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常识知识点汇总NO.10
中学美术鉴赏知识点总结

中学美术鉴赏知识点总结一、艺术作品的分类艺术作品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绘画、雕塑、建筑、摄影、工艺美术等。
在绘画方面,又可以按照艺术家的风格和表现形式进行分类,比如写实主义、抽象主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等。
在雕塑方面,可以按照材料和形式进行分类,比如木雕、石雕、铜雕等。
在建筑方面,可以按照建筑风格和功能进行分类,比如古典建筑、现代建筑、宗教建筑、居住建筑等。
二、艺术作品的风格艺术作品的风格是指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的个性和特点,通常与特定的时代、地域、文化和思想背景有关。
不同的时代和地域有不同的艺术风格,比如古希腊雕塑的优雅和神圣、文艺复兴时期的写实主义和人文主义、现代主义的抽象和表现主义等。
艺术作品的风格可以通过对比和分析来了解艺术家的表现手法、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
三、艺术作品的技法艺术作品的技法是指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包括构图、色彩、光影、线条、质感等。
不同的技法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比如明暗对比和透视可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逼真感,色彩的运用可以营造不同的情绪和氛围,线条的运用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和节奏等。
了解艺术作品的技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表现手法。
四、艺术家艺术家是指在美术创作中具有一定才华和造诣的人物,他们通过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追求,对世界和生活进行重新的诠释和理解。
不同的艺术家有不同的创作风格和表现手法,比如莫奈的印象主义风格、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和抽象主义、梵高的后印象主义和表现主义等。
了解艺术家的生平和创作经历,对理解其艺术作品有很大的帮助。
五、艺术史艺术史是指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趋势,包括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社会文化环境、流派风格、影响意义等。
了解艺术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把握艺术作品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比如古代艺术的宗教和神话意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和个性追求、现代主义的社会批判和自我表达等。
美术鉴赏知识

美术鉴赏知识美术鉴赏欣赏一般局限于感知、想象、情感体验等感性认识方面。
而鉴赏是运用视觉感知以及其他器官的综合作用、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
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一种比较深刻的认识。
在美术鉴赏的基础上就能够产生一定的“美术批评”,自己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所做出的理论分析和价值判断。
要在文化情境中来认识和理解美术,“情境”,即指影响各个时期美术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
美术作品中所反映的各种思想、观念,都与艺术家所受到特定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的影响有关。
感悟鉴赏感悟式鉴赏所要求的主要是从观看者自身的经验出发,充满想象力和激情地去欣赏美术作品。
在欣赏过程中,可以任由思维驰骋而不受限制。
这种鉴赏方式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因为这类作品所追求的不是客观地记录形象,而是通过主观化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
社会学鉴赏应该意识到美术这种文化现象不是存在于真空环境之中,而是有着特定社会阶层和社会生活的烙印。
要理解不同创作目的以及社会背景对艺术家的影响。
这些因素不是单靠表面的观察就能完全了解的,所以社会学式鉴赏的核心在于探究、追问,了解作品的主题,发现作品的独特之处,并要了解一定的文化背景,积累一定的知识才能有很好的把握。
