林省“ 国培计划 ”0 5 位初中英语学科农村
杜威认为反思是 “ 对任何信念或假设性 的知识形式 ,l 骨干教 师, 尽管样本不大 , 但具有一定的代表 眭。 被试
根据其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导出的结论,进行主动 I 是所在学校 的教学. 都 中坚力 量 ,具有一定 的教学经 的、 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 。萧恩( ・Shn将反思 I ,对教学 反思有一定 的认识 和实践 。发放 问卷 5 D A co ) 验 0
德、 学校文化 以及社会等诸方 面因素的影响 , 教学 反.在思维机制提供 了理论依据 , 1 为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
思研究没有真正 深入 ,实践 中的教学反 思存在着肤 J 和反思水平提供 了心理学基础。 国认知心理学家弗 美
I 拉维尔 (- Fae1认为 , JH・l l v ) 元认知是 一个人对 自己的 { 思维和学 习活动的认 知和监控 ,核心 是对认知 的认 从古至今人们对“ 反思 ” 的理解不尽相 同。 国古 : , 我 是主体对 自身的认 知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控 和调 知 代儒家从人格修养的角度倡导 “ 日i省吾身 ”这里 f , 吾 , 为行为主体根据活动 的需要选择合适 的解决 问题 节
《 教学与管理 》
21 年 1 月 2 01 1 0日
农村中学教师教学反思现状及其改进
⑧ 吉林 师范大 学博达学院 徐 平
基础教育改革 的发展 , 对教师提 出了一系列 的挑 J 它有 助于促进。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求, 教师需要突破传统教学 l 。主要体现在两方 面: 1 据 ( )提供 r教学的伦理学基 模式的束缚 , 对教学内容 、 教学对象 、 教材 、 教学设计 l , 醒人们对他人负责 , 即唤 础 并从容认识他人 。( ) 2批

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反思

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反思

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反思教育是国家的根本,也是国家的未来,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来说,教育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而教育制度作为一种管理教育的方式,在推动教育发展方面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教育制度也面临着与反思的挑战。

首先,教育制度对于培养人才的目标与需求应进行调整和优化。

传统的教育制度往往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然而,在当今社会,知识爆炸性增长,学生需要具备的不仅仅是传统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具备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育制度应该通过,优化学科设置,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其次,教育制度应当注重提高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技能。

教师是教育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素质和专业能力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成果。

因此,教育制度应该着重培养和选拔高素质的教师,给予他们更多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

同时,教育制度也应该注重改善教师的待遇和工作条件,激励他们更好地教学。

另外,教育制度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传统的教育制度往往过分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强调升学率和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关注较少。

然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教育制度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发展平台,培养学生的特长和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教育制度应该面对社会变革和挑战,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加深,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教育制度应该预测和适应这些变化,及时更新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全面化的教育。

最后,教育制度应该加强对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的重视。

现代社会面临着道德沦丧和人文关怀的危机,教育制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加强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力度,为培养有道德情操的公民做出贡献。

总之,教育制度的与反思是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

通过调整教育目标与需求、提升教师素质、关注学生个性发展、适应社会变革、加强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和创新,可以推动教育制度适应时代的需求,培养出更多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关于对农村教师管理工作的反思

关于对农村教师管理工作的反思

关于对农村教师管理工作的反思发表时间:2020-08-27T12:07:09.347Z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8期作者:吴秀文[导读] 农村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国家关注的重点对象,农村教师的教育态度、教育水平直接决定着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

在对农村教师开展管理工作时,需要掌握一定的管理策略,从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哲学等多重视角制定出合理的管理策略。

本文将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农村教师管理工作进行反思,并提出合理的管理措施,期望能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

贵州省盘州市大山镇高山小学5535007 摘要:农村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国家关注的重点对象,农村教师的教育态度、教育水平直接决定着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

在对农村教师开展管理工作时,需要掌握一定的管理策略,从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哲学等多重视角制定出合理的管理策略。

本文将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农村教师管理工作进行反思,并提出合理的管理措施,期望能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

关键词:农村教育;教室管理;反思引言:伴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农村教育现状也在不断改善,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

农村教师在岗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实际的教育需求;农村教师向城市单向流动等等,究其原因是农村学校没有留存教师的机制,对教师的需求也无法及时满足。

对农村教师开展管理工作时,经常强化了教师的工具价值,而教师为教学的付出没有得到关注和回报,学校、家长往往对教师的工作成就熟视无睹。

我们应挖掘农村教师内心的真正需要,提升农村教师的工作动机,这样才能留住更多优秀的农村教师,为农村教育提供更多人才。

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和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些措施,在此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尊重教师,满足教师的生存需要近年来,提升农村教师工资待遇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很少有人意识到,提升待遇对农村教师来说是应得的,而并不是一种优待。

