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的炮制
药物炮制

(4)春夏季节可用榨汁机将新鲜麻雀须压榨成100%的浓液,掺入少量食用防腐剂,用以调和其它3种药物(注意:因药性、药理尚不清楚,该药不能内服)。
附:中药丸剂的制法:
如果您住在城市,可直接到医药公司粉碎加工。如果自己加工的话,按如下方法进行:
(1)将生小米放在开水中浸泡15分钟左右,冲去碎粉和杂质,晾至轻微粘手时(但不互相粘连成团)备用。
(2),将小米放在竹制的平底筐里(筐子大小以端起旋转方便为宜,筐底要严密、不漏),然后将粉碎好的药粉适量撒在米粒上,端起左右反复旋转,让药粉充分粘在米粒上(每个米粒形成一粒小药丸)。
(3)撒入适量提前熬好的药汁(药汁不能太稠),再撒上适量的药粉,继续旋转。如此反复进行,片、佛手参、猪苦胆(穿破后将胆汁倒在干净的玻璃上晒干研细,不能用种猪胆)5味单独研细备用。
(3)将其它各种药物粉碎成细面后与(2)中5味合并掺匀,用药液做丸。
3、处方三的炮制方法
(1)将鹰不泊、鸡骨草、凤尾草、六月雪、阴行草、黄蜂巢6味煎液备用(方法同上)。
(4)将海金砂粉均匀撒在药丸上,继续旋转包衣,即成。
(2)将石龙子、麝香、蛇毒片3味研细另放,待其它药物粉碎后将这几味药小心掺入拌匀。
(3)剩余各味药物洗净晒干、粉碎成细面(用法同上)。
4、通用方的炮制方法:
(1)将“麻雀须”1000克左右(除掉根子),洗净、去杂质、切段晒干(2-3公分长)。
(2)加2倍量水浸泡1小时后,用砂锅煮沸20分钟,倒出药液;连煮3次后将所得煎液合并,用纱布过滤去渣。再以小火浓煎成1:1稠膏,静置24小时后,装在蒸煮消毒后的玻璃瓶内备用。
1、处方一的炮制方法
07生药的炮制

姜汁炙:用姜汁与药材拌匀,然后炒干, 如竹茹、黄连等。姜炙可增加辛热作用 而去寒性,并可矫臭味。 盐水炙:将药材与盐水喷洒均匀,炒到 微带焦斑或焦炒(如杜仲)为度。下行药 常用盐水炙,例如车前子、泽泻等。
油炙:用麻油或豆油加热到高温后, 放入药材炙至酥黄,取出沥尽油,再 用纸将油吸干。油炙主要是使药材酥 脆,如马钱子等。 羊油炙:用羊脂温熔成油,与药材用 小火加热拌匀,取出放冷。待油吸入 内部,如淫羊藿等。
上述实验结果为《中国药典》规 定马钱子的炮制方法为砂炒法提供了 依据和证明。
黄芩为常用的清热解毒药 在切制饮片时,传统上采用冷水软化和 热水煮、热蒸软化的方法。 冷水浸泡软化药材,常常遇到药材变 绿的现象; 热水煮软药材,水煮液呈黄色,造成 有效成分流失的问题;热煮法软化黄 芩,常常存在药材放冷后难以切制的 问题。
5.煅:药材经过高温(一般700℃ 以上)处理,使其在结构上或成分 上有所改变,有: 锅煅、坩锅煅 直接火煅、焖煅、炉火焖煅
6.淬:是将药材由较高的温度移 入低温的液体中,使其温度骤然降 低,矿物类如自然铜、磁石、赭石 等,在煅烧到红时取出投入醋中, 就可使质地疏松,易于粉碎。
7.炙
2)麸炒:是利用蜜炙过的麸皮来拌 炒药材,并利用麸皮冒烟将药材熏黄。 麸炒后可矫臭、健胃及减低副作用, 如枳壳、白术等。 3)米炒:通常炒到米粒与药材皆显 黄色。米炒是为了减低药材的燥性, 如沙参、党参等。
4.烫 烫的温度较高,一般200~300℃。 先将洁净的砂或其他辅料加热,加入药材, 烫至泡酥。常见的有: 砂烫:如穿山甲、龟板等,易使所含成 分煎出。 蛤粉烫:温度要比砂烫低,适用于胶类 药材,如阿胶炒烫后便于磨粉应用。 还有滑石粉烫等,经制后的药材其组织 疏松,粘度减低。
中药的炮制方式

