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选修课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选修课
选择选修课,就像在菜市场挑菜,得挑自己爱吃的,还得考虑营养搭配。
首先,你得知道自己喜欢吃啥,也就是你的兴趣和职业规划。
比如,你将来想当个程序员,那编程类的选修课就是你的“红烧肉”,得优先考虑。
如果你对艺术有兴趣,那美术或音乐类的课程就是你的“清蒸鱼”,也不能错过。
挑好了“菜”,接下来就是看看这“菜”是怎么做的,也就是调研课程内容。
每门课都有自己的“菜谱”,有的注重理论,有的偏重实践。
你可以去学校的课程介绍网站,或者直接找课程大纲,看看这门课都教些什么,是不是符合你的口味。
比如,你想学编程,但发现某门课只讲理论,没有实际操作,那这门课可能就不太适合你。
了解完“菜谱”,接下来就是听听别人的评价。
你可以找学长学姐,或者直接问老师,看看他们对这门课的评价如何。
就像你去饭店吃饭,总得看看网上的评价,听听朋友的推荐。
如果大家都说这门课好,那你就放心大胆地选;如果有人说这门课难吃,那你可能就得再考虑考虑。
最后,别忘了看看“菜”的时间和价格。
选修课的时间安排和学分要求,就像菜市场的营业时间和价格标签。
你得看看这些课的时间是不是和你的其他课程冲突,学分是不是符合你的要求。
如果时间冲突,或者学分不够,那这门课再好,你也得忍痛割爱。
总之,选选修课就像挑菜,得挑自己爱吃的,还得考虑营养搭配。
通过分析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调研课程内容,咨询学长学姐或教师,以及考虑课程时间安排和学分要求,你就能选到最适合自己的选修课,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选修课是什么意思

选修课是什么意思?
选修课是指高等学校各学科、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由学生自行安排选习的课程。
与“必修课”相对。
分限制性选修课与非限制性选修课。
前者指在规定的范围内选修的课程,如必须在指定的若干组课程中选修一定组数的若干课程,或在若干门指定的课程中选修一定门数的课程;后者指不加限制,由学生自由选读的课程。
名词解释
有些选修课是为介绍先进科学技术和最新科学成果;有些选修课是为扩大学生知识面(如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选修通史,化学专业的学生选修生物学,会计专业的学生选修法学概论等);还有些选修课是为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他们某一方面的才能(如专业的学生选修文学、音乐、绘画、戏剧等课程)。
选修课可分为限制性选修课与非限制性选修课。
限制性选修课也称指定选修课,指学生须在某一学科门类的领域或一组课程中选修;如有的专业教学计划规定高年级学生须在某一专门组或选修组中选修若干门课程。
国外高等学校往往规定学生须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选修若干学分的课程。
在国内,一般高校的大部分学生对于选修课只关心其给分高不高。
非限制性选修课也称任意选修课,则不受上述规定的限制。
为了适应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发挥专长,学生修习的选修课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应占一定比例。
但也不应过多,以免影响培养专门人才的基本规格。
中等专业学校以及普通中学高中的教学计划中,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也可设置少量选修课。
选修课必修课分类标准

选修课必修课分类标准
选修课和必修课是大学教育中两个基本的学科分类,它们的区别在于学生是否必须选修。
选修课是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修读的课程,而必修课是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通常是为了获得学位或者证书必须完成的课程。
在大学课程设置中,选修课和必修课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类型
根据课程的学科性质和教学目标,可以将课程分为科学与技术类、人文社会类、艺术类、体育类等不同类型。
其中,必修课通常是学科基础课程和综合素质教育课程,选修课则更加注重拓展学生的专业和兴趣领域。
二、学年级
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上存在差异,因此课程设置应该根据学年级划分。
对于必修课程,通常是按照学年级顺序依次设置的;而选修课程则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进行分类。
三、开课对象
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学科要求,可以将课程分类为专业必修课、跨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跨专业选修课。
其中,专业必修课和跨专业必修课是必修课程,而专业选修课和跨专业选修课是选修课程。
四、学分要求
学分是衡量课程难度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不同的课程设置应该根据学分要求进行分类。
必修课通常是学分较高的课程,选修课则
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自由选择学分。
选修课分类