农村地区经济水平较低,人均收入与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在农村地区任教的教师,在收入水平上与城市教师并不对等。

农村教育的几点反思

农村教育的几点反思

浅析农村教育的现状与反思摘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来自十八大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工作进展情况自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以后,我省开始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经过多年努力,我省基本上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

其中农村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因为农村教育面更广,教育对象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调,所以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并改变,不仅影响着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更将影响社会的公正与稳定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进而导致“中国梦”难以实现。

因此,把农村教育作为一个战略性问题进行全局性的思考与筹划,实在是当务之急。

下面本文就农村教育出现的问题进行说明:(一)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教学水平低,教学质量堪忧教育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师资力量的建设,而在整个教育环节中,当属农村教育的师资力量最为薄弱,不尽如意。

由于农村交通不便,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很多人不愿到农村任教。

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即便在农村支教3年,也很难留守。

同时加上最近几年城市学校扩招,一些农村学校的优秀教师择优流向了城市。

伴随着师资力量的流失,贫困农村中小学里的教师跨年级、包班的现象司空见惯,美术、音乐、体育、计算机课程无专业教师授课,导致优质课没有保障,学生学习产生审美疲劳,进而拉大与城市的义务教育。

谈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反思

谈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反思

谈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反思教育在农村地区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农村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然而,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以及师资力量的不足,农村学校教师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

因此,对于农村学校教师来说,进行教学反思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准备工作、教学实施和评估三个方面谈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反思,探讨如何在复杂环境下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

一、准备工作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反思首先从准备工作开始。

教师在开始新的学习周期之前,应该认真准备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和参考资料等。

农村学校教师在准备时应尽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材和教具,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

在反思中,教师应该自我审视自己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是否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是否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学习机会等。

二、教学实施农村学校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因地制宜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由于农村学生的背景和经验与城市学生存在差异,因此教师需要针对农村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在反思过程中,教师可以思考教学过程中是否与学生进行了充分的互动,是否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技巧,是否顾及到学生的个人需求等。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实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评估教学评估是农村学校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评估方式,如课堂测验、作业评价、学生自评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在反思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进步,并思考自己是否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了充分的评价,是否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了反馈和指导等。

结语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反思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准备工作、教学实施和评估的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然而,要想在农村地区实现优质教育,仅靠教师个人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支持,为农村学校教师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共同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与反思

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与反思

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之我见(2011-12-11 17:09:37)转载▼分类:明健管理标签:质量管理教育杂谈一所学校要赢得社会信任,获得家长的认可,自愿选择让自己的子女在学校就读,他们首先看中的是学校的质量。

对此,每一所学校都把教育质量视为学校的“生命线”,视为学校安身立命的“根基”,视为生存和发展的“资本”,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是每一所学校都坚持的理念,那么,学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在此,我从校长、教师、学生、评价体系、有效管理等五个方面,谈谈我校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认识和一些做法。

一、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关键是校长我的观点是:校长必须要有强烈的虚荣心。

没有强烈“虚荣心”的校长是办不好学校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爱慕虚荣”来贬低某些不踏踏实实工作、一昧追求名气的人。

不过话说回来,企图获得他人赞赏的心理其实是人人都有的。

如果一个人不具有渴望得到别人赞赏的心理,他就会变得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也就丧失了做好任何事情的热情。

反之,那些虚荣心强烈的人,才会不断的寻求事业的成功,充满热情的学习和工作。

其实,每一个当校长的,把学校办好了之后,得到上了上级领导的赏识,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得到了家长的信任,其内心的虚荣心会得到极大的满足,相反,则会把学校办得不好当作一种极大的耻辱。

因此,当我们的校长有了强烈的虚荣心后,他才会千方百计想尽各种办法来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学校的声誉,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想办法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我认为:当校长的应具备以下的素质。

1.校长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

校长最重要的是要有对教育的理解。

只有对教育有思考的校长,才知道学校该如何办,才知道应办什么样的学校。

如果校长没有个人的办学思想,只是人云亦云,学校就一定办不好。

所以,东和春天实验学校建校之初就确立了“习惯经营人生,特长成就末来”的办学理念。

办学如果没有牢固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学校必将摇摇欲坠,奄奄一息,学生变得没有信心,家长寒心,教师灰心。

论农村教师“农村感”的培养

论农村教师“农村感”的培养
K e o ds u a d c t n;het a h ra her r le e e t r n e o d  ̄ s h o ; o m a ol g t d n ;u a y w r :r r le u ai o t e c e lt a lm n a y a d s c n a u c o l n r lc le e su e t r r l fe i g e ln