中药的炮制方式
中药的炮制方式是根据中医理论和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系列处理药材的方法,旨在提高药物的药效、减轻毒性、增加稳定性,并使其更适于人体吸收。
下面是一些中药的常见炮制方式:
1. 煎煮(煎服):
•方法:将药材加水煮沸,保持沸腾一段时间,然后取汤液。
•适用于:多用于植物草本药,如中药汤剂。
2. 浸泡:
•方法:将药材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使其溶解成药液。
•适用于:适用于一些较难溶解的药材,如树皮、硬块状的药材。
3. 蒸发(蒸发浓缩):
•方法:用蒸汽蒸发药材中的水分,得到药液或药膏。
•适用于:适用于需要去除水分、浓缩药液的药材。
4. 炮制:
•方法:用火炮制药材,通常包括清炮、焙炮等。
•适用于:适用于一些生药材,以增加药性或改变性状。
5. 炒制:
•方法:用锅炒制药材,改变其性质、味道和功效。
•适用于:适用于一些需要调理气味、增加稳定性的药材。
6. 曝晒:
•方法:将药材暴晒在阳光下,使其干燥。
•适用于:适用于需要干燥的药材,如花草、叶子等。
7. 酿制:
•方法:将药材放入酒中浸泡一段时间,使其成为酊剂。
•适用于:适用于一些需要溶解于酒精的药材,以增强药效的药材。
每一种炮制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目的,而具体选择哪一种方法取决于药材的性质、功效,以及配伍的需要。
在中医药理论中,炮制方式被认为是影响药物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中医药学第四章生药的炮制

2. 方法:挑选、筛选、风选、洗漂、剪、刮
削、剔除、刷、碾串、捣碎等概念:狭义上讲,经过切制的药材称
为“饮片”。广义上讲,凡供调配处方使 用的药材均称“饮片”。
2. 药材切制前必须经过软化处理。常见有喷
淋、抢水洗、浸泡、润、漂、蒸。软化药 材时一定要掌握药材软化程度,应“少泡 多润”,防止有效成分流失。
19:46
第四章 中药的炮制
•
中药炮制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
根据医疗、调剂和制剂的需要并结合药材
的特性,对药材进行加工处理的方法和技
术。
• 炮制古称“炮炙”又称“修治”。为了更
准确反映中药材加工处理技术,现代均称
“炮制”。其含义是:“炮”表示加热, “制”表示除火以外的其它制法。
19:46
一、炮制的目的
1. 纯净药材 2. 改变或缓和药物性能 3. 增强药物疗效 4. 降低或消除药材的毒性或副作用 5. 便于调剂和制剂 6. 有利于贮藏及保存药效 7. 矫味矫臭,便于服用
19:46
二、炮制的方法 可分为净制、切制和炮炙三大类。
19:46
(一)净制
1. 目的:是中药炮制的第一道工序。其目的
是除去药材中杂质和非药用部分,同时也 便于进一步炮制或调剂、制剂。
19:46
6.蒸法 7.煮法 8.煨法 9.燀法 10.制霜法:压榨制霜、渗析制霜、煎煮制霜 11.水飞法
19:46
三、炮制对化学成分与药效的影响
1. 炮制对生物碱类成分与药效的影响 2. 炮制对苷类成分与药效的影响 3. 炮制对挥发油类成分与药效的影响 4. 炮制对鞣质类成分与药效的影响 5. 炮制对有机酸类成分与药效的影响 6. 炮制对油脂类成分与药效的影响 7. 炮制对无机盐类成分与药效的影响
中药炮制的知识