选修课分类一.核心类课程(有四大类,必须每一类都选一科)1大学生学习与生涯指导课大学学习理论与方法;大学生健康心理学;大学生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情商管理;成功心理学;大学生创业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普通话与口语交际;人性与人际关系;社交礼仪;大学生就业法律法规;创新与创业管理;劳动关系与就业;社会调查与实践;信息检索;2人文文化课《庄子》导读;《道德经》导读;欧美文学;当代文化热点研究;唐诗选讲;宗教与文化;西方文化概论;中国古典文学;《四书》导读;中国传统文化;东亚文明与崛起;中国文化概学语文;论;大文学赏析;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逻辑学;创造心理学;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思潮评述;诗歌欣赏;近代中外关系与中国现代化;中西文化比较;西;伦理学方哲学智慧;美学;人类学与社会文化演进;解读俄罗斯;欧洲文化导论;德国社会与文化;中国旅游;孙子兵法古今百战韬略;艺术概论;西方文明溯源;国际形势与国家战略;3科技文化课科技伦理学;科技与社会;逻辑理论与科学方法;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科学逻辑发展简史;科学技术史;数学文化;大学物理演示实验;人文物理;科学研究方法导论;数学建模;生命科学概论;化学、人类、社会、;中医药与保健;技术经济学;商务谈判学;汽车文化与人类文明;现代大城市与现代化交通;能源科学导论;资源、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新工程;现代制造技术;中国造船史;信息技术导论;网络文化导论;智能建筑概论;中国传统民居文化;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工程伦理学;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生命伦理与生命法学;微处理器智能控制系统设计;智能测量与控制系统设计;移动机器人创新设计与实践;电子电路创新设计实践;数字处理系统创新设计实践;4艺术类音乐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音乐理论基础;钢琴艺术与名曲赏析;口琴吹奏法;读谱;通俗歌曲鉴赏与演唱;影视鉴赏;中外名曲欣赏;交响音乐赏析;声乐艺术;合唱与指挥;艺术导论;戏剧鉴赏;美术鉴赏;戏曲鉴赏;国画;京剧艺术欣赏;素描;二.拓展类课程(以上四类之外的皆为拓展类课程,拓展类没有要求,可选可不选)附注:核心类课程的四类必须都选到,选满后可以选择拓展类课程,如果本学期没有了人文文化课和科技文化课那么下学期再选!!!。
公共任选课,通识选修课,公共选修课

公共任选课,通识选修课,公共选修课
公共任选课、通识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是高校的重要课程形式,它们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和特点。
公共任选课是指学生在学习本专业主干课程的同时,可以选择与其专业相关的其它课程进行学习。
这些课程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和专业视野,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识选修课是针对全校学生开设的一系列通识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这些课程包括人文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
公共选修课则是针对所有学生开设的选修课程,不仅具有通识性质,同时也涵盖了多个专业的课程内容。
这些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更多个性化的学习选择。
总体而言,公共任选课、通识选修课、公共选修课都是高校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存在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 1 -。
大学生选修课课程

大学生选修课课程一、引言在大学阶段,选修课程是丰富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选修课程的设计和开设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大学生为什么需要选修课程,选修课程的分类和涵盖的领域,选修课程的意义和影响,以及应对相关问题的建议。
二、大学生需要选修课程的原因1.丰富知识结构:选修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领域,扩展学科范围,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培养兴趣爱好:选修课程可以允许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由选择,培养其特长和爱好,增加学习的主动性。
3.提升就业竞争力:选修课程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丰富并完善个人简历,从而提升就业竞争力。
4.促进跨学科学习:选修课程可以帮助学生跨越不同学科的界限,促进跨学科的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综合性的思维能力。
三、选修课程的分类和涵盖的领域1.学科导向的选修课程:这类选修课程是为了拓宽学生在主修专业外的学科领域的知识,例如跨学科的人文课程、自然科学课程等。
2.技能导向的选修课程:这类选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特定能力或技能,例如英语口语课程、计算机编程课程等。
3.实践导向的选修课程:这类选修课程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实验课程、实地考察课程等。
4.创新导向的选修课程:这类选修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例如创业实践课程、科技创新课程等。
四、选修课程的意义和影响选修课程对大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全面性的提升:选修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和知识广度。
2.职业能力的培养:选修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特定的职业能力,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3.兴趣爱好的培养:选修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特长和兴趣爱好,让学习更具主动性和乐趣性。
4.综合能力的提高:选修课程培养学生跨学科的思维和综合能力,使其具备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五、应对相关问题的建议在选修课程的设计和开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1.选修课程的多样性:学校应该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和兴趣。
学生学科选修规定