பைடு நூலகம்
问 题 的 提 出
要举措 , 改善农 村义 务教 育条 件 , 高农村 义务 教育 提
质量 ; 0 7年 , 部 农 村 小 学 寄 宿 生 比例 达 到 1 . 20 西 1 6 %% ; 村 中小 学 现 代远 程 教 育工 程 成效 明显 , 农 农
20 0 6年 9月 , 国颁 行 的新 《 我 义务 教 育法 》, 进
Cu t rngt e “Ru a ei lu i h r lFe lng” o r a l g t de ta d S a i heRu a fNo m lCo l e S u n n t bl e ng t r l
Te c r n Ch na a he s i i
L h n i I IS a gwe ,JANG Ho gj n —e i
( sc o gc l n d ct n l eat et n Y b o e e Sc u n6 4 0 ) P y h l i d eu ai a p r n i i ncl g , i a 4 0 7 o aa o d m i l h
上。
育 的“ 法律 责 任 ” 识 , 此 , 国农 村 义 务 教育 管 意 据 我 理 体制与 经 费投入 体制 得到进 一步 完善 , 随后 , 国 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卷第3期2009年5月教师教育研究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V o l.21,N o.3M a y.,2009我国农村教师教育制度反思李尚卫1,袁桂林2(1.宜宾学院心理与教育学系,四川宜宾 644007;2.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875)[摘要]教师教育是培养教师主战场,农村教师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我国农村教师队伍和农村教育质量。

农村教师教育制度的特殊性在于“农村性”。

目前,我国农村教师教育制度存在“离农”倾向、缺乏灵活性、“育”与“训”分离等问题,因此,我国农村教师教育制度改革应坚持“农村”取向、建立开放的农村教师教育制度、强化免费师范生“务农”责任。

[关键词]农村教师教育制度;农村教育;农村教师[中图分类号]G65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05(2009)03-0034-05R e f l e c t i o n o n R u r a l T e a c h e r E d u c a t i o nS y s t e m i nC h i n aL I S h a n g-w e i1,Y U A NG u i-l i n2(1.D e p a r t m e n t o f P s y c h o l o g y a n dE d u c a t i o n,Y i b i n C o l l e g e,Y i b i n,S i c h u a n,644007,C h i n a;2.S c h o o l o f E d u c a t i o n,B e i j i n g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B e i j i n g,100875,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e a c h e r e d u c a t i o ni s t h e m a i n a p p r o a c h f o r t h e p r e p a r a t i o n o f r u r a l t e a c h e r s.T h e q u a l i t y o f t e a c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i n r u r a l a r e a s d e t e r m i n e s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t h e r u r a l t e a c h e r s a n d t h e r u r a l e d u c a t i o n.T h e p a r t i c u l a r i t y o f r u r a l t e a c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a l s y s t e m i s t h e r u r a l c h a r a c t e r.H o w e v e r,t h e p r e s e n t r u r a l t e a c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a l s y s t e mi s“f a r f r o mc o u n t r y”,s h o r t o f f l e x i b i l-i t y,a n d s e p a r a t e s f r o m“c u l t u r i n g”a n d“t r a i n i n g”.T h e r e f o r e,w e m u s t i n s i s t o n“r u r a l”m i n d,e s t a b l i s h t h e o p e n t e a c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a l s y s t e m,a n d s t r e n g t h e nt h e“s e r v e t o t h e r u r a l”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i n r e f o r m i n g t h e r u r a l t e a c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a l s y s t e m. K e yWo r d s:t h e r u r a l t e a c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a l s y s t e m;r u r a l e d u c a t i o n;r u r a l t e a c h e r 2006年9月,我国颁行了新《义务教育法》,强化了政府在义务教育中的责任、明确提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加强素质教育、凸现了违反义务教育的法律责任等。

目前,我国先后在农村、城市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城乡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与硬件设施建设差异在逐渐缩小,农村教育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但是,我们认为,仅靠政府外在“制度性”的规定还不够,还需要解决农村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问题。

随着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我国教师教育制度日趋成熟。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城乡采用一套教师教育制度。

目前,农村教师教育不仅没有自己独立的制度体系,农村教师教育制度的专项研究也很少。

①因此,我们认为进一步反思我国农村教师教育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教师教育制度的内涵与特点(一)教师教育制度的内涵教师教育制度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收稿日期]2009-04-15[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2008年教师教育课题(T E R2008-034)成果之一[作者简介]李尚卫,男,四川达县人,宜宾学院心理与教育学系副主任、副教授,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农村教育与教师教育。