比较式鉴赏比较式鉴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每件作品的特色。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
但在比较式鉴赏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
美术作品的好坏是可以通过比较来确定的;但在很多情况下,作品之间并不存在谁好谁坏的问题,仅仅是表现方式和风格上的不同而已。
比较的内容主要是形式方面的,但根据这些形式方面的差异也可以引导我们去寻找原因,这就需要涉及一些社会的因素了。
至于具体对比哪些内容,还需要依靠感觉的指引,所以比较的方法其实是几种鉴赏方式的综合运用。
形式鉴赏偏重于对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的感知和体验,而且首先强调对形式的把握。
人教版美术鉴赏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美术鉴赏知识点总结一、色彩1.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是光的视觉效果,是人们在感觉世界时对物体和光线的视觉体验。
2.色彩的基本特征色彩具有明度、色相和色调等属性。
3.色彩的表现形式色彩分为主色调、色彩比例、对比色、冷暖色等,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4.色彩与情感不同的颜色能够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意义,例如红色代表热情、喜庆,蓝色代表冷静、清新等。
5.色彩的运用色彩在绘画中的运用十分重要,艺术家可以通过巧妙地运用色彩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6.色彩的渲染在美术作品中,色彩的渲染是表现光影效果和增强画面质感的重要手段。
二、构图1.构图的基本概念构图是在二维平面上合理地安排画面元素,使画面具有美感和表现力。
2.构图的基本原则构图的基本原则包括对称性、平衡性、比例、节奏和重心等。
3.构图的运用构图在绘画和摄影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艺术家可以通过构图来引导观众的视线和传达情感。
4.构图与意境艺术家通过不同的构图方式,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意境和表现效果。
5.构图与空间感构图可以通过透视、遮挡、大小关系等手段来营造出三维空间感。
6.构图的艺术手法构图的艺术手法包括对比、边际处理、前景、背景等,这些手法可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
三、线条1.线条的基本概念线条是平面上由点连成的路径,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2.线条的类型线条可以分为垂直线、水平线、对角线、曲线等各种类型。
3.线条的表现形式线条可以通过粗细、曲直、流畅等形式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4.线条的运用线条在绘画中可以用来勾勒轮廓、表现形态和纹理、传达情感,是绘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5.线条的表现力线条的表现力很强,可以用来表达动静、轻重、明暗等概念。
6.线条的艺术处理线条在艺术作品中的处理是多种多样的,艺术家可以通过破碎、渐变、聚焦等手法来运用线条。
四、光影1.光线的基本特征光线是一种能够照亮物体并产生影子的自然现象,艺术家可以通过对光线的处理来营造出不同的光影效果。
2.光影的产生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产生明暗关系,呈现出明暗对照的效果,这就是光影的产生。
美术鉴赏知识点

美术鉴赏知识点一、绘画艺术绘画艺术是一种用色彩、线条和形状在平面上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
它通过人们的审美体验来传递情感和思想。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美术鉴赏知识点:1. 色彩运用:色彩是绘画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艺术家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颜色来创造不同的情绪和效果。
例如,明亮的颜色经常用于表达喜悦和活力,而冷色调则常常用于表达忧郁和冷漠。
2. 线条表现:线条在绘画中起着组织和结构化作用。
不同的线条可以传递不同的感觉和意义。
细长的线条可能给人一种柔和和优雅的感觉,而粗犷的线条则可以表现出强烈的力量和冲击。
3. 图像构图:构图是指艺术家在画布上安排和组织视觉元素的方式。
一个好的构图可以给人一种平衡和谐的感觉。
常见的构图原则包括对称、比例和重复。
4. 艺术风格:不同的艺术家有着不同的创作风格。
例如,印象派艺术家强调光线和色彩的变化,而立体主义艺术家则注重将物体分解为几何形状。