学生学科选修规定一、选修课的概念与意义选修课是指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兴趣和发展需求,自主选择并修读的课程。
选修课的设置旨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科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选修范围与要求1. 选修课程覆盖学科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数学、语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和体育等领域。
2. 学生在课程选修上需遵循以下要求:(1) 按照学校规定的选课时间和流程进行选课,不得随意更改。
(2) 根据学科分化与集中发展的原则,选择适合自己学科特长和发展方向的课程。
(3) 根据个人学业负担和时间安排,合理选择课程学分与学时。
(4) 确保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之间的协调性,避免选课重叠和时间冲突。
三、选修课程的评价与管理1. 评价方式:(1) 选修课程评价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包括课堂表现、课程作业、小组讨论、实践报告等多种形式。
(2) 学校根据选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确保评价公正、客观。
2. 学分管理:(1) 选修课程学分计入综合学分总数,并计入学生学业成绩的综合评价。
(2) 学生需达到学校规定的选修课程学分要求方可毕业。
3. 管理措施:(1) 学校设立选课指导老师或课程顾问,提供学科选修规划咨询和课程指导。
(2) 学校建立选课管理系统,提供在线选课平台方便学生进行选课。
(3) 学校定期评估和调整选修课程的设置,根据学生需求和学科发展更新选课内容。
四、学生学科选修规定的意义与建议1. 拓宽学科知识面:通过选修课程,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学科领域,扩展自己的学科知识面,提升综合素质。
2. 发展兴趣特长:选修课程的自主选择性质,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潜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科课程,有助于学生发展特长与优势。
3. 促进学术交流:选修课程通常会吸引一批志同道合的学生,学生在课程中可以与同好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拓展人际关系。
4. 提升综合能力:选修课程要求学生在跨学科、综合思维和创新能力上有所提升,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区别

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区别在大学中,学生需要修满一定数量的课程才能够毕业。
其中一部分是必修课,一部分是选修课。
虽然两者都是课程,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区别。
首先,必修课是每个学生都必须修读的课程。
这些课程通常是学校规定的课程,它们被认为是每个学生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一个商科的课程中,必修课可能包括会计学、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基础课程。
这些课程被认为是学生生涯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它们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或职业中有更多的选择。
与此相反,选修课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并修读的课程。
它们不是必须修读的,但是它们可以加强学生在特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这些课程可以是超出了学生所在专业领域的选修课,或是学生在自己专业领域外感兴趣的课程。
例如,在商科课程中,选修课可能包括心理学、社会学或环境科学等学科,这些课程有可能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和兴趣提供一些帮助。
其次,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分是有所不同的。
必修课程通常提供更高的学分,因为它们是每个学生所必需的。
此外,必修课在学生们的课程表中通常占据更长的时间。
而选修课则通常提供较少的学分,因为它们不是强制性的。
此外,选修课通常只需要在课业表中占据短时间。
最后,必修课和选修课可能存在着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必修课通常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例如课堂讲解、作业、考试等,因为这些教育方式已经被证明是较为有效的教学方式。
然而,选修课可以采用一些更具有创新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方式。
例如,一些选修课程可以采用较为灵活的学习方式,例如小组讨论、项目研究或实践活动等,因为这些课程通常有更具体的课程目标和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
总的来说,必修课和选修课各有其特点。
虽然必修课程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选修课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什么课程,学生们都需要认真地学习和掌握每个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够取得好的成绩并及时毕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 多 指 教, 谢 谢 欣 赏!
Good-bye!
解题
苏轼
(1036—1101), 字子瞻,又字和仲, 号东坡居士,北宋时 眉州眉山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画家、词人、诗人, 美食家,豪放派词人 代表。
蝶恋花,又名《鹊踏 枝》、《凤栖梧》。原为 唐教坊曲,调名取义梁简 文帝“翻阶蝶恋花情”句。 双调,六十字。词作于作 者晚年贬官惠州期间,这 首词在感叹春光易逝、佳 人难得中,表现出作者寂 寞失意的惆怅。
赏析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 绵吹又少。视线是从一棵杏树开始的:花儿 已经凋谢,所余不多的红色也正在一点一点褪去,树枝上开始结出了幼 小的青杏。“残红”,是说红花已所剩无几。看着“褪”字就深了一层,不但 花少,且也褪色,伤感之情更浓。 接着,作者将目光从一花一枝上移开,转向不远处更开阔的地方。只 见燕子掠着水面低飞,绿水环绕着人家的墙院。寥寥几笔,便勾画出春 意未尽的乡村图景。飞动的燕子为画面增添了动态之美;“绿水人家绕” 则带来了生活的气息,并为后文“墙里佳人”的出现作好了铺垫。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词借惜春伤情,书写诗人远行途中的失意心境。上片惜 春,下片书写诗人的伤感。面对残红褪尽,春意阑珊的景色, 诗人惋惜光阴流逝,感慨宦海沉浮,把自己的身世之感注到词 中。艺术构思新颖,使寻常景物含有深意,别有一种耐人玩味 的情韵。这首词表达出作者对光阴流逝的惋惜、宦海沉浮的悲 叹和浮生颠沛的无可奈何的思想感情。
级 汉 段 语 艳 言 蕊 文 学 班
选 修 课
13 1
作者:苏轼(宋代)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蝶恋花》作于何时已不可考。只知苏轼晚 年贬官惠州期间,曾叫随行的侍妾朝云歌唱。这首词 在感叹春光易逝、佳人难得中,表现出作者寂寞失意 的惆怅。