① 据我们在中国期刊网、博士与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查阅,截止2008年仅有1篇专题研究的文章。

[参见慈航.论农村教师教育培养制度和培训模式[J],当代教育论坛,2007,(11).]国家对教师培养和培训体系、结构模式的基本规定,主要是对教师教育的内涵、性质、功能、结构,基本内容、课程、考核,模式、过程,机构等的规定。

[1]它以教师专业化为目标,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与终身化相结合、教师专业性和学科学术性相结合为基本特征的开放式多元化的教师教育模式;我国现代教师教育制度的建立应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为最终评估标准、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教师教育市场观的辩证统一。

[2]教师教育制度有自己独立的体系构成,既可从纵横向,又可从宏观、微观视角来进行分析。

从横向看,它包括师范生培养制度、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教师专业化培养制度等一系列具体制度体系;从纵向看,它包括教师专业标准、教师职业技术能力标准、教师教育机构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教师培训质量标准等一系列专业标准的系统。

[3]在宏观层面上,它包括现代教师教育制度国家层面的办学体制、投资体制和管理体制;在微观层面上,包括教师教育机构的组织结构和体系。

[4](二)农村教师教育制度的内涵及特点农村教师教育制度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国家对农村教师培养和培训体系、结构模式的基本规定,主要是对农村教师教育的内涵、性质、功能、结构等方面的规定。

它是以农村教师专业化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与终身化相结合、教师专业性和学科学术性相结合为基本特征的开放式、多元化的教师教育模式。

农村教师教育制度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师教育制度,除了具有一般教师教育制度的专业性、标准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征外,它的特殊性在于其“农村性”,即服务于农村教师培养、服务于农村教育与农村社会发展。

农村教师教育制度的“农村性”表现在,它是为了“农村”①、关于“农村”、基于“农村”的教师教育制度。

1.它是为了“农村”的教师教育制度。

农村教师教育制度的目的为了培养农村教师、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而农村教师素质的提高则可进一步改善农村教育质量、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从而促进农村教育、农村社会的发展。

目前,我国农村教师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低、不稳定。

要切实改变农村教育面貌,成立独立的农村教师培养与培训体系、改革农村教师教育制度势在必行。

2.它是关于“农村”的教师教育制度。

农村教师教育制度是服务于“农村”的教师教育制度,其各项制度特别是教师培养与培训制度不能“离农”。

我们认为,农村教师培养与培训过程中应该有关于“农村”、“农村教育”、“乡村文化”、“农村生活”的知识教育或课程学习,通过有关“农村”的教育与研究,形成农村教师合理的“农村”观念、培养他们深厚的“农村”情感。

合理的“农村”观念、深厚的“农村”情感则是我国现行农村教师必备的素质,也是稳定我国农村教师队伍的基础。

3.它是基于“农村”的教师教育制度。

“农村”不仅是农村教师教育制度的知识、信息来源,而且也是其实践基地。

农村教师教育制度应以“农村”为基础,根据农村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现实来规范自身的教师培养与培训体系。

一方面,农村教师培养、培训要考虑农村教育对数量、质量、层次等方面的需要,为农村培育高质量、能扎根于农村的教师;另一方面,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应充分利用现有“农村”资源,积极开展高校与农村社区的“文化”合作,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基地,发展农村社区教育,丰富乡村文化,推动乡村建设。

二、我国农村教师教育制度的实然我国教师教育经过改革开放近20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

但是,我国目前实施的是城乡“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制度,这种“名”“实”脱离的农村教师教育制度日益显露出其对农村教师的培养与培训的“无力”、“低效”,具体表现在“离农”、封闭、重“培”轻“育”、“育”“训”分离等方面。

(一)“离农”取向。

我国农村教师教育制度的“离农”取向表现在我国农村教师教育的办学体制、投资体制和管理体制,教师培养制度、资格准入制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职业技术能力标我国农村教师教育制度反思准、教师教育机构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教师培训质量标准等方面“城市化”倾向,农村没有独立的教师教育制度,农村教师教育制度缺乏“农村”针对性,特别是现行的教师培养制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等没有再现“农村”的需要,导致培养的农村教师不仅缺乏“农村”意识、情感,不能扎根于“农村”,而且很难适应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封闭、缺乏灵活性。

与世界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相比,我国现行的教师培养和就业制度相对封闭,培养单位和组织对就业部门的需求还缺乏深入了解和认识,培养与培训模式比较单一,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比较陈旧、封闭、呆板,质量和效能系统没能得到有效的监控,专业化与信息化程度也不高,不能很好地反映迅速发展的社会实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