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鉴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二、雕塑艺术雕塑艺术是一种通过刻划和塑造物质来表达艺术家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形式。
下面是一些与雕塑艺术相关的知识点:1. 材料选择:雕塑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包括石头、铜、陶瓷、木头和塑料等。
每种材料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效果。
例如,石头雕塑常常给人一种坚实和稳固的感觉,而木头雕塑则更具有亲和力和温暖感。
2. 空间利用:雕塑艺术需要考虑三维空间中的物体分布和位置。
艺术家可以通过雕塑的布局和姿态来创造出不同的空间感。
例如,一个人物雕塑的姿势和面部表情可以传递出他们的情感和思想。
3. 装置艺术:装置艺术是一种将材料和物体组合在一起来创造出整体艺术作品的形式。
它常常涉及到观众的参与和互动。
装置艺术对于创造独特的空间体验和环境感非常重要。
4. 雕塑风格:不同的艺术家和时期有着各种各样的雕塑风格。
例如,古典主义雕塑注重人物的理想化和完美化,而现代主义雕塑则更加关注形式和表达方式的创新。
三、摄影艺术摄影艺术是通过相机捕捉和记录图像来表达艺术家的视觉观点和情感的艺术形式。
高三美术鉴赏知识点总结

高三美术鉴赏知识点总结美术鉴赏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美术课程的必修内容之一。
在高三阶段,学生需要对美术鉴赏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总结,以便能更好地备考。
以下是高三美术鉴赏知识点的总结。
一、绘画基础知识1.线条:分为实线、虚线、粗细线等。
线条的运用可以表现形体的轮廓和纹理效果,是绘画的基础。
2.色彩:色彩饱满、明亮、清晰,是绘画中重要的要素之一。
色彩运用可以表达情感,营造氛围,给作品增添生命力。
3.形状:物体的形状有分明、圆润、扭曲等不同形态,形状的表达可以通过造型、构图等方式展现出来。
4.空间:包括正、负空间。
正空间是物体所占的实体空间,负空间是物体周围的虚拟空间。
合理运用空间可以使画面更富有层次感。
二、传统绘画技法1.写实技法:通过观察细节,准确地再现对象的形状、质感和色彩。
2.写意技法:以意境和形式的表达为重点,追求形式和气韵的统一。
3.水墨画技法:主要是运用水墨的浓淡、干湿、粗细等变化来表现形象。
4.油画技法:以油画颜料和溶剂相调和,通过层层堆砌、重叠颜色来表现形象。
5.素描技法:主要通过线条的运用勾勒出物体的轮廓和结构。
三、西方艺术史知识1.古希腊艺术:古希腊艺术具有神话和神圣故事的主题,注重人体比例和空间的表现。
2.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欧洲14至17世纪的一种艺术复兴运动,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印象派:印象派以捕捉瞬间的光影变化为特点,注重色彩和光影的表达。
4.立体主义:立体主义追求形式的抽象,以立体感和多角度的视角重塑物体形态。
5.表现主义:表现主义以感情和个人体验为主题,通过夸张的形式表现内心世界。
四、中国美术史知识1.中国古代画:中国古代画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追求形神兼备,注重气韵生动的表现。
2.工笔画:工笔画以线条细致入微、颜色清晰饱满、用色细腻丰富为特点。
3.写意画:写意画强调形神兼备,注重用笔线条的轻重变化和画面的意境。
4.国画: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形式,以墨、砚、笔、纸为材料,追求以点、线、面来表现形态。
美术鉴赏常识

③按放置地点:室内雕塑、户外雕塑。
④按工具材料:石雕、木雕、泥塑、金属雕塑、根雕、冰雕、沙雕、雪雕、软雕塑等。
(3) 建筑:园林建筑、纪念建筑、住宅建筑、公共建筑。
(4)设计:
① 按功能:实用美术、商业美术、特种工艺美术。
② 按内容和材料:服装设计、陶瓷设计、工业设计、广告设计、网页设计、环境
艺术设计、家具设计等
大海、蓝天;灰色、紫色、白色为中间色。
应用与探究
1、人们依照美术在形式语言上的不同特征划分出了以写实性客观在现为主的
意性主观为主
、以艺术语言的本体性表现为主的
。
2、以下对意象艺术表述正确的是( )
A 意象艺术以客观再现为目的,也表达了艺术家的主观感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 意象艺术不以纯客观再现为目的,重在表达艺术家主观感受
③ 按形式语言:平面设计、立体设计、构成设计。
(4) 书法:楷书、隶书、草书、行书、篆书
(6)摄影:
① 按内容:人物摄影、风景摄影、动物摄影、静物摄影。
② 按形式语言:具象摄影、意象摄影、抽象摄影、观念摄影。
3、色彩知识
(1)原色:我们称红、黄、蓝为原色,因为它们之间不同比例的混合可以调配出无穷无尽的
班级
姓名
班级
姓名
班级
姓名
课后作业