中药炮制的知识
五大类中药的炮制方法是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和其他制法。
具体如下:1.修制:主要指纯净药材、粉碎药材、切制药材。
纯净是采用手工或机械挑、筛、
簸、刷、刮等方法,去掉泥土杂质和非药用部分。
粉碎是采用捣、碾、研、磨、锉等方法,改变药物外形,使其符合调剂、制剂和其他炮制法的要求。
切制是采用手工或机械切、铡的方法,把药物切成片、段、丝、块等各种形状,以便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和药物的调剂使用。
2.水制:用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处理药材的方法。
常用的水制法有漂洗、浸泡、闷润等,目的是清洁药物,软化药物,调整药性。
3.火制:将药物经火加热处理的方法。
主要有炒、炙、煅、煨等方法。
炒是将药物置锅中不断翻动,以便于粉碎加工,并具有缓和药性的作用。
炙是用液体辅料拌炒药物,能改变药性,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
煅是将药物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药物易于粉碎,充分发挥疗效。
煨是用湿面粉或湿纸包裹药物,置热火炭中加热的方法,可减少烈性和副作用。
4.水火共制:用水又用火的炮制方法。
主要有蒸、煮等。
蒸是利用水蒸汽和隔水加热药物,有增强疗效,缓和药性的作用。
煮是将水或液体辅料同药物共同加热,可增强疗效,减低副作用。
5.其他制法:制霜、发酵、精制、药拌。
其目的是改变药物原有性能,增加新的疗效,减少毒性或副作用。
中药炮制的方法范文

中药炮制的方法范文中药炮制是指将生药经过一定的处理加工,使其具备一定的药理活性和药效。
中药炮制的方法有很多,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炮制方法。
1.炒制法:炒制是指将药材放入锅中炒热,使其变色或出现香味。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药材中含有挥发性成分的情况,通过炒制可以使药材的挥发性成分更加充分地释放出来。
例如,炒製四君子中的白术和白芍,能够使其变得易消化吸收,增加对脾胃的益气和活血的作用。
2.炮炙法:炮炙是指将药材放入炉火中烘烤,使其表面焦黄或有焦香。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肉质坚硬、不易煮烂的药材,通过炮炙可以使其结构疏松,更易于汤剂中提取活性成分。
例如,制茯苓时,将茯苓用炉火炙烤,可以增加其利尿、健脾、化湿的功效。
3.焯水法:焯水是指将药材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后捞出,然后再用冷水漂洗干净。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外皮较厚、较难煎煮的药材,通过焯水可以去除杂质,减少其对煎煮剂的影响。
例如,制苍术时,先将苍术焯水煮沸后捞出,再进行煎煮,可以提高苍术的功效,增加其对脾胃的作用。
4.煅炼法:煅炼是指将药材放入高温中进行炙烤,使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或生成新的化合物。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金属元素或有毒成分含量较高的药材,通过煅炼可以改变其化学性质,降低其毒性或增加其药效。
例如,制龙骨时,将龙骨放入炉火中煅烧,可以降低其铅质含量,增加其镇静安神的功效。
5.曝晒法:曝晒是指将药材摊晒在太阳下暴晒一段时间。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潮湿的药材,通过曝晒可以除去水分,减少其腐败的机会。
例如,制薏苡仁时,将薏苡仁晒至适当的干度,可以增加其利水、除湿的功效。
中药炮制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药材性质、配伍关系以及药效要求来确定。
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改变药材的特性,增加其药效,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因此,在炮制中药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掌握好炮制的时间、温度和次数等关键要素,以确保中药的质量和疗效。
中药炮制的各种方法

中药炮制的各种方法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includes multiple methods such as decoction, frying, and steaming. 中药的炮制包括煎煮、炒制和蒸制等多种方法。
These methods are used to process raw herbs into medicinal forms that can be ingested. 这些方法用于将生药加工成可以服用的药物形式。
Decoction, or boiling the herbs in wate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ethods us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煎煮,或者将药材加入水中煮沸,是在传统中药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This process involves simmering the herbs in water to extract their medicinal properties. 这个过程包括在水中用文火煎煮药材,以提取其药效。
Frying, also known as dry-frying or stir-frying, is another common method used in preparing Chinese herbs. 炒制,也被称为干炒或翻炒,是中药制备中另一种常见的方法。
This technique involves heating the herbs in a pan without adding any liquid. 这种技术涉及在锅中加热药材而不添加任何液体。
The process of frying the herbs can help enhance their medicinal properties by reducing moisture and altering their chemical composition. 干炒药材的过程可以通过减少水分和改变其化学组成来增强其药效。
中药炮制的概念