1、将下列民族与其本民族乐器和歌曲连线。
葫芦丝
蒙古族
《月光下的凤尾竹》
马头琴
藏族
《牡丹汗》
弹布尔
傣族
《敖包相会》
札木聂
维吾尔族 《北京的金山上》
2、给下列不同民族的民间舞蹈配上相应的地方民歌
弦子舞
赛乃姆 筷子舞
初中美术艺术鉴赏知识点归纳

初中美术艺术鉴赏知识点归纳美术艺术鉴赏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初中阶段是学生开始接触美术艺术鉴赏的时期,下面是初中美术艺术鉴赏的知识点归纳。
一、艺术的基本要素1. 线条:是构成各种形象和笔触的基本要素,可以分为直线、曲线、斜线等。
线条的长度、粗细、方向等都会对作品的氛围和表现效果产生影响。
2. 色彩:是艺术最直观感受和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颜色的明暗、明亮度、对比度等都会给作品带来不同的感觉。
3. 形状:是由线条和色彩组成的。
形状可以分为几何形状和自然形状,不同的形状在艺术作品中传递的信息也不同。
4. 空间:指在画面中所能感受到的宽、高、深维度。
艺术家会通过运用透视法、叠加、比例等手法来创造立体感。
5. 重复和对比:指同一或相似的元素在作品中的重复出现,或是不同元素之间的对比,能够产生有趣的视觉效果。
二、艺术样式和流派1. 现实主义:追求真实的艺术表现,力求准确、客观地描绘客观事物,表达社会和人性的真实。
2. 抽象主义:以线条、色彩、形状为主要表现方式,抽象化目标对象,追求形式和色彩的自由表达。
3. 印象主义:追求光线、色彩的变化,以瞬间的感受来表现现实,注重捕捉主观体验。
4. 极简主义:追求简洁、纯粹的艺术表现,摒弃不必要的细节和装饰,倡导“少即是多”的原则。
5. 分离主义:以点、线、面组成的构成元素,试图将画面拆解为离散的色块或形状。
三、艺术创作的行为规律1. 艺术感知与表达:艺术家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敏锐观察和体验,能够创造出艺术作品。
2. 艺术结构的构成:艺术作品的构成需要有统一的构图(构图法则如黄金分割、对称等)和和谐的形式组织。
3. 艺术符号的运用:艺术作品中的符号是通过抽象、象征等手法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
4. 艺术风格的形成:艺术家的作品会体现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和风格,形成个人的艺术风格。
5. 艺术作品的意义与作用:艺术作品通过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反映社会现象、传递思想、审美享受等达到某种目的。
美术鉴赏的基本知识

(三)美术的四大特征: 1、视觉特征:指美术是用视觉语言材料来塑 造艺术形象,而欣赏者也必须通过视觉感官来感 受艺术形象,离开了视觉人们便无法进行美术创 作和美术欣赏。 2、空间特征:必须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展 现——1、二维空间(平面内)2、三维空间(立 体) 3、静态特征:指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一般 是被凝固在一定的物质材料上,是静止不动的 (定格在瞬间) 4、造型特征:指美术具有塑造、改造或创造 具体物体的“形”的功能。
美术鉴赏基本知识
第一节
美术的特征和门类
第二节
美术鉴赏基本知识
第一节 美术的特征和门类
一、美术的特征
(一)“美”的定义 (二)“美术”的定义 (三)美术的四大特征
二、美术的门类
1、绘画 2、雕塑 3、书法 6、建筑 4、现代设计 5、工艺美术
第一节 美术的特征和门类
一世纪中叶 兴起的一门美术学科,是在现代科学技术 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应用科学。 5、工艺美术:工艺美术是在生活领域 中以功能为前提,通过物质生产手段对材 料进行审美加工的一种美的创造,是美化 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术。 6、建筑:是通过空间实体的造型结构 安排、与各门相关艺术的综合、同自然环 境的关系等发挥审美功能的造型艺术。
二、美术的门类 1、绘画:绘画是美术中最主要的一 种艺术形式,在人类生活中出现较早。 绘画的分类:按照工具材料和技法来 划分,可分为水墨画,油画、版画、水彩 画、水粉画、年画等画种;按照题材内容 区分,可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风俗画、 历史画、军事画、宗教画等;中国画的划 分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名称,如山水画, 花鸟画、人物画、界画等。
1、美,甘也。——《说文》 2、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 生。——《管子· 五行》(人类的生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目:基本能力美术鉴赏常识知识点汇总编号: NO.10
主备人:杨传健审核人:基本能力组使用时间:2012.12.