中药炮制的概念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将生药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改变其性质、增强其功效、减轻其毒性、改善其口感等,使其更适合临床应用的过程。
中药炮制在中医临床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药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
中药炮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药学家就开始研究中药炮制的方法和技巧。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药炮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涵盖着中药的制作、加工、质量控制等方面。
中药炮制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
中药经过炮制之后,可以改变其性质,使其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同时也可以减轻其毒性,降低其副作用。
此外,通过炮制,还可以改善中药的口感,使其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和服用。
中药炮制的方法和技巧非常多样化,不同的中药需要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炮制方法:1.炮制:即将药材放入炉中,用火烤炙,使其表面微熟,内部微干,以达到增强药效和减轻毒性的目的。
2.水煮:将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后继续煮数小时,使其药效更加浓缩。
3.蒸制:将药材放入蒸锅中,用蒸汽蒸煮,使其内部微干,以增强药效和改善口感。
4.晒制:将药材晒干,以去除水分和杂质,同时也可以增强药效和改善口感。
中药炮制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炮制方法和技巧的正确性,还取决于炮制过程中的环境和条件。
例如,炮制时需要控制温度和湿度,避免药材受潮和变质;同时还需要注意卫生和安全,避免药材受到外界的污染和影响。
总之,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中药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
通过炮制,可以增强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改善口感,使其更适合临床应用。
中药炮制的方法和技巧非常多样化,需要根据不同的药材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
同时,还需要注意炮制过程中的环境和条件,保证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切制前的软化处理:淋、洗、泡、漂、 润 (三)软化检查:看水头 (四)饮片切制的方法:切、鎊、刨、挫、劈
(五)饮片的类型和规格 1、极薄片:厚1mm以下,适用于坚硬的木质 类及动物骨类、角类药材,如乌药、半夏、 羚羊角
2、薄片:厚1-2mm,适用于质地致密坚实、 切薄片不易破碎的药材,如当归、川制
第三节 生药炮制的方法
一、净制(净选加工):是生药炮制的第一 道工序 目的: 1、除去药材中的杂质和非药用部位,以达 到一定的药用净度标准 2、将药材按大小分类 3、便于进一步炮制或调剂、制剂
方法:挑选、筛选、风选、洗漂、剪、 刮削、剔除、刷、碾串、捣碎等
二、切制:是生药炮制的第二道工序 饮片:狭义上指经过切制的药材,广义上 指凡属供调配处方使用的药材 (一)切制的目的 1、利于制备汤剂 2、利于炮制 3、利于制剂 4、利于调配和贮存
3、厚片:厚2-4mm,适用于质地松泡、粉性 大的药材,如甘草、黄芪、泽泻
4、直片:厚2-4mm,适用于形体肥大,为突 出鉴别特征的药材,如防己、天花粉、降香
5、斜片:厚2-4mm,为突出鉴别特征或使饮 片外形美观,如防风、山药、鸡血藤
6、宽丝:宽5-10mm,适用于宽大的叶类药材, 如荷叶、桉叶、淫羊藿叶
7、细丝:宽2-3mm,适用于皮类药材,如黄 柏、厚朴、陈皮
8、段(咀、节):长10-15mm,适用于全草类 或形体细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的药材,如 木贼、石斛
9、块:1cm3,为炮制方便而切制,如神曲、阿 胶
10、粗末:适用于贵重或坚硬的角类、茎木类 药材,如琥珀、檀香、羚羊角
(六)不合格的饮片 1、连刀 2、掉边与炸心 3、败片 4、翘片 5、皱纹片 6、变色与走味 7、油片 8、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