美术专业理论知识
(1)透视
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
后遂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这里所说的透视指的是西方绘画中的“焦点透视”,而中国绘画则使用“散点透视”的方法。
中国画的画家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特定视域的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各个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
这种透视方法,叫做散点透视,也叫移动视点。
中国山水画能够表现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正是运用这种独特的透视法的结果。
焦点透视大体上又可分为平行透视和成交透视。
以一个六面体的位置为参照,如果画面中立方体有一个面与纸面平行,这种透视方式就叫做平行透视,由于透视法遵循近大远小的原则,延长平行透视画面中立方体倾斜的线条后,会有一个消失点(灭点),因此,平行透视又叫做一点透视;如果画面中的立方体的六个面中,每个面都是与纸面成夹角的,这种透视方式叫做成角透视,延长成角透视画面中立方体倾斜的线条后,会有两个消失点(灭点),因此,成角透视又叫做两点透视。
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代表画者眼睛所在的高度。
在透视图中,通过消失点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即为该作品的视平线。
(2)色彩
色相:色彩所呈现的质的面貌,是色彩彼此之间相互区别的标志
明度:颜色的亮度,不同的颜色具有不同的明度,例如黄色就比蓝色的明度高。
纯度:通常是指色彩的鲜艳度,也称饱和度。
(3)构图
绘画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称为构图。
构图根据视点的高低不同,可分为:仰视构图、平视构图、俯视构图。
构图根据画面的总体构架可分为:三角形(金字塔形)构图、S形构图、倒三角形(V
形)构图、圆形构图、水平线构图、垂直线构图、斜线构图等。
(4)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
北宋郭熙所著《林泉高致》一文中提出中国山水画表现“远”的三种艺术手法。
“山有三远。
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
(5)六法论
中国古代品评美术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
“六法”最早出现在南朝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
六法包括: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
其中“气韵生动”是中国画家追求的最高境界。
气韵生动——生动、整体的反应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骨法用笔——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
应物象形——准确的描绘对象的形状。
随类赋彩——按照对象的固有色彩来设色。
经营位置——构图、构思。
传移摹写——回话的临摹和复制。
(6)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泛指中国书法绘画常用的四种工具——笔、墨、纸、砚。
以产生于浙江湖州的湖笔,产于安徽泾县(唐朝属宣州)的宣纸,产于安徽歙县的徽墨,产于广东端溪的端砚最著名。
除宣纸外,画家还喜欢在绢上作画。
(7)墨分五色
指以水调节墨色多层次的浓淡干湿。
五色即:焦、浓、重、淡、清。
焦墨是半干的墨汁,乌黑而有光泽。
浓墨是深黑的墨汁,加了水分而不显光泽。
重墨含水比浓墨多,色相稍浅。
淡墨的含水分较多,色相更浅。
清墨只有极淡的墨迹,甚至全是水。
(8)笔有四德
选择毛笔时要讲究“尖、圆、齐、健”。
尖就是锋颖尖锐即笔尖要尖利。
圆就是丰硕圆润即笔身饱满而圆。
齐就是修削整齐即笔尖摊开后整齐划一。
健就是劲健有力即笔锋要有弹性。
(9)四君子、岁寒三友
以梅、兰、竹、菊为主要题材的花鸟画,因取其品格高洁、清丽雅致,为历代文人画家所偏爱,故而得名“四君子”。
宋元年间的画家多画松、竹、梅,称“岁寒三友”。
画家以此赞颂人间正直、坚忍、乐观,不趋炎附势、随波逐流的高尚品格,因此历久不衰,备受青睐。
(10)书画同源
中国画有“书画同源”一说,指中国绘画与书法使用同样的工具,起源相同。
也指水墨画的用笔方法与书法用笔有相通之处。
如画竹,竹叶、竹竿的画法就吸取了写毛笔字用笔的方法,写竹竿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叶用八分法。
(11)诗书画呀印“诗、书、画、印”合而为一,是在元代形成的。
一幅画上,往往具备诗、书、画、印,诗句,不仅是对自然外物的形象描写,还洋溢着人的情感,因而
诗、画也等于他们自己人格精神的写照,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还得诗外有诗,画外有画,味外有味,所以当诗的艺术进入画的艺术之后,它的领域更扩大了,这种味外味的神韵,为文人画理的基础。
印章是从题字、签名而来的,似乎与画无关联,但小小的一方鲜红色印章,对画面也起节奏和稳定的作用,……。
(12)题款
又称“题识”、“款式”。
中国画题跋的几种形式。
凡人物、山水、花鸟等绘画作品画面布置变化极为多端。
满的构图,只能题一姓名,或钤一方图章,已经足够,这种款式,叫“穷款”。
很空的构图,须题长篇大论以补充画面的空虚,叫“长款”。
构图上多处错杂的空虚,须题二处,或二处以上的,叫“多处款”。
一幅画,除诗跋等处,仅题作者姓名的,叫“单款”。
画面除作者姓名外,题有这幅画所有者字、号,以表示为某人所持有。
如“某某先生雅风”,此先生名字题在作者上面,叫“单款”。
因此作者姓名又叫“下款”。
上下两款合起来叫“双款”。
(13)题款种类
题款在构图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字体、位置、长短、大小及印之朱白等都应考究。
古代钟鼎彝器上铸刻的文字。
《汉书·郊祀志下》:“今此鼎细小,又有款识,不宜荐见于宗庙。
”颜师古注云:“款,刻也;识,记也。
”此外,还有三说:一款是阴文凹入者,识是阳文凸出者;二,款在外,识在内;三,花纹为款,篆刻为识。
(均见方以智《通雅》卷三十三所引。
)后世在书、画上标题姓名,也称“款识”、“题款”或“款题”。
画上款识唐人只小字藏树根石罅,书不工者多落纸背。
至宋代,始记年月,也仅细楷,书不两行。
唯苏拭有大行楷,或跋语三、五行。
元人从款识姓名年月发展到诗文题跋,有百余字者。
至明清题跋之风大盛,至今不衰。
可见,款识,有二义:一、指书画作上的署名后款,二是古代神鼎彝器上铸刻之文字。
(14)题款中的时令别称
在收藏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题款中时令别称的问题,如字画、墨盒、笔筒、瓷器(民用瓷器居多)等藏品上的署款,一般少了农历纪年、纪月、纪日的题记。
纪年用干支法,如“壬戌、庚寅”等等,一般比较单一。
而月、日等题识,叫法不一。
如案上一方铜墨盒的题款:“戊申仲夏·京师陆军小学堂·陆军部制”,其“戊申”,即1908年,“仲夏”即“五月”。
也就是说,这方墨盒制于1908年5月。
其实“五月”的别称又不止“仲夏”一谓,还有“中夏、榴月”等称谓。
(15)黄金分割
其实是一个数字的比例关系,即把一条线分为两部分,此时长段与短段之比恰恰等于整条线与长段之比,其数值比为1.618 : 1或1 : 0.618,也就是说长段的平方等于全长与短段的乘积。
0.618,以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
人体的黄金分割:人体经脐部,下、上部量高之比,小腿与大腿长度之比,前臂与
上臂之比都符合黄金分割定律,即1:0.618的近似值。
美术名人名言
1.四体妍媸,本无关妙处。
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顾恺之(东晋)
注:中国魏晋时代的大画家顾恺之善画人物画,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记载中说到他的作画方法:“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
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媸,本无关妙处。
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四肢的美丑,是无关紧要的,画像要能传神,关键就在这个里头)顾恺之画人物最重视描绘眼睛的神采。
说明中国美术在人物造型方面的特点追求传神。
2.画家首先应当将镜子拜为老师。
——达·芬奇(意大利)
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达·芬奇的这句话,说明西方传统人物造型详尽、写实的特点,更重"形似"。
3.大都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耳。
——沈括(北宋)
注:中国画家从不固定一个点来静止地观察和描绘自然山水,而是如观看盆景中的假山一样,从各个角度“游动地”观看、欣赏。
说明中国传统山水画使用的是散点透视法。
4.搜尽奇峰打草稿。
——石涛(清代)
注:传统的中国画以临摹为主,清代画家石涛首次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写生观点。
5.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齐白石
注:说明中国画注重形神兼备,但更侧重于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